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传播的模式讲解学习
《传播学》第五章
第二节 传播媒以从相应的物质手段、信息复制和扩散的能 力、单向性等多个方面去分类。有报纸、广播、电视、 杂志、电影、书籍。有大众传媒、群体传媒、人际传 媒。有石质的、木质的、泥质的。有人体及其各部分, 有各种物体等。中国的有碑刻、亭台、剧场 、照壁、 祠堂、对联等。在中国,当前特别应关注对群体传媒 的研究。尤其是对初级群体的传播媒介的研究。
第三节 主要媒介理论评析
不足:“首先,它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大量的信息是直接从传播媒介流 向媒介使用者而无需通过中间人的。”“其次,认为社会是区分为领导者和追 随者,或者说主动的和被动的参加者这样两个部分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特罗 尔达尔在底特律市发现,曾经在选举过程中向别人,不论是向‘舆论领袖’还 是向其他什么人请教过的人,为数是比较少的。„„没有十分令人信服的材料 能够证明,‘舆论领袖’在进行社会说服教育中是特别活跃的力量。”“第三, 农村社会学家已经表明,有可能采取一项新的想法或一种革新项目的人,更可 能在这个过程的很早的阶段„„先寻求或接受大众媒介传来的信息,然后,在 他们感兴趣而且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特别是别人使用的经验的时候,才在 采用过程的较晚的阶段去向懂行而且受到尊重的人请教。另外,在他们打定主 意以后,他们还可能再从传播媒介寻求支持以克服不情愿的心理。” “最后, 关于意见领袖的观点本身也已证明是过于简单了。认为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叫做 舆论领袖的单一的角色的设想,是无法令人满意地找到了解实际情况的办法 的。” (威尔伯•施拉姆 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第131-135页)。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类型分析
三、主要传媒分析 邵培仁教授在其《传播学》一书中把媒介的类型分为:书写 媒介、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互动媒介,并分析了其 各自的特点。 (一)书写媒介(如泥板、石头、树皮、甲骨、简、帛、纸、笔、 墨、砚、刀等)的特点(邵培仁著:《传播学》第153页)。 (二)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的特点(邵培仁著:《传 播学》第154页)。 (三)广播媒介的特点(邵培仁著:《传播学》第155页)。 (四)影视媒介(电影、电视)的特点(邵培仁著:《传播学》 第156页)。 (五)互动媒介的特点:“电脑作为互动媒体,一问世即备受青 睐。”它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点(邵培仁著:《传播学》第 156-157页)。
最新《传播学原理》第五章资料教学讲义PPT课件
1987年
“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是我国电视发展史上第一次全 国范围的城乡观众调查
20世纪90年代 随着媒介受众调查受到更高重视。1991年中央台创建了
后
“全国电视观众调查网”
1995年
“央视调查咨询中心”作为独立法人正式宣告成立,迈出 市场化的第一步
把受众置于社会环境、社会网络中,研究更加 整体化和具体化,受众调查更准确及时
二、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
1.个人差异论(个人身处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不同,造成差异) 2.社会分类论(具有共同特征的社会群体持相似社会观、价
值观和见解)
3.社会关系论(对媒介信息的接受受其社会关系的影响)
4.文化规范论(媒介通过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长期塑
第二节 受众的类型和特征
一、受众的类型:
“广”:对一切媒介及信息都有兴趣接触和使用,但没有明确 的接受方向和固定的接受重点
“窄”:对信息的兴趣、需求方面显示出某种共同的接受倾向 注意:两者间并非泾渭分明和绝对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相互渗透,不断发展变化的
二、决定受众社会特征的主要因素:
1.文化特征(最突出的是民族特征) 2.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受众的 社会角色和不同特征) 3.群体影响(信息与群体的关系、受者与群体的关系、 群体的亲和度、群体的约束力等对个体产生影响)
(1)众多(2)分散 (3)匿名 (4)流动 (5)异质
二、 受众观的历史变迁
变迁时间
变迁原因
主要观点
20世纪20、 新兴传播工具在社会生活
30年代
中崭露头脚,带来变化
20世纪中 媒介公司化、集团化经营 期以后 成为主流,跨行业媒介垄 断集团出现
20世纪40 年代
第五章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执行官对连长说:上校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营地上空出现,如 果下雨,全体着装原地解散,然后列队去大礼堂,在那儿这种75年才 发生一次的罕见现象将出现。
连长对少尉说:接上校的命令明晚8点着装,哈雷彗星将在礼堂出现, 如果营地上下雨,上校将发布另一个命令,75年才会发生一次。
少尉对上士说:明晚8点上校将同75年才出现一次的哈雷彗星一 起在礼堂出现。如果下雨,上校将命令彗星进入营地。
手段: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互联
网等
15
正式传播网络的类型
链式
轮式
全通道式
特点
速度 精确性
链式网络
中 高
轮式网络 全通道式网络
快 高 快 中 无 高
16
领导者的出现
成员的满意度
中
中
高
低
非正式传播网络的类型
D G B H C B E F A 密语连锁 A 随机连锁 D F E H G
C
A 集群连锁
【案例5-3】
8
§5.2 公关传播的基本类型
从传播者的角度可分为:个体自身传播、人际传播、 小团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公众传播和国 际传播。 从信息反馈角度又可分为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 根据以上的分类,再结合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我 们可以把公共关系的传播活动归结为四种形式,即: 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
一、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 交流。它是最常见、最广泛的一种传播方式, 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形 式。良好的人际关系通常表现为交际双方的 互相认同、情感相容和行为近似。
【案例5-6】
传言害死牛
10
沟通中的障碍——一个极端的以讹传讹的例子
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
传播学术语
01 模式介绍
03 作用
目录
02 分类 04 优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播模式是指研究传播过程、性质、效果的公式。卡尔·多伊奇1966年在《政府的神经》一书中曾论述过在 社会科学中模式的主要优点。首先是模式具有构造功能,能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能使我们对事 物有一个很难从其他方法中获得的整体形象。
分类
研究传播过程、性质、效果的公式。
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研究中出现了反映不同观点和不同研究方法的多种模式,但没有一个被普遍 接受的模式。早期多为单向线性模式,50年代以来普遍强调传播是双向循环过程。具有代表性的传播模式是:
“5W”模式
图2传播模式又称传播的政治模式。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 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 谁说 (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1948年由美国政治学家H.D.拉斯韦尔提出,后广为引用。 西方认为“5W”模式概括性强,对大众传播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它忽略“反馈”传播因素,有局限性。
感谢观看
在这一方面,模式能为各种不同的特殊状态提供一个一般的图景。其次是模式具有解释的功能,它能用间接 的方式提供如果改用其他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息。
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传播学中,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是美国人哈罗德·拉斯韦尔。
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使其成为传播学的始创者之一。
在这篇论文里,拉斯韦尔提出了界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5W模式。
5W 分析内容控制分析传播的法规与政策;传播者的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传播者对传播的影响;传播者的社会责任内容分析传播的分类;传播的符号;传播的宣传方法等媒介分析传播的媒介环境;传播的媒介特点等对象分析传播对象的心理;传播对象的劝服等效果分析传播的效果类型;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测定传播效果的定量方法等二、把关人理论★★(一)把关人的概念“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这个概念原出于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所写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
(二)把关人的传播行为一般地说,把关人的传播行为包括“疏导”与“抑制”两个方面。
把关人对某些信息准予流通的便是疏导行为,对另一些信息不让其流通或暂时搁置的便是抑制行为。
三、两级传播模式★“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
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
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一意见领袖一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
四、受众选择“3S”论★★★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传播学者发现受众在接触媒介和接收信息时有很大的选择性,这就是受众心理上的自我选择过程。
这个选择过程表现为三种现象,简称为“3s”: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一)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在信息接收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器官虽然受到诸多信息的刺激,但是他们不可能对所有信息都作出相应的反应,只能是有选择地加以注意的心理状态。
从选择性注意的角度来看,如何提高信息的竞争能力,有以下几个因素值得关注:(二)选择性理解选择性理解是受众心理选择过程的第二个环节,也就是消费者接受信息传播的第二关。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笔记】第五章 传播过程论
名词解释:反馈99’编码99’ 01’申农—韦弗的线性传播过程(可图示)03’简答题:传播模式及其功能02’论述题:辨析题:反馈与前馈00’专重点内容:一、传播过程与模式1.传播过程:指传播者选择、加工信息,通过某种渠道传送给受传者,并引起反应的过程。
这种过程是多因素、多环节的过程。
包括五种要素:传播者(信源)、受传者、信息(讯息)、媒介、反馈。
到目前为止,有关传播过程的研究分为三类:线性传播过程、控制论传播过程、系统传播过程。
2.模式与功能㈠含义:①所谓模式,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它是理论的简化形式,可以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
②传播模式,实际就是科学的、抽象的在理论上把握传播的基本结构与过程,描述其中的要素、环节和相关变量的变化。
③模式可以多种多样。
按所用的符号,分为:文字、图表、数学模式按模式作用,分为:结构性、功能性传播模式,基本上都是利用文字和图表构筑的功能性模式,对传播过程的外部关系的宏观认识。
④包括:线性传播过程模式、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对传播过程内部的微观认识)、系统传播过程模式(对传播过程外部的宏观认识)㈡功能①构造功能:可以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②解释功能:解释人们尚未明白的问题,获取对未知关系的认识③启发功能:启发人们探知新的未知的事实和方法,引导人们关注核心环节④预测功能:研究者可以建立假说,对事物的过程及结果进行预测二、线性传播过程模式㈠拉斯韦尔模式1.含义:1948年,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其过程如下,引起人们的关注,被视为经典模式,称之为“拉斯韦尔公式”。
2.模式图: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讯息媒介接收者效果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3.评价:①其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是一种说服过程。
传播学的传播模式
传播学的传播模式传播学是研究信息在社会中传播的学科,其研究范畴包括传播目的、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多个方面。
在传播学中,传播模式是研究信息传播的基本方式和规律的理论框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传播模式。
首先是线性传播模式。
线性传播模式是最简单直接的一种传播方式,它假设信息的传播是单向的,从发送者到接收者,没有回馈。
这种模式常见于传统媒体时代,例如广播、电视等。
在线性传播模式中,传播者通过各种媒介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接收信息后可能对其进行解读和反馈。
其次是交互传播模式。
交互传播模式是在线性传播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双向交流的组成部分。
在这种模式下,传播者与受众之间通过不同的媒介进行互动和交流,受众可以对信息进行解读、评论和反馈,传播者也可以根据受众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种模式常见于互联网时代,例如社交媒体、微博等。
再次是多步传播模式。
多步传播模式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多个步骤和环节,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通过人际网络扩散传播。
这种模式更多地依赖于个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例如口口相传、病毒式传播等。
多步传播模式强调了传播过程中个体的参与和影响力,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最后是网络传播模式。
网络传播模式是指信息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
网络传播模式具有广泛的传播渠道和高效的传播速度,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跨地域的信息传播。
网络传播模式常见于互联网时代,通过电子邮件、网站、移动应用等媒介进行信息传播。
网络传播模式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灵活性,但也面临着信息过载和真实性难题等挑战。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传播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信息时代,传播学的传播模式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传播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信息传播,提高传播效果,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五章 大众传播
2. 社会协调: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选择和解释。媒介常常会批评并指导人们对周围事件作反应。宣传符合传统美德的价值观和曝光某些偏差行为,建立社会舆论导向,强化社会规范,帮助社会达成共识。
? 可能的负面功能:强化遵从,将固定模式永久化;媒介的造假事件(假形象或假人格)。
? 负功能:刻板成见(刻板印象)
3. 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信息泛滥、表面关心之下的冷漠,花费大量时间在传媒上,失掉行为主动性。被动的接受者。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影响
一、大众传播的产生发展过程
1. 报刊与大众传播
? 19世纪30年代前,报刊因为面向群体定性化,不能称为大众传播。
? 19世纪30年代后,随着人人都看的廉价报纸“便士报”(penny paper) 问世,报刊成为大众传播。
3. 文化传承:大众传播将信息、价值观和规范一代代在社会成员中传播。人类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增加了社会凝聚力,个人得以和社会融合。
? 可能的负面功能:大量复制的信息阻碍了个人之间的创造性交流;减少了社会亚文化群的种类;标准化趋势,阻碍了文化生长。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 赖特在1959年提出“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和规定、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
第五讲: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1.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
(一)信息环境
1. 定义: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具有特殊涵义的信息符号
公共关系学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和媒介发展与演进
真题演练
议题设置论认为,各种传播媒介对所传信息首先起到( ) A. 决定作用 B. 辅助作用 C. 整理作用
D. 过滤作用
真题演练
议题设置论的最杰出研究者是( ) A. 麦库姆斯 B. 拉扎斯非尔德 C. 卢因 D. 拉斯韦尔
真题演练
议题设置论的最杰出研究者是( )
A. 麦库姆斯
B. 拉扎斯非尔德 C. 卢因 D. 拉斯韦尔
真题演练
影响受众选择性注意的主要因素有( )
A. 对比 B. 强度 C. 位置 D. 重复 E. 变化
真题演练
影响受传者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 ) A. 需要 B. 态度 C. 环境 D. 教育 E. 情绪
真题演练
影响受传者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 )
A. 需要 B. 态度
C. 环境 D. 教育
第一节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5.1.3 三、两级传播模式
三、两级传播模式 【选择】★★★
信息的传递模式/两级传播模式:“媒介--【 】--【 】”
意见领袖:又称“【 】”,指社会活动中能有较多 机会接触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或对于某一领域有丰 富的知识与经验即“权威专家”,而其态度和意见对 广大公众影响较大的那一部分人。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第一节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5.1.1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选择】★★★★
传播的效果分析
传播的效果类型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测定传播效果的定量方法
传播的控制分析 法规与政策; 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 传播者对传播的影响、社会责任。
传播的内容分析
真题演练
5.2.2.1口语媒介阶段
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得以传承保存下来的媒介形式是( ) A. 印刷媒介 B. 手抄媒介
第五章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本章重点】拉斯维尔的“5W”模式;受众选择“3S”论;议题设置论;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传播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基本要素。
作为以树立组织自身形象为最终追求的公共关系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展示组织存在的价值,传递组织的各种信息。
这种价值的显现和信息的传递所依赖的唯一手段就是传播,离开了传播,一切的形象均无法确立,所有的信息将不存在。
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公众和组织之间可能产生误解,导致公共关系的失调,其原因在于传播渠道缺乏,彼此不能互相理解。
所以,公共关系人员必须学会传播的基本技巧,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同公众进行多方面的沟通。
本章我们从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理论出发,科学而全面地阐述传播的技巧及其运用。
第一节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一、拉斯维尔的“5W”模式5W的基本含义:(1)谁传播(who);(2)传播什么(says what);(3)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4)向谁传播 (to whom);(5)传播的效果怎样 (what effects)。
因为这五个要素的英文表述各有一个以w打头的疑问词,这个5要素理论也叫5W模式。
在对传播的研究中,拉斯韦尔所提出的研究对象的五大部分也完全可以视为传播研究的五个基本范畴。
(一)传播的控制分析;(二)传播的内容分析;(三)传播的媒介分析;(四)传播的对象分析;(五)传播的效果分析。
二、把关人理论(一)把关人的概念“把关人”又称“守门人”(gate keeper),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二)把关人的传播行为一般地说,把关人的传播行为包括“疏导”与“抑制”两个方面。
把关人对某些信息准予流通的便是疏导行为,对另一些信息不让其流通或暂时搁置便是抑制行为。
三、两级传播模式“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
“两级传播”的假设:“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2、人际传播的特点、类型和功能 人际传播的特点 人际传播的媒介类型 人际传播的功能
第二节、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的特点 直接传播——不依赖大众传播媒介来做中介物,
可以在直接了解传者的情绪或个性等特征;
随意性大——传者和受者的位置在交流过程中可随时交 换,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可根据现实情境随时调整改变; 保密性强——由于是直接交流,而且传播对象和范围可以 控制,所以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保密性;
力之际,人们会沿“核心路径”对该信息进行详尽处理。
第二节、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
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
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符号互动。
第二节、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的动机 人们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传播? 理论观点: (1)迈克尔.罗洛夫《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
第一节、人内传播
2、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明确的互动机制。 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内省理论
第一节、人内传播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I and the me) 基本假设:人都有一个自我。
第一节、人内传播
主要观点: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自我的认识,
而这种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他人对于自 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
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第一节、人内传播
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 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关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猜测和想象 (感觉阶段) 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猜测和想象 (解释、定义阶段) 自己对于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的感情倾向 (判断阶段)
多媒体课件之传播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的贡献:
1、指出了传播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 程;
2、指出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兼具编码 者的不 同:详见教材P94。
编码:即将意义或信息转化为符号的 过程。是传播过程极其重要的环节。 传播者的编码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 传播效果的好与坏。提高编码水平是 传播者永恒的话题。
见教材101—102
第四节 网状模式
详见教材P103
一、罗杰斯和金·凯德的辐合模式
教材P105
罗杰斯和金·凯德的辐合传播模式
参考者A 然后
I1 I3
相互 理解 I4 I2
“然后”——表明此前已发生 某些事情
“I1”——表明信息不断被 创造和分享
参考者B 然
后
: ——相互理解的程度 : ——各自理解的含义
辐合模式再现了以电脑为媒介的参与者双方创造和分享 信息的动态过程和结构形态。
它的提出,不仅可以引导传播学者将审视、分析的目光 转向一个前景广泛的领域——互动(网络)传播,而且 直接指引人们去追踪传播系统中某一特殊信息的流动与 演变,进而探寻人类在认识上靠近与离散的原因与背景 。
编码并非完全个人的活动,一方面它要受 编码者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知识范围 和经验等制约,另一方面也受编码者所在 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制约。
所谓译码,就是将符号还原成信息或意义 的过程,与编码过程相对应。
施拉姆修正后的新模式
✓ 这个模式充分体现了大众 传播的特点。构成传播过 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 与受众,这两者之间存在 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为了克服上述性线模式的的局限性,一些传播学者开发 出了双向传播过程模式,引入了“反馈”的机制,从而更 客观、更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
一、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与大众传播模 式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分析课件
网络传播模式
总结词
去中心化、节点、链接
详细描述
网络传播模式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模型,它强调了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和传播。在这种模 式下,每个节点(个体或组织)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并通过链接形成复 杂的信息网络。这种模式突出了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使传播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和包
容的过程。
03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的概念与分类
传播效果的概念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受众的思想、行为、认知等方面所 产生的影响。
传播效果的分类
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预期效果和非 预期效果。
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 方式了解受众对传播活 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变化。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
成功传播案例分析
案例一
可口可乐的"Happy Holiday"广告活动
案例二
星巴克的"Upstanders"倡议
总结词
成功传播案例通常具有明确的目标受众,创意特殊且与品牌形象高 度一致,同时重视与受众的互动和情感连接。
失败传播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争议性广 告
传播的方式
传播的方式包括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情势,不同的传播方式适用于 不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场景。
02
传播模式分析
线性传播模式
总结词
单向、直线性、无反馈
详细描述
线性传播模式是最早的传播模式之一,它描述了信息从发送者直接传递给受众, 没有反馈或互动的过程。这种模式忽略了受众的反馈和参与,认为传播是单向的 直线性过程。
传播学五大传播模式
传播学五大传播模式
人内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既是出于人的自我需要,也是出于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及时对周围变化了的环境做出适应而进行的自我调节。
它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协调,对客体进行回顾、记忆、推理、判断。
大众传播:指一群人经由一定的大众传播工具向社会大众传送信息的过程。
大众沟通的传送者通常是庞大的组织体,沟通的工具大都是最先进的科技结晶体,而收受人则是不知名的及不定量的大众。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包括组织内部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部与部门、组织与其成员的传播活动以及组织与相关的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流沟通活动。
群体传播:是群体成员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行为。
表现为一定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聚合方式,在一定的场所进行信息交流,群体的规模有大有小,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特点。
传播的模式概述
(三)传播的模式 ❖ 传播模式是指为了研究了解传播现象,采用简化而具体的图解模
式来对复杂的传播现象、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进行描述、解释和 分析,以求揭示传播结构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健康传播
(三)传播模式 ❖1.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又称5W模式) 五因素传播模式由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家哈罗得·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被 誉为传播学研究经典的传播过程的模式,是描述传播现象的简便 方法,对5个问题的回答,就已经完整地呈现了传播过程。
why和where两个因素,提出了“7W模式”,即“为什么”和 “在哪里”,分别反映了动机和情境两个要素
第三节 健康传播
• 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是用来说明个体为什么要从事某种活动,是为实现一定目的 而行动的原因。情境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 境况。7W模式是通过一定的情境,给受传者以某种压力,而影响 受传者行为的传播形式。健康传播者可以有意图地创设某种情境, 向受传者施加影响。
第三节(三)健传播康模传式 播
❖ 把繁杂的传播现象用五个部分高度概括,虽然不 能解释和说明一切传播现象,但抓住了问题的主 要方面,不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传播结构,还进 而提出了五部分的研究范围和内容,从而形成了 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为传播学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节 健康传播
(三)传播模式 ❖2.7W模式 在拉斯韦尔5W模式的基础上,美国布雷多克增加了
第三节 健康传播
(三)传播Leabharlann 式 ❖ 2.7W模式 ❖3.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 1954年,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用
双向传播模式将传播过程描述为一种有反馈的(指传播者获知受 传者接受信息后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信息交流过程。这一传播模 式强调传播双向都是传播的主体,在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角 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人在发出信息时是传播者,而在接受 信息时则又在扮演受传者的角色。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知识点
公共关系学知识框架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Ø传播学中,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是美国⼈人哈罗德·拉斯⻙韦尔。
Ø1948年年,拉斯⻙韦尔发表了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使其成为传播学的始创者之⼀一。
Ø在这篇论⽂文⾥里里,拉斯⻙韦尔提出了了界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5W模式。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Ø传播学中,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是美国⼈人哈罗德·拉斯⻙韦尔。
Ø1948年年,拉斯⻙韦尔发表了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使其成为传播学的始创者之⼀一。
Ø在这篇论⽂文⾥里里,拉斯⻙韦尔提出了了界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5W模式。
Ø老王通过电视⼴告向全市⼈民征集创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Ø传播的控制分析:传播的法规与政策;传播者的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传播者对传播的影响;传播者的社会责任。
Ø传播的内容分析:传播的分类;传播的符号;传播的宣传⽅方法等。
Ø传播的媒介分析:传播的媒介环境;传播的媒介特点等。
Ø传播的对象分析:传播对象的⼼心理理;传播对象的劝服等。
Ø传播的效果分析:传播的效果类型;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测定传播效果的定量量⽅方法等。
传播学中,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是()A.巴勒勒克拉夫B.⻨麦克卢汉C.拉斯⻙韦尔D.伯尼斯传播学中,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是()A.巴勒勒克拉夫B.⻨麦克卢汉C.拉斯⻙韦尔D.伯尼斯5W模式的提出者是()A.迈克尔•⻨麦库姆斯B.弗兰克•杰夫⾦金金斯C.库尔持•卢因D.哈罗德•拉斯⻙韦尔5W模式的提出者是()A.迈克尔•⻨麦库姆斯B.弗兰克•杰夫⾦金金斯C.库尔持•卢因D.哈罗德•拉斯⻙韦尔传播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A.传播的分类B.传播的符号C.传播的宣传⽅方法D.传播对象的⼼心理理E.传播对象的劝服传播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A.传播的分类B.传播的符号C.传播的宣传⽅方法D.传播对象的⼼心理理E.传播对象的劝服传播的对象分析主要包括()A.传播对象的⼼心理理B.传播对象的劝服C.传播对象的选择D.传播对象的分类E.传播对象的知识背景传播的对象分析主要包括()A.传播对象的⼼心理理B.传播对象的劝服C.传播对象的选择D.传播对象的分类E.传播对象的知识背景二、把关人理论Ø“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行为的关键⼈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麦奎尔等著 《大众 传播模式论》,祝建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年
1989年版
—— 基本模式:拉斯韦尔公式;申农 —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与丹斯模 式;格伯纳的传播总模式 等八种模式。
—— 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 体的影响模式:刺激与反应模式及其 修正;两级 传播模式;创新扩散模 式等五种模式 。
一、德弗勒的互动模式
传媒设施
信源
发射器
信道
接收器
噪音
信宿
接收器
信道 反馈设施
发射器
信宿 信源
二、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编码 解释者
解码
讯息 讯息
解码 解释者
编码
三、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媒介组织
大量同一的 讯息 可能的反馈 来自各种信源的信息输入
大量的受众
每个接收者都扮演着 译码、释码和编码的 角色
二、布雷多克的7W模式
布雷多克在《“拉斯韦尔公式的扩展》 (1958)一文中在拉斯韦尔模式的基 础上增加了两个W:“在什么情况下? 为了什么目的?”构成了7W模式。
三、香农—韦弗模式(数学模式)
克劳德·香农(Clavde Shannon)和韦弗 (Weaver):《传播的数学理论》提出数学模式
信源
个人从属于群体、在 群体内,讯息得到再 解释或加工
四、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N——任何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 必须借助传播媒介);
A——有目的的传播者(如政治家、 新闻来源、广告客户等,是“鼓吹者” 角色);
B——受传者或信息接收行为角色( 个人、群体或组织);
C——传播媒介(个人或组织。他们 从A或N处收集筛选信息,传播给B);
2、引申出传播研究的五个参数或五个 内容: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 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不 足:
1、这一模式假定任何信息都是有效果的, 助长了过高估计了传播效果的倾向。 2、拉斯韦尔模式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 因而,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 向和互动性质。 3、这个模式忽略了传播过程中外部环境的 影响。
第一节 线性传播模式
◆ 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 ◆ 香农-韦弗模式 ◆ 贝罗的SMCR模式
最早的传播模式 •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模式(Aristotle
Model)。它载于《修辞学》(Rhetoric)一书中,扼要提出 五个传播的基本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效果及
场合。
说话者 Speaker
• 不足: 缺少反馈环节
四、贝罗的SMCR模式
贝罗提出:SMCR模式(Sour源自e— Message—Channel—Receiver)
五、线性传播模式的缺陷:
1.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单向的 过程。 2.忽略了外部环境,把传播理解为孤 立而不是系统的过程。
第二节 控制论的传播模式
德弗勒的互动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3、它过分强调了传播者对社会的独立 性。
五、控制论的贡献与缺陷
主要贡献: 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 引入了“反馈”的机制,从而更客观、 更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提出 了传播过程中的三种角色:编码(符号 化功能)、译码(接收和符号读解功能 )、释码(意义阐释功能)。
主要缺陷:
——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 间接与直接模式;议题设置;大众传播 依赖模式、沉默螺旋模式等五种模式。
——受众中心模式:使用与满足模式;使 用与效果模式;信息寻求模式等三种模 式。
—— 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与 流动模式:比较媒介体系模式;媒 介组织模式;守门人模式等七种模 式。
• 对传播的基本结构模式的探索从孤 立到系统,从单向线性向循环性及 螺旋性,由静态向动态,由要素性 到结构性,由表象到抽象。
演讲 Speech
听众 Audience
场合 Occasion
效果 Effect
一、拉斯韦尔模式(或称5W模式)
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提出五W模式:who,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
谁 传播者 控制分析
说什么 讯息
第五章传播的模式
科学的模式常常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 构造功能 – 解释功能 – 启发功能 – 预测功能
• 传播模式,即直观而简化地再现人类 传播活动的理论描述方式。
• 传播学研究中使用模式方法建构的传 播模式,实际上就是科学地、抽象地 在理论上把握传播的基本结构与过程 ,描述其中的要素、环节及相关变量 的关系。
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
媒介分析
对谁 接收者(受众)
受众分析
取得什么效果 效果
效果分析
评 价:
拉斯韦尔模式显示了早期模式 的典型特性:传播主要被视为是一种 劝服性过程。传播者具有某种影响受 传者的意图。
适用于政治传播、宣传研究。
意 义: 1、第一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
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 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 的出发点。
N′——加工改造后的信息(传播者为了获取 守门人同意,以使信息进入传播渠道,而进行 的加工);
N3C——传播媒介对所有信息N作出的观察和获 取的信息;
fBA——受众(B)向信源(A)作出的反馈; fBC——受众(B)通过直接接触或受众的研 究向传播组织(C)的反馈; fCA——传播者(C)向鼓吹者(A)的反馈。
意义:
1、它指出了大众传播过程是经过选择的,而 且这种选择是经过若干阶段进行的,说明了 大众传播过程中把关人及其多重把关性;
2、它指出了反馈的重要性。
不足:
1、它认为三个参与者之间是平衡的、 互利的,整个系统完全自我调节。事 实上,传播过程中三个参与者之间是 很少平衡的。
2、它夸大了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体化程 度。而现实中,每一方都会追求各自 的不同的
讯息
信号
发射器
信道
接收
到的
讯息
信号
接收器
信宿
噪音源
开图解模式之先河
• 这个模式中包含了五个正功能和一个 负功能。
正功能:信源、发射器、信道、接 收器、信宿
负功能:噪音(指的是传播过程中 的干扰)
重要意义:
提出噪音的概念,表明在传播的过 程中各种障碍要素对形成对讯息的干 扰;
该模式对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 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 程中的作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