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第一次课

《大学语文》第一次课

《大学语文》第一次课大学语文第一次课大学语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在我大学语文的第一次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这门课程的内容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下面将为大家分享我在第一次课上所获得的一些启发和体会。

首先,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大学语文的学习对象和学习方法。

大学语文不仅包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还涵盖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接触到不同文体的作品,学会发现其中的美,以及通过文字记录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老师鼓励我们多读书多写作,培养语文修养和表达能力。

其次,老师向我们阐述了大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大学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人文修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书写和表达,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和表达观点。

在课堂中,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如何有效地学习大学语文。

首先,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美。

其次,要有积极思考的能力,善于提出问题和探索答案。

此外,要勤于动手实践,多写作,通过写作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最后,要注重课外拓展,参加语文社团和讨论会等活动,与同学们互动交流,共同进步。

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我和同学们积极发言,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思考。

我们一起讨论了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一起分析了一些诗词和文章的意境和哲理。

大家的热情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

通过第一次课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大学语文是培养人文素养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书写表达能力,培养自己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不断理清自己的思路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总结起来,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人文修养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语文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课程简介在大学教育中,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为您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如何有效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

一、语文课程的内容1. 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程首先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包括词汇的积累、语法的掌握和语言表达的提升。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文写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 阅读理解与批判思维语文课程还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社会科学文章等,学生积累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挖掘作者的观点、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评价和分析。

3. 文化素养的培养大学语文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古籍名著等,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熟悉文学史和人文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同时,语文课程也会涉及当代文化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当代社会,增强文化自信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语文课程的目标1. 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通过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地、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同时,培养学生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写出符合语言规范的文章。

2.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语文课程还认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重要的目标之一。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矛盾和利益冲突,并能够对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增强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大学语文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和常识性的文化知识,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通过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问题,培养关心社会、关怀他人的情感和意识。

大学语文ppt课件

大学语文ppt课件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互动法
0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践教学
01
02
03
实地考察法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模拟教学法
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 模拟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 的方法。
项目教学法
学生自主或小组完成一个 实际项目,教师提供指导 和反馈,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0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与老师 和同学交流,这有助于加深对课
程内容的理解。
04
定期复习
定期复习所学内容,以确保掌握 所学知识。
学习技巧
使用记忆技巧
采用各种记忆技巧,如联想记忆、制作思维 导图等,来帮助记忆和理解课程内容。
制作学习卡片
将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写在卡片上,随时随 地复习。
利用网络资源
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 面。
小组学习
与同学组成小组,一起学习和讨论,这有助 于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资源推荐
图书馆资源
大学图书馆通常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参考书籍,可供 学生借阅和参考。
在线课程资源
许多大学都提供在线课程资源,可以在网上学习相关 课程。
学术期刊和论文
查找相关的学术期刊和论文,以深入了解课程内容的 细节和最新研究进展。
与特点,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02
分析代表性作家的创作特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如鲁
迅、茅盾、巴金等。
03
通过文学特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学流派和思
潮的特色与优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别能力。

大学语文知识点

大学语文知识点

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大学语文知识点。

一、古代文学1、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 305 篇。

其内容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诗中有画等,各具特色。

2、散文先秦散文中,《论语》以简洁的语录体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庄子》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成就颇高,如韩愈的气势磅礴、柳宗元的清新自然等。

3、小说明清时期的小说达到鼎盛,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影响深远。

二、现代文学1、诗歌郭沫若的《女神》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徐志摩的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和谐。

2、散文鲁迅的杂文思想深刻,如《热风》《华盖集》等。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优美,《背影》《荷塘月色》等作品脍炙人口。

3、小说茅盾的《子夜》展现了社会的复杂面貌。

巴金的《家》《春》《秋》反映了封建大家庭的衰落。

三、外国文学1、古希腊文学《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2、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19 世纪文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法国社会的全景。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革。

四、文学理论1、文学的本质探讨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还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达。

2、文学的体裁了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体裁的特点和创作规律。

3、文学批评掌握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如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分析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等。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来探讨《大学语文》课程的标准。

一、课程目标《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

包括语音语调、词汇理解与运用、句法结构和篇章组织等方面。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诗词歌赋的学习,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理解更深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散文、小说等文体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写作素养。

二、教学内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

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提供基础。

2. 文学名篇鉴赏。

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味。

3. 阅读理解与批判性思维。

选取各类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理解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4. 写作训练。

通过各种写作形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大学语文》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具体方法包括:1. 教师讲授。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 学生阅读和讨论。

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和分析文本,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写作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通过写作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大学语文最全知识要点汇总

大学语文最全知识要点汇总

大学语文最全知识要点汇总
本文将汇总大学语文学科的各个知识要点,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诗歌
-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运用特殊的语言、节奏和韵律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的文学形式。

- 诗的韵律:诗的韵律又称诗的格律,包括押韵、字数、句数等方面的要求。

- 诗的体裁:古代的诗歌主要包括诗、赋、曲、辞等,而现代的诗歌形式更加多样化,如自由诗、长诗、短诗等。

散文
- 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以较为自由的文体形式展现情感、思想和意境的文学作品。

- 散文的特点:散文以自由灵活的文体为特点,叙述性强,篇幅无限制,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 代表性作品:《醒世恒言》、《幽梦影》、《过秦论》等。

小说
- 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基础,通过人物塑造
和情节安排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篇散文作品。

- 小说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写作和题材特点,小说可以分为言
情小说、武侠小说、历史小说等。

- 代表性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古代文言文
- 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文言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具有严谨、庄重、经典的特点。

- 古代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包括运用修辞手法、借古讽今等方
式来表达思想和意境。

- 代表性作品:《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等。

现代文学名著
- 现代文学名著的特点:现代文学名著通常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真实反映社会现象和人们生活的作品。

- 代表性作品:《围城》、《活着》、《解忧杂货店》等。

以上是大学语文最全知识要点的汇总,希望能对学习语文的人们有所帮助。

大学语文课文(60篇)

大学语文课文(60篇)

大学语文课文(60篇)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对语言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60篇经典的大学语文课文,每篇课文所代表的文体和主题。

1. 散文《茶经》—议论文,主题:茶文化的魅力与价值2. 诗歌《将进酒》—散文诗,主题:人生饮酒的豪情与哲理3. 散文《岳阳楼记》—游记,主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与历史背景4. 小说《红楼梦》—经典小说,主题:贾宝玉的成长与命运5. 诗歌《登鹳雀楼》—古体诗,主题: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与深意6. 散文《赠汪伦》—人物描写文,主题:对好友汪伦的思念与赞美7. 诗集《唐诗三百首》—唐诗精选,主题:唐代文化与诗歌创作8. 散文《走向成功的人生》—励志散文,主题:追求成功的心态与方法9.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冒险小说,主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应对与适应10. 诗歌《独在异乡为异客》—五言绝句,主题:离乡背井的孤寂与思乡之情11. 散文《红豆生南国》—描写自然文,主题:南国风光与红豆的浓情美景12. 诗歌《静夜思》—七言绝句,主题:月夜思念与寂静的思绪13. 散文《荷塘月色》—描写自然文,主题:荷花与月光交相辉映的美丽情景14. 小说《骆驼祥子》—现实主义小说,主题:贫困青年祥子的生活奋斗与悲剧命运15. 诗集《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主题:宋代文化与词人的爱情抒发16. 散文《记承玺洞窟》—游记,主题:承玺洞窟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底蕴17. 诗歌《雨巷》—古体诗,主题:雨巷中的孤独与乡愁18. 散文《在那遥远的地方》—游记,主题: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差异19. 小说《1984》—科幻小说,主题:官方威权与个人自由意志的冲突20. 诗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诗,主题:冶炼工人的困境与成长故事21. 散文《致橡树》—私人书信,主题:爱情的甜蜜与伤痛22. 诗歌《黄河颂》—长诗,主题:黄河的壮丽与人民的英勇情怀23. 散文《母亲》—记叙文,主题: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奉献24. 小说《傲慢与偏见》—社交小说,主题:爱情与婚姻的误会与积极解决25. 诗集《诗经》—古代诗集,主题:古代文化与诗人的感情寄托26. 散文《日本杂谈》—游记,主题:日本的自然风光与文化习俗27. 诗歌《枫桥夜泊》—七言绝句,主题:夜晚船泊枫桥的幽静与浪漫28. 散文《人生若只如初见》—随笔,主题:初见与深情的人生感慨29.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现代小说,主题:追求梦想与财富的华丽与虚幻30. 诗歌《登高》—古体诗,主题: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与人生思考31. 散文《让人心动的永远是不可及》—思辨散文,主题:追求完美与现实的差距32. 诗歌《水调歌头》—杂剧词,主题:爱情的欢乐与迷茫33. 散文《神秘的西藏》—游记,主题:西藏的圣洁与神秘之美34. 小说《平凡的世界》—现实主义小说,主题: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与人性的展现35. 诗集《唐诗选》—唐诗精选,主题:唐代文化与诗人的人生触动36. 散文《漓江风光》—游记,主题:漓江的水乡风景与文化传承37. 诗歌《将军令》—七律,主题:战火中壮士的忠诚与荣耀38. 散文《人生如戏》—叙事散文,主题:人生的喜怒哀乐与真实情感39. 小说《白鹿原》—现实主义小说,主题:白鹿原的家族恩怨与历史变迁40. 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词,主题:离别的伤感与回忆之美41. 散文《旅程》—游记,主题:旅行中的心灵历险与人生体悟42. 诗歌《月夜》—五言绝句,主题:月夜的宁静与思念之情43. 散文《绿》—环境散文,主题:绿色环保与自然生态的重要性44. 小说《小王子》—幻想小说,主题:童心与人性的纯真与深思45. 诗集《全唐诗》—唐诗总集,主题:唐代文化与诗人的社会观察46. 散文《川西高原之旅》—游记,主题:川西高原的广袤美景与民族文化47. 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立场诗,主题:感叹时光流转与亲情传承48. 散文《温暖的人间》—社会散文,主题:关爱他人与传递温暖的力量49. 小说《围城》—现实主义小说,主题:城市中人们的焦虑与困境50. 诗歌《晚春》—古体诗,主题:春天的丰硕与自然的奇妙51. 散文《黄山之旅》—游记,主题:黄山的壮美与云海奇观52. 诗歌《明月几时有》—七言绝句,主题:月亮的幽静与恒久的爱意53. 散文《我的母校》—回忆散文,主题:对母校的热爱与感恩之情54. 小说《人间失格》—自传体小说,主题:内心的自我反省与精神困顿55. 诗集《清平乐》—清代诗集,主题:清代文化与诗人的江南情怀56. 散文《阳朔记》—游记,主题:阳朔的神秘山水与民俗风情57. 诗歌《春夜喜雨》—七言绝句,主题:春夜雨水的清新与喜悦58. 散文《岁月静好》—叙述散文,主题:岁月流逝与生活点滴的美好59. 小说《三体》—科幻小说,主题:人类与外星文明的交锋与命运60. 诗歌《情人》—赞美诗,主题:爱情的甜蜜与浪漫以上就是60篇经典的大学语文课文,涵盖了多种文体和主题,希望这些课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大学语文》知识点集合

《大学语文》知识点集合

《大学语文》知识点集合一、《大学语文》的教学意义和目标作为一门重要的通识课程,大学语文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可以认识文化遗产,拓宽知识面,提升修养水平,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1. 语言的定义和作用: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通过语言可以表达思想、沟通交流、传递信息、记录知识、反映社会和文化等。

2. 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语音、文字、词语、句子和篇章是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语言文字的整体结构。

三、修辞格与写作技巧1. 修辞格的概念和分类:修辞格是修饰文字的一种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多种形式,可以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形象化。

2. 写作技巧的应用:写作技巧是指在表达思想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如适当运用对比、排比和细节描写等。

四、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1. 文学作品的分类与特点: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类别,每种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2.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作品内涵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实现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1. 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则:现代汉语语法包括词法、句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规则,通过学习语法可以提高写作和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修辞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比喻、夸张、反问等,通过运用修辞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确、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六、中国古代文学与经典名著1. 中古文学的发展及代表作品:中古时期的文学成就丰富多彩,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作品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经典名著的阅读与理解:通过对古代名著的阅读与理解,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取启示和启发,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

大学语文目录

大学语文目录

大学语文目录一、古代文学经典1.1 《诗经》选读1.2 《楚辞》选读1.3 《论语》选读1.4 《孟子》选读1.5 唐诗宋词元曲精选1.6 明清小说概论1.7 古代文学批评与理论二、现代文学作品2.1 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文学起源2.2 鲁迅作品研究2.3 茅盾、巴金、老舍等作家作品选读2.4 新时期文学概貌2.5 网络文学与跨媒体创作2.6 当代文学批评与现象分析三、文学理论与批评3.1 文学本质与特征3.2 文学与现实的关系3.3 文学形象与审美3.4 文学风格与流派3.5 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实践3.6 文学理论名著导读四、写作技巧与方法4.1 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4.2 叙事技巧与结构安排4.3 人物塑造与性格刻画4.4 语言表达与修辞运用4.5 文学创作的实践指导4.6 优秀作品案例分析五、语文基础知识5.1 语言文字规范与运用5.2 词汇积累与词义辨析5.3 句子结构与语法规则5.4 篇章分析与理解能力5.5 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六、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6.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览6.2 东西方文化比较6.3 人文精神与道德伦理6.4 艺术鉴赏与审美培养6.5 跨学科的文化视野七、阅读理解与鉴赏7.1 文学作品阅读理解技巧7.2 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探究7.3 文学鉴赏方法与步骤7.4 不同文学体裁的鉴赏实践7.5 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八、文学作品创作实践8.1 短篇小说创作实践8.2 散文创作实践8.3 诗歌创作实践8.4 戏剧与影视文学创作实践8.5 文学作品创作展示与交流此目录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大学语文学习框架,涵盖了古代到现代的文学经典、理论与批评、写作技巧、基础知识、文化素养、阅读鉴赏以及创作实践等多个方面,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的目标。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42则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42则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42则1. 文学的定义与特点文学是指用语言文字艺术地表达人类思想感情与审美意趣的创作形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艺术性:文学作品通过艺术手法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 语言性:文学创作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词句的选用和句式的运用来构建作品的结构与意义。

- 可读性:文学作品具有广泛的读者群体,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思考。

- 综合性:文学既可以表达个体的情感与思想,也可以反映社会的现实与历史。

2. 文学的分类文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 体裁分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 内容分类:爱情文学、历史文学、科幻文学等。

- 创作语言分类:中文文学、英文文学、法文文学等。

3. 古代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诗经》、《楚辞》、《论语》等。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也展现了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4. 现代文学批评流派现代文学批评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多种流派,每个流派都有不同的批评观点和方法。

代表性的流派有:- 传统批评:注重作品内在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创作的规范性。

- 结构主义:关注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系统,强调语言符号的意义。

- 释义学派:注重对作品的解读和理解,重视文本的深层含义。

5. 世界文学名著世界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品,展现了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不可忽视的名著包括《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尤利西斯》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卓越的艺术成就,也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文学创作与读者文学创作需要作家的深厚语言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也需要读者的理解和欣赏。

作为读者,应该有开放的心态去感受文学作品,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和批评眼光,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作品。

7. 文学与社会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对社会现象的关照和批判。

《大学语文》的教案

《大学语文》的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学语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大学语文》简介2. 《大学语文》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3. 学习《大学语文》的方法与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大学语文》简介- 介绍《大学语文》的起源、发展历程及教材内容。

- 强调《大学语文》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方面的作用。

2. 《大学语文》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大学语文》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阐述《大学语文》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

三、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

2.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观点。

四、布置作业1. 阅读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做好笔记。

2. 思考如何将《大学语文》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大学语文》的基本概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学习《大学语文》的方法与技巧- 介绍阅读《大学语文》的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等。

- 讲解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如:结构分析、主题分析、人物分析等。

- 强调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案例分析- 以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文学作品。

-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三、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2.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观点。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大学语文16篇

大学语文16篇

一.冯谖客孟尝君齐人有冯谖(xuān)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1,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2。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3,歌曰:“长铗(jiá)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4。

孟尝君曰:“食(sì)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5。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wù)之,以为贪而不知足6。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7,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kuài),能为(wâi)文收责(zhài)于薛者乎8?”冯谖署曰:“能9。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10。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kuì)于忧,而性懧(nuî)愚11,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12。

先生不羞13,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14,载券契15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16?”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17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18。

券遍合,起19,矫(jiǎo)命,以责赐诸民20。

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

长驱21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22,衣冠而见之,曰:“责(zhài)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23,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24。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25,因而贾利之26。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篇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篇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篇作为大学生,语文文学常识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只有深入了解和学习文学常识,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下面我将从文学概念、文学流派和文学批评三个方面来介绍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一、文学概念文学是人类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它以文字为媒介,通过架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环境氛围等手法,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文学的核心在于真实表达,寄托着人们的思考、感悟和情感诉求。

二、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文学作品的分类。

常见的文学流派有古文、诗歌、小说、剧本等。

其中,古文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包括经部、史部、子部等,代表作品有《诗经》、《周易》等;诗歌是通过韵律和格律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代表作品有《离骚》、《将进酒》等;小说是以故事为主线的一种长篇虚构散文,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剧本则是为了上演舞台剧而编写的文学作品,代表作品有《汉宫秋》、《雷雨》等。

三、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研究的学科。

它可以从各个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评析和创新,揭示作品内涵和艺术手法。

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有文学史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心理分析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

通过批评的研究,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意义和独特之处,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总结: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语文文学常识,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通过了解文学概念,我们能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通过学习文学批评,我们能够更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真正欣赏好的文学作品,从中领悟到生活的智慧和美好。

以上就是我对大学语文文学常识的一些介绍。

希望这些知识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在大学期间能够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文学水平。

大学语文25篇 便携版

大学语文25篇  便携版

1.樊迟、仲弓问仁(《论语·颜渊》、《论语·子路》)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出门做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一样,役使百姓如同承奉重大的祭祀。

)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于别人。

)⑶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我虽然不聪慧,也要按照您的话去做。

)⑷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选用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⑸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平日里言行端庄,做事严肃认真,待人衷心诚意。

)2.《老子》二章(《老子》)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因为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⑵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因此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倾倚,音和声互相和谐,前和后互相接随。

)⑶是以圣人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⑷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弗居。

(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培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施为但不强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居高自傲。

)⑸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大自然的法规,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是这样,是损减不足来供奉有余。

)⑹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处,他不愿意表现自己的贤德。

)3.晏子对齐侯问(《左传·昭公二十年》)⑴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

(齐景公从打猎场所归来,晏子在遄台随侍)⑵“据亦同也,焉得为和?”(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成其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国君认为可行的,其中包含有不可行的地方,臣下进言指出这些地方,使之趋于完善可行;国君认为不可行的,其中也包含了可行的地方,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行的,去掉不可行的。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

在学习大学语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大学语文》课文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该课程。

一、《大学语文》课文的主题与思想《大学语文》课文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思想。

它们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哲理思考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揭示,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传达着作者对社会、人性和生活的认知与思考。

例如,在《骆驼祥子》一文中,主题是对贫困与社会不公的探讨。

通过祥子曲折动人的命运,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困境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篇课文引导我们思考贫困与社会公平的问题,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二、《大学语文》课文的语言特点《大学语文》课文不仅内容丰富,语言表达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们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使得文章更具吸引力和艺术性。

首先,课文中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

例如,《呐喊》一文中,作者毕淑敏以“熊熊燃烧的篝火”比喻革命烈火,形象地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激烈批判和对新社会的向往。

其次,课文中的描写也非常细腻入微,用词精准。

例如,在《荷塘月色》中,作者朱自清通过细腻描写雨后荷塘的月色,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美好的回忆。

这种描写方式使课文更具艺术感,读来令人陶醉。

三、《大学语文》课文的文化内涵《大学语文》课文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不仅了解语言文学本身,还能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论语》是一部经典的文化遗产,也是《大学语文》的重要课文之一。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君子和而不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原则,对我们的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在《岳阳楼记》中,作者范仲淹对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进行了赞颂。

他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这句话表达了对儒家传统美德的崇尚和继承,以及对社会风俗的希望和期望。

大学语文作文6篇

大学语文作文6篇

大学语文作文6篇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语文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大学语文作文中国人民大学把大学汉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刺激到了一些人的神经,觉得英语都还是必修课,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怎么就成了选修课?说难听点,这不是数典忘宗吗?从必修到选修,大学语文教育退步了?我们对于语文的敏感,是骨子里带的。

每年的高考作文,是全民话题;高考分值提高到180分,家长乐不可支,潜意识里觉得语文比英语好考多了。

语文所承载的思想与文化,从小学到初高中再到大学,别的没怎么显现出来,功利心倒是看到不少。

按照人大的回应,汉语虽退出该校的必修课,但这并不等于学生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

人大将单一的汉语教学,分解成了五大课程群,包括通识教育大讲堂、原著原典选读、公共艺术教育、包括文学、国学在内的全校课程开放,以及技能强化类课程,如阅读与写作技能的强化。

人大要求,在这五类课程所开设的门数中,学生可以任意选修,但要求每个门类都必须选择。

例如,原有的大学语文归入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成为该课程群37门课程中的一门,学生可以不选择大学语文,但必须选择其他的通识课程,修满4学分。

这哪里是怠慢语文教学?明明是扩大了语文教学的范围,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母语的热爱。

汉语博大精深,一个人穷尽一生精力,也未必能把整个领域吃透。

几年大学,能了解汉语魅力,能把为我所用的部分掌握好,就已经足够。

人大把汉语课程分门别类,表面看是把对大一统的单一课程进行肢解,实际上为学生深造汉语,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余地。

比如某学生喜欢写作,那么该生完全可以以提升写作水平为目的,来选择写作周边的课程,至于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丢到一边也没什么大不了。

现代社会分工细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居高不下,全能型人才已经无法发挥特别耀眼的作用了。

大学语文课文(60篇)

大学语文课文(60篇)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大学语文是大学必修课程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为核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史、文学作品选读、写作、口语交际等部分。

在文学史方面,学生应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掌握各个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作品风格和艺术特色。

在文学作品选读方面,学生应选择适合大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写作方面,学生应注重培养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口语交际方面,学生应注重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能够自信地与人交流。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文学作品的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课程学习交流群,方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心得。

四、课程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综合能力,占总评成绩的60%。

评价标准应客观、公正、合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为保障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学参考书、网络资源等。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开发适合本课程的辅助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案例素材等。

在利用这些资源时,教师应注重资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确保教学效果。

六、课程实施建议与注意事项本课程建议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大学语文的每课知识点总结

大学语文的每课知识点总结

大学语文的每课知识点总结大学语文课程知识点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 语言基础知识1.1 语言的定义和特点1.2 语言的形成和发展1.3 语言的功能1.4 语言与文化2. 文学基础知识2.1 文学的定义和分类2.2 文学史概览2.3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元素2.4 文学与社会3. 写作基础知识3.1 写作基本原则3.2 写作风格与技巧3.3 写作的审美价值3.4 写作与传播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古代文学作品欣赏1.1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理论1.2 古代文言文阅读方法1.3 古代文言文写作技巧1.4 古代文学作品的现代阅读2. 文言文作品分析2.1 文言文作品的结构与题材2.2 文言文作品的语言特点2.3 文言文作品的意义与价值2.4 文言文作品的传承与创新第三部分: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1. 现代文学作品欣赏1.1 现代文学作品鉴赏理论1.2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方法1.3 现代文学作品写作技巧1.4 现代文学作品的传播与影响2. 现代文学作品分析2.1 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与题材2.2 现代文学作品的风格与语言2.3 现代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2.4 现代文学作品的批评与评价第四部分:写作与表达1. 学术论文写作1.1 学术论文写作基本规范1.2 学术论文的结构与逻辑1.3 学术论文的选题与撰写1.4 学术论文的修改与完善2. 创意写作2.1 创意写作的概念与方法2.2 创意写作的表达技巧2.3 创意写作的审美特点2.4 创意写作的创新与突破第五部分:语言学与文学批评1. 语言学基础知识1.1 语言学的概念与基本原理1.2 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要素1.3 语言变迁与方言现象1.4 语言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2. 文学批评理论2.1 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2.2 文学批评方法与流派2.3 文学评价标准与观点2.4 文学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上是一份大学语文课程知识点的基本大纲,这些知识点将涵盖大学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同》一文选自是《礼记》(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所有制形式(3)《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_guàn_ _。

翻译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研习与思考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答:这一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大同书》(重点读《序》,原文见为“教师备课资料光盘”部分)或分析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

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

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大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

再如“礼”、“纪”、“里”、“知”、“起”。

再如“让”、“常”、“殃”、“康”。

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

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

(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沈从文的《萧萧》作于1929年。

沈从文的小说大多描写湘西的风土人情。

沈从文不曾在下面的哪所大学任教?复旦大学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是《边城》1929年,沈从文和丁玲、胡也频主办了《人间》和《红黑》《萧萧》里的“女学生”象征什么?答案要点:自由、妇权、新生事物。

萧萧对于自由与爱的追求是怎样产生的,结果如何?答案要点:内心对自由和爱的渴求;外界新事物的影响;结果是爱情失败,走上传统妇女的老路。

比较萧萧和废名《竹林的故事》中的三姑娘,说说这两个少女形象的异同。

答:和三姑娘的清纯不同,萧萧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园角落里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枝大叶,日增茂盛”。

她和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长河》中夭夭一样,天真、单纯、无知无识,无法把握自己命运,只是被习惯的生活裹挟着向前。

身为“童养媳”的萧萧却被长工花狗把肚子睡大,她幻想着和花狗“到城里去自由”,花狗却自己一个人溜之大吉。

萧萧“预备跟了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去自由”,还没动身就被家人发觉,萧萧想到过死,却舍不得死,这样她的命运得由本族的人决定,“沉潭”是读过“子曰”的族长们做的事,萧萧的伯父没读过“子曰”,于是决定“发卖”,可远处却没人来买,而萧萧又生下了儿子,萧萧最后还是做了小丈夫的大妻子。

在这样一个形象的塑造中,隐含着作家对原始冒昧与封建宗法错综交织的湘西世界的思考。

阅读沈从文的《边城》,结合《萧萧》看看作家写出了一个怎样的“湘西世界”。

答:《边城》的“化外之境”,表现了原始、质朴、和谐的“生命形态”。

《萧萧》中“化外之境”已经注入了宗法制社会的内容,而且现代文明也开始渗入。

《乡土本色》选自费孝通的著作:《乡土中国》费孝通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把它列为必读参考书之一费孝通在《乡土本色》中,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概况为“乡土性”。

作者认为,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有哪些?答: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

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

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

四、土地平等集成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的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试讨论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土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离不开土地(土气因不流动而产生);孤立和隔阂;熟悉;礼俗社会(而非法理社会)。

文中所写的故事发生于抗战时期的上海。

结合你对张爱玲文学作品的了解,谈谈你对她的小说艺术特色的看法。

答:张爱玲的小说艺术,注意挖掘人性的细微处,尤其是善于刻画细节,从细微处见出人的灵魂。

艺术上含蓄深沉,将情感掩藏于故事当中,具有悲天悯人的俯视效果,也寓含着反讽色彩,耐人寻味。

你觉得电车上的这段爱情故事可信吗?为什么?答:可信与否,关键看其发生的环境。

这是处于战争环境下的上海,人们对未来充满恐惧,缺乏安全感,自然容易抓住生活中的偶然和浪漫,所以电车内的时间虽短,但两个缺乏安全感的人突然萌发一种情感的孤独和需要,从而演出了这段浪漫故事,一旦走出战争威胁,就回归到现实中,还原本身。

故事是有相当真实基础的。

有“诗仙”美誉的诗人是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小谢”指谢脁将李白比作“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的人是杜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将诗句补充完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将诗句补充完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解释加横线的词:“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览:同“揽”。

分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的艺术特色。

本诗是李白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歌行体的代表作。

首先是结构的大起大落而一气呵成。

同时他又在愁思中运用一系列亮色调的意象。

全诗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

诗人的情绪在自然流水的无情与借酒消愁的无奈中达到了高潮。

悲怆的乐曲中贯注了诗人豪迈慷慨的情怀,在忧愤苦闷中又有诗人的调适与排遣。

诗歌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李白是创作歌行体和乐府诗的能手。

在这两种诗歌体裁中,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得以充分展露。

试将《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与他的乐府诗名篇《将进酒》相比较,看看两者在风格、气势、感情、语言等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风格:浪慢豪放,浮想联翩;气势:壮大奔放,气势磅礴;感情:粗犷而多变,真切而浓重;语言:色泽明朗,自由奔放。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林语堂的作品 ( )A. 《金粉世家》B. 《风声鹤唳》C. 《京华烟云》D. 《中国人》答案: A对于中国书法与绘画,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本文()A.书法和绘画有着相同的节奏和韵律,它们只是分工的不同。

B.书法表现着中国文人基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观,而绘画更多地担负着各种意绪直观表达的任务。

C.绘画总是有一个客体要传达,而一个写得很好的字却只传达它本身线条和结构的美。

D.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答:D本文从(艺术的韵律)谈起,强调了(书法)在中国艺术韵律美中的独特地位,再结合书法艺术的历史,概括出书法美的基本精神——(万物有灵原则),既凸显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精神,又将书法艺术与现代艺术建立了精神上的深刻联系。

林语堂曾说:“世上有两个文字矿:一个是老矿,一个是新矿。

老矿在书中,新矿在普通人的语言中。

次等的艺术家都从老矿中去掘取材料,惟有高等的艺术家则会从新矿中取掘取材料。

”在本文中,作者是怎么从新矿中掘取材料的?答:比如在谈到中国书法的冲力之美时,他把冲力之美与纯静态之美做了对比,并举了高尔夫球赛的例子:“这种冲力之美与纯静态之美的区别,有如一个人站立或静坐之图景,与挥舞高尔夫球棒或把足球猛一脚踢上天时的图景的区别。

又如一位女士把头往后一仰的照片,要比她正视前方的照片动态感更强。

结合作品,思考“运动的美正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钥匙”的含义。

答:这主要是源于作者对书法艺术美的深入理解。

他强调书法艺术美的核心在“韵律”,而韵律之美正体现为运动,因为作者认为“运动的美正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钥匙”。

这是对于中国书法艺术一种深入独到的见解。

体会本文在“中国书法”介绍中蕴含的美学思想。

答:作者在论“中国书法”背后蕴含着深入的美学思想,最基本的是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即万物有灵原则,这一观点将人类艺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个整体,是中国道家思想文化的一种体现,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出国人。

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他写作《道德经》五千言,又称《老子》,是道家思想的经典。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命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老子有句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思想精华。

在政治上,老子倡导“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①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②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艺术成就是什么?老子善于譬喻论证,如将“上善”比作水,将“人之道”与“天之道”对比等,《老子》的语言韵散结合,辞意洗练,行文参差错落,局势连环而多变,文气流畅而富有诗意,抽象的哲理和思辩的命题通过美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是古代哲学思想最精彩的表达形式之一。

《老子》第四十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二章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请结合所选第一章、第二十五章阐述老子的宇宙论。

答:(1)“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2)“道”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具有无上的超越性;(3)“道”是万物产生的始源;(4)“道”(“无”)“一”“二”“三”万物“有”阅读《老子》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你认为这一章在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所选的哪些章有共同之处?答:主要思想:包容大度,谦退冲和,先民为民,与民不争。

表现手法:以江海作比喻。

与第八章相似。

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道”,试论孔子的“道”与老子的“道”之间的异同。

答:孔子的“道”:纳仁入礼的道德思想,属于社会伦理范畴;老子的“道”:是万物存在的哲学体系的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