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评价

合集下载

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5篇

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5篇

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5篇第一篇: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在我国,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国土整治规划的制约条件之一。

建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重视我国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以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数据保证。

一、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

尤其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地区和城市,地下水成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水源。

据计算我国可更新地下淡水资源总量为8700亿方,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1%,其中地下淡水开采资源为2900亿方。

微咸水开采资源130′108m3/a(见表1)。

平原区(含盆地)地下水储存量约23万亿立方米,10米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储存量相当于840毫米,水层厚度,略大于全国平均降水量648毫米,这个比例与世界地下水储存量的平均值相近似。

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以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三类为主,其中以孔隙水的分布最广,资源量最大,开发利用的最多,岩溶水在分布,数量开发均居其次,而裂隙水则最小。

在以往调查的1243个水源地中,孔隙水类型的有846个占68%,岩溶水类型的有315处,占25%,而裂隙水类型的只有82处,仅占7%。

从目前的供水情况看,全国地下水的利用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其中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其地下水供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52%。

预计在21世纪,我国淡水资源供水需矛盾突出的地区仍是华北、西北、辽中南地区及部分沿海城市。

受我国水资源及人口分布、经济发达程度、开采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区域我国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目前全国有近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300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每年水资源缺口大约为1000万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以地下水水源地做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超过60个,如: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济南、海口、西安、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拉萨等;以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供水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南昌、青岛、郑州、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兰州、长春、上海等。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产业示范基地水资源储量评价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产业示范基地水资源储量评价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产业示范基地水资源储量评价发布时间:2021-02-01T07:35:02.876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30期作者:商洁1,2[导读] 根据承压完整井稳定流单孔抽水试验参数计算公式,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与影响半径,计算公式如下:1.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哈尔滨 150036;2.黑龙江省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哈尔滨 150036摘要:介绍了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原则以及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示范基地的基本情况,从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对地下水资源储量进行评价。

示范基地建成后地下水总补给量近期为7865.4m3/d,远期为9814.56m3/d;总排泄量为7027.19m3/d。

采用试验内插法进行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9800m3/d。

关键词:五大连池风景区;产业基地;地下水;地储量评价1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原则根据以往地质勘查结果,示范基地内目前地下水开采的主要目的含水层分别为第四系松砂砾石孔隙水含水层及其下为玄武岩孔隙裂隙水含水层。

在示范基地内,第四系松砂砾石孔隙水含水层及其下为玄武岩孔隙裂隙水含水层之间无隔水层分布,水力联系密切,因此,对第四系松砂砾石孔隙水及与其水力联系密切的玄武岩孔隙裂隙水含水层共同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

对第四系含水层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计算整个示范基地全部地下水资源量。

2地下水资源量评价2.1下水资源量评价参数计算根据承压完整井稳定流单孔抽水试验参数计算公式,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与影响半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K:渗透系数(m/d);R:影响半径(m);Q:钻孔出水量(m3/d);S:抽水井水位降深(m);M:承压含水层厚度(m);rw:抽水井半径(m)。

计算得含水层渗透系数K为0.9694-1.2018m/d,影响半径为298.30- 328.90m。

2.2地下水资源量计算2.2.1地下水补给量(1)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示范基地地下水的补给量包括: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Q降)、邻区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量(Q侧)两部分。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科 技 论 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 5・
地下 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王 新 星
( 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勘 察院,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3 0 )
摘 要: 随着人 口的增加 , 我 国地 下水开发 以及利用的规模 日益扩 大, 导致 了地下水位不 断下 降, 水质不断 变差。有些地 区甚至 处于 严重缺水的状 况。要想解决这些 问题 , 就 必须研究地下水环境质量。于是对 于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研 究与评价 的工作就非常重要 。本 文对 我 国地 下水质 量的现状 , 以及 国外的状况进行 了评价和研 究。对 于地下水环境 质量更好 的发展提 出了一些方法。 关键词 : 地下水的总体环境 ; 水资源 ; 重要 意义; 方法 1 我国地下水环境质量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温度环境, 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国地下水的保护与监管, 一切都还是在 地下水环境质量是指地下水的水质状况。水资源是 ^ 、 类生存的必要 刚刚起步的阶段,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极强可改变性。 对于整体的地下 资源。随着我国人 口的逐渐增加 , 水资源也皮 于逐渐减少的状态。地下水 水环境保护来说,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基础的—项工作。 更加是人们生产、 生活、 生存不可缺少的。地下水系统在我国水资源系统 地下水与地表水—样也具有侵蚀、 搬运以及堆积作用。 搬运作用, 主要 中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地质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之一。它为我国人 是以化学搬运为主 , 兼有溶洞和地下河的机械搬运。 沉积作甩包活机械沉 民的农业生产 、 工业生产都有巨大的作用。 秦岭淮河以北的黄土高原地区 积、 化学沉积和洞穴中的堆积。机械沉积是与河流沉积相似, 水动力减弱 植被覆盖面积小, 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资源严重缺乏。随着我国工 、 农业 是机械浙 只 的作用的原因。化学沉积是当地下水中C O : 分压降低,力程 的飞速 发展 , 使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不断提高、 使地下水系统受到破坏。影 1 0 — 1 向左进行, 便发生沉积, 形成石笋、 石幔、 石柱等钟乳 貌。洞穴中 响城乡供水质量, 危及 ^ 、 体健康而目还容易引发地质问题 , 使人们的生命 的堆积分化学沉积 、 重力堆积、 地下河湖沉积与生物和文化堆积。化学沉 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积是各种钟 石形成的。 重力堆积是各种崩塌形成的崩击物, 生物文化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加 , 人们 积是古动物和人类还在洞穴栖身时, 常有古生物、 古人 类及古文化堆积。 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改变。 水作为人生存的必要条件, 人们也认识地下水污 例如周口店猿人、 汤山人等古 ^ 类化石都发现于洞穴中。当然也有不少洞 染的问题 , 现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要想减 地下水的污染 , 主要 穴的生物文化堆积是地下河搬运而来的。 在于防治与监管。要从实际出发 , 客观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 , 具体问题 地下水受污染有几种途径: —个是地表污染后渗 入地下水 , 如很多地 具体分析, 积极的去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预防问题再次发生的可能l 生 。要 方地下水为很低 , 地表是沙土层的活就非常容易渗透下去, 如果地表是固 坚持对地下水的水质边行 认真的分析和评价 ,努力做妇- L切 的基础准备 态的废物, 那渗透的时间会更 久。还有—种是直接污染 : 例如有的企业将 工作。 废水通过打井直排地下。经常见到的污染像垃圾填埋场渗出液体直接接 2地下 水环境质 量地质调查与 国内外现状 触地表 , 这样长期的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地下水环境是地下水及其赋存空间环境在内外运动地质作用和人为 我国现在地下水环境质量检测和质量的保证技术陛都不是很高。需 活动作影响下所形成的状态及其变化的总称,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 要提高监管力度, 提高大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将科学技术应用到保证地 分。 下水环境质量的工作中去。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 , 提高相关方面的科 2 0 世纪 6 0 年代 中期 , 工业发达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环境质量评价在 学研发 。 国外出现。 加拿大 1 9 6 4 年召开国际环境贯星洋价会议, 首次提出了“ 环境 简单、 实用 、 科学、 合理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是未来的研究方 质量评价” 说法。美国 1 9 6 9 年制定国 谚 。另外, 其他国家- 世 j 『 挝 向。应加快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更新和修订,提高对水环境质量的要 . 了相关法律, 如加拿大、 瑞典 、 澳大利亚等。 日 本也非常重视环 工作 , 求, 满足 人 类及社会发展需要。污染因子权重的确定 , 是地下水环境质量 1 9 7 4 年提出了《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运用指南》 , 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 评价中的重要研究 内容。 术 的 方案 , 1 9 7 5 年提出了 境影响评价的力怯》 。 结束语 1 9 6 5 年, R N. Ho r t o n 提出水尉 介 于 黢 D 。1 9 7 0 , t L M _ B r o w n 提出 本文结合了国内外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的问题和发展,对地下水研境 水质珊 - 价 质量指数法( WQ I ) 。1 9 7 4 年, N J A N e me r o w提出尼梅罗综合 质量的发展做出了分析和总结。 我国地下水环境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 污染指数法。 还需要大力加强科 技术的应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让有限的水资 各类指数力栏} 各有所长, 但这些方法皆是事先假定模式或者主观规 源带来更大的可利用空间和价值。同时要加强对地下水质的检测、 控制, 定参数, 因I 平价结果未必客观。 以免带来不 必要的危害。 要提高大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减! 人 类对与水 在2 0 世纪 7 0年代初, 国内开始开展环境保护盼 。1 9 7 9年 的污染。工业、 农业等相关经 业 , 在i 猁 的同时要保i Ⅱ 不污染水质, 破 颁布环境保护法 , 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此后, 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 坏地下水系统。要提倡节约用水, 减少高危险污染企业的生产项 目。提高 学术研讨活动 , 如“ 区域环境学术讨论会” 、 “ 环境理论研究讨会” 、 “ 中国环 各方面的安全防范措施 , 避免水污染危害 人 体健康诱发灾害给经济带来 境科学学会代表大会” 、 “ 全国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学术讨论会” 、 “ 中国环境 巨大的损失。要学会对项 目 采取降低危险措施 , 从安全、 防火、 防毒等方面 科学学 会学术年 会” 。 进行预防。提前做好各种应急预案 , 一 旦发生问题时, 要严格按照预案处 2 0世纪 8 0 年代初 ,地质矿产部组织开展第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工 理问题 , 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最后希望部能够 0 地下水环境的重要 作。 2 0 0 0 年始 , 历时两年, 国土资源部开展了新—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 性, 为了我们共同的发展将水资源的保护做到最好。 两7 欠{ 介 调 查,足可见 . 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及时了解的重要陛。2 0 0 9 年9 最后,感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及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月,国土资源部在哈尔滨市举办了地下水监测网优化与地下水污染调查 ( 2 0 1 1 1 5 0 4 1 ) 的支持。 取样培训班,可 见对地下水环境 则网的建设与地下水污染调查取样规 参考文献 范 的重 视。 【 1 塘 永銮环 境质量综 合指数简 介 环境科学 , 1 9 7 9 2 : 7 1 _ 7 4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1.10•【字号】黑政发〔2016〕3号•【施行日期】2016.0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黑政发〔2016〕3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现将《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16年1月10日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生态安全,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五大规划”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文明黑龙江为统揽,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推进、坚持考核问责、坚持全民参与,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对江河湖库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不断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生态环境和谐共赢。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基本消除,饮用水安全有效保障,地下水质量保持稳定,水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主要河湖生态水量得到基本保证。

到203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

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三)主要指标。

分年度:到2017年,列入国家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的62个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53.2%以上。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29•【字号】黑政规〔2021〕19号•【施行日期】2021.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黑政规〔2021〕19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现将《黑龙江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21年12月29日黑龙江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建设美丽龙江的重要内容。

“十四五”时期是黑龙江省实现2035年全面建成“生态强省”远景目标的第一个关键五年,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加强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利用好稀缺珍贵的黑土资源,助力美丽龙江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成效与存在问题(一)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土壤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强力推进“土十条”“水十条”,取得积极成效。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并总体优良,耕地优先保护类占比达到99.87%,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2%和100%,高质量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

地下水环境质量优于“水十条”17.8%的总体考核目标要求。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完成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初步查明了全省耕地土壤污染底数及分布特征,初步掌握了全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状况。

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优先保护类2.386亿亩、安全利用类29.82万亩、严格管控类2318.18亩。

黑龙江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标准初探

黑龙江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标准初探
2. 2 深层承压水超采区 2. 2. 1 在深层承压水中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区域 ,可确定为超 采区 : (a)地下水开采期间水头持续下降 ; (b)承压水水头消减率 大于 50%; (c)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发生了地下水水质类别改 变。
2. 2. 2 在深层承压水超采区中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区域 ,确定 为严重超采区 ,其他区域为一般超采区。
2. 3. 2 在孔隙裂隙水 (主要为承压水 )超采区中 ,符合下列条件 之一的区域 ,确定为严重超采区 ,其他区域为一般超采区。
(a)年均地下水水头持续下降速率大于 1. 5 m; ( b)承压水 水头消减率大于 65%; (c)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后地下水水质类别 劣于开采前 (初 )期 1个类级以上 ,或改变后的地下水已不能满 足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
黑龙江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标准初探究院 ,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 、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 ,对历史负责 ,为后人造福 ,进行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定 ,是非常必要的 。确定“地下 水开采控制水位 ”是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依据 。一个地区的“地下水开采控制水位 ”应充分考虑当地水文地质条件 、主要开 采目的层的地下水流场特征 ,并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需求 ,进行分析研究后合理确定 。
主要根据地下水储存空隙及其介质特征确定 ,在我省主要 分布有 : (1)孔隙水 :贮存并运移于第四系松散层 (砂、砂砾石等 ) 孔隙中的地下水。 (2)孔隙裂隙水 :主要贮存并运移于第三系及 部分白垩系半坚硬基岩 (砂岩、砂砾岩等 )裂隙及孔隙中的地下
水。 (3)裂隙水 :主要贮存并运移于前四纪各类坚硬基岩的成岩 裂隙、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 ;与孔隙水相比 ,表现出更 强烈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 ,多呈带状或脉状分布 ;其中 ,具有 一定赋水条件的构造裂隙水具有较大的供水意义 。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地下水水质分析与评价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地下水水质分析与评价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地下水水质分析与评价摘要:对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第四系孔隙承压地下水进行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风景区内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的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铁、耗氧量超标。

地下水经降Fe处理及卫生消毒程序后,基本适合饮用。

关键词:五大连池风景区地下水水质分析天然饮用矿泉水五大连池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河地区南部,地处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

东与逊克县毗邻,南与北安市、克东县交界,西与克山、讷河县相连,北与孙吴、嫩江县接壤。

风景区内最高海拔标高600m,最低海拔标高248m,比高40~160m,东、北、西地势相对较高,中南部地势相对较低。

区内分布有完整的火山地貌。

五大连池风景区地处中高纬度,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境内各地气候相差很大。

全区年平均气温在0ºC~18ºC之间,7月气温最高,约平均气温在18.7ºC~22.6ºC,最冷在1月份,月平均气温在-24.7ºC。

年降水量在368.0~652.5mm之间,年平均蒸发量为1256.6mm,无霜期80~142天。

1水文地质钻孔基本情况五大连池风景区共布设2眼水文地质钻孔,钻探成井采用一径到底,开孔孔径为Φ400mm,下入管径为Φ273mm,孔深均为300m,钻探累计进尺为600m。

两井含水层均为第四系玄武岩孔洞裂隙夹松散堆积物含水层。

2地质条件五大连池风景区位于松辽拗陷北缘,其地质条件受五大连池地区地质条件控制和影响。

经以往地面勘查及钻孔揭露的地层自老至新主要为:元古界额头山组(P3t3e)(与上覆白垩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并在元古界额头山组(P3t3e)地层中见有华里西期花岗岩侵入体;白垩系上统嫩江组(K2n)(与上覆第四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系焦得布喷发期玄武岩、小孤山喷发期玄武岩、西龙门山喷发期玄武岩、哈尔滨组(Q31-2h)、顾乡屯组(Q33g)和全新统(Q41-2)。

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地下水水质评价

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地下水水质评价

文章编号:1707-7792(2020)03-0034-09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地下水水质评价高淑红(齐齐尔市水资源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91905)摘要:地下水不仅具有可供人类开发使用的资源属性,而且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

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长期开采地下水,已形成水位下降漏斗、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等环境地质问题,影响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开展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地下水水质评价,弄清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对地下水污染原因进行分析,能够为地下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为齐齐哈尔市的居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评价;环境质量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B0引言地下水是齐齐哈尔市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本次评价采取的20套水质分析样品对第四系上更新统孔隙潜水和12套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孔隙承压水,分别进行生活饮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及工业锅炉用水水质评价。

1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05模糊数学法评价采用模糊数学法,首先对地下水质进行分级。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0747—93),把地下水水质分为5级(见表0);根据模糊质量指数(FQI)的计算结果,结合工作区地下水污染状况,按以上标准将工作区地下水水质划分级别。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要求,地下水质量评价将地下水质量划分5。

I类:主要反映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n类:主要反映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皿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生活用水水源及工、用水。

W类:以工业和农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为生活用水。

V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用水目的选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评价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评价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黑龙江省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

北部和东部山区降雨充沛,地表迳流发育,西部和东部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兴凯湖平原赋存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由于受所处地理位置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我省80个市(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参差不齐,缺水地区主要为大庆、哈尔滨、绥化等大中型城市及鸡西、七台河等矿区。

水资源缺乏已制约了上述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严重缺水地区已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饮用。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的东北部,幅员辽阔,山环水绕。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控制北部和东部疆界,松花江如一条玉带从西南向东北横贯黑土大地。

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及那丹哈达岭将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和逊河平原围隔起来。

在平原中形成大型的地下水贮水盆地,在广大的丘陵山区形成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孔洞及溶洞等蓄水构造。

根据黑龙江省地下水循环的总体特征及地形地貌、含水岩组的特点,将全省地下水划分为三级资源区(资源区、亚区、子区)。

首先按地下水流域及汇水范围划分六个地下水资源区;按地形地貌划分十一个亚区。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区划分表资源区符号面积亚资源区符号面积黑龙江中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Ⅰ10.64Ⅰ19.30逊河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Ⅰ21.33松花江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Ⅱ17.10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Ⅱ14.95松嫩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Ⅱ21.21松花江中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Ⅲ8.10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Ⅲ17.81松花江中游地下水亚资源区Ⅲ20.29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汇流流域地下水资源区Ⅳ6.22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Ⅳ11.85Ⅳ24.38乌苏里江中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Ⅴ3.01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Ⅴ12.01兴凯湖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Ⅴ21.00绥芬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区Ⅵ0.78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Ⅵ0.78根据含水介质组成特征及赋存条件,将我省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等三种基本类型。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逊河平原及广大山区的山间河谷和盆地内。

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砂、砂砾石、砾卵石。

含水层厚10-300mm不等,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于10m,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一般500-3000m3/d。

地下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或钠钙型为主,矿化度多小于1g/l。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分布于平原第四系含水岩组之下(局部地段直接出露)和山区的中、新生代坳(断)陷盆地中(即:牡丹江、七台河、双鸭山、鸡西等地区)。

含水层岩性为新近系、古近系、白垩系、侏罗系砂、砂砾岩及煤系岩层。

含水层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变化较大,富水性极不均一,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

一般在构造复合部位水量较丰富,在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缺乏地区,具有重要的供水意义。

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广大的基岩山区及溶岩台地区,按含水裂隙成因及其功能特征,可分为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玄武岩孔洞裂隙水(五大连池和镜泊湖地区)。

基岩裂隙水的分布与富水程度受岩性、地形、水文及气象等因素控制,其富水性差异极大,一般不具有大规模集中供水意义。

全省地下水化学类型较为简单,属低矿化度、重碳酸型淡水。

山区基岩裂隙水循环交替强烈,一般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经暂短的迳流后,部分沿途以地下径流形式补给山间沟谷潜水;部分径流至山前地带,以泉的形式排泄或补给平原区。

地下水矿化度大多小于0.5g/l,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及HCO3-Ca.Na型。

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平原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循环交替作用相对较弱,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小于1.0g/l,PH值6.0-8.0,水化学类型为HCO3-Ca或HCO3-Ca.Na型。

在松嫩平原中部和西部地区,水循环交替作用滞缓,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下水矿化度一般为1-3g/l,为微咸水或咸水,出现HCO3.Cl或HCO3.SO4-Na型水。

全省地下水中普遍存在铁、锰离子含量偏高现象,铁离子含量一般为1-10mg/l,三江平原中部铁离子含量多在4-20mg/l,最高达32mg/l。

另外,在松嫩平原和一些山区向平原区过渡地带,存在高氟水及低碘低硒水,为地方病多发区。

黑龙江省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全省地表水多年平均迳流深149.52mm(1956-1999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685.58×108m3/a。

其中,枯、丰变化基本与年降水量变化一致。

1999年为枯水年,年迳流深为92.99mm,地表水资源量为426.35×108m3/a。

全省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年迳流深度变化在10-500mm之间。

南部拉林河、牡丹江上游区,年迳流深在500mm以上,北部及中东部的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地区年迳流深一般在250mm 左右,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迳流深度在10-25mm。

黑龙江省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314.86×108m3/a。

其中平原区为218.00×108m3/a,占69.2%,山区为96.86×108m3/a,占30.8%。

黑龙江省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15.14×108m3/a,其中平原区为182.07×108m3/a,占84.6%,山区为33.06×108m3/a,占15.4%。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预测结果表平水年2010年2030年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可开采资源量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可开采资源量平水年(50%频率)266.76182.86316.98217.29平水年(75%频率)197.72135.22247.93170.22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地下水开采量七十年代为28.01×108m3/a,八十年代为58.21×108m3/a,九十年代为65.00×108m3/a。

二十年间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了36.91×108m3/a。

现状年全省地下水利用量按行业统计:农业为42.45×108m3/a (其中包括林、牧、渔业利用量为2.11×108m3/a),占用水量的65.30%;工业为12.33×108m3/a(其中包括矿坑排水量为1.87×108m3/a),占用水量的18.96%;生活为10.23×108m3/a (其中大中型城市约为6.00×108m3/a),占用水量的15.74%。

受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省各市(县)地下水开采程度(即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与可开采资源量之比值)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哈尔滨、大庆、鸡西、绥化、双鸭山、七台河、海伦等市区,地下水开采程度大于100%;阿城、木兰、甘南、呼兰等城镇,地下水开采程度大于80%;其它市(县)地下水开采程度均低于70%。

而北部和东部低山丘陵区各市(县)地下水开采程度多在1.34-40%之间,表明当地地下水开发利用水平很低。

我省的大、小兴安岭以及东部山地区,地形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含水层分布不均一,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差,虽然目前该区地下水开采程度很低(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剩余量达50×108m3/a)。

但在大部分地区,地下水难以开发利用。

因此,开采潜力较小。

需要指出的是,在山间河谷区及山间盆地区,地下水相对富集,为区地下水开采具前景地段。

我省三大平原,总体上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剩余量达102.04×108m3/a,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

特别是东部的三江平原与兴凯湖平原,地形条件简单,地下水埋藏浅,含水层厚度大,且分布较稳定,富水性好。

因此,具有很大的开采潜力。

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平原区,省会哈尔滨市以及西部重要中心城市齐齐哈尔、油城大庆、商品粮基地绥化市均位于区内,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快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相对较高。

由于松嫩平原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有较大差异,决定了地下水开采潜力也存在较大差别。

在东部高平原,地势较高且上覆厚层亚粘土层,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和赋存,相对贫水。

仅在双城、绥化、海伦和肇东-五站一带的第四系承压水盆地,地下水相对富集,适宜建设小型水源地或分散供水。

中部低平原,地势低平,有利用地下水赋存,且含水层多层叠置,构成大型蓄水盆地,具有较大开采潜力。

但是,低平原深部前第四系含水层构成半封闭型承压水盆地,补给条件差,调节能力低,且局部存在微咸水和高氟水。

因此,对该区地下水的开采应加强规划,科学布局,避免引发不良环境地质问题。

西部扇形平原埋藏有丰富的第四系潜水,且开采条件优越,适合开辟中型或大型地下水水源地。

分布于松花江、嫩江干流及各支流两侧的河谷平原,是松嫩平原最具开采潜力地段。

根据中期预测,至2010年,全省需水量将增至297.83×108m3/a,较基准年(1999年)增加63.13×108m3/a。

其中地下水需供水89.35×108m3/a,地表水需供水208.48×108m3/a。

至2010年,地下水可开采量平水年(50%频率)为182.86×108m3/a,枯水年(75%频率)为135.22×108m3/a。

界时,地下水需供水量仅占平水年资源量48.86%,枯水年资源量66.08%,表明地下水资源供水保证程度较高。

根据远期预测,至2030年,全省需水量将增至417.02×108m3/a,较基准年(1999年)增加182.33×108m3/a。

其中地下水需供水125.11×108m3/a,地表水需供水219.91×108m3/a。

至2030年,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平水年(50%频率)为217.29×108m3/a,枯水年(75%频率)为170.28×108m3/a。

界时,地下水需供水量仅占平水年资源量的41.12%,枯水年资源量的52.47%,其保证程度虽较2010年有所下降,但仍满足远期供水需求。

地下水水质分级及其空间分布:Ⅰ类地下水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低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分布于我省北部及中东部的广大低山丘陵区,兴凯湖平原大部分地区及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区的深层承压水区。

Ⅱ类地下水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分布于嫩江、松花江、牡丹江及其支流河谷区和松嫩低平原东部、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区。

Ⅲ类地下水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分布于松嫩低平原闭流区及三江平原七星河流域。

Ⅳ类地下水以农业和工业用水为依据,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主要分布于哈尔滨、大庆等大中型城市的建城区。

地下水污染程度及其分布:我省地下水重度污染区主要分布于哈尔滨、大庆、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大城市人口稠密的中心地带,主要污染质为总硬度、硫酸根、氯离子、锌、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