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47a2d86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2.png)
(二)部门预算的内容
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为依托,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将预算 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 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组成。
四、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 (二)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1、《政府采购法》的宗旨和原则 2、政府采购当事人 3、政府采购方式 4、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 5、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进 6、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
一、我国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关预算草案编制时限的规定不科学,影响了编制质量。 2.采用“基数加增长”即增量预算的方法来编制预算。 3.按经济性质编制预算,不利于支出的控制。一是预算职能被部 门肢解。最突出的是基本建设预算和科技部门的预算以及行政经费预 算。各部门的基本建设预算由发改委负责,科研经费预算由科技部负 责,行政单位的工资和经费预算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预算职 能被肢解,财政对部门预算的控制十分困难。其结果是,财政部很难 说清楚一个部门一年到底花了多少钱。二是由于按资金性质编制预算 和进行资金管理,一个部门可以同时向财政部的几个司局要钱,经常 出现重复支出的现象。 4.分预算内、外编制预算,使预算失去完整性。
1。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政 府职责范围。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自求平衡。
2。在收入划分上实行分税制,分税、分管和分征相 结合
3。 预算调节制度一般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
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支出:公共品的层次性 收入:税种的覆盖范围和调节功能 2、集权与分权关系
1。级次: 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 算 (五级财政)
国家预算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课件
![国家预算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a6b92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b.png)
国家预算的监督机制和程序
监督机构
人大、审计机关、社会公众等。
监督程序
预算执行过程中,监督机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审计和监督,以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国家预算的绩效评价和问责制度
绩效评价
对预算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
问责制度
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预算执行机构 和人员进行问责,确保预算的合理性 和有效性。
国家预算和国家预算管理体 制课件
目 录
• 国家预算概述 •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 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审批 • 国家预算的执行和监督 • 案例分析
contents
01
国家预算概述
国家预算的定义和性质
总结词
国家预算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计划,对一定时期内的财 政收支所做出的计划。其性质表现为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具有法律地位和法 律效力。
建立科学、规范、透明、高效的预算管理体制,提高国家预算
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改革内容
02
优化预算决策机构、强化预算执行机构、完善预算监管机构,
推进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等。
改革意义
03
有利于加强国家财政收支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
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3
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审批
国家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国家预算的原则
• 总结词:国家预算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全面完整、收支平衡、统筹兼 顾、讲求效益的原则。
02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国家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等方面的制 度安排。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98770201fc4ffe473368ab3e.png)
三 国家预算原则
1. 2. 3. 4. 5. 公开性 完整性 可靠性 统一性 年度性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 建设
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二、编制部门预算 三、政府采购制度 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 (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 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复式预算 优点:有利于国家职能的分离,有利于提 高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进行宏观 调控和决策。 缺点:预算编制较为复杂
2 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 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指财政收支 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 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 财政年度的经济社会发 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 定的。 零基预算指财政收支 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 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 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 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 支状况。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五、“收支两条线”管理
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支出分类改革 根据政府管理和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统 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类”— 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 “款”— 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 的某一方面的工作 “项”— 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 生的具体支出事项
-
二 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 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一级政府的总预算包括本级财政收支和汇 总的下一级政府的总预算。 我国是按照一级政权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 预算级次。
中央;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自治州; 县、市辖区、不设区的市; 乡、民族乡、镇
《预算法》对预算管理职权的规定——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决算的审批 权;预算、决算的监督权;对预算、决算 方面不适当的决定的撤销权。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预算执行的 监督权;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批权;根据授 权,对决算进行审批;对预算、决算方面 不适当的决定的撤销权。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教学课件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78e43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1.png)
某国家预算管理经验分享
预算编制
该国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每 年重新评估所有支出项目的必要 性和优先级,确保预算分配与政
策目标相一致。ຫໍສະໝຸດ 预算执行实施严格的预算执行控制,通过电 子化系统实时监控支出情况,确保 预算按计划执行。
预算监督
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对预算执行 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向议会报告。
国家预算的编制是国家预算管理的起始环节,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在编制国家预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的经济发 展水平、财政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同时,还需要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等原则,确保预算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国家预算的审批
国家预算的审批是国家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 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和监督机制。
国家预算的收支规模、收支结 构、收支比例等应遵循统一的 标准和规定,不得随意更改。
可靠性原则
国家预算的收支预测和计划应 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性,不得随 意编造或虚假上报。
完整性原 则
国家预算应全面反映政府的所 有财政收支,不允许有任何形 式隐瞒、遗漏或虚报。
年度性原则
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应以一 年为期,不得跨年度编制或执 行。
国家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国家预算的执行与调整是国家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 需要建立健全的执行和调整机制。
国家预算的执行与调整是国家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 需要建立健全的执行和调整机制。在执行国家预算时, 需要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进行支出和收入管理,确保预 算方案的执行效果。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预算调 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确保预算方案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还需要加强 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出现违规操作和浪费 现象。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课件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53f9f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b.png)
立法机构应对预算草案进行审查和辩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投票表决
立法机构对预算草案进行投票表决,决定是否通过预算。
公布实施
如果预算获得通过,政府应公布实施预算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04
国家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国家预算的执行机构
财政部
负责国家预算的总体执行,包括预算的编制、审 核、下达和监督等。
监察机关
负责对国家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 调查和处理。
审计机关
负责对国家预算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进 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社会监督机构
如媒体、民间组织等,对国家预算进行舆论 监督和社会监督。
国家预算的监督内容
预算编制监督
对预算编制的依据、程序和合规性进行监督 。
预算调整监督
对预算调整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合规性进行 监督。
国家预算是国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规定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 、财政支出的用途和数量,反映国家 的政策方向和财政状况。
国家预算的特点
国家预算具有法律性
国家预算的制定和执行必须依 法进行,是法律规定的具体体
现。
国家预算具有计划性
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必须按 照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国家职 能的要求进行。
中央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预算的具体执行,包括预算的编制、 审核、执行和调整等。
地方财政部门
负责地方预算的执行,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核、 下达和监督等。
国家预算的执行过程
预算审核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预算草 案进行审核,确保预算的合法 性和合理性。
预算执行
各部门和地方财政部门根据预 算下达的指标和要求,组织预 算的具体执行。
预算执行
该国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注重预算的 严肃性和约束力,严格按照预算计划 进行支出,避免随意调整和超支现象 。
第四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四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685c05ea011ca300a6c390f5.png)
第四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第四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国家预算第二节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国家预算一、国家预算及其类别(一)含义国家预算是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批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或收支平衡表。
国家预算是在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中产生的。
第一节国家预算(二)国家预算的类别按预算形式分单式预算复式预算第一节国家预算按收支项目测算方法分:增量预算零基预算第一节国家预算? 按预算支出分类汇总依据分:功能预算部门预算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国家预算中央预算地方预算:省、市、县、乡我国预算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
总预算各级预算部门预算预算管理权限?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各级政府的职权? 监督与法律责任的规定? 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第一节国家预算? 三、国家预算工作? 编制? 审批? 执行? 决算第二节预算管理体制一、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划分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收支及其管理职责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是处理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安排。
第二节预算管理体制? 二、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1、统收统支体制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3、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4、分级分税体制第二节预算管理体制? 三、分级分税体制简介(一)分级分税体制要点1、多级预算主体。
2、明确各级主体事权,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
3、划分各级预算收入。
分税制。
4、预算调节制度(转移支付制度)。
第二节预算管理体制(二)收支划分的理论依据1、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的层次性全国性公共产品、区域性公共产品、地方性公共产品。
2、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分税制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收入的一种财政体制。
目前存在两种类型的分税制:1、完全分税型分税制(分权型),税种只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
如英、法、墨西哥等国2、适度分税型分税制(集权型),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教学课件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e7802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5.png)
人大、审计部门、等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预算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为未来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控制方法
05
国家预算绩效管理
国家预算绩效管理概念
国家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国家预算的效率、效果和公正性。
总结词:国家预算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编制形式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内容可分为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等。详细描述:国家预算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编制形式,国家预算可以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是将政府所有财政收支汇总编制成一个总预算;复式预算则是将财政收支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分别进行管理和核算。按照内容,国家预算可以分为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经常预算是指满足政府日常行政、文化教育、国防等一般经费支出的预算;资本预算则是指用于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的支出预算。此外,国家预算还可以按照其他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级次可以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等。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原则
负责制定国家预算政策、审议预算草案、批准预算执行报告的机构,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预算决策机构
负责组织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支出的机构,如财政部、税务总局等。
预算执行机构
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机构,如审计署。
预算监管机构
为国家预算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非税收入
经济建设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投资、科技创新支出等,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公共事业支出
公共事业支出包括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支出,旨在提高民生福祉。
国家预算与预算体制
![国家预算与预算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4fff917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b.png)
强 ❖ (4)调动了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地
方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了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 快速增长
2、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 ❖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
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 (2)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 ❖ (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
职能 ❖ (3)收入划分:分税制 ❖ (4)预算调节制度:转移支付
制度 ❖ (5)立足国情
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
税种
美国
加拿大 德国
日本
关税 公司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 销售税 财产税 对用户收费
联邦
联邦
联邦
中央
联邦、州
联邦、省 联邦、州 中央、地方
联邦、州、地方 联邦、省 各级
中央、地方
编制 审批 执行 调整 决算
二、预算管理体制
(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
1、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财政主体之间的财政责任、
❖ (1)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财政权力和相应的财政利益
❖ 即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
的那部分分配关系
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
基本制度,是预算体制的核
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
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
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 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
❖ 零基预算(因素法预算):
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
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
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 增
零
财政收支状况。
量 预
基 预
算
算
❖ 3、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 标准:以预算单位差别为依据 ❖ 总预算:由汇总的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ppt66页)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ppt66页)](https://img.taocdn.com/s3/m/820dc5e352d380eb63946d5d.png)
•
11、现今,每个人都在谈论着创意,坦白讲,我害怕我们会假创意之名犯下一切过失。21.8.1611:55:3811:55语言;但在销售时,你必须使用购买者的语言。11:55:3811:55:3811:55Monday, August 16, 2021
经济建设支出
基本建设支出 挖潜改造支出 科技三项费用 流动资金
债务本金支出 支援农业生 产支出
我国现行复式预算体系构成
我国复式 预算体系
一般预算
基金预算
国有资本 经营预算
社会保障 基金预算
2. 复式预算的产生。 从实践上看,复式预算的出现与政府开支大
幅度增加有直接的关系。从理论上看,复式预算 的出现与当时财政理论的发展密不可分。
按照收支管理范围 为依据
中央预算、地方预算 单式预算、复式预算
零基预算、增量预算
年度预算、中长期预算 总预算、部门预算、 单位预算
财政学
一、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一)中央预算。中央预算是中央履行职能的基本 财力保证,主要表现中央政府的预算收支活动。 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的预算组成,包括地方向 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 补助的数额。
财政学
经常性预算 政府预算
建设性预算
经常收入 经常支出 资本收入 资本支出
税收收入 行政性收费收入 非税收入 专项收入 国防支出 其他收入等 行政管理支出 事业发展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专项支出 付息支出 其他支出
经常性预算结余
资本性收入 各项基金收入 国有资产收益
债务收入
国内债务收入 国外债务收入
财政学
2、预算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财政预算产生的社会
经济条件,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根本原因。 ②加强财政管理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另一个动因。 ③财政活动的货币化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必要条件。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3884bd92b0717fd5360cdcab.png)
5.2.2财政政策的手段
税收 国债 转移支付 财政购买 预算
5.3.1两者配合的必要性
两者的调控力度不同 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时效差异
5.3.2两者配合的模式
紧的货币政策 1 2
3
4
0
紧的财政政策
5.3.3中国的实践
1998年以前 被动财政 1998年以后 积极财政 现在的趋势 中性财政
4.3.1 预算外资金的含义与内容
1.预算外资金的含义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 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机构为履 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 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 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财 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2.预算外资金的内容
4.3.2 预算外资金的膨胀的原因及问题
政策使用的政务转变
着重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是政府干 预经济方式的重要转变,表现在: 1、观念的转变 2、目标的转变 3、手段的转变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684122124a7302768e9939d0.png)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以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内容为基础,系统地介绍国家预算的基本概念、主要框架和运行程序,阐述财政资金、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联系,并对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历史发展及其现状进行了讨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正确掌握国家预算、预算外资金与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充分认识公共财政下国家预算的基本特征和预算形式,深入理解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的意义,把握预算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
§13.1国家预算的含义与原则§13.1.1国家预算的含义国家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批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家筹集和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是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
自17世纪第一个国家预算诞生于英国,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陆续开始编制国家预算,到了20世纪几乎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国家预算制度。
我国从新中国成立起就开始编制国家预算。
1.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我国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包括预算内、预算外两部分。
国家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预算收入反映国家支配的财力规模和来源,预算支出反映国家财力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构成,预算收支的对比反映国家财力的平衡状况。
通过编制国家预算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收入和合理地安排支出,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证各项任务的实现。
2.法定程序审批的法律文件。
国家预算从形成的程序看,是由政府负责编制,经国家权力机关依据法定程序审批后而形成的法律文件。
国家预算一旦经权力机关审批就具有法律效力,政府就必须贯彻执行,不能任意修改,如需调整必须经权力机关批准。
因此,预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国家权力机关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与监督。
现代预算制度改革的核心也就在于以法制约束,消除旧预算制度的封建性、专政性因素,推进民主化、法制化进程。
3.实现财政职能的重要工具。
国家预算是财政为实现其职能,有计划地筹集和分配由国家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
通过预算管理手段,把政府公共资源全部纳入政府宏观调控的范畴,从而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既可为政府履行行政职能提供财力保障,也可实现政府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通过预算收支总量的变动和预算收支结构的调整,来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国家预算的职能 二 国家预算的职能
国家预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工具, 国家预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工具 , 具有如下职能: 具有如下职能: (1)实施国家预算法律、行政管理职能。 实施国家预算法律、行政管理职能。 实施国家预算法律 国家预算是在近代议会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 国家预算是在近代议会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 , 实质上是国家权力、 实质上是国家权力、立法部门对行政部门的控制 和监督的工具。 和监督的工具。 国家预算可以通过资金的分配和控制有效地对 政府行政活动进行管理, 政府行政活动进行管理,并以预算的法规制度来 确定政府行政的开支标准, 确定政府行政的开支标准,促进各级政府提高行 政效率。 政效率。
8
(2)实施财政政策的职能。 实施财政政策的职能。 实施财政政策的职能
国家预算是国家权力、 国家预算是国家权力、行政机构为合理实现公 共财政目标的一种政策表现。 共财政目标的一种政策表现。它本身就具有公共 财政配置资源、适度平衡的含义, 财政配置资源、适度平衡的含义,它是熨平经济 波、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财政手段。 波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财政手段。
12
第二节 国家预算制度
[本节提要 本节提要] 本节提要 预算制度是有关预算的各种法规制度的总和。即 预算制度是有关预算的各种法规制度的总和。 预算应有怎么样的结构、应该如何编制、 预算应有怎么样的结构、应该如何编制、怎样建 立和执行预算等的全部法规制度。具体地说, 立和执行预算等的全部法规制度。具体地说,预 算制度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 算制度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有关在预算体系内处理各经济主体之间的预 算关系的制度, 算关系的制度,这就是以收支划分为核心的预算 体制,其主要问题是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 体制, 集权与分权的问题。 集权与分权的问题。其实质就是集中与分散的分 配关系。 配关系。 二是有关预算制度的其他内容,包括预算原则、 二是有关预算制度的其他内容,包括预算原则、 预算的组织形式、 预算的组织形式、预算的范围和预算的工作程 序。
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编制的每一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 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编制的每一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 支出和平衡的计划,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支出和平衡的计划,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它是国家管理社会经济事务、 它是国家管理社会经济事务、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 要手段之一。从具体形式上看, 要手段之一。从具体形式上看,国家预算是一个具有法律 地位和技术性的文件, 地位和技术性的文件,它是所在财政年度的预期收人和支 出的一览表, 出的一览表,反映政府在年度内进行财政收支活动所应达 到的各项收支指标和收支总额之间的平衡关系。 到的各项收支指标和收支总额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所有政 府活动中财政总是起支配作用,法律要付诸实施, 府活动中财政总是起支配作用,法律要付诸实施,政策要 贯彻执行,都需要通过财政支付, 贯彻执行,都需要通过财政支付,政府资金的筹集和支出 从根本上规定着政府的活动范围与方向。 从根本上规定着政府的活动范围与方向。 因此, 因此,国家预算反映了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 收入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 收入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
4.4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4.4.1 国家预算及管理体制的内容及发展演变 –4.4.2 预算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 –4.4.3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2
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
介绍国家预算的分类和职能;我国的国 家预算组成;国家预算的理论依据包括年 度预算平衡论、周期预算平衡论和财政职 能论。
3
什么是国家预算
14
(一)古典学派的预算平衡论的预算原则
(1)完整性原则。 即政府预算应该包括它的全 完整性原则。 完整性原则 部财政收入和支出,反映它的全部财政活动。 部财政收入和支出,反映它的全部财政活动。 不应该有预算外的财政收支, 不应该有预算外的财政收支,也不应该有政府 预算规定范围以外的财政活动。 预算规定范围以外的财政活动。 (2)包括性原则。即政府预算应该包括预算单 包括性原则。 包括性原则 位的一切收支。 位的一切收支。预算单位的收支要以总额列入 预算,不应该以收抵支而只列相抵后净额。 预算,不应该以收抵支而只列相抵后净额。 (3)年度性原则。即政府预算应该按预算年度 年度性原则。 年度性原则 编造, 编造,不应该对本预算年度之后的财政收支作 出任何事先的规定。 出任何事先的规定。
国家预算的组织是指国家预算体系的组成环 节。我国国家预算的组成是与我国政权结构和行 政区域划分密切相联系的, 政区域划分密切相联系的,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 算的原则。 算的原则。 根据我国《预算法》 规定, 根据我国 《 预算法 》 规定 , 设立以中央为第 一级,以省、 自治区、直辖市为第二级, 一级,以省、 自治区、直辖市为第二级,以设 区的市、 自治州为第三级,以县、自治县、 区的市、 自治州为第三级,以县、自治县、不 设区的市、市辖区为第四级,以乡、民族乡、 设区的市、市辖区为第四级,以乡、民族乡、镇 为第五级的五级预算。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 为第五级的五级预算。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 民族乡、 经省、 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立, 民族乡、镇,经省、 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立, 可以暂时不设立预算。 可以暂时不设立预算。
4
一、国家预算的分类和职能
(一)国家预算的分类 一 国家预算的分类 1. 按预算内容分类 , 预算可分为总预算和分预 . 按预算内容分类, 算。 有两种理解方式: 有两种理解方式: 一是如果从预算项目的划分来看,总预算是指政 一是如果从预算项目的划分来看, 府财政收支的综合计划, 府财政收支的综合计划,包括一般经费收支和各 类特别收支两个项目;而分预算则是总预算中一 类特别收支两个项目; 般经费收支和各类特别收支的明细项目。 般经费收支和各类特别收支的明细项目。 二是如果从预算的部门分类来看,各部门预算的 二是如果从预算的部门分类来看, 汇总称为总预算,而国防预算、 汇总称为总预算,而国防预算、经济投资预算等 部门预算就称为分预算。 部门预算就称为分预算。
第四章 国家预算与预算 管理体制
1
4.1 国家预算的含义与原则
–4.1.1 国家预算的含义 –4.1.2 国家预算的组成 –4.1.3 国家预算原则
4.2 国家预算管理
–4.2.1 国家预算管理概述 –4.2.2 国家预算管理程序 –4.2.3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4.3 预算外资金
–4.3.1 预算外资金的含义与内容 –4.3.2 预算外资金的膨胀的原因及问题 –4.3.3 预算外资金管理
10
(一)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从总体上看,我国预算由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预 从总体上看, 算组成。 算组成。 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的预算组成。中央预 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的预算组成。 算还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中央对地 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地方预算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地方预算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 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 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一级总 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 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 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 各部门的预算组成。 各部门的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包括下级 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的收人数额和上级政府对下 级政府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级政府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13
一、国家预算原则
国家预算原则是伴随着现代国家预算制度的产生 而产生的, 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经济和预算制度的发展而 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 从 13世纪现代国家预算制度形成到 世纪 , 西 世纪现代国家预算制度形成到20世纪 世纪现代国家预算制度形成到 世纪, 方国家奉行古典学派的预算平衡论, 方国家奉行古典学派的预算平衡论,所以在编制 国家预算时,一般遵循六项原则: 国家预算时,一般遵循六项原则:
15
(4)可靠性原则。即政府预算的编制 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 和批准所依据的情况是可靠的。 和批准所依据的情况是可靠的。 (5)公开性原则。即全部预算收支必 公开性原则。 公开性原则 须经过议会审查批准, 须经过议会审查批准,并向社会民众 公布。 公布。 (6)分类性原则。即各项财政收支必 分类性原则。 分类性原则 须依据其性质分类反映。 须依据其性质分类反映。
5
2.按收支范围分类 .
预算可分为普通预算和特别预算。 预算可分为普通预算和特别预算。 普通预算(也称经费预算 是指政府编制的一般财 普通预算 也称经费预算)是指政府编制的一般财 也称经费预算 政收支项目的预算。 政收支项目的预算。 特别预算 又称专项预算 是指政府对某些具有特 特别预算(又称专项预算 又称专项预算)是指政府对某些具有特 别意义的项目特别安排的预算。在西方国家; 别意义的项目特别安排的预算。在西方国家;公 司企业投资预算、公共工程投资预算、 司企业投资预算、公共工程投资预算、社会保险 预算以及各类特种基金预算都属于特别预算。 预算以及各类特种基金预算都属于特别预算。
(3)实施财政监督的职能。 实施财政监督的职能。 实施财政监督的职能
国家预算收入和支出都是法定的指标,对于 国家预算收入和支出都是法定的指标, 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合理开支或违规行为, 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合理开支或违规行为, 可以采用法律手段加以约束。 可以采用法律手段加以约束。
9
二、我国的国家预算组成
6
3.按政府级别分类,预算可分为中央预算 .按政府级别分类, 和地方预算
在单一制国家里,预算可以分为中央政府预算和 在单一制国家里, 各级地方政府预算;在联邦制国家里, 各级地方政府预算;在联邦制国家里,预算可以 分为联邦、 邦 预算和各级地方预算 预算和各级地方预算。 分为联邦、州(邦)预算和各级地方预算。 4.按立法手续划分,预算可分为本预算、临时预 .按立法手续划分,预算可分为本预算、 算和追加预算 本预算(又称正式预算 又称正式预算)是指政府依法将每年度可 本预算 又称正式预算 是指政府依法将每年度可 能发生的财政收支加以预计, 能发生的财政收支加以预计,经立法机关通过后 公布实施的正式预算。 公布实施的正式预算。 临时预算是指基于某种原因, 临时预算是指基于某种原因,在预算年度即将开 始前预算审案尚未完成立法程序, 始前预算审案尚未完成立法程序,为了解决预算 成立前的预算开支, 成立前的预算开支,有必要事先编制暂时性的预 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