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八月之光》的解读

合集下载

八月之光读后感

八月之光读后感

八月之光读后感《八月之光》读后感《八月之光》是一部由美国作家安东尼·多尔维洛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友谊和爱情的故事。

小说以八月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所经历的种种变化和挑战。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和经历。

他们在八月这个特殊的时间里,经历了各种挑战和成长。

比如,男主角在八月之光下,经历了一段感情的起伏和成熟。

女主角则在这个夏天里,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友情和爱情的历练。

这些人物的成长过程,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让我对自己的成长有了更深的思考。

其次,小说中的描写八月的场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对八月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八月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让一切都变得明亮而温暖。

八月的雨水滋润着大地,让一切都变得生机盎然。

八月的星空璀璨夺目,让人心旷神怡。

这些充满诗意的描写,让我对八月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让我对大自然的美丽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小说中的主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对成长、友谊和爱情的描写,让我对这些主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成长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而友谊和爱情则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东西。

通过主人公们的经历,我对这些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八月之光》,我深受感动,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给了我美好的阅读体验,也让我对成长、友谊和爱情有了更深的认识。

希望能够通过这篇读后感,与更多的读者分享这部优秀作品带给我的感动和思考。

《八月之光》主要人物异常行为探析

《八月之光》主要人物异常行为探析

儿 院 门前 ,还去 那里 当看 门人 监视 乔 的一举 一动 ,此 外 ,还教 唆别 的孩 子
叫乔黑 鬼 ,在乔 还不懂 事 的 时候就 受
到 了大 家 的孤立 ,乔 弄不 清楚 自己到
底是 不是 黑人 ,在家庭 、社 会 种族 观 念 的迫 害下 ,乔形 成 了偏执 性 与分 裂
严重 毒 害 了南 方 人 的思想 ,使 他 们 的 心理 扭 曲 ,产生 了许 多种 族 主义 和清 教偏 执 狂和许 多 悲剧 人物 。南 北 战争 的失 败不 仅 助长 了南 方封 闭保 守 的状
反 社会 性人 格 障碍 的某 些 特征 ;海 因 斯 、珀西 ・ 格雷姆患有 精神分裂症 ,是 歇 斯 底 里 的偏 执 狂 。弗 洛 伊 德认 为 ,
随时准备好攻击 。那 天晚上乔 ・ 克里斯 默斯 努力让乔安娜 ・ 伯顿 明白她 是个女
威廉 ・ 福克 纳被认为 是2 0 世 纪最伟 大的美 国南方作 家之一 。 《 / 月之光》 是福 克纳 约 克纳 帕塔 法系 列小 说 中 的
第七 部 长篇小 说 ,在 这部 作 品 中 ,福 克纳 塑造 了一个 荒唐 的世 界 ,在 这个
光 》 中人物的异 常行 为。 关键词 : 《 , \月之 光 》 ;心理障碍 ;异常行为


引言
感 表达 范 围狭窄 ,对 于与他 人 建立 亲
密关 系 既没 有愿 望也没 有 兴趣 ,包 括 浪 漫或 者性 的关 系 ,冷 淡 、孤 立 ,并 且不会 受表扬或 者批评 的影 响。乔 ・ 克 里斯 默斯和盖尔 ・ 海 托华都患有分裂 样 人格 障碍 。 另外 ,小说 中乔 ・ 克 里斯默斯具 有
他 的整 个人 生旅途 中 ,他不 仅违 反 了

《八月之光》主要人物异常行为探析

《八月之光》主要人物异常行为探析

《八月之光》主要人物异常行为探析作者:周士勤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18期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周士勤摘要:在《八月之光》中,福克纳塑造了形形色色行为异常的人物,他们具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用美国心理学家杜兰德和巴洛编著的《异常心理学》以及杜安·舒尔茨和悉妮·埃伦·舒尔茨编著的《人格心理学》中的部分观点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理论分析《八月之光》中人物的异常行为。

关键词:《八月之光》;心理障碍;异常行为一、引言威廉·福克纳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南方作家之一。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中的第七部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福克纳塑造了一个荒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清教、加尔文主义及种族主义严重毒害了南方人的思想,使他们的心理扭曲,产生了许多种族主义和清教偏执狂和许多悲剧人物。

南北战争的失败不仅助长了南方封闭保守的状态,而且使南方成为唯一具有向后看的历史意识和深深的悲剧感的地区。

小说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经历了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

除了莉娜之外,所有的女性人物都被塑造成丑陋的缺乏女性气质的心理扭曲的人物,而男性人物要么是与社会和生活相脱离,要么残忍偏执。

二、异常心理学中的异常行为异常心理学研究人的异常行为(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人的心理障碍,诸如焦虑障碍、人格障碍、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等)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

其中,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是《八月之光》中人物心理障碍的典型表现。

人格障碍指的是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和个人背景中表现出来的与环境和自身紧密相关的持久性的知觉模式。

偏执性人格障碍患者对他人无正当理由的极度不信任与猜疑。

《八月之光》中具有偏执性人格障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克里斯默斯。

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对他人情感冷酷,漠不关心,他们脱离社会,情感表达范围狭窄,对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既没有愿望也没有兴趣,包括浪漫或者性的关系,冷淡、孤立,并且不会受表扬或者批评的影响。

《八月之光》叙事话语的对话性

《八月之光》叙事话语的对话性
还 以一种 独立 的存 在 形 式 集 中在小 说 人 物 身 上 , 他
作 为代 表作 之一 , 《 八 月之 光 》 在 福 克 纳创 立 的 “ 约 克纳 帕塔 法世 系” 中 占据着 重要 位 置 。小说 以杰 佛 生 小镇 的 社会 生 活 为 空 间 主线 , 以 主 角们 的一 生 和家 族历 史 为载 体 , 深 度 挖 掘 和 展 现 了 人 类 心灵 深 处 的真实 情感 , 表 达 了福 克 纳 反对 种 族歧 视 和宗 教 歧 视 的思 想 。小 说 中有 两 条 主要 线 索 , 分别 是 克 里 斯 默 斯 和丽娜 。克里 斯 默斯 从 小 在 孤 儿 院长 大 , 背
构 和 阅读 习惯 的巨大挑 战 , 但是 , 福克 纳的 尝试是 成
功的, 这 部作 品打 动 了一代 又一代 读者 。
小说中, 人物 之 间、 人物 与作 者之 间 以一种对 话 关 系而存 在 , 小说不 再 只是充 满作 者 的声 音 , 这些 叙 事话 语 的对话 性赋 予 作 品 新 的特 性 , 在文 学 史 上 被 称 为多 重声部 构 成 的 复调 。在 复调 小 说 中 , 对话 已 经不 再局 限于 传统 意《 八 月之 光》 带有 浓厚 的复调 小 说色 彩 , 在 主人公 的主体 性 、 不 确定 性 和 文本 结 构 的 大型 对话 方面 , 体 现 了强 烈的叙 事话 语 的对话 色彩 , 为 现代 小说 的创 作提 供 了宝贵 经验 。
关键 词 : 八月 之 光 ; 复调; 对话 性 ; 主体 性
Vo 1 . 3 6 NO . 1 0 0c t .2 0 1 3
2 0 1 3 年 1 O月
八 月 之 光 叙 事 话 语 的对话 性

身份的焦虑: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解读

身份的焦虑: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解读

身份的焦虑: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解读作者:李航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1期摘要:威廉·福克纳在《八月之光》中塑造了乔·克里斯默斯这样一个悲剧性命运的人物。

本文通过对乔从出生开始就成为孤儿到最后惨死在的种族主义分子屠刀之下的悲惨一生的分析,对黑人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无情地揭露了南方社会对黑人的极端歧视和残酷迫害。

作者有意让乔的黑人身份不明不白,他一生逃避黑人身份,却逃不出种族主义怪圈,最后走向灭亡。

通过乔身份的焦虑和自我认同感的匮乏,作者有力地批判了南方种族主义给黑人带来的灾难。

关键词:乔·克里斯默斯;身份焦虑;种族主义;南方社会中图分类号:I71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1-0203-02《八月之光》是福克纳发表的第七部长篇,也是最具有挑战性和解读性,被研究地最广泛的力作之一,也是他众多小说中篇幅最长的一部。

它发表于1932年10月6日,马上引起了评论界的注意,许多刊物立即发表了一系列好评,这一点从《星期六评论》、《时代》、《纽约先驱论坛报》上的相关评论中看出。

评论家们称赞它是一部“具有已婚寻常的力度和洞察力的小说,不论以什么标准来衡量都是一部杰作”。

福克纳在这本小说中“充满力度和驱动力地写作”,著名小说家詹姆斯·T·法雷尔在《纽约太阳包》上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该书受到各方好评的原因恐怕是因为这部小说比《喧嚣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等书来,写作手法更为传统或者说更容易阅读,而同时又明显具有福克纳作品所特的风格、创新和深度。

《八月之光》是一部反思南方的种族仇恨和加尔文教徒的道德堕落的浓烈炙热小说。

从福克纳的创作历程来看,这部小说是作者第一次正视美国南方的种族问题。

美国的种族问题一直是文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热议和高度关注的话题。

从20世纪开始,美国社会对种族主义的关注度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论《八月之光》乔·克瑞斯莫斯的创伤救赎

论《八月之光》乔·克瑞斯莫斯的创伤救赎

MASTERPIECES REVIEW1980年创刊论《八月之光》乔·克瑞斯莫斯的创伤救赎⊙徐其萍[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实验基地, 西安 710128]摘 要:在约克那帕塔法世系小说中福克纳以全景的视角再现了美国南方重建时期的创伤历史,塑造了众多承载那段暴力历史的创伤人物,其中《八月之光》中的社会边缘人物乔·克瑞斯莫斯苦苦挣扎于无我的宿命论中,成为福克纳笔下最为悲惨的人物之一。

乔童年时在孤儿院女营养师房间的遭遇是一次创伤性经历,是他陷入毁灭深渊的源起。

本文认为暴力的男性气质形构、谈话疗法都是乔规避创伤影响、实现创伤救赎的途径,但由于所处的时代语境决定了他的创伤不能哀悼,而是逐步陷入自我分裂和异化的过程。

福克纳从个人创伤叙述出发进而表现南方重建时期更深广的种族和性别暴力,体现了他一贯的人文道德关怀。

关键词:创伤 暴力 谈话疗法一、引言在约克那帕塔法世系小说中福克纳以全景的视角再现了美国南方重建时期的创伤历史,塑造了众多承载那段暴力历史的创伤人物,其中《八月之光》中的社会边缘人物乔·克瑞斯莫斯是影射耶稣的原型引用,他一生命运多舛,苦苦挣扎于无我的宿命论中,成为福克纳笔下最为悲惨的人物之一。

然而对乔这一创伤人物学界仍存在不同的解读。

弗雷德里克认为“乔的身份缺失是其自我毁灭的根源”。

温斯坦则认为乔“没有记忆,缺少平复童年记忆的叙事,他常常保持沉默,沉默是其言说的方式”。

笔者认为以上的研究均未探寻乔无我身份的主题与创伤记忆的关系,事实上乔童年时在孤儿院女营养师房间的遭遇是一次创伤性经历,是他陷入毁灭深渊的源起。

其次,乔也并非保持沉默,其言说的种种努力在文本中占有显著的位置。

本文认为暴力的男性气质形构、谈话疗法都是乔规避创伤影响和实现创伤救赎的途径,但由于所处的时代语境决定了他的创伤不能哀悼,而是逐步陷入自我分裂和异化的过程。

二、暴力的男性气质形构乔刚降临人世就被崇尚种族主义的外祖父遗弃在孤儿院的门口。

黑暗中透出的希望之光――探析《八月之光》中的人性思想

黑暗中透出的希望之光――探析《八月之光》中的人性思想

黑暗中透出的希望之光郭爱云探析《八月之光》中的人性思想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20世纪的美国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其作品深入美国南方腹地,描述美国南方腹地各种族、各阶层人们生活的潮起潮落和悲欢离合,洋溢着一种浓烈的怀旧情绪,因此福克纳被公认为南方文学和“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八月之光》是其所创作的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他最著名且最具争议的小说之一。

1932年小说刚一问世就引起评论界的关注,然而,正如著名的福克纳研究学者迈克尔・米尔格特指出的:“《八月之光》尽管是福克纳作品中最常被评论、被用作教材的作品之一,然而对其众多的读者来说,它仍然是最令人困惑的、最难纳入无论是加以理性的思辨或美学的透视的小说之一。

因此,它还是一部远未读懂的小说。

”…《八月之光》是20世纪美国南方社会的一幅全景图,也是人性的一幅全景图,表达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乃至整个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

作品通过独特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南方社会的种族歧视、宗教偏执和历史重负等诸多问题,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永恒信念。

谴责种族主义,关注黑人生存权利美国的历史,特别是南方历史,是一部黑人抗争种族主义的血泪史。

种族主义由来己久,虽然奴隶制在美国已被废除,但在美国南方,白人高贵、黑人低劣的世俗观念仍随处可见。

在《八月之光》中作者犀利的笔锋对种族主义作了深入探讨与谴责。

乔・克里斯默斯的故事是小说的主体和中心。

乔还未出生时他的父亲就因被怀疑有黑人血统而被种族主义者的外祖父海因斯杀害,母亲死于分娩,这使他的生命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父母之爱。

出生不久他就被冷酷的外祖父抛弃在孤儿院门外。

海因斯成了孤儿院的看门人。

他来孤儿院并不是为r照顾乔,而是来监视他,告诉其他孩子乔有黑人血统,是“黑鬼”,使乔被其他孩子所孤立。

从小“黑鬼”的阴影就开始追随着他,折磨着他。

五岁时,他因偶然窥见女营养师的性隐私而受到其迫害并被赶出孤儿院。

养父麦克伊琴是个偏执的清教主义者,他近乎苛刻的清教主义教育严重损害了乔幼小的心灵,使他变得性情乖戾。

八月之光读后感

八月之光读后感

八月之光读后感《八月之光》是一部由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神秘的故事,充满了浪漫和幻想。

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深被其所感动,不禁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小说以一个名叫“我”的男主人公展开,他在一个夏天遇到了一个名叫“她”的女孩,从那一刻起,两人的命运开始交织在一起。

她告诉“我”,她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她的存在是为了完成一项使命。

从此,男主人公被卷入了一个充满了神秘和惊奇的故事中,他与她之间的爱情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考验和升华。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个充满了神秘和幻想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到不同的生命形式,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超现实的情节设置,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梦境之中,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和震撼。

除了故事情节的出色之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非常丰满和具有魅力的。

男主人公“我”是一个善良而坚强的人,他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勇敢的态度。

而女主人公“她”则是一个充满了神秘和魅力的存在,她的出现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想象力。

作者通过这两个角色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阅读《八月之光》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小说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所感动。

小说中所呈现的爱情、友情、家庭等主题,都让人深思和感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保持着勇气和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同时,小说中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让人感受到了无限的希望和力量。

总的来说,《八月之光》是一部充满了浪漫和幻想的小说,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在阅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深被其所感动,不禁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它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我相信,这部小说将会成为我心灵深处永远的一束光芒,照亮我的前行之路。

酷儿理论视角下的《八月之光》

酷儿理论视角下的《八月之光》
击。
说, 反对传统观念对人们 的压制和禁锢 。它并不像 许多人误解 的那样 , 是对 同性恋的鼓吹和传扬, 是一种反对严格呆板 的社会两分结 构 , 而 鼓 励人 ∞追求 一种精神 自由的生活状态的理论 , 向社会“ 态” 。 常 挑战 与酷 儿理论 的种种观点楣契合 ,八月之光》 《 讲述 了严密的种族 主义和苛 刻 的宗教信仰是如何 影响并 改变了各个 人物 的命 运。小 说利用现 代主义
科技信《 八月 之 》
辽 宁师 范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王秋 园
[ 摘 要 ]八月之 光》 《 是一部批判种族主义和宗教主义的小说 。本文从 酷儿理论 出发 , 立足酷儿理论对压制和禁锢人性的传统观念 的反抗 , 分析乔・ 克瑞斯默斯和乔安娜异化的人性和凄惨的结局。同时, 作为具有革命意义的理论 , 酷儿理论鼓励边缘群体 大胆追求 自由的 生 活状 态 , 娜 是 酷 儿 理 论 的 实 际践 行 者 。 莉 [ 键 词 】 月之 光 酷 儿 理 论 种 族 主 义 宗教 主 义 关 八 1《 . 八月之光》 与酷儿理论 13 年 ,八月之光》 92 《 在美国 出版。它再一次 为福克纳引来 了评论 界的热切关 注。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 欧美文学的评论家们 开始尝试 从各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解析 , 并且取得 了引人瞩 目的成就 , 比如文章独 特的多视角叙 事模式 , 绵延与停滞交 错的时间观以及丰富的主题意蕴 。 进入 9 年代 , 0 酷儿理论在西方逐渐兴起 。很多学者也都意识到酷 儿理论广泛的适用性 。 酷儿理论具有重大 的策略意义 , 它的出现促使所 有的边缘群体能够联合起来采取共 同行动 的态势。 概括地说 , 酷儿是指 那些 在性 、 性别或性取 向方面与传统的主流文化不一致 , 无法被社会归 类或不想被归类 的所有的生命个体。而“ 酷儿理论” 指代的就是这种非 常态的表达方式 。“ 酷儿理论 不是指某种特定的理论 , 它是多种跨学科 理论 的综合 , 它来 自史学 , 社会学 , 文学等多种学科” 。酷儿理论总的来 是像 所有的传统价值和一切社会偏见挑战 。它将会彻底改造人们思考 问题的方式 , 使所有受到歧视和排斥 的少数群体得到应有的尊重 , 使人 们获得彻底摆脱一切传统腐朽思想 的武器和力量。 乔・ 克瑞斯默斯因为模棱两可的种族身份 , 从一出生就遭到周围人 的排斥 与唾弃 , 在社会常态的边缘游荡 , 从未进入过主流文化。从福克 纳对他 的描述 , 我们看到了一个 不折不扣 的“ 酷儿” 他把暴力行动作为 。 自己合法 的攻击武器 , 奋力反抗社会的不公 。虽然最后失败 , 暴力行动 也与柔 和透 明的八月之光相差甚远 ,但福克纳却对他进行了批 判式的 救赎 , 让读者领会到在种族主义和宗教主义横行的环境下 , 至少有一个 “ 酷儿” 自己强大 的生命力反抗这种 不公平 , 用 为人们 昭示 了与八 月之 光 截 然 不 同 却 更 具 震 慑 力 的新 的曙 光 。 3莉 娜 : . 被压 抑 人性 的 回归 作为故事的另一条 主线 , 莉娜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莉娜 的故事非常简单 , 在小说 巾所 占的篇幅也很少 , 只存在于小说的开头和 结尾 , 可是她的存在却被作 者赋予 了不f 寻常的意义。 司 从酷儿理论出发 来 分 析 莉 娜 时 更 是 如 此 。 因 为 酷 儿理 论 可 以 使 每 一 位 阋 凑 者 找 到更 多 的文 字 背 后 所 反 映 出 的 真 实 的 文 化 意 义 、文 化差 别 以及 不 同 文 化 群 体 问的关系。 从 酷 儿 理论 出发 ,我 们 能够 发 现莉 娜 身 上所 展 现 出 的 更 多 的 优 秀 品质 。 儿 理论 认 为基 于 主流 文 化 的 性 行 为社 会 规 范 一 直 在 迫 害 , 酷 或者 说压制那些对性有不 同理解的人群。因此, 它致力 于挑战过时的传统观 念 和 压 制 人性 的社 会 霸权 , 导 人 们 追 求 自由 的生 活 状 态 。从 某 种程 度 倡 上说 , 莉娜 代表 了这种理想 的状态 。莉娜在 十二岁的时候成为孤儿 , 自 那之后一直与哥嫂生活在一起 ,帮助照顾孩子主持家务 。二十岁 的时 候, 莉娜开 始在 深夜偷偷溜 出家 门 , 与一个名 叫卢卡斯 的年轻人约会 。 之后莉娜发现 自己怀孕 了。但卢卡斯却告别莉娜要去杰弗逊城做生意 并许诺莉娜他会 回来接她。莉娜怀孕六个月之后 , 他的哥哥才发现莉娜 怀孕了。 深受清教主义禁欲观的影响 , 的哥哥责骂莉娜是妓女并将 莉娜 她赶出家 门。 莉娜踏上寻找情人 的路程 , 并告诉 自己 : “ 这是我的幸运。 ” 由此可见 , 莉娜性 格坚毅 , 不被无人 性的宗教习俗所束缚 , 勇敢 追求 自 己真实 的情感 。这与酷儿理 论宣扬 的破除社会霸权的立场不谋而合 在赶往杰弗森城的路上 , 莉娜遇到很多人。这些人也毫无例外地对 莉娜 的处境怀有一定的偏见。 通过福克纳关于莉娜旅程的描述 , 读者不 难发现 , 如果一个女人所追 求的幸福不符合当时社会规范的话 , 她面临 的阻力会有多大 。 娜所面临的是当时无所不在的男性霸权。众所周 莉 知 , 克纳创作《 福 八月之光 》 之时 , 国南 方正由传统的妇道观所 控制。 美 传统的妇道观以清教 主义和宗教主义为中心 , 为女性只是男性的附 认 属 品。 她们唯一的价值就体现在她们的“ 冰清玉洁” , 上 因此她们必须对 自己严格要求 , 否则就会有辱家 门被社会 唾弃 。作 为一个人文主义者 , 福克纳通过对莉 娜的描述 ,对 这种毁 灭人性 的妇道观进行了猛烈的抨

《八月之光(福克纳经典)》读后感_2100字

《八月之光(福克纳经典)》读后感_2100字

《八月之光(福克纳经典)》读后感_2100字——读《八月之光》文:笔记君作为典型美国南方的作家,福克纳在因《我弥留之际》与《喧嚣与躁动》获得声誉之后,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又写出了《八月之光》,又为他赢得了巨大的赞誉,杰弗生镇是他故事的主要地点,而克里斯默斯与丽娜、布朗、海托华是主要人物,主题依旧是传统的南方主题:黑人与白人,种族歧视,白人的诅咒,黑人的困境,战争的痕迹。

行走是文学作品中构建空间感的一大方法,遍观以往的文学作品,如古老的《奥维德》,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八月之光》以丽娜寻找自己腹中胎儿的父亲作为起始,又以胎儿降生,重新踏上寻找的路程作为结束(这开始是八月的开始,是混乱的开始,这终结,如同暴雨过后的宁静一般的秩序与安定),给这部作品带来了十分完整的结构感,也带来了诸多理解这部作品的方向。

第一:宗教的救赎人的生与死,魔鬼的引诱与上帝的惩罚,这一切都以不同的人物为线索交织起来,克里斯默斯贯穿了整部作品始终,克里斯莫斯,是母亲被引诱的产物,被他的外公海因斯称为“魔鬼的果实”,继而送往孤儿院。

这一过程,在克里斯莫斯被抓后,海因斯夫人向海托华牧师寻求帮助的交谈中得以展现。

白人的身体中有“黑鬼”的血液,这是他被自己的外公不断灌输的观念,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而正是因为自己有“黑鬼”的血液,理所应当的被自己所爱之人抛弃,因为自己有“黑鬼”的血液,被歧视与重伤,这似乎是他的一个标签,这标签不仅为他人评价他带来依据,也似乎为他自身找到了一种罪恶的魔鬼一样的归属感,而也正因为此,他成了所有矛盾都能够最终化解的核心。

伯顿小姐的“白人的诅咒”(就是她说:“这是白人的诅咒”,并且最终想要喝克里斯莫斯同归于尽,却被他杀害),海托华的“祖父的战争”(近乎偏执的以牧师的身份追求祖父在南北战争中的某个近乎虚构出来的场景)。

海因斯的“魔鬼的果实”(就是他想要通过私刑的方式处死自己的亲外孙,并且在此之前因为他的阻拦使得自己的女儿因生育而死),海因斯夫人的愧疚(一个虚弱的妇人,不断的想要被救,却无法救)。

八月之光读后感

八月之光读后感

八月之光读后感《八月之光》是一部由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妇在大萧条时期的艰难生活。

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真挚的情感描写而广受好评。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对年轻夫妇乔治和莱尼,他们在大萧条时期的美国艰难生活。

乔治是一个坚强而勇敢的年轻人,他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努力工作,但总是陷入困境。

莱尼则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人,她在丈夫面临挫折时始终支持和鼓励他。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依然坚持着,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

通过乔治和莱尼的故事,作者向读者展现了大萧条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压力。

他们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生活陷入困境,面临着失业、贫困和无助的境地。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努力生存,但往往无法摆脱困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让人感到心痛和无奈。

同时,小说也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

在困难的时刻,乔治和莱尼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依然相互扶持,坚定地走下去。

他们的爱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给人们以启示,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在困境中,人们可以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通过阅读《八月之光》,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希望,要坚定地走下去。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压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度过困难时期。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更加珍惜生活,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总的来说,《八月之光》是一部充满温情和力量的小说,它让人深受触动,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通过乔治和莱尼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激励自己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珍惜眼前的幸福。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生活的启示录,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感受其中的力量和温情,让我们一起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坚定地走下去。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八月之光》的解读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八月之光》的解读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八月之光》的解读
孙丙堂;赵玉娇
【期刊名称】《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八月之光》进行解读。

通过对小说中宏观言语行
为的解读和分析,揭示出小说的主题;对小说中微观言语行为的分析,揭示出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孙丙堂;赵玉娇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222;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2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03
【相关文献】
1.《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原型——原型批评理论下对《八月之光》的解读 [J], 金
永鑫;李莉
2.多视角解读《八月之光》 [J], 袁秀萍;尹明
3.互文性视角下的两个混血儿悲剧命运探因r——《八月之光》与《剑崎》的对比研究 [J], 刘瑛
4.注视下的罪恶——《八月之光》主人公乔暴力行为的萨特式解读 [J], 章艳萍
5.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八月之光》的解读 [J], 孙丙堂;赵玉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八月之光》的解读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八月之光》的解读

一、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起源于语言学家 J o h nL a n s h a w 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收稿日期 : 2 0 1 4 0 6 2 1 作者简介 : 孙丙堂 ( , 男, 河北固安人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英语文学批评研究 。 1 9 6 5- )
6 4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竟然阻止医生为 女儿怀上了具有黑 人 血 统 的 儿 子 , 导 致 了 女 儿 的 死 亡。 之 后, 对执意将乔 女儿接生 , 送到孤儿院 , 并在 孤 儿 院 监 视 着 他 的 不 幸 生 活 。 对 于老 海 因 斯 来 说 , 这 一 切 都 是 上 帝 的 意 思, 他只是 在执行上帝的意 志 而 已 。 作 者 笔 下 的 老 海 因 斯 , 在 宗教的外衣下偏执 于 种 族 主 义 , 以一个极端清教主 义者的典 型 形 象 呈 现 。 乔 的 养 父 麦 克 依 琴 敬 畏 上 帝, 倡导勤奋 、 禁欲 , 憎 恨 懒 惰 和 污 秽。 他 要 求 乔 背 诵教义 , 如果记不 下 来 对 他 进 行 鞭 打 。 他 用 一 种 极 但作者给出了一个极具讽 端的方式使乔信奉 上 帝 , 刺的 结 局 , 重 压 下 的 乔 不 但 没 有 信 奉 上 帝, 并且和
3] 。 默斯身份的暧昧 性 是 对 种 族 制 度 的 揭 露 和 批 判 [
一个应召女结合 , 最 终 用 椅 子 砸 伤 麦 克 依 琴。 这 个 结局与作者所要表达的第二个主题相互映照 。
三、 《 八 月 之 光》 中的微观言语行为解读和 分析
微观 言 语 行 为 是 指 人 物 之 间 的 对 话 行 为 。 分 析微观言语行为对 于 理 解 人 物 性 格 、 以及人物之间 关系的分 析 具 有 很 大 益 处 。 这 部 小 说 以 多 重 叙 事 角度及情节结构而 著 名 , 大部分的话语都是由不同 的人 物 进 行 转 述 的 。 人 物 之 间 的 直 接 对 话 较 少 。 但尽管如 此 , 我 们 仍 然 能 够 从 这 些 少 量 的 对 话 中, 分析出人物的典型 性 格 , 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 关系对情节发展所具有的推动作用 。 ( 一) 阐述类 是指对一 般 对 话 表 达 的 命 题 内 容 做 出 或 真 或 假的判断 。 它 的 言 外 之 的 是 使 说 话 人 对 所 表 达 的 命题的真实性做出 承 许 , 也就是说他必须相信自己 所 说 的 话 的 真 实 性, 其适从向是从话语到客观事 实, 所表达的心理状态是相信 。 例 1: “ 我观察你已经整整五年了 , ” 她深信自己 说的一点不假 , “ 你 就 坐 在 这 张 藤 椅 里, 一直在注视 他 。 孩子 们 到 户 外 的 时 候 你 才 坐 在 这 。 每 当 他 们 出现 , 你就 把 椅 子 挪 到 门 边 , 坐在你能观察到他们 的地方 。 你注视他 , 听 别 的 孩 子 叫 他 黑 鬼。 这 就 是 你 来 这 就 为 了 这 个, 观 察 他, 憎 你干的事 。 我知道 , 恨他 。 你做好了准 备 , 他 才 来 的。 也 许 就 是 你 把 他 抱来扔在 那 边 门 前 的 台 阶 上 。 总 之 , 你 心 里 明 白。 而且我必 须 知 道 。 他 一 旦 说 出 去 , 我 就 会 被 解 雇。 查理说不定 — — —会— — — 告诉我 。 把真相摊 出来 ,现

《八月之光》的语言艺术特色解读

《八月之光》的语言艺术特色解读

作者: 郭俊霞
作者机构: 开封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105-10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7期
主题词:�八月之光》 语言 艺术特色
摘要:�八月之光》是斯科特·福格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七部长篇小说之一。

作为20世纪美国最著名作家之一,他的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该作品问世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青睐。

,这是一部以现代主义的多叙事角度手法著称的小说。

该部小说由于独特艺术成就而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国内学者们纷纷对此展开研究。

研究视角颇为广泛,但大都是对其叙述方式(如韩芳)、主人公的命运(如张严秋)、异常行为(如周士勤)和形象刻画(如张艳蕊)等角度进行分析。

而采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对其语言艺术特色展开研究的不多。

因此,很有必要从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角度对其语言艺术特色展开探讨。

创伤理论视角下小说《八月之光》研究

创伤理论视角下小说《八月之光》研究

创伤理论视角下小说《八月之光》研究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曾在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第七部长篇小说,于1932年10月6日在美国问世,也是作家最重要、最具挑战性、最常被评论的力作之一。

《八月之光》在作者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此部小说具有一个多线索且复杂的情节结构。

其中,又以两个平行对照的线索为主:一条讲述乔·克里斯默斯的悲惨人生经历,它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另一条讲述善良的农村姑娘莉娜徒步寻找情人的故事,它是小说的整体架构。

海托华的故事在两大平行对照的线索之间,这个故事不仅具备自身的意义,而且在小说的叙事模式中充分发挥着类似读者或第三者的评论功能。

整个故事虽然前后历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却涉及了几个人物的一生,甚至包括其祖父辈的三代家史。

他们都曾经历过美国内战和重建时期的不幸遭遇,对其后代都留下了沉痛的精神创伤。

在《八月之光》中,福克纳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行为异常的人物,由于社会及个人原因,这些人物有着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

本文试图运用创伤理论解析《八月之光》这部作品,对创伤的研究不但有其深刻的文学意义,而且对当今时代也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论文由六部分构成。

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威廉·福克纳的生平及《八月之光》这部作品。

随后综述了国内外读者及评论家对其作品的评论,最后笔者强调了本篇论文的研究重点及意义。

第一章概述了创伤理论,包括了如何理解创伤理论的定义,创伤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尤其简明阐述了创伤理论在文学中的研究状况。

笔者还在此部分从整体出发将《八月之光》这部小说作为创伤小说来进行解读,从作品的基调和写作手法入手,揭示了这部小说的意义所在。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创伤症状的表现。

包括乔·克里斯默斯的行踪不定,冷漠暴力,身份缺失的解离症状;乔安娜·伯顿的欲望的压抑,性的沉沦,灵魂的禁锢;海托华的双重性格,对光荣历史的重复症。

解读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的主题

解读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的主题

2013.04学教育10解读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的主题马蓝萍(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潮州521041)[摘要]象似性,指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存在一种映照的关系。

本文认为,一部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其要表达的主题之间同样存在着象似性关系。

因此,本文以福克纳的Li ght i n Augus t (《八月之光》)为例,说明小说作者试图通过其形象的语言和叙事结构向读者揭示一个自我封闭的社会。

[关键词]象似性;象似符;“车轮式”结构;主题解读象似性(Iconicity )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Ha-iman [1]认为,象似性,简单地说,就是一组符号的形式(结构)与其意义有一定的相似。

目前关于象似性的研究层出不穷,但主要集中在词汇及句法层面上,而采用象似性视角来解读小说文本还属凤毛麟角。

本文尝试借助象似性理论来解读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的重要作品Light in August 的主题。

一、小说文本的象似性语言符号具备象似性这一现象,这一观点已得到众多学者的支持。

本文认为,通过研究一个小说文本的形式(如叙事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读其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

Light in August 的主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

下面本文将尝试从小说文本的形式(叙事结构)出发,分析福克纳最可能表达的主题内容。

二、小说Light in August 中的象似符与主题解读一部文学作品通过刻画、强调某些特定的物体(如太阳、树等)来象征其主题,而这即可看作是这个文本的象似符。

在Light in August 中,福克纳特刻画的圆形物体——“车轮”贯穿且巧妙地衔接整个故事。

首先,福克纳在小说的第一章中便通过刻画Lena 搭乘的马车艰难前进的情形来给整个故事埋下伏笔。

“it seems to hang suspended in the middle distance forever and forever,so infinitesimal is its progress,like a shabby head upon the mild red string of road ”[2]这辆载着女主人公的马车车轮似乎停滞不前,仿佛昭示着莉娜来到的这个杰弗生社区永远封闭、滞后的社会现实和命运。

《八月之光》的互文性解读

《八月之光》的互文性解读

《八月之光》的互文性解读作者:王冬梅来源:《文学教育》 2014年第1期内容摘要:本文试从两个层面解读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的互文性策略。

首先,从文本间的指涉性看,分析福克纳以《圣经》中的耶稣为原型,将小说人物乔的形象与耶稣形象进行对比,进而对悲剧人物展开深刻的人性探索,揭露种族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其次,从文本内的指涉性看,结合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分析《八月之光》的复调特征:从结构上看,几个故事平行地进行,形成结构上的大型对话性,即小说的“对位”结构;从语言上看小说中的“微型对话”,体现在作品中人物对话和人物内心独白中的“双声语”中。

不同叙事者之间以及叙事者的自我意识的对话,形成各种声音、意识的互补和颠覆,进而造成文本结构和意义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读者参与到文本意义建构中,这种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赋予了文本极大的张力和主题向心力。

关键词:互文性文本间指涉文内互文性复调双声语互文性,又译为“文本间性” “文本互涉”,字面意思指文本之间互相指涉、互相映射的性质。

互文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概念(本文主要讨论文学文本的互文现象)最早是由法国文学批评家亚·克里斯蒂娃1960年代依据巴赫金的“对话性”和“复调”理论提出的。

她宣称:“‘文学词语’是文本界面的交汇,它是一个面, 而非一个点(拥有固定的意义)。

它是几种话语之间的对话:作者的话语、读者的话语、作品中人物的话语以及当代和以前的文化文本……任何文本都是由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

”[1]“互文性”指文本间发生的内在性联系,这种深层内在联系表现在作品、作者和读者等层面。

就作者而言,任何文学创作都不能与文学和文化传统割裂开来,作家的文学素养越深厚程度,作品的互文性越突出。

就读者阅读的层面分析, 读者个人阅历、文化修养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甚至决定着文本的阐释。

因此, 如若文本与读者的某些情感、经历等相似,便构成互文性,进而引发读者的共鸣并邀请读者参与到文本意义的无限建构中,在里法特尔看来,“读者对作品的延续构成了互文性的一个重要的层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 八 月 之 光》 中宏观言语行为的解读和 分析
是指作者在作品中传达 所谓的宏观言 语 行 为 , 给读者信息时所施 行 的 言 语 行 为 , 这一行为与作品 的主题密切相 关 。 小 说 《 八 月 之 光》 故事情节分为 两条主线 : 一条主要 围 绕 乔 · 克 里 斯 默 斯 来 进 行 叙 述, 另一条则围绕 莉 娜 来 写 。 而 关 于 主 人 公 乔 的 叙 由此本文着重对作者 述占据了小说的大 部 分 篇 幅 ,

《 八月之光 》 在威 廉 · 福 克 纳 所 营 造 的 “ 约克纳 帕塔法世系 ” 中 占 有 重 要 位 置, 它是福克纳众多作 品中最为 杰 出 的 作 品 之 一 。 前 人 对 该 小 说 的 研 究 ( 李万遂 1 生安锋 2 葛继红 2 ) 主要集中 9 8 6; 0 0 4; 0 1 0 人 物 分 析、 叙事技巧或写作风 在小 说 的 主 题 分 析 、 格等方面 , 因此对小 说 中 的 言 语 行 为 进 行 分 析 还 是 一种较新的尝试 。
[ 2] [ ] 1
, 继承发展于语言学家 J 。在 A A u s t i n o h nS e a r l e u s 言语行为是说话人表达意义的基本功能 t i n 看来 , 单位 , 又是语言研 究 的 基 本 单 位 。 他 认 为 人 在 说 话 时实施了三 种 行 为 : 言内行为( ) 、 言 l o c u t i o n a r c t ya ) 、 言后行为( 外行 为 ( i l l o c u t i o n a r c t e r l o c u t i o n ya p ) 。S a r c t e a r l e则 找 出 了 不 同 言 语 行 为 相 互 区 别 ya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是 言 外 之 的、 适从向 的十二个 侧 面 , 和所表达的 心 理 状 态 。 在 A u s t i n言语行为三分说 的基础上 , 阐述 S e a r l e 还 将 言 外 行 为 分 为 了 五 类: 指令 类 、 承 诺 类、 表 达 类、 宣 告 类。 荷 兰 的 v 类、 a n D i k是最早运用语用学来研究文学作品的学者之 j 一, 他建议将文学作 品 当 作 具 有 自 己 的 恰 当 条 件 的 一种具体言语行为 , 从而区分了文学作品中的宏观 前 者 决 定 整 个 语 篇, 后 言语行为 和 微 观 言 语 行 为 , 者则由语篇中的单个句子来执行 。
一、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起源于语言学家 J o h nL a n s h a w g
收稿日期 : 2 0 1 4 0 6 2 1 作者简介 : 孙丙堂 ( , 男, 河北固安人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英语文学批评研究 。 1 9 6 5- )
6 4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语用学是一门 研 究 如 何 理 解 和 使 用 人 类 语 言 , 如何使语言 合 适 得 体 的 学 问 。 M e y认为文学作品 的创作和阅读都 是 一 种 语 用 行 为 , 并 提 出: “ 文学语 用 学 应 研 究 文 学 与 语 用 学 之 间 存 在 怎 样 的 联 系。 或者说 , 语用理论对 于 文 学 研 究 有 何 意 义” 。因 此, 语 用 学 理 论 可 以 用 来 分 析 文 学 作 品, 这样有利 于加深读 者 对 文 学 文 本 的 理 解 。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是 语用学中重要的 理 论 之 一 。 涂 靖 曾 指 出 : 就具体的 文本 分 析 而 言 ,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的 作 用 如 下: 通过分 戏 剧 文 本 中 的 各 类 典 型 言 语 行 为, 可识别 析小 说 、 文本的主题意义和 作 者 对 其 笔 下 人 物 的 态 度 ; 通过 分析某 ( 些) 人物实施的言语行为对他人或自身所 产生的言后之果 , 可预测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故事情 节的发展方向
第3 3卷
所施行的有关乔的 宏 观 言 语 行 为 进 行 分 析 , 以期对 小说的主题进行准确地把握 。 小说描述了乔追 寻 其 身 份 的 人 生 历 程 , 实施这 一宏 观 言 语 行 为 , 旨 在 传 达 反 对 种 族 歧 视、 坚持白 人与黑人拥有平 等 地 位 这 一 主 题 思 想 。 作 者 在 《 八 中呈现了 一 个 人 性 受 到 种 族 主 义 严 重 压 抑 月之光 》 的荒诞世界 。 主人公 乔 刚 出 生 母 亲 就 去 世 了 , 接着 被外祖父老海因斯 丢 弃 在 一 个 孤 儿 院 的 门 口 , 只因 老海因斯 偏 执 地 认 为 他 是 一 个 黑 鬼 的 儿 子 。 在 孤 被其算计 儿 院 因 为 目 睹 了 女 营 养 师 的 偷 情 行 为, ( 女营养师告诉 院 长 乔 是 个 黑 鬼 ) , 乔最终被“ 赶 出” 孤儿 院 , 来 到 麦 克 依 琴 家 里 做 养 子, 在这里乔的身 将麦克依 心也受到了很大 的 摧 残 。 最 终 他 反 抗 了 , 琴用椅子砸倒 , 自己 从 此 也 走 上 了 一 条 漂 泊 的 不 归 路 。 在这个过程中 , 无论是在白人还是黑人居住的 他都无法找 到 内 心 的 归 属 。 最 终 他 来 到 杰 弗 地方 , 与一个白人 女 子 乔 安 娜 · 伯 顿 结 合 。 但 因 乔 生镇 , 安娜强迫其接受自 己 的 黑 人 身 份 , 乔因惧怕不得不 将其杀害 , 最 终 自 己 也 获 得 了 死 亡 的 悲 剧 式 结 局。 小说中主人公的悲 剧 从 一 开 始 就 已 经 注 定 了 , 那就 是他那个据说具有 黑 人 血 统 的 父 亲 , 因此在以后的 生活里他没有一 刻 是 平 静 的 。 生 安 锋 认 为 : 克里斯
第3 3卷 第2期 2 0 1 5年 3月
西 安 航 空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X i ' a nA e r o n a u t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 3 3N o . 2 M a r. 2 0 1 5
Hale Waihona Puke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 《 八月之光 》 的解读
孙丙堂 , 赵玉娇
( 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 天津 3 ) 0 0 2 2 2
摘 要: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 《 八月 之 光 》 进 行 解 读。通 过 对 小 说 中 宏 观 言 语 行 为 的 解 读 和 分 析, 揭示出小说的主 对小说中微观言语行为的分析 , 揭示出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 以及这种关系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 题; 关键词 : 言语行为理论 ; 宏观言语行为 ; 主题 ; 微观言语行为 ; 人物命运 中图分类号 : ( ) H 0 0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9 2 3 3 2 0 1 5 0 2 0 0 6 3 0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