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课历史教案 卢玉磊
冀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罗马文明》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罗马文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古代罗马文明,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古代罗马的发展历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古希腊文明,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罗马文明与希腊文明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其特点。
同时,学生对于古罗马的兴衰史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罗马文明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难点:罗马法的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罗马法的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罗马文明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资料。
3.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罗马的位置和地理环境,引导学生思考罗马文明的特点。
2.呈现(15分钟)讲解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包括共和国和帝国时期。
介绍罗马法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罗马法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代罗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教师指导,总结讨论结果。
5.拓展(10分钟)学生查阅参考资料,了解古代罗马在其他领域的影响,如建筑、艺术等。
教师提问,分享学生的研究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古代希腊 教案
第4课古代希腊教学目标1.了解希腊文明的起源及城邦繁荣的状况。
2.了解雅典著名的改革家梭伦、伯里克利及其改革的内容。
教学重点雅典民主政治、希腊城邦的繁荣。
教学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情境式导入)(见图片)你知道第28届奥运会是在哪里举办的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对,是在希腊的雅典。
开幕式上的节目精彩纷呈,希腊演员以如诗如梦般的表演展示了爱琴海的浪漫和古代希腊的文明。
恩格斯说过:“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不会有近代欧洲。
”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明的源头,而古代希腊更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给世界,特别是欧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古希腊社会有什么特色?它的奴隶制文明有哪些表现?它对欧洲有哪些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希腊。
导入2(问题式导入)勤劳勇敢的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在古代世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古希腊早期的历史如何?后期历史的发展怎样?它的灿烂的文明有哪些表现?课堂探究板块一希腊城邦古希腊早期的历史,是围绕爱琴海地区而建立的奴隶制文明,即爱琴文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出示《古代希腊》图,围绕以下问题由学生回答)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哪里?(学生容易答出是古希腊,并要求记住)2.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它的地理范围怎样?答案:古代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3.古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答案: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中心,亚非文明以大河为中心。
4.爱琴文明的中心在何地?(学生回答并在地图上找出)答案:克里特岛、迈锡尼。
5.爱琴文明的历史地位是什么?答案: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6.以克里特和迈锡尼为代表的爱琴文明,至前12世纪开始逐渐衰落。
从爱琴文明衰落后四五百年,到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古希腊地区兴起了众多的奴隶制城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古代希腊 教案
第4课古代希腊教学目标1.了解希腊文明的起源及城邦繁荣的状况||。
2.了解雅典著名的改革家梭伦、伯里克利及其改革的内容||。
教学重点雅典民主政治、希腊城邦的繁荣||。
教学难点[来源学+科+网]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教学内容[来源:1ZXXK][来源学||,科||,网Z||,X||,X||,K]新[来源:1ZXXK][来源:1ZXXK]课导入导入1(情境式导入)(见图片)你知道第28届奥运会是在哪里举办的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对||,是在希腊的雅典||。
开幕式上的节目精彩纷呈||,希腊演员以如诗如梦般的表演展示了爱琴海的浪漫和古代希腊的文明||。
恩格斯说过:“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不会有近代欧洲||。
”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明的源头||,而古代希腊更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给世界||,特别是欧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古希腊社会有什么特色?它的奴隶制文明有哪些表现?它对欧洲有哪些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希腊||。
导入2(问题式导入)勤劳勇敢的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在古代世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古希腊早期的历史如何?后期历史的发展怎样?它的灿烂的文明有哪些表现?课堂探究板块一希腊城邦古希腊早期的历史||,是围绕爱琴海地区而建立的奴隶制文明||,即爱琴文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出示《古代希腊》图||,围绕以下问题由学生回答)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哪里?(学生容易答出是古希腊||,并要求记住)2.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它的地理范围怎样?答案:古代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3.古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答案: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中心||,亚非文明以大河为中心||。
4.爱琴文明的中心在何地?(学生回答并在地图上找出)答案:克里特岛、迈锡尼||。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摘要:一、引言二、唐朝的繁荣1.政治稳定2.经济繁荣3.文化发展三、唐朝的对外交往1.陆路丝绸之路2.海上丝绸之路3.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影响四、唐朝的社会问题1.藩镇割据2.农民起义3.宦官专权五、唐朝的衰落1.安史之乱2.五代十国3.北宋的建立正文: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主要讲述了唐朝的历史。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
但唐朝也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如藩镇割据、农民起义和宦官专权等。
最终,唐朝在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落,五代十国时期到来,北宋随之建立。
唐朝的政治稳定体现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等皇帝的治理下,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唐朝的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全面发展。
特别是农业,由于实行均田制和农田水利政策,使得农业产量大幅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唐朝文化的发展更是璀璨夺目,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李白、杜甫等一大批诗人如群星璀璨,他们的诗歌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在书法方面,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的作品被誉为“书中四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绘画方面,吴道子、阎立本等画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唐朝的对外交往也非常活跃。
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使得中国的商品和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也引进了许多外国的先进文化。
唐朝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影响也很大,很多国家都接受唐朝的册封,成为唐朝的藩属国。
然而,唐朝也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
首先是藩镇割据,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威胁中央政权。
其次是农民起义,如黄巢起义,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
最后是宦官专权,如高力士、李辅国等人,他们操纵朝政,导致政治腐败。
唐朝的衰落始于安史之乱。
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这场叛乱持续了八年,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战乱结束后,中央政权的威信大损,地方割据更加严重。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陷入了一段长达百年的战乱时期,百姓疾苦。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目的,了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简述隋唐以后政府选拔官吏的基本过程。
知道三省六部制。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理解科举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归纳科举制从创立到完善的简单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科举制创立的历史作用,认识科举制在当时的社会进步性,理解制度的改进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的弊端,学会正确地评价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举制对社会进步及对世界的影响,让学生深刻认识隋唐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领先于世界的先进地位,培养民族自豪感。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文化知识学习与自身素提高的关系,培养热爱学习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难点:隋朝创建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教学过程课前检测复习提问: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在用人方面有什么共同点?(注意任用贤才,选拔有才干、有道德的人当官。
)导入新课设问过渡:隋朝之前,怎样选拔官吏呢?原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能当高官。
(所谓“高门”就是“高等”的意思。
)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的人当上高官之后,就要“知恩图报”,往往利用职权来维护推荐者的特权,不利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所以,隋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实行有效的统治,废除了旧的选官制度,创建新的选官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叫做科举制度。
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诞生学生阅读17页课文、插图和资料,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1.隋文帝开始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分科考试)2.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正式诞生?(隋炀帝)3.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过渡讲解:科举制建立之初的隋朝,选拔的人数不是很多。
后来,经过唐初几位皇帝的完善,通过科举制度录取了很多有才学的人。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中古亚欧文明教案 岳麓版
第4课中古亚欧文明知识与能力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查理·马特改革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丕平献土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城市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拜占廷帝国的衰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①通过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理解内因、外因与历史事件的关系,提高客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②通过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提高运用不同方式表述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③通过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提高通过多种途经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习“日本大化改新”一目,采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补充讲解,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的方法。
②学习“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一目,在学生自主阅读、讨论问题的基础上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并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③学习“西欧城市的兴起”一目,通过自主阅读和网上搜集信息,了解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对比西欧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的中国城市,归纳其不同之处。
④学习“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目,除自主阅读课本外,还应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或有关历史背景书籍搜集信息,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①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从而理解改革开放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在了解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的基础上,对比西欧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的中国城市的不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③探讨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理解城市的兴起对削弱封建领主力量,发展商品经济,推进政治改革和文化进步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意义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难点: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及拜占廷帝国的兴衰等资料。
【预学】一、日本大化改新1、背景:7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十分尖锐。
七下历史 第4课教学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案4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知道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记住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表、文献资料,自学和分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和“我的人才观”等问题,从具体史实中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与学的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及其影响教与学的难点: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教与学的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一:阅读课本导入框内的故事《李昂拒绝说情》后思考:李昂的出身是“状元”,“状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故事中提到的考试是什么考试?学习了本课内容后,我们就会明白了。
方案二:播放黄梅戏《女驸马》选段,问“皇榜中状元”与我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由此导入新课。
方案三:由分析唐诗导入: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及第谣》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及第”“登科”等词语的出现均与科举制度的创立有关。
这一制度是如何创立的?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习了《科举制的创立》一课后,我们就会明白了。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1、隋文帝为什么要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2、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何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的诞生起到了什么作用?个性化修改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教案
B、穆罕默德病 逝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 麦地那
D、穆罕默德出 家隐修
2、根据 27 页“活动与探究·先查阅有关材料,然后进行下 面的探讨”:假如你
是 7 世纪 40 年代大和国的归国遣唐使,请对比当时大和与中国唐初的社会状
况,上书天皇,力劝他进行 改革。(指导学生先回忆已学过的中国古代 史的有关
组织学生完成《世界历史填 充图册》第 6 页各题 。
③据《新学案》14-15 页,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④醒学生预习 第5课《中古欧洲社 会》。
第 4 课 亚洲封建国 家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
1、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 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
此重要 的作用?(①伊斯兰教宣称:“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
安拉的使者。”这种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
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
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②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
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 组织形式。)
(二)阿拉伯国家 的建立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读《世界历史地 图册》第 9 页,了解阿拉伯地区的地理 位置、自然条件、重要城市及阿拉伯人的 社会情况。 2、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 伯半岛 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 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 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 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 3、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穆罕默德的主要活 动: ①创立伊斯兰 教(时间:7 世纪初、地点:麦加); 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 那成功,建立政教合 一的国家; ③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 地。 4、 指导学生在书上标注伊斯兰教所起的作用。(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
2024-2025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欧洲启蒙思想教案华东师大版
3. 简答题:
a. 请简述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b. 请简述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c. 请简述启蒙思想对欧洲政治制度的影响。
d. 请简述启蒙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 论述题:
- 鼓励学生撰写关于欧洲启蒙思想的读后感或评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社会公平、法治建设等,尝试运用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建议。
六、拓展与延伸
七、反思改进措施
- 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a. PPT:用于展示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脉络、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等。
b. 视频:用于导入新课,播放关于启蒙运动的视频资料。
c. 在线工具:如有必要,可以使用在线讨论平台,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d. 教材和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便他们深入掌握欧洲启蒙思想的相关知识。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影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欧洲启蒙思想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4.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启蒙思想家对人权、自由、平等等价值观的阐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能够热爱自己的国家,关心社会进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九年级(上)北师大新版历史第4课学案
C.两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兴起D.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
7.诗人爱伦坡曾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罗马的伟大之处在于()
A.注重建筑实用;法律体系完善
B.城邦众多;土地贫瘠
C.民主政治发达;哲学思想深奥
D.文化低落;政治动荡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基督教产生后,罗马统治者担忧基督教教义对自己不利,因此对基督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罗马帝国统治者逐步了解和认识到基督教的变化和可利用价值。基督教由此逐渐失去了被压迫者宗教的性质,转化为帝国上层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4世纪初被罗马统治者定为国教。
结合材料回答,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态度有何转变?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归Biblioteka 总结】【经典史料—史料实证】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西方谚语
解读:希腊的辉煌,主要体现在高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和文化科学的伟大成就方面;罗马的宏伟,则体现在完备的法律制度和军事制度,还有高超的建筑艺术和辽阔的帝国版图等方面。
课程标准:
1、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2、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学习目标:
1、了解罗马奴隶制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重点掌握布匿战争、屋大维创立“元首制”以及罗马文化成就。
2、了解古代罗马扩张的过程,明确罗马共和国繁荣的本质。
3、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及广泛传播的过程、原因。
学习重点:
古罗马的兴衰
学习难点:
基督教的兴起
第4课古代罗马文明
【温故互查】
简述雅典民主政治和亚历山大东征。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让学生全面了解新文化运动,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二大的召开及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和探索,让学生体会到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同时结合本节内容,理解一定社会文化现象由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原理,使学生进一步认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养成关怀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难点是新文化运动影响;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理解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教学过程设计1、提出问题串,创设学习情境①历史背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以往所学史实分析归纳)问题1: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方面的状况;(历次革命运动的失败。
)问题2:回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简单历程(19世纪60—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期间)问题3:西方启蒙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斗争的实质是什么?(阶级斗争)★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和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以及从哲学角度解释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阶级分析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活动课 寻找历史教案 鲁教版 教案
读完这段意味颇深的话你有什么感想呢?我们今天的生活、今天的文明并非是空中楼阁,它有着几十千年的历史根基,没有祖先的构木为巢,就不会有今天的摩天大楼,没有祖先的养蚕、缫丝,就不会有今天T型台上的五彩缤纷。如果不承接人类科技发展的火炬,创造出一个个科技成果,也许我们还在茹毛饮血。也许我们还在刀耕火种,也许我们住的还是山窟石洞,赶路还靠驴、牛、马,而不是汽车、飞机、磁悬浮列车。
4.看电视,从电视上获取一些有效信息,没有条件实地考察,你依然可以独坐斗室放眼天下,说不准在看连续剧时,还能挑导演好些历史的刺呢。
5.留意自己,看看你的衣和衫,瞧瞧你的鞋和袜,动脑筋想想人们服饰演变的过程,这难道不是历史吗?从最早的先民用树叶遮羞,用兽皮保暖,到用纺轮纺麻线、到丝绸、到棉、到今天的化学纤维,这是衣料的发展史。衣服的样式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一代王朝一代衣!服饰文化也在继承中创新着、前进着。而在我们今天又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回归自然风”刮得很猛,为什么?想想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去调查采访、查阅资料、模拟解说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亲自参加活动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技能和强化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家庭的历史,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伦理观;通过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考察和探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现代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8页,我们知道了下节历史课是活动课:寻找历史,很多同学有些迷惑不解了,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情,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谁也无法让时间倒流,又怎样去寻找呢?不要着急,先来看一段话,投影或出示小黑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
学科历史主讲人主备人卢玉磊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
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
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准
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幻灯片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板书设
计
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写于1956年6月的一首词,其中
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哪座大桥,它建立于什么
时期?此时期还有哪些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领略它的
风采。
个案补充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史料1 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钢
15.8万吨
0.29公斤
史料2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国民党逃跑时 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 520万元 美钞
1 537万元
教师: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史料3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 649万吨 105% 7.4% 棉花 130.4万吨 193.3% 53% 粮食 1.639亿吨 49% 79.3% 发电 72.6亿千瓦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史料4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教师:史料3和史料4中的图表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1: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学生2: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史料1 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史料2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
——《斯大林选集》下卷
教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学生: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教师:“一五”计划的重点为什么是发展重工业?
学生结合材料讨论后回答。
学生1:旧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自己制造机器,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2:中国在近代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就是因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国防工业落后,要想避免历史的重演,必须发展重工业。
教师: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样,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教师:为什么在制定“一五”计划的时候,重点发展重工业,还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因为建国初期,一贫如洗,物质极大的匮乏,必须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适当的发展其他部门,以解决百姓生活的燃眉之急。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史料1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有921个,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
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建设项目,到1957年底,有135个已施工建设。
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史料2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
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
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
原定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实际达到18%。
教师: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教师:“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通过课本和结合材料,讨论回答: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
史料1苏联专家在中国。
史料2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
史料3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
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
教师:“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请同学们思考“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小组内充分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归纳:(1)苏联的帮助;(2)党的正确领导;(3)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史料1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教师:这次会议是指哪次会议?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史料21954年《宪法》有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民主党派代表558人,占45.52%,少数民族的代表177名,占14.4%。
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教师:为什么要这么多人来讨论呢?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了我国政府尊重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
史料3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教师: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学生分析材料讨论回答: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史料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
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法律程序,由选民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
教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
学生: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作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五”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分别从经济和政治的方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基,对我们国家后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一百年的工业发展。
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睿智的选择。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