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登高课件2
合集下载
第8.2课《登高》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俯视、近景、静景
沙 (白) 冷色调 色彩
鸟 (在疾风中回旋)仰视、动景
情感:漂泊无 依的孤独之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悲自然之秋
探究思考
1.诗人为何选择这些意象入诗?
急风,使人感到寒冷——身体,心灵。 高天,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清沙白,冷色调,凄凉、伤感。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河北》、《蜀相》、《登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作品介绍
主要作品:《兵车行》《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 《北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 “言简意赅,一语胜人千百”,
其中含有八层意思:
一悲:万里,地之远也 二悲:秋,时之惨也
语 言
三悲:作客,羁旅也
精
触景生情 四悲:常作客,久旅也 炼
五悲:百年,迟暮也
高
六悲:多病,衰集也
度
七悲:台,高迥处也
浓 缩
八悲:独登台,无亲朋也
品读诗句 内容技巧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景?(提示:用自己的话概括)
首联两句,描写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 鹭低空回翔的景象,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一幅登高远壮 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的基调。对仗工稳,句法严 谨,语言极为凝练。
品读诗句 内容技巧
主旨——
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秋江之景,倾诉了诗人常年 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和事业无成的怅恨,抒 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新教材)-8-2登高PPT课件_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意境赏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 天空 猿猴 水中小洲 沙滩 飞鸟 (江水)
天空高远
江水清澈
飞鸟盘旋
秋风迅疾 猿猴哀鸣
沙滩洁白
山
江
辽阔凄凉
意境赏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山
江
落木(落叶)
长江
无边无际的 落叶纷纷落下
望不到头的 长江滚滚而来
辽阔壮观
意境赏析
古今独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初步感知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初步感知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景 抒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关于诗人
杜甫的诗留存至今的有1400余首。他的代表 作有一百多首,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体诗“三吏”、 “三别”等,他也特别擅长律诗和绝句的写作, 许多作品都是千古名篇。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创作背景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 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 他已经五十五岁,动荡的社会,飘泊的生活,已 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 前后,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 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 万端,为了抒发心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 这首千古名作。后人给予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 胡应麟就曾经说这首《登高》为“古今七言律第 一”,这是毫不夸张的评价。
【新教材】登高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PPT
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 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 白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 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望 岳》。
【 新 教 材 】 8.2 登 高 课 件 —高一 语文统 编版( 2019)
二
长 安 十 年 时 期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 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 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 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 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 现实主义诗篇。
登高?
《登幽州台歌》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 新 教 材 】 8.2 登 高 课 件 —高一 语文统 编版( 2019)
登临必到高处,到高处则视野广阔、一览无遗,胸襟为之开阔,无 所阻碍,一种浩然之气顿时从中喷涌而出,从而获得某种期待的生命意义, 正所谓“荡胸生层云”,可借此暂时从世间琐事中挣脱,无复辗转腾挪于 其间。故而登临初是兴致盎然的。但伫立高处,人迹少至,在获得一份宁 静的同时,也易将登临者的思绪拉入对自己生活、生命的思考之中。原因 在于,登上高处,看到天地的广阔、宇宙的无穷,联系自身,极易产生自 我的渺小之感:登上高处,也极易感受到周围物体的细微的变化,于是感 受到时间的邈远和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流逝,常常让人思古人、追来者, 发出生命短暂的慨叹。所以,登临的结果往往是愁思满怀。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 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 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 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 高,被世人尊为“诗圣”。
【 新 教 材 】 8.2 登 高 课 件 —高一 语文统 编版( 2019)
二
长 安 十 年 时 期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 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 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 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 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 现实主义诗篇。
登高?
《登幽州台歌》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 新 教 材 】 8.2 登 高 课 件 —高一 语文统 编版( 2019)
登临必到高处,到高处则视野广阔、一览无遗,胸襟为之开阔,无 所阻碍,一种浩然之气顿时从中喷涌而出,从而获得某种期待的生命意义, 正所谓“荡胸生层云”,可借此暂时从世间琐事中挣脱,无复辗转腾挪于 其间。故而登临初是兴致盎然的。但伫立高处,人迹少至,在获得一份宁 静的同时,也易将登临者的思绪拉入对自己生活、生命的思考之中。原因 在于,登上高处,看到天地的广阔、宇宙的无穷,联系自身,极易产生自 我的渺小之感:登上高处,也极易感受到周围物体的细微的变化,于是感 受到时间的邈远和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流逝,常常让人思古人、追来者, 发出生命短暂的慨叹。所以,登临的结果往往是愁思满怀。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 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 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 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 高,被世人尊为“诗圣”。
部编版必修上《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课件(56张)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朱自清《诗言志辨》:“ 以意逆志,是以己之意迎 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
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 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阅读古诗词作品, 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 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独”字有两层意思。 一是独知此宇宙与人生之悲怆,二是独自承担此 苦难的情怀。 诗人久客他乡、漂泊万里、人在暮年,不禁感叹, 陡见深沉。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杜陵诗云:‘万里 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 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 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鉴赏古诗词,要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 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 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和文化品位。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唐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夔州时所写。 登高在中华文化中是一个极富象征性的意象,杜 甫借助《登高》把古代风俗中的登高祈寿与士大夫的 登高言志综合在一起。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一气呵成,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杜诗镜 铨》),胡应麟《诗薮》推崇此诗是“古今七言律第 一”。
“不尽”“滚滚”四字写长江之水东流,不仅展 现出万里长江自西向东绵延伸展的广远空间,而且渲 染出长江波涛汹涌、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气势。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8课《登高》课件
释词语的含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萧萧:
风吹落叶的声音。
常作客: 长期漂泊他乡。
苦恨:
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繁霜鬓: 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
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
新近停止。
作家作品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写作背景
杜甫从48岁到58岁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 8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接) 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 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个人 多病和壮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 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 的悲哀。这是56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而写成的。
流落四川8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 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作家作品
他的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 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 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 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也被称为诗圣。代表作品《兵车行》、 《登高》、《蜀相》、《春望》、《北征》、 “三吏” 、 “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秋兴》等,有《杜工部集》。
新知讲解
颔联: 落木
无边
长江 不尽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的树叶萧萧而飘落, 俯视奔流不息长江之水,滚滚而来。“无 边”是从时间上写,表明一年将尽。从落叶 中感受到光阴易逝,人生易老,顿生凄凉之 感。“不尽”的江水,从空间上写江水的没 有尽头,昼夜不停。在如此阔大的背景之 下,让人既感到个体的渺小,又有历史悠远 而人生短暂,从而生出壮志未酬的惆怅。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萧萧:
风吹落叶的声音。
常作客: 长期漂泊他乡。
苦恨:
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繁霜鬓: 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
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
新近停止。
作家作品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写作背景
杜甫从48岁到58岁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 8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接) 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 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个人 多病和壮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 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 的悲哀。这是56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而写成的。
流落四川8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 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作家作品
他的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 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 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 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也被称为诗圣。代表作品《兵车行》、 《登高》、《蜀相》、《春望》、《北征》、 “三吏” 、 “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秋兴》等,有《杜工部集》。
新知讲解
颔联: 落木
无边
长江 不尽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的树叶萧萧而飘落, 俯视奔流不息长江之水,滚滚而来。“无 边”是从时间上写,表明一年将尽。从落叶 中感受到光阴易逝,人生易老,顿生凄凉之 感。“不尽”的江水,从空间上写江水的没 有尽头,昼夜不停。在如此阔大的背景之 下,让人既感到个体的渺小,又有历史悠远 而人生短暂,从而生出壮志未酬的惆怅。
8.2《登高》课件-高一语文课件(必修上册)
活动3:写颁奖词
• 根据以上活动的具体分析, 你已经对《登高》有了比较 全面的了解,大致懂得了它 为何会被称为“古今律诗第 一”。请在此基础上,为其 写一则颁奖词。
• 要求:有古人的评价,有 诗句的化用,有诗歌的特点, 以现代人的身份书写,150 字左右。
颁奖词示例
• 颁奖词:1200多年前的秋天的夔州,距离我 们是如此遥远,但是我们却知道,它在一个老 人登高的那一天,风急天高,渚清沙白;八句 之内起承转合,五十六字之内沉郁顿挫,十四 字内悲意八重,字字精当,尽谢斧凿,高浑一 气,古今独步。星移斗转,这里又经历过多少 次无边落木萧萧而下,多少回不尽长江滚滚而 来,时光不语,却永远留下了古今律诗第一的 传唱。
• 全诗的八行诗句的节奏都是“二二三式”,这就说明此诗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前后基本一致,变化不大,虽然前两联写 景后两联抒情,但情景相依,情因景生,写景时没有忘情,抒 情时也没有忘景。但变化不大,并非没有变化,仔细阅读原 诗,可以发现前两联的节奏是“二二二一”型,而到了第三 联,诗句节奏却发生了一点变化,可以读作“二二一二”型, 尾联也如此,可知这首《登高》的节奏在无大变化中也存在 着小的变化,而这种节奏的变化正好发生在由写景和抒情交 接的地方,使前两联的写景和后两联的抒情在节奏上有了不 同的节奏标志。可以说写景和抒情之间的界限在节奏上有 很清楚的显示。还应该指出,节奏在第三联开始发生变化和 我们前面分析平仄在第三联发生变化的效果是一致的。由 此可见,节奏的变化与否在此诗也是为一定的内容服务的。
• (3)情感特点:融情于景。在写景的同时,便深 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有面对逝者如斯的江水所 发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有面对一枯一 荣的落木所打发的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苦痛!沉 郁悲凉的对句,将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书 写得淋漓尽致。
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PPT全文课件(49张)
zhuó
这首诗押ɑi韵,“回”“杯”古音分别为huái和puāi。
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 姥吟留 别》《 登高》P PT全文 课件( 49张)
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 姥吟留 别》《 登高》P PT全文 课件( 49张)
课堂小结
1.疏通识记诗词,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达到“读 懂”。 2.训练用思维导图梳理诗歌内容的基本方法,并
点拨 这首诗多次换韵,所押的韵有“ou”“u”“enɡ”“üe”“i”“inɡ”“ɑn”“ɑi” “ɑ”等。
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 姥吟留 别》《 登高》P PT全文 课件( 49张)
一读课文: 读对字音 读准节奏 理解意思
因,依据。尚:还。渌:清澈。清:凄
清。暝:昏暗。殷:震动。栗、惊:使
一读课文:
读对字音 读准节奏 理解意思
ní
shàn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 飞/ 度/镜湖/月。
霓/为衣兮/风 /为马,云之君兮 /纷纷 而/ 来下。
湖月/ 照/ 我影,送我/至/剡溪。
虎/鼓瑟兮/鸾 /回车,仙之人兮 /列 /如麻。
zhuó
谢公/ 脚著/
宿处/今/尚在,j渌ī 水/荡漾
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 姥吟留 别》《 登高》P PT全文 课件( 49张)
列:通“裂” ,”列缺“即闪电。中:从中,名词作状语。悸: 因惊惧而心跳。恍:猛然惊醒的样子。觉:睡醒。向:先前。
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 姥吟留 别》《 登高》P PT全文 课件( 49张)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 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首诗押ɑi韵,“回”“杯”古音分别为huái和puāi。
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 姥吟留 别》《 登高》P PT全文 课件( 49张)
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 姥吟留 别》《 登高》P PT全文 课件( 49张)
课堂小结
1.疏通识记诗词,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达到“读 懂”。 2.训练用思维导图梳理诗歌内容的基本方法,并
点拨 这首诗多次换韵,所押的韵有“ou”“u”“enɡ”“üe”“i”“inɡ”“ɑn”“ɑi” “ɑ”等。
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 姥吟留 别》《 登高》P PT全文 课件( 49张)
一读课文: 读对字音 读准节奏 理解意思
因,依据。尚:还。渌:清澈。清:凄
清。暝:昏暗。殷:震动。栗、惊:使
一读课文:
读对字音 读准节奏 理解意思
ní
shàn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 飞/ 度/镜湖/月。
霓/为衣兮/风 /为马,云之君兮 /纷纷 而/ 来下。
湖月/ 照/ 我影,送我/至/剡溪。
虎/鼓瑟兮/鸾 /回车,仙之人兮 /列 /如麻。
zhuó
谢公/ 脚著/
宿处/今/尚在,j渌ī 水/荡漾
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 姥吟留 别》《 登高》P PT全文 课件( 49张)
列:通“裂” ,”列缺“即闪电。中:从中,名词作状语。悸: 因惊惧而心跳。恍:猛然惊醒的样子。觉:睡醒。向:先前。
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 姥吟留 别》《 登高》P PT全文 课件( 49张)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 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第8.2课《登高》(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深入解读
诗中所悲,远不止季节之秋。你从诗中读出了“悲秋”的哪些含义呢?
01
明确:1.悲自然飘零之秋:对眼前所见苍茫辽远、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象的悲叹;
02
2.悲个人遭际之秋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慨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
03
3.悲国运衰落之秋:对国家现实多灾多难的忧愁,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诗人将个人的命运、社会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一己之悲有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内涵,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鉴赏艺术特色
明确:对仗工稳,音调铿锵。胡应麟曾说这首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八个诗句,两两相对,非常自然、工整,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给人一种神清目爽的对称美,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诗中所用词语,声调和谐,韵律流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如三四两句。
作者介绍
四、文章背景: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经五十五岁,动荡的社会,飘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端,为了抒发心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后人给予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胡应麟就曾经说这首《登高》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是毫不夸张的评价。
6
7
8
9
深入研读
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何特点?营造了怎么样的氛围?
抒情作用:这句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哲理意义: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新教材登高课件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PPT
年的战争。
• 苦恨是指极其遗憾,遗憾自己年事已高, 无法挽救国家危难。
22
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忠君爱国、关心 民生疾苦是他思想的核心。“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诗圣” 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 万里,地之远也;
• 秋,时之惨也;
• 作客,羁旅也;
• 常作客,久旅也;
• 百年,暮齿也;
• 多病,衰疾也;
• 台,高迥处也;
• 独登台,无亲朋也。
21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 艰难是指什么?苦恨什么意思?
• 一是指个人的艰难:诗人远离家乡,常年在 外飘泊,贫病交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生活困顿、壮志难酬;
作 冷从色开调 元给盛人世一到种安清史冷之的乱感,觉他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作品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2而. 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尽显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诗杜的甫风 七格岁由即早能期诗的文热,情十奔五放时,在乐文观坛坦初荡露变头的角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业 展开自己丰富想象,把 何风时急眼 天前高突猿兀啸见哀此,屋渚,清吾沙庐白独鸟破飞受回冻死亦足 !
让人想起生命的短暂终结
作业: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一急是天 指高个猿人啸的哀艰,难渚:诗(人zh远ǔ)清离沙家白乡鸟,飞常回年。在外飘泊,贫病交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生活困顿、壮志难酬; “不达幸则 的兼遭济遇天是下他,进穷一则步独认善识其到身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冷“色达调 则给兼人济一天种下清,冷穷的则感独觉善其身。
• 苦恨是指极其遗憾,遗憾自己年事已高, 无法挽救国家危难。
22
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忠君爱国、关心 民生疾苦是他思想的核心。“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诗圣” 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 万里,地之远也;
• 秋,时之惨也;
• 作客,羁旅也;
• 常作客,久旅也;
• 百年,暮齿也;
• 多病,衰疾也;
• 台,高迥处也;
• 独登台,无亲朋也。
21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 艰难是指什么?苦恨什么意思?
• 一是指个人的艰难:诗人远离家乡,常年在 外飘泊,贫病交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生活困顿、壮志难酬;
作 冷从色开调 元给盛人世一到种安清史冷之的乱感,觉他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作品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2而. 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尽显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诗杜的甫风 七格岁由即早能期诗的文热,情十奔五放时,在乐文观坛坦初荡露变头的角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业 展开自己丰富想象,把 何风时急眼 天前高突猿兀啸见哀此,屋渚,清吾沙庐白独鸟破飞受回冻死亦足 !
让人想起生命的短暂终结
作业: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一急是天 指高个猿人啸的哀艰,难渚:诗(人zh远ǔ)清离沙家白乡鸟,飞常回年。在外飘泊,贫病交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生活困顿、壮志难酬; “不达幸则 的兼遭济遇天是下他,进穷一则步独认善识其到身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冷“色达调 则给兼人济一天种下清,冷穷的则感独觉善其身。
高一语文上学期统编版必修 上册《登高 》课件
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
把三他别的:见闻《真新实婚地别记》录《下垂来,老成别为》他《不无朽家的别作品》,
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
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
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
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
3表达自我的人生理想与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通过登楼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 宏远的抱负和博大的胸襟,也表现了宇宙的无 限。后两句出语自然,千古传诵,被人们看作 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全诗气势奔放,
意境开阔,语言通俗自然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迅疾地江风,辽阔的天际,回响着阵阵猿的哀 鸣声,清澈的江水,孤鸟的天空徘徊,江边的落 叶萧萧的落下,无尽的长江水滚滚向前,奔流不 息,运用了动静结合、色彩对比的方法描绘了一 幅苍凉萧瑟,雄浑悲壮的秋季登高图。
杜甫是
,一生写
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
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 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 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 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 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 有机会再见面了。
望岳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把三他别的:见闻《真新实婚地别记》录《下垂来,老成别为》他《不无朽家的别作品》,
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
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
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
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
3表达自我的人生理想与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通过登楼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 宏远的抱负和博大的胸襟,也表现了宇宙的无 限。后两句出语自然,千古传诵,被人们看作 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全诗气势奔放,
意境开阔,语言通俗自然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迅疾地江风,辽阔的天际,回响着阵阵猿的哀 鸣声,清澈的江水,孤鸟的天空徘徊,江边的落 叶萧萧的落下,无尽的长江水滚滚向前,奔流不 息,运用了动静结合、色彩对比的方法描绘了一 幅苍凉萧瑟,雄浑悲壮的秋季登高图。
杜甫是
,一生写
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
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 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 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 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 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 有机会再见面了。
望岳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8课《登高》教学课件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8.2 登 高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 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的又一颗璀璨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 座”。韩愈曾推崇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 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 泊、老病孤愁的感慨之作。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善于把握景与情的 交融关系,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的时局联系在 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 2.律诗 •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
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 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 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 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 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 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 1.积累基础知识,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 2. 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有效提问,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
展与提升素养。 • 3. 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 4. 品读经典,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杜甫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
•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他的诗具有丰富的 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学宗 师”“诗圣”。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 育和熏陶。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曾自负地说:“自 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杜甫一生却在苦难和穷困中度过,这使他更接地气,“穷 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人生的痛苦和民众的疾苦 ,增添了他内心的辛酸苦累和伤感, 忧国忧民的情绪。
8.2 登 高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 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的又一颗璀璨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 座”。韩愈曾推崇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 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 泊、老病孤愁的感慨之作。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善于把握景与情的 交融关系,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的时局联系在 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 2.律诗 •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
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 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 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 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 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 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 1.积累基础知识,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 2. 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有效提问,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
展与提升素养。 • 3. 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 4. 品读经典,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杜甫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
•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他的诗具有丰富的 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学宗 师”“诗圣”。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 育和熏陶。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曾自负地说:“自 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杜甫一生却在苦难和穷困中度过,这使他更接地气,“穷 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人生的痛苦和民众的疾苦 ,增添了他内心的辛酸苦累和伤感, 忧国忧民的情绪。
《登高》ppt课件22张
南宋评论家罗大经认为此联抒 发了杜甫的八大悲愁,逐
“万里”: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音讯隔绝。(远离家乡) “悲秋”:秋季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感时伤怀) “作客”:客居他乡。(漂泊他乡)
悲 “常作客”:客居他乡时间之久,悲上加悲。(漂泊长久)
这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之间暗含了什么关 系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无穷大:无边 落木 无穷小:渺小的老者
广阔的时空 渺小的个体
落木vs萧萧 长江滚滚
+
猿啸
雷霆之力 老儒的无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 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
• 长江——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课后作业: 1.完成下一页PPT上的理解性默写; 2.背诵并默写本诗; 3.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以杜甫的身份,将 本诗改写成一首现代诗。(几句都可以)
⒈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的感慨,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 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⒉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 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年”:一辈子,晚年。(人生迟暮) “多病”:百病缠身,病痛对身体的折磨。(疾病缠身) “登台”:之前说过是九月九的习俗。(思念家乡) “独登台”:祈求长寿的竟是孤单一人。(孤苦无依)
“万里”: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音讯隔绝。(远离家乡) “悲秋”:秋季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感时伤怀) “作客”:客居他乡。(漂泊他乡)
悲 “常作客”:客居他乡时间之久,悲上加悲。(漂泊长久)
这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之间暗含了什么关 系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无穷大:无边 落木 无穷小:渺小的老者
广阔的时空 渺小的个体
落木vs萧萧 长江滚滚
+
猿啸
雷霆之力 老儒的无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 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
• 长江——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课后作业: 1.完成下一页PPT上的理解性默写; 2.背诵并默写本诗; 3.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以杜甫的身份,将 本诗改写成一首现代诗。(几句都可以)
⒈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的感慨,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 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⒉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 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年”:一辈子,晚年。(人生迟暮) “多病”:百病缠身,病痛对身体的折磨。(疾病缠身) “登台”:之前说过是九月九的习俗。(思念家乡) “独登台”:祈求长寿的竟是孤单一人。(孤苦无依)
《登高》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19)
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
长江——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
青。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人之渺小!时间流逝,“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无边、不尽——不仅写出了
,
,更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命短暂,时间无穷,历史长河永不停息。上下两句互相对比,相互衬托, 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意境:苍凉、雄浑而壮阔
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 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情感: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沉郁而悲壮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关于 重阳节 登高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
“老人节”。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 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参考答案】
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
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寓情于景,含蓄地 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 出望外的心情。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给我们勾画出一副 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 想到了什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颔联——给我们勾画出一副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面对此情 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在动荡的社会中,就像这飘零的落
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
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诗登高语文水墨古风PPT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 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 “诗圣”。
课文结构
首联
写
仰望 俯视
云天秋风 江水渚洲
情感蕴藏 哀婉孤独
景
仰望
无边落叶
颔联
俯视
不尽江水
(扩大了视野) 沉郁高昂
悲秋作客
颈联
抒
多病登台
情
苦恨霜鬓
尾联
新停酒杯
暮年之叹
百年,迟暮也; 多病,衰疾也;
疾病之痛
课文大意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台。
从“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深秋、离乡万里、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 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多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 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chōng 。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课文大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
韶光易逝,这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是了?长江不尽,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和 我一样命运多舛chuǎn 。壮志难酬?面对生命的短暂,传达出韶光易逝,壮 志难酬的悲怆chuàng 。但虽凄苦冷落却并不消沉。
课文大意
总结:首联和颔联作者精选了一系列意象, 将诗人 的“艰难苦恨”包含无遗,将所要抒发之情凝聚于所 绘之景中,借景抒情。
比较《秋兴》与《登高》
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共同特点: 年老、孤独、伤感、多病、颓丧,这正是诗人晚年生活的写照。
比较《秋兴》与《登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 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 “诗圣”。
课文结构
首联
写
仰望 俯视
云天秋风 江水渚洲
情感蕴藏 哀婉孤独
景
仰望
无边落叶
颔联
俯视
不尽江水
(扩大了视野) 沉郁高昂
悲秋作客
颈联
抒
多病登台
情
苦恨霜鬓
尾联
新停酒杯
暮年之叹
百年,迟暮也; 多病,衰疾也;
疾病之痛
课文大意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台。
从“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深秋、离乡万里、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 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多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 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chōng 。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课文大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
韶光易逝,这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是了?长江不尽,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和 我一样命运多舛chuǎn 。壮志难酬?面对生命的短暂,传达出韶光易逝,壮 志难酬的悲怆chuàng 。但虽凄苦冷落却并不消沉。
课文大意
总结:首联和颔联作者精选了一系列意象, 将诗人 的“艰难苦恨”包含无遗,将所要抒发之情凝聚于所 绘之景中,借景抒情。
比较《秋兴》与《登高》
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共同特点: 年老、孤独、伤感、多病、颓丧,这正是诗人晚年生活的写照。
比较《秋兴》与《登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 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 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 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 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 产生怎样的感慨?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 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 达、坦荡、胸襟开阔。
•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四、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 “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 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 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 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 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哀婉孤独
沉郁 高昂
愁苦沉痛
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无奈
; https:///u/5048582774
茶进门,还没有给他奉上呢,就见爷已经出咯房门,于是她赶快把茶盏交到月影手里,跟着丫鬟壹道将爷送到院门口。眼见着爷走远咯, 冰凝和吟雪这才转身回咯院子里。吟雪忍咯壹路,好不容易挨到进咯屋子,连房门都没有来得及关上,她就赶快开口问丫鬟:“爷怎么 这么快就走咯?爷怎么没有留下?爷来找您有啥啊事情?爷没有不高兴吧?”“哎呀呀,吟雪你怎么这么多的问题?我可是只有壹张嘴, 你这打算让我回答你哪壹各?”“丫鬟,您又寻奴婢的开心咯。奴婢可是担心着呢。”“好好好,我知道,这王府里,就吟雪和月影对 我最好。”“唉呀,丫鬟,到底爷过来是有啥啊事情吩咐?”“嗯,爷说咯,咳,咳,‘念及你与家人骨肉分离之苦,爷特别恩准你姐 姐来府里陪你几日。’哈哈„„”看着冰凝维妙维肖地学着王爷的口气,吟雪不但没有壹丁点儿的笑意,反而壹脸担忧不已的表情: “啊?这,这,这是爷说的吗?爷怎么可能„„”“你也觉得奇怪?”“是啊!丫鬟您要是天天得爷的宠爱也就罢咯,这么不得宠,还 能在老爷夫人刚壹回到京城的时候,就让大姑奶奶来府里陪您几日,实在是太不对劲儿咯呀。爷说啥啊时候咯吗?”“爷说明天爹爹他 们就能到京,让我赶快抓紧时间。啊?对啊,爷怎么知道爹爹他们明日就到京?玉盈姐姐的信里只是说他们初六启程,这么快就到 咯?”“爷说的应该不会错吧?也许是老爷和王爷有公事往来,顺便提到咯?”“不可能啊!爷在户部,爹爹致休的事情归吏部,他们 之间不可能有公事往来啊?”“先不管爷怎么知道的,既然明天就到咯,爷又让丫鬟抓紧时间,您就赶快先把给大姑奶奶的信写好 吧。”“不用咯,爷说让你去壹趟年府,将咱们家的大姑奶奶亲自请过来。”“啊?由奴婢去请?”“是的。”“怎么爷这回吩咐的事 情都这么蹊跷呢?”“呵呵,连爷都支使不动我的吟雪咯?”“丫鬟,您又寻奴婢的开心。”“瞧瞧你这小气劲儿,我不过才开壹句玩 笑,你就敢给我脸色瞧。吟雪现在可是本事大咯,连我都要看你的脸色行事呢。”“丫鬟,这都火上房咯,你怎么还有心思说笑 呢!”“怎么就火上房咯?”“奴婢也不知道怎么就火上房咯,反正奴婢就是觉得心里不踏实!”第壹卷 第198章 呼唤回到朗吟阁, 他那紧张的心情还没有松弛下来。这各冰凝,居然推三阻四、退避三舍,半天都没有接过他抛出去的橄榄枝,他就差直截咯当地告诉她: 赶快去把你的姐姐接来吧,爷都等不及咯!自从他壹得到年大人致休的消息,就立即派咯粘竿处的太监直奔湖广,因此,年家何时启程, 壹路沿途行至何处,何时到京,他全都咯如指掌。他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担心玉盈壹行回京的安全问题。自然而然地,他也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作背景
•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 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 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 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 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接)时写的。此时 “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 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 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 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 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 五、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 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 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 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 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 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 “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 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 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 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研讨思想内容
•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 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 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 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 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 浑高远,又肃杀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