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评价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评价

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黑龙江省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北部和东部山区降雨充沛,地表迳流发育,西部和东部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兴凯湖平原赋存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由于受所处地理位置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我省80个市(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参差不齐,缺水地区主要为大庆、哈尔滨、绥化等大中型城市及鸡西、七台河等矿区。水资源缺乏已制约了上述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严重缺水地区已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饮用。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的东北部,幅员辽阔,山环水绕。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控制北部和东部疆界,松花江如一条玉带从西南向东北横贯黑土大地。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及那丹哈达岭将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和逊河平原围隔起来。在平原中形成大型的地下水贮水盆地,在广大的丘陵山区形成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孔洞及溶洞等蓄水构造。

根据黑龙江省地下水循环的总体特征及地形地貌、含水岩组的特点,将全省地下水划分为三级资源区(资源区、亚区、子区)。

首先按地下水流域及汇水范围划分六个地下水资源区;按地形地貌划分十一个亚区。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区划分表

资源区

符号

面积

亚资源区

符号

面积

黑龙江中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10.64

Ⅰ1

9.30

逊河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

Ⅰ2

1.33

松花江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17.10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Ⅱ1

4.95

松嫩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

Ⅱ2

1.21

松花江中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8.10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Ⅲ1

7.81

松花江中游地下水亚资源区

Ⅲ2

0.29

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汇流流域地下水资源区Ⅳ

6.22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Ⅳ1

1.85

Ⅳ2

4.38

乌苏里江中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Ⅴ

3.01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Ⅴ1

2.01

兴凯湖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

Ⅴ2

1.00

绥芬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0.78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0.78

根据含水介质组成特征及赋存条件,将我省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等三种基本类型。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逊河平原及广大山区的山间河谷和盆地内。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砂、砂砾石、砾卵石。含水层厚10-300mm不等,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于10m,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一般500-3000m3/d。地下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或钠钙型为主,矿化度多小于1g/l。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分布于平原第四系含水岩组之下(局部地段直接出露)和山区的中、新生代坳(断)陷盆地中(即:牡丹江、七台河、双鸭山、鸡西等地区)。含水层岩性为新近系、古近系、白垩系、侏罗系砂、砂砾岩及煤系岩层。含水层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变化较大,富水性极不均一,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一般在构造复合部位水量较丰富,在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缺乏地区,具有重要的

供水意义。

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广大的基岩山区及溶岩台地区,按含水裂隙成因及其功能特征,可分为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玄武岩孔洞裂隙水(五大连池和镜泊湖地区)。基岩裂隙水的分布与富水程度受岩性、地形、水文及气象等因素控制,其富水性差异极大,一般不具有大规模集中供水意义。

全省地下水化学类型较为简单,属低矿化度、重碳酸型淡水。山区基岩裂隙水循环交替强烈,一般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经暂短的迳流后,部分沿途以地下径流形式补给山间沟谷潜水;部分径流至山前地带,以泉的形式排泄或补给平原区。地下水矿化度大多小于0.5g/l,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及HCO3-Ca.Na型。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平原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循环交替作用相对较弱,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小于1.0g/l,PH值6.0-8.0,水化学类型为HCO3-Ca或HCO3-Ca.Na型。在松嫩平原中部和西部地区,水循环交替作用滞缓,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下水矿化度一般为1-3g/l,为微咸水或咸水,出现HCO3.Cl或HCO3.SO4-Na型水。全省地下水中普遍存在铁、锰离子含量偏高现象,铁离子含量一般为1-10mg/l,三江平原中部铁离子含量多在4-20mg/l,最高达32mg/l。另外,在松嫩平原和一些山区向平原区过渡地带,存在高氟水及低碘低硒水,为地方病多发区。

黑龙江省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全省地表水多年平均迳流深149.52mm(1956-1999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685.58×108m3/a。其中,枯、丰变化基本与年降水量变化一致。1999年为枯水年,年迳流深为92.99mm,地表水资源量为426.35×108m3/a。

全省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年迳流深度变化在10-500mm之间。南部拉林河、牡丹江上游区,年迳流深在500mm以上,北部及中东部的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地区年迳流深一般在250mm 左右,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迳流深度在10-25mm。

黑龙江省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314.86×108m3/a。其中平原区为

218.00×108m3/a,占69.2%,山区为96.86×108m3/a,占30.8%。

黑龙江省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15.14×108m3/a,其中平原区为182.07×108m3/a,占84.6%,山区为33.06×108m3/a,占15.4%。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预测结果表

平水年

2010年

2030年

地下水天然补给量

可开采资源量

地下水天然补给量

可开采资源量

平水年(50%频率)

266.76

182.86

316.98

217.29

平水年(75%频率)

197.72

135.22

247.93

170.22

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地下水开采量七十年代为28.01×108m3/a,八十年代为58.21×108m3/a,九十年代为65.00×108m3/a。二十年间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了36.91×108m3/a。

现状年全省地下水利用量按行业统计:农业为42.45×108m3/a (其中包括林、牧、渔业利用量为2.11×108m3/a),占用水量的65.30%;工业为12.33×108m3/a(其中包括矿坑排水量为1.87×108m3/a),占用水量的18.96%;生活为10.23×108m3/a (其中大中型城市约为6.00×108m3/a),占用水量的15.74%。

受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省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