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7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7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1一﹑教学目标1﹑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像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会写诗中生字“涕”“洛”。
并理解诗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能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1﹑鼓励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诗歌写作背景,即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
并做相应摘抄,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有助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地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一﹑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师:“快”快乐,舒畅。
试想诗人会遇到什么样的的事情产生什么样的心情才会写下一生之中最快乐的诗句?出示:-----遇(听)到(大快人心)的事产生(极度兴奋喜悦的心情)才会写下(最快乐)的诗句。
(生自由表达想法。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就是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课题),齐读。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听说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听你讲述题目的意思,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示儿》一课中,陆游称朝廷军队为(王师)收复失地是叫(定)如果用陆游的说法,可怎么说“闻王师北定中原”但陆游直至死前,也不能实现心愿,所以他“悲之切”。
(板书北宋——陆游——“未闻王师定中原”——悲之切)。
时隔400多年,说法不同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是什么呢?学完这首诗,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请结合诗的题目把板条上的话说完整。
(杜甫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极度兴奋,极度喜悦,写下了这首最快乐的诗。
)二、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一起读黑板上这句话,给自己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能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回答自己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听到这一消息,如此高兴?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歌写作背景。
及“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
最新《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范文18篇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范文18篇《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范文18篇《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范文(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喜悦之情爱国之心。
教学关键:将时代背景和重点词句相结合来理解体会。
教具准备:让学生课前收集安史之乱和杜甫生平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诗圣”是谁吗?(杜甫)谁能简单介绍一下杜甫?(指名说)那么,你们知道杜甫又被称为什么?(诗史)为什么?(教师简单介绍杜甫生活年代的社会现实和他诗歌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平生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几名学生读诗,教师正音,指导读好节奏。
三、解题,介绍社会背景让学生解释诗题。
教师介绍杜甫写这首诗时的社会现实。
四、组织小组讨论这首诗是诗人听说叛乱平定了,国家统一了,故乡收复了而写的,全诗洋溢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那么,从那些诗句中表现出来的?(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五、组织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完,进行全班讨论交流,理解诗意的同时侧重帮助学生感受诗人的喜悦心情与爱国之情,并且适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讨论中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重点词句:第一、二行:涕泪满衣裳。
(高兴得泪水把衣裳都浸湿了)诗人为何而哭?(为自己,为家人,更是为国家。
)第三、四行:愁何在喜欲狂(体会愁与喜鲜明对比)第五、六行:放歌纵酒(大口喝酒,大声吟诵)(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内心无比喜悦,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的样子,这就是为国而喝酒,为国而歌唱。
)第七、八行:即穿便向(体会几个字准确刻画出诗人还乡的急迫心情。
)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教师范读(体会“快诗”的特点)个人读(适当指导)齐读,试背。
七、向学生推荐几首杜甫的名作来欣赏(结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月夜》《归雁》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涕泪满衣心喜若狂喜悦放歌纵酒爱国归心似箭《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范文(2)《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写练习题姓名:一.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意思,在横线上写出诗句意思,最后根据诗歌填空。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古诗。
2. 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3. 能够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示儿》是唐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述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喜悦和激动。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两首古诗的内容、主题和修辞手法。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韵律,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情。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象。
3.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教学示范教师对两首古诗进行详细讲解,解释诗句的意思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3.5 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4.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评价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使用适合学生的古诗教材,提供两首古诗的原文和注释。
5.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背景。
5.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相关信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设计思想:按照初读诗句→品读诗句→感情朗读的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诗中蕴含的感情。
激发学生和诗人心灵交流,同喜同悲。
读中悟情,读中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从而构建本色的语文课堂。
教学流程:一、导入1、(KJ出示音乐渲染气氛)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谁先来吟诵一两句杜甫的诗句?(生答)读着杜甫的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风格。
(出示KJ杜甫简介)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他另一种风格的一首诗,是他生平第一快诗他就是出示课题(KJ出现课题)二、初读诗。
1、齐读课题、解题。
(从课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2、过渡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是的)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①点名读②听录音朗读(出示KJ录音朗读)③学生学着录音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④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诗的韵味三、理解诗的大意1、小组讨论2、交流理解诗意3、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全诗四、悟诗情1、过渡:诗中意思你们已深刻体会了,那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一份怎样的情感呢?(喜)(出示KJ思考、讨论)2、找出诗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后(KJ出示这几句话)学生反复读(交流中相机出现路线图让学生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心情)。
3、深切体会喜欲狂心情①过渡:作者的这份喜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又会如此欣喜若狂呢?让我们一起来和诗人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就会有切身体会,请看大屏幕(出示KJ背景)师随着画面讲解。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古诗。
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背景、诗歌内容、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古诗。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国、历史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理解历史背景,增强对国家历史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首古诗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和诗词意境分析。
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2. 教学难点:两首古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古诗的深入研究。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资料。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预习两首古诗,了解作者和诗歌背景。
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知识。
引入《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古诗。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两首古诗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和诗词意境。
分析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加深对两首古诗的记忆。
推荐相关的古诗作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欣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课堂练习和作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知识点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古诗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表现,鼓励积极的学习态度。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6篇)《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1杜卫忠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包括两首抒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古诗。
一首是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临终前的诗,相当于遗嘱。
另一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下这首诗。
学情分析:教学这两首诗,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例如《示儿》,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
教学目的: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前一个单元我们曾学过《七步诗》、《长歌行》、《出塞》,每一首诗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
诗人写的诗里表达爱国情感的不少,今天我们就学习两首。
一首是陆游写的《示儿》,这是临终前写的,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另一首是杜甫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对祖国重新获得统一的欢乐心情。
二、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三、学生自读。
四、学习第一首诗《示儿》。
1、作者简介。
2、借助注释自学这首诗。
3、检查自学的效果。
(1)说说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就什么都没有了。
(2)“但悲不见九洲同”。
但,相当于“只”。
九洲:指全国。
同,指统一。
诗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3)“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定,指平定,这里指收复的意思。
中原,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诗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理解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3. 分析两首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2.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的美。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对古诗词的兴趣。
2. 领略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示儿》2.1.1 作者背景:陆游,宋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2.1.2 写作背景:宋代末年,国家动荡,作者忧国忧民。
2.1.3 主题思想:表达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子女的期望。
2.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2.1 作者背景:杜甫,唐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2.2.2 写作背景:唐代安史之乱后,国家重建。
2.2.3 主题思想:表达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3.1.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3.1.2 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背景。
3.2 教学难点3.2.1 分析两首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3.2.2 领略作者的爱国情怀。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4.1.1 阅读理解:通过朗读、默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两首诗的理解。
4.1.2 分析欣赏:分析两首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4.1.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2 教学手段4.2.1 多媒体课件:展示两首诗的文本、图片和相关视频。
4.2.2 朗读录音:播放两首诗的朗读录音,指导学生朗读。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1.1 简介作者陆游和杜甫,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5.1.2 简介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5.2.1 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文内容。
5.2.2 学生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优秀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诗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诵读诗文。
3、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4、鉴赏诗作。
教法与学法指导:诵读法、知人论世、鉴赏教材分析:1、重点: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体悟作者爱国情怀。
2、难点:走进诗人情感世界,鉴赏诗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唐诗是中国文化瑰宝,在其中闪烁着两颗璀璨的明珠——李白、杜甫,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
二、与诗人对话1、请学生介绍杜甫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字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并称“李杜”,其作品大多沉郁顿挫,有“诗史”职称,最著名的作品“三吏”、“三别”。
2、介绍写作背景1)指名背诵《望岳》并说说诗作中所表达的作者的志趣。
25岁的杜甫,踌躇满志,对政治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信心,但现实总是残酷,应试不第的杜甫只能四处行卷,望能遇见伯乐,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小官职,却又遇到了“安史之乱”,看到国家破碎,人民受苦,作者留下伤心的眼泪,写下《春望》一诗。
2)学生背诵《春望》,感受作者忧国忧民情怀。
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直攻长安、洛阳,原本繁华的都市成了杳无人烟、杂草丛生的荒地,诗人也曾被虏,逃出后带着妻儿一路逃亡到四川,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饱尝战争带来的痛苦,本是“家有田园在东京”却无家可归;在锦江畔,茅屋为秋风所破;在梓州“记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但这位伟大的诗人,无时无刻不在盼望“长令宇宙新”,所以,当他听到唐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惊喜的洪流一发冲开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三、与作品对话1、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读古诗,初步体会感情基调。
“生平第一首快诗”,“快”字何意?快乐,欢快,轻快,明快,畅快……本诗的基调应该是欢快的。
古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及《示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和《示儿》。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把握其主要内容。
(3)分析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古诗。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把握其主要内容。
(3)分析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和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古诗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两首古诗中汲取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国心得,进行情感交流。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感悟的文章。
3. 进行古诗知识拓展,了解杜甫和陆游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两首古诗的写作手法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利用情感共鸣法,引导学生从两首古诗中汲取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教案
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这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
(3)分析两首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推测诗人的情感和写作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略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理解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领略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推测。
2. 对古诗的鉴赏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两首古诗的原文、译文、诗人生平等。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吗?古诗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推测诗人的情感和写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讲解两首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感受和体会。
8. 课后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和写作技巧。
3. 采用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教案
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国、故土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3. 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2. 与课题相关的背景资料。
3. 诗文翻译和注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了解诗文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两首诗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总结诗人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7. 布置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
(2)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鉴赏文章。
8.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主题思想:家国情怀、热爱故土艺术特色:韵律美、意境美情感表达:喜悦、忧伤、坚定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并学习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2. 理解和解读《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古诗的含义和情感;3.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激发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1.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古诗的课文;2. ppt或黑板;3.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入古代诗歌的话题,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学习《示儿》1. 显示《示儿》的课文,让学生自行阅读。
2. 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3. 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的结论。
4. 老师解读诗歌,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含义和特点。
5. 学生朗读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三、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 显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课文,让学生自行阅读。
2. 全班点读诗歌,帮助学生熟悉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3. 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4. 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的结论。
5. 老师解读诗歌,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含义和特点。
6. 学生朗读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对比与总结1. 将《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对比,比较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总结古代诗歌的形式、特点和韵律。
五、拓展活动1. 学生创作古风诗歌,可以选择已学过的题材或自选题材。
2.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听。
六、课堂总结1. 老师对学生的诗歌进行点评和表扬。
2.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的古代诗歌,培养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探索更多古代诗歌形式和主题,拓宽学生的诗歌视野。
评估方式:1. 学生对《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理解和解读;2. 学生创作的古风诗歌;3.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下面是《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的继续:七、教学延伸活动1. 学生主题阅读: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古代诗歌主题,并展示给全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10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意境。
2、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难点: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教学方法:以读促悟,悟中品读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延伸导入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古诗,背得那么投入,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七言诗,也是杜集中一篇别具风神的佳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初读古诗,了解背景1、请同学们看书或看大屏幕自己出声读一读这首诗。
2、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提出疑问。
3、结合题目了解背景。
(诗题写到了当时的一个历史事件,关于这一事件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所处的境地,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
课前谁搜集资料有所了解,请给大家讲一讲。
)三、自由读诗,引发思考1、学生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试着读出诗人高兴、喜悦的心情来。
2、指名朗读,评价促思。
(听了刚才同学的朗读,大家都感到这首诗的内涵没有读出来,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好呢?)3、学生交流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加以肯定和点拨。
四、研读古诗,品评赏析1、请同学们深入诗歌中细细读一读,品一品,对哪一两句感兴趣,就重点研读一下这两句。
2、自由研读,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后评,评促悟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诗文的感悟和体验。
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理解,不断提高古诗的欣赏水平。
)五、课外研读,提高积累同学们学诗的兴致这样高,老师为大家再推荐杜甫写的另外一首诗歌《春望》,希望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学诗方法,好好研读一下,作为课外积累。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2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五佚名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祭、乃、涕、洛。
3.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默写《示儿》。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二)难点:理顺诗句。
教师指导学生在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换词语顺序。
(三)疑点:学生可能提出首句“死去无知万事空”与尾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否前后矛盾的问题。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辩议:深刻地体会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口答课后问题。
(二)试读古诗、反复吟诗、熟读成诵。
(三)理解并说出每首诗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默写古诗《示儿》。
(五)扩写古诗,练习表达。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介绍《示儿》的作者及背景。
3.理解《示儿》中的重点词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自学情况。
祭(j@):祭祀。
乃(n3i):你,你的。
乃翁:你的父亲。
元:同“原”。
九州:指代中国。
王师:指南宋军队。
2.学生质疑。
(三)解题: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1.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
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
“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2.简介作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案12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案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案12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案12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第二课时,供大家赏析。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和内涵。
(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技巧。
(3)提高自己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思想。
2. 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 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三、教学难点:1. 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2. 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和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两首古诗的文本、注释、译文等内容。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题目,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和内涵。
(2)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朗读和背诵(1)学生齐读两首古诗,注意语气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背诵两首古诗。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学生抄写两首古诗,注意字迹工整。
(2)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默写两首古诗。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的情况。
2. 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古诗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两首古诗的生字词和诗句。
3.分析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和情感,分析诗歌的写作特色。
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简介陆游和杜甫,让学生了解两位诗人的生平事迹。
2.学习《示儿》(1)让学生自读《示儿》,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手法等。
(3)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体会诗人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让学生自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如叙事、抒情等。
(3)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体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比较阅读(1)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讨论两首诗的异同,分析各自的特点。
5.课堂小结(2)强调古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多背诗。
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两首诗。
(2)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分析其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古诗的背景了解不够,需要进一步拓展。
2.部分学生在分析诗歌时,表达不够准确,需要加强训练。
3.课堂小结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拓展1.介绍陆游和杜甫的其他诗歌,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登高》等。
2.分析陆游和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两者的异同。
3.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组织古诗背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5.邀请专家进行古诗鉴赏讲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的教案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的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学习陆游的《示儿》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陆游和杜甫的生平背景,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国的热爱、对战争的厌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同情心。
第二章:陆游《示儿》2.1 诗歌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
其诗作数量丰富,题材广泛,以爱国情怀和咏史抒怀著称。
《示儿》是其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子女的期望。
2.2 诗歌解析2.2.1 内容理解: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对子女的期望,以及对家园的眷恋。
2.2.2 意象分析: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家庭景象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2.2.3 表达技巧:本诗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作更具表现力。
第三章: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1 诗歌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其诗作以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为己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3.2 诗歌解析3.2.1 内容理解: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痛恨,对国家统一、和平安定的渴望。
3.2.2 意象分析:通过描绘战争场景、百姓生活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3.2.3 表达技巧:本诗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作更具表现力。
第四章:对比分析4.1 诗人背景对比:陆游和杜甫均为爱国诗人,但生平背景有所不同。
陆游生活在南宋,面临金国的侵略;杜甫生活在唐代,经历安史之乱。
4.2 诗歌主题对比:《示儿》关注家国命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关注国家战乱。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的教案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2)理解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及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点,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意义;(2)学会通过诗文中的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国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关切;(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3)学会在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2. 理解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及诗文内容;3. 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点;2. 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两首诗的文本、作者背景、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2. 准备古典诗词鉴赏的相关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2)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初步感受诗文内容。
2. 教学《示儿》(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句,探讨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3. 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句,探讨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4. 对比分析(1)教师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点;(2)学生合作探讨,总结两首诗的异同。
5.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2)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鉴赏其他古典诗词。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2)学生进行课堂拓展,分享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及鉴赏心得。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教案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两首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2)欣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古诗的大意和背景。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重点讲解古诗的意象、意境、韵律和节奏。
5. 朗读与背诵:(1)学生集体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个人尝试背诵两首古诗,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表演。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以及课堂提问的积极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
“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
这话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
“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
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
“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
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把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末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做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
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
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
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
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
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
“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
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还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
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
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学建议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陆游、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他爱国诗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2、教学《示儿》,教师可从陆游临终遗愿导入课题,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体会这位爱国诗人遗嘱的感人之深。
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先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
在这个基础上来读课文,对杜甫的“喜欲狂”可能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3、教学这两首诗,还是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可让学生参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例如《示儿》,可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从“悲”字学生可能体会到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从后一句中可能体会到诗人对收复失地寄予的无限希望。
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
4、这两首诗明白如话,却感情饱满深厚,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这一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到。
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啊!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激动、欢喜,不仅仅是自己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教学时,可在学完两首诗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让他们体会悲之切和喜之狂表达了相同的爱国之情。
可让学生补充朗读几首两位诗人的其他爱国诗篇,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的《归雁》和《月夜》,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思。
词语注释示儿:告诉自己的儿子。
示,告知。
元知:本来就知道。
“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意思是什么都不存在。
但:只。
同:统一。
九州:中国的代称。
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无忘:不要忘记。
“无”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翁,父亲。
剑外:剑门关以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蓟北:指现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闻:刚刚听到。
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这里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词语积累一、近义词初闻——忽闻无忘——勿忘放歌——高歌却看——再看即—就二、反义词无忘——忘掉不见——只见悲——喜无——有三、多音、多义字难句解析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两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两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诗人身在樟州,心已回到故乡。
“即从”“便下”“穿”“向”这些富于时间紧促性和行为跳跃性的词语联系起来,势如飘风。
课后题解思考·练习2(1)但悲:只感到悲伤;九州同:全中国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妻子:妻子和孩子;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再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思考·练习3不同。
《示儿》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表达了因祖国由战乱到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文章结构《示儿》是七言绝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讲究对仗。
全文翻译《示儿》:人死去原知道万事皆空,只悲痛没亲见南北一统。
南宋大军哪天北伐将中原平定,祭祀莫忘把喜讯告诉你父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忽然听说唐朝的军队收复了蓟北,刚听到这消息时我的眼泪湿透了衣裳。
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白日里我要喝着酒放声歌唱,春天美好的景物伴随我回家。
立即就要从巴峡穿过巫峡,穿过襄阳,回到洛阳。
学习要点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文章导读这两首古诗抒发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示儿》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诗人听到官军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胜利消息后,十分欢快,便写下了这首爱国的诗篇。
中心思想《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教学设计示例15古诗两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