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济学

合集下载

理解传媒经济学

理解传媒经济学

理解传媒经济学第一章传媒经济学介绍一、什么是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

传媒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制作内容……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和需求。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国境内所创造的所有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商业周期:经济并不是以稳定或是始终如一的速度增长,而是以一系列上下波动的商业周期运行,可分为四阶段:低潮期、恢复期、高潮期、衰退期。

3、边际效用:指消费更多或更少某一特定产品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变化。

(03名解)4、边际效用递减:一个消费者消费某一特定产品越多,他或她逐次从每个单位的产品中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少.三、经济理论中的公司1、生产:是一种资源的转化,即把劳动力、土地和资金转化为商品和服务。

2、传统公司理论的核心:所有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

3、对传统公司理论的有关传媒的两种批判:一是商业活动纯粹受利润驱动的假设过于粗糙和简单,传媒常常还追求政治利益等。

二是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公司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由公司所有人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由经理人经营: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公司发展目标;4、机会成本:以特殊用途使用某物的成本就是不以最佳用途使用该物所被忽略的利益.比如把资源从电脑游戏部调配到光盘生产部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可以被计算成为生产更多的光盘而必须放弃的电脑游戏的产量。

5、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6、边际产量:在其他条件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总产量)产生的变化。

7、收益递减规律: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可变要素(如技术人员)的增加,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随之降低。

(在传媒公司中,常常是递增,因为复制成本基本为0或很少)四、竞争市场结构1、竞争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

传媒经济学毕业能干嘛

传媒经济学毕业能干嘛

传媒经济学毕业能干嘛传媒经济学是一门综合传媒学和经济学的学科。

传媒经济学毕业生具备传媒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可以在媒体行业、广告行业、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等多个领域就业。

以下是传媒经济学毕业生能够从事的职业:1. 媒体行业:传媒经济学毕业生可以在报纸、杂志、电视台、广播台等媒体机构从事新闻编辑、记者、主持人、广告销售等职业。

他们可以对媒体市场进行研究,了解受众需求和市场趋势,帮助媒体机构制定合理的运营策略。

2. 广告行业:传媒经济学毕业生可以在广告公司从事广告策划、市场推广、媒介购买等职业。

他们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和市场趋势,为客户制定广告宣传方案,并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宣传投放。

3. 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传媒经济学毕业生可以在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从事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市场咨询等职业。

他们可以通过调查和分析市场数据,提供给企业合理的营销战略和决策建议。

4. 互联网行业:传媒经济学毕业生可以在互联网公司从事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职业。

他们可以通过研究用户行为和市场趋势,为互联网公司提供合适的产品定位和推广策略,并负责产品运营和管理。

5.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传媒经济学毕业生可以在政府部门或非营利组织从事公共关系、政策研究、市场监管等职业。

他们可以通过媒体传播和公共关系活动,提升组织形象和传达政策信息。

除了以上职业,传媒经济学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在新媒体、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个人或团队项目。

他们可以利用所掌握的传媒和经济知识,发掘市场机会,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商业计划。

总而言之,传媒经济学毕业生在媒体、广告、市场研究和咨询等领域具备广泛的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将传媒学和经济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为企业和组织提供市场分析、策划和业务拓展方面的专业支持。

《传媒经济学》课件-02传媒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传媒经济学》课件-02传媒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传媒经济学》课件-02传 媒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 传媒产品的生产 • 传媒产品的消费 • 传媒产品的发展趋势 • 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 • 传媒产业的政策法规
01
传媒产品的生产
传媒产品的定义与特性
总结词
传媒产品是指通过传媒介质传播的信息内容 ,具有信息性、文化性、娱乐性等特性。
详细描述
传媒产品是传媒产业的核心产出,其本质是 信息内容的传播。它涵盖了各种形式的信息 ,如新闻、广告、娱乐节目等,这些信息通 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传媒介质传 播给受众。传媒产品具有信息性、文化性、 娱乐性等多种特性,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
网络化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传媒产品能够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打破了 地域限制,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与 共享。
个性化与定制化
个性化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传媒产品 越来越注重个性化,以满足不同用户 的需求。
定制化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传媒 产品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和习惯进行 定制化推送,提高用户体验。
值观念、消费行为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传媒产品的生产流程
总结词
传媒产品的生产流程包括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审查发布等环节。
详细描述
传媒产品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需要进行信息采集,获取各种新闻、事件、数据等信息来源;然后进行 加工制作,将采集的信息进行筛选、编辑、制作成完整的传媒产品;最后经过审查发布,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合规 性,将产品传播给受众。
付费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在于收入较高,用户忠诚度高;缺点在于需 要不断提高内容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吸引用户付费。
3
付费模式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互联网媒体、专业杂志、高端报纸等。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1-15章1.传媒经济学就是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念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

2.从受众注意力的凝聚到媒介影响力的发挥,都是以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投入为前提的。

3.媒介受众有三个分身: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和实际受众。

4.规模经济是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5.需求可以分为个人层面需求与市场层面需求。

6.报纸“负定价”或免费的奥秘在于其收益来自两个部分:一是发行;一是广告。

7.劳动、资本、土地(自然资源)是最重要的三种生产要素。

8.市场结构是根据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进行考察的。

9.当政府规制的成本高于收益时就会出现政府失灵。

10.媒介产业是指从事大众传播媒介生产和运营的企业的集合。

11.文化折扣,指的是文化产品的价值在不同文化市场上所遭受的减损。

12.传媒资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才资本、实物形态资本、价值形态资本和无形资本。

13.传媒并购指传媒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手段。

14.传媒无形资本运营的方式包括交易式无形资产运营、融资式无形资本运营、扩张式无形资本运营和投资式无形资本运营。

15.媒介产品的三要素为:载体、资讯和规则。

1-15章1.传媒经济学主要有三种视角:微观经济学视角、管理经济学视角和政治经济学视角。

其中基础性的视角是微观经济学视角。

2.媒介消费者面临的预算约束,除了有效可支配收入外,同时还有有效可支配注意力。

3.受众碎化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

4.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5.媒介产品市场中卖者改变产量的伸缩性和考场时间长短会影响到媒介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

6.“相对常数”理论认为广告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相对稳定。

7.工作态度的改变、备择机会的改变和移民以及就业政策的改变则会引起传媒产业劳动市场供给曲线的移动。

8.媒介产业中的大部分属于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知识点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知识点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3)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是媒介经济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其核心是要研究媒介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总之,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1)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世纪20至30年代传媒活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

这一时期涉足无线电广播、广告、电信等传媒领域的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学者,如杰米、维尔等。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新闻史上“喧嚣的20年代”。

当时的无线电广播业突飞猛进,NBC、CBS等主要的广播公司先后成立,频率频谱的管理相当混乱,广播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1。

传媒经济,即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啊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2.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新中国成立之前,徐宝璜的《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等著作中,对报纸的印刷、销售、发行、广告等已有了一些扼要性的论述。

30年代,在民营报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有人集中开展了报业经营管理研究,如刘觉民的《报业管理概论》等。

新中国成立之后,传媒的经营时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出现过关于“报纸具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的观点,以及办报需要根据读者需要的“读者需要论”,但是并为成为主流观点。

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新网事业和传媒产业发展的新的一幕.从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渐渐摆脱了传播学研究的惯性思维,实现了四次比较大的突破。

(1)第一次突破,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入新网领域的研究,并且引发了人们对商品性的思考.(2)第二次突破,是将产业的概念系统应用到传媒领域,传媒产业化的提法日益成为共识。

(3)第三次突破,是对传媒经济本质和特殊规律的认识的深化。

(4)第四次突破,是尝试将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完整地引入传媒产业领域。

3。

稀缺,指的是人类的需要总是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任何个人和社会面临的核心经济问题是稀缺问题。

在传媒经济运行过程中,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不难获得,真正稀缺的是当代人的注意力资源.因此,传媒经济领域的研究中的,除了作为稀缺资源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外,更重要的是稀缺注意力资源的配置问题。

4。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指的是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5。

机会成本,即一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中的其他方面的牺牲。

通常指其他各种牺牲中最大的牺牲。

6.公共产品,即同时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

7.传媒影响力,“就是它作为咨询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术语自己的那种渠道的‘烙印'”。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生产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生产
来谈。
三、结构性控制:新闻生产流程
(一)传统生产流程
传统的传媒生产流程遵循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的观点,倾向于把工作分解成若干极其简单的
任务,然后交由专门人员去完成。
传媒传统生产流程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分工带来效率提升。
第二,传统生产流程将复杂的生产活动细分为一系列标准化劳动并明确规定每一细分工种的
略,又通过深度访谈方式,汇总了国内新闻工作者一系列
的 “隐藏文本”,如 “时空转换策略”“责任转移策略”“报道事
实策略”“合纵连横策略” “反客为主策略”及 “钻研漏洞策略”

二、群体层面的新闻生产研究
(二)内化视角:新闻常规
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生产社会学发生转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新闻生产社会学内部的转向。
中重复出现的习惯性社会实践。
“对于传媒组织,常规是一套控制机制,以促使媒介工作 者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对于
传媒内容生产者,常规是他们工作时所依循的脉络。”
不少新闻常规虽然出现在新闻教科书中,成为在校学生可以学习的 “显性知识”,但其
最初 的存在形态却是新闻实践过程中隐含的 “默会知识”。新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这些
的,编辑是重要的 “把关人”,他们的个人偏好等主观因素在新闻选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 时
“无形”环境亦会影响编辑的把关行为。
二、群体层面的新闻生产研究
群体层面的非正式约束研究将目光转向特定结构中人与人之间的功能互动。20世纪50年代和70
年代,新闻编辑部里的生产机制曾引起研究者较大的热情,研究者特别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
第二,新闻生产社会学拓展为媒介生产社会学。
(1)研究的行业类别由新闻业扩展到流行音乐、图书出版、新媒体等非新闻类行业。(2)研究的生产场域由线下

传媒经济学专业介绍

传媒经济学专业介绍

传媒经济学专业介绍该专业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专业概况:本专业为新闻与传播学之下的二级学科,2004年开始独立进行硕士、博士招生。

该专业方向在传播学学科下一直存在并有较长历史,由喻国明教授等领衔开拓创新,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不少成就:教学方面,该专业已为国内学界与业界培养了不少高层次人才;科研方面,该专业人员在实证研究、市场调查、理论与实务研究等方面都有较好建树,若干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了相当数量的著作、论文、研究报告等。

各项研究成果均受到学界与业界的广泛认可,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

主要研究方向: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传媒经济理论与传媒经济实务。

传媒经济理论研究主要解决传媒经济理论体系的完善问题,并对传媒经济发展提出一些深入的、终极性的思考等;传媒经济实务研究则紧密结合传媒经济实践,主要解决传媒经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可操作性建议等。

研究内容:本专业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传媒业运作。

以传媒业的经济运行为核心内容,涉及内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广告资源的生产与销售、传媒业的产品及特性、传媒业的盈利模式、传媒业的政府规制、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等等。

此外,当下传媒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研究重点。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传媒业界、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研究人才、教学人才和实务人才。

专业师资力量:目前本专业有四位教师,分别是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教授和周蔚华教授(兼职博导),硕士生导师张辉锋副教授、丁汉青副教授、韩晓宁博士。

对外学术交流: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除积极走出国门、参与学术交流外,本专业还经常举办国际性、全国性论坛,其中2006年作为承办单位之一承办了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大会。

此外,本专业经常聘请境外该领域优秀研究者来学院开设课程、举办讲座、进行交流等;还与传媒经济领域内国际知名学者皮卡德教授主持的瑞典延雪平大学媒介管理与商务运作研究所等一些科研机构建立了经常性的信息交流。

浅谈传媒经济学论文

浅谈传媒经济学论文

浅谈传媒经济学论文一、内容简述本文首先介绍了传媒经济学的背景与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行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

本文将概述传媒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文章将探讨传媒经济领域的基本经济问题。

这包括传媒市场的运行机制、供需关系、市场结构等宏观问题,也包括微观层面上的媒体经营、受众行为等。

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深入理解传媒行业的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产业角度分析传媒经济的发展现状。

介绍全球范围内以及特定地区的传媒产业发展概况,分析行业内的竞争格局、产业链结构以及新兴趋势等。

还将探讨政策环境对传媒产业的影响,包括政策法规、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在论述过程中,本文还将引入案例分析,以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具体案例在传媒经济领域的应用和表现。

这将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实用性。

本文将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展望。

对论文中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阐述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和可能的研究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传媒经济学领域的深入发展,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传媒经济学的定义与背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传媒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日益受到重视。

传媒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传媒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科学。

它既关注传媒产业的经营与管理,也研究传媒产品的生产、消费与市场运行规律,致力于揭示传媒行业的经济特性和发展机制。

该学科的兴起,既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也与其内在的经济特性紧密相连。

从历史背景来看,传媒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

随着互联网、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传媒产业的蓬勃兴起,传媒行业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和复杂,对经济学理论的需求也日益增强。

全球化背景下传媒市场的开放和竞争态势加剧,使得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此背景下,传媒经济学逐渐从传统的经济学体系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简介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行业与经济关系的学科,它综合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传媒产业的运行机制、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等问题。

传媒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了解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传媒行业的经济特征传媒行业作为信息传播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经济特征:1.市场广度:传媒行业的市场涉及到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个媒体形式,覆盖了广泛的受众群体;2.垂直整合:传媒行业具有垂直整合的特点,即一个传媒企业可以涵盖多个媒体形式,如一个传媒集团既拥有电视台、广播台等传统媒体,又拥有互联网新媒体等;3.创新性和不确定性:传媒行业的主要产品是信息和文化创意作品,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依靠创作者和专业人才的努力提供不断更新的内容;4.数字化与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媒行业的发展越来越数字化和网络化,传媒企业需要适应这种趋势并进行相应的战略转型。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媒产业结构与市场竞争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的结构特点、市场竞争形式以及媒体所有权对市场竞争的影响等问题。

传媒产业的结构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比重,以及传统媒体内部的垂直整合程度等。

市场竞争的形式包括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等,不同的竞争形式对传媒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影响有着不同的影响。

传媒产品的创意与生产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品的创意和生产,包括内容创作的经济激励机制、版权保护与创新、创意产业的价值链等问题。

传媒产品的创意对于传媒行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传媒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激励创作者提供高质量的创意内容,并保护创意产权,有助于促进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

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传媒企业作为商业实体,需要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传媒经济学通过研究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实践经验,为传媒企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传媒经济学教程完整版

传媒经济学教程完整版

传媒经济学教程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点第一章P9微观经济学视角包括哪些方面的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

P19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内涵、特征是什么?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

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私人物品。

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P24传媒的“二元产品市场”谁提出的内涵是什么(问答题)“二元产品市场”由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1989年提出。

内涵:“二元产品市场”指媒介只创造一种产品,却活跃于两个性质迥异的市场。

媒介的二元市场存在两个产品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

“二元产品市场”是传媒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第二章P45什么是“共鸣效果”“溢散效果”“共鸣效果”:扮演意见领袖的媒介通常是传统的建制媒介,跟进的媒介是另类媒介,这种议题流动方式,被称为“共鸣效果”。

“溢散效果”:“反对议题”有可能由另类媒介引入建制媒介的视野,这种由另类媒介流向建制媒介的方式,被称为溢散效果。

P48什么是媒介的“序参数效应”(问答题)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实物商品的需求是不连贯的,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

然而,媒介的序参数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要求。

提供特定信息和情绪体验的媒介内容产品,本质是塑造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志,这是社会个体的一致性需求,不仅有连贯性,而且始终存在着将所有内容商品的需求联合成统一体的内在趋势。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生产要素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生产要素

三、劳动力的价格——工资
(四)明星高收入
一些剧院演员的工资收入不如影视明星高,并不一定是因为前者不如后者优秀,而是因 为影视媒体技术可以让影视明星的表演能相对便宜地卖给消费者,从而更容易获得被消费者 品评、追捧的机会。
另外,传媒业降低投资风险的需求亦助长了明星的产生及明星的高收入。消费者口味千 变万化,传媒产品的市场风险难以预料。面对如此高的风险,投资者降低风险的一种选择是根 据员工以往表现和声望来决定投资。当众多投资者都追捧以往业绩记录优秀的少数人时,明 星的受关注度和收入自然也就抬高了。
第三节
传媒资本运营—— 产业与资本要素的协同
传媒资本运营—— 产业与资本要素的协同
➢ 一、传媒资本运营的关键点 ➢ 二、传媒无形资本运营
一、传媒资本运营的关键点
传媒资本并不是简单指传媒企业财务报表上的金融资产,它提供了审视传媒企业所拥有整 体资产的一个视角。
从构成上看,传媒资本涵盖了传媒实业资本运营、金融资本运营、产权资本运营以及无形 资本运营等几大类别,它既具备资本的共性特征,同时基于传媒业精神文化产业的特质又呈现 出一些特殊规律,其中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传媒无形资本在传媒资本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
二、劳动供给
(一)个体劳动供给曲线——有可能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曲线虽然都反映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但劳 动供给曲线可能“向后”弯曲。假使你是一名制片人,你的劳动供给曲线可能如下图所示,你 的劳动与闲暇的分配可能如下表所示。
二、劳动供给
(二)劳动供给曲线的移动
以上我们谈的是个体劳动的供给。正如某种职业劳动市场的需求曲线是无数单个需求 曲线 的加总一样,某种职业劳动市场的供给曲线也是从事该职业的无数个体劳动供给曲 线的加总。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消费者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消费者
按照西蒙的有限理性的行为模式,人们在选择时,没有必要在时间上无限追溯、在价值观上涵盖 全部,也没有必要把选择中的每一个问题都与世间所有其他问题扯在一起。
同超凡模式相比,行为模式舍弃了不少形式化的优雅,但这种舍弃却赢得了更多的回报,尤其是 提供了看待理性的新方式大量的人类思维产生以及人们得以正确决策的原因,主要在于拥有良好的 直觉或判断力。
这是一种社会化自我的需要,个人通过评论、转发的内容的 价值来更新个人门户。这不仅 是维护社会交际的需要,也是个人 “前台”名片的升级。这种 集体社会化的需要支持社交网 络的信息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消费者平台和 一个信息流动的平台。
因此,热门话题和文章,用 “刷屏”来展现内容,其实是通过 “转 发”这种行为,占据 了大部分人的个人门户,同时也是个人门户信息的一部分,是一个关系 链中的即时消息,接续 传递着信息流。
三、个体性 (一)产销者
而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 (AlvinToffler)在 1980年撰写的 《第三 次浪潮》中,将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词铸成一个新词 “prosumer”,并沿 用至今, 意思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界限模糊,两者将最终融合。
三、个体性 (二)自门户
从个人费每日新 闻、 专业知识、娱乐、信息等。
“互释人”的角色有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就是观点表态的多元化,以及对用户自身 而 言强烈的赋权感。用户对自己的传播影响力有了更为直观、数字化、可统计的感受。 传媒消费 领域的赋权,也是传媒消费结构化变迁的开始。
第三节
传媒消费心理与动机
一、传媒消费者的“非理性”
(一)选择的三种模式
组织管理大师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曾经提出“选择”的三种不同模式:超凡模式 (the olympian model)、直觉模式(the intuitive model)和行为模式(the behavioral model)。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教程
·
第一章 初识传媒经济学
1.1 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1.2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3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 1.4 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传媒产品的性质 1.5 “二元产品市场”——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征 1.6 广告支撑与内容支撑——传媒产业两大商业模式 1.7 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影响力经济
2.传媒经济学有哪些一般问题?有哪些特殊问题? 3.传媒经济学依托哪些学术平台和视角?存在哪
些研究路径?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
思考与练习
4.尝试使用博弈论方法来分析一个传媒市场的 竞争行为。
5.请谈谈你对传媒产品性质的理解。 6.什么是“二元产品市场”? 7.传统传媒产业主要有哪些商业模式?门户网站
传媒产品性质变化的动态机制可表述为: 技术、规制(主要是版权保护)与商业模式 之选择动态变化,合力将传媒内容的“公共 物品”性质约束在一个能使传媒产品盈利的 状态,从而使传媒产品的性质随三种力量的 相对关系而变化。
1.5 “二元产品市场” ——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 征
早在1989年,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 卡德就在其《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 一书中写道:“从经济角度看,媒介产业不 同于一般产业,原因为其在所谓的二元产品 市场(dual product market)中运作。
的商业模式与此有何不同? 8.如何理解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
1.1 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指的是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 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传媒经济 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 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 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 各种欲求与需要。
1.2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2.1 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1.2.2 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天津市考研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经济学重点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

天津市考研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经济学重点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

天津市考研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经济学重点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传媒经济学是传播学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传媒产业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天津市的考研中,传媒经济学的重点知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本文将就天津市考研传播学复习资料中传媒经济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并结合案例分析进行深入解读。

一、传媒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媒经济学是传播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的是媒介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传媒经济学的定义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

在宏观层面,传媒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整个传媒行业的运作机制和市场规律。

它包括传媒产业的组成结构、市场竞争、政府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可以分析传媒产业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以及媒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

在微观层面,传媒经济学关注的是媒介机构的内部运作和经营管理。

它涉及到传媒产品的生产、销售、推广等方面的环节。

同时,还可以研究媒介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以及媒介公司的利润分配和经营策略等问题。

二、传媒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传媒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垄断理论、市场结构理论、效率理论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媒产业的市场特征和运行规律。

垄断理论认为,在传媒产业中存在着少数媒体巨头对市场的垄断控制。

这些巨头通过资金、技术和市场渗透力等手段,控制着传媒市场的话语权和利润分配。

垄断理论对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

市场结构理论研究的是传媒市场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

它可以分析传媒市场的竞争程度、市场份额分配和进入壁垒等问题。

针对不同的市场结构,媒介公司可以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来保持竞争优势。

效率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传媒产业的资源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通过效率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传媒经济活动的效益水平,以及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市场的效率。

三、案例分析:天津市传媒产业的发展与挑战天津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传媒产业发展迅速。

然而,面临着一些发展和挑战。

下面以天津市传媒产业发展与挑战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英]道尔(Doyle, G. )著;李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书名原文: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第1章传媒经济学介绍什么是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它所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这些因素时刻指导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策人进行抉择。

经济理论中的公司传媒公司所具有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以某种方式参与制作、包装和发行传媒内容。

所谓的“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是在其他条件要素投人不变时,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或总产量)产生的变化。

‘‘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上增加一个可变要素(如,自由技术人员)的使用数量,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将最终降低。

但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相反的是,许多传媒公司产量(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于产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往往是享受递增而不是递减的边际收益。

竞争市场结构理论上,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即,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以及垄断。

这些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市场中有多少个互相竞争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如果一个市场内只有少数几个供给者,而它们的产品无论是同质的还是异质出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的话,那么这种市场结构就是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是传媒公司所处市场的最普遍的市场结构类型。

规模经济在传媒中很普遍,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高初始生产成本,低边际再生产和分销成本。

范围经济一一通过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实现的经济——也是传媒企业的普遍特征。

传媒的主要经济学特征传媒具有的一个整体特征就是传媒公司常常同时分别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销售它们的商品。

传媒业与众不同,因为其各行业}是在友卡德所指的“双重产品”市场运营。

传媒公司创造了两种商品,第一种是内容(电视节目、报纸、杂志文章等),第二种是受众。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1、传媒经济学,就其学科体系来看,在中国尚处于建构的过程中。

中国的传媒经济研究以专著的形式出现,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开初是在某一个领域,渐次发展为从整个传媒范畴的理论视野出发,已在20世纪末。

2、传媒经济学的多种定义:传媒经济学从广义讲,是研究传媒产业与传播媒体实现最佳社会效益与最佳经济效益统一的规律及其经营管理艺术的科学;狭义讲,是研究传媒产业与传播媒体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规律及其经营管理艺术的科学。

3、从本质上看,传媒经济学是以新闻传播学与经济学的交叉为核心的交叉学科。

4、从1566年需要用一文钱才能阅读的手抄新闻《威尼斯公报》产生起,世界传媒经济市场即宣告诞生。

5、传媒经济的多重属性(特性)1).传媒经济是商品经济:所谓传媒经济是商品经济,是指传媒经济具有商品经济共同的运行规律。

新闻信息产品的商品性在市场上的表现形式有两种:○1、直接的市场交换,即传方提供新闻信息产品,受方付费购买。

例如,报刊杂志、收费电视; ○2、间接的市场交换,即传方提供新闻信息产品的同时又向广告客户出售版面或播映时间,这时收取的广告费,表面上是某一版面或播映时间的交换价值,其实版面或播映时间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它们的价值来自新闻信息产品。

2)传媒经济是政治经济:传媒经济是政治经济,是指传媒经济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政治的力量,依循政治经济规律,而非依循商品经济规律运行,却仍然能得以发展的属性特征。

3).传媒经济是公益经济:所谓传媒经济是公益经济,是指传媒经济在特定的情况下,依循公益事业发展规律,而非依循商品经济规律运行,却仍然能得以发展的属性特征。

6、注意力经济:一般认为“注意力经济”的概念是美国学者迈克尔·H·高尔德哈伯(Michael H.Goldhaber) 1997年12月在美国著名杂志HotWired上发表的《注意力购买者》(Attention Shoppers!)一文中提出来的。

《传媒经济学》课件-09音像产业

《传媒经济学》课件-09音像产业
Borders(博德斯)
Borders曾经是美国最大的书店之一,但在电子商务和独立书店的兴起下逐渐失去市场份额。其失败的原因在于未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创新,以及过于依赖传统的实体书店业务。
Kodak(柯达)
Kodak曾经是胶卷行业的巨头,但在数码相机的兴起下逐渐失去市场份额。其失败的原因在于未能及时转型和创新,以及过于依赖传统的胶卷业务。
市场变化
技术创新与市场变化
政策环境对音像产业的影响
版权保护政策
随着版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音像产业需要加强版权保护,建立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支持,音像产业可以借助政策优势,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音像产业将加速向数字化转型,数字音乐、网络视频等新兴市场将逐渐成为主流。
《传媒经济学》课件-09音像产业
目录
音像产业概述 音像产业的经济特性 音像产业的竞争格局 音像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音像产业的案例分析
01
CHAPTER
音像产业概述
音像产业是指以声音和影像为媒介,从事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的产业。
定义
音像产业主要包括音像制作、发行、销售和租赁等环节,其中音像制作又包括音乐制作、电影制作、电视剧制作等。
案例二
MySpace(聚友网)
案例三
Kodak(柯达)
案例一
Blockbuster(百视达)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四
Sears(西尔斯)
案例五
Borders(博德斯)
Blockbuster(百视达)
Blockbuster曾经是全球最大的视频租赁连锁店,但在流媒体服务的冲击下,其业务逐渐萎缩。其失败的原因在于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创新,以及过于依赖传统的租赁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传媒市场:涉及媒体产品交换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由此产生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传媒市场构成要素:①传媒生产经营者(传媒组织)②传媒产品③传媒消费者(受众)④其他(机关管理机构,行业组织及市场信息等)传媒组织:是指那些专业(或业余)进行传媒产品生产、营销以及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企业联合体,社会群体或个体。

传媒营销:是生产者、营销者以传媒消费者需求和欲望为中心而进行的一体化的产品创造、服务活动。

传媒营销特征:①从营销类别看,传媒业的营销主要是精神产品(信息)②分类上,传媒营销者大多既是营销者、又是生产者、传播者(营销者)③从营销产品,作为信息产品具有不可消耗性、共享性等特征可以多次营销,互文性营销。

④从渠道上,传媒营销的渠道是多样化的,既有物理渠道如书刊、音像营销,也有看不见的电子传输和数字传输渠道,而其他商品营销只有直销、分销等物理渠道(如运输、货柜等)⑤从营销效益上,传媒营销在制造出一份传媒产品后其复制和供应的成本很少甚至为零,消费越多其边际效益随之递增。

传媒产品:内容产品和广告资源P35内容产品:第一类:信息及其实物媒介的集成物第二类:信息广告资源:广告空间、广告时间第二讲纸质传媒报纸营销市场(类别):①报纸自身发行营销②报纸的广告营销③报业其他产品的营销衡量报业传媒营销市场规模的三组指标:①报纸的发行量、发行收入、发行利润②报纸广告刊发量、广告收入③报业其他产品经营收入报纸市场的营销对象分:①大众市场(国内报纸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大众消费比例上升——都市报)②组织市场(国内报纸主要由党报,行业报组成有着浓厚的组织消费特征)组织市场包括党政机关及所属机构、单位、社团、学会组织等(简)发行的基本模式:(发行的定义)P121①从定价角度看:无偿发行,有偿发行②从操作主体看:委托发行,自办发行订阅零售P123订阅:唐绪军(预交、抽期投送、指定地点)优点订阅率=订阅量/总发行量*100%(名)邮发合一:邮局将邮件与报纸一起在全国邮政网络上寄送邮发流程九大环节P128:宣传、收订、票数、汇总、结算、通知印数、接收分发、运输、投递或零售报纸的营销:品牌营销(内容为王)、厚报营销、区域营销(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活动营销(大型活动、形象、纪念特刊、公关营销)报纸的新营销:一、数字营销:①网络报纸营销②电子阅读器(E阅读)(平板电脑、电子纸)③网站营销(新闻网站)二、订制营销:只此一份的“我的报纸”,《华尔街日报》个人版三、免费营销:1995年,瑞典出现首家《地铁报》四、手机报营销报业集团的营销特征:一、联合营销:国内集团内的几个媒体联合进行营销,实地“诺曼底登陆”二、聚合营销:报纸产品、发行、广告、活动营销的四房联动,引发了整体三、榕树营销:在集团这样巨大的榕树伸出的“气根”成为“小鸟天堂式”的榕树王国。

从——张报纸,会发展出子报纸系列从——家公司,会发展出子公司系列案例:《广州日报》《南方日报》1.自负盈亏的经营体制2.分权式管理体制3.采编分离,以编辑为中心4.公司架构的体制⑤全媒体平台,数字化(①各报系及子报子刊进行数字营销②网络平台的全面整合、南方网、奥——网、南方报业网③媒体的互闻融合)《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特点:①题裁,关心社会问题,偏重国内社会新闻②独家批露,不惜一切追求独家新闻③调查精神,证据意识④异地批评⑤延续性,连续性第三讲传媒营销环境传媒营销环境:①宏观环境(周围环境)②微观环境(对象)传媒营销环境的基本特点:人口、经济、自然、科学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一、人口环境:人口数量、增长率、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在购买力相同的情况下,人口数量增长就意味着市场的扩大人口结构:年龄、性别、民族、家族、受教育程度二、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收入水平,分配模式,消费者支出模式,消费结构,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是决定传媒产品购买力的重要因素传媒产品消费的加速效应:一般传媒产品消费会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而加速增长,随着个人收入的下降而加速下降。

三、自然环境:地理、自然条件、能源供应、交通状况、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地理位置是自然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事务条件)四、科学技术环境: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传媒产品形式多样化五、政治法律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六、社会文化环境: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格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教育水平、语言文字传媒营销的微观环境:除本传媒组织外,涉及主体包括供应商、营销中介、竞争者、顾客及社会公众等。

一、传媒组织内部环境包括传媒产品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传媒产品制作能力、营销发行能力、结构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供应商、营销中介传媒产业的整个供应链包括材料(纸张、设备)供应商、作者(信息提供者)、传媒组织、印刷(制作)厂、仓储公司、运输公司、传媒产品批发商、传媒产品零售商等三、竞争者愿望竞争者、类别竞争者、行业竞争者、品牌竞争者四、顾客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传媒组织所服务的目标市场,又是营销活动的对象,既是传媒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①消费者市场:由个人、家庭组成购买目的是个人消费②发行商市场:由分销渠道中的批发商或零售商组成,购买目的是为了转售以获得利润③非营利组织:由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公共图书馆学校或科研单位组成,购买目的是为了向公众或成员提供服务。

五、社会公众内部公众:传媒组织的员工,也包括各层次的管理者和一般员工外部公众:金融、媒介、政府公众……第四讲出版物消费者分析《出版管理条例》将现阶段的出版物分为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消费者:租凭、阅读、观赏和使用出版物的单位和个人,它是形成出版物市场的最基本因素出版物消费者类型:①按年龄分: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消费者②按职业分:工人、农民、教师、战士、科研人员和其它专业技术人员③按地域分:城市、农村、沿海、内地、国内、国外④按文化层次分:高层次、中等层次、低层次⑤按购买、阅读行为分:潜在和现实、基本和随和、计划和市场……出版物消费者需求类型:实用需要、娱乐需要(求和、审美、研究、休闲)出版物消费者需求特征:周期性(并非所有出版物需求都有周期性的局限性的)发展性、群体化、个性化、时代性、可诱导性出版物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①按照出版物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程度:明显决策型、模糊决策型、未决策型②……………………………习惯分为:习惯型、理智型、冲动型、慎重型、经济型、疑虑型、不定型影响出版物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①社会因素:相关群体、家庭、角色、地位②文化因素:社会阶层、文化、亚文化③个人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个性、生活方式、自我概念④心理因素:动机、知觉、学习、信念、态度⑤经济因素: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总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收入水平和实际需要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遵循“最大边际效用”原则,根据自己的有限收入,去购买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但随着消费者对商品购买得越多,其边际效用(多购每一个单位商品的追加利益)却逐步递减…….第五讲感觉在消费活动中的作用:①感觉使消费者获得对商品的第一印象②感觉是引起消费者某种情绪的通道③对消费者发出的刺激信号要适应人的感觉阈限④推销员职业对感官的要求⑤感觉导致流行的趋势知觉在市场营销中的意义:①知觉的主观作用与商品的宣传②知觉的选择性帮助消费者确定购买目标③知觉的理解性与整体性在广告中应用④知觉的连贯性与系列产品的销售⑤知觉的误差性与推销商品的艺术STP营销:目标市场营销(即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分为①市场细分②选择目标市场③市场定位传媒市场细分的途径:①对主要细分变量的考察;②对消费者偏好的考察;③对市场细分趋势的评估(未来的市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传媒市场细分的原则:①细分以什么为标准(市场需求)②细分以什么为限(每个人为限)③细分从何处变革(困境处变革)市场定位实施步骤:1.识别潜在竞争优势:①进行规范的市场调查②研究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包括竞争的业务经营情况,竞争者的核心营销能力和竞争者的财务能力。

2.确定核心竞争优势:在产品开发、服务质量、价格、分销渠道、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优势3.传播独特竞争优势:宣传、促销活动传媒市场定位的策略:①抢占或填补市场空位策略(有竞争优势,处于小市场的领导位置)②与竞争者并存和对峙的市场定位策略(实力不太雄厚的中小媒体)③取代竞争者的市场定位策略(实力雄厚的大媒体,为扩大自己的市场范围)出版物调查类型,以目的分:探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因果性调查第六讲传媒产品策略传媒产品策略(产品):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任何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包括实物、服务、场所、地点、组织、人员、思想、创意、观念产品的整体概念: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产品整体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三个层次。

出版物核心产品:满足出版物消费者自身知识,信息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出版物有形产品:出版物的开本,板式,印刷,装帧设计等出版物附加产品:出版物的信誉、配送、退换、包封等出版物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生命周期分为四阶段)1.引入期营销策略:①高价高促销(名人传记)(高端读者群)②高价低促销(专业书籍)③低价高促销(知名度小)④低价低促销(需求小,但已有知名度)2.成长期营销策略:①拓展发行渠道②改进出版物质量③改善服务④塑造名牌3.成熟期营销策略:①提高出版物质量②进行市场细分③进行营销组合4.衰退期营销策略:①收缩策略②持续策略③退出策略第七讲品牌营销传媒品牌(brand):从传媒生产者、营销者的角度说,传媒品牌是指拥有高信息价值、高意义副价值或丰富娱乐内容的传媒产品及其服务。

从传媒消费者的角度说,传媒品牌是指获得传媒消费者较高评价、深刻感受、美好感觉以及广泛意义认同的传媒产品及其服务。

传媒品牌构成要素:①品牌知名度②品牌个性③品牌品质④品牌文化(传媒的理念追求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体现)品牌对传媒消费者的心理产生的作用:①高强度的满足感②高密度的归属感③高清晰度的价值认同④高浓度的文化共鸣传媒品牌的价值:(有用性、吸引力)①快速的首选性②持久的承诺度③广泛的认知度④品牌的价值溢出⑤符号效应(再生性、新生性)品牌的分类:①从形态分:品牌产品、品牌系列、特殊品牌产品②从内容分:品牌频道、品牌栏目、品牌节目、品牌主持人、品牌评论员、品牌记者③从系列分:单个品牌、家族品牌④从覆盖面分:国际品牌、国内品牌、区域品牌战术目标:让消费者主动购买战略目标:应对人们的精神需求如何创建传媒品牌:(7个核心)①核心市场的创建②核心需求的达成③核心价值的确定④核心定位的形成⑤核心产品的构建(以少胜多,以优胜劣)⑥核心形象的展现⑦核心竞争力的展现传媒品牌营销:①导入期(维护期)②推广期(成长期)品牌推广,首先要物美价廉,要以消费者利益为核心,要以网络消费利益③成熟期(扩张期)水平延伸,垂直延伸,双向延伸,“户外延伸”传媒品牌的再造:①衰老:再造的提出②变脸:品牌的蜕变③植魂:品牌的重组④重生:品牌的变身第八讲报刊发行行政管理的概念: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报刊发行活动进行管理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