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课件5
合集下载
2018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课件
【自学自测】
一读诗歌,扫除障碍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褛( lǒu ) 糜子( méi ) 黍类( shǔ ) 馍( mó ) 喘( chuǎn ) 眶( kuāng ) 白羊肚子巾( dǔ ) 2.《回延安》体裁是 民歌 ,是采用陕 北民歌 信天游 的形式创作的。
——臧克家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比兴手法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养育之恩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 发己心。 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 之物,以为寄托。委婉含蓄, 寓意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对母亲延 安的眷念
夙愿已偿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 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 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 “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 真正到了延安”。
千声万声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信天游
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 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通 常为两句一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 不等。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 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字句。修辞上 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歌手用同一 曲调反复演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
二读诗歌,划分节奏,标出韵脚。
回 延 安
理清结构,体味感情
欢迎场面 的热烈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 迎过延河来
一、回延安:
阔别10年后重回延安母 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 的兴奋和喜悦
一开头,兴奋快乐的情感就像强有 利的大手把人 牢牢抓住!接下去, 那些具体而带有强烈特征性的句子, 把眼前的景色和人物带到我们的跟 前、心上来!真象一个久客他乡的 游子一旦回到了故乡。延安啊,这 革命的摇篮,这伟大的“母亲”, 诗人带着多少情意倒入了你的怀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回延安》优质课件
字词积累
1、积累生字
盏zhǎn
油馍mó
登时dēng
脑畔pàn
糜子méi
眼眶kuàng
2、多音字辨析
糜:糜子méi 糜烂mí
整体感知
1、全诗共五个部分,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 这五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激动心情。 第二部分:延安回忆。 第三部分:亲人欢聚。 第四部分:面貌一新。
第五部分:辉煌成就。
整体感知
2、从全诗来看,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全诗紧扣一个“回”字, 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 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
延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深层探究
1、细读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来表达他的激 动的心情的? 点拨:(1)抓动词(2)环境描写(3)拟人
(1)作者用了大量贴切的动词,如
“抓”“贴”“搂”“扑”等,把诗人内心的情感真实的 表达了出来。(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 手招。”这里运用的是环境描写,并且同时使用了拟人的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多种修辞手法,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气势磅礴 地写出地延安这十年来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 者对延安的这种变化的喜悦之情。
深层探究
10、如果把“母亲延安换新衣”一句换成“母亲延安面
貌新”好不好?
不好。原句用“换新衣”写延安的
变化,是拟人手法,这样写,既有鲜 明的形象,又包含着丰富的感情。而 改后的句子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深层探究
8、体会“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这句诗的表达作用。 这句诗使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一方
面写出了“我”与延安人民之间深厚的友情,另
一方面,也从侧面写出了解放十年来延安的变化 之大,说也说不完。
(优质)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PPT课件
作者简介
背景材料
诗歌写于1956年。诗人从1940年至1946年, 一直在延安学习和工作。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 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 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了延安的巨大 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回延安》 和散文《重回母亲的怀抱——回延安》,抒发了 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 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 的书。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天南海北/想着你……
速度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时诗人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 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诗 人出个节目,于是诗人就采用了最具地方特色 的“信天游”的格式写了这首诗。
•
信天游,广泛流行于我国西北广大地
区的一种民歌,是陕北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
性的民歌。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
天游”,在山西则被称为“山曲”,而在内蒙
注意朗读时加 强力量,以歌颂的 语调将激情集中、 强烈地表达出来, 音量要适中。
读
聆听范读 , 把握内容
听读要求:
1.认真听读,把握诗歌朗读 的节奏、重音、语气等;
2.对自己不太确定的字词读 音,需要标注上。
3.体会信天游形式的特点。
4.认真思考诗人在每一节诗 中分别写了怎样的内容,并 尝试用简介的语言概括。
踏
( tà )踏步
字词学习 ◆词语集注
登时:立刻。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P10 脑畔: 脑边。文中指窑洞的顶上.P12
2018年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回延安课件语文课件PPT
诗人不宜直说。内容文字要概括,现象与思想要具体,正因为 如此,这首诗运用了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比兴、借代、拟人等 方法,揭示了诗人对延安热爱、感激的原因。
3.第三部分,主要写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见。读了这一节,我们 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 淳朴的心灵,逐层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
诗人1940年奔赴延安,1946年因工作需要离开。六年 中在延安受到了革命的教育和锻炼,经历了生命史上最难 忘的时期。1956年,与延安阔别十年之后,诗人从北京重 回延安,参加在那里召开的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 受到延安人民的热情接待,看到了十年中延安的巨大变化, 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就写下了这首抒情色彩浓郁的诗歌, 歌颂了党中央的伟大,表达了对延安人民的深厚而真切的 无产阶级感情。这首诗,发表在1956年6月《延河》上。
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头扑进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 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 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 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 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字词积累
méi 糜子
dǔ 白羊肚
pàn 脑畔
整体感知
诗歌分为几个部分?侧重点各是什么? 诗歌分为五个部分,各而侧重。
1.写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情景。 2.回忆十年前延安的革命生活。 3.写和延安人民欢聚的热烈场面。 4.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崭新面貌。 5.歌颂延安城的光辉业绩。
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 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之情。
朗读诗歌
3.第三部分,主要写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见。读了这一节,我们 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 淳朴的心灵,逐层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
诗人1940年奔赴延安,1946年因工作需要离开。六年 中在延安受到了革命的教育和锻炼,经历了生命史上最难 忘的时期。1956年,与延安阔别十年之后,诗人从北京重 回延安,参加在那里召开的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 受到延安人民的热情接待,看到了十年中延安的巨大变化, 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就写下了这首抒情色彩浓郁的诗歌, 歌颂了党中央的伟大,表达了对延安人民的深厚而真切的 无产阶级感情。这首诗,发表在1956年6月《延河》上。
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头扑进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 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 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 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 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字词积累
méi 糜子
dǔ 白羊肚
pàn 脑畔
整体感知
诗歌分为几个部分?侧重点各是什么? 诗歌分为五个部分,各而侧重。
1.写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情景。 2.回忆十年前延安的革命生活。 3.写和延安人民欢聚的热烈场面。 4.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崭新面貌。 5.歌颂延安城的光辉业绩。
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 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之情。
朗读诗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课件
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三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 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 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 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 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 泼,节奏自由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 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
者大小属性。
“我”把延安看做了家、故乡; “我”回延安的喜悦、激动;
贺敬之出生于山东枣庄的一个贫农家庭,他到延安去,为 什么说是“回延安”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诗人的生活经 历。
背景链接
诗人1940年奔赴延安,1946年因工作需要离开。六年中在延 安受到了革命的教育和锻炼,经历了生命史上最难忘的时期。
1956年,与延安阔别十年之后,诗人从北京重回延安,参加 在那里召开的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受到延安人民的热 情接待,看到了十年中延安的巨大变化,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 就写下了诗作《回延安》和散文《重回母亲的怀抱一延安》。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黄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4张ppt)
(3)聚延安(欢喜)
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 程;并以此作为线索,
(4)看延安(惊喜)
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 歌颂。
(5)赞延安(自豪)
研读诗歌 第一部分
1、体会作者在这一部分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 1) 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 的激动情景。
2)“双手搂定宝塔山”中的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 对延安的怀念之情。
信天游
《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格式写的 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 韵律上:本节押韵,或一韵到底。 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 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
字词学习
◆生难字
ɡāo 羊羔
méi 糜子
pù 柳林铺
zhǎn 盏
dǔ 白羊肚毛巾
yáo 窑
chuǎn 喘
pàn 畔
shǔ 黍类
1) 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
团团围定炕上坐。 (2)忆延安 (感激)
第三部分,写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见,我们看到了什么画面?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渲 染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晓,人人都会哼唱上两句。
而作为中共中央在陕北的重要
活动之一,正是因为有了南泥湾的大生产,才有了革命军民的情
谊。
材料四: 正在抗战时期,贺敬之到了延安,抗战的残酷教育了 他,并使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延安,贺敬之进入鲁艺,与丁毅 执笔创作了《白毛女》 ,也创作了《南泥湾》等经典歌曲的歌 词。在延安,贺敬之还主动请求到前线去,但没有被批准。朱德总 司令听说后,亲自接见他们,鼓励他们说:“ 你们的思想是很好 的,但是延安后方也需要人。 ” 1945 年日本投降,实践毛主 席《讲话》和讲演精神的鲁艺大批师生,走向了新的“ 大鲁艺 ”。 就在此时,贺敬之参加了以艾青为团长的华北文工团,东渡黄河, 走向了广大的华北解放区 70年后, 再次回顾往事,贺敬之说, 最使他心潮难平和深思无已的不是平凡的个人经历, 而是身心所 系的伟大时代,那个时代的当时、后来和未来。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优质课件
③ 提炼关键词,概括出各节诗的主要内容。 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颂延安——圣地大贡献
2. 探究品析诗句(教材P14“思考探究”二)
臧克家谈《回延安》:“《回延安》情感浓 烈,深切动人”,“极度欢乐的字里行间闪耀着 希望的金光”。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这种“极度 欢乐”的情感?
请从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修辞手法和形式等方 面去品味。
1. 词语的运用
了解诗中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
(1)叠字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 数量的,有表情态和表颜色的。
表事物的有:树根根、羊羔羔等。 表数量的有: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等。 表情态的有: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等。 表颜色的有:白生生等。
b.运用兴的诗句。“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 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文说“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 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 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表达作者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③请同学勾画运用比兴手法的其他诗句。
ɑ.运用“比”的诗句: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延安换新 衣”“再回延安看母亲”:将延安比作母亲, 表示亲切和敬意。 “长江大河起浪花”:比喻与亲人围坐在 炕上,说的话像江河的浪花一样没有尽头。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先说杨家岭红旗的事,以引起下文说革命事业在延安 发展的旺盛之势。
(2)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 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①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②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③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④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⑤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2课《回延安》教学ppt课件(共59ppt)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 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 “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 又一……”的意思。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别用一两 句话概括这5个小节的主要内容。
朗读全诗提示
(1)要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 节停顿适当。
(2)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速度较快,以突出心 中的激动;第二部分,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 情;第三部分,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 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语调,突出喜悦、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朗读时注意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 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要适中。
延安旧貌换新颜
看延安——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五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从延安向全国扩展的大 好革命形势
杨家岭革命旧址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枣园毛泽东旧居
——回顾延安历史,延 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 滚延河水不断向前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夸张的手法,再次抒发了对延 安母亲的眷念之情。
●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 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 ,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 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 红军顺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 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 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 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 城市,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 。境内有各类文物遗址点8545处,其中革命遗 址445处。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别用一两 句话概括这5个小节的主要内容。
朗读全诗提示
(1)要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 节停顿适当。
(2)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速度较快,以突出心 中的激动;第二部分,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 情;第三部分,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 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语调,突出喜悦、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朗读时注意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 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要适中。
延安旧貌换新颜
看延安——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五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从延安向全国扩展的大 好革命形势
杨家岭革命旧址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枣园毛泽东旧居
——回顾延安历史,延 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 滚延河水不断向前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夸张的手法,再次抒发了对延 安母亲的眷念之情。
●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 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 ,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 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 红军顺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 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 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 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 城市,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 。境内有各类文物遗址点8545处,其中革命遗 址445处。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1张PPT)
举例分析本诗第二部分比兴手法的运用。
结合诗句具体阐释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兴手法的。 示例:“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兴中有比,以“树 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出并类比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 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一句 兴中有比,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引出并类比延安人民对自己 的养育之恩。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安阳启动,此次 活动旨在以探访中华文明源头,发掘汉字文化魅力为目的。 B.陕西西安交响乐团推出的《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直播走红 网络,吸引了2 300万人次在线观赏。 C.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深化,《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的热度逐渐 高涨,科幻文学作品在青少年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 D.线上全民健身活动参与时间灵活,运动类型丰富,可为不同人群提供 有针对性的运动服务。 【解析】句式杂糅,删掉“旨在”或“以”“为目的”。
这些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表达出了作者再次踏上延安这片土地时 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抓”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 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延安的亲 密无间和作者珍爱延安这片土地的强烈感情;“搂”是大幅度的动作,富 有力度,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作者“情动于中而行外”,“扑”字正 是其激动心情的外在表现。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作者的内心,表达出 作者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桂林山水歌(节选) 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课件(共44张PPT)
家。
9、回延安》一诗,以回延安为线安排结构,按原诗顺序调整下列各句
的顺序。
A.忆延安 B.欢聚延安 C.颂延安的贡献 D.回延安 E.赞延安的新貌
按原诗顺序应是__D__A__B__C__E__。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背诵诗歌。
复习检查
1、生词提写 莫要 厉害 挡住 心窝 搂定 柳林铺 延河 登时 树梢 糜子 油馍 满窑 脑畔 气喘 眼眶 费心 蓝天 彩虹 杨家岭 枣园 赤卫军 2、指名背诵课文
有关资料
3、文体知识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广泛流传于 陕北的一种民歌形式,两行一节,上下句押 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 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 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 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多 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作用)增强 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母亲延安换新衣”
2、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描写的?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变化大, 看也看不过来。
过渡句,承上启下,写出了延安城 在诗人心中鲜明生动的形象。
自主探究
“一条条……一座 座……,一盏盏…..一排 排……”运用排比和叠 词,富有陕北方言的特 色,描绘出延安城一派 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 景象,突出了延安变化 之大,也突出了“延安 精神”留给延安人民的 财富。
回延安
贺敬之
制作:苑仁纯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 各类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 3、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 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2、引导学生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 (共44张PPT)精品课件
3.分析“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的表达效果。
“千声万声”所表现的是连声呼唤, “千”“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 呼唤声之多,表达了对延安的思念之深。 “母亲延安”直接把延安称作母亲,运用 拟人手法,把“我”和延安的关系揭示了 出来。
4.诗歌第二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当年的延安生
8、如何理解“再回延安看母亲”这 句话?
• “再”与题目和开头相呼应;表 达了作者和延安的深厚情谊,和 对延安的留恋之情。
9.诗歌第五部分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 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这一节艺术地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呼应 前文,热切期望英雄豪迈的延安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 主义建设中永远站在最前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愿望:革命 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2.比兴的运用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 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 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 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 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 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 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 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 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让婚姻生活得以保鲜的爱的表达,并 不需要 你煞费 苦心的 准备、 大张旗 鼓的浪 费,它 不一定 非是一 顿奢侈 的法国 大餐, 一件特 别昂贵 的礼物 。
它可以是:冰箱上的暖心小贴士;吵 架后的 先低头 认错; 对方饿 的时候 帮他煮 的一碗 面;清 晨的一 个吻, 出门的 一个拥 抱;洗 完澡后 ,为她 擦干湿 漉漉的 头发; 平常生 活里的 一点一 滴,小 路上手 牵手的 漫步… …是俗 事缠身 的间隙 ,朝九 晚五的 空闲, 给对方 的那份 独一无 二的专 属用心 。《北 京遇上 西雅图 》里, 弗兰克 感动文 佳佳的 ,正是 他在普 通日子 里的“ 润物细 无声” ,她说 起他对 自己的 爱,眼 睛里全 是深情 “他也 许不会 带我去 坐游艇 吃法餐 ,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 去买我 最爱吃 的豆浆 油条。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8张PPT)
那么用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又会有怎样 的魅力呢?这节课让我们与贺敬之一起回延安, 了解信天游,感受作者对延安的挚爱深情。
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 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 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 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 了歌剧《白毛女》,主要 诗歌集有《朝阳花开》、 《乡村的夜》、《放歌 集》、《贺敬之诗选》等。
了解延安
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被 迫开始长征,而 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 的最终落脚点。从 1935 年到 1948 年,延安 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这13年间,延安经 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战争年代里, 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 一直影响着中国几代人的三种精神: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
写作背景: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 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 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 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 的无限热爱。
当时诗人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 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 要诗人出个节目,于是诗人就采用了最具地 方特色的“信天游”的格式写了这首诗。
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从阔别十年 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 人无限兴奋和喜悦,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 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1、体会运用夸张、拟人、比兴等多种 修辞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2、领会诗人对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之 情,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时间代表效率,时间就是生命!请同学们珍惜时间! 1、认真阅读文章,思考下列4个问题。 (1)比兴手法在“信天游”中大量使用,请你结合知识链 接的相关内容,试着在原文找一找含有比兴手法的句子并作 说明? (2)除了比兴手法,诗中还运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将诗 人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请找出这些句子,说说修辞手法 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2、思考后把答案写下来,完成后举手示意。 3、组长组织组员移位合作学习本课的内容,讲解知识点及 解题方法,并准备上台展示。 4、随机挑选小组展示今天的收获,要求讲解本课的知识点, 并总结答题技巧。 5、展示后完成教师当堂布置的练习题。
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 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 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 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 了歌剧《白毛女》,主要 诗歌集有《朝阳花开》、 《乡村的夜》、《放歌 集》、《贺敬之诗选》等。
了解延安
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被 迫开始长征,而 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 的最终落脚点。从 1935 年到 1948 年,延安 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这13年间,延安经 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战争年代里, 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 一直影响着中国几代人的三种精神: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
写作背景: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 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 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 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 的无限热爱。
当时诗人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 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 要诗人出个节目,于是诗人就采用了最具地 方特色的“信天游”的格式写了这首诗。
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从阔别十年 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 人无限兴奋和喜悦,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 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1、体会运用夸张、拟人、比兴等多种 修辞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2、领会诗人对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之 情,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时间代表效率,时间就是生命!请同学们珍惜时间! 1、认真阅读文章,思考下列4个问题。 (1)比兴手法在“信天游”中大量使用,请你结合知识链 接的相关内容,试着在原文找一找含有比兴手法的句子并作 说明? (2)除了比兴手法,诗中还运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将诗 人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请找出这些句子,说说修辞手法 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2、思考后把答案写下来,完成后举手示意。 3、组长组织组员移位合作学习本课的内容,讲解知识点及 解题方法,并准备上台展示。 4、随机挑选小组展示今天的收获,要求讲解本课的知识点, 并总结答题技巧。 5、展示后完成教师当堂布置的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优秀PPT课件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
不是。“再回”,是紧扣开头和题目中的“回” 字。从“回”开头,又回到“回”字,首尾呼应。 虽然作者还未离开延安,但离开延安是势所必然。 作者怎能舍得呢?因此,用了这样的富有浪漫色彩 的结尾,来表示诗人与延安的无法分割的感情。这 样的结尾,还包含了作者对延安必定会与祖国各地 一样,飞速发展,大步前进的预测。因此,人虽未 离,思想已飞到了将来,诗人顺着发展方向,预见 了未来延安的更为动人的情景。因此,到了那时, 他希望“再回延安看母亲”。这样的结尾,言简意 深!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4.诗歌第四部分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 的新面貌?具体谈一谈。
主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 跃然纸上。此外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表达自 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延安焕然一新,诗人 无限感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5.诗歌第五部分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 命的伟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课堂小结
本文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 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 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 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 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 了诗的辐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 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 感。
作者离别延安已达10年之久,日日夜夜都想念 她。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近乡情更切”,越 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但作者却说“心口呀莫要 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一 开头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 展示出作者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这是 一种深沉的爱和眷恋的表现。
结构图示
回延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PPT课件
登时:也作“顿时”,表示突然出现某种情况。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油馍:油炸的黍米面饼。
眼眶:泛指眼睛周围的部位。
脑畔:方 言 。 文 中 指 窑 洞 顶 上 。
整体感知
拟标题。在“延安”之前加个动词,并体 会每一小结的情感。然后看看本文是以什么为 线索的。
一、( 回 )延安 二、( 忆 )延安 三、( 话 )延安 四、( 看 )延安 五、( 祝 )延安
写作背景
诗歌写于1956年。诗人从1940年至1946年,一直在延 安学习工作。1956年,在久别10年之后重返延安,受到延 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昂扬 的诗情,写出了这首诗。
“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 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 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 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 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 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 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千家万户哎咳哎咳哟把门开哎咳 哎咳哟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咿儿呀儿咳哟 围定亲人哎咳哎咳哟热炕上坐 哎咳哎咳哟
满天的乌云哎咳哎咳哟风吹散 咳哎咳哟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晴了天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晴了晴 呀天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 貌。“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 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 句押韵,பைடு நூலகம்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 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 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 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 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 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 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活动一: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结合课下注释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一 下本文的作者。
贺 敬 之 : 现代著名 和 。1924年生, 他 和 丁 毅 执 笔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 他的《回延安》《放声歌唱》《 雷锋之歌》等都很有影响。本文 选自他的诗集《贺敬之诗选》。
【背景介绍】
1956年,诗人回到曾经生活战斗过的革命 圣地延安,重新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 亲们,激动不已,不禁抚今追昔,用陕北民歌 “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诗。
【课堂小结】
其一:极富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二:打上革命印记的新民俗。 其三:极具陕北特色的人物形象、语言和行为
【参考示例】
树梢/树枝/树根根(en),
亲山/亲水/有亲人(en)。
1.抒情性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α), 2.富有地域特色。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α)。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u),
3.使诗歌有口头传 唱的意味。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u)。
活动二:再读课文,体会地方特色
1.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 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 陕北的地域风俗。
【参考示例】
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词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 和事物,有西北高原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杜甫川”“柳林铺”“白羊肚手巾”“红腰 带”“糜子”“谷”“米酒”“油馍”“红窗 花”……
【参考示例】
具有地方特色的叠词让诗作有口头传唱的意味, 有乡土气息,接地气,为西北人民喜闻乐见:
“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眼眶 眶”“白生生”……
【间接抒情】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 上。”“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课件 (共44张PPT)
了 解 作 者
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
学系学习。1941年6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1945年在延安和丁毅执 笔集体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 的新歌剧《白毛女》,荣获1951
年斯大林文艺金奖二等奖。
贺敬之
解放后,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
理事,他的诗歌创作在此时期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回延安》《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都 是很有影响的作品。“文化大革命”之后,曾先后 担任过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文化
课前交流
“十冬腊月数九天,光脊背背炭实可怜。” “西北风顶住个上水船,破衣烂衫我跑河滩。” “石狮子张口不说话,想哥哥想得直哭下。” “前沟的糜子后沟的谷,哪达儿想起哪达儿哭。” “三月的桃花满山山红,世上的男人爱女人。” “耳听见哥哥唱着歌儿来,热身子扑在冷窗台。”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 “只要和妹妹搭对对,铡刀断头也不后悔。”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红旗一层天下都红遍。” “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哥哥杀敌妹宣传,裤腿绾在大腿弯。”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兴中兼比, 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引起并喻写出延安人民 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兴中兼比,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 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信 天 游
这首诗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信天 游”:两行一节,一般是一节一韵,也可以几节押同一个韵; 多用比兴方法。比,即比喻;兴,先写其他事物引起要写的 事物。不少时候,兴中兼比,比和兴融为一体。比兴,一般 用在诗节的首句。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又 叫“顺天游”,是生活在陕北的人们都熟悉的一种旋律,它 奔放热烈,感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写延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第五节 赞颂延安在革命中的功绩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浪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创作背景
• 1924年,贺敬之出生在山东一个贫苦农家。他发 奋读书,13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师范学校学 习,并两次随学校辗转迁移。 • 16岁时,怀揣着对理想的追求、对延安民主和革 命的向往,踏上了北上延安的征程。 • 贺敬之在延安待了6年,由热血少年成长为有坚定 信念、超群学识的青年知识分子。抗战胜利后,贺 敬之离开延安,到华北大学任教 • 32岁时,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那是他魂牵梦绕 的第二故乡,在心潮澎湃中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 抒情诗。
第一节 写回到延安时的兴奋和激动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第二节 回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情景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回延安
贺敬之
作者简介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 1940 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系学习,与丁 毅合作创造的新歌剧《白毛女》享有很高声 誉, 1946 年离开延安去华北根据地工作,解 放后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历 任华北联大文学院教师,中央戏剧学院创作 室主任,《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文化 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等。有诗集《并没 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