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儿童说课稿

合集下载

老人与儿童教案Word编辑

老人与儿童教案Word编辑

《老人与儿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老人与儿童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演绎着多彩和生命。

老人与儿童在生活中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孙子(女)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特别亲近,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学生对这些发生在自已身上的事情都非常熟悉,创作起来得心应手,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传统美德的教育,我在上这一课主要时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比较来讨论老人与儿童的特点。

根据自已的经历或想象描绘一幅关于老人与儿童的绘画作品。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工具,材料、手法进行表现。

体验绘画的快乐。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特点,让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表现。

2)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创设老人与儿童在一起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美术的乐趣。

难点是老人与儿童的表现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老人的道具。

学生准备:有关老人与儿童的图片,各种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老人与儿童》这一课导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单调的平铺直叙式的导入揭题,同时教师也以“朋友”的角色参与整个活动。

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走上讲台。

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化妆成老爷爷走进教室)小主持:请同学们做好,今天我们班将来一位客人,大家猜猜他是谁呢?(教师利用人造动物毛,假发、及时贴等化妆成老人走进教室)‘教师:大家好!(模仿老人的语调)(同学们嬉笑,议论,有的同学模信老人的神态……)教师:猜猜我是谁啊?学生:老师!教师:顾老师已经不是以前的老师了,变成爷爷。

看看我今天有什么变化?学生:胡须、白发、皱纹……教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老师现在是一个老人而你们是儿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学习老人与儿童。

[评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化装成老人与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直观的认识,近距离的接触,而这一“离奇”的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整节课兴趣盎然。

二年级美术上册《老人和儿童》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美术上册《老人和儿童》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美术上册《老人和儿童》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老人和儿童》的教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思考和创作,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了解老人和儿童在生理、心理及社会角色上的特点,认识他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态特征、表情和动态。
2.学生以家庭或社区为背景,观察身边的老人和儿童,记录下他们的日常生活、互动场景,以此作为创作灵感。鼓励学生关注人物的情感表现,展现关爱和尊重的主题。
3.完成作业后,学生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从创作思路、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反思。同时,邀请家人或朋友对作品进行评价,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已具备一定的线条、形状和色彩的基础,他们观察力、想象力丰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老人和儿童》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对老人和儿童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局限于表面特征,对他们在生理、心理及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深入。
2.学生在绘画技能方面,能够运用基本的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创作,但表现人物特征、情感和动态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思考和创作,让学生掌握老人和儿童的基本特征,学会运用美术元素表现人物形象、情感和动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发现并表现老人和儿童的个性特点,使作品具有感染力。
2.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老人和儿童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难点:如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融入美术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内化为自身行为。
4.技法指导,实践创作:针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法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情感和动态。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 老人与儿童|苏少版 (1)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 老人与儿童|苏少版 (1)

《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孩子们非常喜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他们的年龄特征比较熟悉,本课将老人和儿童进行对比,让学生很容易深层次地了解和表达老人与儿童的不同特征,让学生自然、有情感地和老人“面对面”地交流,了解一些有关线条的质感表现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观察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的外形、动作和神态特征,了解老人和儿童的不同年龄特征及表现手法。

2、大胆的运用线条表现出老人脸部特征。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老人和儿童的不同年龄特征。

教学难点:用线条大胆表现老人面部特征。

四、教学准备:图片资料等。

学生准备:勾线笔、水彩笔,油画棒等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朋友,看是谁?是的,他们手拉手亲密的来到我们教室(二)老人和儿童的外形比较你是怎么分辨出来的?小结:老人驮着背,小孩活泼可爱,你们从体态上找到了两者的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人和儿童这课。

板书———外形(三)、找老人和儿童的长相区别?他们的长相差别可大了。

来观察下有哪些不同?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学画老人的五官,学画儿童留到下节课板书--------五官(四)、画老人的眼睛1、都说画一个老人,画好了眼睛也就成功了一半。

分析老人的眼睛并示范。

板书---------线条2、这里有一张老爷爷的照片,我们也试试用线条画一画他的眼睛吧!3、学生练习4、展评学生作品(五)、老人情怀每位老人老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每张作品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情感。

1、艺术大师罗中立画的《父亲》,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2、这是《雨后》的作者冰心奶奶。

从画面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位怎样的冰心奶奶?小结:外貌与情感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老了。

老人我们身边有很多,他们为我们操劳、奉献了一辈子,带着对他们的感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身边的老人。

(六)、教师示范你想画谁?她长什么样儿呢?请你用语言来描述,老师用线条来勾勒。

二年级美术老人和儿童

二年级美术老人和儿童

课题第16课老人和儿童主备人苏小娟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 2教材分析《老人和儿童》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以“老人和儿童”为主题,让学生认识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完成:第一个层次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老人和儿童不同的外貌特征。

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作品不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用陶泥塑造老人和儿童,并能把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介绍给大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赏析,了解泥塑作品老人和儿童的艺术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粘接、刻画、捏塑等方法创作生动有趣的关于老人和儿童的泥塑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泥塑制作过程中,启发学生发现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同时,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爱护儿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等方法,分析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泥塑表现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陶泥、制作工具、棉花、颜料、笔、双面胶等。

学生准备:陶泥、牙签、铅笔、纸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尝试练习通过游戏“猜年龄”,让学生分析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特点。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师:我们来做个“猜年龄”的游戏,不需要猜的很准确,只要告诉大家一个大概的年龄就可以了。

有没有勇气挑战一下呢?你能猜出他多少岁吗?师:为什么你觉得他10岁,而不是30岁或者50岁?说说看。

设计意图:10岁左右的儿童和学生们年龄相仿,学生通过和自己比较很容易抓住儿童的年龄特点。

师:这个太简单了,下面我们来猜一个难点的。

他有多少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师:真了不起,60岁左右的老人你也能猜出来,下面再看看这个老人,你还能猜出来吗?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生:脱落的牙齿……师:我们有的小朋友前面的几个门牙也掉了,为什么不说他也是老人呢?动动小脑袋想想看。

师:仔细看看你觉得这个老奶奶又多大?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生:粗糙的皮肤、浑浊的眼睛。

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16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16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16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老人和儿童》是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老人和儿童的比例关系、面部特征以及神态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对人体绘画的兴趣和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幅老人和儿童的图片,供学生观察和参考。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于人物的比例关系和面部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表现老人和儿童的神态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老人和儿童的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神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老人和儿童的比例关系、面部特征,学会表现老人和儿童的神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人体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体绘画的兴趣,增强对老人和儿童的关爱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老人和儿童的比例关系、面部特征,表现人物神态。

2.教学难点:表现老人和儿童的神态,以及衣物的质感。

五.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老人和儿童的图片,分析其比例关系、面部特征神态表现方法。

2.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绘画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3.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关爱老人和儿童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老人和儿童》。

2.图片:老人和儿童的图片若干,用于教学演示和学生观察。

3.画材:铅笔、橡皮、水彩笔、画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老人和儿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看看这些图片,我们能从中发现哪些特点?”通过观察和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老人和儿童的比例关系、面部特征以及神态表现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绘画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绘画技巧。

《老人与儿童》教学设计概要

《老人与儿童》教学设计概要

《老人与儿童》教学设计执教:杨敏一、课题:老人与儿童二、教材: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三册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学生分析孩子们非常喜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他们的年龄特征比较熟悉。

本课将老人和儿童进行对比,让学生很容易深层次地了解和表达老人与儿童的不同特征,让学生自然、有情感的和老人“面对面”地交流。

五、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2)认知目标: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3)能力目标:大胆画出和制作出老人与儿童的外形特征及活动情景。

2、教学重点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的刻画。

3、教学难点刻画老人和儿童时线条、色彩的运用。

手工制作中老人和儿童不同外形特征的刻画。

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欣赏资料、图片若干,相关陶艺作品若干2、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程导入先给同学们看几张图片(展示图片)(图1)(图2)(图3)这些图片中有什么呀?(老人儿童)你们是怎么看出来他们是老人与儿童的呢?我们看这幅图片,哪个是老人?哪个是儿童?(出示图1)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他们有哪些不同的特征?总结:老人与儿童有着明显的区别,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就要来学习研究“老人与儿童。

(板书:老人与儿童)2、讲授新课(出示图2)这一幅,哪个是老人?哪个是儿童啊?这个老爷爷和小男孩在干什么啊?(玩电脑)(出示图3)这一幅上面的老爷爷和小女孩又在干什么呢?(在做游戏)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与儿童在一起非常的开心。

据老师了解,很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小朋友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对不对啊?那么你们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肯定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难忘的事情啊,有谁可以来说一说?(学生举例)那么你能不能来模仿一下你爷爷或你奶奶当时的动作、表情和声音呢?再请一个小朋友来跟他配合一下演小孩,小孩是要比你们年龄还要小一点的,想想应该怎么演,要更加的天真、活泼对不对?(请两组小朋友分别来模仿爷爷、奶奶)点评:他们的动作、表情模仿的还是很象的,但老师觉得对老人的模仿还是缺少了点什么,老人最明显的特征应该是什么呀?(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我们来看一看这两幅图,对比一下,老人与儿童有什么不同?(出示老人与儿童的对比照片)(眼睛、眉毛、胡子、皱纹、粗糙或是光滑的脸、头发、皮肤的光泽等)老人的脸上满是岁月的刻痕,儿童却像幼芽一样稚能嫩,老师这里还有几幅描绘老人与儿童的绘画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第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小孩,知道他是用什么方法画的吗?(铅笔、素描)(出示第二幅作品)这一幅描绘的是什么呀?他们的外形又有什么特点?猜猜这位老爷爷在干什么呀?(出示第三幅作品)这一幅作品是用什么材料画的?画面上这位老爷爷手里拿着什么呀?(拿着烟斗和扇子在树底下乘凉)(出示第四幅作品)这一幅和前面几幅有什么不一样?画面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3、布置作业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表现这样一幅老人与儿童的作品呢?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来画一幅我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的这么一幅画,注意在画作品的时候要有故事情节。

苏教版美术教材第三册《老人和儿童》说课稿

苏教版美术教材第三册《老人和儿童》说课稿

苏教版美术教材第三册《老人和儿童》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老人和儿童》,选自苏教版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十七课。

一、说教材1、内容、地位、作用:老人与儿童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演绎着多彩和生命。

老人和儿童在生活中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孙子(女)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特别亲近,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学生对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非常熟悉,创作起来得心应手。

同时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

我在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比较来讨论老人与儿童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描绘一幅关于老人与儿童的绘画作品,体验绘画的快乐。

在本册教材中,只有本课提醒学生用线描来表现作品。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过于专业的线描知识可以不作太深入地探讨,只要求他们能结合所学的〈〈感觉肌理〉〉和〈〈画触觉〉〉中运用不同线条、不同点的结合表达自己的感官感受,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运用凹凸不平、长短交替、流畅圆润、粗细不一的线条所体现的不同质感,充分表现出老人面部的粗糙感和儿童的细腻圆润感,更深入地学习线条质感的表现知识,也为以后学习专业线描画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人的认知规律,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与技能: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运用线条所体现的不同质感来表现出老人与儿童粗糙和细腻的不同外貌特征。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运用线描的手法表现出熟悉的生活情景,创作出构图完整的绘画作品。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感知,观察,回忆,让学生感受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3、教学重、难点:①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创设老人与儿童在一起的情景,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②难点是运用线条所体现的不同质感表现出老人与儿童粗糙和细腻的不同外貌特征。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作学生准备:小记号笔、纸等二、说教法:细致入微的教材分析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第一步,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又是关键所在。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老人和儿童》说课稿(含2课时)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老人和儿童》说课稿(含2课时)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老人和儿童》说课稿(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老人和儿童》是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的第16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老人和儿童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老人和儿童的图片,供学生参考和临摹。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对手工制作和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审美观察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对老人和儿童的形象可能存在一些刻板印象,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突破这些局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观察和描绘出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点,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技巧和方法进行绘画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审美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老人和儿童,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观察并描绘出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点,运用基本技巧和方法进行绘画表现。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对老人和儿童刻板印象,创新表现手法,提高审美观察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点。

2.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绘画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榜样。

3.练习法:学生通过临摹、创作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评价法: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自我认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组老人和儿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点,如服饰、表情、姿态等,分析绘画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技巧。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 老人和儿童|苏少版 (1)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 老人和儿童|苏少版 (1)

《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老人和儿童》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以“老人和儿童”为主题,让学生认识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完成:第一个层次学会用铁丝做出人物并摆出动作,第二层次引导学生了解老人和儿童不同的外貌、姿态动作特征。

第三层次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黏土作品不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用铁丝和黏土结合起来,塑造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学生情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喜欢用黏土捏制、粘贴进行简单的造型游戏。

而且熟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家中的老人,创作起来得心应手。

但是,用铁丝做出人物的造型,比较难。

所以,教师在学生用黏土造型时,只要求学生能表现出老人和儿童不同的面部特征和动作特点就可以了。

教学方式、手段:1.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特点。

2. 引导、发现,通过玩铁丝,能够用铁丝做出人物,并欣赏泥塑作品,让学生发现泥塑表现的一些方法。

并在制作过程中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技法进行表现。

3. 激励、肯定,让学生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作品。

4. 作品示范,通过示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工具和材料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赏析,了解泥塑作品老人和儿童的艺术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刻、挖、捏、贴、搓等方法创作生动有趣的关于老人和儿童的泥塑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泥塑制作过程中,启发学生发现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同时,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爱护儿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等方法,分析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铁丝和黏土表现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的特征。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铁丝、黏土、泥工刀、展板、竹签。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课题。

1.教师变魔术师生问候。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瞧,它就在你们的桌子上!摸一摸,猜猜看,它是什么?生:……师:是的,它是铁丝。

老人和儿童说课稿

老人和儿童说课稿

老人和儿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老人和儿童》是小学美术苏教版第三册第十七课的教学内容。

生活中,孩子们是非常喜欢自己的爷爷奶奶的,平时生活中,对于他们的年龄特征也比较熟悉。

本课将老人和儿童进行对比,让学生很容易深层次地了解和表达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特征,让学生自然、有情感地和老人“面对面”地交流。

 在本册教材中,只有本课题醒要求学生用铅笔线描来表现作品,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可以了解一些有关线条的质感表现的知识。

对于老人和儿童的自然关系与道德素质教育,可以不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只需要在观察、了解、绘画、制作中进行自然的渗透即可。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2、大胆画出和制作出老人与儿童的外形特征及活动情景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三、教学内容
 找出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特征,能用画笔、线条和其他的外形差异。

 教学重点: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的刻画
 教学难点:刻画老人和儿童时线条、色彩的运用。

手工制作中老人和儿童不同外形特征的刻画。

 四、教学内容
 在导入部分引用圣诞老人,一下子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和老师起一起学习本课内容。

同时圣诞老人的形象深入人心,不用多讲,就能让学生回忆出许多的老人特征,对学生初步感受老人的特点非常有帮助。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6课老人和儿童》说课稿1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6课老人和儿童》说课稿1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6课老人和儿童》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老人和儿童》是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老人和儿童的形象,了解和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两幅作品,一幅是老人的形象,一幅是儿童的形象,学生可以通过对比观察,了解两者在画法上的异同。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事物。

但是,对于人物画的技巧和表现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老人和儿童的形象有一定的认知,但通过绘画来表现这两种形象的能力还需要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征,通过绘画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对比观察,了解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老人和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这两种形象的感受。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技巧,生动地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体现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对比观察、讨论交流和绘画实践为主。

首先,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教材中的两幅作品,了解人物画的基本技巧。

然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学生进行绘画实践,通过绘画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与讨论:学生对比观察教材中的两幅作品,观察并描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3.绘画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的结果,进行绘画实践,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6课老人和儿童》说课稿3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6课老人和儿童》说课稿3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6课老人和儿童》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老人和儿童》是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老人和儿童这两个特殊群体的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关爱之心。

教材中提供了两幅作品,一幅是描绘老人,一幅是描绘儿童,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两者在表情、动作、服饰等方面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他们对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老人和儿童的特点把握不够准确。

此外,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怕画不好而缺乏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老人和儿童的特点,学会观察和描绘人物。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老人和儿童的美好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并描绘出老人和儿童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把握人物的神态、动作、服饰等特点,表现出关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对比、分析、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教师示范绘画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指导。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两幅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老人和儿童的特点。

2.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两幅作品,讨论老人和儿童在表情、动作、服饰等方面的差异。

3.教师示范:教师示范绘画老人和儿童的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幅作品进行绘制。

5.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题:《老人和儿童》教学重点:观察并描绘出老人和儿童的特点教学难点:如何把握人物的神态、动作、服饰等特点,表现出关爱之情1.导入新课2.对比分析3.教师示范4.学生实践5.展示评价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共1课时)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共1课时)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老人和儿童》教学设计(共1课时)一. 教材分析《老人和儿童》这一课是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的第16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老人和儿童的形象,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老人的图片,供学生参考和描绘。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关注老人和儿童的特点,如老人的皱纹、白发,儿童的天真、活泼等,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事物。

但是,对于描绘人物形象,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的形象,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人物的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点,能够通过绘画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物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现出老人和儿童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老人和儿童的特点,如皱纹、白发、天真、活泼等。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老人和儿童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如何描绘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3.练习法:学生通过实践,自主描绘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老人和儿童的图片,用于展示和参考。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老人和儿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形象特点,如皱纹、白发、天真、活泼等。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老人和儿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如何描绘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绘画的技巧,如如何表现老人的皱纹、白发,如何表现儿童的天真、活泼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主描绘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美术二年级上册说课稿-第16课 老人和儿童-苏少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说课稿-第16课 老人和儿童-苏少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说课稿-第16课老人和儿童-苏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美术二年级上册的第16课,以“老人和儿童”为主题,让学生在绘画中表现出老人与儿童之间的感情以及生活状态,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画面中老人和儿童的生活场景并感受画面中的情感。

2.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物体的形态和材质。

3.能够观察、模仿和创造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画面中老人和儿童的情感。

2.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物体的形态和材质。

教学难点1.通过线条表现物体的形态,准确把握物体的比例。

2.通过色彩表现物体的材质,调配出适合画面气氛的色彩。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境教学、示范教学及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前,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图片,了解老人和儿童的感情,并适时带入老人和儿童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先给学生做一次简单的线条演示,再由教师示范全画过程,学生可以自主创作和分享观点。

五、教学过程1. 学生情感热身1.老师播放一些有关老人与儿童的视频、图片,让学生了解老人与儿童的相处以及情感交流。

2.老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与老人、儿童相处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启课堂气氛。

2. 线条演示1.讲解线条的性质及画线的基本方法。

2.定义线条的类型:直线、曲线、锯齿线、波浪线等。

3.进行线条演示。

3. 示例演练1.老师简单演示如何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形态。

2.老师开始示范全画过程,学生可以自由画习。

4. 学生创作和分享1.学生开始自主创作,老师会提供必要指导。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分享心得与体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普遍表现1.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能够熟练掌握线条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并在绘画过程中灵活运用。

2.学生能够感受画面中老人和儿童的情感,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出其生活状态。

2. 教学反思1.在线条演示中,应该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色彩的选择需要更加细致全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表现物体的材质和氛围。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老人与儿童说课稿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老人与儿童说课稿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老人与儿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老人与儿童》,选自苏少版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十七课。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小朋友们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特别亲近,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学生对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非常熟悉,创作起来得心应手。

同时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

(我在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比较来讨论老人与儿童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描绘一幅关于老人与儿童的绘画作品,从中体验绘画的快乐。

)在本册教材中,只有本课提醒学生用线描来表现作品。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过于专业的线描知识可以不作太深入地探讨,只要求他们能结合所学的《画触觉》中运用不同线条、不同点的结合表达自己的感官感受,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运用长短交替、流畅圆润、粗细不一的线条,充分表现出老人面部的粗糙感和儿童的细腻圆润感,更深入地学习线条质感的表现知识,也为以后学习专业线描画打下基础。

1.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①认知目标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运用线条所体现的不同质感来表现出老人与儿童粗糙和细腻的不同外貌特征。

②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运用线描的手法表现出老人和儿童的面部特征及动态熟悉的生活情景,创作出构图完整的绘画作品。

③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感知,观察,回忆,让学生感受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2.教学重点: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的刻画,通过创设老人与儿童在一起的情景,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3.教学难点:运用线条所体现的不同质感表现出老人与儿童粗糙和细腻的不同外貌特征。

4.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等学生:美术用具,如水彩笔、彩铅等二.说教法细致入微的教材分析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第一步,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又是关键所在。

二年级美术上册《老人和儿童》教案 苏少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老人和儿童》教案 苏少版

《老人和儿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2、大胆画出和制作出老人与儿童的外形特征及活动情景。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重点: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的刻画。

难点:刻画老人和儿童时线条、色彩的运用。

手工制作中老人和儿童不同外形特征的刻画。

三、教学准备:教具:图片资料等。

学具:油画棒、水粉颜料、彩色纸、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人。

(1)教师化装成之人,瞒珊走进教室。

师:(模仿老人的语言)小朋友们,大家好!生:(笑)师:我是谁呀?生:(2)师转身撕下胡须、皱纹等道具。

师:快乐老人变变变!刚才老师打扮得像老人吗?(3)学生讨论刚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像老人,初步了解老人的形态特征。

2、初步了解和感受老人与儿童的不同。

(1)学生取出课前准备的自己和爷爷奶奶的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爷爷奶奶。

(选出2一3人讲述)(2)观察一下爷爷奶奶和自己有哪些明显的区别。

(特别是脸部特征)(3)用笔简单地勾勒自己和爷爷奶奶。

(4)进行简单的评价。

(5)教师总结。

师:老人的脸上有岁月的刻痕,儿童却像幼芽一样稚嫩。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

看看老人和儿童还有哪些不同。

3、欣赏照片和美术作品图片,学习画法。

(1)欣赏照片资料,图片展示的顺序为老人和儿童间隔出示,让学生直观比较老人和儿童的不同。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老人和儿童的不同。

(头发、胡须、皱纹、眉毛、粗糙松弛的皮肤、体态等。

)(3)欣赏美术作品,学同绘画方法。

线描作品。

如何用线表现名人和儿童的不同,初步理解线条的几种质感。

水粉作品。

运用什么样的颜色可以表达老人和儿童的不同。

水墨作品。

如何体现线条的流畅和粗糙。

大胆地运用笔墨。

学生自由述说,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4)教师进行简单必要的补充。

4、学生作业,分小组合作完成“巨幅作品"《老人和儿童》。

(1)讨论构图,大胆构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和儿童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内容、地位、作用:
老人与儿童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演绎着多彩和生命。

老人和儿童在生活中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孙子(女)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特别亲近,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学生对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非常熟悉,创作起来得心应手。

同时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

我在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比较来讨论老人与儿童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描绘一幅关于老人与儿童的绘画作品,体验绘画的快乐。

在本册教材中,只有本课提醒学生用线描来表现作品。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过于专业的线描知识可以不作太深入地探讨,只要求他们能结合所学的〈〈感觉肌理〉〉和〈〈画触觉〉〉中运用不同线条、不同点的结合表达自己的感官感受,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运用凹凸不平、长短交替、流畅圆润、粗细不一的线条所体现的不同质感,充分表现出老人面部的粗糙感和儿童的细腻圆润感,更深入地学习线条质感的表现知识,也为以后学习专业线描画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人的认知规律,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运用线条所体现的.不同质感来表现出老人与儿童粗糙和细腻的不同外貌特征。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运用线描的手法表现出熟悉的生活情景,创作出构图完整的绘画作品。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感知,观察,回忆,让学生感受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3、教学重、难点:
①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创设老人与儿童在一起的情景,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②难点是运用线条所体现的不同质感表现出老人与儿童粗糙和细腻的不同外貌特征。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作
学生准备:小记号笔、纸等
二、说教法:
细致入微的教材分析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第一步,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又是关键所在。

教学效果的体现,来自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高度融合。

所以,围绕以上的重点、难点,并且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认知现状,本课以营造良好融洽的师生互动氛围为主线,创设的几个不同的教学情景为线索,充分动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不断采用观察、比较、启发、欣赏、归纳、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图片的比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开发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运用课件、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认识,体验热情。

在观察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外貌特征这一过程中,我采用比较观察法,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探究创作能力。

三、说学法:
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一张美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技法的纯粹传授,而是要让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作为一种载体,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探究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生成最佳的学习状态。

因此,一堂好课,教法的运用是必要的、学法的指导更是值得推敲。

造型是视觉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包含许多专业系统的造型知识,抓住老人和小孩不同的外型特征。

要想让小学二年级学生在短短的一
节课既理解知识又完成技能操作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用不同点、线表现肌理、触觉的知识,引导学生抓住已学和将学领域中既相互联系又有共性的地方,逐步深入的理解、掌握用不同的线来表现老人与儿童不同外貌的肌理感觉,并通过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情景,主动交流,激发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展开回忆,并采用低龄段小朋友特有的线描表现形式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要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师生生命力的系统,是一个以学生为认知、实践、发展主体的特殊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人际沟通、交往的过程。

第一环节:游戏激情,导入新课
二年级学生拥有着无尽的活力和激情,所以我改变单调、平淡的平铺直叙式导入揭题,而是和学生一起和着“健康歌”的节奏跳起了欢快的热身操,同学们脸上漾着兴奋的笑意,学生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了,而我自然地借由小萱萱和爷爷一起跳健康操的情形引导学生说说最喜欢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干什么,顺势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老人和儿童》。

第二环节:比较欣赏,分析讨论
在第二环节中,我提出“再过六十年,你将变成什么样子?”这样一个设想。

并由学生上台模仿老人的行为、声音,引起学生强烈兴趣,并带着这份兴趣欣赏一组由老人和班中学生的脸部照片特写,然后他们在比较观察中得出老人脸部多皱粗糙、小孩细腻光滑这样一个结论,并随之找到与两者脸部相对应的线条图。

接着我让学生画一个老人脸部短时速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显得无从下笔,这时,我会抓住这些学生的想法指导他们在考虑的时候简单一些,并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出对老人脸部的第一印象。

在简单讲评中我肯定那些抓住了老人特征,比如表现出皱纹、胡须等的作品。

这样一来学生的探求欲更强了,我乘机做一下简单的示范,学生在这一点拨的基础上会更
放开手脚地去表现。

在初步掌握用不同线条去表现老人和儿童的脸部特征后,我继续让学生欣赏一组儿童画的老人与儿童的完整作品,并通过讨论,分析让孩子们了解构图中画面要满,要有黑有白,有疏有密。

水到渠成的提出作业要求。

第三环节:交流想法,完成作业
我让学生回忆并讨论和老人在一起时最深刻的趣事,在学生明晰了形象思维后,允许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完成的方式进行作业实践,这样既可以张扬学生艺术个性,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辅导学生画面主题的突出,动作和神情的表现。

第四环节:评价反馈,点画成“金”
学生完成作业后,把作品呈现在展物台上,然后组织群体学生参与评价交流,教师在学生评价时应注意评价方法的引导,尽可能让学生说,如果可能可以立即修改。

这样的设计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和美术欣赏评价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生动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情感传递,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和健康的审美品质。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教师再次让学生欣赏一组由多种表现手法,如水粉、雕塑、废旧材料、油画等表现出的老人与儿童造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并在总结中教师强调要关心、爱护老人和儿童,让世界处处充满爱,使学生的感情再次得到升华。

第六环节:教学探讨与反思
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感情的表达。

《老人和儿童》这一课既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亲情,又要让学生尝试用线条的形式表达生活中最熟悉的老人和儿童形象,所以要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才有学生对艺术的真正理解。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人,所以我们的教育是“人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师把这种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活动下有效学习,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