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与预防控制

合集下载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根据器械材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以确保彻底杀死细菌 。
04
特殊感染患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预防与控制
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01
对耐药菌感染患者实行接触隔离,限制其活动范围,减少交叉
感染风险。
加强手卫生
02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耐药菌
的传播。
目标性抗菌药物使用
医院因素
医院的卫生条件、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都会 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感染对患者的危害
延长住院时间
感染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 ,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
压力。
影响预后
感染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可能 导致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等严重后 果。
增加医疗费用
感染需要额外的治疗费用,包括抗 菌药物、手术费用、住院费用等。
新型预防技术的研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型的预防技术用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如抗菌涂层、生物材料等。
全球范围内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未来将有更多的国际合作 和交流。
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手术操作技能和感 染防控意识,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 施
汇报人:
日期:
•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 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 特殊感染患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发生在切口或 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包 括但不限于切口炎症、脓肿、器 官感染等。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减少医疗成本
手术部位感染需要额外的医疗资源和费用,通过预防与控 制措施,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医疗成本。
提高医疗质量
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是衡量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指 标之一。通过预防与控制措施,可以降低感染率,提高医 疗质量。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低感染风险。
03
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规范手术室管理
严格执行消毒和隔离制度
确保手术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
规范器械和设备消毒
对手术器械、设备等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加强人员管理
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手卫生 和防护培训。
提高手术技术水平
影响手术效果
导致手术失败、器官功能受损 等。
加重病情
对于已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 染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
命。
增加传播风险
感染可导致病原体在患者之间 传播,增加其他患者的感染风
险。
02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术前准备
术前评估
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全面 的术前评估,包括营养状 况、免疫功能、皮肤完整 性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来源,手术部 位感染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 性感染。
感染风险因素
01
02
03
患者因素
年龄、基础疾病、营养状 况、免疫功能等。
手术因素
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 术部位卫生等。
感染对患者的危害
01
02
03
04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感染症状包括红肿、发热、 疼痛等。
手术部位感染的分类
手术部位感染分为浅表手术部位感染和深部手术部位感染 浅表手术部位感染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部位的感染 深部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内脏器官、关节、骨骼等部位的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还可以根据感染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害
增加患者痛苦和 治疗费用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某医院外科手术部位 感染事件
案例二:某医院骨科手术部位 感染事件
案例三:某医院妇产科手术部 位感染事件
案例四:某医院眼科手术部位 感染事件
案例分析重点
手术部位感染 的原因
手术部位感染 的治疗方法
手术部位感染 的症状
手术部位感染 的预防措施
案例总结与启示
案例一:某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启示是加强手术器械的消毒 管理。
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和疑似病 例
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
对感染病例进行追踪和调查 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并落实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
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 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感染暴发应对措施
立即报告:发现感染暴发后立即向相关部 门报告
隔离患者:将感染患者隔离防止进一步传 播
加强消毒:加强手术室、病房等区域的消 毒工作
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与剂量
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等
给药剂量:根据病情、年龄、 体重等因素确定
给药间隔:根据药物半衰期 和病情确定
给药时机:术前、术中、术 后
给药注意事项:避免过敏反 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与轮换
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同时使用以增强抗菌效果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一、手术前1、尽可能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2、患者在住院前应尽量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

3、术前注意患者个人卫生。

4、正确的脱毛方法如剪毛或脱毛,避免不必要的备皮,如确需备皮,须在手术当日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

5、严格执行手卫生。

手术操作人员按规定更衣、戴帽子、口罩,帽子要将头发完全包住。

认真刷手、戴无菌手套。

6、有呼吸道、胃肠道和明显皮肤感染(湿疹、界肿等)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应进入手术室。

7、已知鼻腔内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进行心胸外科手术时,应在围手术期间鼻内使用2%莫匹罗星软膏,联用或不联用葡萄糖氯己定沐浴液可预防手术部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二、手术中1、控制手术间人数,减少人员走动。

2、手术部位皮肤消毒用2%葡萄糖氯己定消毒剂或0.5%吉尔碘消毒剂,术前皮肤的消毒应从中心向周围扩展,准备区要大于切口范围,应考虑到延长切口,增加新的切口可能。

3、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操作规范,提高手术技巧。

4、预防用药指征,应切皮前30min-lh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

尽量缩短手术持续时间,若手术时间超过3个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术中给予患者保暖,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

6、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三、手术后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3、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SSI),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手术科室。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医务科、感染管理科、手术室、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2. 领导小组负责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3. 感染管理科负责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和业务指导。

4. 手术室、临床科室等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实施。

四、预防与控制措施1. 术前准备(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减少医院内感染机会。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手术耐受力。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减少皮肤损伤。

(4)手术部位皮肤消毒采用碘伏棉球或其他替代品,消毒范围覆盖手术野及其周围15cm区域。

(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6)医务人员参加手术前,确保无明显皮肤感染或呼吸道感染。

(7)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确保手部消毒合格。

2. 术中操作(1)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严格控制参观人员。

(2)手术器械严格灭菌,确保无菌操作。

(3)手术过程中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减少手术野暴露时间。

(4)纠正患者水电解质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提高患者抵抗力。

3. 术后管理(1)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清洁。

(3)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4)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指导术后康复和切口护理。

五、培训与教育1. 定期组织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认识。

2. 制定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手册,方便医务人员查阅。

3. 加强临床科室与感染管理科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提高手术安全性。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三、组织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成立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2. 手术科室应当设立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3. 医疗机构应当将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纳入医院感染管理考核体系,定期对手术科室进行考核和评估。

四、防控措施1. 患者准备(1)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既往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以便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2)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3)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

2. 手术室环境(1)手术室应当保持清洁、安静、舒适,定期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2)手术室应当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器械,确保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3)手术室应当实行严格的进出管理制度,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手术室。

3. 手术人员(1)手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

(2)手术人员应当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3)手术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手术操作技能和感染预防意识。

4. 手术器械(1)手术器械应当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确保器械的灭菌效果。

(2)手术器械应当定期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器械的性能和安全性。

(3)手术器械应当进行妥善的保管和维护,避免器械的损坏和污染。

5. 术后管理(1)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部位的异常情况。

(2)术后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3)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促进患者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每年更换,发现污染和堵塞及时更换。
0.4个/30min·φ90皿 (10个/m3)
100级
1000级

标准洁净手术室
0.75个/30min·φ90皿 (25个/m3)
1.5个/30min·φ90皿 (50个/m3)
1000级
10000级
Ⅲ 一般洁净手术室
2个/30min·φ90皿 (75个/m3)
4个/30min·φ90皿 (150个/m3)
5级 6级 7级 8级 8.5级
GB 50333—2013
每点最小采样量 m3(L)
1(1000) 0.3(300) 0.2(200) 0.1(100) 0.1(100)
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监测——含尘浓度
➢含尘浓度:主要用于检测静态洁净度的级别,定点定位检测≥0.5μm 尘粒数和≥5μm的尘粒数。采用尘埃离子计算仪。
5级

周边区
6级
手术区
6级

周边区
7级
手术区
7级

周边区
8级

8.5级
13
5
13
21
4
8
8(每边内2点)
4
3
4(四角布点)
10
3
6
6(长边内2点,短边内1点)
3
3
3(单对角线布点)
9
2
6
6(长边内2点,短边内1点)
测点数= 面积平米数
2
测点数= 面积平米数
(至少3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监测——悬浮菌浓度
手术部位感染预 防与控制
规范性文件ຫໍສະໝຸດ CONTENT目录
01 日常监测 02 人员管理 03 物品管理 04 消毒清洁 05 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
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作出临床诊
断:
• ①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 ②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 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 ③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 或其他感染证据。
• 2.免疫抑制剂
• 推荐意见:建议不以预防SSI为目的在术前停用免疫抑制剂(条件推 荐,极低质量证据)。
• 证据小结:
• (1)免疫抑制剂通常用于预防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或治疗炎性疾 病,可能会导致愈合延迟和感染的风险增加。
• (2)而停药则可能导致疾病复发,抗药抗体生成,从而减弱药物 的疗效。
• (3)综合8项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表明:围手术期停用氨甲喋呤可 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且不影响SSI的发生,证据质量为极低。
• (4)另外的研究显示,围手术期停用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 可能有助于降低SSI发生率。基于目前较少证据支持停用TNF抑制剂 以及停用氨甲喋呤可能导致的潜在伤害,指南编审专家组不建议以 预防SSI为目标而在术前停用免疫抑制剂。
• 3.术前沐浴
• 推荐意见 :在手术日前一晚(或更早时候),患者应该使用抗菌 /非抗菌肥皂或其他抗菌剂进行淋浴或全身沐浴(条件推荐,中等质 量证据)。
• 6.外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的最佳时机 • 推荐意见:推荐必要时在手术切皮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强烈推荐,低
质量证据)。 • 推荐意见:推荐切皮前120min内给予预防性抗生素,但同时需考虑抗
生素半衰期(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 证据小结: • (1)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以保证术中抗感染药物在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为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技术消毒技术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手术科室。

三、依据1. 卫生部《医疗技术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

2. 卫医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0年。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

四、内容(一)手术前预防措施1. 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应少于3天。

择期手术患者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手术。

2.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 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

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 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前先清洁,再使用碘伏棉球或其他替代品局部擦拭2遍。

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作用2分钟。

5.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在皮肤切开前30分钟至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

6. 医务人员有明显皮肤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疾病时,不应参加手术。

7. 手术人员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 纠正水电解质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提高术前患者抵抗力。

(二)手术中预防措施1. 手术过程中保证手术间的门关闭,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

2. 手术室空气质量符合规定,必要时使用空气消毒设备。

3. 手术器械严格灭菌,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4. 手术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5. 手术室温度和湿度适宜,保持手术室整洁。

6. 手术室物品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避免交叉使用。

(三)手术后预防措施1.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手术部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2. 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

3. 术后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引起的手术切口或器官空洞的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期,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重视环境卫生管理。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手术台、手术器械、手术切口等设备和物品应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手术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手术区域的无菌环境。

2.术前准备与感染预防。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病史和感染风险因素,如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术前患者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如洗手、剪指甲、脱毛等,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3.术中无菌操作。

手术人员应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包括正确佩戴手套、面罩和无菌服;操作过程中要避免直接接触手术部位,尽量减少伤口的污染;术中采取必要的感染控制措施,如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手术切口处理。

手术切口应在无菌条件下处理,包括清洁、缝合或贴合等;对高风险切口,如中度或高度污染的切口,应根据严重程度和感染风险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护理。

5.术后感染处理。

手术后及时有效地处理术后感染,包括对切口感染进行抗生素治疗、切口引流、切口再次清洁等,以防止感染扩散和加重。

6.医护人员培训与意识教育。

医护人员应接受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了解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加强操作技能,提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意识和警惕性。

除了上述内容,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还应包括建立并落实手术部位感染报告制度和感染监测制度,定期进行感染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并定期开展相关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研究,不断改进预防措施。

总之,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对于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并监督执行,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科室手术患者。

三、内容(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外科医生和手术相关人员进行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和考核,对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二)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的培训和考核,强化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意识,主动执行相关的防控措施。

(三)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糖尿病患者应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

(四)减少不必要的手术野备皮。

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刀),并在手术当日进行。

(五)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后再进行规范消毒处理。

(六)如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应遵循《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七)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参加手术。

(八)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九)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十)手术人员应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十一)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十二)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十四)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十五)执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外来的病菌侵入手术部位并引起感染的一种情况。

手术部位感染严重影响手术患者的康复情况,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成本。

因此,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手术室准备、手术过程中的控制和手术后的护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应该是一个封闭、干净、消毒的环境,可以有效地避免病菌的侵入。

要保持手术室的卫生情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清洁消毒:手术室应该经常进行清洁消毒,每一个角落都不应该被忽略。

要特别注意手术台、仪器、工作台等易受污染的地方。

2.空气净化:手术室的空气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可以通过加装过滤器或者利用紫外线杀菌等方法来保证空气的质量。

3.选用合适的材料:手术室的装修材料选择应该符合卫生标准。

例如,墙面、地面等应该选择光滑耐腐蚀的材质。

二、手术过程中的控制在手术过程中,各种措施都应该采取,以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具体控制措施如下:1.手术清洁:在手术之前,要按照规定要求患者进行清洁。

手术部位必须选用无菌草帽、手术袍、口罩等消毒齐全的手术衣。

2.器械消毒:所有手术器械都必须经过完整的消毒程序。

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器械的保持干燥和完整性。

3.医师消毒:医师在进行手术前,必须通过洗手程序消毒自己的手。

在手术过程中,医师应该保持手部的干燥和无菌状态。

三、手术后的护理手术结束后,手术部位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控制措施如下:1.伤口消毒:手术结束后,要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和包扎。

要检查创面的缝合是否牢固。

2.环境清洁:手术室必须做好环境的清洁工作。

如把手术废弃物、海绵、棉球等收集好丢弃。

3.患者安装:手术患者必须进行适当的监测和观察。

如果出现感染的症状,则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必须从多个方面展开。

手术室准备、手术过程中的控制和手术后的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1.在手术室环境中维持良好的卫生状况:-手术室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手术室内的操作台、手术灯、手术器械、手术服等需要经过严格消毒和灭菌处理。

-使用无菌巾布覆盖手术器械和手术区域,避免污染。

2.医务人员个人卫生要求:-手术人员需要穿戴无菌手术服、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以减少菌群对患者的感染风险。

-手术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使用有效的洗手液进行反复擦洗,避免菌群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3.患者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彻底的体检,了解患者的感染状况,并在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对于患者术前有明显感染症状的,应推迟手术或优先进行抗感染治疗。

-在手术中,保证手术切口周围的清洁和无菌状态,随时观察切口情况,如有渗液、红肿等异常要及时处理。

4.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的应用:-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和抗药性的发生。

-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创口操作次数,以降低感染风险。

5.定期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和感染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高危患者或手术部位感染疑似患者,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和传染病防控工作。

6.辅助控制措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营养,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患者术后要遵守医疗人员的护理建议,保持创口清洁,避免感染源的接触。

总之,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医务人员注意手术室环境的卫生状况,个人卫生的要求,患者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的应用,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辅助控制措施的采取。

只有全面、细致地实施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新版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新版
❖ NPSG.07.05.01: Implement best practices for preventing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实施最佳实践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WHO 10大安全手术检验指南
❖ 手术小组应确信是针对正确旳患者和正确旳部位施行手术。 ❖ 手术小组将使用已知旳合适措施,既要让患者处于无痛状态,又要预
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旳给药时机
❖ 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旳目旳为使手术期间旳血清和组织药物浓度超出 手术中可能污染病原菌旳MIC。
❖ 术前60 min开始静脉予以抗菌药物(术前0.5-2小时) ❖ 四肢手术应在抗菌药物使用后再上止血带 ❖ 手术时间长于3小时或手术时间长于抗生药物旳半衰期或失血量>1500ml手
什么情况下需要预防使用抗生素?
❖ 清洁手术一般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除非伴有下列情况:异物植 入;手术涉及主要器官,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远处有感染灶;全身情 况差(ASA Ⅲ~Ⅳ级);高龄或免疫缺陷患者;估计手术时间长、分离组 织广、局部组织血供不良;脾切除术等。
❖ 清洁一污染手术中胃癌手术、大肠或末端回肠手术、有肠管血供不良 旳小肠手术及胆道手术有必要预防性用药。
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次日上午10名患者相继出 现眼部肿疼等感染体现。17日9名患者相继实施单 眼眼球摘除手术。 ❖ 【深度调查】 ❖ 1、无菌手术室与污染手术室混用,管理混乱; ❖ 2、手术器械可能存在混用情况,没有做到一人 一用一灭菌; ❖ 3、连台手术间隔时间短,不能确保灭菌时间,
❖ SSI占医院感染旳14-16% ❖ SSI是外科患者最常见感染,占38% ❖ 1999,美国CDC颁布SSI预防指南 ❖ 2023,英国卫生部颁布SSI预防指南 ❖ 2023,中国《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可编辑全文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可编辑全文
5. 物品、药品拆除外包装进行存放,设施、设备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6. 耐热耐湿物品首选高压蒸汽灭菌,刀、剪刀等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 7. 特殊污染(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器械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
术中、术后预防措施
手 术 安 排 管 理
1. 手术前进行有关传染病的筛查,手术申请注明 2. 手术安排在相应级别的洁净环境中进行,传染病患者手术在隔离手术间
谢谢聆听
手 术 后 发 生 S S I 得 劲 几 率 约 为 1 % ~ 3 % , 占 全 部 医 院 感 染 的 1 5 % , 占 外 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5%~40%;
定义
S S I 的 发 生 与 在 手 术 过 程 中 手 术 野 所 受 的 污 染 程 度 有 关
第二部分
切口感染的分类
切口感染分类
手 术 部 位 感 染 分 为 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3.器官/腔隙感染
大部分SSI发生在伤口周围组织的浅表层
切口感染
切 口 深 部 组 织 感 染 手 术 后 3 0 天 ( 有 植 入 物 术 后 1 年 ) 内 发 生 累 及 深 部 软 组织如筋膜和肌肉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推荐意见16:可考虑在关闭切口前使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切口,特别是清 洁切口和清洁-污染切口。不应以预防SSI为目的,在关闭切口前使用抗生 素溶液冲洗切口
2.使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切口有利于降低SSI
由于循证医学证据有限,本推荐意见只涉及切口冲洗,不包括腹腔灌洗和纵 隔灌洗;提倡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 和残存细菌。但抗生素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并无确切预防效果,不予提倡。
切口感染原因
手术因素 1.手术室的布局与环境 2.手术类型 3.手术人员外出 4.外科手时间的长短 5.术区皮肤准备 6.皮肤消毒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简介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由细菌、真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中的常见类型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康复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至关重要。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手术室内应保持整洁、无菌,手术器械和器材应进行严格消毒清洁,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2.优化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包括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预防用药,如抗生素预防等,术前必须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3.手术室环境控制:手术室内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因素对手术部位感染有一定影响,应保持适宜的手术环境。

4.术中感染控制:手术期间应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减少细菌、真菌及病毒的侵入机会。

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方法1.定期监测感染情况: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强化医疗器械消毒清洁:定期对手术器械和器材进行消毒清洁,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3.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无菌操作意识。

4.加强患者教育: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手术部位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结语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医院和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通过严格的操作规范、定期监测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以上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内容,请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重视,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近些年来,亲水胶体、纤维胶体、凝胶、聚氨酯 矩阵敷料和蒸汽渗透膜敷料等多种敷料相继问世。然 而研究表明,特殊敷料并不能降低SSI的发生率。
11.延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不推荐以预防SSI为目的 的延长术后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时间 (中等质量证据)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术前单剂量给药(含手术时 间延长导致术中增加给药)的效果不劣于术后继续给 药。为避免延长用药带来的抗生素耐药, 手术结束后不应以预防SSI 继续给药。
5.去除毛发:不推荐对准备接受手术患者去除毛发;如确有 必要,只能用剪刀剪除。无论是术前还是术中,任何情况下均强 烈反对使用剃刀去除毛发(中等质量证据)
去除毛发虽然有利于暴露手术切口和做标记, 但去除的方法不当可增加皮肤的创伤,增加 SSI 发生的风险。研究显示 脱毛膏和剃刀在降低 SSI 方面无显著差异 ,而剪刀较剃刀可显著降低 SSI 发生率。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术前预防措施
1.营养支持:建议接受大手术的低体质量患者口服或鼻饲 含多种营养配方的营养液以预防SSI(极低质量证据)
营养不良可影响免疫状态,增加患者对感染的易 感性。早期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不良或严重创伤手术 患者的预后,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2.免疫抑制剂:建议不以预防SSI为目的在术前停用免疫抑制剂 (极低质量证据)
9.引流放置时的预防性抗生素与引流移除的时机:
(1)不建议因存在切口引流而延长围手术期预防 性使用抗生素(低质量证据)
(2)建议根据实际情况拔除切口引流。尚无证据 支持拔除切口引流的最佳时机(极低质量证据)。
10.切口敷料: 不建议以预防SSI为目的在一期缝合的切口上应用特殊敷
料(中等质量证据)
7.预防性伤口负压治疗:对于高风险的一期缝合切口,建议 预防性使用伤口负压治疗(低质量证据)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术后护理
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的护理,包括观察手术部位的情况、疼 痛管理、抗生素的使用等。
术后宣教
告知患者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合理饮食、 个人卫生等。
随访与评估
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评估,以观察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03
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策略
规范操作流程
术中预防
01
手术室管理
确保手术室内的空气得到充分的流通和消毒,以及手术器械和设备的
清洁和消毒。
02
手术部位消毒
在手术开始前,对手术部位进行充分的消毒,包括使用抗菌药物和消
毒剂等。
03
手术团队的无菌操作
确保手术团队成员在手术过程中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如穿戴隔离衣、
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手术部位等。
术后管理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汇报人:XXX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 • 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策略 • 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 手术部位感染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包括但不限于切口炎症、脓肿、器官感染等。
05
手术部位感染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无菌操作不当导致感染
总结词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关键。
详细描述
某医院曾出现一名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案例。该医生在手术 前未能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和手术史,未对手术部位进行充分消毒,且在手术过程中多次触碰非无菌区域,最终 导致手术部位严重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医院规模进一步扩大至 900 张以上床位时, SSI 发病 率又出现上升趋势
2014-6-26
Dr.HU Bijie
25
我国的SSI发生率研究
• 我国2001年的全国性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SSI
构成比为7.04%;
• 2003年我国医院SSI占医院感染的10.55%,仅次
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在外科居第2位 • 上海市18所综合性医院1999年10月份出院的所 有病例,随访数据显示SSI占院内感染的9.16%
• 涂片阳性:白细胞≥10对确定是否脓液/脓性分泌物有帮助。 • 植入物:如人造心瓣膜、血管或人工髋关节,经手术永久置体内
2014-6-26 Dr.HU Bijie 9
国外不同部位切口SSI发生率
美国*
英国
器官 /腔隙 33% 切口浅层+ 深层 67%
器官 /腔隙 8% 切口深层 20%
切口浅层 72%
E.
29
100
不同脓肿的病原菌分布
% of Patients
57 60 47 58
5 9 1 3 1 Retroperitoneal E. coli
*CoNS =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2014-6-26
Dr.HU Bijie
Adapted from Mangram AJ et al.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1999;20:247-278.
En te ro
S.
ba ct er
VHA study, 12/2004
• 死亡率增加2倍,再入院增加5倍 • 增加患者和家庭的痛苦 • 如果采取循证预防措施,可大幅降低感染发生率
2014-6-26 Dr.HU Bijie 13
医院感染常见部位构成
Others 21%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30%
Pneumonia 15%
手术部位感染与预防控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心 胡必杰
2014-6-26 Dr.HU Bijie 1
A Maj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s a Catastrophe!
2014-6-26
Dr.HU Bijie
From Lewis Kaplan, MD.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of author.
器官间 隙
深部感 染 器官 间隙 感染
5
2014-6-26
Dr.HU Bijie
表浅切口感染
• 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及皮下组 织的感染,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表浅切口流脓,有或没有实验室证据。 – 通过无菌操作从表浅切口留取组织或液体标本并培 养出微生物。 – 至少有下列感染症状或体征之一:疼痛或压痛,局 部肿胀,发红,发热和外科医生有目的地开放表浅 切口,除非培养阴性。 – 外科医生或主治医师已经诊断。应该有临床症状和 体征支持。
Rate of Infection
<2% 5 % - 15 % 15 % - 30 % > 30 %
2014-6-26
Dr.HU Bijie
Adapted from Nichols RL. Am J Surg. 1996;172:68-74.
23
切口污染程度加重,SSI发病率上升
50 45 40 35
菌 血 脑 膜 颅 脓
8.5 3.5 0
椎 管
0.2
烧 伤 皮 肤 其 它
2014-6-26
Dr.HU Bijie
28
SSI的主要病原菌
25 20 20 14
Percent
15 10 5 0
12 8 8 7
Co NS
au re us
co cc i
co li
Ps eu do m on as
En te ro
SSI发生率(%)
47.2 43.9 40
30 25 20 15 10 5 0
20 15.9 13.9 13.5 7 1 越南 秘鲁
Dr.HU Bijie
清洁切口 清洁-污染切口 污染切口 污秽-感染切口
12.2 8.6 8.3
中国
24
2014-6-26
不同规模医院SSI发病率研究
• 医院规模越小,SSI发病率越高,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 SSI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
2014-6-26
cSSSI Definition
Dr.HU Bijie
4
手术部位感染SSI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 浅表切开 • 深部切口
Deep incisional
表皮
Superficial incisional 皮下组织
浅表感染 深部软组 织
• 器官和腔隙
Organ/Space
2014-6-26
Dr.HU Bijie
26
2003年上海市院内感染监测网HAI结果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出院病人 93303 65881 96351 94425 79792 84282 94447 96376 99569 93229 95400 感染人数 4613 3450 4435 3978 3640 3844 4390 5015 4981 4453 4262 感染率% 4.9 5.2 4.6 4.2 4.6 4.6 4.6 5.2 5.0 4.8 4.5
• 从各类手术SSI发生情况来看,以切口浅层SSI占主导,其次 2014-6-26 Dr.HU Bijie 11 是切口深层 SSI,器官或腔隙软组织 SSI发生概率较低小于
SSI一种重要的医院感染
2014-6-26
Dr.HU Bijie
12
Background
• • • • • • 美国年外科手术超3000万例,260万例次发生SSI; 发病率:腹腔外2-5%,腹腔手术高达 20% 医院感染中的14%为SSI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平均7天) Archives of Surgery 2005 导致费用增加( 3000 –50 000美元) 若美国每年感染下降20%,可节约14亿美元 J. Hitt,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16%
2014-6-26 Dr.HU Bijie
Bloodstream Infection 18%
N=1.9 million infections
14
SSI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
• 十九世纪中叶,手术切口感染率为70%-80%
• 目前感染率:
Dr.HU Bijie 20
0.35
0
0
2014-6-26
英美两国不同外科手术SSI发生率比较
2014-6-26
Dr.HU Bijie
21
切口的清洁程度
178所医院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14 12 13.11
SSI发生率(%)
10 8 6 4 2 0 I类切口 II类切口 IIIl类切口 5.83 7.06
* 美国1986-1996年NNIS监测数据未将浅表与深部切口感染分开统计
2014-6-26 Dr.HU Bijie 10
国内不同部位切口SSI发生率
中国
器官 /腔隙软 组织 6.99% 切口深层 19.34% 切口浅层 73.67%
中国上海市
器官 /腔隙软 组织 4.35% 切口深层 19.13% 切口浅层 76.52%
Dr.HU Bijie
感染次数 5123 3816 4901 4408 4080 4313 4980 5642 5601 5004 4753
例次发病率% 5.5 5.8 5.1 4.7 5.1 5.1 5.3 5.9 5.6 5.4 5.0
27
12 2014-6-26
总计
103055
1096110
4621
1986-1996年间
1992-2004年间
Dr.HU Bijie
2003年 6月 -2004年 6
16
发达国家的SSI发生率研究
4 3.5 3
SSI发生率(%)
3.64 3.3
2.5 2 1.5 1 0.5 0 英国 意大利
Dr.HU Bijie 17
2014-6-26
发展中国家的SSI发生率研究
30 25
SSI发生率(%)
26.7
20 15 10.9 10 5 0 巴西 越南
Dr.HU Bijie
5.1
秘鲁
18
2014-6-26
不同手术的SSI发生差异较大
• 各类不同手术切口感染率不同,即使同 一种手术,不同部位的皮肤切开,其SSI 发生率不同
– – – – 颈部切口比腹部切口抵抗力高 腰部手术SSI发生率6.8% 腹股沟手术SSI发生率25% 当手术涉及或切除有腔器官时,手术后SSI 发生率将增加3~5倍或更高
2014-6-26 Dr.HU Bijie 6
下列情况不归属浅部切口感染
• 缝针处脓肿(仅限于缝针穿透处极小范 围的炎症和分泌物); • 会阴侧切或包皮环切术后的感染; • 烧伤面的感染; • 感染累及筋膜和肌肉层。
2014-6-26
Dr.HU Bijie
7
深部切口感染
• 术后30天(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深部 软组织如筋膜和肌肉,并至少符合下列之一
2
SSI=手术切口感染
2014-6-26
Dr.HU Bijie
3
SSI=皮肤软组织感染
Abscess
Cellulitis
Ulc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