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重庆长寿区概况
(三)、文化艺术
8
城市概况
1、巴渝文化 是长江上游富有鲜明个性癿民族文化之一。巴渝(重庆)文化起源二巴文 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叱癿发展中所形成癿地域性文化。川剧是巴文化、 蜀文化癿主要代表之一。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 传甚广。 2、陪都文化 抗日戓争爆发,随着日军二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国民政府从 南京迁都重庆,幵将之定为"陪都",实为"戓时首都"。 3、饮食文化 重庆饮食喜麻辣,以丌拘一格使用各种材料创作新菜见长。重庆亦是火 锅癿发源地之一,幵对火锅这种饮食文化影响较大癿。2007年3月,重庆市 荣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火锅之都”称号。香辣美味癿重庆火锅 它表现了中国烹饪癿包容性。“火锅”一词既是炊具、盛具癿名称,还是 技法、“吃”法不炊具、盛具癿统一。 它表现了中国饮食之道蕴含癿和谐性。从原料、汢料癿采用到烹调技法癿 配吅,同中求异,异中求和,使荤不素、生不熟、麻辣不鲜甜、嫩脆不绵烂、 清香不浐醇等美妙地结吅在一起。特别在民俗风情上,重庆火锅呈现出一派 和谐不淋漓酣畅相溶之场景和心理感受,营造出一种“同心、同聚、同享、 同乐”癿文化氛围。 它有较大癿普及性。在重庆,上到官员,下到百姓,无一丌喜爱重庆火锅。
城市概况
6、酒店业 重庆酒店业在直辖市成立后开始有较大癿迚步,重庆市场潜力癿巨大, 使新癿酒店丌断出现,同零售业一样,依然是外资和本地资本竞争癿格 局,五星级豪华酒店有JW万豪酒店和洲际酒店、海逸酒店、凯宾斯基酒 店、香格里拉酒店、HolidaySun、索菲特酒店这样癿国际大酒店,以及 金源大酒店、南斱君临酒店这样癿国内资本癿酒店共17家。四星级老字 号酒店有重庆饭店和重庆宾馆,而在经济型酒店上,则是7天酒店、锦江 之星酒店、莫泰168酒店、速8酒店和如家快捷酒店、YHA国际青年旅舍 占优势地位。
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成效分析及发展模式探寻
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成效分析及发展模式探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改革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农村改革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三变”改革是重庆市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包括土地流转、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等方面。
本文将对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的成效进行分析,并探讨重庆市未来农村改革的发展模式。
1.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农村“三变”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重庆市,土地流转改革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的农业合作社或大型农业企业进行经营。
据统计,目前重庆市已有超过60%的农村土地实现了流转,土地规模化经营成为了农村生产的主要形式。
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并且可以参与流转经营,从而增加收入。
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三变”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重庆市通过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政府还通过股份合作社的形式,将土地流转、种植、养殖等生产经营进行了有机结合,形成了产业化经营模式。
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的规模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3.农村集体经济改革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土地流转、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未来重庆市农村改革的发展模式探讨未来,重庆市可以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改革,通过建立健全的流转市场和流转交易体系,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流转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
还可以探索土地托管、联合流转等新模式,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实现规模效益和农民增收。
未来,重庆市可以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推动农村股份合作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长寿区农业资源与区划
农业资源与区划地理位置重庆市长寿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主城区东部,属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距重庆市主城区50千米。
东北邻垫江县,东南接涪陵区,西北靠四川省邻水县,西南与渝北区接壤。
位于东经106°49′22″-107°27′30″,北纬29°43′-30°12′30″之间。
东西宽57.50千米,南北长56.56千米。
全区幅员面积1423.62平方千米。
自然状况长寿区地质构造属压应构造形迹,以北北东向梳状褶皱形为主,具有背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斜纵横张烈隙发育的特征。
地域地貌受构造控制明显,山体走向与构造形迹展布方向基本一致。
背斜构成条状中低山岭,向斜构成宽缓开阔的槽谷丘陵,岭谷之间构成平行岭谷地貌景观。
全境山区占18%,深丘占35%,浅丘占42%,江湖水面占5%。
海拔多在300米以上,大堡至复元长江水面海拔154米。
山脉为锯齿状,以明月山为大,其支脉支峰分布较广,主峰白云山海拔1034米,为全区最高峰。
黄草山、铜锣山和五堡山,是境内主要山脉。
境内主要河流有长江、龙溪河、桃花溪河、大洪河、御临河等。
2010年全区林地面积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4%。
气候特征长寿区划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常伏旱,秋多连绵阴雨,无霜期长,温差大,多雾少日照。
常年平均气温17.68℃,最高20.4℃,最低16.7℃,多数年份极端高温38℃,极端最低温0℃,曾有日极端最高温44℃和日极端最低温-6.1℃出现。
常年降水量1162.7毫米,最高降水量1457.7毫米,最少降水量836.5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96.3毫米。
平均相对湿度春79%,夏77%,秋、冬83%。
常年平均无霜期360天,最长365天,最短349天。
风向多北北东、少西西南。
行政区划长寿区古属巴国枳邑,原名乐温县。
因县民多高寿,于公元1363年改置长寿县。
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寿县,设立重庆市长寿区,幅员面积1423.6平方公里。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市。
虽然重庆拥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农业经济却属于该市经济薄弱的环节,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优势,本文从重庆农村经济现状着手,通过找出问题,提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环境,也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农业大市。
全市所辖面积82万平方公。
截止2011年,总人口3329.81万,其中农村人口2324.5,占总人口的69.8%。
重庆市的经济随着直辖市的成立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得到了高速发展,截止2011年,全市GDP达到了10011.3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563%。
(一)重庆第一产业GDP增长情况重庆自直辖以来,农村经济增长总体上是上升的。
据统计,重庆第一产业GDP在1997-2011这15年里,从307.21亿元增长到844.52亿元,一共增长了537.31亿元,近3倍多,而且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总体看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7-2000年。
在这四年里,第一产业GDP总体呈负增长。
1997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为307.21亿元,到2000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仅为286.1,四年间减少了21.11亿元。
这段时间影响第一产业GDP负增长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受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的经济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得第一产业受到波及。
第二个阶段:2001-2006年。
在这期间,第一产业GDP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且在2004年达到了26.2%的增长。
但是增长幅度缓慢,2004年也只是恢复性的增长,随后增幅大幅度放缓,到200年又成负增长,这说明影响第一产业增长缓慢的长期性原因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
第三阶段:2007-2011年。
在此过程中,第一产业GDP增长加速,年增长率达到了17.25%。
重庆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
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1背景分析1.1研究区概况1.1.1自然地理条件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
辖区东西长470km,南北宽450km,总面积8.24万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全市共辖38个区县(自治县)。
重庆市地貌类型以丘陵、低山为主,山地、丘陵、台地共占幅员面积的97. 58%左右,平坝占2.42%。
全市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山脉(如图2)。
重庆市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綦江、大宁河等。
全市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热冬暖,光热同季,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8°C,年总降雨量1000~1350mm,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h,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是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土壤类型主要包括水稻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岩土、新积土、黄棕壤、棕壤、山地草甸土、黄褐土、粗骨土10个大类。
1.1.2社会经济条件2010年,重庆市常住人口2884.62万,其中城镇人口1529.55万,农村人口1355.07万,城镇化率53.00%。
全市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25.58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85.38亿元、4359.12亿元、2881.08亿元,产业结构比值为8.65:55.00:36.35。
重庆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934.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8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2.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6.66元。
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综述
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题目: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综述姓名:XXX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班级:土地资源管理XXX班学号:XXX成绩:指导教师:XXX 职称: XXX2015年10月28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1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作者:XXX 指导教师:XXX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本文对国内外的耕地利用状况、耕地保护政策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分析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只有着眼于长远利益制定长期而非短期的政策,着眼于全局利益制定多样化、系统化的调控和保护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关键词:耕地利用;变化;因素1 研究背景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是社会经济赖以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许多可持续发展问题均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变化有关,而耕地恰恰是土地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是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的利用变化是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1]。
分析耕地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为区域耕地的动态平衡与区域调控,实现区域耕地的持续利用,特别是对农业优势地区的持续发展,以及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2-4]。
土地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结构和布局,利用效益和效果等方面的分析,明确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土地利用的特点与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对策措施,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2 国外耕地利用状况及耕地保护方面的研究2.1 研究现状和方法2美国是世界上实现城市化较早的国家,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大规模的开垦来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产品的需求。
重庆长寿区概况
重庆长寿区概况重庆长寿区位于中国重庆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距重庆市中心约60公里。
长寿区是重庆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市面积最大的区县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长寿区的基本情况、地理特点、经济发展、文化旅游以及未来展望。
一、基本情况长寿区是中国重庆市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重庆市西部,地理位置优越,东邻涪陵区,西依云阳县,南界垫江县,北接丰都县。
长寿区的总面积约为2280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总人口超过100万。
二、地理特点长寿区地处长江上游,地形复杂多样,包括江河、山脉、丘陵和盆地。
区内有长江、嘉陵江、寿江等主要河流纵横交错。
境内山峦起伏,山脉交错,尤以大、小柴、中城山和望城山等著名。
气候方面,长寿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农业生产。
三、经济发展长寿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当前,长寿区已形成以工业、农业、服务业为主导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工业方面,长寿区以电力、冶金、机械制造、建材等为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农业方面,长寿区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
服务业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长寿区的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四、文化旅游长寿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风景名胜。
其中,寿昌古镇是长寿区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古镇建于宋代,保存完整,有着浓厚的历史氛围。
此外,龙风寺、洪湖风景区等也是游客喜爱的旅游景点。
长寿区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特色美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五、未来展望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长寿区作为市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未来,长寿区将加大对旅游、农业、服务业等的支持力度,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旅游环境。
总之,重庆长寿区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地理优势的地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盛,长寿区正逐渐崭露头角,为重庆市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重庆市长寿区粮食生产现状及增产的对策探讨
种 粮积 极性 ,保 证 粮食 供 求总 量基 本 平衡 ,主要 品
2 . 2 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种结 构 平衡 ,力 争 将 长寿 区建 设成 为 重庆 市重 要 的
据统计 :长寿区现有总耕地 3 . 4 7 万h m2 ,较2 0 世纪 粮食生产基 地 。
2 0 1 0 年统计 ,全 区常用耕地 面积3 . 4 7 万h m ,其 中田 其他 1 . 4 3 万h m ,产 量3 . 4 8 万t , 占全区粮食 总产量 的
2 . 3 4 万h m ,土1 . 1 3 万h m 。人均耕地面积 低于重庆市
平均水平 。
9. 5 %
万~ 1 . 2 0 万h m 、红苕播种面积 1 . 2 0 万~ 1 . 2 7 万h m2 、小
收稿 日 期 : 2 0 1 3 - 0 6 — 1 9
“ 望 天收 ”或 “ 靠 天吃饭 ”的生产条件 ; ( 2 )地力 条件 差 ,中低产 田和 坡瘠地 面积大 ; ( 3 )交通运 输 条件差 ,多 数地 方主要依靠人力耕种 ,农业机械 化程
1 现状分析
1 . 1 耕地现 状
全 区粮食总 产量 的5 1 . 2 %;玉米 1 . 2 3 万h m ,产量 8 . 1 5 万t , 占全 区粮食 总产量 的2 2 . 1 %;红苕 1 . 3 1 万h m ,
长 寿 区土地 总面 积 1 4 . 2 4 万h m ,其 中,农 用地 产量4 . 6 5 万t , 占全 区粮食 总产量 的1 2 . 6 %;小麦0 . 5 8 m。 ,产量 1 . 7 0 万t , 占全 区粮 食总 产量 的4 . 6 %; 1 1 . 1 8 万h m , 占土地总 面积 的7 8 . 6 8 %;据 区统 计局 万h
长寿地区发展概况2.2
长寿区城市发展综合实力分析报告目录一、城市概况 (2)(一) 地理位置 (2)(二) 历史沿革 (3)(三) 资源环境 (3)(四) 城市定位 (3)(五) 城市掠影 (4)二、城市宏观经济 (5)(一) 城市人口 (5)(二) 城市GDP (6)(三) 城市投资 (7)(四) 城市消费 (8)三、城市房地产市场 (10)(一) 房地产投资 (10)(二) 商品房 (10)一、城市概况长寿区被重庆市政府定位为次区域中心城市,其城市发展相比同等级区域城市较好。
长寿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主城区以东,同时处于“一小时经济圈”以内,将主城和渝东北翼相连接,是重庆重要的枢纽。
襟长江,拥有长寿湖,自然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是天然的旅游之地和鱼米之乡。
矿产资源丰富,已经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化工基地。
城市经济发展强劲,“十二五”期末其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亿元。
(一)地理位置长寿区位处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紧邻主城区,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
长寿区西面和重庆主城相连,距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东南面和涪陵区相邻,东北面和垫江相邻,北面和四川省邻水相邻。
长寿区襟长江,居渝东,连接三峡库区,史称“膏腴之地,鱼米之乡”;因其“东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人多寿考”而得名。
长寿区总幅员面积为1423平方公里,东西距离57.5公里,南北距离56.5公里。
2011年末人口91.6万人,下辖1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长寿区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七千多年前,长寿境内就有土著民族居住。
古属巴国枳邑,原名乐温县。
因县民多高寿,于公元1363年改置长寿县。
1959年4月,由涪陵专区划归重庆市。
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寿县,设立重庆市长寿区。
(三)资源环境长寿区自然资源丰富,其天然气储量达3000亿立方米,是全国已探明的大天然气田之一。
煤炭储量为4600万吨,另外优质白云岩储量10亿吨,特优级石灰石20亿吨等。
长寿区江河纵横,不仅长江贯穿而过,而长寿湖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其中,另外其境内共有107座水库。
农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综述
关键 词 : 农地 ; 土地利 用 变化 ; 动 力 驱 中图分类 号 : 3 1 F 0 文 献标识 r : aA -  ̄ 文章编 号:0 9 2 7 ( 1)4 0 3 — 3 10 — 2 72 00 — 0 2 0 0
土地 利用 / 被是地 球 表层 人地 相互 作用 形成 覆 的景观 系统 。 在这一 复 杂的非 线性 系统 中 , 自然要 素 ( 形、 地 气候 、 土壤 、 文 与植 被 ) 约 着 土地 利 用 的 水 制 方式 、 结构 与布局 。 论 自然条 件 , 是社 会 、 济人 无 还 经 文 因素都是 通过 土地 利用 的类 型和方 式来 影 响土地 利用 强度 和土地 利用 变化 的速率 。 者交 叉叠合 , 两 对 的统一 。 根据研 究 的角度 , 地 利用 变化 的驱动 力研 农 究大 致可 分 为农 地 利用 方 式 变化 的驱 动力 研 究 、 农 地集 约利 用 / 用强 度变 化 的驱 动力 研 究 、景 观破 利
响 。宇振 荣等 (0 1利用 曲周 县统 计数 据并 通过 地 20 )
碎的驱动力研究以及其他方面变化 的驱动力研究四
个 部分 。
一
、
农 地利 用变化 的驱 动力研 究
( ) 析农 地利 用方式 变化 的驱 动 因素。从 区 一 分
域 角 度看 ,i 等 (06 和 R m r 等 (99 认 Xa J 20 ) o eo o H 19 ) 为人 口增加 、 交通发 展 和城市 扩展 , 尤其 是城 市扩 展 吞 噬 了大量 的农业 用地 。赖存 理 (0 0 定性 分析 了 20 )
点是人文社会因素 ,其中包括居民的生存和消费需 求的增加 、 民认识水平 的提高、 居 生产技术的进步 、
2023年重庆市粮食市场动态研究
2023年重庆市粮食市场动态研究作者:李雪燕宋琦来源:《南方农业·上》2024年第04期粮食生产事关国家稳定大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粮食生产的主体是农户,农户种植粮食的积极性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关系到粮食能否持续稳定增产。
只有提高农民種粮积极性,增加农民种粮收益,才能稳住粮食生产的好形势,扛住粮食安全重大责任。
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丘陵山地面积占到97%以上,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加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户种粮收益低、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较为普遍,迫切需要以政策支持、配套完善、成本管控、人才引育等方面为切入点,千方百计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提质增收。
为了提高农民和社会企业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提质、高效、生态,不断强化重庆农业生产基础,保障市场供应稳定有序,本文从重庆市粮食市场的供销情况、价格走势、成本支撑方面出发,分析了重庆市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重庆市粮食市场总体情况1.1 粮食生产情况1.1.1 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9年重庆市总体粮食种植面积(包含谷类、豆类、薯类)下滑0.92%;2020—2022年逐年增加,呈缓慢递增趋势,环比分别增加0.19%、0.51%、1.67%。
其中谷类的中稻、玉米播种面积波动相对平稳。
因国内外食用油价格上涨、政策性的粮食结构调整等因素,2022年重庆市大豆播种面积环比明显增加7.98%。
1.1.2 粮食产量基本稳定2018—2021年期间,重庆市粮食总产量和667 m2产量稳中略增。
分品类来看,中稻、玉米、大豆667 m2产量均逐年增加,仅大豆667 m2产量在2020年下滑0.01%。
2022年,长江中下游的极端旱情和全国性的新冠疫情暴发,给重庆市粮食生产造成影响,粮食产量和667 m2产量均出现下滑。
近20年中国耕地数量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近20年中国耕地数量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子分析王静怡;李晓明【摘要】[目的]研究\"二调\"前后近20年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为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节约利用提供决策支撑.[方法]基于1996—2016年耕地数量的原始统计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选用ARIMA模型,基于两次全国土地调查时间段耕地数量数据进行相互预测和反推,即利用1996—2008年耕地数量数据预测2009年耕地数量,利用2009—2016年数据反推2008年耕地数量,从而实现数据的校正和比值归一化的目的,进一步研究近20年内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趋势,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遴选出其驱动因子.[结果]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内我国耕地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其中2004年之前递减速度较快,之后递减速度趋缓.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值增加值占比、年末总人口数,以及城镇人口数是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0.918,-0.896.[结论]从研究结果可以推论,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布局,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对耕地数量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9(040)008【总页数】6页(P171-176)【关键词】数据挖掘;ARIMA模型;耕地数量;变化趋势;驱动因子【作者】王静怡;李晓明【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 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60 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基础。
同时,在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经济建设对土地的旺盛需求也对耕地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1]。
对于我国耕地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驱动力的研究,一直都是一个热点问题,甚至有专家学者通过史册文献资料的查证对过去300年我国部分省区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毕业论文是学生修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后,结合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结合已有的工作或社会实际,就某些感兴趣的专业问题,在进一步查阅资料、实地访问与调查后,撰写一篇精炼的、有理论、有观点、有数据、有说服力的论述文章。
下面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提供以下7个方面的参考说明:1.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评估与土地利用规划(1)土地利用调查它是根据国家生产任务和土地管理要求而对一个区域面积进行有关土地的资源性和资产性的调查与制图的系统专业工作.调查的手段与技术有地形图和常规简易测量,也有“三S”技术。
调查后的后续工作有土地评价、区域性的土地利用规划及专业设计等.(2)土地评价(land evaluation)土地评价一般主要依据是土地的自然性状,如土地本身的质量及其与土地资源利用的有关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气候资源……)的平衡,偶合关系,其中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如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联合国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FAO的土地人口承载潜力评价,我国有关农用土地评等定级等)。
(3)土地评估(land assessment),土地评估是考虑到土地的经济特性,其中特别是经济区位因素。
最有名者为美国的LESA模式,即土地评价与区位评估(Land Evaluation & Site Assessment),它是将土地的自然特性评价和其经济区位结合来考虑的,比较实用。
(4)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全国自上而下,即从其宏观总体规划到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等一个系统组合,这是合理利用资源所必须的,绝不能个别区域而自行其事,必须尊重上一级的总体规划,这是具法律性质的,必须在一级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区域土地利用分区限制的原则,特别像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更要如此。
当然,这并不是限制某些区域的具体发展,只是考虑到土地资源的总体性与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中部六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演变及驱动力研究
1 1 数据来源
用耕地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差值ꎬ确定耕地生态赤
( X 1 ) 、城镇人 口、 年 末 人 口 ( X 2 ) 和 城 镇 化 率 ( X 3 ) 4
指标构建驱动力评价体系ꎬ分为人口数量( X 1 、X 2 ) 、
数据分人口等 3 类 27 项ꎮ 人口包括农村人口
2017 年 后 持 续 增 长ꎬ 2020 年 达 峰 值 0 087 hm 2 ꎮ
体呈波动上升趋势ꎮ 山西 2012—2015 年人均耕地生
年均值 0 04 hm 2 ꎬ2020 年达到峰值 0 08 hm 2 ꎮ 湖北
2 1 中部六省耕地生态足迹演化
稳定两种趋势( 见图 1) ꎮ 山西、安徽、江西和河南整
河南与年末人口存在较大相关性ꎮ 山西在城镇化进
地资源发挥了更大效益ꎮ 受农业生产效益驱动影响ꎬ
了耕地集约化利用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耕地资源紧缺
矛盾ꎮ
江西和山西耕地生态足迹的驱动力呈现增长 - 下
程推动下ꎬ农村人口由 2012 年的 1 727 1 万人减少到
降 -增长态势ꎬ湖南、湖北和河南则呈现增长 - 下降态
性ꎮ 由于国家出台相关耕地保护政策ꎬ湖北农作物播
的消费需求加大了耕地生态足迹需求量ꎮ
106 hm2 ꎬ湖南则由 8 51×106 hm2 减少到 8 40×106 hm2 ꎬ
赤字趋近于 0ꎬ2017 年后则有所增大ꎬ归因于以煤为主
种由 2012 年的 7 69 × 106 hm2 增加到 2020 年的 7 97 ×
安全空间相关性分析[ J] .生态经济ꎬ2021(8) :93 - 99.
[8] 靳亚亚ꎬ柳乾坤ꎬ李陈. 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
重庆2024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长江上游的嘉陵江与涪江的汇合处,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和商贸中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重庆的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报告将分析2024年度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
首先,重庆市的人口持续增长对土地利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口增加导致城市面积扩大,农业用地逐渐减少。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市总人口为3107.9万人,较2024年增长了2.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扩张对农田的占用日益增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农田转化为城市用地以满足人口增长对住房、商业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需求。
其次,工业和建设用地的增加是另一个重要的土地利用变化因素。
2024年,重庆市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工业用地需求量大幅增加。
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工业园区、工厂和企事业单位,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工业产能需求。
此外,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建设用地也在扩大。
城市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再次,生态环境保护对土地利用变化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重庆市作为一个山地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重庆市政府对土地利用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在2024年度,重庆市逐渐推行了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绿色发展政策,限制了部分土地用于建设和开发。
大力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和水源涵养地建设,加强了重庆市的生态环境保护。
最后,农村土地利用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
农村土地利用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转移就业的增加,农田逐渐被转变为非农用地,用于农村工业、服务业和居民住宅的建设。
此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还积极发展农田水利和农业观光等产业,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的效益。
综上所述,重庆市2024年度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
动态相变及其驱动力研究
动态相变及其驱动力研究近年来,动态相变和其驱动力研究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动态相变指的是物质在非平衡态下达到热力学相变的过程,而驱动力则决定了相变的动态行为。
本文将介绍动态相变及其驱动力研究的概念、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动态相变概述相变指的是物质从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过程。
一般地,通过改变温度、压力等条件,物质可以从固态、液态和气态互相转换。
而动态相变则指的是物质在非平衡态下通过外界刺激达到相变的过程,这种相变不满足平衡态条件,具有非平衡性质。
常见的动态相变包括自旋玻璃相变、光诱导相变以及压电相变等。
其中,自旋玻璃相变常见于铁基、氧化物和硅锗材料中,这种相变的特征是具有长程自旋玻璃序。
而光诱导相变则是一种通过光照射材料来实现相变的过程,它广泛应用于光存储、信息处理等领域。
另一种常见的动态相变是压电相变,在压电材料中,当施加外力时,材料可以从非极性相变为极性相,或者从一种极性相变为另一种极性相。
二、动态相变的驱动力研究动态相变的驱动力是决定相变速率和相变过程的重要因素。
驱动力直接反映了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因此,研究驱动力可以为我们理解相变过程提供重要指导。
在动态相变中,驱动力可以来源于磁场、电场、光场、温度场等外界刺激。
这些刺激有着不同的物理本质和作用机理,因此研究驱动力的来源和性质是十分复杂的。
举例而言,对于压电相变,压力则是其主要的驱动力来源。
材料在压力作用下会发生晶格畸变和电子重排等变化,从而产生压电效应。
另一个例子是光诱导相变,光场则是其主要的驱动力来源。
光诱导相变具体的物理机制包括多种因素,如光学加热、电子激发等,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材料的相变。
三、动态相变的应用动态相变在铁电材料、光存储、低功耗芯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铁电材料中的压电相变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电子器件等领域。
光诱导相变也是一种重要的光存储技术,通过读写器的光束可以实现材料的相变,达到信息存储的目的。
关于长寿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背景长寿区概述长寿区是位于中国重庆市的一个行政区,地处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带,是中国四川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寿区地势平坦,气候湿润,资源丰富,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具备发展乡村振兴的潜力。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工作。
分析长寿区的优势1.地理位置:长寿区地处长江中下游沿岸,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流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2.自然资源:长寿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田资源,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3.人文历史:长寿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可借助乡村旅游开发,吸引游客,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长寿区的挑战1.产业结构问题:长寿区农业发展比较传统,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需要转变种植业结构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2.基础设施问题:长寿区的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限制了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调查结果产业发展调查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长寿区的主要农业产业包括稻谷、鱼类养殖和柑橘种植。
稻谷产量较大,但价格波动较大,农民利润相对较低。
鱼类养殖行业发展较好,但也存在供应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柑橘种植业潜力巨大,但缺乏技术支持和市场渠道。
我们建议长寿区在农业发展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1. 发展特色农产品:鉴于长寿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可以适度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如有机蔬菜、花卉等,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推进农业产业化:长寿区应引导农民组织合作社或农业企业,进行规模化种植和养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加强技术支持:长寿区应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提供科学种植和养殖指导,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旅游调查长寿区具备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如美丽的乡村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等。
中西部县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及趋势预测研究——仁寿县为例的开题报告
中西部县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及趋势预测研究——仁寿县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率不断加快,土地利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区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中西部县级城市也面临着土地利用变化的挑战。
仁寿县是一个典型的中西部县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其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西部县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揭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以仁寿县为例,为中西部县级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 中西部县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形成机制分析。
2. 建立中西部县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3. 统计分析仁寿县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及影响因素。
4. 基于分析结果,预测未来中西部县级城市土地利用发展趋势。
四、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以了解中西部县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中西部县级城市居民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意见及观点。
3. 统计方法:基于遥感数据和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中西部县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及影响因素。
4.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建立中西部县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模型,以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五、预期成果
1. 建立中西部县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2. 分析中西部县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及影响因素。
3. 预测未来中西部县级城市土地利用发展趋势。
4. 提出仁寿县土地利用规划对策建议。
成渝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成渝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驱动力分析吴坤;王文杰;刘军会;张哲;胡圣武【摘要】以成渝经济区2000年、2005年、201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应用RS和GIS技术,提取成渝经济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00—2010年成渝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数量及转移特征;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结合社会经济数据,构建土地利用变化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成渝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成渝经济区人工表面、林地和耕地面积变化十分显著,其中,人工表面面积增加2337.03 km2,林地面积增加2719.15 km2,耕地面积减少5840.27 km2,耕地主要转换为林地和人工表面;人口压力的加剧是成渝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次强驱动因素,国家调控政策的实施对土地利用变化也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Based on the land use change data of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 CCEZ) in 2000, 2005 and 2010, and combined with RS and GIS methods, the information of land use quantityof each type,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and land use conversion matrix was extracted, and the land use change quantity and co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during 2000 to 2010 bined with the data of social-economic statistical data,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model of land use change was built, and the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 of CCEZ analyzed.The result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 emerged in structured land, forest land and farm land, among which structured land increased by 2 337.03 km2 , the forest land increased by 2 719.15 km2 , whereas the farm land reduced by 5 840.27 km2 .The farm land was mostly changed toforest land and structured land.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pressure is the major driving force of land use change in CCEZ,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s the subordinate driving force, and the macro-control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country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and use change.【期刊名称】《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9页(P29-37)【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地理信息系统;偏最小二乘回归;成渝经济区【作者】吴坤;王文杰;刘军会;张哲;胡圣武【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12;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吴坤,王文杰,刘军会,等.成渝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驱动力分析[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5,5(1):29-37.WU K,WANG W J,LIU J H,et al.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ce of land use change in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2015,5(1):29-37.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生态环境所呈现出的最显著形式[1],作为土地科学计划研究的重要课题,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长寿区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摘要】本论文以重庆市长寿区的耕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调查统计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以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稀缺论等理论为指导,在收集长寿区1996—2011年这16年耕地面积变更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寿区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特点,并采用SPSS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揭示出长寿区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关键词】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重庆市长寿区引言当前,随着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use/landcoverchange,简称LUCC)研究逐渐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在当前众多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中,耕地作为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它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以及物质基础,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资源十分紧缺,因此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已成为影响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1 研究区域概况长寿区地处重庆中部腹心地带(东经106°49′22″-107°27′30″,北纬29°43′-30°12′30″之间),襟长江而临重庆主城,居渝东而挟三峡库区。
辖区东西长57.5km、南北宽56.5km,面积1423.62km2,距离重庆市区67km,下辖16个镇、2个街道。
长寿区属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29个区县之一,处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和都市发达经济圈结合部。
目前,随着三峡工程建设、重庆直辖以及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加之重庆市最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思路,长寿区将会是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是解决好“大城市病”的关键区域,这些都将会深深影响长寿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 长寿区耕地数量动态变化情况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11年长寿区耕地面积56560.18hm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9.79%,其中水田面积29015.36公顷、水浇地83.43公顷、旱地27461.39公顷,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1.30%、0.15%、48.55%,占土地总面积的20.41%、0.06%、19.32%。
同时通过与全市的耕地面积相比,也可知道长寿区耕地面积占整个重庆市耕地面积的2.31%,其中水田占2.97%,水浇地占9.62%,旱地占1.87%。
从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伴随着全市耕地面积的下降,长寿区耕地面积也呈现下降趋势。
重庆市长寿区耕地总量变化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1996-2001年是耕地缓慢减少期。
从1996年的63693.59hm2减少到2001年的62208.60hm2,6年间减少了1484.99hm2,年均减少247.50hm2;(2)2001-2004年是急剧减少期。
这主要是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耕地减少速度加快,4年间减少了4675.22hm2,年均减少1168.81hm2;(3)2004-2011年是耕地略有减少期。
从2004年的57533.38hm2减少到2011年的56560.18hm2,8年间减少了973.20hm2,年均减少121.65万hm2,这一方面是政府对耕地保护的日益重视,同时是由于土地整理、复垦等工作的实施,使得新增耕地面积与建设面积基本持平。
图1 重庆市长寿区1996-2011年耕地总量动态变化示意图从耕地数量总量动态变化趋势来看,1996年以来长寿区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996-2001年是耕地缓慢减少期,6年间减少了1484.99hm2,年均减少247.50hm2;2001-2004年是急剧减少期,4年间减少了4675.22hm2,年均减少1168.81hm2;2004-2011年是耕地略有减少期,8年间减少了973.20hm2,年均减少121.65万hm2,这主要是由于土地复垦使得新增耕地面积大于建设面积,此外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土地占用审批制度。
3 耕地数量动态变化驱动因素的主成分分析根据长寿区1996-2011年各年耕地数量数据,分析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趋势;选择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长的基础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出相关系数矩阵、主成分特征值、因子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主成分载荷矩阵,得到影响长寿区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具体见表1。
以重庆市1996-2011年统计资料为依据,从影响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因子中选取10个因子作为驱动力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Y为耕地数量面积;X1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X2为年末总人口(万人),X3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4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5为城镇化率(%),X6为人口自然增长率(‰),X7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X8为房地产投资(亿元),X9为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10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从表1可以看出,各因子之间相关性程度都较高,其相关系数都在0.90以上。
表1 耕地数量动态变化驱动要素的相关系数矩阵变量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X1 1.000X2 0.969 1.000X3 0.972 0.940 1.000X4 0.999 0.961 0.970 1.000X5 0.923 0.978 0.903 0.904 1.000X6 0.612 0.630 0.580 0.605 0.565 1.000X7 0.990 0.950 0.964 0.992 0.892 0.582 1.000X8 0.992 0.970 0.970 0.991 0.926 0.607 0.992 1.000X9 0.987 0.985 0.969 0.986 0.945 0.630 0.980 0.988 1.000 X10 0.999 0.964 0.980 0.993 0.916 0.602 0.990 0.9910.990 1.000表2 特征值、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1 9.171 91.71 91.712 0.600 6.00 97.713 0.171 1.71 99.424 0.039 0.39 99.815 0.010 0.10 99.916 0.005 0.05 99.967 0.003 0.03 99.998 0.001 0.01 1009 0.000 0.00 10010 0.000 0.00 100.00从表2可以看出,前2个成分的特征值累积贡献率达97.71%,已包含97%以上的信息。
这表明前2个特征值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在97%以上,完全达到了分析要求。
所以,可以确定提出2个主成分。
表3 主成分载荷矩阵变量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X1 0.997 -0.057X2 0.983 0.017X3 0.973 -0.080X4 0.990 -0.055X5 0.942 -0.063X6 0.654 0.754X7 0.983 -0.080X8 0.993 -0.057X9 0.996 -0.027X10 0.993 -0.060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与X9,X1,X8,X10,X4,X7,X2,X3,X5,从第一、第二主成分特征值分别为9.171、0.600,主成分贡献率累积达到97.71%,信息损失量仅为2.29%,已经概括了绝对的因子信息,完全满足条件。
(1)社会经济因素从表3可以看出,从构成第一主成分的几个主要因子——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社会固定投资总额、房地产投资总额,这5个变量可以很好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重庆市长寿区GDP从1996年37.0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17.69亿元,增长了8.59倍,随着投资规模的加大,各种非农用地不断增加,工业、建筑、交通等建设大量占用耕地,同时,地区GDP的增加以及第二产业的发展过程也伴随着耕地的减少过程。
(2)生活水平因素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构成第一主成分的主要因子,能较好地反映城市、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增加了对居住的投入,直接导致居住占用耕地面积的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出现房地产热,再加上房地产投机,农村在外务工人员回乡也掀起盖“洋楼”的热潮,这些都需要占用大量耕地。
(3)城镇化水平因素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城镇化率增长较快,从2003年的38.30%提高到2012年的56.96%,提高了18.66%。
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10.53万hm2,耕地减少41万hm2。
近年来城镇建设进入新一轮的快速扩张期,长寿区则坚持打造“三地一中心”(重庆工业高地、现代农业基地、休闲旅游胜地和区域物流中心)战略发展目标,以建设国家级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农业园区、街镇工业走廊和长寿湖、菩提山综合开发等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城镇周边肥沃的土地被大量占用,城镇化带来的城镇面积扩张必然要占用城镇周围的大量耕地,特别是周围肥沃的土地。
4 结论本文利用长寿区16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全区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分析,可以看出,在长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保护面临巨大的压力。
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占用之间的矛盾,并使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
参考文献:[1]邵晓梅,杨勤业,张洪业.山东省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地理研究,2001(3).[2]王川.成都市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