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导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6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点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内容一、课前导入1、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2.指导预习,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3.补充注音:谢?4.补充注释: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5.思考问题:(1)找出韵脚,并在朗读中体会。
左、住、虎、顾、路、鼓、否。
厌声韵。
(2)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义?6.作者与写作背景: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
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闭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好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
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
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
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
在联系和发展中赏析用典的艺术——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单元教学目标:这两首词选自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教材中的第三单元,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主题是“生命的诗意”,该单元精选了魏晋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均属于豪放派词作的经典作,两者都在词中使用了用典的写作手法,在辛词中,使用的典故侧重曾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以及与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及事与愿违有关的历史事件,在苏词中,则是通过回忆周瑜来反衬自己此时的年华已老、功业无成,典故的选择均与作者的思想志向息息相关,所以通过比较两者用典的差异来感受词人不同的生命思考与精神境界,契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辛弃疾多处使用典故的艺术。
教学难点:分析比较两首词用典的异同,两者使用典故均是为了刻画自我形象,寄托个人情感,不但用典故侧重点有所不同。
(PPT1 、PPT2)学情分析:学生刚进入高中,总体基础较薄弱,如果直接进行两篇词作的比较教学,可能会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据此学情,我对两篇词作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该课时的呈现是在学习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基础上,再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故该堂课以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主,最后再联系之前所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会循序渐进,在联系和发展中体会用典的妙处。
教学步骤:一、导入辛弃疾,一位南宋的孤勇者,他投鞭飞渡,剑指三秦,希望了却君王天下事,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只能醉里桃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接下来我们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这首词,读懂辛弃疾,领悟人生失意处的诗意表达。
二、走入文本写作背景(PPT3)齐读课文,用声音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PPT4)作者提到了很多古人、古事,这就是怀古咏史词的特点,借用古人古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作用典。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掌握两位诗人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3)了解两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学会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原文及翻译;2. 诗人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3. 两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典故的理解;2. 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3. 诗词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原文展示:板书两首诗的原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词韵味;3. 翻译讲解:逐句翻译两首诗,解释生僻字词和典故,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 对比分析: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比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5.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学会欣赏诗词的美;6.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两首诗,并进行相关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诗的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 学生对诗词情感态度的表达。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艺术特点;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背景,掌握两首词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色。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历史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1.2.1 《念奴娇·赤壁怀古》:介绍作者苏轼,解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1.2.2 《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介绍作者辛弃疾,解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两首诗词的主题、情感、表达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1.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2.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新课:简介苏轼和辛弃疾,引发学生对两首诗词的兴趣。
3.1.2 讲解诗词:解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1.3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两首诗词,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
3.1.4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鉴赏,分享心得体会。
3.1.5 总结拓展:总结两首诗词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新课:5分钟3.2.2 讲解诗词:15分钟3.2.3 对比分析:10分钟3.2.4 实践练习:10分钟3.2.5 总结拓展: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10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篇1教学目标:1、诵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了解基本意思,掌握作者生平特点;2、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3、通过大量拓展阅读,了解辛词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作者及写作特点;2、初步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
教学难点:全词中引用各种典故的用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幅员辽阔,风景秀丽的国家。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我国这样种类齐全的壮丽江山,我国这样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有大海、北有沙漠、西有雪山,东有平原。
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不仅我们中华民族有无数英雄要为它竞折腰,而外国的强盗也对它既羡慕,又垂涎三尺。
从奴隶社会时代起我国就面临着外族的威胁,开始了保卫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的战斗。
周朝,要抗击西戎;战国时直到东汉初年,中华民族都要和北方的匈奴作战。
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秦始皇征发数十万人民修筑了长城,卫青霍去病带领汉家虎狼男儿几次击退匈奴,将他们赶出了威胁范围内。
南宋时期,更是有岳飞抗金,几乎就要直捣黄龙;后来的文天祥更是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可以说南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爱国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有这样一位抗金的英雄。
他出生在金国统治的北方,山东济南人。
幼年时期,和党怀英一起读书,党怀英后来也是一位抗金英雄。
1161他21岁的时候金国统治的北方全境汉族人民发起了反抗金国统治的起义,当时济南有一个叫耿京的人聚集了十多万人,给金国的残暴统治造成了很大威胁。
他也集合了两千人响应,被耿京委以重任。
他曾经追杀过叛逃的和尚义端,耿京于是很信任他。
第二年去杭州和南宋统治者宋高宗赵构商量投奔宋朝的事情,回来的时候一个叛徒杀害了耿京,他听说后率领着五十名骑兵冲入大营,在五万人中抓住了叛徒,带领着部队投奔了南宋。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诵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运用背景资料、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3)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赞美;(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培养坚强意志。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2.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两首诗的背景资料及其对诗文理解的影响;2.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把握;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词人的生平背景;(2)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他们对赤壁和京口北固亭的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文内容,勾画出生字词;(2)小组内互相解释生字词,解决疑惑。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诗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2)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
4. 课堂实践:(1)让学生朗读两首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3)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2. 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短文;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写下鉴赏心得。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1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1.2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1.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4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2.1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3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4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两首诗的背景、意义、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4.2 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4.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4.4 分析: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5.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6.2 教学难点: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准备7.1 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关文本。
7.2 参考资料:关于两首诗的背景、注释和解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阅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以“怀古诗”写作思路为线索,在具体品析词作中学会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技巧;2、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导学生完成诗歌诵读,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诗句诵读进行重点点拨,以读促悟,深度理解词人情感的复杂性;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思考面对人生困厄时的态度,辩证理解苏轼之达观与辛弃疾之奋勇的不同人生选择。
【学情分析】上课学生处在高一年级上学期。
经过初中的系统学习,学生对苏轼、辛弃疾的生平有初步的了解,故“乌台诗案”等大事件的影响是学生认知系统里的已有之物,教师不需多做赘述。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初步了解两首词的基本内容和手法,也已进行了充分的预习。
高中生处在青春期,经历过一些挫折和困难,心理呈现出半幼稚、半成熟之态,常常陷入精神的迷惘和困顿。
苏轼的达观、辛弃疾的奋勇,应是教师着重给予学生的精神食粮,可引发学生思考和内化,促进其航渡人生之困,成人成才。
【学习重点】1、以“怀古诗”写作思路为线索,在具体品析词作中学会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技巧;2、思考面对人生困厄时的态度,辩证理解苏轼之达观与辛弃疾之奋勇的不同人生选择。
【学习难点】1、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词句进行深度理解,达到以读促悟的诵读要求;2、辩证理解苏轼之达观与辛弃疾之奋勇的不同人生选择,让文本智慧照进现实人生。
【学习方法】吟诵法、点拨启发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分析法【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具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音频,创设情境氛围)近几天,我们班每一位同学向老师提交了一份个性化语文作业,话题是“谈谈你的烦心事”。
(出示照片)有的同学说缺乏学习目标,有的说不能忍受成绩下滑,有的说无法平衡学习和睡眠的关系。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联篇教学公开课学案
在联系和发展中赏析用典的艺术——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导学案)【写作背景链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65岁。
当时韩侂胄(tuōzhòu)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
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知识链接】1.用典一种写作手法,多见于诗词中。
引用古籍中的人、事情、言。
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2.用典的形式事典,即引用历史故事,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引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自刎的历史故事,明确的提出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就是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言典,即化用前人言辞或诗句,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二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
如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文中故事链接】1.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京口起家,接手并安定江东,建立吴国。
2.刘裕(363年-422年),小名寄奴,家境极为贫寒,青年时期,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后加入军队。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理解两首诗的背景、意境和主题思想;(3)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意、诗境和主题思想;(2)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句中的生僻字词;(2)解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阐述苏轼和辛弃疾的创作风格及其影响。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诗句,巩固所学知识;(2)选取两首诗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欣赏和品析。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2. 学生课堂参与度、合作探讨能力的评价;3.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
六、教学内容1. 回顾《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2. 介绍古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篇一[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把握用典深意。
2、体会词人爱国忧时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把握用典深意[教学方式]诵读---指导---点拨---归纳[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词从风格上可以分为两派(豪放派、婉约派),大家能否举出豪放派的两位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
继苏轼后,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之蔚然成为一大宗派,要归功于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辛弃疾,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展示目标认识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是词人中的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参加农民抗金义军。
他曾手刃叛徒义端和尚,直闯五百万敌营活捉叛徒张安国。
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对金屈辱求和,对起义军排斥。
辛弃疾被迫隐退,报国无门。
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三、初读体会对于这样一首豪放风格的词,该如何读?又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试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错误,评价朗读语气。
老师范读,学生体会。
学生自读,进一步感受体会。
四、赏析词文,把握用典深意本词的题目是“京口北固亭怀古”,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怀古词,词人站在北固亭上,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学生回答,明确(孙仲谋,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辛弃疾为什么会想到他们?这些人又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一)找一生读上阙思考问题一:上阙写到孙权刘裕两个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都是建功立业的大英雄;事业从京口起步;北伐成功。
词人怀着怎样的感情写两位英雄的?(钦佩,仰慕,赞美)哪些字眼体现出词人的这种情感?(千古,无觅一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本篇文章将围绕着《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首唐代诗歌展开教学设计,这两首诗歌均为高一必修上文学选修课程中的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探讨: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分析唐代诗的文学特点和意义,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通过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扩展词汇量2.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堂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互动和团队合作精神-辅以图表、音频、影像、互联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课堂内容3.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本次教学安排总共4个课时:第一课时:导入和综述(时间:20分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并简要地综述唐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通过导入,慢慢转入《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诗歌的解读。
第二课时: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间:80分钟)本课时的重点是阅读与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诗歌。
学生需要逐行逐句地阅读,体味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感情和情感。
同时,教师也需要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诗歌分析方法,例如,韵律、修辞手法、意象和主题等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课时: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间:80分钟)本课时的重点是阅读与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诗歌。
同样的,学生需要逐行逐句地阅读,理解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
同时教师也需要针对课文中的历史知识进行补充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内涵。
第四课时:课堂小组讨论和总结(时间:80分钟)本次课堂的重点是组织小组讨论,并总结学习成果。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能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2)体会诗人们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2.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3.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生僻字词;2. 诗文内涵的理解;3. 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内容、译文、作者简介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词人,以及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词,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理解词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两首词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分析两首词的异同。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首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7. 作业布置:8.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2. 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理解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和意境,分析其艺术特色。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从词句、意象等方面鉴赏古典诗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的意义、主题和情感。
(2)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鉴赏古典诗词。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和理解。
(2)如何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背景和意境。
(2)收集相关资料,如诗人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古代赤壁战场图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了解诗的作者和背景。
(2)查阅词典,释义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苏轼和辛弃疾。
(2)展示赤壁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古代战场的景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感受诗的音乐美。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生僻字词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诗的背景和意境。
(2)分析诗中的意象、词句和艺术特色。
4. 对比分析:(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感受。
5. 课堂练习:(1)学生练习朗读两首诗,体会诗的音乐美。
(2)学生尝试背诵两首诗,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两首诗的意义和主题。
(2)学生对诗的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导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导案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作者:————————————————————————————————日期:《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浙江绍兴鲁迅中学余诗明一、设问导入导语: 同学们,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两个古诗词名句。
老师背上句, 大家接下句。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 它们分别是谁写的?后人常把两人“捆绑”在一起, 合称什么?(板书“苏辛”)大家知道为什么把他们合称?(他们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苏轼毫无疑问是宋代豪放词的开创者, 有人又评价辛弃疾“:辛稼轩, 词中之龙也。
”今天, 两位词坛高手都拿出他们最得意的词作作一番“龙虎斗”, 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当好“裁判”。
(板书课题)(以下《念奴娇·赤壁怀古》简称《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称《永》) 二、引导感知(一)了解作家教师启发: 现在是运动员上场。
哪位同学先来介绍苏轼? 了解和明确: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 号东坡, 北宋人。
他长于诗、词、散文、绘画、书法, 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
他才华横溢, 性格乐观、旷达、豪放, 但一生磨难, 多次被贬。
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虽为他的自我嘲讽之语, 但因“乌台诗案”而首次被贬黄州, 这里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站。
“一词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师引导: 通过介绍, 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苏轼。
哪位同学再来介绍辛弃疾?了解和明确: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 号稼轩, 南宋人。
年轻时参加义军, 积极抗金, 曾经凭着英勇和机智处死了两个叛徒:义端和尚和张安国。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3)能够了解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和现实,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与欣赏;(2)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2)诗歌意境的深入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营造有利于诗歌欣赏的氛围;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两首诗的原文、注释、译文以及相关背景资料;2. 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赤壁古战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赤壁历史事件;(2)简要介绍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3)学生分享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3. 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3)学生分享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4. 对比欣赏两首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首诗歌的主题、意境、情感等方面的异同;(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分析两首词的题材、背景和文学特点。
解读并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重要词句。
理解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方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会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培养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历史情怀和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文学背景和历史情境。
阐述两首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2.2 课文解析:逐句解析两首词的重要词句和意象。
分析词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第二章:教学过程2.1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了解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教材和工具书。
2.2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赤壁之战和京口北固亭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2.3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词,注意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小组合作,讨论两首词的异同,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4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两首词的重要词句和意象。
分析词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如对比、排比、夸张等。
2.5 文学鉴赏方法指导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词语、分析结构、感受情感等。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主鉴赏,提高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思3.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学生对两首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表现。
3.2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
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和参考书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词;(2)能够分析两首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词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词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两首诗词的异同点;(3)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思想;2. 诗词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3. 诗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古代历史知识;2.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3. 诗词意境的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两首诗词的文本、译文、相关历史图片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词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词,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交流。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诗词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4. 比较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点,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体验:学生朗诵两首诗词,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学生背诵两首诗词,深入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诗词创作背景。
9. 教学反思:10. 学生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词;(2)分析并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优美语言和韵律美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3)激发学生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2. 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哲理思考;3.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词文本、注释、翻译和相关图片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赤壁之战和京口北固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词朗读:学生齐读或教师范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3. 诗词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词,解释生僻字词,理解诗词的意义和情感。
4.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指出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并解释其效果和作用。
5. 主题思想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词的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对历史、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和表达。
6. 情感表达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如喜悦、悲伤、愤怒等,并联系诗人的生平遭遇。
7. 文学鉴赏训练: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角度欣赏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8. 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师引导学生对诗词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作者:————————————————————————————————日期:《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浙江绍兴鲁迅中学余诗明一、设问导入导语: 同学们,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两个古诗词名句。
老师背上句, 大家接下句。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 它们分别是谁写的?后人常把两人“捆绑”在一起, 合称什么?(板书“苏辛”)大家知道为什么把他们合称?(他们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苏轼毫无疑问是宋代豪放词的开创者, 有人又评价辛弃疾“:辛稼轩, 词中之龙也。
”今天, 两位词坛高手都拿出他们最得意的词作作一番“龙虎斗”, 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当好“裁判”。
(板书课题)(以下《念奴娇·赤壁怀古》简称《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称《永》) 二、引导感知(一)了解作家教师启发: 现在是运动员上场。
哪位同学先来介绍苏轼? 了解和明确: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 号东坡, 北宋人。
他长于诗、词、散文、绘画、书法, 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
他才华横溢, 性格乐观、旷达、豪放, 但一生磨难, 多次被贬。
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虽为他的自我嘲讽之语, 但因“乌台诗案”而首次被贬黄州, 这里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站。
“一词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师引导: 通过介绍, 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苏轼。
哪位同学再来介绍辛弃疾?了解和明确: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 号稼轩, 南宋人。
年轻时参加义军, 积极抗金, 曾经凭着英勇和机智处死了两个叛徒:义端和尚和张安国。
其词多抒写报国雄心和有志难伸的感慨, 豪纵奔放, 沉郁顿挫, 在南宋爱国词中雄领一代, 有《稼轩长短句》等。
(二)感知作品教师提示: 在初步认识两位词人以后,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念》、《永》的注释①, 了解他们分别在什么背景下写出大作的。
教师补充: 两位词人一位是北宋人, 一位是南宋人。
我算了一下, 苏轼去世39年, 辛弃疾才出生。
现在他们穿过时空隧道, 来到了一个擂台上。
苏轼是45岁, 辛弃疾多大了?(65岁)你们看好哪位选手?教师布置: 下面“文斗”开始。
请欣赏名家朗读。
(放课件:《念》——鲍国安朗诵; 《永》——陈铎朗诵)正音(在课件上): 英发( fā) 华发(huáf à) 纶((uān)巾还酹(huánlèi) 舞榭(xiè) 胥( xū) 佛(bì)狸生齐读(每首词两遍)教师组织: 喜欢《念》的举手, 喜欢《永》的举手。
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他们喜欢的词。
结束后请其他同学用掌声大小评好和次好。
(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 (注意“: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这三句应读得节奏稍快且很有气势, 还可做上扬的手势和卷的动作。
“穿”、“卷”应读重音。
《永》的深沉悲壮感要把握好。
特别是读“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时,感情上力度要大。
读“想当年”声调应高“,如虎”应读重音, 应神采飞扬, 激情奔放。
)教师鼓励: 大家用掌声评评看, 哪位同学读得好。
学生鼓掌后, 再交代: 朗读得分不计入下面关于作家的比赛成绩。
全班集体朗读。
三、引导理解(一)整体把握教师启发: 刚才大家读的时候, 有没有感觉个别句子语序不符合现在的语言习惯?老师担心大家不懂, 挑出来问一问大家, 按现在的习惯该怎么说。
“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如果学生回答好, 老师调侃一句:“老师的担心多余了‘,多情应笑我’。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无处觅孙仲谋英雄)(集体朗读注释)明确: 语序的颠倒大多是压韵的需要。
教师鼓励: 课前预习时, 曾请大家用对联的形式概括词的大意, 下面请“晒”出你们的成果。
(教师结合例子简述对对联时应注意的地方。
选最好的对联写在黑板上, 集体朗读。
)课前预习题参考答案:《念》(上阕)上联: 描画战争景象(下阕)下联: 讴歌豪杰雄风《永》( 上阕) 上联: 吟哦昔日英雄( 下阕) 下联: 忧虑当今国事横批: 壮志难酬师生共同“鉴宝”, 为两位词人加分。
(二)分析意象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来评比他们描绘的画面。
《念》和《永》中分别有哪些人物?大家讨论, 然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念》: 周瑜《永》: 孙权、刘裕、刘义隆、完颜亮、拓跋焘、廉颇)讨论:1. 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春风得意, 儒雅潇洒) 你最欣赏他的是什么?“(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从容自若, 指挥若定, 举重若轻, 胸有成竹)画面上只有周瑜一个人?(还有景色、小乔) 这些有什么作用?(板书: 景色——烘托; 小乔——美人衬托英雄)(老师补充调侃: 赤壁之战时, 小乔出嫁已十年, 算“老”乔了, 至少是“大”乔, 但还是称之为小乔好。
)2《.永》写的人物各有什么作用?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怀念英雄, 呼唤当代英雄, 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怀念古人, 表现北伐决心。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借古讽今, 批评草率出兵。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今昔对照, 不堪回首。
佛狸祠下: 异族统治下的人民的屈辱或麻木。
凭谁问, 廉颇老矣:自我感慨, 不忘为国效力。
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 含蓄深刻3.为什么《念》只写周瑜一人, 而《永》写了这么多人?《念》主要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永》的情感是多元的。
既有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又有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 还有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等。
教师小结: 看来人物不在多少, 关键看需要。
画面评比, 一比一。
四、引导鉴赏教师启发: 两位“大腕”展示的画面各有什么目的?他们是用什么手段把画面展示给我们的?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 任选一首, 随便谈上面的哪个问题。
只要谈出,苏轼或辛弃疾就能够得分。
老师给你们当计分员。
(小组讨论几分钟, 然后发言开始)教师提醒: 两首词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相同点及不同点?(凡说出相同点的, 各加一分; 说出哪一方特点的, 哪一方加分)。
以下内容, 作为生成课堂的备用:相同点:1.从文题看, 都有“怀古”一词, 说明二词都是怀古词。
2.结构一致: 古迹——古景/事/人——抒情议论。
3.手法上, 都是借景抒情。
4.都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卷起千堆雪”, 以“雪”喻浪花, 喻体“浪花”没有出现, 是借喻。
“气吞万里如虎”, 以“虎”喻刘裕。
“千堆”、“万里”状其情势之大和猛, 是夸张。
5. 对比手法。
《念》中苏轼与周瑜对比,《永》中刘裕父子, 辛弃疾与廉颇都形成对比。
6.情感上, 都赞扬了一些英雄豪杰, 虽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 但更主要的是抒发了积极进取的豪放之情。
不同点:1.意象。
两词所写之景明显不同:《念》中主要写自然景观,《永》所写重在人文景观。
所写之人也有不同:《念》中主要写周瑜,而《永》中出现了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
2.语言。
苏词开阔明朗, 形容词和动词用得传神。
如“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写出了江水之汹涌“;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逼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辛词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
如“赢得”就蕴涵着浓烈的讽刺意味。
3.手法。
苏词以描写景、人为主; 而辛词以叙事为主。
苏词从写景中逐层托出周郎,小乔衬托周郎; 辛词人物是并列的, 出现无层次感。
4.抒情上。
苏词紧扣个人际遇, 重在感伤自己; 而辛词紧扣政治现实, 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略见解, 更主要的是借颂扬孙权等英雄来斥责贪图享乐、苟且偷安的统治者,流露出忧民忧国的情怀, 体现出一种深沉悲愤的豪放。
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分析都各有特点……(很精彩, 有深度)。
但有个问题老师不明白, 想请教大家。
周瑜、孙权同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 为什么苏、辛钟情的对象却不同呢?引导分析: 苏轼拿自己与周郎相比。
周瑜风流儒雅, 因裙带关系而深受统治者孙权的赏识, 24岁做中郎将, 34岁做三军大都督,“外托君臣之义, 内结骨肉之恩”, 年纪轻轻就建立功业。
而才华横溢的东坡居士虽也有如小乔一样的美妻王氏相濡以沫、甘苦与共, 但是早逝。
他不但未被重用, 反而被贬黄州。
写本词时已年近半百, 功业无成, 因而特别仰慕周瑜。
孙权19岁作为东吴的统治者,果敢坚毅。
20岁作为三军统帅不畏强敌, 以少胜多。
辛弃疾推崇他其实是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
教师启发: 还有一个问题老师不明白。
2004年, 余老师曾到镇江一中, 发现校园内有一尊墓。
墓主是我的安徽定远老乡, 三国时的又一个重要人物——鲁肃。
为什么稼轩到京口, 没有怀念我的老乡? 共同分析: 因为鲁肃不是东吴霸主, 作者要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
所以没有选上他。
教师激发: 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或者有疑惑的问题吗?我们再来探究。
(让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备选问题:1.两词流露出的情感有没有差异?——东坡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 多愁善感, 华发早生; 但又是个精力旺盛、乐观旷达的人。
他的这首“文人词”重诗情画意。
他引“江月”为知己, 尽情倾诉自己的未酬壮志,以寻求安慰。
《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也体现出他一贯的旷达情怀。
而稼轩是个英雄气概颇盛的文人武将。
“精神此老健如虎, 红颊白须双眼青”。
他的这首“英雄词”尽显豪杰气势。
他仰慕“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的廉颇,流露出对国事的深沉关注。
写本词时他已65岁, 不久被免官, 第二年就忧愤而终。
2“.故国神游”是苏轼游还是周瑜游呢? ——大多认为是苏轼。
也可解读为苏轼想象丰富, 让周郎再生, 重游赤壁, 与自己相逢。
学生发言, 老师适当点拨。
在为两位词人“计分”后, 老师尽量为得分少的一方唱“赞歌”, 以求“打平”。
如名句的多与少, 哲理成分的多与少, 洒脱与含蓄, 消极与积极等等。
五、引导巩固(一)结合板书, 以这两首词为例, 概括出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1.知人论世。
就是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家情况和作家的创作背景。
2.把握意象(意境、画面)。
词(诗)人展现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这是鉴赏的核心。
3.把握主旨。
即为什么要展示这样的意象(意境、画面)。
4.回溯表达方式。
即怎么样展示意象(意境、画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