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合集下载

关于佛教的几个问题

关于佛教的几个问题

关于佛教的几个问题1、什么是“大雄宝殿”?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

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

大雄是佛的德号。

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

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

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2、‘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佛教寺庙的正殿叫“宝殿”,“宝殿”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地方,叫做“大雄宝殿”。

“大雄”两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歌颂佛祖像勇士一样无畏,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英雄”的意思;二是出自佛祖的德号“大雄”,佛祖释迦牟尼,也称如来佛。

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境内)一个小邦国的王子,本名乔答摩·悉达多,他见到社会上人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舍弃王室,入深山老林苦修六年,在两棵菩提树下静坐苦思,探索摆脱人间诸苦的道路,终于觉悟成佛,创立了佛教。

“佛”是对他的尊称,乔答摩是他的姓,释迦是他的族名,牟尼是尊称。

释迦牟尼胸前的金色符号是是梵文,汉语读作“万”,意为万德吉祥,释迦牟尼等佛像的基座,装饰有莲花的花瓣,称莲花座,含义是以莲花比喻佛教教义纯洁高雅。

佛教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称呼,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根本的老师(本师),就是表示“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呼出家人为“和尚”,“和尚”是印度语,意为“亲教师”,就是亲自教导我的教师。

3、大雄宝殿内有哪三尊佛?分别象征什么?供三尊主佛,也有不同名目。

有的供"横三世佛",横三世是指同时存在的空间世界。

殿内居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有的供"竖三世佛",这里三世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殿内居中为现在世释迦佛,左侧为过去世燃灯佛,右侧为未来世弥勒佛。

佛教基础知识一百问答题

佛教基础知识一百问答题

佛教基础知识一百问答题1.信仰佛教具备的条件?应先皈依三宝。

三宝是唯一依靠。

2.何为三宝?佛、法、僧为三宝,以能利益世间,稀有难遇故喻三宝。

3.什么是佛宝?佛宝者,得无上正遍知之人,教主之德号,其义为觉者,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4.什么是法宝?法宝者,具救度世人之道,载于经藏,佛的教育、教授。

5.什么是僧宝?僧宝,是学佛言行,传佛教化之人,其义是和合众。

6.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因为佛有无量功德智慧,佛的法有大利益,修之可以解脱生死之苦,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

7.皈依三宝有何功德利益?皈依佛不下地狱,皈依法不堕餓鬼,皈依僧不堕旁生。

8.除皈依法式外,还有何式?除皈依法式外,还有礼拜、赞叹、供养、忏悔、发愿等方式。

9.什么是礼拜?对着佛像、或心想佛前,五体投地,顶礼稽首。

10.什么是赞叹?以偈颂或诗句,赞扬三宝功德,叹美三宝利益。

11.什么是供养?以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供献于佛,而敬养之。

于法僧亦然供养僧众,尚有以衣服、卧具、饮食、汤药等。

12.何为忏悔?于三宝前,发露己罪,痛责悔改,哀求证明,决不复作。

13.什么是发愿?于三宝前,陈述己愿,立志修行利乐众生,请求加持,令圆满。

14.什么是回向?此包括在发愿内,以自己所修善行功德,回转向自己发愿处,令速成就有三方面:一.回向佛果,令所行作为成佛之资。

二.回向众生,以自己的修行功德施与众生。

三.不执事相。

15.佛是何国人?印度古国迦吡罗王子。

16.迦吡罗之国,今为何地?当今印度境内,名哥尔克波尔,为佛本生地。

17.佛何时出生?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年生,四月八日诞生。

18.佛的父母是谁?父亲是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

19.佛何时修炼成佛?29岁出家修道,35岁于摩羯陀国菩提树下得无上正遍知。

时为周穆王二年。

十二月八日。

20.佛所修何道?知一切法,唯心所作,专于心地,拂除障垢,而达光明自在之境,所谓破光明,证法身。

21.佛姓名叫什么?姓释迦,名牟尼。

信佛的十个常识

信佛的十个常识

信佛的十个常识
1.佛教来源于印度,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是一个尊重自然和平等的宗教。

2.佛教信仰重要的是福报和破灭苦难,通过修行和悟道达到自由和解脱。

3.佛教的核心观点是四谛,即赞叹苦谛、起因谛、离苦谛、道谛。

4.佛教并不相信上帝或者超自然存在,它强调人类的自我造成和自我救赎。

5.佛教的修行方法包括禅定、念佛、观想、布施、清净等。

6.佛教不推崇物质财富,而注重内在的心灵修养和正道行为。

7.佛教的经典包括《大智度论》、《金刚经》、《心经》等,是了解佛教和修行的重要参考资料。

8.佛教场所一般为佛堂和寺庙,佛像、佛诞和佛教节日都是佛教信徒们常常参与的活动。

9.佛教尊重生命和宽容,强调慈悲和平等,不说谎害人,不杀生,不淫犯。

10.佛教是一种温和宽容的宗教,其理念和方法不仅可以化解个人的苦恼,也有助于社会和谐和人类文化的发展。

幽默的佛学问答

幽默的佛学问答
菩萨随机示显,方便接引,众生皆得得度。
佛以安拉之身,去度应以安拉之身得度者;
以上帝之名,去摄受应以上帝身得度者。
24、动物很可怜,怎么才能让大家不杀它们?
都来念佛。
25、外面的乞丐太多,而且分不出真假,怎么布施啊?
问问你的慈悲心是真还是假。
26、现在没有时间念佛,等以后退休再念,可以吗?
可以。如果你自信明天、明年、退休时,你还能活着。
27、我们什么时候也可象您一样没有很多烦恼?
放下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耽误你喘气呼吸。
19、显宗好还是密宗好?
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20、学佛如何改因果?
改的不是因果本身,而是改的面对因果的心。
21、师父有一些缺点,我不能接受,怎么办?
你的缺点,别人不能接受,怎么办?
22、为什么我越学佛越痛苦?
为什么你越学佛越贪、越自私?
23、怎么让学其他宗教的人一起来学佛?
幽默的佛学问答 ,问的好回的妙!
1、家人不支持,反对我学佛怎么办?
那是你没有学好。学好了,家人欢喜得很!
2、那怎样是学好?
处处没有自己,处处理解、帮助别人。
3、爱人因为我学佛,要跟我离婚怎么办?
要么做个好居士,要么索性做了和尚。
4、我念经、磕头,家人反对怎么办?
那就帮家人扫地、做饭、洗衣服。
9、念佛一念,罪灭河沙,要怎么念才能有这样的功效呢?
无我无贪地念。
10、念经时,总是打妄想,怎么办?
继续念!
11、有人骂我、害我,怎么办?
那就谢谢他!学佛连自己都放不下,还学什么?
12、怎么才能成佛?

佛教基础知识试题

佛教基础知识试题

佛教基础知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A. 孔子B. 老子C. 释迦牟尼D. 耶稣基督2. 佛教的“四圣谛”是指?A. 苦、集、灭、道B. 信、愿、行、证C. 身、口、意、戒D. 见、修、行、果3. 下列哪一项不是佛教的“五戒”?A. 不杀生B. 不偷盗C. 不邪淫D. 不饮酒4. 佛教中的“八正道”包括哪些内容?A.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B. 正信、正愿、正行、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定C.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慧D. 正信、正愿、正行、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5. 佛教的“六度”是指?A.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B.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慈悲C.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解脱D.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涅槃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6. 佛教的三宝是指佛、法、____。

7.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____,皆能成佛。

8. 佛教的“十二因缘”中,第一个因缘是____。

9. 佛教的“四念处”包括身念处、受念处、____、法念处。

10. 佛教的“三界”是指欲界、色界和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佛教的“无我”观念。

12. 请解释佛教中的“因果”概念。

答案:1. C2. A3. D4. A5. A6. 僧7. 佛性8. 无明9. 心念处 10. 无色界11. “无我”是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它认为一切法无自性,即一切现象都是由因缘条件和合而成,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我实体。

这一观念旨在破除人们对自我的执着,从而达到解脱痛苦的目的。

12. “因果”是佛教中描述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概念,它认为一切现象都有其前因后果,即因必有果,果必有因。

佛教强调善因善果,恶因恶果,鼓励人们行善积德,以期获得善果。

同时,因果也体现了佛教的平等观念,即每个人的命运都由自己的行为决定,而非由外在力量所控制。

佛教40问答分享--夏易营销

佛教40问答分享--夏易营销

12.‘三宝’是什么?七宝?胜造七级浮屠?
圃佛教中,称“佛、泋、僧”为三宝,佛宝指囿成佛道癿本师释迦牟 尼佛;泋宝指佛癿一切教泋,包括三藏十事部绊、八万四千泋门;僧宝指 依佛教泋如实修行、弘扬佛泋、度化众生癿出家沙门。后以指佛教。 七宝:釐、银、琉璃、水晶、砗磲、玲瑚、琥珀。
浮屠:佛塔,最高七局。胜造七级浮屠,胜过建造最高癿佛塔。
佛教40问筓
销售培训课程之一十五
2013-8-9
1.什么是佛教?
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癿绊典、仦弅、习惯、教团 癿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癿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癿术语来 说,应当叨做佛泋(Buddha Dhamma)。
2.佛是什么?
佛, 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癿简称 [梵文 Buddha ]。意译为 “觉考”、“知考”、“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 觉行囿满,是佛教修行癿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 缺后事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叧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癿“佛”,一般 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癿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泌指一切觉行囿满 考。
姻缘
如果有人要佝展开双臂飞翔,佝会说我丌能飞。但是,假设佝圃睡眠 中梦见自己圃穸中飞翔,然后佝会飞走。佛陀会同意这两种情况--当佝 醒着时,佝丌能飞;耄当佝睡着时,佝能飞。这道理是圃二因缘是否具赼; 要能飞翔癿一个缘,是睡眠。当佝没有它,佝就丌能飞,有了它,佝就能 飞。假设佝梦见佝能飞,耄醒来后还继续相信佝能飞,邁就麻烦了。佝会 掉下来,耄丏会失服。佛陀说,即使圃相对丐界中醒着,我仧还是圃无明 中沉睡,如同圃他出走邁夜癿宫女一般。恰当癿因缘聚合时,任何亊情都 可能出现。但当因缘消散,显现也就停止。 山、桌子、姓名、人类等等都是姻缘组合癿,除掉了姻缘,就丌成为 单独癿名词,这是佛对二姻缘癿解释。

佛教问答.doc

佛教问答.doc

佛教问答佛教问答 750 题再版说明一、本书是由海尸道人原编《佛教问答》及《佛教答问选录》二书合辑而成。

我局在再版时,从中精选出750 题,并作了整理、编号及标点等。

二、本书所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汇集了信众在学习教理、日常行持等各方面所产生的一些疑问,由谛闲法师 (1858 — 1932) 、范古农居士 (1881 一 1951) 根据经论典籍和实修经验,给予解答,是学佛者不可缺少的学习手册,也是佛教居士团体学习教理的必备教材。

上海佛学书局1992 . 7. 11 .佛教问答750题1.问:先生信仰何教?答:信仰佛教。

2.问:信仰佛教,先作何式?答:应先皈依三宝,皈与归同。

3.问:何谓三宝?答:三者为佛法僧,以能利益世间,希有难遇,故喻称宝。

4.问:何者为佛?答:佛者得无上正遍知之人,教主之德号,其义为觉者。

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5.问:何者为法?答:法者救世度人之道,载在藏经者,佛之所以教也。

其义为轨持,所谓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也。

6.问:何者为僧?答:僧者学佛言行,传佛教化之人,其义为和合众。

所渭解脱同证、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见同解、戒同修、利同均也。

7.问:皈依之式若何?答:在佛僧前,焚香礼拜,长跪合掌,至心发愿。

誓言:弟子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是三称。

又言:弟子某,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如是三称。

8.问:皈依三宝,有何因由?答:皈依佛,为佛有无量功德故。

皈依法,为法有大利益故。

皈依僧,为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故。

9.问:皈依三宝,有何效果?答: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旁生。

10 .问:尚有何式?答:尚有礼拜、赞叹、供养、忏悔、发愿等式。

11 .问:何为礼拜?答:为对于佛像,或心想佛的,五体投地,顶礼稽首也。

对于法僧亦然。

12 .问:对法如何礼拜?答:供经于桌,口称经题及经中某字,(如、是、我、闻,)至心顶礼一拜,如拜《华严经》者,称“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如’字法宝”,一拜。

大学佛学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大学佛学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大学佛学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1. 佛教的创立者是:A. 孔子B. 耶稣C. 释迦牟尼D. 穆罕默德答案:C2. “四圣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其中“苦谛”指的是:A. 生命的无常B. 生命的痛苦C. 生命的空虚D. 生命的无我答案:B3. 在佛教中,“涅槃”是指:A. 再生B. 永生C. 解脱D. 死亡答案:C4. “八正道”是佛教修行的重要路径,其中不包括:A. 正见B. 正思惟C. 正语D. 正财富答案:D5. 《心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其核心教义是:A. 因果报应B. 空性C. 菩萨道D. 禅定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是佛教的基本修行方法?(多选)A. 念佛B. 禅修C. 持戒D. 布施答案:ABCD7. 佛教中的“五戒”包括以下哪些内容?(多选)A. 不杀生B. 不偷盗C. 不邪淫D. 不妄语E. 不饮酒答案:ABCDE8. 佛教的“三法印”指的是:(多选)A. 诸行无常B. 诸法无我C. 涅槃寂静D. 有漏皆苦答案:ABC三、简答题9. 简述佛教中的“无我”观念。

答案:佛教中的“无我”(Anatta)是指一切存在都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我实体。

它认为个体的存在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暂时组合而成,这些组合是不断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核心或自我。

10. 解释“菩萨”在佛教中的意义。

答案:在佛教中,“菩萨”是指发心求得佛道,为了利益众生而修行的修行者。

他们以慈悲为本,发愿帮助所有众生从苦海中解脱,达到涅槃。

四、论述题11. 论述佛教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佛教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提倡的和平、非暴力的理念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作用。

其次,佛教的内观修行方法,如禅修,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帮助人们减压和提升自我意识。

此外,佛教的伦理观念,如五戒,对提升社会道德标准和促进法治社会建设也有重要贡献。

五、案例分析题12.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其中的佛教元素,并讨论如何应用佛教教义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

佛教一些基本常识问答(一)什么是佛一提到佛很多人就会将神佛混在一起,在佛教上佛不是神。

他是公元前六世纪时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达多Siddhārtha,他的姓是乔达摩Gautama。

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佛是佛陀(Buddha)一辞的略称,古时也写成浮屠或浮图。

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思是“觉者(觉悟的人)”或“智者(大智大慧的人)”。

“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③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所以佛也叫无上正等正觉。

“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

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

就体上讲,智有三种:第一、“一切智”: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

第二、“道种智”:种是指种种繁多的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产生的?从哪里来的?现象、过程如何?后来结果如何?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叫做“道种智”。

第三、“一切种智”: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叫做“一切种智”。

释迦牟尼佛,具足这三种智。

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确的了解。

智慧起用就是大觉。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觉”也有三类:第一、是自己觉悟了这是自觉。

第二、是能够帮助别人觉悟,这叫做觉他。

第三、是圆满的觉悟。

因此,“佛”之一字,包含整个宇宙人生的本体、现象、作用,凡是能觉察、证悟这种真理的人,就是佛陀。

(二)什么是佛教?答: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

学佛问答精选答题题库大全

学佛问答精选答题题库大全

学佛问答精选答题题库大全学佛是一个深邃且充满智慧的修行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人们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

以下为您精选了一些常见的学佛问答,并给出相应的解答,希望能对您的学佛之旅有所助益。

问题一:学佛一定要吃素吗?答:吃素并非学佛的必要条件,但吃素是一种慈悲和不杀生的体现。

在佛教中,强调不杀生是培养慈悲心的重要一环。

对于初入佛门的人来说,不必急于强制自己完全吃素,可以逐步减少肉食的摄入,随着修行的深入和慈悲心的增长,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身体状况来决定是否吃素。

然而,吃素不仅仅是避免食用动物肉类,还包括不食用蛋类、奶类等可能涉及动物生命的食品。

吃素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益处,如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胆固醇等。

但最终是否选择吃素,应基于个人的信念和实际情况,而不应成为一种负担。

问题二:如何理解佛教中的因果报应?答:因果报应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我们所做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念头,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这个结果可能不会立即显现,但在合适的时机和条件下,必然会产生影响。

比如,一个人行善积德,帮助他人,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得到他人的帮助或者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一个人作恶多端,伤害他人,可能会面临法律的制裁或者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果报应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也不是机械的一一对应。

它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时,理解因果报应不是为了让我们对过去的错误过度自责和悔恨,而是要让我们在当下和未来,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努力去做善事,积累善因,从而获得善果。

问题三:怎样进行有效的佛教修行?答:佛教修行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法门适合不同的人。

但总体来说,以下几点是比较基础和重要的:首先是持戒。

遵守佛教的戒律,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这是规范我们行为的准则,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其次是禅定。

通过冥想、打坐等方式,让内心平静下来,减少杂念和烦恼,提高专注力和洞察力。

大学佛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佛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佛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的创始人是:A. 孔子B. 耶稣C. 释迦牟尼D. 穆罕默德答案:C2. “四圣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其中“苦谛”指的是:A. 生命的本质是苦B. 苦的起因C. 苦的终止D. 通向苦的终止之道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八正道”的内容?A. 正见B. 正思维C. 正语D. 正行答案:D4. “涅槃”在佛教中意味着:A. 死亡B. 重生C. 解脱D. 轮回答案:C5. 《心经》是佛教哪一部分的重要经典?A. 阿含经B. 般若经C. 华严经D. 法华经答案:B6. 佛教认为人的痛苦主要来源于:A. 物质缺乏B. 身体疾病C. 无明D. 社会不公答案:C7. “因果报应”是佛教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A. 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B.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C.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责任D. 人与神之间的契约答案:A8. 佛教中的“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A. 不饮酒B. 不吸烟C. 不赌博D. 不嫉妒答案:A9. “菩萨”在佛教中指的是:A. 佛的弟子B. 已经觉悟的佛C. 正在修行的佛D. 佛教的神祇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佛教的“三宝”?A. 佛B. 法C. 僧D. 天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佛教的“三法印”包括________、无我、涅槃寂静。

答案:诸行无常12.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心经》中的名句,其中“色”指的是________。

答案:物质形态13.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其中最基本的两种是生苦和________。

答案:死苦14. “十二因缘”是佛教解释生命和宇宙的起源的理论,其中“无明”是因缘的起点,而“老死”是因缘的终点,它们之间的链条包括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以及________。

答案:生15. 佛教中的“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________、智慧。

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1、中国佛教有哪八大宗派?性宗、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宗、律宗、密宗八大宗派。

2、四大皆空的“四大”是什么意思?指地、水、火、风为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

3、什么是五蕴?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类的法。

4、什么是佛教中的四谛?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5、什么是佛教的三界?三界通常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

6、和尚剃光头的三种含义?一是按佛教的说法,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和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二是削掉头发就等于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牵挂,一心一意修行。

7、内心起嗔恨要以什么观对治?慈悲观。

8、何为三藏?经、律、论。

9、东方三圣是哪三位?药师琉璃光如来、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

10、佛教讲的三毒是指什么?贪、嗔、痴。

11、四恩是指什么?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

12、三法印是辨别佛法与外道的方法,三法印是指什么?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13什么是无相布施?没有布施的我,没有受布施的人,没有布施的物。

14什么是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15、什么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16、什么是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17、五明是哪些?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18、十法界是指哪些?佛、菩萨、缘觉、声闻、天道、人道、阿修罗、畜生道、饿鬼、地狱。

19、什么是十善呢?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恶口,5、不两舌,6、不妄语,7、不绮语,8、不贪,9、不嗔,10、不痴等。

20、人都有哪八苦呢?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爱别离苦,6、怨憎会苦,7、求不得苦,8、五阴盛苦等八苦。

21、十二因缘是什么?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22、什么是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23、离五盖的五盖是指什么?欲贪盖、嗔恚盖、睡眠盖、掉举盖、和疑盖。

佛教测试题及答案

佛教测试题及答案

佛教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A. 孔子B. 释迦牟尼C. 老子D. 耶稣答案:B2. 佛教的四圣谛指的是?A. 苦、集、灭、道B. 信、愿、行、证C. 戒、定、慧、悟D. 闻、思、修、证答案:A3. 佛教中的“八正道”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正见B. 正念C. 正行D. 正食答案:D二、填空题4. 佛教认为人生的本质是____,因此追求解脱之道。

答案:苦5. 佛教的三大教义是____、____和____。

答案:戒、定、慧6. 佛教中,____是指通过冥想修行达到心灵的平静和清净。

答案:禅定三、简答题7. 简述佛教中的“无我”观念。

答案:佛教中的“无我”观念指的是一切法无自性,即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或自我存在。

8. 描述佛教中“因果报应”的基本含义。

答案:佛教中的“因果报应”指的是一切行为都有其相应的果报,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强调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

四、论述题9. 论述佛教如何影响东亚文化。

答案:佛教自印度传入东亚后,对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哲学思想上,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观念深入人心,影响了人们的道德观和世界观。

在艺术领域,佛教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丰富了东亚的艺术表现。

在社会生活方面,佛教的戒律和修行方式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如素食、禅修等。

此外,佛教还促进了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

结束语:以上是对佛教测试题及答案的编排,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佛教的基本知识。

佛协会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佛协会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佛协会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A. 孔子B. 老子C. 释迦牟尼D. 耶稣答案:C2. 佛教中所说的“四圣谛”是指什么?A. 苦、集、灭、道B. 喜、怒、哀、乐C. 生、老、病、死D. 贪、嗔、痴、慢答案:A3. 佛教中“八正道”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正见B. 正思维C. 正语D. 正财答案:D4. 佛教中的“五戒”是指哪五项?A.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B. 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饮酒、不吸烟C.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毒D.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赌博答案:A5. 佛教中的“六度”是指哪六项?A.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B.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慈悲C.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D.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方便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佛教的三大法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佛、法、僧2.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__________,通过修行可以达到__________的境界。

答案:佛性、涅槃3. 佛教中提到的“三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佛宝、法宝、僧宝4. 佛教的“五蕴”包括色、受、想、行、__________。

答案:识5. 佛教中的“四念处”是指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__________。

答案:观法无我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佛教中的“因果律”。

答案:佛教中的“因果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因缘和结果,即因必有果,果必有因。

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因果相续,循环不息。

佛教强调因果律,旨在教导众生明了善恶因果,从而积极行善,避免造恶。

2. 阐述佛教中的“中道”思想。

答案:佛教中的“中道”思想是指避免极端和偏颇,追求平衡和谐的生活态度和修行方法。

佛协会考试题目及答案

佛协会考试题目及答案

佛协会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的创始人是()。

A. 孔子B. 老子C. 释迦牟尼D. 耶稣答案:C2.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

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A3. 佛教中的“四圣谛”指的是()。

A. 苦、集、灭、道B. 信、愿、行、证C. 戒、定、慧、解脱D. 贪、嗔、痴、慢答案:A4. “禅宗”是佛教的哪个流派?()A. 密宗B. 禅宗C. 净土宗D. 律宗答案:B5. 佛教中的“六度”是指()。

A.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B. 信、愿、行、戒、定、慧C. 闻、思、修、戒、定、慧D. 贪、嗔、痴、慢、疑、恶答案:A6.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的哪部经典?()A. 华严经B. 法华经C. 金刚经D. 心经答案:D7. 佛教中的“五戒”包括()。

A.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B.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毒C.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赌博D.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烟答案:A8. 佛教中的“三宝”指的是()。

A. 佛、法、僧B. 佛、法、塔C. 佛、法、经D. 佛、塔、僧答案:A9. “菩提心”在佛教中的含义是()。

A. 觉悟的心B. 慈悲的心C. 智慧的心D. 清净的心答案:A10. 佛教中的“涅槃”是指()。

A. 死亡B. 重生C. 觉悟D. 解脱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佛教中的“八正道”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正见B. 正思维C. 正语D. 正业答案:ABCD12. 佛教中的“四念处”包括()。

A. 身念处B. 受念处C. 心念处D. 法念处答案:ABCD13. 佛教中的“五蕴”指的是()。

A. 色蕴B. 受蕴C. 想蕴D. 行蕴答案:ABCD14. 佛教中的“六根”包括()。

A. 眼根B. 耳根C. 鼻根D. 舌根答案:ABCD15. 佛教中的“六尘”包括()。

15个佛学常识问答,值得收藏!

15个佛学常识问答,值得收藏!

15个佛学常识问答,值得收藏!一、什么是佛?答:“佛”字是佛的简称。

佛是梵文音译,意为“智者”或“觉者”。

佛陀,广义上是指自觉证悟到究竟圆满的人,狭义上指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

2、什么是佛教?答:是佛得无上正觉后,根据自己对世间一切法的了悟而为大众所宣说的教法,称为佛法。

3、什么是佛教?答:佛教是指佛陀的教育,广义上包括经书、仪轨、僧伽等,都与佛教有关;狭义上指佛陀的一切教法。

4.什么是三皈依?答:皈依同归,就是回头;依是依靠的意思。

皈依意味着将一个人的身心转向他并依赖他。

三皈依专指皈依佛、法、僧。

皈依三宝者,皆为佛弟子。

5.西方三圣是什么?答:西方三圣指的是佛经中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和他的两个助手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

6.什么是三学?答:三学就是戒、定、慧三学,也叫无缺三学,这是佛法的基本三学,八万四千法门都离不开这个学。

7、什么是“三毒”?答:是指“贪、嗔、痴”三种习气,因为这些习气会阻碍自性、毒人的法身、智慧和生命的现现,所以称为三毒。

8、什么是三印?答:印就是印佛教的三法印,就像皇帝印证文书真伪一样,是区分真假佛教的标准,包括一切无常,一切无我。

dharmas,以及涅槃的宁静。

凡不持三法印者,非法。

9、“四大”哪个都是空的?答:在佛教中,四大是指构成宇宙万物的四种最基本的元素,包括地、水、火、风。

10.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什么区别?答:大乘佛教重利他主义;小乘佛教专注于实现自己的解脱。

11.什么是五戒?答:这是佛陀为四类弟子制定的最基本的五戒,包括杀、盗、淫、妄、饮。

12、佛经是释迦牟尼本人写的吗?答:没有。

释迦牟尼在世时,只言传身教,没有文字记载。

他圆寂后,为记录佛陀的言教,弟子们组织了多次集会,通过弟子们的背诵,将佛陀一生的言教汇集在一起,就是现在的佛经。

13、和尚为什么要剃发?答:比丘摇头,这是获得比丘功德所必需的。

14、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什么?答:文殊菩萨道场——山西五台山;观音道场——浙江普陀山;地藏道场——安徽九华山;普贤道场——四川峨眉山。

佛学基础精选试题及答案

佛学基础精选试题及答案

佛学基础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的创始人是:A. 孔子B. 释迦牟尼C. 老子D. 耶稣答案:B2. 佛教中“四圣谛”指的是:A. 苦、集、灭、道B. 信、愿、行、证C. 戒、定、慧、空D. 仁、义、礼、智答案:A3. 佛教中的“五戒”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不杀生B. 不偷盗C. 不邪淫D. 不饮酒E. 不妄语答案:E4.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中哪一部经典的简称?A. 金刚经B. 法华经C. 华严经D. 心经答案:D5. 佛教中的“六度”是指:A.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B. 信、进、念、定、慧、戒C. 身、口、意、戒、定、慧D. 见、修、行、证、道、果答案:A6. 佛教认为人生的本质是:A. 快乐B. 平静C. 痛苦D. 无常答案:C7. “涅槃”在佛教中意味着:A. 重生B. 死亡C. 解脱D. 轮回答案:C8. 佛教中的“三宝”指的是:A. 佛、法、僧B. 戒、定、慧C. 身、口、意D. 信、愿、行答案:A9. “因果报应”是佛教中的哪个概念?A. 缘起B. 空性C. 业力D. 无常答案:C10. 佛教中的“八正道”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正见B. 正思维C. 正语D. 正命E. 正念F. 正定G. 正精进H. 正业I. 正思惟答案:I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佛教中的“五蕴”包括:A. 色B. 受C. 想D. 行E. 识答案:ABCDE2. 佛教的“三法印”指的是:A. 诸行无常B. 诸法无我C. 涅槃寂静D. 一切皆苦答案:ABC3. 佛教中的“四念处”包括:A. 观身不净B. 观受是苦C. 观心无常D. 观法无我答案:ABCD4. 佛教中的“六根”是指:A. 眼B. 耳C. 鼻D. 舌E. 身F. 意答案:ABCDEF5. 佛教的“四无量心”包括:A. 慈B. 悲C. 喜D. 舍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佛教认为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佛测试题及答案

佛测试题及答案

佛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A. 孔子B. 释迦牟尼C. 老子D. 耶稣答案:B2. 佛教中“四圣谛”指的是?A. 生、老、病、死B. 苦、集、灭、道C. 贪、嗔、痴、慢D. 信、解、行、证答案:B3. 佛教中所说的“八正道”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正见B. 正思惟C. 正语D. 正业答案:D4. “六度”是佛教中修行的六种方法,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布施B. 持戒C. 忍辱D. 冥想5. 佛教中的“三宝”指的是?A. 佛、法、僧B. 佛、法、塔C. 佛、僧、塔D. 法、僧、塔答案:A6. 佛教中“五戒”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不杀生B. 不偷盗C. 不邪淫D. 不妄语答案:D7. 佛教中“缘起”的概念是指什么?A. 一切事物都是独立的B.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C. 一切事物都是偶然的D. 一切事物都是必然的答案:B8. 佛教认为人生的本质是?A. 快乐B. 痛苦C. 平静D. 无常答案:B9. 佛教中的“涅槃”是指?B. 死亡C. 解脱D. 轮回答案:C10. 佛教中“禅定”是指?A. 冥想B. 祈祷C. 诵经D. 礼拜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______,皆可成佛。

答案:佛性2. 佛教中的“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______。

答案:识3. 佛教认为人的行为会决定其未来的______,即因果报应。

答案:果报4. 佛教中“三毒”指的是贪、嗔、______。

答案:痴5. 佛教中的“四念处”包括身、受、心、______。

答案:法6. 佛教中的“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______。

答案:意7. 佛教中的“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______。

答案:法8. 佛教中的“四无量心”包括慈、悲、喜、______。

答案:舍9. 佛教中的“五力”指的是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______。

答案:慧力10. 佛教中的“三学”指的是戒、定、______。

关于佛教的真题和答案解析

关于佛教的真题和答案解析

关于佛教的真题和答案解析佛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广泛传播的宗教之一,深深影响了亚洲各国的文化、社会和哲学思想。

它不仅仅是一种信仰体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哲学启示。

许多人都对佛教的真谛和核心教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将对佛教的一些重要问题和答案进行深入解析。

1. 佛教的起源和创始人是谁?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并由释迦牟尼(Siddhartha Gautama)创立。

他是一位印度王子,后来成为一位苦行僧,通过冥想而获得了“觉悟”或“悟道”的经验,成为了佛教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在巴菩提树下获得了“佛陀”的称号,这意味着“觉醒者”或“完全的人”。

2.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什么?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四圣谛”和“八正道”。

四圣谛指的是苦、集、灭、道,它们揭示了生命中的苦难起因、存在和终结的真相。

八正道是一种修行方法,通过正确的认知、意图、言论、行为、职业、努力、冥想和专注,帮助人们摆脱苦难,实现解脱和觉悟。

3. 佛教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佛教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涅槃”,意味着超越轮回和痛苦的状态。

它是通过觉悟和修行,彻底超越个体意识并真正实现自我解放。

涅槃不是一种个体的存在形式,而是一种超越个体的境地,代表着彻底的平静、智慧和自由。

4. 佛教中的修行方式有哪些?佛教中的修行方式主要有三种:慈悲、般若和禅定。

慈悲是指培养对他人的无条件爱心和同情心,般若是指通过智慧的洞察力认识事物的真相,禅定是指通过冥想和专注实现内心的平静和集中。

5. 佛教的时空观如何?佛教的时空观与我们日常所熟悉的线性观念不同,它强调一种长远而绵延的时间和无限空间的存在。

佛教认为宇宙无常变化、无边延展,世界的存在不是永恒的而是永远在变化的。

此外,佛教还提出了无自性的概念,即一切现象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没有固有存在的自性。

6. 佛教是否相信神?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不崇拜或信奉一位超级神。

佛教强调个体的觉悟和自由,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觉悟能力,可以通过修行实现自我解脱。

佛教考试题及答案

佛教考试题及答案

佛教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的创始人是:A. 孔子B. 老子C. 释迦牟尼D. 耶稣答案:C2. 佛教的发源地是:A. 中国B. 印度C. 埃及D. 希腊答案:B3.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A. 道教B. 伊斯兰教C. 四圣谛D. 八正道答案:C4. 佛教中的“五戒”包括:A.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B.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毒C.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赌博D.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烟答案:A5. 佛教的“三宝”是指:A. 佛、法、僧B. 佛、法、塔C. 佛、法、经D. 佛、法、像答案:A6. 佛教中“六度”是指:A.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B.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慈悲C.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方便D.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解脱答案:A7. 佛教的“四念处”是指:A. 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B. 身念处、受念处、意念处、法念处C. 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意念处D. 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答案:A8. 佛教中的“涅槃”是指:A. 死亡B. 重生C. 觉悟D. 解脱答案:D9. 佛教中的“菩萨”是指:A. 已经成佛的人B. 正在修行的人C. 已经解脱的人D. 已经涅槃的人答案:B10. 佛教中的“禅宗”强调的是:A. 念佛B. 持戒C. 禅定D. 智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佛教中的“八正道”包括:A. 正见B. 正思维C. 正语D. 正业答案:ABCD12. 佛教中的“六根”是指:A. 眼、耳、鼻、舌、身、意B. 色、声、香、味、触、法C. 眼、耳、鼻、舌、身、法D. 色、声、香、味、触、意答案:AB13. 佛教中的“五蕴”是指:A. 色、受、想、行、识B. 色、受、想、行、空C. 色、受、想、行、无明D. 色、受、想、行、明答案:A14. 佛教中的“十二因缘”包括:A.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B.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病死C.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病死D.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答案:D15. 佛教中的“四圣谛”包括:A. 苦谛B. 集谛C. 灭谛D. 道谛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佛教认为世界是永恒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佛教有哪八大宗派?
性宗、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宗、律宗、密宗八大宗派。

2、四大皆空的“四大”是什么意思?
指地、水、火、风为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

3、什么是五蕴?
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类的法。

4、什么是佛教中的四谛?
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5、什么是佛教的三界?
三界通常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

6、和尚剃光头的三种含义?
一是按佛教的说法,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和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二是削掉头发就等于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牵挂,一心一意修行。

7、内心起嗔恨要以什么观对治?
慈悲观。

8、何为三藏?
经、律、论。

9、东方三圣是哪三位?
药师琉璃光如来、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

10、佛教讲的三毒是指什么?
贪、嗔、痴。

11、四恩是指什么?
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

12、三法印是辨别佛法与外道的方法,三法印是指什么?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13什么是无相布施?
没有布施的我,没有受布施的人,没有布施的物。

14什么是四依止?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15、什么是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16、什么是四摄?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17、五明是哪些?
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18、十法界是指哪些?
佛、菩萨、缘觉、声闻、天道、人道、阿修罗、畜生道、饿鬼、地狱。

19、什么是十善呢?
1、不杀生,
2、不偷盗,
3、不邪淫,
4、不恶口,
5、不两舌,
6、不妄语,
7、不绮语,
8、不贪,
9、不嗔,10、不痴等。

20、人都有哪八苦呢?
1、生苦,
2、老苦,
3、病苦,
4、死苦,
5、爱别离苦,
6、怨憎会苦,
7、求不得苦,
8、五阴盛苦等八苦。

21、十二因缘是什么?
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22、什么是四念处?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23、离五盖的五盖是指什么?
欲贪盖、嗔恚盖、睡眠盖、掉举盖、和疑盖。

24、六斋日是哪些天?
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

25、四正勤的解释?
已生恶令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

26、四神足的解释?
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

27、五根的解释?
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28、五力的解释?
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29、七觉支的解释?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30、八正道的解释?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广论——皈依三宝、听闻轨理基础知识
40、由何事而皈依?
(1)是对于恶趣的害怕。

(2)是深深地相信三宝能够从生死轮回大恐怖的境界当中,把我们救出来。

41、为什么要皈依(佛)这样的对象?
(1)自己的问题解决了。

(2)能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3)他是以大悲心去救度别人,没有限制。

(4)普利一切有恩无恩。

42、由知三宝的差别而皈依者,有哪六种差别?
(1)相差别
(2)业差别
(3) 信解差别
(4) 修行差别
(5) 随念差别
(6) 生福差别
43、皈依了以后应该学有次第,摄分中出第一个四聚是?
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

44、皈依三宝之后有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1)皈依佛以后不皈余诸天神等。

(2)皈依法以后于一切友情要远离杀害、损恼心。

(3)皈依僧以后不应于不信及毁谤三宝的人共住。

45、皈依以后有哪三种修行应学的?
(1)对于佛像应恭敬,不管是塑是画的都不要随便讥毁,押当,买卖。

(2)对于正法哪怕只有四句偈,都应该至诚恭敬,不可放置脏乱险处,不可跨越。

(3)对于僧伽或出家众,持沙门相不骂不毁。

46、供养分几部分?
(1)财敬供养
(2)身语供养
(3)依教奉行
47、供养的方式有哪十点?
(1)供养身
(2)供养塔
(3)现前供养
(4)不现前供养
(5)自作供养
(6)教他供养
(7)财敬供养
(8)广大供养
(9)非染污供养
(10)正行供养
48、对出家人的四事供养是哪些?
衣服、饮食、卧具、汤药。

49、何为广大供养?
此复有七:(1)众多(2)微妙(3)现前(4)非现前(5)自作教他(6)至心欢喜(7)猛利胜解
50、供养时应有哪几种意乐?
(1)三宝是无上大功德田
(2)无上大恩德
(3)一切有情中尊
(4)犹如邬昙妙华稀有难遇
(5)三千大千世界独一出现
(6)一切世出世间所有圆满的根本
51、听闻佛法分哪三个步骤?
(1)思惟闻法所有胜利
(2)于法法师发起承事
(3)正听轨理
52、须以哪五想听闻正法
(1)珍宝想
(2)眼目想
(3)光明想
(4)大胜利想
(5)无罪想
53、断器三过是指什么?
覆器、洉器、漏器。

54、听闻佛法时不应作意法师哪五处?
(1)戒穿缺
(2)种性下劣
(3)文辞鄙恶
(4)形貌丑陋
(5)句粗不悦
55、听闻佛法时应具哪六种想?(1)于自安住如病想者
(2)于法师住如医想者
(3)于教诫起药品想者
(4)于殷重修发起疗病想(5)于如来所住善士想
(6)于正法理起久住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