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红军长征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41张)
课堂小结
背景
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提出
民
5个自治区
族
意义
大
团
结
共同 繁荣 发展
1.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和社会主义改造 2.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
区的经济建设 3.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发展 4.进行西部大开发
随堂训练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
A 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其具体表现是( )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 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个 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 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 后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举措及成效
(1)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相关法律文件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1、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什么? 2 、目前,我国全国已经建立了哪几个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在学习上有粗心大意习惯的小明学习了民族区 域自治后,对这个制度有了自己的理解,大家看看 正确与否?如果有错误,你能指出有哪些错误吗?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完全独 × × 立,可以不听从中央政府的领
导,只要有少数民族的地方就
可以设立自治机关。在自治区
× × 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
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 行使自治权利。
历史八上练习题 第12课《红军长征》
第12课红军长征典型练习夯实基础典型题1、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主要针对的地区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根据地2、红军连续取得反抗国民党的“围剿”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红军力量强大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裂C.红军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在()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4、领导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指挥者有()①毛泽东②朱德③周恩来④博古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党中央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6、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A.1933年秋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7、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会宁会师8、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事实上被确立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是()A.周恩来B.朱德C.邓小平D.毛泽东9、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10、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强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江C.陕北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11、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是在()A.1934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8年10月12、红军最后结束长征是以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为结束,这三大主力包括()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三方面军③红二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陕北吴起镇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C.江西瑞金D.贵州遵义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4、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15、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所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16、下列事件中,使红军取得长征最终的胜利,有着重大关系的一件事是()A.四渡赤水B.急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遵义会议的召开17、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理由是() A.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B.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C.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D.毛泽东独立负责军事18、下列哪一项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果() A.红军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B.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路线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新题19、一个美国知名学才在谈到长征时说到:“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12课红军长征
第12课红军长征八年级历史教案第12课红军长征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重点和难点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二、学生准备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放《红军不怕远征难》歌曲导入。
学习新课:✍一、检查预习目标。
(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1、红军长征的(原因、开始时间、重要会议、大致路线、胜利的标志、胜利的意义)。
2、遵义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二、小组合作讨论:1、讨论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2、长征精神包括哪些?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____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XX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____年遵义会议到____年也是XX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关于长征精神可引导学生回想学过的有关语文课文。
如:《七根火柴》等。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1、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历史 八年级下册1到13课重点内容,必会
第八课辛亥革命 ⑴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⑵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
同盟会,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
①意义:同盟会的成立 ,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②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 ③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孙中山在《民报》中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作为同盟会指导思想 ⑤三民主义意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⑶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此后各省纷纷独立 ⑷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⑸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⑹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⑺结果: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 ⑻评价(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六课洋务运动 一、背景: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二、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⑵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四、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五、手段:“师夷长技” 六、内容:⑴前期口号“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济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国民党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引起的反抗
一、南昌起义
⑴时间:1927年8月1日
⑵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⑶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
⑴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民族大团结》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互助,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对民族团结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深,容易产生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掌握民族团结的基本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民族团结的基本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2.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案例,分析民族团结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3.学具: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查阅。
4.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第12课 红军长征
4、1935年10月,毛泽东在写《七律 长征》中有“更
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诗中的
“三军”指的是(
)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
D、红二方面军
5、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标志是( ) A、1935年10月在吴起镇会师 B、1936年10月会宁会师
给你一个秘诀:巧记长征
遵义会议的地址:贵州遵义
长征中的战役:四渡赤水 长征中的战役:巧渡金沙江
翻雪山,过草地
长征中的战役:飞夺泸定桥
会宁会师塔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七十周年
让我们一起来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吧
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遵义会议前红军面临险恶的处境 • 2、遵义会议上的重大决议 • 3、遵义会议后战争形势的变化 • 4、遵义会议对长征胜利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重大
第 三 学 习 主 题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征途是怎样的呢? 有什么历史意义?
大家回忆:
井冈山会师的意义
1、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3、到1930年,全国已建立革命根据地十五个,红 军发展到十多万人。★
长征胜利的意义
• 艰苦卓绝的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 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长征的胜利,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我们一起重走长征路
1.遵义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 A 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民族大团结(教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初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与地图,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通过图片、视频案例等材料,总结归纳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的措施和成果,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感受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4.从民族区域实施自治的实施情况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史实学习,感受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及新中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认同国家民族政策。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教师通过画廊展示新中国成立前民族情况的示例教师出示表格,并布置任务:阅读教材,并结合自己搜索到的相关事例,完成下列表格填写。
通过人才、技术、教师出示西藏农奴和奴隶烧毁图片、新疆自治区成立庆祝图片,新疆一揽子经济稳增长政策措施图片,“我在南疆”两个创业视频,文化教育举例以及西部发开发、兴边富民政策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国家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教师展示成果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开启弹幕功能,便于学生公布思考答案成果。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等材料,体会本地区发展受益于哪些具体措施。
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知识小结填表:学生主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等角度进行回答。
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搜集相关案例,以“一方有难八方动,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写一篇时政文章报道。
第12课_红军长征
渡
川四渡赤水
泸定桥 安顺场
赤 水
长
遵义会议 渡乌江
湖 南
江
彝 族 通过大凉山区
江
占遵义
江
金 沙
1935.1 遵义 贵
贵阳
.
突破四道封锁线 西 中央革命根据地 福
州 广 西
1934.10 瑞金
建
巧渡金沙江
图说历史
甘
吴起镇
吴起镇会师
黄
三军会师会宁、 静宁1936.10
1935.10.
陕
肃
西
过草地
西
腊子口
忆秦娥· 娄山关(毛泽东)
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最著名战役是四渡赤水战役。1935年1月下旬至5月上旬,中央红 军在毛泽东领导下,以3万多人的弱势兵力同数十万敌人迂回作战,终于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图说历史
甘
吴起镇
黄
陕
肃
西
腊子口
西
大
草地 毛尔盖 雪山 四
河
飞康 夺 泸 定 桥
一、长征的原因
由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 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 次反“围剿”的严重失利,红军被迫 进行战略转移,踏上了漫漫的长征之 路。
二、长征的经过
1、长征初期——受挫
血染十里溪,
三年不食湘江鱼,
河底遍尸体。
摘自陈靖《湘江黔山》
博 古
甘
吴起镇
图说历史
肃
腊子口
黄
陕
西
西
大
草地 毛尔盖 雪山 四
(3)意义: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 标志。 C、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 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内容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口号) 民主 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也包从 西方传入的社会科学理论。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 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 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内容
胡适
③文学革命。
《文学改良刍议》 文体形式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文体内容 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 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陈独秀
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
主张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内容
胡适邀请提倡维护文言文的黄侃先生做官。黄侃决定 以“不去”为题,请学生用文言代拟回电……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3)革命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4)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6)革命方式:武装斗争 (7)群众基础: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8)革命结果:失败 (9)教训: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救国方案行不通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背景
(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处在北洋军阀 和帝国主义的黑暗统治下
(2)经济方面: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 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而袁世凯却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4)(见书本)总之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 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
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新任北 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 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 不久也迁往北京。《新青年》的主 要撰稿人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 第12课 红军长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三中学校 卢长俊点击新目标:1、记住长征起止时间和遵义会议内容、意义。
2、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感悟长征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连接旧知识1、齐读第11课“知识建构”2、填一填:(1)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年 月 日的 起义。
(2)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
(3)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创建的以 为中心的 革命根据地。
课堂进行时【情景创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全班集体朗读【课前热身】初读课文,勾划重点,完成填空。
1、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执行 的方针和政策。
2、 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 根据地,开始长征。
3、 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 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4、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
组内进行交流、检查、【新课解读】根据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1 图21、1—4次反“围剿”的结果及原因2、第5次反“围剿”的结果及原因3、长征进程:(1)长征开始:出发时间:出发地点:(2)初期的严峻形势:(损兵折将,进退两难)(3)生死转折(遵义会议)时间:内容:①②③意义:①②③(4)胜利前进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找出几个关键地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5)重大意义:①②③4、感悟长征精神:(1)长征精神的内涵(2)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3)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课堂小结】1至4次反“围剿”,正确方针取胜利;可是5次反“围剿”,“左”倾冒险导失利;红军被迫去长征,前途渺茫路难行;力挽狂澜毛泽东,危急关头指方向;夺取遵义开大会,总结经验与教训;确立党的新领导,生死攸关成转折;红军从此奏凯歌,胜利走完长征路;革命形势开新篇,长征精神永不灭。
第12课红军长征课件初中历史
秦邦宪
李德[奥托· 布劳恩]
Hale Waihona Puke 1907.6.24~1946.4.8 1900.9.28~1974.8.15 化名博古(俄语“上帝”音译) 又名华夫 曾用名李特罗夫 江苏无锡城内中市桥巷人 德国慕尼黑人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之一 共产国际派中国红色政权军事顾问
由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红军长征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红军长征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向西突围的漫漫征途。
第三学习主题
突破湘江
第4课
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败仗是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博 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同国民党军队在湘江地区浴血奋战,损失巨大,红军从长征开始时 的86000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第13课
红军长征
背景 时间 经过 结果 意义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红军长征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红军长征
井冈山会师(油画)
井冈山会师,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 的中心。到1930年,全国建立革命根据地15个,红军发展到10多万人。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红军长征
红军过草地吃过的皮带和穿过的蓑衣
第三学习主题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第4课
红军长征
胜利到达陕北(油画)
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中央 苏区出发,至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 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历经11省,行 程25000里。是红军长征部队经过省份最多、 行程最远的部队。
历史教学——红军长征
1、长征初期——受挫
甘
图说历史
吴起镇
黄 陕
肃
西
腊子口
西
草地
大
毛尔盖
康
渡 雪山 四 川
遵义会议
泸定桥
河
安顺场 彝 族 区
金
沙 江
长
赤
1935.1.
水
遵义 贵
贵阳
州
渡乌江
江
占遵义
湖 突破四道封江 锁线
南
中西 央革命根据地
福
瑞金
1934.1建0.
广西
2、历史的转折——遵义会议
①背景:会议前红军 所面临怎样的局面?
肃
西
腊子口
草地 西
大
毛尔盖
飞康
夺
渡 雪山
泸
泸定桥
定
河
桥 安顺场
彝
族
通过大凉山 区 金
沙
江
四 川四渡赤水
长
赤
水 遵 19义35.贵1.
贵阳
州
遵义会议
江
渡乌江
湖
占遵义
江
突破四道西封锁线
南
中央革命根福据地
1934.10 瑞金 建
巧渡金沙江
广西
飞夺泸定桥的战斗 雪山草地上永远的故事
图说历甘 史
肃
吴起镇
黄 陕
西
过草地
腊子口
西
草地
翻雪山 大
毛尔盖
飞康 夺
渡 雪山 四 川四渡赤水
泸 泸定桥
长
定河安顺场桥彝赤
族
通过大凉山区 金
水 遵 19义35.贵1.
沙 江
贵阳
州
第12课 红军长征
返回
有奖竞猜
红军长征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 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红军长征
甘肃会宁静宁 征的蒋概台况堡 过 草地
吴起镇
1935年红10军月 长征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1936年10月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强渡乌江
瑞金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红军长征
甘
吴起镇
黄
陕
肃
河
西
腊子口
西
草地
大
毛尔盖
康
渡 雪山 四 川
D.会宁会师
返回
红军长征
胜利 胜利 胜利
毛、周、朱 采取正确的 作战方针
第五次 50万
8万 约6:1
失败
执行“左” 倾冒险主义 方针政策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红军长征
甘
黄 陕
肃
河
西
腊子口
西
大
毛尔盖
康
渡
四川
泸定桥
长
河
安顺场
赤 遵义
湖
金
水
贵 南
沙 江
贵阳
州
江
江 西
瑞金 福
建
广西
今天湘江红军长征
“三年不食湘江鱼, 十年不饮湘江水”
第12课 红军长征(共36张PPT)
探觅前因组 探觅长征因 遵义丰碑组
探讨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寻迹长征路
汇报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
拾取长征果 寻迹长征组
意义表达组
感悟长征魂 寻找长征的路线
概括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精神感悟组
感悟红军长征体现了 哪些精神
探觅长征因
拾取长征果 寻迹长征路
感悟长征魂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阅读思考 例体现了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拾取长征果
感悟长征魂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
新时期长征精神
探觅长征因 寻迹长征路 拾取长征果 感悟长征魂
万 众 时 众 志 一 成 刻 心 城 战 准 抗 胜 击 灾 备 洪 难 灾 着
克 团 服 结 困 协 难 作 永 排 往 除 直 万 前 难
纠正军事错误 改组领导机构
挽救了党和红军, 是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理由:
探觅长征因 拾取长征果
1、有了正确 的指导思想
2、改组了中 央领导机构
寻迹长征路
感悟长征魂
3、从此中国 革命走向胜利
探觅长征因 拾取长征果
寻迹长征路
感悟长征魂
读图知史: 寻找长征路线
长征的胜利
陕北革命根据地 吴起镇 (1935.10)
突破湘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有八万多人, 但在博古等人的指挥下,第一站 突破湘江后只剩下三万多人了!
思考:导致红军 长征初期损失惨 重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血染十里溪, 三年不食湘江鱼, 河底遍尸体。 摘自陈靖《湘江黔山》
博 古
PK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技术能生动的再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现伟大 述
的长征精神。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围绕教学需要,符合学
生认知水平,思路清晰,有效增大了教学容量。长征过 程复杂,地点众多,但发生在身边的历史事件,借助 flash 地图效果良好,直观形象,且整个教学过程中都 要围绕这一地图而展开,理解其重大意义自然水到渠 成。
本课三块内容为: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
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教材分析
重点:遵义会议。 重难点:长征经过和长征精神。
着力点: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学生的
三大核心能力,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
积极的生命情态,是心地善良、有情有爱、充满生命活
力的人,对社会肩担道义,对工作爱岗敬业,对生活乐
择与设计
2、历史地图、历史资料、历史问题相结合
3、自主合作学习逐层推进
一、红军长征经过和路线(瞻仰革命丰碑,感受长
征精神)
1、出示《地球上的红飘带》引入
2、依次出示图片:江西瑞金第一渡纪念碑——广
西兴安湘江战役纪念碑——贵州遵义红军烈士纪念碑 教学过程
——贵州铜仁四渡赤水纪念碑——云南皎平渡红军纪
念碑——红军国武定、禄劝、元谋物品图片、flash 地
(2)巧渡金沙江:待敌人援兵增援昆明时,红军 却以异常的速度到达金沙江,把长征开始以来一直尾追 红军的蒋的军队甩掉了。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3)通过彝族区:红军沿川康边境到了大凉山地 区,红军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4)强渡大渡河:红军先头部队袭击了大渡河边 的安顺场守敌,占领了渡口。大渡河水深流急,两岸是 崇山峻岭,18 勇士乘着找到的惟一的一条小船,在惊 涛骇浪中冲到了对岸,占领了敌人阵地,渡过了~支部 队。
长征.五律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 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 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 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 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 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 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 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处,山 顶 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这是一首七律 诗,每句七个字, 在节奏上是每句 四顿。读时应按 以下节奏读出“红 军不怕远征难”的 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手, 何时缚住苍龙。
“五岭”,指越城岭、 都庞岭、萌渚岭、骑四岭、 大庾岭,在江西、湖南、 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即乌蒙山, 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岷山”,在四川省 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 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 终年积雪。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 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 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 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 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 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 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 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 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 联——尾联。
第12课 红军长征讲解PPT课件
(1)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问: 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
红 军长征
国民党在中央苏区修筑的雕堡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一百万兵力,对红军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 军事“围剿”,其中50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图为国民党军队对中 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围剿”时修筑的雕堡。
(2)开始时间: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8万多人,向西突围)
(3)出发地点:中央革命根据地 (江西瑞金)
(4)路线: 江西瑞金 突破四道封锁线(付出惨重代价)
弃湘西、强度乌江
占领遵义
红 军长征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红 军长征
乌江
红军强渡乌江
红 军长征
1935年时的贵州遵义城
返回
红 军长征
一、长征开始
1、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0.10—1933.3) 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原因: 采用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游击战术)
2、红军长征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1)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失利的原因: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执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 策,排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开始时间: 1934年10月 (3)出发地点:中央革命根据地 (江西瑞金)
红 军长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 (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旧址(瑞金 城东6公里处的叶坪) (中央革命根据地)
红 军长征
长征前的红军队伍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 长征出发地之一)
红 军长征
彝海结盟
刘伯承和小叶丹塑像
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 队旗
史海拾贝
第13课红色政权的创建和红军长征
第13课红⾊政权的创建和红军长征⼋年级历史第⼗⼆课星星之⽕可以燎原学习⽬标: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会师的基本史实。
掌握红军长征路线,了解遵义会议及其伟⼤的历史意义。
2、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会师,开辟井冈⼭⾰命道路,明⽩这是⽑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通过学习长征精神,培养学⽣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
珍惜今天的幸福⽣活。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情导⼊上⼀节我们学习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推动了国民⾰命运动的发展,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命,⼤肆屠杀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命运动失败,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净⾝上的⾎迹,掩埋好同伴的⼫⾸,他们⼜继续战⽃了。
”以⽑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点燃了中国⾰命的“星星之⽕”,开辟了新的⾰命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星星之⽕,可以燎原。
”⼆、学案引导⾃主学习(⼀)阅读“南昌起义”,探究下列问题:1、南昌起义的时间:1927年8⽉1⽇2.主要领导⼈周恩来、贺龙、朱德。
3、经过:占领南昌后南下⼴东,受挫后转战湘南4、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枪,是中国共产党独⽴领导⾰命⽃争和创建⼈民军队的开始。
(⼆)阅读“秋收起义和井冈⼭会师”,探究下列问题:1、秋收起义的时间:1927年9⽉。
地点:湘赣边界。
领导⼈:⽑泽东。
结果: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统治⼒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意义: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命开辟了⼀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2、井冈⼭会师的时间:1928年4⽉。
会师部队: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泽东领导的队伍会师。
结果:创建了中国⼯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泽东任党代表。
意义:红军在井冈⼭开展武装⽃争,井冈⼭⾰命根据地不断巩固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 第12课 红军长征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三中学校 卢长俊
点击新目标:
1、记住长征起止时间和遵义会议内容、意义。
2、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感悟长征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连接旧知识
1、齐读第11课“知识建构”
2、填一填:
(1)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年 月 日的 起义。
(2)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
(3)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创建的以 为中心的 革命根据地。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全班集体朗读
【课前热身】
初读课文,勾划重点,完成填空。
1、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执行 的方针和政策。
2、 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 根据地,开始长征。
3、 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 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4、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
组内进行交流、检查、
【新课解读】
根据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图1 图2
1、1—4次反“围剿”的结果及原因
2、第5次反“围剿”的结果及原因
3、长征进程:
(1)长征开始:出发时间:
出发地点:
(2)初期的严峻形势:
(损兵折将,进退两难)
(3)生死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①
②
③
意义:①
②
③
(4)胜利前进
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找出几个关键地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
(5)重大意义:①
②
③
4、感悟长征精神:
(1)长征精神的内涵
(2)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
(3)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课堂小结】
1至4次反“围剿”,正确方针取胜利;
可是5次反“围剿”,“左”倾冒险导失利;
红军被迫去长征,前途渺茫路难行;
力挽狂澜毛泽东,危急关头指方向;
夺取遵义开大会,总结经验与教训;
确立党的新领导,生死攸关成转折;
红军从此奏凯歌,胜利走完长征路;
革命形势开新篇,长征精神永不灭。
课堂大练兵
配川教版“同步训练”P38—40
课后谈收获
①我记住了
②我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