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溶血性贫血讲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支架缺陷 脂蛋白缺如 免疫介导 锚连蛋白异常 膜通透性改变
• 血红蛋白降解途径
– 血管内溶血 – 血管外溶血 – 原位溶血
骨髓造血代偿增生
粒红比倒置 各期红细胞形成 黄髓转化为红髓 髓腔扩大皮质变薄 髓外造血
– HB结构异常 – 酶活性异常 – 机械作用
实验室检查
• 1确定是否是HA • 2血管内或血管外 • 3溶血的原因(综合判断)
血管内溶血(RBC在循环血液中直
接破坏如PNH)
血管内溶血
↓
大量游离血红蛋白
↓
结合珠蛋白 高铁血红蛋白
↓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球溢出
↓
结合珠蛋白减少
↓
高铁血红素 白蛋白结合
↓
含铁血黄素 尿 (Rous)试验(+)
↓
血红蛋白尿
↓
高铁血红素白蛋白
血管外溶血:(RBC在脾脏破坏如球 形RBC增多症、脾亢、 自身免疫性溶血)
(二)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
1.戊糖磷酸途径酶缺陷:G6PD缺乏症 2.无氧糖酵解途径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三)遗传性珠蛋白生成障碍
1.珠蛋白肽链质的异常: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病S、D、E 2.珠蛋白肽链数量异常:地中海贫血 (四)血红素异常 1.红细胞卟啉代谢异常:血卟啉病 2.铅中毒
(三)生物因素 (四)理化因素
蛇毒
疟疾
黑热病 药物(苯肼、亚硝酸盐)
大面积烧伤
按溶血发生的部位分类
1.原位溶血:巨幼贫 MDS 免疫性溶血
特点:无脾大 黄疸不明显
2.血管外溶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特点:脾大 黄疸 胆石症 血型不合输血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含铁血黄素尿 破碎红细胞 3.血管内溶血:PNH 特点:血红蛋白尿 4.混合部位溶血: 原位和血管外溶血 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溶血病 G6PD缺乏症
血管内溶血
高血红蛋白血症: >40 mg/L;正常 (1-10mg/L) 血清结合珠蛋白↓:由肝脏产生的 结合珠蛋白用于转运血红蛋白,肝 实质细胞能迅速清除该结合体。 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肾阈代表结 合珠蛋白结合血红素能力与肾小管 重吸收功能,当游离血红蛋白过多 时(> 1300mg/L )可出现血红蛋白 尿。 含铁血黄素尿:多见于慢性溶血, 因肾曲小管分解血红蛋白为叶啉铁 及珠蛋白,而过多铁以铁蛋白或含 铁血黄素沉积上皮细胞内,细胞脱 落,随尿排出。
•
网织红细胞
Howell-Jolly小体
红细胞形态改变
破碎红细胞、盔形红细胞
镰状红细胞
球形红细胞
脾脏,窦状隙被球形 红细胞塞满了
病因检查
• (1)Coombs试验(AIHA)直接 诊断的重要指 间接 病情严重性判断 • (2)Ham试验阳性(PNH) • (3)血红蛋白电泳和碱变性试验:海洋性贫血 • (4)异丙醇试验: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 (5)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和变性珠蛋白小体 (Heinz小体)生成试验:G6PD缺乏症 • (6)红细胞特殊形态:靶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 球形红细胞 • (7)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球形细胞↑ 减低:海洋性贫血
• 产生大量游离胆红素 黄疸明显 • 尿、粪胆原↑ 尿胆红素(-)血红蛋白尿(-) Rous试验(-)
原位溶血:(幼RBC在骨髓中溶血:MA、 MDS)
HA临床表现
• (1)急性溶血性贫血(多为血管内溶血): ①头痛、呕吐、高热 ②腰背四肢酸痛,腹痛 ③酱油色尿(血红蛋白尿) ④面色苍白与黄疸 ⑤严重者有周围循环衰竭、少尿、无尿
红细胞外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原发性和继发性 2.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新生儿HA
(二)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1.血管壁异常 瓣膜病 人工瓣 血管炎 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TTP/HUS DIC 败血症 3.血管壁受到反复挤压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红细胞缺陷/寿命缩短
红细胞形态改变:畸形红细胞增多,如球 形、靶形、镰形、椭圆形、口形、棘形 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反应。 海因( Heinz )小体:系多分布红细胞膜 上受损红细胞内的包涵体,为变性血红蛋
白沉淀物(G6PD、变性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脆性增加:渗透脆性为红细胞面积 / 红细胞体积,比例↓脆性↑球形红细胞 脆性↑靶形、镰表↓ 红细胞寿命缩短: 51Cr标记红细胞
定
义
• 溶血:红细胞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 • 溶血性疾病:溶血发生而骨髓能够代 偿时,可无贫血,称为溶血性疾病。 •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 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的贫 血即为溶血性贫血。
HA的临床分类
按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自身异常所致HA (一)红细胞膜异常
1.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获得性血细胞膜糖化肌醇磷脂(GPI)锚连膜蛋白异常:PNH
• (2)慢性(多为血管外溶血): ①贫血; ②黄疸; ③肝脾肿大④多无血红蛋白 尿
HA临床表现
急性溶血
异型输血、AIHA、PNH 头痛、寒颤、高热、Hb尿、黄疸
慢性溶血
AIHA,海洋性贫血 贫血、黄疸、肝脾大
Baidu Nhomakorabea
可有周围循环衰竭
可有肾功能衰竭
无周围循环衰竭
多无肾功能衰竭
发病机制
• 红细胞破坏
– 细胞膜破坏
确定是否是HA
(一)提示溶血的实验室检查 (二)提示骨髓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
(三)提示红细胞有缺陷、寿命缩短的检查
提示红细胞破坏的实验室检查
• • • • • • • 血管内溶血 血红蛋白血症:正常仅约1-10mg/L,HA>40mg/L 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正常为0.5-1.5g/L 血红蛋白尿:游离血红蛋白>1300mg/L时出现 含铁血黄素尿:主要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 血管外溶血 高胆红素血症:游离胆红素增高为主 粪胆原排出增多:可增至400-1000mg 尿胆原排出增多
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 • 网织红细胞增多:达0.05-0.2 • 周围血液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粒、可见 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 • 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红细胞寿命缩短 • 51Cr标记红细胞
骨髓幼红细胞代偿增生
网织红细胞增多 周围血中出现幼红细胞, 多为晚幼红细胞,严重时 可见 Howell-Jolly 小体及 幼粒细胞。 骨髓幼红细胞增多,粒红 比倒置
红细胞破坏的实验室检查
血管外溶血
高胆红素血症:①以间接胆红 素↑为主,②胆红素高低与血 红蛋白分解程度与肝清除胆红 素能力有关。 粪胆原排除增多:①粪胆原排 除量达400-1000mg(或更多) (正常40-280mg/日) 尿胆原增多: ①急性溶血明 显增加;②慢性溶血尿胆原仅 在肝功能不良时增多。
• 血红蛋白降解途径
– 血管内溶血 – 血管外溶血 – 原位溶血
骨髓造血代偿增生
粒红比倒置 各期红细胞形成 黄髓转化为红髓 髓腔扩大皮质变薄 髓外造血
– HB结构异常 – 酶活性异常 – 机械作用
实验室检查
• 1确定是否是HA • 2血管内或血管外 • 3溶血的原因(综合判断)
血管内溶血(RBC在循环血液中直
接破坏如PNH)
血管内溶血
↓
大量游离血红蛋白
↓
结合珠蛋白 高铁血红蛋白
↓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球溢出
↓
结合珠蛋白减少
↓
高铁血红素 白蛋白结合
↓
含铁血黄素 尿 (Rous)试验(+)
↓
血红蛋白尿
↓
高铁血红素白蛋白
血管外溶血:(RBC在脾脏破坏如球 形RBC增多症、脾亢、 自身免疫性溶血)
(二)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
1.戊糖磷酸途径酶缺陷:G6PD缺乏症 2.无氧糖酵解途径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三)遗传性珠蛋白生成障碍
1.珠蛋白肽链质的异常: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病S、D、E 2.珠蛋白肽链数量异常:地中海贫血 (四)血红素异常 1.红细胞卟啉代谢异常:血卟啉病 2.铅中毒
(三)生物因素 (四)理化因素
蛇毒
疟疾
黑热病 药物(苯肼、亚硝酸盐)
大面积烧伤
按溶血发生的部位分类
1.原位溶血:巨幼贫 MDS 免疫性溶血
特点:无脾大 黄疸不明显
2.血管外溶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特点:脾大 黄疸 胆石症 血型不合输血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含铁血黄素尿 破碎红细胞 3.血管内溶血:PNH 特点:血红蛋白尿 4.混合部位溶血: 原位和血管外溶血 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溶血病 G6PD缺乏症
血管内溶血
高血红蛋白血症: >40 mg/L;正常 (1-10mg/L) 血清结合珠蛋白↓:由肝脏产生的 结合珠蛋白用于转运血红蛋白,肝 实质细胞能迅速清除该结合体。 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肾阈代表结 合珠蛋白结合血红素能力与肾小管 重吸收功能,当游离血红蛋白过多 时(> 1300mg/L )可出现血红蛋白 尿。 含铁血黄素尿:多见于慢性溶血, 因肾曲小管分解血红蛋白为叶啉铁 及珠蛋白,而过多铁以铁蛋白或含 铁血黄素沉积上皮细胞内,细胞脱 落,随尿排出。
•
网织红细胞
Howell-Jolly小体
红细胞形态改变
破碎红细胞、盔形红细胞
镰状红细胞
球形红细胞
脾脏,窦状隙被球形 红细胞塞满了
病因检查
• (1)Coombs试验(AIHA)直接 诊断的重要指 间接 病情严重性判断 • (2)Ham试验阳性(PNH) • (3)血红蛋白电泳和碱变性试验:海洋性贫血 • (4)异丙醇试验: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 (5)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和变性珠蛋白小体 (Heinz小体)生成试验:G6PD缺乏症 • (6)红细胞特殊形态:靶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 球形红细胞 • (7)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球形细胞↑ 减低:海洋性贫血
• 产生大量游离胆红素 黄疸明显 • 尿、粪胆原↑ 尿胆红素(-)血红蛋白尿(-) Rous试验(-)
原位溶血:(幼RBC在骨髓中溶血:MA、 MDS)
HA临床表现
• (1)急性溶血性贫血(多为血管内溶血): ①头痛、呕吐、高热 ②腰背四肢酸痛,腹痛 ③酱油色尿(血红蛋白尿) ④面色苍白与黄疸 ⑤严重者有周围循环衰竭、少尿、无尿
红细胞外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原发性和继发性 2.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新生儿HA
(二)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1.血管壁异常 瓣膜病 人工瓣 血管炎 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TTP/HUS DIC 败血症 3.血管壁受到反复挤压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红细胞缺陷/寿命缩短
红细胞形态改变:畸形红细胞增多,如球 形、靶形、镰形、椭圆形、口形、棘形 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反应。 海因( Heinz )小体:系多分布红细胞膜 上受损红细胞内的包涵体,为变性血红蛋
白沉淀物(G6PD、变性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脆性增加:渗透脆性为红细胞面积 / 红细胞体积,比例↓脆性↑球形红细胞 脆性↑靶形、镰表↓ 红细胞寿命缩短: 51Cr标记红细胞
定
义
• 溶血:红细胞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 • 溶血性疾病:溶血发生而骨髓能够代 偿时,可无贫血,称为溶血性疾病。 •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 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的贫 血即为溶血性贫血。
HA的临床分类
按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自身异常所致HA (一)红细胞膜异常
1.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获得性血细胞膜糖化肌醇磷脂(GPI)锚连膜蛋白异常:PNH
• (2)慢性(多为血管外溶血): ①贫血; ②黄疸; ③肝脾肿大④多无血红蛋白 尿
HA临床表现
急性溶血
异型输血、AIHA、PNH 头痛、寒颤、高热、Hb尿、黄疸
慢性溶血
AIHA,海洋性贫血 贫血、黄疸、肝脾大
Baidu Nhomakorabea
可有周围循环衰竭
可有肾功能衰竭
无周围循环衰竭
多无肾功能衰竭
发病机制
• 红细胞破坏
– 细胞膜破坏
确定是否是HA
(一)提示溶血的实验室检查 (二)提示骨髓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
(三)提示红细胞有缺陷、寿命缩短的检查
提示红细胞破坏的实验室检查
• • • • • • • 血管内溶血 血红蛋白血症:正常仅约1-10mg/L,HA>40mg/L 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正常为0.5-1.5g/L 血红蛋白尿:游离血红蛋白>1300mg/L时出现 含铁血黄素尿:主要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 血管外溶血 高胆红素血症:游离胆红素增高为主 粪胆原排出增多:可增至400-1000mg 尿胆原排出增多
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 • 网织红细胞增多:达0.05-0.2 • 周围血液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粒、可见 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 • 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红细胞寿命缩短 • 51Cr标记红细胞
骨髓幼红细胞代偿增生
网织红细胞增多 周围血中出现幼红细胞, 多为晚幼红细胞,严重时 可见 Howell-Jolly 小体及 幼粒细胞。 骨髓幼红细胞增多,粒红 比倒置
红细胞破坏的实验室检查
血管外溶血
高胆红素血症:①以间接胆红 素↑为主,②胆红素高低与血 红蛋白分解程度与肝清除胆红 素能力有关。 粪胆原排除增多:①粪胆原排 除量达400-1000mg(或更多) (正常40-280mg/日) 尿胆原增多: ①急性溶血明 显增加;②慢性溶血尿胆原仅 在肝功能不良时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