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刷题首秧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四含解析

合集下载

2.2020年高考物理冲刺押题卷(解析版)

2.2020年高考物理冲刺押题卷(解析版)

猜题卷(二)2020届高三物理全真模拟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k,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B.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C.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定义式D.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使用的三个公式,都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解答】解:A、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k,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通过研究行星的运动数据推理出的,不能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故A错误;B、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这个关系式是向心力公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故B正确;C、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这个关系式不是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定义式,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定义式为v=,故C错误;D、通过ABC的分析可知D错误;故选:B。

2.有些元素的原子核有可能从很靠近它的核外电子中“俘获”一个电子形成一个新原子(例如从离原子核最近的K层电子中俘获电子,叫“K俘获”),发生这一过程后,新原子核()A.带负电B.是原来原子的同位素C.比原来的原子核多一个质子D.比原来的原子核多一个中子【解答】解:A、原子核带正电,故A错误;BCD、原子核俘获一个电子后,一个质子变成中子,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多一个,新原子核的质子数发生变化,新原子与原来的原子不是同位素,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

3.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O点,右端跨过位于O′点的固定光滑轴悬挂一质量为m A的物体A.OO′段水平,长度为L,绳上套一可沿绳滑动的轻环。

2020年全国高考物理考前冲刺押题卷(四)(解析版)

2020年全国高考物理考前冲刺押题卷(四)(解析版)

2020年全国高考物理考前冲刺押题卷(四)(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目前,在居家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都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产生并发射出来的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质子流,它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C.已知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1 g氡放在天平左盘上,砝码放于右盘,左右两边恰好平衡,则3.8天后,需取走0.5 g砝码天平才能再次平衡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答案】A【解析】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产生并发射出来的,故A正确;β射线是电子流,并不是质子流,它的穿透能力强于α射线,弱于γ射线,穿透能力中等,故B错误;氡的半衰期为3.8天,经3.8天后,有0.5 g衰变成新核,新的原子核仍然留在天平左盘中,故取走的砝码应小于0.5 g,天平才能再次平衡,故C错误;α发生衰变时,电荷数少2(即质子数减少2),质量数少4,故中子数减少2,故D错误.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置于倾角θ=30°,质量为M的直角三角形斜劈的底端,现通过一质量不计的细绳给滑块施加一方向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大小为mg,使滑块沿斜面匀速上滑,整个过程中斜劈处于静止状态,若斜劈与滑块、斜劈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斜劈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为mgB .斜劈对滑块的作用力大小为mgC .动摩擦因数μ=0.5D .水平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大小为 12mg【答案】B【解析】斜劈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为mg cos 30°=32mg ,选项A 错误;滑块处于平衡状态,重力与拉力的夹角为120°,重力与拉力的合力为mg ,则斜劈对滑块的作用力与重力和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则斜劈对滑块的作用力大小为mg ,选项B 正确;根据F =mg =mg sin 30°+μmg cos 30°,解得μ=33,选项C 错误;对滑块和斜劈的整体分析,水平方向:F cos 30°=f ,解得f =32mg ,选项D 错误.3.如图所示,a 、b 、c 为三个质量均为m 的物块,物块a 、b 通过水平轻绳相连后放在水平面上,物块c 放在b 上,现用水平拉力作用于a ,使三个物块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水平拉力与轻绳的弹力大小相等B .物块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C .当该水平拉力增大为原来的32倍时,物块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2μmgD .剪断轻绳后,在物块b 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块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3μmg【答案】C【解析】三物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条件得,对a 、b 、c 系统:F =3μmg ,对b 、c 系统:T =2μmg ,则F >T ,故A 错误;物块c 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c 不受摩擦力,故B 错误;当水平拉力增大为原来的32倍时,F ′=32F =92μ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a 、b 、c 系统:F ′-3μmg =3ma ,对c :f =ma ,解得f =12μmg ,故C 正确;剪断轻绳后,b 、c 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b 、c 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μmg=2ma ′,对c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解得f ′=μmg ,故D 错误.4.如图所示,D 点为固定斜面AC 的中点,在A 点先后分别以初速度v 01和v 02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结果小球分别落在斜面上的D 点和C 点.空气阻力不计.设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落到D 点和C 点前瞬间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和v 2,落到D 点和C 点前瞬间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t 1t 2=12B .v 01v 02=12C .v 1v 2=12D .tan θ1tan θ2=12【答案】 C【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θ,可得gt 2v 0=tan θ,所以gt 12v 01=gt 22v 02,竖直方向下降的高度之比为1∶2,所以t 1t 2=12,求得v 01v 02=12,再结合速度偏转角的正切值是位移偏转角正切值的两倍,v 1v 2=v 01v 02=12,tan θ1tan θ2=1,所以C 正确.5.地球上某处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称为潮汐.潮汐主要是月球对海水的引力造成的,太阳的引力也起一定的作用,但要弱得多.引起潮汐的力称为引潮力,引潮力沿垂直海水表面向上(背离地心)最大处,海水形成高峰;反之,引潮力沿垂直海水表面向下(指向地心)最大处,海水出现低谷.为简化研究,只在地—月系统分析问题,此时引潮力可称为月潮力.假设地球表面全部被海水覆盖,如图所示,月地距离为r ,地球半径为R ,月球质量为M 月,地球质量为M 地;A 为近月点,B 为远月点.如取直角坐标系的x 轴沿月地连线,θ为地表某处的半径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该处质量为Δm 的海水的月潮力在x 轴、y 轴上的分力值F x 、F y 分别是F x =2GM 月Δm r 3R cos θ;F y=-2GM 月Δmr 3·R sin θ;依据已学的知识,结合上述公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月潮力就是地球对海水的引力B .月潮力就是月球对海水的引力C .近月点处的海水月潮力向下最大D .远月点处的海水月潮力向上最大 【答案】D【解析】月潮力是月球的吸引与地球的自转共同对海水产生的等效力,故A 、B 都错误;在近月点A ,θ=180°,F x =2GM 月Δmr 3R cos θ<0,方向沿x 轴负方向,背离地心向上,海水月潮力向上最大,故C 错误;在远月点B ,θ=0°,F x =2GM 月Δmr 3R cos θ>0,向沿x 轴正方向,背离地心向上,海水月潮力向上最大,故D 正确.6.机场规定“严禁携带额定能量超过160 W·h 的充电宝搭乘飞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场限定的是充电宝的能量不能超过5.76×105 JB .160 W·h 相当于160 kg 的重物由静止下落1 m 时所具有的动能C .乘飞机可以携带标注容量为30 000 mA·h ,输出电压为5 V 的充电宝一块D .容量为1 200 mA·h 的充电宝,如果对外供电的电流为50 mA ,那么续航时间大约为24 h 【答案】ACD【解析】选机场限定的是充电宝的能量不能超过160 W·h =160×3 600 J =5.76×105 J ,选项A 正确;160 kg 的重物由静止下落1 m 时所具有的动能为mgh =160×10×1 J =1 600 J ,则160 W·h 比160 kg 的重物由静止下落1 m 时所具有的动能大,选项B 错误;容量为30 000 mA·h ,输出电压为5 V 的充电宝储存的电能为30 000 mA·h×5 V =30×3 600×5 J =5.4×105 J<5.76×105 J ,则乘飞机可以携带此充电宝,选项C 正确;容量为1 200 mA·h 的充电宝,如果对外供电的电流为50 mA ,那么续航时间大约为1 200 mA·h50 mA =24 h ,选项D 正确.7.如图,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q >0)的点电荷固定在正方体的两个顶点上,a 、b 是正方体的另外两个顶点.则( )A .a 点和b 点的电势相等B .a 点和b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C .a 点和b 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D .将负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势能增加 【答案】BC【解析】设正方体的边长为r ,已知正点电荷的场强方向沿径向向外,负点电荷的场强方向沿径向向里,故q 在b 点的场强沿qb 连线向外,大小为kq r 2,-q 在b 点的场强由b 指向-q ,大小为kq 2r 2,两个场强方向垂直,同理得q 在a 点的场强沿qa 连线向外,大小为kq2r 2,与-q 在b 点的场强相同;-q 在a 点的场强与q 在b 点的场强相同,故a 、b 两点的场强大小、方向都相同,B 、C 正确;点电荷的等势面是以点电荷为球心的球面,故a 点的电势与b 点正上方的顶点电势相同,从b 点正上方的顶点沿边线移动到b 点,负电荷所受的两个电场力都做正功,故电势能降低,电势升高,A 、D 错误.8.如图甲,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MN 、OP 间存在一匀强磁场,一单匝正方形闭合线框自t =0开始,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 作用下紧贴MN 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穿过磁场区域,外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线框质量为0.5 kg ,电阻R =1 Ω,线框穿过磁场过程中,外力F 对线框做功73 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线框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2 m/s 2B .磁场的宽度为1 mC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2 TD .线框在穿过磁场过程中,线框上产生的热量为1.0 J 【答案】AC【解析】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如果线框的边长和磁场的宽度不相等,那么在线框完全进入磁场的时候,整个线框的磁通量不变,没有感应电流,因此没有安培力,外力F 会和受到安培力的时候的情形不一样.由乙图可知物体一直受安培力的作用,因此线框宽度和磁场的宽度一样,都为L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匀变速运动知F -B 2L 2v R =ma ⇒F =B 2L 2aR t +ma ,乙图的直线部分斜率为2,当t =1 s 时拉力F 不再变化说明线框离开磁场,此时物体的速度v =at =a ,联立有B 2L 2a R =2,1 s 时的拉力F 1=B 2L 2aR +ma =3,可解得a =2 m/s 2,故A 正确;物体做匀变速运动,位移x =12at 2=12×2×12=1 m ,线框和磁场宽度一样,因此L =0.5 m ,故B 错误;将L 和a 代入可得B =2 T ,故C 正确;由能量守恒定律得:W F =12mv 2+Q ,代入数据得Q =43 J ,故D 错误.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2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押题猜想卷 理科综合物理试题04(学生版)

202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押题猜想卷 理科综合物理试题04(学生版)

202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押题猜想卷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0.5eV的光子后能跃迁至,n=2能级B. 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C. 若用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某金属时恰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D. 用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6.41eV15.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O点,右端跨过位于O‘点的光滑定滑轮悬挂一质量为1kg的物体,O O‘段水平,长度为1.6m。

绳上套一可沿绳自由滑动的轻环,现在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图中未画出),平衡后,物体上升0.4m。

则钩码的质量为A. B. C. 1. 6 kg D. 1. 2 kg16.如图所示,导轨OPQS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可在PQS上自由滑动,空间存在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I先让OM从OQ位置以角速度ω1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到OS位置(过程I);再将OM固定在OS位置,使整个装置以OQ为轴,以角速度ω2匀速转动90°(过程II)。

要使过程I、II回路中产生的热量相同,12ωω应等于A.22πB.24πC.28πD.216π1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半圆轨道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水平直径AB 长度为2R,现将质量也为m 的小球从距A 点正上方h 0高处由静止释放,然后由A 点经过半圆轨道后从B冲出,在空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不计空气阻力),则()A. 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C. 小球离开小车后做斜上抛运动D. 小球第二次能上升的最大高度18.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下端的点通过铰链与地面连接,其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可在范围内调节。

2020届高考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物理精练:考试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四)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物理精练:考试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四)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四)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时间6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9·河南郑州二模)1933年至1934年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生的核反应方程为2713Al+42He→3015P+10n,反应生成物3015P像天然放射性元素一样衰变,放出正电子e,且伴随产生中微子ν,核反应方程为3015P→3014Si+01e +A Zν。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温度、压强等条件变化时,放射性元素3015P的半衰期随之变化B.中微子的质量数A=0,电荷数Z=0C.正电子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核外电子转变成的D.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则质子与中子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α粒子的质量答案B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A错误;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A=0,电荷数Z=0,B正确;正电子产生的原因是核内的质子转化为中子时放出的,C错误;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要释放能量,根据质能方程及质量亏损可知,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的质量之和大于α粒子的质量,故D错误。

2. (2019·山东青岛二模)A、B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 s时A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0~6 s内B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C.0~5 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0~6 s内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答案D解析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所以A物体运动方向不变,A错误;由图可知,0~6 s内B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故B错误;由图可知,0~5 s内A物体的位移大于B物体的位移,由公式v=xt可知,A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B物体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0~6 s内存在某时刻两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相等,则存在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故D正确。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刷题首选卷专题四曲线运动精练(含解析)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刷题首选卷专题四曲线运动精练(含解析)

专题四曲线运动『经典特训题组』1.(多选)如图甲所示,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运动,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同时人顶杆沿水平地面运动的x­t图象如图丙所示。

若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猴子的运动轨迹为直线B.猴子在2 s内做匀变速曲线运动C.t=0时猴子的速度大小为8 m/sD.t=2 s时猴子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答案BD解析由题图乙知,猴子竖直方向上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竖直向下,由题图丙知,猴子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猴子的加速度竖直向下且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均不变,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故猴子在2 s内做匀变速曲线运动,A错误,B正确;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则知t=0时猴子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 x=4 m/s,又竖直方向初速度大小v y=8 m/s,则t=0时猴子的速度大小为:v=v2x+v2y=4 5 m/s,故C错误;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知猴子的加速度为:a=ΔvΔt=0-82m/s2=-4 m/s2,即加速度大小为4 m/s2,故D正确。

2.(多选) 如图所示,轰炸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到达山坡底端正上方时释放一颗炸弹,炸弹垂直击中山坡上的目标A。

已知A点高度为h=360 m,山坡倾角θ为37°,sin37°=0.6,cos37°=0.8,g取10 m/s2,由此可算出( )A.炸弹的飞行时间为0.8 sB.炸弹飞行的水平位移为480 mC.轰炸机的飞行高度为680 mD.炸弹的落地速度为80 m/s答案BC解析 如图所示,已知A 点高度为h =360 m ,山坡倾角为37°,可算出炸弹飞行的水平位移为x =h tan37°=480 m ,故B 正确;炸弹垂直击中目标A ,可知炸弹的速度偏转角满足φ=π2-θ=53°,由平抛运动的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是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2倍可知tan φ=gt v 0=2H x,解得H =320 m ,所以轰炸机的飞行高度H 总=H +h =680 m ,故C 正确;炸弹的飞行时间t = 2H g=8 s ,故A 错误;炸弹的初速度为v 0=x t =60 m/s ,落地速度v =v 0cos φ=100 m/s ,故D 错误。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刷题首选卷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二)(含解析)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刷题首选卷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二)(含解析)

部分押题密卷(二)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时间6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9·成都三模)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

现有两束光,a光由图中跃迁①发出的光子组成,b光由图中跃迁②发出的光子组成,已知a光照射x金属时刚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金属的逸出功为2.86 eVB.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C.氢原子发生跃迁①后,原子的能量将减小3.4 eVD.用b光照射x金属,打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2 eV答案 A解析a光子的能量值:E a=E5-E2=[-0.54-(-3.40)] eV=2.86 eV,a光照射x金属时刚好能发生光电效应,由0=E a-W可知,x金属的逸出功为2.86 eV,故A正确;b光子的能量:E b=E2-E1=[-3.4-(-13.6)] eV=10.2 eV,由ε=hν可知,a光子的能量值小,则a光子的频率小,故B错误;氢原子辐射出a光子后,氢原子的能量减小了E a=2.86 eV,故C错误;用b光照射x金属,打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E b-W=(10.2-2.86) eV =7.34 eV,故D错误。

2.(2019·河北高三上学期省级示范高中联考)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6 s 内甲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0~6 s 内乙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C .0~5 s 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 .0~6 s 内存在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答案 D解析 x ­t 图象为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乙物体的x ­t 图象可知,图象的斜率逐渐增大,即乙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故B 错误;0~5 s 甲的位移为5 m ,平均速度为v 甲=1 m/s ,乙的位移为-3 m ,平均速度为v 乙=-35m/s ,故C 错误;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甲、乙两物体的图象可知,在0~6 s 内存在某时刻两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小相等,即存在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故D 正确。

【精品试卷】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模拟卷(四)(含答案解析)

【精品试卷】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模拟卷(四)(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模拟卷(四)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1. 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

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之比可求得( )A. 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之比B. 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C. 火星和地球的密度之比D. 火星和地球所受太阳的万有引力之比2. 钚的一种同位素 94239Pu 的衰变方程为 94239Pu →X+24He +γ,衰变后产生的巨大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若 94239Pu 的半衰期为24100年,则( )A. X 的核电荷数为92,72个 94239Pu 经过24100年后一定还剩余36个B. X 的中子数为143,40克 94239Pu 经过48200年后,还有10克未衰变C. X 的质量数为236,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质量数守恒D. 94239Pu 核衰变前的质量等于衰变后X 、 24He 核的质量之和3.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 1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F 2作用于物体上,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则两次推力F 1F 2的值为 ( )A. cosθ+μsinθB. cosθ−μsinθC. 1+μtanθD. 1−μtanθ4. 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 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同一带电粒子,以速率v 1沿ab射入磁场区域,垂直于dc 边离开磁场区域,运动时间为t 1;以速率v 2沿ab 射入磁场区域,从bc 边离开磁场区域时与cb 边的夹角为150°,运动时间为t 2。

不计粒子重力,则t 1︰t 2为( )A. 2:⋅√3B. √3:2C. 3︰2D. 2︰3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竖直轻弹簧,在弹簧上端固定一木板B,木板正上方有一物块A由静止释放,落在木板上并立即与木板一起向下运动,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A机械能守恒B. 物块A与木板B一起运动之后二者的机械能守恒C. 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A、木板B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A和B一起运动之后,物块A、木板B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0分)6.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以速度v1跟地面成θ角射出一钢球,钢球恰好以v2的水平速度与在桌面边缘B点的另一钢球发生正碰,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在B点以跟v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射出钢球,则它必落在地面上的A点B. 若在B点以跟v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射出钢球,则它必落在地面上的A点C. 若在B点以跟v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射出钢球,则它必定落在地面上A点的左侧D. 若在B点以跟v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射出钢球,则它必定落在地面上A点的右侧7.如图,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固定于O点,两虚线圆均以O为圆心,两实线分别为带电粒子M和N先后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a、b、c、d、e为轨迹和虚线圆的交点。

2020届高考二轮物理精练:考试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一)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二轮物理精练:考试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一)Word版含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一)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U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时间60分钟。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 (2019江西新余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某种金属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照射光的强度B .卢瑟福通过a粒子轰击氮核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中子C.—个238U原子核衰变为一个2806Pb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8次衰变D .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单色光的照射下,发出多种频率的光子,其中一种必与入射光频率相同答案D解析某种金属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照射光的频率,A错误;卢瑟福通过a粒子轰击氮核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而查德威克通过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中子,B错误;核反应过程遵循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规律,一个2928U原子核衰变为一个282Pb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8次a衰变,发生6次B衰变,C错误;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单色光的照射下,先吸收能量向高能级跃迁,然后再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发出多种频率的光子,其中从最高能级直接跃迁到基态时发出的光子的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是相等的,D正确。

2. (2019湖南衡阳二模)超市里磁力防盗扣的内部结构及原理如图所示,在锥形金属筒内放置四颗小铁珠(其余两颗未画出),工作时弹簧通过铁环将小铁珠挤压于金属筒的底部,同时,小铁珠陷于钉柱上的凹槽里,锁死防盗扣。

当用强磁场吸引防盗扣的顶部时,铁环和小铁珠向上移动,防盗扣松开,已知锥形金属筒底部的圆锥顶角刚好是90°弹簧通过铁环施加给每个小铁珠竖直向下的力F,小铁珠锁死防盗扣,每个小铁珠对钉柱产生的侧向压力为(不计摩擦以及小铁珠的重2力)()A. ,2FB.-^F C . F D. ,3F答案 C3. (2019西安一模)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已于酒泉成功发射, 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押题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押题卷
D.电场线最早是由物理学家法拉第提出的,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电场而假想的曲线,选项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对无人机进行受力分析,受到重力、空气的作用力,无人机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重力和和空气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正确,ABC错误。
A.当θ=30°时,粒子打中挡板的长度为 l
B.当θ=45°时,粒子打中挡板的长度为 l
C.当θ=60°时,粒子打中挡板的长度为 l
D.当θ=90°时,粒子打中挡板的长度为 l
6.如图所示,宽度为2s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B,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半径为d的正方形线框abcd由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绕成,初始时线框右边恰好与磁场边界重合,现让线框匀速穿过磁场区域,电流逆时针为正方向,下列关于ab两点间的电压Uab及通过线圈中的电流i随线圈位移x的变化正确的是()
A.t=0.8s时,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左
B.t=0.2s时,振子在O点右侧6 cm处
C.t=0.4s和t=1.2s时,振子的加速度相同
D.t=0.4s到t=0.8s的时间内,振子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16.半径为R的固定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积如图所示,O点为圆心,OO′与直径AB的垂直。足够大的光屏CD紧靠在玻璃砖的左侧且与AB垂直。一光束沿半径方向与OO′成θ=30°射向O点,光屏CD区域出现两个光斑,两光斑间的距离为 .求:
(3)保证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调节好装置后,将小车由静止释放,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t1、t2,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L,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__(用已知或测出的物理量字母表示)。
(4)保持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砝码和砝码盘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量均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重复实验多次,测出多组加速度a的值,及对应的小车质量M,作出a-1/M图象。若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解析: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二)(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二)(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二)一、选择题1.下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现有两束光,a 光由图中跃迁①发出的光子组成,b 光由图中跃迁②发出的光子组成,已知a 光照射x 金属时刚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 金属的逸出功为2.86 eVB. 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C. 氢原子发生跃迁①后,原子的能量将减小3.4 eVD. 用b 光照射x 金属,打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2 eV【答案】A【解析】【详解】A 、a 光子的能量值:520.54( 3.4) 2.86eV a E E E =-=---=,a 光照射x 金属时刚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金属的逸出功为2.86eV ,故A 正确;B 、b 光子的能量:21 3.4(13.6)10.2eV b E E E =-=---=,a 的能量值小,则a 的频率小,故B 错误;C 、氢原子辐射出a 光子后,氢原子的能量减小了 2.86eV a E =,故C 错误;D 、用b 光光子照射x 金属,打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km b 10.2 2.867.34eVE E W =-=-=,故D 错误.2.甲、乙两物体沿统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6s 内甲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0~6s 内乙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C. 0~5s 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 0~6s 内存在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x-t 图象为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x-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斜率正负表示速度方向.【详解】A 项:x-t 图象为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B 项:x-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象乙可知,图象的斜率逐渐增大,即速度逐渐增大,故B 错误;C 项:0-5s 甲的位移为5m ,平均速度为1m v s =甲,乙的位移为-3m ,平均速度为:35m v s =-乙,故C 错误;D 项:x-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甲、乙图象可知,在0-6内有两处的斜率大小相等,即有两处速度大小相等,故D 正确.故应选:D . 3.甲、乙两个同学打乒乓球,某次动作中,甲同学持拍的拍面与水平方向成45°角,乙同学持拍的拍面与水平方向成30°角,如图所示.设乒乓球击打拍面时速度方向与拍面垂直,且乒乓球每次击打球拍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不计空气阻力,则乒乓球击打甲的球拍的速度υ1与乒乓球击打乙的球拍的速度υ2之比为( )A. 63B. 2C. 22D. 33【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可知,乒乓球在甲与乙之间做斜上抛运动,根据斜上抛运动的特点可知,乒乓球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竖直方向的分速度是不断变化的,由于乒乓球击打拍面时速度与拍面垂直,在甲处:x 1sin45v v =︒甲;在乙处:x 2sin30v v =︒乙;所以:12=sin45sin30x x v v v v ︒︒甲乙:=22.故C 正确,ABD 错误4.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运动,当运动的速度为l0m/s 时,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恒力,在此恒力的作用下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g 取l0m/s 2)A. 恒力的大小为6NB. 前4s 内摩擦产生的热量为48JC. 前6s 内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24N SD.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0~2s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a1=-;2~6s 物体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可知恒力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ma 1,F-f=ma 2,而a 1=5m/s 2,a 2=1m/s 2联立解得:F=6N ,f=4N ,故A 正确;B. 0~2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x 1=12×10×2m=10m ;2s~4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x 1=12×2×2m=2m ; 摩擦产生的热量Q=f (x 1+x 2)=4×(10+2)J=48J ,故B 正确;C.根据动量定理,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前6s 内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I=-mv 2-mv 1=-2×4-2×10=-28N S ,故C 错误;D.由f=μmg 得,μ=0.2,故D 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答案,故选C5.水平力F 方向确定,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用力F 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物块,在F 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块的加速度a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 2.问在0﹣4s 时间内,合外力对小物块做的功为( )A. 24JB. 12JC. 8JD. 6J【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F ﹣t 图象和a ﹣t 图象可知,t 1=2s 时,F 1=6N ,a 1=1m/s 2,t 2=4s 时,F 2=12N ,a 2=3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1﹣μmg =ma 1F 2﹣μmg =ma 2,解得小物块的质量和动摩擦因数为:m =3kg ,μ=0.1 根据动量定理可得:22F t 2﹣μmgt 2=mv 解得4s 末的速度为v =4m/s 根据功能关系可得W =12mv 2=24J . 故A 正确、BCD 错误.6.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 中存在一匀强磁场,比荷相同的两个粒子沿AB 方向自A 点射入磁场,分别从AC 边上的P 、Q 两点射出,则:A. 从P 射出的粒子速度大B. 从Q 射出的粒子速度大C. 从P 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长D. 两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一样长【答案】BD【解析】【分析】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根据题设条件作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根据轨迹分析粒子运动半径和周期的关系,从而分析得出结论.【详解】如图,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分别从P 点和Q 点射出;由图知,粒子运动的半径R P <R Q ,又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mv R qB =知粒子运动速度v P <v Q ,故A 错误,B 正确;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几何关系(图示弦切角相等),粒子在磁场中偏转的圆心角相等,根据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2θπT ,又因为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周期2m T qB π=,可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BD .【点睛】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此根据运动特征作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掌握粒子圆周运动的周期、半径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在某行星表面上有一倾斜的匀质圆盘,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盘面上离转轴距离L 处有小物体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绕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角速度转动,角速度为ω时,小物块刚要滑动,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该星球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个行星的质量M =224R L Gω B. 这个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 1=2LRC. D. 离行星表面距离为R 的地方的重力加速度为4ω2L【答案】AB【解析】【详解】A.物体在圆盘上受到重力、圆盘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合力提供向心力,可知当物体随圆盘转动到最低点,小物块刚要滑动,所受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达到最大,此时圆盘的角速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cos30°-mg sin30°=mω2L所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cos30sin 30L ωμ︒︒-=4ω2L在该行星表面 2GMm R =mg 这个行星的质量M =2gR G =224R L G ω 故A 正确;B.第一宇宙速度即为卫星绕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有mg =2mv R故这个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 12故B 正确;C.因为不知道同步卫星距行星表面的高度,所以不能求出同步卫星的周期,故C 错误;D.离行星表面距离为R 的地方质量为m 的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F =2(2)GMm R =24GMm R =14mg =mω2L 即该地方的重力加速度为ω2L ,故D 错误。

2020年全国高考物理押题卷4

2020年全国高考物理押题卷4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7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8-21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一个质量不计的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的正上方竖直落下,从小球与弹簧接触开始直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也越来越小B. 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一直是越来越小C. 加速度先变小,后又增大,速度先变大,后又变小D. 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15. 一小球自长为L 倾角为 的斜面底端的正上方水平抛出如图所示,小球恰好垂直落到斜面中点,则据此可计算( ) A.小球在落到斜面时的重力的功率 B.小球平抛过程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C.小球抛出点距斜面底端的高度 D.抛出小球时小球的初动能1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传送带上有质量均为m 的三个木块1、2、3,中间均用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中木块1被与传送带平行的细线拉住,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三个木块处于平衡状态.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L +μmg cos αkB .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L +(sin α+μcos α)mgkC .1、2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D .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相邻两木块之间的距离都将增大17.如图所示,倾斜的索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当载物车厢加速向上运动时,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为物重的1.25倍,这时物与车厢仍然相对静止,则车厢对物的摩擦力的大小是物重的几倍( )A. 0.60B. 0.25C. 0.80D. 0.7518.如下左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 的小滑块以初速度v 0从木板的左端向右滑上木板.滑块和木板的水平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右图所示.某同学根据图像作出如下的一些判断正确的是( )θL0t t v v 0/2v 图A .滑块与木板间始终存在相对运动B .滑块始终未离开木板C .滑块的质量小于木板的质量D .在t 1时刻滑块从木板上滑出19.某一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一次实验中,将该热敏电阻与一小灯泡串联,通电后其电流I 随所加电压U 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M 为两元件的伏安曲线的交点。

2020届全国名校联盟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四)物理试卷

2020届全国名校联盟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四)物理试卷

2020届全国名校联盟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四)物理★祝你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玻尔首先提出能级跃迁。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现有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B. 氢原子由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产生的光频率最大C. 氢原子由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光波长最长D. 这些氢原子跃迁时辐射出光子能量的最大值为10.2 eV【答案】A【解析】【详解】A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233C =种不同频率的光,故A 正确;BC .氢原子由n =3能级跃迁到n =1能级时能级差最大,产生的光频率最大,波长最短,故 BC 错误; D .这些氢原子跃迁时辐射出光子能量的最大值为-1.51eV-(-10.2 eV)=8.69eV ,故D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押题密卷(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时间6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9·河南郑州二模)1933年至1934年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生的核反应方程为2713Al+42He→3015P+10n,反应生成物3015P像天然放射性元素一样衰变,放出正电子e,且伴随产生中微子ν,核反应方程为3015P→3014Si+01e+A Zν。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温度、压强等条件变化时,放射性元素3015P的半衰期随之变化B.中微子的质量数A=0,电荷数Z=0C.正电子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核外电子转变成的D.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则质子与中子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α粒子的质量答案 B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A错误;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A=0,电荷数Z=0,B正确;正电子产生的原因是核内的质子转化为中子时放出的,C错误;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要释放能量,根据质能方程及质量亏损可知,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的质量之和大于α粒子的质量,故D错误。

2. (2019·山东青岛二模)A、B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 s时A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0~6 s内B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C.0~5 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0~6 s内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答案 D解析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所以A物体运动方向不变,A错误;由图可知,0~6 s内B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故B错误;由图可知,0~5 s内A 物体的位移大于B 物体的位移,由公式v =xt可知,A 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B 物体的平均速度,故C 错误;0~6 s 内存在某时刻两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相等,则存在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故D 正确。

3. (2019·山东淄博三模)如图所示,某宾馆大楼中的电梯下方固定有4根相同的竖直弹簧,其劲度系数均为k 。

这是为了防止电梯在空中因缆绳断裂而造成生命危险。

若缆绳断裂后,总质量为m 的电梯下坠,4根弹簧同时着地而开始缓冲,电梯坠到最低点时加速度大小为5g (g 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梯坠到最低点时,每根弹簧的压缩长度为mg2kB .电梯坠到最低点时,每根弹簧的压缩长度为6mgkC .从弹簧着地开始至电梯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电梯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D .从弹簧着地开始至电梯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电梯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 C解析 电梯在最低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4kx -mg =ma ,其中a =5g ,解得x =3mg2k ,A 、B 错误;从弹簧着地开始至电梯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先大于弹力,电梯向下做加速运动,弹力增大,当重力小于弹力时,电梯的加速度向上,电梯向下做减速运动,则电梯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C 正确,D 错误。

4. (2019·山东淄博三模)如图所示,实线为两个点电荷Q 1、Q 2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虚线为电子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运动轨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点的场强小于B 点的场强 B .Q 1的电荷量大于Q 2的电荷量C .电子在A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D .电子在A 点的速度大于在B 点的速度 答案 D解析 根据“电场线的密疏表示场强的大小”可知,A 点的场强比B 点的场强大,A 错误;根据电场线分布情况可知,Q 1、Q 2是同种电荷,由点电荷周围电场线疏密程度可知点电荷Q 2的电荷量较大,即Q 1<Q 2,B 错误;电子做曲线运动,受到的合力方向指向运动轨迹的内侧,即电子过B 点时受到的电场力F 方向斜向下,可知电子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总是大于90°,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即电子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 点的电势能,电子在A 点的速度大于在B 点的速度,C 错误,D 正确。

5. (2019·江西高三九校3月联考)如图所示是一个半径为R 的竖直圆形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有一个粒子源在圆上的A 点不停地发射出速率相同的带正电的粒子,带电粒子的质量均为m ,所带电荷量均为q ,运动的半径为r ,在磁场中的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r =2R ,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为πm 6qBB .若r =2R ,粒子沿着与半径方向成45°角斜向下射入磁场,则有关系tan α2=22+17成立C .若r =R ,粒子沿着磁场的半径方向射入,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πm3qBD .若r =R ,粒子沿着与半径方向成60°角斜向下射入磁场,则圆心角α为150° 答案 BD解析 若r =2R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时,磁场区域的直径是轨迹的一条弦,作出轨迹如图1,因为r =2R ,圆心角α=60°,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t max =60°360°T=16×2πm qB =πm 3qB,故A 错误;若r =2R ,粒子沿着与半径方向成45°角斜向下射入磁场,轨迹如图2,根据几何关系有tan α2=22R r -22R =22R 2R -22R=22+17,故B 正确;若r =R ,粒子沿着磁场的半径方向射入,粒子运动轨迹如图3所示,圆心角α=90°,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90°360°T =14×2πm qB =πm2qB ,故C 错误;若r =R ,粒子沿着与半径方向成60°角斜向下射入磁场,轨迹如图4所示,图中轨迹圆心与磁场圆心以及入射点和出射点构成菱形,由几何关系可知圆心角α=150°,故D 正确。

6.(2019·广东深圳二模)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

着陆前的部分运动过程简化如下:在距月面15 km 高处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然后减速下降至距月面100 m 处悬停,再缓慢降落到月面。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和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月球半径约为1.7×103km 。

由上述条件可以估算出( )A .月球质量B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C .探测器在15 km 高处绕月运动的周期D .探测器悬停时发动机产生的推力 答案 ABC解析 第一宇宙速度为环绕月球表面运动的速度,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m R 2=m v 2R ,则月球的质量为M =v 2RG ,由题已知条件可求月球质量,故A 正确;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附近运动,由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有:G Mm R 2=mg 月,则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月=G M R 2=v 2R,故B 正确;探测器在15 km 高处绕月运动时有:G MmR +h2=m4π2R +hT 2,得运动周期T =4π2R +h 3GM=4π2R +h 3v 2R,故C 正确;探测器悬停时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大小等于万有引力大小,但由于探测器的质量未知,故不可求推力,D 错误。

7. (2019·沈阳三模)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方有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方向相反的水平匀强磁场区域,磁场宽度均为L 。

一个边长为L 、电阻为R 的单匝正方形金属线框,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沿垂直磁场方向运动,从如图实线位置Ⅰ进入磁场开始到线框运动到分别有一半面积在两个磁场中的位置Ⅱ时,线框的速度始终为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位置Ⅱ时外力F 为B 2L 2vRB .在位置Ⅱ时线框中的电功率为4B 2L 2v2RC .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电能为3B 2L 3v RD .此过程中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为BL 2R答案 BC解析 在位置Ⅱ时,根据右手定则知线框左右边同时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同向,所以总电流I =2BLv R ,线框左右边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均向左,所以F =2BIL ,得:F =4B 2L 2vR,故A错误;此时线框中的电功率为:P =Fv =4B 2L 2v2R,故B 正确;金属线框从开始至位移为L 的过程,产生的电能W =I 21Rt 1=⎝ ⎛⎭⎪⎫BLv R 2R L v=B 2L 3v R ,从位移为L 到为32L 的过程,产生的电能W ′=I 2Rt 2=⎝ ⎛⎭⎪⎫2BLv R 2R L 2v=2B 2L 3v R ,所以整个过程产生的电能为3B 2L 3v R ,故C 正确;此过程穿过线框的磁通量的变化为0,通过线框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 =ΔΦR=0,故D 错误。

8. (2019·湖北武汉二模)在光滑水平面上,小球A 、B (可视为质点)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A 球质量为1 kg ,B 球质量大于A 球质量。

如果两球间距离小于L 时,两球之间会产生大小恒定的斥力,大于L 时作用力消失。

两球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球质量为2 kgB .两球之间的斥力大小为0.15 NC .t =30 s 时,两球发生非弹性碰撞D .最终B 球速度为零 答案 BD解析 当两球间距离小于L 时,两球均做匀减速运动,因B 球质量大于A 球质量,可知B 球加速度小于A 球的加速度,由v ­t 图象可知:a B =2-320 m/s 2=-0.05 m/s 2,a A =0--320m/s 2=0.15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F =m A a A =m B a B ,解得m B =3m A =3 kg ,F =0.15 N ,A 错误,B 正确;由图象可知,A 、B 在t =30 s 时刻相碰,碰前速度:v A =0,v B =2 m/s ,碰后速度:v A ′=3 m/s ,v B ′=1 m/s ,则机械能损失ΔE =12m B v 2B -⎝ ⎛⎭⎪⎫12m A v A ′2+12m B v B ′2=0,可知在t =30 s 时,两球发生弹性碰撞,C 错误;由图象可知,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应该相等,且都等于L ,可知最终B 球速度为零,D 正确。

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62分。

第9~12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