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设计一、引言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的是地域内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
本教学设计将介绍区域经济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熟悉和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3. 掌握区域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将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区域经济学概述1.1 区域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3 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区域发展理论2.1 区域差异与发展的关系2.2 传统区域发展理论2.3 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3. 区域发展政策3.1 区域发展政策的概念和目标3.2 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3 区域发展政策的实施和评估4. 区域经济的竞争与合作4.1 区域经济的竞争与合作的概念和特点 4.2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和作用4.3 区域经济合作的案例分析5.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5.2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5.3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措施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互动,介绍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3.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的区域经济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5. 综合评价法:通过课堂测试、小论文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包括: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参与度;2. 小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区域经济学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4. 实践操作考核:对学生在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区域经济学》电子教案
《区域经济学》电子教案一、引言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地理分布、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以及区域政策的学科。
本教案旨在介绍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区域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二、引发兴趣1. 引入例子:假设有两个城市,城市A和城市B,在相同的环境下,城市A的经济发展远远超过城市B。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2. 提出问题:经济发展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为何有些地区发展得更好,而有些地区却发展缓慢?三、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区域经济学的特点: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四、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访谈等方式,了解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2. 定量研究方法:通过经济统计数据、空间计量模型等工具,进行大规模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
五、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1. 区域发展差异:研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和机制,如资源禀赋、外部环境等。
2. 区域经济政策:研究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如引导政策、产业转移等。
3.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如区域合作组织、自贸区等。
六、案例分析:中国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1. 案例介绍:以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为例,比较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
2. 原因分析:资源禀赋、政策导向、市场开放度等因素导致了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七、区域经济学的应用价值1. 指导经济发展:通过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指导政府决策,促进经济发展。
2. 规划城市布局:基于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优化资源配置。
3. 促进区域合作:通过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八、总结本教案通过介绍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和应用价值,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
区域经济学教学
区域经济学教学一、引言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各个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发展问题和影响因素。
作为一门学科,如何进行有效的区域经济学教学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设定、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设定区域经济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对不同地区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数据分析能力、论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教材选择针对区域经济学教学,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
首先,教材内容应具备广泛性和权威性,能够覆盖到不同地区的案例和经验。
其次,教材的编写应结合实践案例和理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最后,教材应具备系统性和逻辑性,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和思路。
四、教学方法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理论授课结合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此外,采用小组讨论、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活动有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同时,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如数据分析软件和经济模型模拟等,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
五、评估方式区域经济学教学的评估方式应综合考虑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可以采用考试、论文和小组项目等形式进行评估。
考试部分旨在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论文部分则注重学生对特定地区经济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小组项目则侧重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支持为了提高区域经济学教学的效果,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支持。
包括提供图书馆资源,购买相关教学材料,提供计算机实验室等。
同时,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和实践经验分享,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七、教学策略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区域经济学-第二篇PPT课件
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等。各区位上区位因素的 差异,才决定各区位的优劣,从而才有区位差异。
2021/3/28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5
2.埃德加·M·胡佛 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 ①地区性投入:区位上不易转移的投入的供应情况,如 原料供应品或服务等。 ②地区性需求: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 ③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 ④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净收入 不同的区位上,上述四类区位因素不同,其区位利益具
⑧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
2021/3/28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9
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1.二次世界大战后, 众多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上落后、政治
上发 展的“二元性”。
2.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想从经济上解决经济增
长和发展的不对称,平衡二元经济的利益冲突,但在调节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却没突破。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3
第一节 区位概念
一、经济区位 1.区位: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
的空间坐标。 2.经济区位:则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工业生产--工业区位 场所 居住活动--居住区位
城市经济活动--城市区位
3.由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由于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 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所形成的经济利 益差异。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区域经济学
第二版 高洪深 编著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学-电子教案V1.0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中文名称:区域经济学2.英文名称:Regional Economics3.学科编码:0202024.课程性质:区域经济学为经济类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
5.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6.课时安排(建议):36学时7.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区域经济学是我国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它是新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国民经济学、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财政学以及城市经济学相互交叉,又与理论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区域经济学,又与地理学一级学科人文地理学中的经济地理学密切相关。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强这些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课程基本目标和要求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要素区际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学科。
本学科的基本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区域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生产要素转移规律、区域系统非均衡形成机制、区域经济结构演进及区际经济结构差异、区际差距形成机理及其变化趋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区域经济政策。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上述理论。
区域经济学又是实践性和强的学科,强调国外区域理论与国内区域理论的结合、传统区域理论与最新区域理论的结合、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实践活动的结合,并从区域经济现实中抽象出区域经济内在规律。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区域经济现象,能够利用区域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区域经济实践活动。
三、教学内容组成区域经济学主要的讲授内容,包括绪论和10章。
讲授内容,主要围绕生产力布局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城乡统筹理论以及区域政策五大部分进行展开。
绪论介绍了区域概念、区域经济学的形成、研究对象和内容、区域经济主要特征等。
第一章介绍了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方面。
《区域经济学》电子教案
区 域 经 济 学
Regional Economics Regional Economics Regional Economics Regional Economics
主要参考书目
•
区 域 经 济 学
[21]姜爱林:《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 大地出版社,2004。 [22]王梦奎,冯并,谢伏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C],北京,中国发展 出版社,2004。 [23]郑弘毅:《农村城市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4]邹农俭:《中国农村城市化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25]陆立军等:《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北京,中国经 济出版社,2002。 [26]张一民:《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出版社,2004。 [27]宋奇成:《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成 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8]朱若峰,朱泽:《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M],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9]曾坤生等:《区域经济论——市场经济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M],长 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30]姚士谋,汤茂林等:《区域与城市发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出版社,2004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贵 州 师 区 范 域 大 经 学 济
Regional Economics Regional Economics Regional Economics Regional Economics
学
编写制作: 编写制作:李孔俊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李孔俊
CONTENTS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一、课程的基本结构:以区域产业布局与组织、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发展战略制定为主线,对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作系统论述。
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绪论第1章经济区划第2章区域产业布局的理论基础第3章区域产业集聚经济第4章区域产业组织理论第5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第二部分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国土规划中所涉及的各项专题第6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第7章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第8章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第9章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第10章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城镇布局第11章区域分工合作、竞争与经济一体化第12章区域国土资源开发规划第13章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与案例二、学时学分本课程为4学分,课内学时为72学时,开设一学期。
三、多种媒体的教材1、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
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
要求教材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概念准确,论证清楚,案例应用恰当,适合以自学为主的成人教育,体现电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辅助教材包括学习指导书和学习参考资料,它有三个主要功能:一是学习主教材的向导;二是连接主教材和录象教材的媒介;三是自学和复习的必要补充,它包括作业、案例分析、复习指导等。
教材形式可以采用分立型(即主教材和辅助教材分开编写),也可以采用合一型(即主教材和辅导教材合在一起编写)。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深化和补充。
拟采用专题与案例讲授模式,以章为单位,设有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作业讲评等,每篇各自独立,可分可合。
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到教学形式的形象、生动、直观、简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其他教学手段主要是期刊辅导和网上辅导,以帮助学生自学为目的,指出学习要求和重点内容,适当阐释难点问题,提供必要的练习思考题、教学信息、作业等。
四、教学环节1、音像课:这是广播电视大学的重要教学环节。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课件: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2024年11月14日星期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6
四
第四节 “大北京”城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确立各地经济功能,协调发展区域经济
1.京津冀北地区: 中国北方经济核心区; 中国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创新基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区域; 中国人才培育与信息交流中心。
2.北京: 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 全国重要的现代化服务基地; 全国经济调控与管理中心; 我国国际经济交往中心。
2024年11月14日星期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5
四
2.组合用港,发挥区位优势
以天津、大连和青岛三市为中心,联合周围的其 他港口城市,联合建港、用港,组成港口同盟。其目 的是以效率最高的方式分配货流与服务,实现港口利 用率最大化,用户成本最小化和服务最优化。
3.联合培育共同的主导产业
4.寻求政策支持
(1)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有组织保证。
2024年11月14日星期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4
四
(2)发挥民间组织的能动作用。 (3)实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4)建立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市场。 (5)树立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观
第一,破除所有制情结,树立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观。 第二,破除地域封锁观念,树立优势互补思想。 第三,破除竞争排他观念,树立互惠互利思想。 第四,破除政府万能观念,树立市场主导思想。 第五,破除“独立大队”观念,确立系统协调观点。
2.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和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促进区域经济 整合经济整合。
3.进一步深化产业和地区分工,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生产与 服务体系。
4.强化依托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的功能,促进区域产业和 市场整合。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政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的主要手段
• (二)区域产业与投资政策 • 产业政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一是产业结构政策。 • 二是产业组织政策 • 三是产业布局政策。 • 从区域投资政策来看,政府的投资行为,既包括政府的
直接投资,也包括它对地区企业和个人投资的影响。 地区在进行产业投资时,投资产业选择非常关键
• (c)表示实施政策地区的实际结果C1,与没有实施政策 地区C0的对比,前者的指标值通常要大于后者,但政策 效应究竟有多大,要通过对比才能做出判断。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效果的评价
• (三)评价区域经济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法 • 区域经济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与其他分析方
法相比,有三大特点:一是综合程度高,它需要对区域 政策的所有成本和效益都进行分析。二是使用起来比 较灵活,可用于事前评估也可以用于事后评估。三是 尽管难度较大,但效果好。
成本—效益分析
• 成本—效益分析中的投入成本一般包括: • (1)政府财政支出;(2)企业支出成本;(3)机会成本。 • 成本—效益分析中的效益(产出)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 (1)新增经济产出和提高的收入; • (2)新增就业机会创造的效益; • (3)政府收入。
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主要的目标
• 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主要的目标是促进区域欠发达地 区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以及扩大这些地区的就业,但 收入状况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城市或地区而言其意义不 同,因而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城 市或地区的成本和效益应给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再进 行分析。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针对不同区域的 政策目标或不同区域问题可能有所不同,各种投入与 产出要素在构成区域政策成本与效益中的重要程度不 同,故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也应给予不同的权重 。
完整特效版孙久文区域经济学第二版全部课件
重点问题
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 制度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
第二章 区域资源环境
重点问题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
第三节 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 关键词及思考题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 三、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产生
•形成时间: 20世纪50年代
现代区域 经济学
•创始人之一:艾萨德 •其代表作《区位和空间经济学》 •其对区域经济学的最大贡献 •其模型为区域经济学进入主流经济
学奠定了基础。
•埃德加.胡佛提出区域经济学的三 个基石
第一章 导论
重点问题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2.人口管理 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服务于人,人口管理是区域管理的基本 问题。
3.环境管理 区域环境管理正在成为区域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三、中国区域经济学界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影响机制 和制度创新
区域开发
(四) 区域经济政策
第一章 导论
•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及其经济意义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
1 生物性
2 能动性
3.时效性
4.智力性
5.再生性
6.社会性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
•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及其经济意义
(三)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具体是 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 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课件: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
14
四
三、北京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条件 1.首都的特有功能优势 2.科技、教育、人才优势 3.知识型服务业优势 4.总部存量资源优势 5.较为完善的城市设施和人居环境优势
关键术语 总部经济 概念与内涵 经济学解释 经济效应
思考题 1.比较全面准确地阐述总部经济的基本概念。 2.怎样理解总部经济的经济效应?并分析它的特征。 3.如何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总部经济现象?
生产组织功能
赵弘: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 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通过极化效应和 扩散效应,企业总部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 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 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2024年11月14日星期
总部经济
9
四
林文俏: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
三、总部经济的理论背景
1.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视为一个“黑箱” 2.钱德勒揭示了企业在内部的运行中存在一只“看得见的手”
3.科斯和威廉姆森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回答了 为何有“看
不见的手”
4.威廉姆森论证了决定企业对市场替代的条件和因素
5.现代信息经济学和代理理论
2024年11月14日星期
总部经济
6
四
四、总部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发展总部经济的中心城市一般都拥有优越的地理区位、
丰富的人力资源、良好的基础设施、较强的经济基础和工 业配套能力以及宜人的生存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条件。
国内外考察总部经济的指标设置和发展情况:
1.指标设置
包括
2.国外总部经济发展情况
3.国内城市总部经济的发展情况
2024年11月14日星期
《区域经济学》课程说明
课程说明绪论主要内容:绪论主要解决四个问题:(1)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来源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2)区域经济学研究什么?怎样研究?(3)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如何?(4)区域经济学同哪些学科关系比较密切?有何关系?重点:绪论的重点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关于研究对象,有许多种观点,课堂上介绍了6种观点,除第一种观点都是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只有第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因为,如果区域经济学只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没有差别的话,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任何一门学科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所解决的问题是其他学科所不能解决的。
研究内容是对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具体化。
正是由于各学者对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同,关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有不同的观点。
同学们可以将“区域经济的形成发展规律、区际分工与联系、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区域开发、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难点:是对区域和区域经济概念的理解。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是经济区域,它不是自然区、生态区、行政区,也不是社区。
所谓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
其具体含义如下:(1)经济区域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它是客观存在的,但又不是指某一具体的区域,如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它是所有的具体区域的总称。
(2)经济区域特指一个主权国家疆域内的各个组成部分,这与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原因有关。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于50年代末,其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区域问题的存在,二是用政府干预的手段解决区域问题。
在50年代末,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还比较低,在如欧共体等区域经济集团,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干预区域经济发展,因此这类区域未被纳入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在今天,欧盟也干预区域经济生活,建立了区域基金,这种高度一体化的区域,其区域发展规律与一国内部区域没有什么不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同样适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针对高年级学生,介绍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主要包括区域发展和城市化、经济增长、人口流动和劳动力市场、产业和贸易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认识,掌握区域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
1.熟悉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理解和运用区域经济学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3.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问题和案例分析。
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安排和内容
第一周:区域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区域经济学概述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区域经济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第二周:区域发展与城市化
•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点
•城市化的概念和影响
•区域发展和城市化的关系
第三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概念和特征
•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的特殊案例:中国的经济增长
第四周:人口流动和劳动力市场
•人口流动的概念和原因
•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和特点
•人口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关系
第五周:产业和贸易
•产业的概念和特征
•贸易的概念和影响
•产业和贸易的关系
第六周:区域经济分析的案例分析
•区域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法
•区域经济问题的案例分析
•区域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考核要求
1.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质量和表达能力。
2.期中考试,掌握课程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3.期末论文,要求分析一个区域经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课程论坛,要求每位学生在论坛上分享一个与区域经济有关的新闻或
案例,并进行评论和讨论。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课、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前通过ppt和案例分析,引入课程主题,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并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
形式,期末论文要求双倍行距,字号12,预计3000字左右,课程论坛由老师组织,要求任选一次发言。
六、参考书目
1.张东南. 《区域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王国栋等. 《现代城市和区域经济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
3.刘洪滨、冀宇鸿. 《区域经济学与城市发展》.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2013年版。
4.David Easly and John Y.Sun. 《网络,市场和经济》. 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以上仅为参考,不做必读书目,学生可自行寻找其他优秀的学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