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word学案

合集下载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word学案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word学案

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2014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习难点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自主学习】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一. 碳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2碳循环1.物质循环的范围2.物质循环的“物质”指什么?3.物质循环的特点1.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 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一方面具有,另一方面可以被生物群落利用。

4.观察图5–11思考⑴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⑵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式、通过那种生命活动、形成那些产物等)?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的形式循环的。

4.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通过作用或作用,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通过,在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的形式通过或传递。

5.温室效应的成因,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5.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的平衡,使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造成的。

二. 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仔细阅读思考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1)(2) (3)(4) (5)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阅读课文找出二者不同点及联系不同点:物质循环的特点是,能量循环的特点是。

联系: 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使物质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合作探究】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的理解○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循环的具体形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________的驱动。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能够理解物质循环的物质概念和碳循环的过程。

2.通过对相关图像、过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通过对比分析、师生交流,能够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难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导学诱思】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

(2)循环:无机环境。

(3)范围:。

2.特点(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循环。

(2)物质可以被反复利用。

3.实例:碳循环(1)碳在自然界中以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以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以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主要是沿着进行,传递形式为。

(2)过程a.CO2进入生物群落: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主要是绿色植物的,还包括。

b.CO2返回无机环境: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分解者的以及含碳燃料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时,只有和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它成分之间都是单向的。

4.碳循环失衡与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短时间大量燃烧→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的平衡。

(2)产生危害:升高、冰川融化、上升(3)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减少CO2的来源)。

②大力(增加CO2的去路)。

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实验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原理】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和之间相互转化,从而实现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某种有机物质的分解情况来探究;我们可以根据落叶腐烂的情况来检测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通过鉴定淀粉分解的产物来探究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实施计划】案例一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1)提出问题: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2)做出假设:。

(3)材料用具:落叶,土壤,恒温箱。

(4)实验步骤: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2019最新新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2019最新新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2019最新新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教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力目标: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教学难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ppt
六、教学过程
能量流动
递减。

那大家是否发现
的变化

家思考一下以下问题:
群落之间主要是以什么形式
能力流动与
练习巩固
肉食性动物
物的呼吸作用。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word学案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word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 ________的驱动。
( 2)特点
○1 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畴是 _____,因此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又叫生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能够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12.下图是生态系统种碳元素循环模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这种元素
的循环利用,但图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咨询题:
CO2



O2 ④
A
B
C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D
煤和石油
(1)A、B、C、D 各是什么生物?
()
A .动物的呼吸作用等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B.动物呼吸作用吸取的氧气等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释的氧气
C.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 CO2 输出量等于植物光合作用 CO2 的吸取

D.动物 CO2 的输出量等于植物 CO2 的输出量
6.在碳循环过程中,使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
①光合作用
②蒸腾作用
归纳与结论
1.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等化学
元素,持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
,又 从
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
2. 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一方面具有
能够被生物群落
利用。
,另一方面
3.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 间的循环要紧是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 101图5-11和温室效应示意图,分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并说明碳循环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2.结合教材P 102~103内容,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尝试建立概念图,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重难点击]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和特点。

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方式一 右图为美国耗资2亿美元建立的地球生物圈2号。

它是透明的,为什么呢?需要输入光能。

它又是封闭的,难道它不需要外界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吗?方式二 20世纪50年代,人们曾经在农田中广泛使用DDT 杀虫剂,并取得了较好的杀虫效果,然而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竟也发现了DDT !DDT 是如何进入南极企鹅体内的呢?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否也能流动?具有什么特点?学完这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后,我相信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些问题了。

一、碳循环1.碳循环过程2.碳循环的分析(1)碳存在形式⎩⎪⎨⎪⎧无机环境:CO 2和碳酸盐生物群落:含碳有机物 (2)碳循环形式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短时间内燃烧使大气中CO 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2)危害:加快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问题探究结合下图,探究分析碳循环的过程(1)写出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生理过程: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写出④⑤在生态系统中代表的成分:④生产者,⑤消费者。

(3)物质循环的形式有两种即:CO 2形式进行;在④与⑤之间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传递。

(4)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是:上图⑥(填序号)中,短时间内化石燃料大量燃烧。

(5)预防温室效应要采取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保护植被等措施。

1.判断正误(1)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 )(2)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 2形式进行( )(3)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4)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间都是单向的( )答案 (1)√ (2)× (3)√ (4)√2.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3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案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3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案
(探究实验: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你能结合以前学过的实验知识,及前几节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结论吗?
提问:生物遗体中的C14只有这一条路径回到无机环境吗?
讲述:植物的枝叶和根茎,没有被分解的经过千百万年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化石,这就是煤炭。煤炭又经过人的开采、制成能源,经过燃烧重新将C元素还回无机环境。




教学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落实方案:
1.复习巩固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明确碳循环过程中碳的不同载体及碳的转化者和传递者等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利用电脑课件展示说明碳在各环节的具体变化过程及其传递过程。
3.利用题例,分析巩固碳循环过程的知识结构。
教学难点: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意图。思考,并
积极讨论并回
答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过渡语: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就
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这
两大功能之间既有明显的差别,
又有必然的联系。那么它们之间
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出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
系”空表格,让同学根据表格回
突破策略:
1.复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呼吸作用”,使学生理解能量的固定和释放的具体过程。
2.复习“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进一步说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3.通过对生态系统的概念、成分、结构的综合性分析,总结性强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一、课标标准和解读:1、课程标准要求分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应用)2、课程标准解读《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是“分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分析”为应用水平,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体现,碳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代表性循环,将生态系统各个组成成分联系起来。

以碳循环为例,总结得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义及其特点。

通过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本特征,可以为分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和联系奠定基础,并且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能量流动有效地衔接起来。

二、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3节,教材第5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

物质循环是生态学的重点,衔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知识包括三部分:碳循环、物质循环的概念及其特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教材由碳循环过程让学生探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形式等内容,并且与能量流动作比较探究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加入了温室效应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让学生重视保护环境。

2、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教学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必修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是刚刚学过的知识,所以从知识上看,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有一定的储备,通过问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从学生能力上看,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教材中有些内容可以采取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特点。

2、概述研究物质循环的意义。

3、理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4、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学习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自主学习与点拨】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预习完成】概念:。

(1)循环形式:(2)循环途径:(3)温室效应【思考与交流】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先填写示意图,再回答有关问题1、在无机环境中以_____或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状态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

3、产生O2的途径有三条: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4、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如下特点:(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练习巩固】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碳酸 D.含碳有机物2、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 ( ) A.非生物环境的物质供应 B.生产者的同化作用.消费者的同化作用 D.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的甲、乙、丙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知识点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预习完成】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过程范围特点联系1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离不开物质的___和3 _________________是能量沿和流动的载体。

人教版必修三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案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和温室效应的关系。

4.认同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学习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自主预习】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概念又称为。

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到,再回到的过程。

①物质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

②循环无机环境。

③生态系统这里的生态系统指。

(2)特点①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循环。

②反复循环。

2.碳循环(1)过程①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

②碳在生物群落主要存在形式 ______。

③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碳在生物群落传递的渠道_______。

⑤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_____。

⑥碳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中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⑦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①温室效应的形成的原因1)工厂、汽车、轮船等对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倾放大量的CO2;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②影响1)气候变暖会使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这样就使沿海城市和国家面临灭顶之灾;2)由于气候变化,也改变了降雨和蒸发机制,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3)降雨量的变化使部分地区更加干旱或更加雨涝,并使病虫害增加。

③缓解措施1);2);3)开发清洁能源。

(1)区别(2)联系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流动不能离开物质循环而单独进行,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

②物质是能量的______,使能量能沿着_________流动,能量作为______,使物质能不断地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时安排: 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 的。请学生讨论: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 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因为这些物质可以被 循环利用)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自己所做的假设
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7)表达和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将本组的实验方案,结果以及得出的结
论进行交流,教师需进行有效的点评。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出的问题,即做出假设。
(4)制定实验方案 通过对课本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小组成员通过讨论、
整理出完整的实验方案,特别要注意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即遵守单一变量原则)
以及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5)实施实验方案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课后完成,学生要做好有计划的观
察和记录,并派代表将情况及时向老师反馈。
八、板书设计
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概念
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
碳循环
形式: CO 2 无机
过程: 环境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
生物 群落
特点:全球性循环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九、教学反思 本小节内容虽不多,但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能量流动及其他章节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设计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下而我们以碳循环为例,了解一下物质循环的过程。

观察课本上“碳循环模式图”,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在生物体内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C02、碳酸盐;有机物)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3.碳通过哪些途径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通过什么渠道进行传递?(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且循环的范围具有全球性。

现在我们尝试用模式图的形式把碳循环的过程表达一下。

(板图)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碳循环主要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大,在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大,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的途径。

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不是间一的物质移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的驱动。

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氮循环的过程(教师讲解、板图)在生态系统中,其它物质的循环过程和碳循环类似,长期以来,各种物质循环都是保持稳定的,所以地球上各种物质的含量基本稳定,但是工业发展以来,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其中的碳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这样二氧化碳来不及转化,打破了生物圈的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形成危及整个生物圈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还和近代人类对森林的大量采伐有关,森林在维持生物圈的碳循环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人们开展大力植树造林活动,这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还应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现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我们都已经学习过了,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让我们用表格总结一下。

人教版必修3 生物(稳态与环境):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案

人教版必修3 生物(稳态与环境):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案

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标点击】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学习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学习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知识结构】一、物质循环的概念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到,又从到的循环过程。

2、含义理解:概念中的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非单质也非化合物)概念中的循环发生在:与之间概念中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性,又叫:图1:课本原图图2(1)碳在无机环境主要以和碳酸盐形式存在,在生物体中以(2)参与过程④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构成。

碳循环就是在(3)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是,途径有:①绿色植物的(过程①是在细胞内中进行的)②硝化细菌等的(4)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形式是,途径有:①生产者、消费者的(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中进行)②③(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碳在群落内以形式通过渠道传递;(6)由于过程⑤,使大气层中的过量增多而失衡,则产生效应。

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有:①;②;③。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A.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B.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D.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A.生物群落中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C.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3.下列不属于生物群落中二氧化碳返回大气的途径的是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D.森林的自燃起火4.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 A.化石燃料的燃烧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生产者的光合作用5.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6.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有关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 ①②B. ①②④C. ①②③D.①④7.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 叶绿体和线粒体C.核糖体和叶绿体D. 核糖体和高尔基体8.对于一个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不断循环B.组成成分相对稳定C.能量不断流动D.生物个体数量不变9.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导致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A.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大量生物遭灭绝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稳定10.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B.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C.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物的光合作用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11.在一般情况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渠道的正确图解是12.在水藻→小鱼→大鱼组成的食物链中,小鱼不会吃大鱼,但大鱼可以吃小鱼,该食物链不可逆转,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物质循环是单向的B. 碳循环是单向的C.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水循环是单向的13.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人教版必修三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word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word学案

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在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希望被社会接受和认同。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自我认同则是指个体对自身的价值和身份的认同。

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首先,社会认同对于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人都渴望被社会接纳和认同。

社会认同不仅仅是一种心理需求,也是一种社会动力。

当个体意识到自己与某个群体有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兴趣爱好等,他们便会与这个群体相互认同,从而形成社会认同。

这种认同感使个体感到自己不再孤单,能够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例如,一个人加入一个社团或者组织后,他们会与组织中的其他成员一起追求共同的目标,分享共同的经历。

这种社会认同能够促使个体更加积极地融入社会,发挥个人潜力,实现自身价值。

然而,社会认同并非是给予一个人全部的满足感。

个人也需要建立自我认同,即对自身内在需求和情感的认知和接纳。

自我认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与个体的性格、成长环境、经历等诸多因素有关。

个体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自我评价和目标设定,逐渐认识和接纳自己。

个人对自我认同的建立与社会认同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个有自信和自尊心的个体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同,而社会认同又能够进一步增强个体的自我认同。

相比之下,缺乏自我认同的个体往往容易感到焦虑和自卑,不易与社会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的建立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个体在社会中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形成了社会认同,而这种社会认同又能够反过来影响个体的自我认同。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需要与社会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

这种互动包括交流、合作、互助等,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个体不仅能够获得外界的认同,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接纳自己。

为了获得更好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个体应该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

他们可以通过与朋友、家人、同事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倾听和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从而增加相互之间的理解和认同。

他们还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高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内容目标】①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②掌握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关系。

③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提示与建议】①以碳循环为例,理解物质循环的内涵及其特点。

②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③列表分析比较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一、碳循环】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的。

大气中的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性。

2.实际上,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又从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

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

又因为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必然发生好多化学反应,因此,物质循环又叫做。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的特点,主要是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的速率,与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的速率大致相同,故生物圈的循环本来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等化石燃料,则在很短的时间内打破了这种状态。

突出的标志就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形成了。

【例1】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A.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C.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知识点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是相互,不可分割的。

能量的固定、、和,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分解等过程。

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流动;能量作为动力,可使物质不断地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

【例2】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物群落内部进行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思考讨论:列表比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区别与联系:【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中,C元素进入生物群落开始于()A.CO2在生物体内的扩散作用B.绿色植物固定CO2的光合作用C.各种动物对有机物的同化作用D.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呼吸作用2.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的形式是()A.碳酸盐B.CO2C.含碳有机物D.游离碳3.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碳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碳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绿色植物 B.植食性动物 C.肉食性动物 D.营腐生生活的真菌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A.具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5.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第三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第三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年级:高二 学科:生物 班级: 学生姓名: 制作人: 不知名 编号:2023-41第三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标内容要求学习目标——学科素养1.以碳循环为例,说出物质循环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2.比较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1.科学思维:理解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2.社会责任:关注种群数量的变化在保护濒危物种、防治有害生物等方面的应用。

【预习案】(一)碳循环1. 碳循环的过程(1) 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 的形式循环。

(2) 过程图解图中:① ,② ,③植物(生产者),④动物(消费者),⑤ ,⑥ 。

(3) 大气和海洋在碳循环之间的关系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随之增加;如果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发生局部短缺,水圈中的二氧化碳也能及时 。

(4) 温室效应2.物质循环的概念形成原因 主要是 的开采和使用使大气中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应对方法一方面要减少 _ ,另一方面要提高(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三)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的现象。

2.实例3.进入生物体方式(1) 动、植物。

(2) 沿在生物体内逐渐聚集,在食物链的。

4.在生物体的分布:形成比较稳定的分布于多种组织细胞中,不易被,在体内。

5.特点:全球性。

【探究案】探讨点一分析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可在大气和海洋、河流之间进行交换。

此外,碳还可以长期固定或保存在非生命系统中,如固定于煤、石油或木材中。

人类通过对煤和石油等的利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 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大气、水圈中分别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提示碳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的形式存在;碳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和溶解于水中。

(2) 碳元素是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提示非生物环境中的碳元素以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进入体内;消费者通过,使食物中的进入消费者体内;生产者、消费者遗体和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可以被分解利用。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word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word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word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 说明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关注碳循环平稳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知识点一碳循环(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等元素。

2.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3.范畴:。

4. 特点:全球性,反复循环,因此又叫循环。

(二)过程图解小结: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①在无机环境中以和的形式。

②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沿渠道传递。

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以形式传递。

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要紧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化能合成作用。

3.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三)温室效应1.形成缘故:化学染料短时刻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的平稳。

2.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解,导致海平面,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逼。

3.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要紧措施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少CO2的来源)。

②大力推行(增加CO2的去路)知识点二能量流淌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一)生态系统的要紧功能和。

1.二者______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作为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淌;能量作为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和______之间循环往返。

(二)能量流淌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的比较表:项目能量流淌物质循环形式以形式流淌等差不多元素的循环过程沿食物链(网)单向流淌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性质开放式:地球之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传递是逐步递减耗尽为止封闭式:生物圈是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特点、物质被反复利用,具有范畴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联系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人教版必修三)学案.doc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人教版必修三)学案.doc

原平一中生物学科导学案A.生产者的光合作用C.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下列不是温室效应形成原因的B.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A.煤和石油的大量燃烧C.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5.解决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C02的植物C.控制C02的排放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阅读课文找出二者不同点及联系: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D.大气中的CO?含量过多()B.进行人工降雨D.减少氟里昂制品的使用不同点:物质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O联系: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能量作为—,使物质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例题解I例我国北方处于稳定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循环如右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夏季,a > b + c + eB.秋季,e + f < g春季,g= b + e + f D.冬季,d > c 大气v_ n b J f 植物>动物g土壤中的微生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____________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_ .形式进行的,在系统的各成分中,A 为________ , B为___________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_______ 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________ 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 ______ 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_______ 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的形式循环。

3.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个色頊习程问设、生舌、题、、堂习> 学A.消灭森林病虫害C.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B.剌激树木种子萌发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K例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中的CO?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图中(填图中字母)所表示的 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来实现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案(学生版)

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特点2.理解生态系统的碳循环3.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知识点梳理】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

(2)物质循环:无机环境与________之间。

(3)范围:整个________。

2.特点(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________________循环。

(2)循环方式:________。

二、碳循环1.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和碳酸盐;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________。

2.循环过程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________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________的平衡。

(2)影响: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及意义1.与能量流动的关系:________作为__________的载体,使________沿着________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

2.意义: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思考题】1、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C以什么形式循环?2、C在生物群落中以什么形式传递?3、若人们乱砍滥伐森林,现代工业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碳循环的影响?4、如何解决“温室效应”【课前热身】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A.碳酸盐 B.二氧化碳C.碳酸 D.碳水化合物2.在生态系统中,能直接将含氮有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的生物成分是()A.生产者B.分解者C.初级消费者D.次级消费者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B.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C.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CO2形式存在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4.下列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是( )A.生物的呼吸作用B.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D.森林火灾5.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6.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能量循环和物质流动C能量积累和物质合成D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 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 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 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二、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三、 学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梳理(通过阅读课本
P l00-P lO3页,独立完成)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又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 循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
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 。

3、 实例:碳循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在自然界中的存
在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循环形式: ________________ (3) 循环途径:
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 作用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_____ 作用、 _________ 作用
(4) 循环模式图(据课本 P ioi 图5 —11完成下图):
总结:
产生CO 2的途径有三条:
三是 ___
吸收利用C02的途径是
二是
(5)温室效应:
①形成原因:
②危害:
③思考:大力植树造林,是否会对温室效应起到缓解作用?我们更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探究性试验的一般步骤:(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 (4)
__________ ( 5)_______ 。

合作探究一: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时,其原因是什么?其形成的危害和预防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二: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A、B C、D各代表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何种成分?
A:D: __________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形式
特点
范围
联系
四、预习检测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
A.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
B.组成生物体的C、H、0、N、P、S等基本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D.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叶绿体D .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3•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可少的生物因素是()
A.绿色植物和动物
B.绿色植物和微生物
C.动物和微生物
D.绿色植物或微生物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物群落中
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C.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
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5•对于一个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不断循环
B.组成成分相对稳定
C.能量不断流动
D.生物个体数量不变
6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导致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A.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大量生物遭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稳定
7•细菌、真菌对每个生物群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它们()
A.可以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是消费者的食物来源
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循环 D.能将动、植物的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8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有关()•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9 •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回归无机环境的途径不包括()。

A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B. 生产者的呼吸作用
C.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细胞呼吸
D. 人类生产活动中的燃烧过程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带有全球性
B. 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的各个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10.下面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固定的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即可维持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
C.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时, 稳定
D•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11、我国北方处于稳定状态的某森林
生态系统,其碳循环如右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
和转移量。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夏季,a> b+ c+ e
B.秋季,e+ f < g
C.春季,g = b + e+ f
D.冬季,d > c+ f
1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循环过程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的能量就越小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 .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13、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问题: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
从〔〕固
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
_______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_________
B为。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______ 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 作用实现的,B〜
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__________ 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__ 的形式循环。

(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 _________ 。

14.下图是生态系统种碳元素循环模式图。

图中的箭头表示这种元素的循环利用,但图中缺
少了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CO2 —
1②f ~③~ ;
02 ------- A B ------- C
④\ I / ⑤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I I
................. E 煤和石油
(1)A、B、C、D各是什么生物?
A _____
B _________
C 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
(2)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称
① 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__
(3 )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____ 。

用箭头在图上表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过程④的生物种类有。

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同化作用方式属
于___________ ,异化作用方式属于____________ 。

(5)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以下特点
::①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