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练习

合集下载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樯.橹(qiánɡ)憔悴.(cuì)羽扇纶.巾(lún)B.廉颇.(pō)暮霭.(ǎi)金戈.铁马(ɡē)C.巷.陌(xiànɡ)故垒.(lěi )封狼居胥.(xù)D.梧桐.(tónɡ)佛.狸祠(fú)舞榭.歌台(xiè)3.下列关于典故的类型、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樯橹灰飞烟灭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流风余韵)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草率出兵)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年)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6.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他的故事,反衬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从而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感慨。

C.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感到痛惜。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7.对下列句子使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含答案)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含答案)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含答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知识点汇总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课下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句默写练习(真题、模拟题精选)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句默写练习(真题、模拟题精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句默写训练(真题、模拟题精选)一、真题精选1.【2022年全国甲卷真题】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J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2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3 .【2015年高考安徽卷】相当年,金戈铁马,o(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4 .【2015年高考重庆卷】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二、模拟题精选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J两句写历史遗迹和英雄人物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复存在。

2 .辛弃疾在北固亭上凭高望远,面对锦绣江山,不由得遥想和缅怀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他写下了表现古代英雄叱诧风云、驰骋疆场的千古名句:",J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之志,也难免会“,,o4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中,以历史人物自况,流露出有志报国却不被重用的苦闷与惆怅的两句是:“,?”借助典故抒发了为国立功的决心抱负。

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J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扬了刘裕“”的气势,评议刘义隆好大喜功,只落得“”的结局。

8 .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J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地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9 .古人以字称人,表其德行。

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0”表达其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

参考答案一、真题精选1.【2022年全国甲卷真题】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练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练习

【理解性背诵】(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中,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直接咏怀三国时期英雄人物,间接抒发自己到老年的壮心不已和无奈感慨。

(3)《永遇乐(千古江山)》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是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心中思绪万千,于是发出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慨叹。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追慕三国英雄,发出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感叹。

(5)《永遇乐(千古江山)》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在北固亭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想到曾在此建都的英雄早已无处寻得后,用“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两句感慨岁月的无情。

(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8)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达了辛弃疾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慨叹的词句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0)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地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1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出了宋军强盛的军威。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精选练习)(解析版)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精选练习)(解析版)

统编版上册第三单元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故垒.(lěi)公瑾.(jǐn)纶.巾(lún)樯橹.(lǔ)B.堆积.(jī)酹.江月(lèi)梧桐.(tóng)乍.暖还寒(zà)C.舞榭.(xiè)佛.狸祠(bì)狼居胥.(xū)金戈.铁马(gē)D.浪淘.尽(táo)港陌.(mò)神鸦.(yā)早生华发.(fā)【答案】C【解析】A项,“纶”应读guān; B项,“乍”应读zhà; D项,“港陌”应为“巷陌”,“发”应读f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墙橹舞榭佛狸巷陌B.纶巾寄奴烽火廉颇C.凄冷苍皇风情门槛D.憔萃凋谢次第寻觅【答案】B【解析】A项,墙——樯;C项,苍——仓;D项,萃——悴。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解析】A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碧梧老枝”;B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

【答案】C4.解释下列加点字:(1)故①故.垒西边②既克,公问其故.③彼竭我盈,故.克之(2)顾①赢得仓皇北顾.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曾①人道寄奴曾.住②曾.益其所不能(4)过①雁过.也,正伤心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③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答案】(1)①旧时的②原因、缘故③所以、因此(2)①回头看②拜访(3)①曾经②同“增”,增加(4)①经过②过分、过于③犯错误【解析】结合句意解释即可。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流风余韵)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含答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含答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一、翻译诗歌,理解含义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9分)霜风①陆游霜风近海夜飕飕,敢效庸人念褐裘。

关吏虽通西域贡,王师犹护北平②秋。

黄旗驰奏有三捷,金印酬功多列侯。

愿补雁行③身已老,区区畎亩亦私忧。

【注】①本诗写于南宋宰相韩侂胄北伐之时。

②北平,指西汉右北平郡(今辽宁凌源市西南)。

③雁行,队伍的前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一句中“霜风”既照应了标题,又为诗中所涉及的北伐之事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B. 第二句中的“敢”表肯定语气,流露出作者只能成为一个只关心衣食之事的庸人的无奈。

C. 第三、四句说明南宋朝廷一方面在派使者与金人和谈纳贡,另一方面在加强防备,防御金兵。

D. 从整首诗歌来看,诗人内心依旧怀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却也为自己有心无力而遗憾。

2.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陆游对待韩侂胄北伐一事在态度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诗歌鉴赏(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9分)减字木兰花朱敦儒刘郎①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②。

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③。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①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

他曾被贬至南方连州、朗州等地,作者此时也因战乱而流浪南方。

②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有“桃花依旧笑东风”之句。

这句是说诗人已老,花月繁华引不起他的兴致。

③浔阳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作此词时已是在南渡之后,人已老,首句写“刘郎已老”有自比之意。

《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测试题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金庸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

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

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

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

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

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

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

易师爷更是犹如丧魂落魄一般。

(摘自《笑傲江湖》)1.有人说“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中的“遥”与“外”应该交换位置,这种看法对吗?2.第3段最后一个长句子的意境,与《琵琶行》中哪4个诗句描写的情景相似?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中说“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是因为演奏者的思想性格,情感经历迥异。

B.第3段描摹箫声,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一年四季自然景物变化的情景。

C.第3段描写音乐主要采用侧面烘托和通感的修辞方法。

D.文中写王元霸、岳不群、易师爷等都不懂音律,但却听得心驰神醉,丧魂落魄,这样描写有点儿自相矛盾。

E.《笑傲江湖曲》是小说《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所以曲调既粗旷又细腻,既豪放又典雅。

二、文言文阅读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定议不行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聚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取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习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习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习题一、课文阅读训练1.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答:()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表达了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答:()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二、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词人按豪放派和婉约派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李煜②柳永③苏轼④秦观⑤李清照⑥辛弃疾⑦姜夔A.①③⑥⑦/②④⑤B.③④⑥⑦/①②⑤C.③⑥⑦/①②④⑤D.③⑥/①②④⑤⑦2.名句衔接①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③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⑤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

⑦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_。

⑧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不是以号为名的作家集著()A.《淮海集》B.《白石道人歌集》C.《稼轩长短句》D.《白氏长庆集》三、创新能力训练某同学对《扬州慢》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一番比较,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12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12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12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

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

B.“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前人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C.最后三句作者以廉颇自比,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二是显示能力。

D.词中多处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答案: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上片怀古抒情。

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

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

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

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下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

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

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

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同步练习测试卷(含答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同步练习测试卷(含答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有何深刻含意?试结合全词分析。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心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三句,表现作者对孙权的追慕,暗含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

B.词中将京口楼台的长存与英雄余韵的消逝进行对比,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C.“想当年”三句,追忆刘裕北伐收复失地的旧事,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佛狸祠下”与“烽火扬州路”今昔对比,抒发作者忧国伤时的悲痛心情。

4.这首词最后三句用廉颇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课内诗文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元嘉草草(轻率)B.封狼居胥(分封)C.赢得仓皇北顾(败逃中回头北望)D.可堪回首(哪堪,怎堪)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尚能饭否A.商人重利轻别离B.樯橹灰飞烟灭C.鼓瑟吹笙D.赢得仓皇北顾4.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元嘉:宋文帝刘裕的年号。

B.辛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不仅有慷慨激昂的爱国词,也有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质朴的民俗的农村词。

C.公元450年,拓跋焘反击刘宋,兵锋南下,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后称“佛狸祠”。

D.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

双调一百零四字,仄韵。

5.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导致失败,委婉劝诫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

)6.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韩侂胄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镇江知府。

镇江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弃疾积极备战,并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本词堪称一篇“谏书”。

B.这首词上阕赞颂孙权、刘裕,旨在表明词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阕借对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史实的讥讽,警戒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

第2.4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原卷版)

第2.4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原卷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练习题一、夯实基础1.给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舞榭.()歌台寻常巷.()陌②封狼居胥.()佛.()狸祠下2.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元嘉草草..(轻率) B.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C.烽火扬州路.(道路) D.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木屋)3.下列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B.血色罗裙翻酒污。

C.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4.下列选项中的文人,与对联中描写的顺序相一致的一项是()。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④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⑤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范仲淹颜真卿辛弃疾李白李清照B.范仲淹文天祥辛弃疾陶渊明李清照C.辛弃疾范仲淹颜真卿李白柳永D.辛弃疾文天祥颜真卿陶渊明柳永5.根据课文,结合句意,完成填空。

①描写刘裕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②“,,”用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以免重蹈覆辙。

二、阅读理解(阅读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各题目)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运用了古今对比的表现手法,下列四首诗的表现手法与其相似的一项是()。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之典,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 高中语文试题

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 高中语文试题

《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练习(共8题,24分)一、基础落实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可堪:哪堪,怎堪C.憔悴损.损:损伤D.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指英雄业绩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灰.飞烟.灭B.尚能饭.否C.云青青兮欲雨.D.虎鼓.瑟兮鸾回车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樯橹灰飞烟灭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5.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目的是歌咏英雄人物的丰功伟业。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声声慢》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承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D.《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

这里形象地渲染了作者的悲苦心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蕴含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创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体现时代气象。

正如北宋国富力强,收复燕云十六州几乎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________;而南宋________,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了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

苏轼《永遇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永遇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①
苏轼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②上,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③,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而今何在?西垣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注①此词原序交代:苏轼是在与人相聚景疏楼(大约位于江苏)时,写作了这首词寄给远方的朋友孙巨源,二人曾在此楼饯别。

②濉:水名。

③淮:淮河。

④西垣: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时孙巨源在此办公。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端以回忆开始,回想从前自己与孙巨源在景疏楼饯别时,明月如水的情境。

B.“美酒”句至上片末,主要写二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以及别后三年美酒清歌的慰藉。

C.“今朝”三句写客人传来孙巨源的“深意”,回应前文,表现二人相互思念的情愫。

D.全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在回忆、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6.“月”在本词中多次出现,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月”的意象在该词中的作用。

答:
5.B
6.(1)此词上片以“月”为主要意象抒发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明月如水”,交代离别时的情境,渲染别离时静谧清冷的气氛。

(3)“月随人千里”,用“月”的追随表现二人依依不舍的离情。

(4)“孤光又满”句到上片末,主要用“月”见证别后的孤独,表现友情的深厚。

月在此既是见证者又是陪伴者,是词人借以寄托和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意象。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练习+答案解析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练习+答案解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时辛弃疾六十六岁。

当时韩侂(tuō)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题目解读】永遇乐,词牌名,原是用于祝寿宴会等喜庆场合的宫廷音乐,可全词无一处写喜、无一字写乐,而是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以乐写忧、以喜写愁,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京口”是地名,现在的镇江,沿长江。

对面是扬州的瓜洲,有句诗是京口瓜洲一水间。

一水,就是长江。

北固亭,在北固山上,临长江。

怀古,对古人之事的追溯,发自己的情思。

题目点明了词的主题是“怀古”,且怀古的地点是军事重镇京口北固亭,暗示了与战争有关。

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是三国时孙权建立霸业的重镇,一度为都城;生长于此的南朝宋武帝刘裕更是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而联想到当前,朝中一些人只知赶快发兵出征,却疏于准备,更缺少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良将,怎能不让人感到深深的忧愁!【课文翻译、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2处。

舞榭歌台3,风流历经千古的江山,再无处寻觅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繁华的舞榭歌台,英雄的流风余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4,人道寄奴曾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及词的主旨。

2、体会作者用典、对比、类比手法的运用。

3、品位语言,领悟作者的爱国热忱。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舞榭()歌台巷()陌金戈()元嘉()仓皇()
无觅()孙仲谋()狼居胥()廉颇()佛狸祠()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千古江山(2)赢得仓皇北顾
(3)可堪回首(4)烽火扬州路
3、文学常识填空。

辛弃疾,字,号,(朝代)词人。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与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

4、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怀念廉颇,感痛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事实来影响南宋统治者。

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5、对下列句子使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
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8、名句填空。

(1)元嘉草草,,。

(2)四十三年,,。

(3)凭谁问,,。

阅读训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9、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孤立无援,其豪放词每有苍凉沉郁、粗犷悲愤之致,从下片中你能读出这种韵味吗?试举例分析。

10、天下英雄何其多。

稼轩为何独钟情于孙仲谋呢?“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为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1、辛弃疾最善用典,且信手拈来,抒情写意,尝试从他的其他词中寻找一例进行赏析。

1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于1205年镇江(京口)知府任上。

1204年执政的韩侂胄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镇江知府。

镇江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积极备战,并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

韩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

若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一篇“谏书”。

B.“怀古”,即为伤今。

然而,本词自始至终保持着豪迈的基调,不愧为豪放派辛词的代表作。

其豪放的格调,可从两个角度折射出来:其一,选古代英雄事迹词的题材;其二,刻画侠肝义胆,抒发忠义之情。

C.诗言志,词也言志。

上阕赞颂孙权、刘裕,旨在表明诗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同时也是对韩柁胄的期望;下阕借对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史实的讥讽,警戒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

D.《永遇乐》用典较多,且全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借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救国大业的深谋远虑。

诗人“怀古”的态度,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则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抒怀服务。

课外阅读: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1)兜鏊,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13、上片两句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何处望神州”何意?
14、上片后两句仍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所想“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是化用前代哪位诗人哪首诗的诗句?
15、此词即兴抒怀,借古讽今,通过赞颂,暗讽。

学后心得:
答案:
1、xiâxiàng gējiāhuáng mìmóu xūpōcí
2、(1)长远的年代(2)落得(3)哪堪,不堪(4)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现在的“省”
3、幼安,稼轩,南宋,苏轼,苏辛
4、B
5、C
6、B
7、C
8、(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2)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9、下片先回溯历史,用讽喻手法,意在汲取教训;词尾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10、孙权的风流余韵虽荡然无存,但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却历历在目。

虽处群雄纷争的时代,吴国却能出现和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写孙权既激励自己,又担忧时局。

11、如《摸鱼儿》一词,下片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用杨玉环和赵飞燕死于非命来警告那些奸佞小人,语辟典精,用意深刻。

12、B(“侠肝义胆”的评价,有悖原诗意——词中所歌颂的英雄都是与国家命运相系,并非个体的“义士侠客”。


13、神州在哪里?中原大地已非我所有了。

14、唐朝诗人杜甫《登高》。

15、三国时期的英雄(孙权),南宋朝廷的无能(无人,苟且偷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