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区域发展阶段学习提纲

合集下载

区域发展阶段讲义(PPT 38页)

区域发展阶段讲义(PPT 38页)
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 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
3、上海市需克服资源短缺、用地紧 张、环境污染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等限制 性因素
为了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可从引进 先进技术、改革区域经济结构、加大贸易 力度等方面着手。
区域整治的措施:如
治理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 技术革新
衰退阶段
3、综合发展阶段 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资源 :区域发展的物资基础
环境 :对区域发展有制约作用
思考、讨论P9页“活动”
匹兹堡
1、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之畔,有五大湖和大西 洋庞大、便利而廉价的水运和丰富的水源,在它附近的有 五大湖西部大量的铁矿和阿巴拉契亚山区的丰富的煤矿。
2、 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 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 挥。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1、初期阶段 ——凭借某一优势因素,推动区域的初步发展。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2、成长阶段 ——充分利用优势因素,区域加速发展。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衰退阶段 ——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区域衰败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3、综合发展阶段
阅读P12材料,归纳总结出综合发展时期的特点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小,处于低水平平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 ——成长阶段、衰退阶段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人地关系出 现了严重的不协调。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1、初期阶段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成长阶段
2、工业化阶段
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标):

区域经济发展课程提纲

区域经济发展课程提纲

区域经济发展课程提纲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区域经济发展课程提纲第一章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节区域的内涵及其规定性一、区域的界定1.区域的定义2.构成区域的基本要素二、区域的性质区域作为容纳经济活动的地域综合体,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规定性。

(1)统一性。

统一性是指区域内部地域具有相对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可以是形态上的,也可以是功能上和管理上的一致性。

按照统一性的不同,可以将区域分为三类:(a)均质区域:统计学上或形态统一的区域。

(b)功能区域:内部各单元彼此密切联系而形成的功能一体化区域。

(c)规划区域:亦称为管理区,是指实施同一计划或政策的区域。

这种区域实质上是一种内部各单元计划或政策统一的特殊均质区。

(2)空间性:即区域占据一定地表空间,具有一定地理位置、范围、形状和连续性。

(3)、连续性:即一个区域在地理空间上必须是连续分布的,而不是多个离散的社会经济体的集合,空间上不连续的,具有相似性的一系列综合体,在分类学上不被作为同一个区域。

(4)、系统性:指区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各种活动/场所、交通/路径构成的系统。

(5)、开放性:指区域与环境处于相互作用之中。

这集中表现在:垂直开放性和水平开放性。

第二节中国早期空间区划的思想溯源中国地域区划思想的源流可追溯至早期诸侯分据的春秋战国时期,形诸于文字的《尚书》中《禹贡》一篇,尽管具体的写作时间无法考证,但其被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体现区划思想的地理文献。

在基本属于同一个历史时期的文献论述中,《商君书》考察的则是在诸侯割据状态下,为实现“体国经野”的统筹区域规划思想,如何在既有资源的条件下,安排迁民农垦,实现(城市)野(郊野地区)土地使用和布局的一体化。

《商君书》所体现的是在封建诸侯主导的农业经济条件下,如商鞅等思想先觉者进行区域整体布局的规划思想。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空间区划思想的最早的文献表述。

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

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

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一、区域发展的概念与内涵1. 区域发展的概念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为目标,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手段,实现不同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均衡和协调,促进区域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

2. 区域发展的内涵(1)均衡发展。

促进不同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均衡,增强各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2)协调发展。

促进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和和谐,避免出现发展差距过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3)可持续发展。

在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城乡一体发展。

促进城乡间交通、信息、资源、产业等方面的互通互补,实现城乡融合和互利共赢。

二、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各地区发展的基础,对区域内外的交通、贸易、人口迁移等都有影响。

2. 自然资源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影响了地区间的产业分布和发展方向。

3. 政策环境政府发布的政策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比如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

4. 人口因素人口规模、素质、结构等都会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5. 历史文化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地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文化产业、旅游业等。

6. 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方向。

7.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对不同地区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包括气候、土地、水资源等。

8. 社会文化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传统也会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比如教育、宗教、价值观念等。

三、区域发展的战略1.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1)明确发展目标。

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

(2)整合资源。

合理布局地区间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布局规划。

制定区域发展规划,规划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

(4)政策扶持。

出台相应政策,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保障人才和市场等。

1.21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实践

1.21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实践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实践(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实质李伟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国内外高度关注我国的发展前景、发展战略和发展举措。

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明确了新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推动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回应了人们的普遍关切,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是指导未来五年发展的总纲领。

全面落实《建议》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深刻理解《建议》的精神实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实践。

切实实现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我们党十分重视发展,先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科学论断。

关于什么是发展、什么是更好的发展、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我们党在不断探索和思考中形成重大理论创新。

党的十七大完整提出和阐释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的新期待,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本质、内涵、实现路径等的认识,明确提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系统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依靠谁、为谁而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理清了发展思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找准了发展着力点。

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发展目的和发展手段的统一,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完成《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五大发展理念上来。

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新矛盾新挑战的积极回应。

高中地理 1.2.2区域发展阶段

高中地理 1.2.2区域发展阶段
不同意。理由:由于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在环境较差地 区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等,结合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当地自然 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一样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5.联系上述材料,说一说,在我国西部
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避免植被破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 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 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美国东北部工业化的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迅 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 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 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中心并高速度发展,交通建设 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原因: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推进。
西安市第三中学
温馨提示
课前准备: 课本、导学案、地图册、双色笔、默写本
学案反馈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知识点回顾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知识点回顾2: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匹兹堡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2010.6.6
西安市第三中学 归纳总结传统农业时期的特点
经济发 展水平 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
区域产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 业结构 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 事农业活动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 区域空 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区域对外开 间结构 放程度最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 征 区域发 展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区域发展研究提纲.doc

区域发展研究提纲.doc

区域发展研究提纲撰写提纲前需要找相似的文章,可以与自己所写主题相关,或者与行业有关的的,进行阅读,熟悉行业熟悉主题学习行文框架,了解研究思路。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区域发展研究,和大家一起分享。

题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规划原理等为理论指导,采用模糊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模型和方法对开发区总体规划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首先从研究开发区现状入手,对开发区产业结构与用地布局、开发区与周边地区的关系、环境保护与环境基础设施状况等进行分析论述,找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由此对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初步判断分析研究。

然后对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预见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针对有高新技术产业代表性的汽车产业园区、医药产业园区进行战略环境评价,为继续坚持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保证;最后对开发区的环境承载力作出分析评价。

本通过对典型实例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战略环境评价,对以工业用地为主的新开发建设区域,如何控制环境污染,解决环境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开发区规划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提要4-5前言5-11第一章绪论11-24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31.1.1 选题背景11-121.1.2 选题意义12-1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0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13-15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15-181.2.3 战略环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进展18-20 1.3 主要研究内容20-21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21-231.4.1 技术路线21-221.4.2 创新点22-23小结23-24第二章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24-37 2.1 开发区规划设计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基础24-31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24-252.1.2 城市规划原理25-262.1.3 生态学理论26-282.1.4 城市生态系统28-292.1.5 循环经济理论29-312.2 技术方法31-37第三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概况与开发现状37-54 3.1 社会经济概况37-393.2 开发现状39-423.2.1 开发过程回顾39-403.2.2 开发现状403.2.3 开发区现有产业布局40-423.3 主要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42-53 3.3.1 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42-483.3.2 开发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现状48-50 3.3.3 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现状评价50-53小结53-54第四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54-764.1 规划原则及目标54-554.1.1 规划依据544.1.2 规划原则544.1.3 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54-55 4.2 总体规划布局55-614.2.1 开发区现状存在的问题55-56 4.2.2 用地布局结构56-574.2.3 规划布局57-614.3 各专项规划61-664.3.1 给水工程规划61-624.3.2 排水工程规划62-634.3.3 燃气工程规划634.3.4 供热工程规划63-644.3.5 电力工程规划64-654.3.6 通信工程规划65-664.4 环境保护规划66-694.4.1 环境功能分区规划66-694.5 绿地景观规划及分析研究69-754.5.1 高新开发区绿地景观建设现状分析70-714.5.2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71-734.5.3 绿地景观规划生态要素分析研究73-754.6 对总体规划方案的初步判断分析75小结75-76第五章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76-98 5.1 开发区选址合理性分析76-815.1.1 生产力配置情况分析76-785.1.2 新区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分析78-81 5.2 总体布局与分区的合理性分析81-82 5.2.1 总体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分析815.2.2 工业区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分析81-82。

1.2 区域发展阶段

1.2 区域发展阶段

1071.2 区域发展阶段【学习目标】1.了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及发展趋势。

2.通过学习区域三大发展阶段,理解和掌握三大发展阶段的特点。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① 、人均国民收入、② 等。

(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预期寿命、③ 、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④ 、经济区位、⑤ 等。

(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⑥ ——平衡…… 二、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1)第⑦一产业占有较大的比重,以⑧ 型工业和⑨ 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⑩ 。

(3)区域对外开放程度⑪ ,整个区域处于⑫ 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1)第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⑭ 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劳动力开始由⑮ 向⑯ 和⑰ 大规模转移。

(2)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⑱ 增长态势。

(3)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⑲ ,整个区域处于⑳ 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1)加工制造业向○21 型和○22 型全面升级,第○23 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2)○24 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25 网络和○26 网络逐步形成。

(3)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27 ,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28 。

【预习自测】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有( )①预期寿命 ②教育程度 ③国内生产总值 ④人均国民收入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2.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最大B .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C .中心城市发展迅速D .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3.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是( )4.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有( )①平坦的地形 ②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肥沃的土壤 ⑤适宜的温度 ⑥充足的日照 ⑦便利的水陆交通 ⑧便利的河水灌溉 A .①②④⑤⑥⑧ B .①④⑤⑥⑧ C .①④⑤⑥⑦⑧D .①②③⑤⑥⑧5.读图,①②③④中表示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提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提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提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1页共2页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提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一)了解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1.2区域发展阶段

1.2区域发展阶段

振 兴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区位 优势 历史 地位 面临 的问 题 振兴 措施
P11活动
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 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 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 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 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 铁矿和煤炭,而且还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 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 也遭受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恶 性 循 环
资源浪费
生态破坏
环境恶化
区 域 低 开 水 发 平 方 式
高 水 平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可 持 续 发 展
3、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 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 ——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 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 状态,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 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 区域呈现出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 一步发展,其内部的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水 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 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高水平均衡
国内生产总值(GDP) :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 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 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所谓生产活动包 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在价值形态上它 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 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一定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 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等 于地区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外净 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 国外的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1.2《区域发展阶段》知识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1.2《区域发展阶段》知识总结
反映区域的总体 发展水平
2.空间结构的演化 (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 (2)发展趋势: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要点二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要点四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高中地理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的增长 区域产 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 业结构 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区域空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
间结构 增强
区域发 展状态
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高中地理
《区域发展阶段》知识总结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高中地理
要点一 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演化
1.衡量指标
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性指标: 如人文发展指数
发达地区与 发展中地区 或高、中、 低收入地区
区域发 展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要点三 工业化阶段
高中地理
区域产业结 构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 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 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1、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的东南部, 阿巴拉契亚山地的东北部,附近煤炭 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匹兹堡附近 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小,区域优势得不到 发挥。随着美国……开通和铁路的的修建,区域内 部的集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大大增加,通过五大湖和 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 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 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 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 的部分。
三次产业产值:在第一节已经学过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
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平衡——不 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注意与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区别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部的 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伴随着 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明显 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 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差异缩小,区域处于 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课标:能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 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 方式的影响
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 工业化和城市化、内部经济差异、对外开 放的程度、区域发展状态等。
本节需解决的问题;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些?区域发 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1-2区域发展阶段(湘教必修3)

1-2区域发展阶段(湘教必修3)

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
区域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占比重较大 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和劳动 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第二产业:
就业结构: 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 比较小 区域核心: 缺乏大型的中心城市
网络系统: 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 对外开放程度: 较低,对外贸易规模小,以自给 自足为主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 逐渐缩小 网络系统: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商务网 络逐步形成 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度加强 区域发展状态: 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了一个 比较高的水平,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 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高 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 型全面升级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一、区域发展水平 1、衡量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 产值比重 ①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 ②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低收入地区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
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发展规律
平衡
不平衡
平衡
二、区域发展阶段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状态: 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二)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促进生产力发展,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大大加 强。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 区域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比重降低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复习大纲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复习大纲

高考地理复习大纲一区域【知识梳理】一、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二、区域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即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典例】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答案】1.A 2.C【迁移训练】如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A.橡胶种植北界B.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30℃等温线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4.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 )A.不确定性B.差异性C.过渡性D.整体性【答案】1.D 2.C高考地理复习大纲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梳理】一、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的异同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两区域从类型来看,是根据自然地理情况划分的,属于自然区。

例如地理位置决定当地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又影响着当地的水热状况、土壤类型,甚至影响当地人们的生产方式,决定着当地的农业地域类型,而矿产资源又决定着主要的工业部门等。

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影响【典例】如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1~3题。

1.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地形崎岖B.光照较少C.降水不足D.积温过高2.资源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地的发展,下列工程中不能缓解该问题的是( )A.南水北调B.西气东输C.西电东送D.北煤南运3.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答案】1.B 2.A 3.A【迁移训练】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学习提纲 第1页(共4页) 高一地理学习提纲 第2页(共4页)
1.2 区域发展阶段(一)
班级 姓名 小组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总体的发展趋势。

3、理解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经济、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发展的主要特征。

4、了解区域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成因,并理解采取的相应措施。

重点难点: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经济、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及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自学深思: 温馨提示:
①请同学们结合下列第一部分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本P8-11内容,来完成对本节内容的 整体理解感知。

②要看文中的“阅读”部分,不看“活动”内容。

③完成下列思考问题以 后,再完成下面第二部分空缺内容。

(一)思考问题: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是什么?根据这些指标可将这些区域划分为哪些地区? 人文发展指标是什么?哪个能够反映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开发方式分哪两种?它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方式有何不同?
3、区域发展水平与对外联系有何关系?
4、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区域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
5、区域发展分为哪三个阶段?
6、对比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其经济发展水 平、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及发展状态有何不同?(这是重点哦)
(二)根据理解完成下列空缺部分: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发达地区
① 常用指标 区域划分 高收入地区 ② 综合指标
人文发展指数(HDI ) 预期寿命 反映
————→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开发方式
开发方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开发方式:(可持续的发展)
3、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 的总体趋势。

4、区域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社会经济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

区域产业结构
占有较大的比重, 处于起步阶段,以 工业和 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 ,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 ,
现代化交通线路 ,分布稀疏。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典型的 特征. 区域发展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 。

(2)工业化阶段
区域产业结构
比重迅速上升, 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由农业向 和 大规模转移。

区域空间结构 出现一系列大规模的 和 ,发展速度快, 同时带动区域的发展,交通运输建设显著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 。

区域发展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 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产业结构
加工制造业向 和 全面升级,第 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出第二产业, 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较高水平。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 ,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区域发展状态
区域处于较 水平的 状态。

…………………………装…………………………………订………………………………线………………
高一地理学习提纲 第3页(共4页) 高一地理学习提纲 第4页(共4页)
三、小组讨论:
讨论1: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
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

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工业结构的调整:
_______________。

工业布局的调整:_______________。

生态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2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9页的阅读材料“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来完成下列表格。

四、教师精讲 要点记录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经济发展核心城市的名称:
① ,② , ③ ,④ 。

(2)经济发展轴线的名称:
a ,
b ,
c ,
d ,
e 。

(3)我国区域发展的格局是:从沿海向________、________地区推进,同时积极向________拓展。

2、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主要城市及有利条件
项目
内容
区位优势 历史地位
面临的问题 振兴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