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技术6: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

合集下载

输血科贮存式自体输血工作制度(1)

输血科贮存式自体输血工作制度(1)

输血科贮存式自体输血工作制度
为规范贮存式自体输血工作流程,确保用血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输血科签收自体采血申请单时,核对LIS系统内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
压积、白细胞、凝血四项、肝肾功能等信息,核查患者是否满足自体采血要求。

若患者不能满足自体采血要求,应当日通知开单医生。

二、打印、填写患者自体采血记录单,准备采血秤、采血袋下病房采血。

三、完善患者知情同意签字,采集患者自体血,并填写采血记录。

向患者及
家属介绍自身储血知识,疏导患者紧张情绪,若患者出现采血不良反应,配合经治医师处理。

四、完成患者血型鉴定,自体血入库、标识及登帐工作。

五、自体采血记录单放置在指定位置,血液放贮血冰箱内专用贮血盒贮存。

六、接麻醉科或病房通知核对、发放自体血,并登贮血费。

七、科主任每月完成贮存式自体输血的统计工作,上报医务科。

输血技术6: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

输血技术6: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

XXXX医院
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
一、目的
为保障血液安全、节约血液资源,避免或减少手术中输注异体血的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的自体贮血。

三、职责
1.经治医师
负责动员,并与患者或其家属讲明贮存式自体输血的目的及优点,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签名同意;同时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2.输血科技术人员和临床护理人员
负责采血、贮血和发血。

四、管理要求
1.严格掌握贮存式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
①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Hb>110g/ L,Hct>0.33,行则期手术的患者,均适合贮存式自体输血。

常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血管外科手术、心脏外科手术及胸外科手术。

②准备剖腹产的孕妇(不建议常规应用)。

③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困难者。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引言自体输血是指将病人自身的血液采集、储存、再输回体内,用于手术或者治疗过程中的一种血液管理方法。

自体输血具有避免血液传染疾病、减少输血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等优点。

为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有效,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术前准备1. 病人的适应症评估:严格按照适应症评估标准,确保病人适合进行自体输血。

2. 术前血样采集:在手术前适时采集病人的血样,进行血型鉴定、交叉试验和病毒筛查等检测,确保病人的血液符合自体输血的要求。

三、自体血采集与储存1. 自体血采集: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采用合适的采血设备,从病人的静脉或者动脉进行血液采集。

采集时注意采血量的控制,避免过度采血引起病人不适。

2. 血液储存:采集的自体血液应即将进行标本处理,将其分装到合适的血袋中,并在血袋上标明病人的个人信息、采集时间等必要信息。

储存时应遵守血液储存的温度、湿度等要求,确保血液的质量。

四、自体血输注1. 输注前准备:在输注前,应核对病人的个人信息、血型鉴定结果等,确保输注的血液与病人相符。

2. 输注操作:输注操作应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采用合适的输血设备,确保输注的速度和流量符合要求。

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等异常情况。

五、自体输血管理1. 记录与追踪:对每一次自体输血,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血液采集、储存、输注的相关信息。

同时,建立血液追踪系统,确保血液来源的可追溯性。

2. 质量控制:建立自体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血液质量检测,包括血型鉴定、交叉试验、病毒筛查等。

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血液,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3. 培训与教育:对参预自体输血操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对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六、风险与安全措施1. 输血反应:自体输血虽然降低了输血反应的风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在自体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的征兆,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

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

关于制定邵武市立医院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的通知各科室:为保障血液安全、节约血液资源,避免或减少手术中输注异体血,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七条规定及《血液保护管理程序》4·2·5 条款的要求。

经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讨论制定《邵武市立医院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以明确我院贮存式自体输血目的、职责管理要求、操作步骤,请遵照执行。

附:《邵武市立医院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及《邵武市立医院贮存式自体输血申请表》邵武市立医院2012-2-24邵武市立医院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1。

目的为保障血液安全、节约血液资源,避免或减少手术中输注异体血,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七条规定及《血液保护管理程序》4·2·5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的自体贮血。

3。

职责3·1经治医师负责动员,并与患者或其亲属讲明贮存式自体输血的目的及优点,征得患者或其亲属签名同意;同时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3·2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采血、贮血和发血。

4·管理要求4·1严格掌握贮存式自体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4·1·1适应证(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Hb>l10g/L,Hct >0。

33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均适合贮存式自体输血。

常用于全髓关节置换术、血管外科手术、心脏外科手术及胸外科手术。

(2)准备剖腹产的孕妇(不建议常规应用)。

限(3)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困难者。

(4)曾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者。

4。

1。

2禁忌证(l)Hb<100 g/L的患者。

(2)并发细菌感染者。

(3)严重主动脉狭窄症。

新近的心肌梗死症、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的高血压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4)有献血不良反应史并在献血后发生过迟发性昏撅者。

(5)有活动性颧病病史者。

(6)贫血、出血或血压偏低者。

(7)肝肾功能不良者。

4·2操作步骤4·2·1采血前的准备(1)经治医师填写《贮存式自体输血申请表》,并由患者或其亲属签名同意。

自体输血管理规定与操作流程

自体输血管理规定与操作流程

自体输血管理规定与操作流程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自体输血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一、自体输血管理制度(一)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可以自体输血。

(二)自体输血要严格遵守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

(三)自体输血前,医师必须履行知情告知义务,尊重患者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五)规范自体输血各项文书。

二、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自体输血有三种方法: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I)及回收式自体输血。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适用于身体一般情况良好,需行择期手术患者。

手术前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保存,手术期间使用。

1、患者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

2、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按相应的血液贮存条件贮存。

3、每天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采血前后给予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进行自体输血。

(考虑菌血症或者正在治疗的菌血症患者)6、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自体输血。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一定量的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是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良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维持红细胞压积不低于0.25。

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变化,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引言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采集、储存并在需要时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

二、自体输血制度管理1. 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自体输血适合于血液减少或者需要大量输血的手术患者,禁忌症包括感染性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等。

2. 自体输血的血液采集与储存(1) 血液采集:应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采用合适的采血器具,如采血袋、针头等。

(2) 血液储存:采集的血液应储存在特定的冰箱或者冷库中,确保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

3. 自体输血的血液检测与筛查(1) 血型鉴定:采集的血液样本需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输血时的血型匹配。

(2) 传染病筛查:采集的血液样本应进行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的筛查,确保输血安全。

4. 自体输血的血液保存与追溯(1) 血液保存:采集的血液应标注相关信息,如采血时间、采血者等,并储存在特定的容器中。

(2) 血液追溯:对于储存的血液,应建立完善的追溯系统,记录血液的流向和使用情况。

三、自体输血技术管理1. 自体输血的准备工作(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自体输血的相关信息,并取得患者的允许。

(2) 术前检查:对于需要自体输血的患者,应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自体输血。

2. 自体输血的操作技术(1) 输血前操作:医务人员应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准备好输血所需的器具和血液,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2) 输血操作: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速度和输血方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

3. 自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处理(1) 输血反应的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2) 输血反应的处理:对于浮现输血反应的患者,应即将住手输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自体血规范

自体血规范

江阴市中医院自体输血规范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病人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

自体输血有三种方法: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I)及回收式自体输血。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1.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

或红细胞压积>0.33,行择期手术。

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体输血。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3.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血红蛋白<11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6.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T)ANH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溶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

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1、患者体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虑进行ANH.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0.25.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5、下列患者不宜进行血液稀释:血红蛋白<100g/l,低蛋白血症、凝血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及不具备监护条件的三、回收式自体输血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即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

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引言概述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通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进行处理后再输回患者体内,避免了传染疾病和免疫反应的风险。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确保自体输血过程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自体输血制度的建立、自体血采集技术、自体血储存管理、自体输血操作规范以及自体输血后的监测与处理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自体输血制度的建立1.1 制定自体输血相关政策和流程,明确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2 建立自体输血委员会,负责制定自体输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

1.3 培训医护人员,确保其掌握自体输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自体血采集技术2.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自体血样。

2.2 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和采血器材,确保采血过程安全、有效。

2.3 采集足够的自体血量,避免输血不足或过量的情况发生。

三、自体血储存管理3.1 标注清晰的自体血标本,确保不会与其他血液样本混淆。

3.2 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和温度,避免自体血变质或受污染。

3.3 定期检查自体血的保存情况,确保其质量符合输血标准。

四、自体输血操作规范4.1 核对患者信息和自体血标本,避免输错血或输错人的情况发生。

4.2 严格执行输血操作流程,确保输血过程安全、顺利。

4.3 监测患者的输血反应,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五、自体输血后的监测与处理5.1 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和血液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5.2 根据患者的输血情况和病情变化,调整输血计划和治疗方案。

5.3 记录患者的输血情况和反应,为后续治疗和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结语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对于确保自体输血过程的安全、有效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流程,提高自体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

自体输血管理制度与技术规范

自体输血管理制度与技术规范

成都新都西桥医院自体输血管理制度与技术规范一、自体输血管理制度(一)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可以自体输血。

(二)自体输血要严格遵守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

(三)自体输血前,医师必须履行知情告知义务,尊重患者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五)规范自体输血各项文书。

二、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自体输血有三种方法: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I)及回收式自体输血。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适用于身体一般情况良好,需行择期手术患者。

手术前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保存,手术期间使用。

1、患者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

2、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按相应的血液贮存条件贮存。

3、每天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采血前后给予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进行自体输血。

(考虑菌血症或者正在治疗的菌血症患者)6、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自体输血。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一定量的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良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维持红细胞压积不低于0.25。

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变化,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5、等容量血液稀释收集的血液在输注前保存在下述条件下:室温保存8小时(收集时开始计时)、8小时之内放入2-6℃的冰箱可保存24小时。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1.引言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它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再次输回给患者,以减少外源性输血的需求。

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2.自体输血制度管理规范2.1 自体输血资质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自体输血资质评估制度,对患者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适合接受自体输血,并记录评估结果。

2.2 自体输血知情同意在进行自体输血前,医疗机构应向患者充分解释自体输血的风险和好处,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

2.3 自体输血血液采集与保存2.3.1 血液采集医疗机构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血液采集,确保采集过程无菌、安全。

采集的血液应标记清晰,包括患者姓名、采集日期、采集者签名等信息。

2.3.2 血液保存采集的血液应立即送往血库,并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保存。

血液保存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监测,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2.4 自体输血操作规范2.4.1 输血前准备医疗机构应对血液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离心、洗涤等步骤,以确保血液的质量。

2.4.2 输血操作医疗机构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自体输血,包括输血设备的准备、输血速度的控制等。

输血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监测,包括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

2.4.3 输血后处理自体输血结束后,医疗机构应对输血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洗,确保设备的卫生。

3.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3.1 自体输血技术培训医疗机构应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自体输血技术培训,包括血液采集、保存和输血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2 自体输血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自体输血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血液采集和保存的质量控制、输血操作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定期对自体输血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测,确保自体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

3.3 自体输血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对自体输血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维护和报废等方面。

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修。

3.4 自体输血记录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自体输血记录和报告制度,对自体输血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

贮存式自身输血统一标准操作作业规程

贮存式自身输血统一标准操作作业规程

贮存式本身输血标准操作规程1.原理或目标:术(产)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本身血液进行保留,在术中、产前或产时输用。

这么既能够保留输血优点,又能够避免输异体血引发感染和溶血反应危险,癌症患者可降低肿瘤复发、转移机率。

2.适应症:2.1患者或产妇身体通常情况好,体重45kg(产妇体重55kg)及以上;体温正常,血压:90-140/60-90mmHg,脉差大于30 mmHg;心、肺、肝、肾功效正常;血红蛋≥110g/L或红细胞压积≥0.33;血小板计数≥100×109/L,长久血小板低下且无任何出血倾向者可放宽至血小板>80×109/L且血小板功效正常;凝血功效正常。

2.2估量术中、产前、产时出血较多有可能输血者,如恶性肿瘤、巨大肿块、广泛粘连、前置胎盘、前次剖宫产、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肌瘤手术史、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有产后出血史等;2.3稀有血型;2.4.既往数次同种输血,或既往有严重同种输血反应者;2.5.因宗教信仰或其它原因不愿接收同种输血者。

3.禁忌症:3.1血红蛋白<100g/L;低蛋白血症;凝血功效障碍。

3.2发烧、菌血症(ANH不受此限制)。

3.3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主动脉瓣狭窄。

3.4黄疸病人。

3.5心、肺、肝、肾等关键器官功效不全。

3.6 子痫及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二十四小时。

4.临床医生操作程序4.1医生估量未来可能失血量,决定采血量、采血方法和采血时机。

4.2采血方法、量和时机:每次采血量应掌握在8mL/kg左右。

(1)单纯式采血适适用于估计出血量和需要备血量较小患者。

仅采400ml者,提前3~5天;采800ml~1200ml者需提前14~21天。

(2)蛙跳式采血适适用于估计出血量和需要备血量较大者。

(3)转换式采血提前30天采血400mL,间隔7天后采800mL,同时回输上次采血量,第3次采血1200mL,同时回输第2次全部采血量,以这类推。

输血科实施储存式自体输血的规定

输血科实施储存式自体输血的规定

输血科实施储存式自体输血的规定Ⅰ目的为了自体输血的管理,特制定此规定。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工作人员。

Ⅲ规定近年来,血源紧缺一直制约着我院临床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特别是用血量较大的手术更是难于开展,为最大限度缓解血源紧缺局面,更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经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开展自体输血业务,规定如下:一、储存式自体输血简介储存式自体输血是自体输血的一种形式,是指对患者血液和血液成分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采集、保存,当患者在择期手术的术中、术后或将来需要时,再进行回输的一种输血方式。

二、储存式自体输血申请(一)对符合储存式自体输血适应症、无储存式自体输血禁忌症的患者,相关临床科室必须积极动员其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

(二)申请储存式自体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储存式自体输血申请单》,由科主任核准签字,送输血科预约采集日期。

(三)申请储存式自体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储存式自体输血的采血量及采血时间、优点、风险等,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储存式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储存式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随病历归档。

三、血液采集、储存(一)血液采集及储存由输血科负责。

(二)输血科根据自体血采集原则,结合患者状况决定采血量及次数。

(三)无菌操作采集患者自身血液。

血液采集前需出示身份证件。

输血科须配备献血不良反应的急救药品和器材。

血液采集过程中,须由经治医师陪同,遇献血不良反应进行紧急处理。

(四)采集完毕,在血袋贴上患者主要信息标签(含姓名、科室、ID号、血型、血量、采血时间、有效期),储存于有明显标识的自体血冰箱。

填写自体输血回执单交与经治医师,作为领血凭据。

(五)检测ABO血型和Rh(D)血型,做好入库登记。

四、发血和输血储存式自体输血发血、输血依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号)及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的要求执行。

五、注意事项(一)临床科室、输血科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储存式自体输血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密切配合,保证血液采集顺利进行。

贮存式自体采血操作规程

贮存式自体采血操作规程

贮存式自体采血操作规程一、概述1.贮存式自体采血是一种无菌操作,操作者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和个人防护。

二、操作前准备2.准备血液采集容器:可以使用贮存袋或常规采血管。

3.根据具体需求准备所需的采血管,确保其无破损和过期。

4.检查注射器、针头、采血管等器具是否完好无损。

三、操作步骤1.患者准备:a.询问患者过敏史,特别对于乙醚及其相关药物过敏者,需告知医生。

b.告知患者采血的目的和过程,获得患者同意。

c.让患者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选择患者上臂内侧的肘窝部位。

d.通知患者在采血前请保持肢体放松,避免剧烈运动。

2.消毒操作:a.打开消毒剂包装,取出消毒棉球。

b.清洁患者选定的采血部位,按逆时针方向用消毒棉球擦拭至少3次,待干燥。

3.针头连接:a.打开已消毒的注射器包装,取出注射器。

b.选择合适的针头,注意针头大小和长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c.将针头与注射器连接,确保连接处无松动。

4.采血操作:a.提醒患者深呼吸,以减少疼痛感。

b.确定采血点的位置,轻轻按压皮肤固定住采血点。

c.插入针头,以15度角度插入皮肤。

d.采血时要注意观察血液的流速和颜色,遇到血凝块可轻轻拍打采血管,以促进血液流动。

e.采血完成后,轻轻按压采血点,确保止血。

f.储存采血样本时,注意采用正确的容器和处理方法,确保样本质量和安全。

5.清理和消毒操作:a.将已使用的器具等分类收集。

b.将有可能带菌的废弃物收集并丢弃。

c.清洗和消毒工具,确保下次使用时无菌。

四、注意事项1.操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操作规范。

2.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或相关疾病,如有,需谨慎操作。

3.患者的隐私权需得到保护,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他人的围观。

4.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出血过多、患者晕厥等紧急情况时,要及时停止操作,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护理。

储存式自体输血技术管理制度

储存式自体输血技术管理制度

储存式自体输血技术管理制度1目的明确储存式自体输血技术要求,保障实施储存式自体输血的患者安全。

2.范围本文件的执行部门/科室主要为临床科室、输血科、麻醉科等;执行人员主要包括临床医师、输血科医师及技术人员、麻醉医师。

适用于储存式自体输血的申请、自体血液采集和存取、自体血发放及回输等工作。

3.术语、缩略语和定义储存式自体输血(Predepositauto1ogousb1oodtransfusion):受血者预先将自己的血液采集出来并储存在输血科(血库),在需要时将储存血液回输给自己的一种输血技术。

4.目标储存式自体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无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

5.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1临床医师负责评估患者情况及手术出血情况,提出储存式自体输血申请;与输血科医师共同制定储存式自体输血的采血方案;参与预存血液的术中回输;负责预存血液的术后回输。

1.2输血科医师负责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储存式自体输血的采血方案,负责采血过程中患者的监护。

1.3输血科工作人员(含医生、护士)负责储存式自体输血的血液采集、保存、发放。

5.4麻醉科医师负责预存血液的术中回输。

6.5临床护理人员参与预存血液的回输及患者的监护。

7.工作程序6.1适应证:稀有血型、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和预计出血量较大;既往发生过严重输血反应;拒绝接受异体输血;自愿要求且满足实施条件的择期手术患者。

6.2禁忌证:贫血;发热、感染;严重高血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主动脉瓣狭窄和脑血管病;重要器官功能不全;产科先兆子痫和胎儿发育迟缓以及其他增加患者风险的情况。

6.3病例选择(1)估计术中失血50Om1以上,术前Hb2110g∕1,Hct233%的患者;(2)无年龄限制;(3)心血管状况良好,有良好的肘前静脉提供穿刺;(4)患者有很好的理解和配合;(5)无体重限制(患者因近期生病或营养不良导致体重下降除外);(6)非紧急情况下的以下择期手术:心血管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瓣膜病手术、冠状动脉分流术、大动脉成形术)、腹部内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胆石症、肾结石等各种脏器手术、脏器肿瘤的切除术)、骨、关节系统疾病(脊柱成形术、关节成形术)、前置胎盘的孕妇等。

医院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制度

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制度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七条及附件二“自身输血指南”,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患者自身贮血、自身输血,特制定本制度。

1、施行贮存式自身输血前经治医师应与患者及家属讲明自身输血的目的及优点,并征得患者签名同意。

2、应严格掌握自身输血的适应证:2.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或血细胞比容>0.34,行择期手术,都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2.2准备剖腹产的孕妇,避免分娩时输异体血;2.3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困难的患者;2.4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者;3、严格掌握自身输血的禁忌证:3.1血红蛋白<100g/L;3.2有细菌感染的患者;3.3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症、新近的心肌梗死症、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4有献血不良反应史并在献血后发生过迟发性昏厥者;3.5有活动性癫痫病史者;3.6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血红蛋白异常或红细胞酶缺乏使自身血液在贮存期间易发生溶血的患者;3.7贫血、出血或血压偏低者;3.8肝肾功能不良者。

4、每次采血不超过40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5、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铁剂从第一次采血前一周开始,有条件的还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6、自身贮血、自身输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贮血,应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二“自身输血指南”、《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消毒技术规范》进行采集,采血环境及所使用的器具应执行《感染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手术前3天完成血液采集。

7、采集血液时,必须在血袋上注明患者姓名、采血日期、血型并注明“仅供自身输血用”字样。

8、血液的贮存按照《血液入库、贮存、发放制度》中规定的条件贮存。

如果需要贮存血浆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则应在采血6小时内分离出红细胞和血浆,二者分开保存。

血浆贮存在-20℃冰箱内,红细胞可以采取高浓度甘油慢速冷冻法或者低浓度甘油快速冷冻法贮存在-80℃低温冰箱或-196℃液氮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技术6: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
XXXX医院
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
一、目的
为保障血液安全、节约血液资源,避免或减少手术中输注异体血的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的自体贮血。

三、职责
1.经治医师
负责动员,并与患者或其家属讲明贮存式自体输血的目的及优点,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签名同意;同时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2.输血科技术人员和临床护理人员
负责采血、贮血和发血。

四、管理要求
1.严格掌握贮存式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
①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Hb>110g/ L,Hct>0.33,行则期手术的患者,均适合贮存式自体输血。

常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血管外科手术、心脏外科手术及胸外科手术。

②准备剖腹产的孕妇(不建议常规应用)。

③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困难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