苍松怪石图题诗导学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导学案
(四)互动讨论
1.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组内讨论各自分析的诗词,每个成员分享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全班交流时,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提出疑问或补充观点。
2.设计意图: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对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解析,如“苍松”、“怪石”等,通过实际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示范如何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2.设计意图:朗读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诗词的韵律,解析法和示范法能够让学生逐步掌握诗歌的分析技巧,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三)巩固练习
2.预习内容:学生应预习课文《苍松怪石图题诗》,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尝试理解诗中的重点词汇和描绘的景象。
3.预习问题: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思考以下问题:
-诗中描绘的苍松Biblioteka 怪石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诗歌的背景是什么?诗人为何创作此诗?
4.预习任务:
-拼读并背诵全诗,标注出生疏的词汇和句式,尝试自行解释或查找资料理解。
在教学《苍松怪石图题诗》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内涵与艺术特色,教师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
(一)教材与教辅材料
1.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提供基本的课文内容和课后习题,为学生学习提供核心知识。
2.教辅材料:包括课文注释、诗词鉴赏指导等,为学生提供详尽的词汇解释和诗歌分析,辅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供反馈,促进同学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细致的批改和评价,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通过学习《苍松怪石图题诗》,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苍松怪石图题诗》,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文化背景: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及其时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展示苍松怪石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集体朗读《苍松怪石图题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课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沟通交流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原文。

2. 图片资料:展示苍松怪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3. 参考资料:关于《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解析和评论,供教师参考。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情景教学:利用图片和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诗歌鉴赏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诗歌中的美和哲理。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苍松怪石图题诗》,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2. 课堂导入:以图片和音乐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朗读课文:让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4. 解析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实践法
安排适当的实践活动,如诗歌 朗诵比赛、绘画创作等,让学 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和掌握。
0者简介
创作背景
《苍松怪石图题诗》是清朝诗画家李方膺的一首题画诗,创 作于作者因直言敢谏而被罢官之后。他以苍松怪石为创作对 象,借物言志,抒发自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作者简介
围绕《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主题 、意象、艺术手法等方面展开讨
论。
讨论形式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生对话 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讨论引导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培 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法
案例选择
选取与《苍松怪石图题诗》相关的典型案例,如 诗人的其他作品、时代背景、文化现象等。
参与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朗读、讨论、提问等。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关注不积极的学生,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 积极性。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对《苍松 怪石图题诗》的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 趣,能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诗画结合
阐述该作品如何将诗歌与绘画巧 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诗歌来诠释 画意,以及绘画如何展现诗境。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 》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 ;掌握诗歌朗诵和绘画欣赏的基
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践 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 情,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2)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3)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苍松怪石图题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苍松怪石图题诗》全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图片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苍松怪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1)学生自主朗读《苍松怪石图题诗》;(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3)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意(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2)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成果,解析诗歌寓意;(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欣赏艺术特色(1)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特点;(3)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5.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以苍松怪石为主题的诗歌;(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3)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艺术价值和杜甫的文学地位。

7. 布置作业(1)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应用拓展环节创作的诗歌,关注其创意、表达技巧和诗意。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苍松怪石图题诗》是我国古代文人画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绘了一幅苍松怪石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感悟。

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古代文人画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文人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3 教学内容(1)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分析《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艺术特点,如构图、线条、色彩、意境等。

(3)讲解文人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如笔墨、皴法、设色等。

第二章:作者及创作背景2.1 的作者简介(1)生平事迹(2)艺术成就(3)代表作品2.2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创作背景(1)历史背景(2)社会背景(3)个人情感背景第三章:艺术特点分析3.1 构图(1)画面布局(2)空间处理(3)主次关系3.2 线条(1)笔法(2)墨线(3)线条的表现力3.3 色彩(1)设色原则(2)色彩搭配(3)色彩的表现力3.4 意境(1)诗情画意(2)寓意象征(3)意境的营造第四章:文人画基本技法与表现手法4.1 笔墨(1)笔法(2)墨法(3)笔墨运用技巧4.2 皴法(1)常见皴法及其特点(2)皴法的运用与表现(3)皴法的创新实践4.3 设色(1)色墨运用(2)色彩搭配与调试(3)设色的创意与表现第五章:教学实施与评价5.1 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实践法(4)讨论法5.2 教学步骤(1)课程导入(2)作品欣赏与分析(3)技法讲解与示范(4)学生实践与指导(5)总结与评价5.3 教学评价(1)学生作品评价(2)课堂表现评价(3)学生自评与互评(4)教师评价与建议第六章:课堂活动与互动6.1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艺术特点。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本章主要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的结构和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1 教案结构本教案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为教案简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诗意和画意,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绘画技巧。

1.3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意境,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和画作。

1.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所表达的哲理和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内容,包括诗词背景、诗句解析和画作分析。

2.1 诗词背景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作者、创作年代以及诗词创作的背景。

2.2 诗句解析对《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每一句诗句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3 画作分析分析《苍松怪石图》的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使学生了解画作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第三章:教学步骤本章主要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步骤,包括课堂导入、诗词讲解、画作欣赏和课堂练习。

3.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兴趣。

3.2 诗词讲解按照诗句解析的顺序,逐句讲解《苍松怪石图题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3.3 画作欣赏展示《苍松怪石图》,引导学生从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欣赏画作,理解画意。

3.4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自己画一幅苍松怪石图,并附上题诗,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本章主要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诗词鉴赏能力评价、绘画技巧评价和学生参与度评价。

4.1 学生诗词鉴赏能力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4.2 绘画技巧评价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关注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的运用。

4.3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练习等,以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优秀学案第2课时(精品)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优秀学案第2课时(精品)

《苍松怪石图题诗》学案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欣赏画面,想象并体会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理解诗歌内容,以及其所要表达的内涵。

3.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

了解诗人借苍松和怪石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性格。

2、重点难点1.重点:反复诵读诗歌、欣赏画面,想象并体会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以及其所要表达的内涵。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默写古诗。

2.欣赏画面,感悟“苍”、“怪”,说说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它们之间是什么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3.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四、参考资料“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

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

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又名郑板桥)、高翔和汪士慎。

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扬州八怪,职业而已,不能说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有时含贬义。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

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仅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为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 00余幅。

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世界,把徐渭的泼墨手法发挥到顶峰。

扬州八怪之八位画家,生前即声名远播。

李鱓、李方膺、高凤翰、李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见,或试画,或授职。

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板桥所作《樱笋图》,即吟诵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

乾隆十三年,弘历南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

罗聘尝三游都下,“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孟公惊座,觌面可知。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有时含贬义。

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精品学案第1课时(精编)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精品学案第1课时(精编)

《苍松怪石图题诗》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汇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3.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品味作者的个性化语言,字斟句酌地体会诗中蕴涵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汇的含义。

2.难点:品味作者的个性化语言,字斟句酌地体会诗中蕴涵的感情。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读诗画欣赏,李方膺为官时,是一个怎样的官?2.这傲然凛立于风雪之中的松树象征着什么?3.默写一首描写松树的诗歌。

四、参考资料李方膺(1697-1756),中国清代诗画家。

字虬仲,号晴江,江苏南通州(今南通市)人。

别署有木田、木子、抑园、仙李、成村、觉道人、啸尊者、木头老子、翰墨苍头、江左陋儒、淮南布衣、借园主人等等。

是清中期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曾为官,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两袖清风。

李方膺擅梅、兰、竹、菊、松、杂花、虫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

李方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圆,自号借圆主人,以卖画为生。

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

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欹侧蟠曲。

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

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

工书。

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语文教案之《苍松怪石图题诗》

语文教案之《苍松怪石图题诗》

语文教案之《苍松怪石图题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

(2)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学会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苍松怪石图题诗》。

(2)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领会苍松怪石所蕴含的坚韧、顽强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

(2)了解王维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学会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意境解析。

(2)如何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苍松怪石图》及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画作及题诗。

(2)简介王维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苍松怪石图题诗》,理解诗句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句的意境,引导学生领略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2)分析诗句中的象征意义,如苍松象征坚韧,怪石象征顽强。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苍松怪石精神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创作以苍松怪石为题材的诗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苍松怪石所蕴含的坚韧、顽强精神。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

2. 写一篇关于苍松怪石精神的心得体会。

3. 选择一幅自然景物画作,尝试为其题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掌握程度,包括诗句背诵、理解与应用。

2. 学生对王维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苍松怪石精神的领悟及其在写作中的运用。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观察苍松怪石图,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展示苍松怪石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景物。

2. 介绍题目中的诗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步骤:1. 展示苍松怪石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景物,如苍松的形态、怪石的形状等。

2. 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中的诗句,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观察苍松怪石图时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描述图中的景物时的表现,如观察细致、语言表达准确等。

3. 评价学生在理解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方面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诗句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感受诗歌的意境。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分析诗句的意义,解释其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朗读诗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诗句的意义,解释其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苍松如剑”、“怪石如魔”等。

3.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如“松涛声声”、“石峰突兀”等,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朗读诗句时的表现,如语音准确、节奏感强等。

2. 评价学生在理解诗句意义和修辞手法方面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在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和感受诗歌意境方面的表现。

第三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教授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押韵、对仗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如山水、花草等。

2. 教授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押韵、对仗等,并给出例子。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苍松怪石图题诗》是一幅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展现了苍松与怪石的交融之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1.2 教学目标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分析并欣赏画作中的苍松与怪石的交融之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画作欣赏展示《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画作的美感。

引导学生关注画作中的苍松与怪石的描绘,分析其艺术特点。

2.2 创作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的生活背景、艺术风格及其它代表作品。

讲解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画作的基本情况、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画作的艺术特点,如构图、笔法、色彩等。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画作中的苍松与怪石的交融之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其他古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世界。

展示《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画作的美感。

4.2 画作欣赏引导学生关注画作中的苍松与怪石的描绘,分析其艺术特点。

讲解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4.3 创作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的生活背景、艺术风格及其它代表作品。

讲解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画作的艺术特点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强调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5.2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收集其他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进行自主欣赏和分析。

引导学生将画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在讲解画作和创作背景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6.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

学生能够解读并创作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古体诗。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文本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和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作者,如杜甫、王维等古代诗人。

简述诗的背景,如唐朝时期的山水文化、诗人与画家的交流等。

2.2 诗文内容分析:解读诗中的意象,如苍松、怪石、流水等自然景观。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探讨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如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思考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苍松怪石图》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联想和感受,为学习诗文做铺垫。

3.2 阅读与分析:学生自读《苍松怪石图题诗》,理解诗文的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3 模仿与创作:学生模仿《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短诗。

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价学生在创作中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模仿和创作的诗作,评价其对原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价学生的诗作在表达自然景观和情感方面的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苍松怪石图题诗》原文。

5.2 图片资源:展示《苍松怪石图》的图片。

5.3 参考资料:有关《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背景资料、古代山水诗选集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与引导: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苍松怪石图题诗》是宋代画家苏轼的一幅传世之作,表现了松石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1.1.2 此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1.1.3 通过学习该画作,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知识点讲解2.1 画作分析2.1.1 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和他的绘画风格。

2.1.2 分析《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构图、线条、色彩和意境。

2.1.3 解读题诗的内容和意义,探讨画作与诗歌的相互映照。

三、教学内容3.1 画作的欣赏3.1.1 组织学生观赏《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复制品,引导学生关注画面的细节。

3.1.2 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画面,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3.1.3 讨论画作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思考画作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和绘画风格。

4.1.2 学生能够分析《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构图、线条、色彩和意境。

4.1.3 学生能够解读题诗的内容和意义,理解画作与诗歌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古代绘画技法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5.1.2 学生对题诗的解读和与画作的关联的理解。

5.1.3 学生对画作欣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5.2 教学重点5.2.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画作的构图和表现手法。

5.2.2 帮助学生解读题诗,理解其与画作的相互关系。

5.2.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欣赏水平。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每个章节都包含了三个小结,每个小结都包含了四个细节和细节说明。

这样的教案结构清晰,内容详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展示《苍松怪石图题诗》的高清图片。

6.1.1 提供相关的苏轼画作的资料书籍或电子文档。

6.1.2 准备白板和记号笔,以便于板书设计和互动。

8-3苍松怪石图题诗导学案

8-3苍松怪石图题诗导学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

了解诗人借苍松和怪石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性格。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学法指导:从诗文入手,熟读成诵,训练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的处理。

再作浅易的赏析,然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结合诗画欣赏理解诗的内容。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一点作者有关的知识,写在下面。

2.朗读诗歌和图解,读准字音,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矫()阙()迥()膺()阿谀()铮()3.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①阿谀奉承:②耿直:③铮铮:4.自己逐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1页二.学习·研讨1.品诗:找自己最喜爱的诗句,说明理由。

2.赏画:(1)整体欣赏画面,谈感受。

(2)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3、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三.课堂检测:1. 《苍松怪石图题诗》作者()代()。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善画梅。

曾为官,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

2.《苍松怪石图题诗》中描写苍松外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 赞美苍松品质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 最能体现作者铮铮铁骨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默写《苍松怪石图题诗》。

4.写出你搜集到的赞美松树的诗句。

2页。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苍松怪石图题诗-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苍松怪石图题诗-

六年级语文讲学稿
课题苍松怪石图题诗课型新授课执笔人
审核人六年级语文教研组
讲学时

教师寄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重点
及重点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学习过程
学生环节教师环节一、导入新课:
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
正直坚韧,是勇士。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风雪洗
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

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苍松怪石图题诗》。

2.读标准音:
矫(jiǎo)阙(què)迥(jiǒng)膺(yīng)阿谀(ēyú)铮
(zhēng)
3.解词:
①阿谀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

②耿直:(性格)正直;直爽。

③铮铮: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

4.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品诗: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大胆质疑,解决疑难。

找自己最喜
爱的诗句,说明理由。

2.赏画:
(1)整体欣赏画面。

(2)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
苍松:
四、探究学习: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五、拓展训练: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松的诗句,绘画作品。

六、回顾反思:
请学生谈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铮铮铁骨
画家的品格
苍松挺劲饱经风霜刚正不阿
后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河清明德小学陈百智
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霜斗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

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苍松怪石图题诗》。

背景资料:
李方膺,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主人。

善画松、竹、菊、梅、杂花及虫鱼,作品纵横豪放,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

1、收集有关描写松树的诗、词、文章、歌曲。

从中你了解了松树的哪些品质?
2、收集李方膺的资料并交流。

3、给生字注音。

矫矫()未已()天阙()
迥干()阿谀()()膺()铮()
理解:不屈不挠铮铮铁骨
4、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和“诗画欣赏”的内容。

5、我的质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反复朗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品诗赏画,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品性。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苍松的特点及精神。

突破方法:把理解古诗和赏画相结合。

难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品性。

突破方法:根据“诗画欣赏”里的背景内容,对照苍松、怪石的形象特点去体会。

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引导学生将品诗与赏画相结合,从苍松怪石的形象特点中去体会诗人的品性。

学法: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讨论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探究点一】——理解诗意(目标)
1、《苍松怪石图题诗》写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观察插图、画中的苍松、怪石给你怎样的印象?
苍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怪石:__ 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乔:_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___。

矫:_____________。

伦:____________。

已:_____________。

迥: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杆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体会感情(重点、难点)
1、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苍松怪石的哪些特点进行了描写?诗中赞美了苍松怪石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可以分()层。

讨论探究,感受诗意:
第一层(君不见……)写苍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

第二层(……千年方未已)赞颂苍松的()。

第三层(最后两句)补写苍松的(),拓展诗的意境。

【探究点三】——赏画悟情(重点)
1、轻声自读,想象诗中描绘的苍松怪石的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3、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诗人李方膺自己的志向,知趣。

这就是“诗言志”。

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李方膺的志向和高贵的品性来。

《苍松怪石图题诗》知识综合应用训练案
1.《苍松怪石图题诗》是清朝诗画家()的作品,诗人借()抒发了他高尚的情操。

2、这首诗前四句运用对比的方法,把和进行对比,写出了苍松的特点;中间三句直抒胸臆的赞美口吻,进一步表象了苍松的品格;最后两句从苍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增添了的意境,带给读者无限的,颇有“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3、纵观全诗,结合图画,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正是借表现了自己的铮铮男儿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