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的估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的估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的估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估算的概念,能够简单估算数的大小;2. 掌握估算的方法,能够进行近似计算;3. 通过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估算的概念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 教具:教案、黑板、粉笔、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估算其中的数量,并与实际数目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了解估算的概念和目的。

2. 研究估算方法(1) 相同间距法使用相同间距法,教给学生如何对数进行估算。

例如,让学生估算下面的数并核对答案:413,782,648。

(2) 简约法使用简约法,教给学生如何对数进行近似计算。

例如,让学生估算下面的数并核对答案:346+528,215-143。

3. 练巩固通过数的估算题目练,让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进行估算,并核对答案。

4. 总结反思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所学的数的估算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研究了数的估算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相同间距法和简约法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六、作业完成课堂上的练题,并预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数的估算- 相同间距法- 简约法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生对数的估算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同间距法和简约法进行估算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个人的LGM优势,采用简单直接的教学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法律概念,使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了估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一、单元主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二、主要内容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例如:35+24,可以先算35+20=55,再算55+4=59。

-方法总结: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如:65-23,可以先算65-20=45,再算45-3=42。

-方法: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3.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举例:380+250,先算38+25=63,再在末尾添上一个0,结果是630。

-对于减法同理,如560-340,先算56-34=22,结果是220。

4.用估算解决问题。

-例如:估算298+187,可以把298 近似看成300,把187 近似看成200,300+200=500,所以298+187 大约是500。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

-能正确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

-学会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
-理解口算和估算的算理。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四、学习建议
1.多进行口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结合实际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应用。

3.对于估算问题,要学会分析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估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一、备课内容
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换算方法。

2. 难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千克和克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千克和克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5分钟)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实际操作,探究千克和克的关系,理解千克和克的换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0分钟)
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本次备课内容充实,教学方法多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教案:小数的认识与运算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教案:小数的认识与运算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教案:小数的认识与运算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小数的意义、大小与大小比较,以及小数的运算方法和应用。

2.学生将能够用小数计算实际问题,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1.小数的意义、大小、大小比较和计算方法。

2.小数的应用,通过实用问题了解小数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小数大小的比较。

2.小数加减运算。

四、教学方法1.教学法:计算、讲解法和启发法相结合,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演示,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并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2.组织形式:讲解,课件展示,板书。

五、教学过程1.导入用“一个苹果”这个物品举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小数,例如切成4等份,则每个等份的面积就是1/4,1/4就是小数,要求学生说出其他物品可以如何划分成小数。

2.教材解读(1)小数的意义我们可以把小数理解为是从一个整体中分出一部分来的数,小数可以表示整数之间更细致的数值,比如0.5,就是把1分成了2份,每份占1/2。

(2)小数的大小小数的大小是通过小数点后的数字大小来表示的,如2.5就是2和5/10,或者2又1/2,即2.5>2。

如果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后数字相同,则要比较小数点前的整数大小。

(3)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需要先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补齐,然后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整数和小数点后面全部的数字,例如0.07和0.8的比较,0.07实际上是0.0700,0.8实际上是0.8000,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全部补齐,然后比较,即0.0700<0.8000。

(4)小数的加减运算小数的加减运算需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相加或相减,得出的结果保留相应的小数位数即可。

注意进位或者借位。

3.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认知。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感受小数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来了解小数的运用。

5.归纳总结通过课堂教学和实例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大小和大小比较,以及小数的加减运算方法,还学会了小数的应用。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3. 估算。
- 概念:把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来计算。
- 方法:
- 四舍五入法,如估算221+239,把221看成220,把239看成240,220+240 = 460。
-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估算方法,比如估算买东西带的钱够不够时,一般要往大估。
二、常见题型。5=
-56 - 38=
-45+37=
-72 - 49=
2. 竖式计算题。
- 列竖式计算:
-340+270=
-560 - 380=
3. 估算题。
- 估算下列算式的结果:
-482+349≈
-603 - 298≈
4. 解决问题。
- 例如:小明的爸爸带了800元去商场买东西,买了一台微波炉花了489元,又买了一个电水壶花了198元,他带的钱够吗?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一、知识点总结。
1.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 计算方法:
- 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例如计算56 - 28,可以先算56-20 = 36,再算36 - 8=28。
- 把被减数和减数都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结果相加。例如计算32+49,把32拆成30和2,49拆成40和9,先算30 + 40=70,2+9 = 11,最后算70+11 = 81。
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 计算方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例如计算340+180,个位0+0 = 0,十位4+8 = 12,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 + 1+1=5,结果是520。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1篇)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1篇)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1篇)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

四、教具:正方体五、学具:正方体,彩笔。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用3个4个正方形摆图形,师提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观察它?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游戏一。

(1)引语: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师发指令,生活动。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2.游戏二。

(1)我们在来做第二个游戏。

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根据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三)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搭一搭游戏一游戏二练习三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第2篇教学内客:九年义务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1-2页。

教学目标: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

经历辨别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应用题练习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应用题练习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应用题练习一、笔算三位数加减法1、笔算加减法时:(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2)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整千、整百数的减法:将0前面的数按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出得数,再添上相同个数的0。

3、加减法的验算:(1)加法+加法=和加数=和-加数加法可以用交换加数再算一遍,看得数是否相同的方法来验算;也可以用和减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来验算。

(2)被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减法可以用差加减数,看得数是否等于被减数的方法来验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的方法来验算。

1、小红在看《稻草人》,第一天看了65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8页,第三天比第二天少看3页,三天一共看了多少页?2、国庆节,超市在打折出售电器。

风扇:258元电饭锅:158元明明的妈妈带了400元购买这两种电器,够吗?不够还差多少元?3、国庆节到了,小敏和茵苗去公园散步。

小丽:我走了582米。

小敏:我比你少走158米。

小敏和小丽一共走了多少米?4、《稻草人》、《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每本书有166页,小刚每天大约看70页,国庆节有7天的假期,她能看完这三本书吗?5、小花:我写了一篇312字的国庆节作文。

小敏:我比你少写了26个字。

小青:我还没有写。

他们三个人的作文一共写了多少字?6、唱唱:这个国庆节我看了265页书。

小敏:我比唱唱多看213页。

小青:我比小敏少看了318页。

他们三个人这个国庆节一共看了多少页书?。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第二单元估算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第二单元估算
估算应用题需要运用多种估算技巧和方法。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明和小红一共有48 个气球,小明有15个气球,小红有多少个气
球?首先可以通过估算15和48的差得到小 明气球的大致数量,再通过总数量减去已知 数量得到小红气球的数量。此题需要思维敏
捷、方法得当才能快速得出结果。
THANK YOU.
较复杂的加减乘除估算
总结词
进阶、运用
详细描述
对于较为复杂的小学数学估算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估算技巧。例如,估算69 × 41=?,可以将69近似的看 作70,将41近似的看作40,进行近似计算得出结果2800,这种方法虽然不够精确,但可以快速得到大致结果 。
应用题中的估算
总结词
实践、思维
详细描述
心算法
总结词
用心算的方法,快速得出估算结果。
详细描述
心算法是指用心算的方法进行估算,适用于简单的加减法估算。例如,估算31+47,可以将30+40=70,再将 1+7=8,得到估算结果78。这种方法需要熟练掌握加减法口算技巧,才能快速得出估算结果。
手指法
总结词
利用手指计算,简单易懂。
详细描述
手指法是指利用手指计算的方法进行估算,适用于简单的乘法估算。例如,估算8×9,可以将左手8个 手指伸出来,再将右手9个手指伸出来,一共伸出了72个手指,因此得到估算结果72。这种方法简单 易懂,适合小学生使用。
实物帮助法
总结词
借助实物进行估算,更加直观易懂。
详细描述
实物帮助法是指借助实物进行估算的方法。例如,估算一个苹果有多重,可 以将苹果放在秤上称一下,再将秤上的数字加上苹果的重量得到估算结果。 这种方法更加直观易懂,适合小学生使用。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知识点汇总如下:1.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3.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

(最高位除外)4.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2、3、5倍数的特点: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7.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分析,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分析,教学反思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算法的过程。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1、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


课件、计数器




第二单元教学小结及反思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以下内容:
1、加法(1)两位数加两位数,和超过100。 (2)三位数加三位数。2、减法(1)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2)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3)笔算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3、加减法的验算(1)加法的验算。 (2)减法的验算。4、整理与复习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容பைடு நூலகம்
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本单
元主要学习三位数的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本单元三个部分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题教学的形式,都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体现算用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备课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备课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备课。

一、备课目标
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实践来理解的学科,因此我在备课时的主要目的是:
1.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点。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
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备课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小学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有理数的概念及基本计算”。

1.有理数的概念
我们将从有理数定义的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种题目和小组探究的方式,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认识。

2.有理数的基本运算
有理数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本单元也将涉及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例如有理数的加减、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以及运用有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等等。

三、备课方法
1.课前预习
在课前,我需要研读本单元的相关内容,仔细审视课本中所列出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等,为接下来的备课做好铺垫。

2.独立备课
基于个人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我通常会独立进行备课,通过研究相关教材、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教学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备课方案。

3.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次、分步骤、分散点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力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会采用“目标、动机、教法、效果”四个教学环节,强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总结
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备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通过充分的备课,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点和难点,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生涯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篇一】加法知识点(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3)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逐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

2+6= 29+7= 33+2= 3+40= 15+4= 23+5=37+3= 29+3= 38+3= 15+4= 18+2= 30+8=43+1= 86+2= 70+3= 30+2= 72+2= 66+4=39+2= 20+9= 53+5= 35+2= 39+4= 8+50=20+1= 40+6= 62+7= 89+5= 63+3= 34+2=【篇二】减法知识点(1)能从实际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算的过程,并逐步学会合理、恰当的估算,能用估算的结果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4)能熟练完成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0-4= 11-2= 53-3= 60-8= 80-7= 32-4=26-5= 84-4= 35-10= 71-9= 18-4= 66-10=83-3= 71-5= 60-5= 36-3= 58-30= 28-7=87-10= 80-6= 11-9= 80-3= 95-4= 64-3=98-4= 25-7= 62-2= 83-5= 83-10= 10-8=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加法。

口算。

咱们先来说说口算加法哈。

就像你有一堆小糖果,又得到了一些小糖果,要快速算出一共有多少个。

比如说300 + 200,那就是3个百加上2个百,等于5个百,所以结果就是500。

再比如40 + 50呢,4个十加上5个十,就是9个十,也就是90。

不过要是遇到像320 + 450这样的,就把百位和百位加起来,十位和十位加起来,300 + 400 = 700,20 + 50 = 70,最后700+70 = 770。

笔算。

笔算加法就像是排着队来数数。

首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就像小朋友们排队,个位和个位站一排,十位和十位站一排,百位和百位站一排。

从个位加起,如果个位相加满十了,可不能把多出来的数就丢了哦,要向十位进1。

就好比你手里拿了10个小珠子,满了10个就得把这10个换成1串,放到十位那里去。

比如说256 + 378,先算个位6 + 8 = 14,个位满十了,就在个位写4,向十位进1;再算十位5 + 7 + 1(这个1就是个位进上来的)= 13,十位满十了,就在十位写3,向百位进1;最后算百位2 + 3 + 1(这个1是十位进上来的)= 6,所以结果就是634。

2. 减法。

口算。

口算减法也不难呢。

比如说500 - 300,那就是5个百减去3个百,还剩2个百,所以答案是200。

要是70 - 40呢,7个十减去4个十,就剩下3个十,也就是30。

要是像850 - 320这样的,800 - 300 = 500,50 - 20 = 30,最后500 + 30 = 530。

笔算。

笔算减法和加法有点像,也是要相同数位对齐。

不过减法是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1当10。

这就像你本来有几个小饼干,不够吃了,就找旁边的小伙伴借1个整的,然后把它变成10个小的来吃。

比如说435 - 187,个位5 - 7不够减,就从十位借1,15 - 7 = 8;十位呢,被借走1个还剩2个,2 - 8不够减,再从百位借1当10,12 - 8 = 4;百位4被借走1还剩3,3 - 1 = 2,所以结果就是248。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进位、不退位)1. 数的认识:复习和巩固万以内数的读写法,理解数的组成。

2. 竖式计算:学习万以内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竖式计算方法,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3. 算理理解: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

二、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 进位加法:学习当两数相加,个位满十时,要向十位进一的方法。

注意进位标记的使用和结果的正确书写。

2. 退位减法:学习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需要从十位借一当十的方法。

理解借位后十位上数字的变化和个位上的减法计算。

3. 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掌握当多位数相加或相减时,出现连续进位或连续退位的情况,并能正确计算。

三、加减法估算1. 估算方法:学习如何对万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估算,通常是将加数或减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千数进行计算,以简化计算过程。

2. 估算应用:理解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估算购物总价、计算路程时间等。

四、加减法验算1. 加法验算:学习使用交换加数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或者使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的方法来验算加法是否正确。

2. 减法验算:学习使用差加上减数等于被减数的方法,或者使用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是否正确。

五、解决问题1. 应用题:掌握利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包括图文结合的应用题和纯文字的应用题。

2. 分析问题:学会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以上知识点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任务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任务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任务
目标
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数学概念和技能:
- 理解数字0-100之间的顺序关系;
- 能够根据给定的顺序写出缺失的数字;
-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任务一:顺序填缺
在本任务中,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数列和缺失的数字,将正确
的数字填入空白处。

这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数字顺序关系的理解。

任务二:数字排序
在本任务中,学生需要将给定的一组数字进行排序。

学生需要
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将数字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任务三:简单加减运算
在本任务中,学生将研究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通过简单的
计算题目,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任务四:数字之间的关系
在本任务中,学生需要比较不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比如大小、相等等关系。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任务五:运算口算
在本任务中,学生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口算练,包括加法和减法。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口算能力。

以上就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任务安排。

希望学生们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能够在数学方面取得进步。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嘿,小伙伴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唠唠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那些事儿。

这单元的知识可有趣啦,就像一场奇妙的数学冒险。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首先学到了除法呢。

除法呀,就像是把一堆宝贝平均分的魔法。

比如说,妈妈买了10个苹果,要分给我和弟弟两个人,那怎么分才公平呢?这就用到除法啦。

10除以2等于5,这就是说我们每人能得到5个苹果。

除法的符号“÷”就像一座小桥梁,把总数和要分的份数连接起来,让我们能算出每份是多少。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题,24÷3等于多少呢?我当时就有点懵圈了。

我就想啊,这可咋算呢?这时候我的同桌就小声跟我说:“你就想3乘以几等于24呀。

”嘿,我一听,对啊!3乘以8等于24,那24÷3就等于8啦。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除法和乘法是一对好伙伴,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像白天和黑夜,虽然不一样,但是缺了谁都不行呢。

还有余数这个概念,可有意思了。

比如说,13个气球,要分给4个小朋友,13÷4等于3余1。

这余下的1个气球就像一个小尾巴,它不够再分给一个小朋友了。

这余数啊,就像是除法里的小调皮鬼,总是在不能整除的时候冒出来。

老师跟我们说,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就像是小弟弟要听大哥哥的话一样。

要是余数比除数大了,那就说明分的不对啦。

我就想啊,这余数就像是住在除数房子里的小客人,客人肯定不能比房子还大呀。

再说说除法的竖式计算。

那竖式就像一个小楼梯一样,整整齐齐的。

我们要先写好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就像给它们安排好座位一样。

然后从最高位开始除起。

我刚开始写竖式的时候,老是把数位对错,结果算出来的答案就错得离谱。

有一次作业,我把25÷5的竖式写成了乱七八糟的样子,老师就给我打了个叉。

我当时可沮丧了,心想怎么这么简单的东西我都能弄错呢。

后来我就仔细观察老师写的范例,一点点地学着写,就像小婴儿学走路一样,慢慢地就熟练起来了。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围绕“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运算”展开学习,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这些基本运算的规则和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2.能够运用各种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运算速度和准确性;4.理解运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数学思维习惯。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本单元共分为5个课题,每个课题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课题1:加法的基础与应用内容:学习加法的定义及运算规则,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题2:减法的意义及运算规则内容:学习减法的意义及运算规则,理解生活中减法的实际意义。

课题3:乘法的认识与计算内容:学习乘法的定义及运算规则,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与区别。

课题4:除法的概念与计算内容:学习除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则,理解生活中平均分配的实际意义。

课题5:混合运算与实际问题解决内容:学习混合运算的规则,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技巧1.运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运算规则;2.注重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3.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运算规则的理解;4.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提问、练习、作业批改等方式收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2.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3.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六、总结与展望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技巧,加强教学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练习四第2~4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1、怎样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2、笔算除法要注意什么?二、指导练习:1、第21页练习四第1题(1)看作业比较上下两行的异同。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练习四第2题(1)读题。

(2)小组合作练习。

说说错在哪里?分头进行改正。

(3)全班订正。

(4)作补充练习。

3、练习四第3题(1)看图说清题目意思。

(2)说一说还能想到的问题。

(3)画出要摆的形状,再说说解答这类问题要用什么方法。

(4)解答后集体订正。

4、练习四第4题(1)读题,审题。

(2)找问题、条件、解答问题,评讲。

三、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2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同学们试着计算两位数乘法:35+53=;35+39=;59+93= (要求用竖式计算),并让同学们说出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进位次数不同。

)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二)讲授新知:出示课本第15页图片,让同学们认识这些动物,并引导学生回答这四种动物分别属于哪个种类。

接着让同学们看图下面的《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试着分析。

教师让学生试着讲解“已知种类”、“中国特有种数”以及“濒危和受威胁的种数”各是什么意思。

在此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渗透保护动物的思想,让同学们接受全面的教育。

例1。

让同学们试着从15页的《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找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所需要的已知量,而不是去看16页上面的简化表。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数学园地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数学园地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数学园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数轴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掌握在数轴上表示数的方法。

3. 能够在数轴上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数轴模型和贴纸。

2. 数字卡片和加减法题目卡片。

3. 彩色粉笔和黑板擦。

4. 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数轴模型和贴纸,激发学生对数轴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数轴上的特点,引发他们思考数轴的作用和用法。

探究(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数轴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将数轴模型放在黑板上,向学生展示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数。

3. 让学生自己动手将数字卡片贴在对应的位置上,练在数轴上表示数。

4. 给学生分发加减法题目卡片,让他们利用数轴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拓展(15分钟)1. 出示一些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数轴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数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测量长度等。

3.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己设计一些与数轴相关的问题来向同学提问。

小结(5分钟)1. 复数轴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3. 确认学生对数轴的理解程度,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课堂作业请学生完成教材上关于数轴的练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具体的教具和情境设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法。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够准确地在数轴上表示和计算数。

然而,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在加法和减法运算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针对这些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运算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课时安排10课时集备教师谢剑伟林玲陈秋芬蒋贞民吴梅钦王昌玉陈丽容主备教师谢剑伟教学设计补充说明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口算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答(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2.口算:36÷3 24÷2 30÷3 60÷648÷4 84÷4 80÷2 90÷3二、教授新课:出示主题图: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

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 6÷3=260÷3=302、20×3=60 60÷3=30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20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240÷3=这题如何考虑?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

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作业:练习三板书设计: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60÷3=20(箱)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600÷3=200(箱)2、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240÷3=80(箱)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1、师出示口算卡片:1800÷3 2400÷6 250÷5 420÷62700÷9 140÷7 120÷6 5400÷6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

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或者124=120+4 120÷3=40 4÷3=1 (1)124÷3≈41(箱)(三)小结: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做P16 “做一做”第1、2题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

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板书设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124÷3≈40(箱)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口算600÷6 27÷3 240÷8 160÷42、笔算9÷3 73÷9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42÷2 52÷2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你是怎么想的?(生:40÷2=20 2÷2=1 20+1=21)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教学例1 42÷2=21(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第一种第二种(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

(师配合补充)(4)让学生质疑(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2.教学例2 :52÷2(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第二种(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

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的“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6)指导看书质疑3.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4)4 8 6)8 44 □□□□□□□0 0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20 做一做 2板书设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例1:: 42÷2=21(棵)例2:52÷2=26(棵)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补充说明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

1、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

他们数了数共有238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要插多少页?生:列式为“238÷6”。

师:先估算一下“238÷6≈”。

生:238≈240,240÷6=40。

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238的前两位数“23”,所以238÷6≈40。

2、师;如何笔算?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

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

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

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

”“听不懂。

”“你好象这个地方说错了。

”“这样说会更好。

”……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

全班交流。

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

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3、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①先判断。

商是几位数?②除。

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

③乘。

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写在 23个十的下面。

④减。

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

⑤查。

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

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

⑦除。

用6除58,等于9。

⑧乘。

……(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先判断。

②除。

③乘。

④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