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教学大纲(2011版)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包括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是药学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侧重于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中定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是分析化学重要的基础。

化学分析法主要内容包括各类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部分电化学分析法以及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等。

重点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计算。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中严格训练学生定量分析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树立准确量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化学分析法的基础是无机化学的四大平衡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理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掌握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和电化学分析有关内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习定量分析中有关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树立准确“量”的概念,对学生后续课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都将受用终身。

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测定方法,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阐述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学到哪方面知识,培养了哪方面能力,并具体说明本门课程着重完成培养要求中哪项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培养要求。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备注:教学方法默认为课堂讲授,使用自主式学习—讨论式教学方法等其他方法时,要在“教学方法”栏注明。

四、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原理分类。

【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分析方法的分类;3.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1.掌握分析化学的定义;2.掌握分析方法的分类;3.熟悉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4.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平时成绩评定方式说明
课堂表现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言,提出有深度的问 题或见解。
作业完成情况
按时提交作业,作业质量高,能体现对课堂内容 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准确,分析深入,结论合理,报告书写 规范。
期末考试形式和内容介绍
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内容
总评成绩计算方式
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 × 40% + 期末考试成 绩 × 60%。
THANKS
感谢观看
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实验结果评价与报告撰写
1 2 3
结果评价
根据实验目的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 期。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分析化学》课程教 学大纲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基本原理与方法 • 仪器分析技术 • 样品前处理与实验操作技巧 • 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培养 • 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分析化学定义及重要性
01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 、结构和性质的科学,是化学学 科的重要分支。
02
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 、医疗卫生、材料科学等领域具 有广泛应用,对于推动科学技术 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毛细管电泳法
利用毛细管内的电场作用将待测物质进行分离和分析,如 毛细管电泳仪测量生物大分子和离子化合物。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64 学分:4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适用专业:药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承担院部:科技学院药学系学科组:药物分析学科组二、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分析化学课程在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专业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等化学信息的学科,主要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严密和系统的理论性,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科。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准确的“量”的概念并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能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设计分析方案,初步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鼓励探索和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应用创新能力。

分析化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后续学习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专业课程及从事药学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也为将来从事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环境等行业工作的奠定重要专业知识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分析化学课程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

化学分析主要由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组成。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内容主要由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光学分析法三部分组成,是分析化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本部分内容涉及的分析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光、电、声、磁、热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进行表征和测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在现代科学教育中,分析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分析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制定一份全面且科学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化学实验的技巧;2. 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分析化学实验;3.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1. 基础知识1.1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与意义1.2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3 分析化学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安全知识2. 分析方法2.1 传统分析方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2.2 仪器分析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2.3 分析化学中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3. 分析实验操作技术3.1 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3.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3.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知识,概念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教学:通过安排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

五、考核评价1. 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的写作和实验操作技术的评估。

2. 理论考核:包括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经典的分析化学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丰富全面。

2. 教学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

3. 教师团队: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化学教学经验。

七、教学评价与改进1.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听取学生的反馈,并针对问题进行及时的教学改进。

2. 加强与实际应用领域的联系,开展实践课程,提高教学的实际应用性。

八、总结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可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药学>专业(中专)<药物制剂>专业(中专)<医药商品经营>专业(中专)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科学。

本课程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准确树立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1、明确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在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和原理,正确掌握分析天平的称量技术。

3、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表征,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4、熟悉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沉淀平衡和质子理论。

掌握这些理论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5、掌握各种分析方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正确掌握分析操作。

6、了解仪器分析在分析工作中的意义,熟练常用的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分析仪器的使用。

7、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方法的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绪论一、教学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的分类及其发展史。

会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 将分析化学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别;懂得样品分析的一般程序。

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作用。

2、分析方法的分类。

3、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4、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三、教学建议:结合分析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药物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来讲述绪论。

第二章分析天平与称量一、教学要求:1、了解各类分析天平的构造原理,熟悉使用分析天平的性能和注意事项。

2、掌握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了解其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3、了解灵敏度、稳定性、示值变动性和不等臂性的概念。

4、熟悉实验室规则。

二、教学内容:1、分析天平的分类,原理和构造。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轻工系化工、食品、生物、制药等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制定,符合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分析化学是化工、食品、生物、制药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课程。

它的任务是:在系统讲授化学的基本原理即化学平衡、物质性质的基础上,重点讲述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等基本分析方法。

使学生较好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1.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定量分析中误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等知识。

(2)理解滴定反应的条件及方式、标准溶液的配制及表示、滴定分析法的相关计算。

(3)掌握四大平衡及四种滴定分析方法。

(4)掌握吸光光度分析方法及其他仪器分析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运用化学科学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析化学(3)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4)具有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1.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用其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学分2 学时32)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化学、化工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系统讲授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原理,波谱分析原理与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学科进展,重点掌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用分析化学中“量”的概念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需对应于本专业2013级培养方案中的毕业生能力进行细化分解)1.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各类化学分析方法,了解各类分析方法所用的仪器,树立准确的基本概念,培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从事各相关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2.掌握—些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可以把理论知识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3.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精密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为将来从事各项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能力1 一、绪论1.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和作用;2.分析方法的分类;3.分析化学的变革和发展;4.定量分析基本过程与分析方法选择1.熟悉分析化学的性质与作用,课程的任务与要求。

2.掌握分析化学中的分类方法、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

3.掌握分析过程的一般步骤。

4.了解分析化学的历程、发展趋势与前沿领域1 讲授1、32 二、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1.定量分析中的误差1.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点、减免与判别方法,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方法与途径。

2.掌握精密度与准确度的概念、作3 讲授1、2、3的基本概念;2.定量分析数据的评价和显著性检验;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分析化学 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 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为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深入理解;2. 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化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意义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a) 分析化学的定义与分类b)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c) 分析化学仪器与设备2. 分析化学实验技术a)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b) 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c) 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3. 分析化学定量方法a) 酸碱滴定法b) 电位滴定法c)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d) 光谱法e) 色谱法f) 质谱法4. 分析化学定性方法a) 离子鉴定试剂的使用与原理b) 离子的分组分析c) 有机物的鉴定与分析5. 分析化学应用领域a) 环境分析化学b) 食品分析化学c) 药物分析化学d) 冶金分析化学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3. 实践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示范分析化学方法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实际问题和案例,培养他们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课堂互动:利用课堂问答和答疑环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课堂练习和实验报告等;2. 总成绩: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小型分析化学项目,评估其实验设计和报告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程教材:《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教程》等;2. 网络资源:如在线学习平台、开放式课程网站等;3. 实验室设备:各种分析化学仪器和实验装置;4. 参考文献:相关分析化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专业期刊等。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二、课程目标1.认识和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熟悉常用的分析仪器设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技术;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4.掌握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分析化学的定义和分类(2)样品的制备和处理技术(3)分析方法的选择和评价2.常用的分析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1)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2)电化学分析法(电位滴定法、电化学方法等)(3)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4)质谱分析法(质量光谱、质谱法等)3.分析化学实验技术(1)标准曲线的建立和应用(2)样品测定和数据处理(3)实验安全与仪器操作规范4.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应用(1)环境监测与分析(2)生物医药分析(3)食品安全与质量监测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实验技术;3.讨论和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实验经验和思考问题;4.案例分析和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撰写实践报告。

五、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参与度、实验报告和课堂作业等;2.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进行考核;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占24学时,实验教学占12学时。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主教材:《分析化学教程》参考书目:1. 《分析化学基础》2. 《分析化学导论》3. 《现代分析化学》总结:此份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重要要素。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分析化学(Anal ytical Chemistry)课程代码:08S1107B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化学专业课程学时:总学时60(理论60学时实践0学时)课程学分:总学分4(理论4 实践0)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选用教材:《分析化学》上册(第6版)[M].武汉大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参考书目:1.《分析化学》上册(第4版)[M].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分析化学习题解答》上册(第6版)[M].曾百肇,赵发琼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分类,明确滴定分析要求,掌握滴定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方式。

了解分析过程和结果表示的方法,学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能根据化学计量比进行滴定分析计算,并把分析结果表示成相应的形式,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

掌握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原理、计算和操作方法。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2.了解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来源、表示方法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够认识到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严格操作、数据记录及处理等过程应该遵循的原则和重要性,灵活掌握各种基本运算,给出正确的分析结果。

善于反思、发现问题,并从实验设计和操作中改进。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3.结合试样的处理方法,能独立完成采样和制样,能根据试样的特点提出主要采取的措施、方法及注意事项。

熟悉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理解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理解课堂内外自学、小组讨论式学习的作用,既能独立思考,又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

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践行爱国主义、环保教育、“原创性”科研、食品安全、平衡心态等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学时:72 学分:4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后续课程: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等一、课程的性质分析化学是本科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是以定量为主,注重应用,重视实验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是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之后开设,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专题实验、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化学理论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重视化学反应条件,逐步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了解分析化学在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理解分析化学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掌握常见离子的个性、共性及其系统的化学定性分析方法;掌握各类分析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方法,掌握水溶液中化学平衡理论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建立起准确的“量”的概念;掌握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和吸光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分析化学中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四、学时分配五、教学方式1.本课程以多媒体形式的课堂讲授为主,采用讨论、演示、自学等多种形式进行,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2.通过启发式、提问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和要求,以利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科目,平时成绩不少于3次,占总成绩的1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考试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 华中师范大学等.分析化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2]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3] 张正奇等. 分析化学. 科学出版社,2001.[4] 汪尔康等. 21世纪的分析化学. 科学出版社,1999.[5] 林树昌. 溶液平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6] 方禹之等. 分析科学与分析技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八、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与作用,了解分析化学发展史;掌握分析方法的分类。

2.教学具体内容(1)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2)分析化学的内容(3)分析化学发展简史(4)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重点:分析化学发展和应用难点:分析化学的分类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采取试样的一般原则,了解不同状态试样的采取、制备方法,了解不同分析试样的预处理方法。

2.教学具体内容(1)分析试样的采取与制备(2)分析试样的预处理重点:固、液、气态试样的采取方法及注意事项难点:分析试样的预处理第三章:定性分析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解定性分析一般步骤的内容,掌握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分析方法。

2.教学具体内容(1)定性分析概述(2)阳离子分析(3)阴离子分析(4)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重点: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分组和分析方法难点:硫化氢系统;阴离子分组方案及初步试验第四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定量分析中误差的来源和性质,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含义、表示方法以及两者的关系,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记录和运算规则,掌握对有限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初步方法,了解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教学具体内容(1)误差的基本概念(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3)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4)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6)Excel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重点:准确度和精密度,有效数字运算难点:误差和偏差,误差的鉴别,有效数字的运用,正态分布和t分布第五章: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滴定分析的过程、方法特点、分类、滴定方式和对滴定反应的要求等,理解标准溶液浓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掌握配制标准溶液的两种方法,了解对基准试剂的要求,各类滴定法中常用的基准试剂,掌握分析化学中的溶液平衡和滴定分析中的定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教学具体内容(1)定量分析的步骤和要求(2)分析化学中的溶液平衡(3)滴定分析法概论(4)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5)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6)滴定分析中的计算重点: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滴定分析法、滴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终点误差难点:活度平衡常数和浓度平衡常数的关系,根据滴定反应确定计量关系并进行计算第六章:酸碱滴定法1.教学基本要求熟悉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酸碱的强度,共轭酸碱的Ka和Kb的关系,掌握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掌握酸碱平衡中溶液酸碱度的计算方法,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点、变色范围,各种类型的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规律,滴定曲线的绘制,化学计量点pH值的计算。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以及一元强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测定原理和计算方法。

2.教学具体内容(1)酸碱质子理论(2)水溶液中弱酸(碱)的各型体的分布(3)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4)酸碱缓冲溶液(5)酸碱指示剂(6)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7)多元酸碱的滴定(8)多元酸碱的滴定重点: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定义、强度;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质子平衡方程式;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和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准确滴定的判据;混合碱的测定难点:水溶液中弱酸(碱)的各型体的分布,pH值的计算;一元弱酸(碱)的滴定曲线,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多元酸能否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分步滴定的判据,指示剂的选择,混合碱的的定性分析;不同类型计算题的计算方法第七章:络合滴定法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EDTA基本性质,理解络合平衡及副反应的影响,掌握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和终点误差的计算,掌握滴定原理和准确滴定条件并会选择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应用,理解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简单的分析方案的设计。

2.教学具体内容(1)络合滴定基本原理(2)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3)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形成常数(4)EDTA滴定曲线及其影响因素(5)络合滴定指示剂(6)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7)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8)络合滴定法的方式和应用重点: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副反应系数,酸效应系数、络合效应系数;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金属离子指示剂变色原理;能否准确滴定的判据,酸效应曲线,络合滴定的最低允许酸度及最高允许酸度;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难点: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副反应系数,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能否准确滴定的判据;酸效应曲线,络合滴定的最高允许酸度和最低允许酸度第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氧化还原法的特点,熟悉反应条件的重要性,了解条件电位的含义,掌握电极电位的计算方法,掌握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掌握不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方法的原理、应用及有关计算,熟悉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突跃范围及进行准确滴定的条件,了解氧化还原预处理的重要性及预处理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应用、使用条件、除去方法,掌握各类型指示剂的应用,掌握KMnO4法、K2Cr2O7法及碘量法的原理、条件、步骤、应用及有关标准溶液的配制,分析结果的计算。

2.教学具体内容(1)氧化还原平衡(2)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3)氧化还原滴定曲线(4)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5)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6)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7)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重点:条件电极电位;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不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方法的原理、应用及有关计算;氧化还原滴定准确进行的条件;氧化还原滴定法指示剂的种类及选择难点:条件电极电位的计算;不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方法的原理、应用及有关计算;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溶液离子浓度和电位变化的规律;进行准确滴定的判据第九章:沉淀滴定法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基本原理、确定终点的方法、滴定条件、应用和计算。

2.教学具体内容(1)沉淀滴定法基本原理(2)确定终点的方法(3)沉淀滴定法应用示例重点:摩尔法、佛尔哈得法、法阳司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难点:银量法应用于测定卤素离子时指示剂的选择和滴定终点误差的判断第十章:沉淀重量分析法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掌握沉淀溶解度的计算及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了解沉淀的形成理论,掌握共沉淀的形成条件和规律;理解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掌握不同类型沉淀条件的选择,掌握换算因数的计算及重量分析法结果的计算。

2.教学具体内容(1)重量分析法概述(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3)沉淀的类型与沉淀的形成机理(4)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5)沉淀条件的选择(6)沉淀重量分析法的应用重点: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及其计算;不同类型沉淀条件的选择;均匀沉淀法及其优点;表面吸附共沉淀的吸附规律;换算因数难点:溶解度的计算,沉淀的形成机理第十一章:吸光光度法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掌握朗伯—比尔定律的应用,摩尔吸光系数与桑德尔灵敏度的物理意义及其互算,理解显色条件及测量条件的选择,掌握吸收曲线和工作曲线的绘制与使用,了解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及使用方法、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掌握示差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

2.教学具体内容(1)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2)吸光光度法的仪器(3)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4)吸光光度的测量及误差控制(5)吸光光度分析方法(6)吸光光度法的应用重点:朗伯-比尔定律的应用,显色条件的选择,吸收曲线与工作曲线的绘制、作用,测定波长与参比溶液的选择,适宜的吸光度读数范围的控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显色条件的选择;入射光波长和参比溶液的选择难点:ε与S的物理意义及其互算,示差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第十二章: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分析化学中进行分离和富集的必要性,理解回收率的概念,掌握沉淀分离法和挥发、蒸馏分离法的原理,常量组分与痕量组分常用的分离方法,了解常用的沉淀剂与共沉淀剂及其应用,理解液液萃取分离法的实质,掌握分配系数、分配比、萃取百分率的概念及计算,了解重要萃取体系,萃取条件的选择及萃取分离技术,理解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原理;了解离子交换剂的性质和种类;理解交联度与交换容量的概念及其与树脂交换性能的关系;了解交换容量的计算,掌握影响亲和力的因素;了解离子交换分离操作及其应用,了解纸色谱、薄层色谱的原理及其应用;了解生物试样分离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