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大提速下的弯道设计

合集下载

高车速列车通过曲线轨道的弯道超高设计研究

高车速列车通过曲线轨道的弯道超高设计研究

高车速列车通过曲线轨道的弯道超高设计研究高速铁路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铁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也在不断提升。

然而,在高速行驶中,列车在弯道上的运动轨迹会受到限制,需要进行一定的曲线轨道设计,才能保证列车安全地通过弯道,保证旅客的安全和舒适性。

本文主要探讨高车速列车通过曲线轨道的弯道超高设计的研究,以及该技术对高铁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的影响。

一、曲线轨道的通常设计原则曲线轨道的常见设计原则包含了曲线长度、曲线半径、曲线倾角和线性长度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说,曲线轨道应该尽可能的平缓,以提高列车在曲线上的平稳性。

弯道的半径应该足够大,使列车的向心加速度较小,不至于引发列车离轨。

曲线倾角的大小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以减少列车在曲线上的横向加速度。

二、曲线超高的设计理念和目的曲线超高设计即是指在弯道上超出轨道中心高度,以便改善车辆的曲线通过性。

曲线超高的设计目的是防止列车行驶时出现意想不到的垂直震动,保证列车的运行平稳和安全性。

同时,曲线超高还可以减少弯道的曲率,提高高铁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运动稳定性。

三、曲线超高的影响因素曲线超高的大小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列车速度。

速度越高,曲线超高设计的要求越高。

2.曲线半径。

弯道的半径越小,曲线超高设计的要求也就越高。

3.轨道横向坡度。

在弯道上发生变化的轨道横向坡度越大,则曲线超高的要求也越高。

4.弯道倾角。

弯道倾角较大,需要做较大的曲线超高。

四、曲线超高的计算方法曲线超高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三种方式:试算法、迭代法和计算机仿真。

试算法是指通过人工试算,计算出曲线超高的设计值。

该方法精度较低,速度较慢。

迭代法是指通过人工迭代计算,以优化曲线超高的设计值。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

计算机仿真是指通过数学模拟、计算机建模等技术,对列车通过弯道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计算。

该方法精度和速度都相对较高,适合用于工程实际应用中。

五、曲线超高的设计标准和要求曲线超高设计的国际标准有ASCE 4-16,该标准规定了曲线超高的计算方法和要求。

飞速火车:中国铁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

飞速火车:中国铁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

飞速火车:中国铁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在2004年4月以后,中国将有28条铁路线上的列车时速达到200公里。

承载“时速200公里”这种可能性的具象是:在纵横发达的高速铁路上,子弹头一样呼啸而过的火车,极速媲美F1赛车。

铁道部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说,“技术经济分析表明,实施时速200公里的提速,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

被描述为“外形酷似鸭嘴兽”的“中华之星”电力机车的设计时速已经达到270公里,而为提速专门设计的时速200公里的“先锋号”机车早已投入使用。

铁道部科技司司长吴新民因此表示说,中国目前生产高速机车车头已经不存在技术难题。

在运行方面,刘友梅院士说有一个大动干戈的浩大工程——和高速列车速度相近的F1赛车在赛道上转弯时会面临相当于4到5倍于自身重力的加速度,列车运行是无法承受这样的急转弯的。

弯道曲率半径越大,列车转弯越平缓。

铁道部安监司、科技司专家宋书明说,为了尽量平稳,铁路部门对6万多公里铁路线上的弯道一一进行调整,将小半径线路全部改造成大半径或直线,同时调高曲线外轨。

运行速度加快,很多技术性的细节都要改变,比如厕所污物处理方式要采用类似飞机的污物处理系统。

列车在高速状态下能否停得下来是安全的关键,我国现在的提速列车采用的是盘形制动加电子防滑器,能够保证列车在160公里的时速下,制动距离小于1400米。

还一个要点是“黑匣子”。

宋书明提到,部分列车将安装上监督装备。

这种类似“黑匣子”的设备能配合先进的DMIS调度运输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在较快行车速度下测量车辆的脱轨系数、超载、偏载、车门开闭、车轮探伤等运行情况,并具备报警功能,使行车安全始终处于动态监控之中。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词汇后面,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再先进的技术也还要靠人来操纵。

有消息说,年内即将开通的武汉—北京高速线招聘高速列车司机,要在10分钟内全部完成一套70道题目的测试,在接受专家组的心理测试后,80名司机中即有13位候选司机被判断为性格不适合驾驶高速列车。

铁路提速与弯道向心力

铁路提速与弯道向心力

铁路提速与弯道向心力吴雁平刘朝英2004年4月,全国铁路实现了自1994年以来的第五次大面积提速,时速160千米及其以上的线路达到7700千米。

今年还将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部分提速干线列车时速可以提高到200千米,相当于F1赛车多数情况下的平均速度。

速度,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是交通运输现代化最重要的表现。

发展高速铁路是当今世界各国铁路交通发展的潮流与主导趋势。

但是制约铁路提速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条竟是 弯道 。

据郑州铁路局报道:为了列车的安全和平稳,需对7000多千米铁路线上的弯道一一进行调整,将小半径曲线线路全部改造成大半径曲线或直线线路,同时调高曲线外轨。

在去年第五次大提速之前,仅郑州铁路局管理的路段内就改造弯道1000多处。

仅此一项就可看出,铁路的大面积提速,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浩大工程。

弯道,成为制约速度提升的瓶颈。

由力学知识,当物体作曲线运动时。

向心(或法向)加速度a n 的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与曲线的曲率半径 成反比,即a n =v 2/ 。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到指向曲率中心的向心力作用,即F 向=ma n =m v 2/ 。

对此我们都有切身体会。

当乘坐的汽车左转弯时,此时如紧靠车厢右壁,可感觉到身体在使劲挤压车厢壁,是车厢壁给人的反作用力与座位给人的静摩擦力合起来提供向心力。

如未靠车壁,只能由座位给人的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

当车速较大时,若静摩擦力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时,人就会滑离座位。

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也会利用力学的规律为自己赢得胜利。

这是我们在田径场上经常见到的一幕:当进入弯道时,只见运动员以臀髋部带动身体向内倾斜,摆臂幅度右大于左,两脚的着力部位左脚用前脚掌的外侧,右脚用前脚掌的内侧,跑得越快则向内倾斜越大。

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利用身体倾斜来获得地面产生的横向摩擦力所提供的向心力,从而才能以较快的速度跑过弯道。

铁路大提速下的弯道设计4

铁路大提速下的弯道设计4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铁路大提速下弯道的设计问题,目的是为了在保证列车行驶安全的基础下通过对弯道的设计尽可能的提高列车允许的运行速度。

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引入了安全系数的概念,在较为一般情况下讨论了轨道倾斜度、列车重心高度与曲率半径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列车转弯时最佳运行速度与倾斜度、曲率半径的二元关系式,以及安全运行下列车速度的上限。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乘客乘坐舒适度的考虑,我们进一步算得转弯时列车运行速度的适宜变化范围,并在适当近似后,得到速度变化范围与曲率半径的二次关系式。

在弯道形状设计问题中,我们首先对实际情况中的多轮车厢进行简化,采用了三轴车模型,从而分别在强制内接与自由内接情形下算得具一定适用性的轨道加宽量;然后基于轨道的实际要求,我们选取正弦函数模拟缓和曲线,利用曲线水平与竖直两个方向的牵连关系,得到此种情况中缓和曲线长度、弯道曲率半径与可允许速度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最后,我们综合了安全舒适性与缓和曲线长的条件,得出列车转弯时的最终速度限制范围,并就我国国情对提速问题进行了相应讨论。

一、问题重述1.背景我国铁路自1997年来先后已进行了5次大提速。

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铁路干线依然很繁忙。

然而,根据我国供需关系有必要进一步提速,我国铁路也有能力提速,但需要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而铁路弯道的设计是保证列车高速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

2.问题分析研究与弯道设计和列车安全运行有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在根据中国国情建立模型设计弯道,通过对弯曲度和倾斜度等问题进行研究,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同时按照设计方案,对列车的最低允许速度、最高允许速度和相应的可靠性,以及进一步提速的可靠性进行讨论。

二、问题分析我们应该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已有的轨道参数限制及我国的铁路标准,设计铁路弯道以尽可能提高在安全范围内列车可以达到的最大速度。

我们将该问题分解为以下三部分:弯道设计轨道加高轨道加宽缓和曲线其中,通过静力学与动力学平衡方程可以求得在重心高度和曲率半径固定的情况下轨道最大允许加高量,以及相应的最大允许速度。

铁轨转弯的原理及应用

铁轨转弯的原理及应用

铁轨转弯的原理及应用铁轨转弯的原理及应用铁轨转弯是指铁路线路中的弯曲段,铁轨转弯的设计和建设是为了适应列车在曲线上的运行。

铁轨转弯的原理涉及了列车运行的力学和运动学,以及铁轨的布置和弯道的设计。

以下将对铁轨转弯的原理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1. 铁轨转弯的原理铁轨转弯的原理基于列车在曲线上的运动。

当列车在转弯时,列车上的每一个车轮都会受到一个向心力的作用,这是由于列车在转弯过程中需要改变方向而产生的。

向心力是指力的方向指向转弯圆心的力,它的大小与列车的速度、曲率和质量有关。

由于向心力的存在,车轮与铁轨的接触面产生了一个压力,这个压力称为侧向力。

侧向力的大小与向心力成正比,侧向力的作用是使列车保持在轨道上,阻止列车脱轨。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曲线超高、过渡曲线等因素,以保证列车在转弯过程中的平稳穿越。

铁轨转弯的原理还涉及到轨道的铺设和设计。

为了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轨道应该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曲线的半径、超高、过渡曲线的长度和坡度等都是根据列车运行的速度和曲线的角度来确定的。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铁轨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铁轨之间的连接方式。

2. 铁轨转弯的应用铁轨转弯在铁路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应用可以使列车能够在曲线上平稳行驶,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减少能耗和运输成本,并增加列车的运载能力。

以下是铁轨转弯在不同领域中的一些应用。

2.1 铁路交通运输铁轨转弯是铁路交通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使列车能够在弯曲轨道上平稳行驶。

曲线的半径和超高都是根据列车的运行速度来确定的,这样可以确保列车能够在曲线上保持平稳。

铁轨转弯还可以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增加单线路的运力,减少铁路的开销。

2.2 工业生产铁轨转弯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物流运输。

在仓储物流系统中,通过设置合理的铁轨转弯布局和设计,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装载、卸载和运输。

此外,铁轨转弯还能够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生产的灵活性,减少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

数学建模与数学仿真题目

数学建模与数学仿真题目

数学建模与数学仿真题目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数学建模与数学仿真题目(2013)由2-3人自由组队,对于以下问题任选其一,完成如下工作: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建模模型的求解算法与程序;自选参数进行仿真计算;提交建模论文,包括题目、摘要、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假设、理论建模、数值仿真计算及相关图表,并附有相应的计算程序。

每个题目选做的小组不超过2个,先选先得。

各组在课程结束2周以内提交建模论文,并由任课老师在课程结束2周的周末统一组织汇报答辩。

一、竹竿平衡问题在杂技表演中,经常会看到杂技演员头顶一根竹竿、在竹竿之上再放一根竹竿,通过不断移动脚步来保持两根竹竿竖直平衡。

试建立该系统的模型,并通过控制最下层对象的移动来实现上面两个对象的动态平衡。

二、走钢丝问题杂技演员表演走钢丝时,经常伸开双臂或者双手拿一根长杆来保持平衡。

试建立跟系统的模型,并模拟杂技演员的平衡控制过程。

三、蹦床运动员的着床制动蹦床运动员在表演过程中可以尽情表演大幅度的起落动作,而在表演结束时却又可以一次降落就实现平稳着床,不会再发生双脚跳离蹦床的现象。

试通过建模分析研究蹦床运动员表演结束时的着床过程。

四、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国策对于中国自70年代以来施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建模,预测中国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和老龄化趋势,并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提出建议。

五、交通枢纽信号灯设计淄博市南京路与人民路交叉路口为十字路口,根据道路的实际宽度及车流、人流情况,设计交通信号灯的控制规则;当路口车流状况发生改变时,各信号灯的时间应该如何调整。

六、森林救火问题森林失火后,要确定派出消防队员的数量:队员多,森林损失小,救援费用大;队员少,森林损失大,救援费用小。

要求将着火区域内的火全部扑灭,因为抢救出来的林木还具有部分价值。

综合考虑损失费和救援费,确定队员数量。

七、动物过河问题现有大老虎、小老虎、大狮子、小狮子、大豹子、小豹子三家一起过河,河面上只有一条船,六个动物中只有小狮子和小豹子不会划船;当没有家长监护时,小动物就会被其他的大动物吃掉。

轨道转弯处的设计原理

轨道转弯处的设计原理

轨道转弯处的设计原理轨道转弯处的设计原理在轨道交通系统中,轨道转弯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不仅能够实现列车的转向,还能够保证列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轨道转弯处的设计原理非常重要。

首先,轨道转弯处的设计需要考虑列车的行驶速度和曲线半径。

一般来说,列车的行驶速度越快,曲线半径就需要越大。

这是因为在高速行驶时,列车需要克服更大的离心力,如果曲线半径太小,就会导致列车失去平衡,甚至出现脱轨的情况。

因此,轨道转弯处的设计需要根据列车的行驶速度和曲线半径来确定。

其次,轨道转弯处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列车的横向加速度。

在转弯时,列车会受到横向加速度的作用,这会对乘客的舒适度和列车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轨道转弯处的设计需要尽可能减小列车的横向加速度,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和列车的稳定性。

另外,轨道转弯处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轨道的铺设方式和轨道的几何形状。

一般来说,轨道转弯处的铺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平面曲线,另一种是采用过渡曲线。

平面曲线是指曲线半径不变的曲线,而过渡曲线是指曲线半径逐渐变化的曲线。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列车的行驶速度和曲线半径来选择合适的铺设方式。

最后,轨道转弯处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轨道的几何形状。

一般来说,轨道的几何形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圆弧形,另一种是复合曲线形。

圆弧形是指曲线半径不变的曲线,而复合曲线形是指曲线半径逐渐变化的曲线。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列车的行驶速度和曲线半径来选择合适的几何形状。

综上所述,轨道转弯处的设计原理非常重要。

它需要考虑列车的行驶速度和曲线半径、列车的横向加速度、轨道的铺设方式和轨道的几何形状等因素。

只有在考虑到这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够设计出安全、稳定、舒适的轨道转弯处。

高铁变道原理

高铁变道原理

高铁变道原理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高铁变道这神奇的事儿。

你想想,高铁那家伙,风驰电掣地在铁轨上跑,速度快得像闪电一样。

可它怎么就能在该变道的时候,稳稳当当地转到另一条轨道上去呢?这背后可有着不少门道呢。

高铁变道啊,就像是一个聪明的舞者在舞台上精准地变换位置。

首先呢,得有一套厉害的轨道转换系统,这可是关键中的关键。

就好比舞者的脚下有一块特殊的地板,能根据需要灵活地转动。

高铁轨道上有个叫道岔的东西,它就是实现变道的“秘密武器”。

当道岔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时,就会引导高铁车轮走向不同的轨道。

你看,这道岔就像一个神奇的开关,轻轻一扳,就能改变高铁的行驶方向。

那道岔是怎么工作的呢?这就有点像我们家里的门轴啦。

门能绕着门轴转动,打开或者关闭。

道岔呢,也是通过一些机械装置来控制它的移动。

有专门的控制系统,就像一个聪明的大脑,指挥着道岔在合适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动作。

当高铁要变道的时候,控制系统会收到信号,然后让道岔按照指令移动到相应的位置,为高铁铺好变道的“路”。

高铁车轮也有它的小秘密哦。

它可不是普通的轮子,它和轨道之间的配合非常巧妙。

就像两个人跳舞,要配合得无比默契才行。

高铁车轮的形状和轨道的形状是相互匹配的,当道岔移动后,车轮能够顺着轨道的变化顺利地过渡到新的轨道上。

而且车轮还有一定的弹性和导向能力,能够在变道的过程中保持稳定,不会出现脱轨之类的危险情况。

这就好比我们骑自行车,在转弯的时候,车把能够引导车轮顺利地转向,高铁车轮也有类似的功能,只不过它更加高级和精密。

为了确保高铁变道的安全和准确,还有很多高科技的设备在背后默默工作呢。

比如说有各种传感器,它们就像高铁的“眼睛”和“耳朵”,时刻监测着道岔的位置、车轮的状态以及高铁的行驶速度等信息。

一旦发现有任何异常,就会立刻发出警报,让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这就好比我们开车的时候,仪表盘上的各种指示灯,一旦有问题就会提醒我们。

高铁的这些传感器可重要啦,它们保障着我们的出行安全。

铁路400米转弯半径最大允许的速度

铁路400米转弯半径最大允许的速度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首先需要了解铁路400米转弯半径最大允许的速度指的是什么。

铁路转弯半径是指铁路线路设计中最小的曲线半径,而铁路400米转弯半径最大允许的速度则是指列车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安全行驶的最高速度。

这个主题涉及到铁路设计、列车运行安全等相关知识,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了解铁路400米转弯半径最大允许的速度我们需要了解铁路设计中转弯半径的重要性。

铁路线路设计中的曲线半径直接影响着列车在转弯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转弯半径越大,列车在转弯时受到的侧向力越小,行驶速度也就可以更高。

而铁路400米转弯半径最大允许的速度则是根据这个曲线半径来确定的,它是列车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安全行驶的最高速度限制。

2. 探讨铁路设计与列车运行安全铁路设计中的转弯半径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包括列车类型、线路地形、线路环境等。

在确保列车行驶安全和乘客舒适度的前提下,铁路400米转弯半径最大允许的速度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

这涉及到工程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3. 铁路400米转弯半径最大允许的速度的影响铁路400米转弯半径最大允许的速度的设定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列车运行安全,也与线路的经济效益和运行效率密切相关。

过高的速度限制会增加线路维护成本和列车运行风险,而过低的速度限制则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速度和运输效率。

铁路400米转弯半径最大允许的速度需要在安全性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铁路400米转弯半径最大允许的速度作为铁路运输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需要在工程技术、车辆设计、运输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研究。

只有科学合理地设置这一指标,才能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铁路400米转弯半径最大允许的速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铁路线路设计中的转弯半径不仅仅是一个几何参数,更涉及到列车运行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多方面考量。

科学合理地确定铁路400米转弯半径最大允许的速度,对于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铁路工程的轨道设计

铁路工程的轨道设计

铁路工程的轨道设计铁路工程的轨道设计是铁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的安全、舒适性以及运输效率的提升。

合理的轨道设计不仅要考虑地理环境和土地利用等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列车运行的要求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铁路工程的轨道设计原则、常见轨道类型以及轨道设计的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铁路工程的轨道设计原则在进行铁路工程的轨道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轨道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轨道设计原则。

1. 最短路径原则:通过优化线路设计,使列车行驶的总距离最短,从而减少能耗和运输时间。

2. 最小曲线半径原则:为了保证列车行驶的稳定性,曲线的半径需要满足最小要求。

3. 最小坡度原则:为了减小列车的能耗和制动距离,坡度的斜率应尽量小。

4. 合理的速度限制:根据地理环境、行车距离以及列车型号等因素,确定适当的速度限制,以确保列车行驶的安全和舒适。

二、常见轨道类型根据不同的铁路工程需求,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轨道可供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轨道类型。

1. I型轨道:也称为悬吊式轨道,是最常见的轨道类型。

该类型的轨道使用悬吊式支架支撑轨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Ⅱ型轨道:也称为复线轨道,适用于需要安装第二根轨道的场合,可以实现双向行车。

3. Ⅲ型轨道:也称为正常轨道,适用于中低速铁路线路,通常由混凝土垫层和铁轨构成。

4. Ⅳ型轨道:也称为高速轨道,适用于高速铁路线路,具有较好的平顺性和减震性能。

三、轨道设计的技术要点在铁路工程的轨道设计中,存在一些关键的技术要点需要被高度重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轨道设计的技术要点。

1. 轨道几何参数的确定:包括曲线半径、坡度、侧翼等参数的确定,以满足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

2. 轨道的水平和垂直位置控制:通过精确的测量和控制,确保轨道的标高和坐标符合设计要求。

3. 轨道的结构设计:要考虑轨道的承载能力、抗震能力和排水能力等因素,并确保轨道的结构稳定和耐久。

铁路的转弯半径

铁路的转弯半径

铁路的转弯半径是指铁路在转弯时,轨道中心线与转弯中心点的距离。

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到铁路的运行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如果转弯半径太小,列车在高速行驶时容易出现离心力过大的情况,这会威胁到列车的运行安全。

反之,如果转弯半径过大,会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同时也会增加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在计算铁路转弯半径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例如列车的速度、轨道的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其中,列车的速度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列车的速度越高,所需的转弯半径就越大。

此外,不同等级的铁路在正常情况下和困难情况下的最小曲线半径是不同的。

例如,中国铁路客车单车最小通过半径为100米,连挂是最小通过半径为145米;客运专线最小曲线半径为2800米,困难时为2200米。

总之,铁路的转弯半径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

在设计和建设铁路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铁路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铁轨转弯的原理及应用

铁轨转弯的原理及应用

铁轨转弯的原理及应用
铁轨转弯的原理是应用了力学原理和几何原理,以因循曲线形状将铁轨设计成一定的半径和路线角度,使列车能够在转弯时保持稳定,适应速度变化,并确保安全运行。

在铁轨转弯过程中,列车受到向心力的作用。

向心力指向轨道的中心,它使列车沿着曲线形状移动。

列车行进过程中会产生离心力,它指向轨道外部,试图将列车推离曲线。

通过设计合适的曲线半径和角度,可以使向心力和离心力相平衡,确保列车在转弯时平稳运行。

铁轨转弯的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铁路、地铁、有轨电车等交通运输系统中。

转弯轨道的设计和安装可以实现将车辆引导到预定的路线上,确保列车的安全行进。

此外,转弯轨道还可以用于建筑物、仓库等场所内的物流系统,通过合理的转弯设计,优化物品的转运效率。

在汽车赛道和乐园过山车等游乐设施中,也使用了转弯轨道来增加乘坐的刺激感和趣味性。

总之,铁轨转弯的原理和应用是通过利用力学原理和几何原理,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合理安排转弯的曲线半径和角度,以确保列车的稳定运行和安全行进。

铁路的转弯半径

铁路的转弯半径

铁路的转弯半径摘要:一、铁路转弯半径的定义二、铁路转弯半径的影响因素三、不同类型的铁路转弯半径标准四、我国铁路转弯半径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五、铁路转弯半径对列车运行速度和安全的影响六、未来铁路转弯半径的发展趋势正文:一、铁路转弯半径的定义铁路转弯半径,是指铁路线路在转弯时,轨道中心线与转弯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它是衡量铁路线路弯曲程度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列车在弯道上的运行性能和安全。

二、铁路转弯半径的影响因素铁路转弯半径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包括线路条件、列车类型、运行速度、地形地貌和安全因素等。

1.线路条件:铁路的轨道类型、轨距、轨道强度等都会影响转弯半径的大小。

2.列车类型:不同类型的列车在设计和运行性能上存在差异,对转弯半径的需求也不同。

3.运行速度:列车的运行速度越高,所需的转弯半径就越大。

4.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铁路线路的布局和设计有重要影响,如山区、平原和丘陵等地区的转弯半径要求不同。

5.安全因素:为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性,铁路转弯半径应满足一定的安全标准。

三、不同类型的铁路转弯半径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铁路和列车,我国制定了相应的转弯半径标准。

主要有以下几类:1.客货共线铁路:适用于同时运行客车和货车的铁路,其转弯半径标准较为严格。

2.高速铁路:适用于高速列车运行的铁路,其转弯半径要求较大。

3.城际铁路:适用于城际列车运行的铁路,其转弯半径介于客货共线铁路和高速铁路之间。

4.货车专用线:适用于货车运行的铁路,其转弯半径相对较大。

四、我国铁路转弯半径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我国铁路转弯半径的发展经历了从较小到逐渐合理的过程。

随着我国铁路技术的发展和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铁路转弯半径也在不断优化。

目前,我国铁路转弯半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铁路转弯半径对列车运行速度和安全的影响铁路转弯半径的大小对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较小的转弯半径会限制列车的运行速度,增加列车在弯道上的侧向力和离心力,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

时速250的设计曲线

时速250的设计曲线

时速250的设计曲线
摘要:
一、引言
二、时速250 的设计曲线的含义
三、时速250 的设计曲线的优势
四、时速250 的设计曲线的应用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在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历程中,时速250 的设计曲线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详细介绍时速250 的设计曲线的含义、优势以及应用。

二、时速250 的设计曲线的含义
时速250 的设计曲线是指在高速铁路设计中,列车在250 公里/小时的速度下,能够安全、稳定地行驶的曲线半径。

这个速度是我国高速铁路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我国高速铁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三、时速250 的设计曲线的优势
1.提高运输效率:时速250 的设计曲线能够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2.节约能源:在相同的运输距离下,速度越快,所需的能源就越少。

3.减少出行时间:时速250 的设计曲线使得人们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四、时速250 的设计曲线的应用
时速250 的设计曲线在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我国的高速铁路网中,有许多线路都采用了时速250 的设计曲线。

这些线路的开通,大大提高了我国的交通运输能力,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五、结论
时速250 的设计曲线是我国高速铁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不仅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出行时间,还在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火车转弯设计速度公式

火车转弯设计速度公式

火车转弯设计速度公式火车转弯设计速度是指火车在铁路转弯时所能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这个速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转弯半径、轨道超高、火车列车性能等。

设计速度的确定是为了保证列车在转弯时能够安全行驶,并且不发生脱轨等事故。

下面将详细介绍火车转弯设计速度的计算方法。

首先,转弯半径是决定火车转弯设计速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转弯半径越小,所能安全行驶的速度就越低。

国内常用的铁路转弯半径的设计要求如下:1. 路局线速度在120 km/h及以下的转弯半径为1000 m;2. 路局线速度在160 km/h及以下的转弯半径为1400 m;3. 路局线速度在200 km/h及以下的转弯半径为2000 m。

在确定了转弯半径之后,需要考虑列车的超高性能。

超高是指列车轨道中心线到车顶或底盘之间的距离。

车辆的超高性能越好,转弯时所能安全行驶的速度就越高。

常用的列车超高和其对应的转弯速度如下:1. 车辆超高为0.300 m时,所能安全行驶的转弯速度为120 km/h;2. 车辆超高为0.390 m时,所能安全行驶的转弯速度为160 km/h;3. 车辆超高为0.510 m时,所能安全行驶的转弯速度为200 km/h。

此外,列车的车辆类型和车辆状态也会影响转弯速度。

不同类型的火车在转弯时具有不同的性能,在设计转弯速度时需要考虑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侧向力和侧倾角等因素。

另外,列车的状态,如装载情况和磨损程度等也会对转弯速度产生影响。

最后,需要通过试车评估来验证设计速度的安全性。

试车评估是在实际铁路线路上进行的列车试车,通过对列车的运行参数、车体振动、轨道侧向力等进行测量,来验证设计速度所确定的列车转弯安全性。

总之,火车转弯设计速度是通过考虑转弯半径、超高性能、车辆类型和状态等多个因素综合确定的。

设计速度的目的是保证列车在转弯时能够安全行驶,并且不发生脱轨等事故。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计算和验证,并确保列车的行驶安全。

火车拐弯标准

火车拐弯标准

火车拐弯标准火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遵守许多的规定和标准,其中之一就是火车的弯道标准。

火车的弯道标准是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和保护铁路线路的长期使用而制定的。

以下是火车拐弯标准的详细介绍:1. 曲线半径标准曲线半径是指火车在弯道上所行走的半径长度。

建立铁路时必须遵守曲线半径标准,以确保列车可以安全地行驶。

曲线半径的大小与列车的速度以及车辆的轮距密切相关。

具体的曲线半径标准因地区和速度而异。

通常,列车在高速行驶时,曲线半径需要更大。

2. 曲率标准曲率是指弯道的弧长比半径。

它与曲线半径密切相关。

曲率是铁路工程设计中很重要的参数。

曲率的松紧程度将会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行车速度。

通常,在设计铁路的时候,曲率预计值为曲线半径的倒数,通常称之为“切线”(T)。

曲率标准与曲线半径标准类似,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3. 铁路线路标准铁路线路标准是铁路工程设计中的另一重要参数。

它决定了铁路线路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路基和铁路桥梁的位置和高度。

具体来说,这些标准包括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铁路路基和路基上铺设铁轨的纵向和横向坡度等要素。

4. 速度标准速度标准是确定弯道标准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它与曲线半径和曲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确认曲线半径和曲率之后,速度标准将被设定在这些参数范围之内。

具体而言,车速必须控制在预计值以下,以确保列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火车拐弯标准是确保列车行驶安全、铁路线路长期使用的基本标准。

铁路工程的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弯道标准,包括曲线半径、曲率、线路标准和速度标准等。

只有在如此标准和规范下进行设计,才能确保列车行驶的安全和稳定。

铁轨转弯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铁轨转弯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铁轨转弯的原理及应用实例1. 简介铁轨转弯是铁路建设中常见的设计要素之一。

它是指铁轨在铁路线路中弯曲的部分,常用来引导列车沿着特定的路线行驶。

铁轨转弯的设计需要考虑列车的速度、载重以及牵引力等因素,以确保列车安全且顺利地通过转弯段。

2. 铁轨转弯的原理铁轨转弯的原理与牛顿力学中的离心力有关。

当列车在转弯轨道上行驶时,列车通过弯曲的轨道会产生一个向外的离心力。

这个离心力会产生一个向内的反作用力,使列车保持在铁轨上,并保持相对平稳的行驶。

为了使列车能够在转弯时保持稳定,铁轨转弯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半径:转弯段的半径决定了列车在转弯时所需的转向力。

较小的半径将产生更大的转向力,因此转弯速度需要减小。

较大的半径则能够容纳更高的车速。

•超高:超高是指在转弯段内,铁轨外侧略高于内侧,从而提供额外的转动空间,减小侧向力对列车的影响。

超高的设计需要根据列车的速度和轨道半径来确定。

•曲线过渡:为了确保列车能够平稳地进入和离开转弯段,铁轨转弯处通常会设置曲线过渡段。

曲线过渡段是指从直线轨道逐渐过渡到曲线轨道的部分。

它可以减小列车的冲击力和侧向力,提供更舒适的乘坐体验。

3. 铁轨转弯的应用实例铁轨转弯的应用广泛,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实例:3.1 铁路交通铁路交通是最常见的铁轨转弯应用实例之一。

在铁路线路上,铁轨的转弯段用来引导列车沿着特定的路线行驶。

通过合理设计铁轨转弯的曲线半径、超高以及曲线过渡段,可以确保列车在转弯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高效的运输服务。

3.2 运动乐园设施运动乐园设施中常常会有模拟铁路的游乐项目,其中包括铁轨转弯。

这些项目利用铁轨转弯的原理,让游客体验类似于乘坐真实列车的刺激感受。

设计合理的铁轨转弯可以增加游乐项目的趣味性和刺激性,提高游客的参与度。

3.3 货物运输铁轨转弯也被应用于货物运输领域。

在大型港口和物流园区,铁轨转弯用来引导货运列车进出货物装卸区域。

通过设计合理的铁轨转弯,可以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并减少货物在转弯过程中的损坏风险。

火车拐弯标准

火车拐弯标准

火车拐弯标准火车是一种大型的机械运输工具,其巨大的体积和重量使得其在行驶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其中,火车在行驶中进行转弯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因为火车的速度非常快,在转弯时需要遵循一些标准来保证行驶的安全性。

火车拐弯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轨道的曲率半径火车在拐弯时需要遵循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轨道的曲率半径。

曲率半径是指铁路轨道弯曲的程度,通常用弧长来表示。

火车在行驶过程中,其前轮和后轮所经过的轨道长度是不同的。

这就需要在设计轨道弯曲时,考虑到火车的车长和车轴距,使各个车轴在运行过程中遭受的偏载力基本平衡,从而保证整个火车在拐弯时的平稳性能。

通常情况下,火车拐弯时需要遵循的曲率半径是根据列车的类型而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曲率半径通常在100-150米左右;2. 车速火车在转弯时的速度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火车在拐弯时的速度要比直线行驶时要慢。

这是因为火车在转弯时存在侧向加速度和侧向力矩,车体会发生倾斜,从而影响火车的平稳性能。

在实际操作中,火车在拐弯时的速度取决于轨道的曲率半径和火车的轴距、车长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当曲率半径较小时,火车的速度也应该较低,以保证行驶的安全性。

3. 铁路的散布角度铁路的散布角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散布角度是指铁路曲线处的两条铁轨之间的夹角,通常以角度或半径来表示。

散布角度和曲率半径是密切相关的,它可以衡量曲线的急转程度。

在设计铁路曲线时,散布角度应该考虑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通常情况下,散布角度越小,列车在拐弯时对轨道的磨损越小,但列车运行的速度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列车的类型、轨道的曲率半径等因素综合考虑。

4. 轨道的超高轨道的超高是指轨道的外侧高于内侧的高度差,用于补偿列车在曲线处产生的侧向加速度而导致车体倾斜。

超高的大小应该考虑到列车的速度、曲率半径和车辆的类型等因素,以保证列车在曲线处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我们首先对原先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列车在弯道行驶的模型进行了简化,忽略了外部环境对列车-轨道系统的影响,不计一切磨损。

然后我们对于简化后的列车-轨道系统在通过弯道时进行受力分析,再结合列车与轨道的几何形状,对系统的几个主要参数例如轨距、超高、弯道半径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算与讨论。

本文的一大特点就是理论计算与实际验证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

铁路提速是一个关系着中国铁路运输业命运的大问题,所以理论计算要能经的起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体现提速的重大意义。

基于这个想法,我们在前期搜集资料时找到了中国铁道部于07年4月1日起执行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1](以下简称《新技规》),该规程适用于07年4月18日的第六次铁路大提速。

所以利用《新技规》中的数据来验证我们的模型既可信,又利于对进一步提速的可行性作出较合理的分析。

问题一中,我们从四个方面考虑了与弯道设计和列车安全运行有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弯道段轨距变大、弯道段外轨超高、过渡段的轨距和超高、列车通过弯道时的速度补偿作用。

在讨论问题二时,我们利用问题一中已得出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式,代入问题中给出的数据,将得到的结果与《新技规》中的规定作比较,以验证问题一中我们研究的模型的合理性。

问题三中,对于列车最高最低允许速度的计算,针对我国目前大部分铁路是客货混合模式的现状,我们将弯道设计标准从问题二中列车的安全性转移到旅客的舒适度上来,使得参数的设置以舒适度为最优先考虑项,同时与《新技规》的标准规定比较。

最后,我们利用Matlab分别做出了弯道半径、外轨超高与最大允许速度、最小允许速度的三维图像,从而在对图像的分析中对进一步提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最后,我们对问题做了拓展性的定性讨论,即对简化的模型做了适度的复杂化,考虑到在列车在地球这个匀速转动系中做相对运动会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

同时,针对第六次大提速以及今后铁路的发展,我们引入国内近期研制成功的新型摆式列车,用于分析今后中国铁路提速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轨距加宽、弯道半径、外轨超高、欠超高、过超高、允许速度、过渡段、稳定系数、乘客舒适度。

铁路大提速下的弯道设计一.问题概述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客运、货运量日益上升,为了满足运输市场需求,我国铁路自1997年以来先后已进行了5次大提速,从以前的最高时速60公里/小时至80公里/小时,到2004年4月18日的第5次提速后,最高时速达到了160公里/小时至200公里/小时,其中京沪、京广、京九、京哈等路段的最高时速已达到或超过200公里/小时。

但提速要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安全是第一位的。

铁路弯道的设计是保证列车高速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就影响列车在弯道上运行的因素进行研究和讨论,以确保在列车安全行驶的前提下其速度能够得到提升。

二.变量说明以下是对文中常见参数的定义。

轨道方面:R——弯道曲率半径;D——轨距;g——弯道段轨道面倾角;H——弯道段外轨超高距离;g列车方面:m——列车重量;v——列车速度;L——列车转向架固定轴距;D——轮对宽度;ld——轮缘厚度;lyd——轮背内侧距离;lb三.模型建立与分析求解1 问题一1.1 问题阐述分析研究与弯道设计和列车安全运行有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1.2 问题分析在实际设计弯道时,研究人员往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轨道所处的水文条件、地理条件、气象状况以及列车的物理动力学分析、数学几何外形、车体振动等。

为了便于计算和讨论,论文中我们只考虑与弯道设计和列车安全运行有关的物理受力和数学几何方面的因素。

1.3 问题求解完整的弯道应该分为五个部分:进入弯道前和驶出弯道后的两段直道段,其轨距不变,轨道无外轨超高;衔接直道和弯道的两段过渡段,其轨距和外轨超高距离从直道段到弯道段逐渐变大;处于两过渡段之间的弯道段,其轨距恒定且比直道段略大,其外轨超高距离恒定。

1.3.a 弯道段轨距变大我们首先讨论弯道段轨距与其他参数间的关系。

列车在弯道行驶时自由内接通过弯道,即列车转向架外侧最前位的外轮轮缘与外轨轨距线接触,其它各轮轮缘不与轨距线接触地在轨道上自由行驶。

列车自由内接通过弯道示意图由图可得,max g l D D D =+∆max l D 为最大轮对宽度,其中122212222g ggg D D D L D R R R D R ⎛⎫ ⎪⎛⎫ ⎪∆=+=+-+-⎪ ⎪⎛⎫⎝⎭ ⎪+ ⎪ ⎪⎝⎭⎝⎭由于L R <<,g D R <<,我们有如下近似,222212222222g g gg D D L L L D R R D R D R R ⎛⎫⎪⎛⎫ ⎪∆≅+-+-=≅ ⎪ ⎪⎛⎫⎛⎫⎝⎭ ⎪++ ⎪ ⎪ ⎪⎝⎭⎝⎭⎝⎭代入g D 中,得2max 2g l L D D R=+ 以我国目前客车主型转向架为例, 2.4L m =,max 1424l D mm =,取350R m =,代入上式,得22.4142410001432.22350g D mm =+⨯=⨯ 而根据《新技规》规定,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1435mm ,所以当弯道曲率半径350R m ≥时轨距不需要加宽。

《新技规》中规定了加宽距离0350530035015300g R m D mm m R m mm R m ≥⎧⎪∆=≤<⎨⎪<⎩。

为了确保列车车辆不因压在轨道面上的宽度太小而掉道,接下来我们对弯道的最大轨距进行计算。

考虑最坏情况,即列车在弯道行驶时,当轮对一端的车轮轮缘贴紧钢轨,另一端车轮踏面的1:10斜坡段部分应全部在轨头顶面上滚动。

弯道段容许的最大轨距图中,max g D 为最大轨距;min ly d 为最小轮缘厚度,取作22mm ;min lb d 为最小轮背间内侧距离,取作1350mm ;lp d 为轮背至踏面斜度为1:20和1:10的变坡点的距离,取作100mm ;gd d 为钢轨顶面圆角宽度,取作12mm 。

又max min min g ly lb lp gd D d d d d =++-代入上述数据得到max 1460g D mm =,此时车轮支承在钢轨顶面上的1:10斜坡度的宽度为max max 36g l D D mm -=,可保证车轮不会掉道。

1.3.b 弯道段外轨超高列车在弯道段行驶时,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与弯道段的曲率半径成反比。

当火车过弯速度较大时,相应的惯性离心力也会增大。

对于列车,若离心力过大则会产成出轨或侧翻的情况;而对于乘客,若座位产生的静摩擦力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时,人就会滑离座位。

所以对于铁路提速安全运行,弯道向心力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列车过弯时的向心力,可以采用设置外轨超高的方法,即把铁轨弯道段外轨适当提高,利用车厢重力G 平行于轨道斜面的分力提供向心力,从而达到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使旅客不因离心加速度而感到不适,提高列车过弯横向稳定性,保证行车安全,另外使内外车轮与轨道的磨耗均匀。

当列车在曲线段行驶时,其惯性离心力为Rm v f c 2= 对列车过弯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列车通过弯道段时的受力分析图为简化受力模型,我们假定所有的力均作用于车辆的平面内,重力作用在车体的重心上,把c f 和列车重力G 分别分解为与轨道面平行和垂直的两个分力。

为使两股钢轨上所受的压力相等,应有cos sin c f G θθ=因为g g D H >>,所以有近似cos 1θ=,sin tan gg H D θθ==代入上式,得g g g gc D mgH D H G f == 又由Rm v f c 2=,我们得到外轨超高为 gRv D H g g 2= 由此可见对于一定曲率半径的弯道段,其超高与列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当然,轨道超高的设置既要保证提供足够的向心力,还要考虑到列车的稳定性以免侧翻,即超高应该有上限值和下限值,用以保证旅客的舒适度和列车的安全性。

铁路超高g H 表达式中的v 是行驶的平均速度0v ,然而通过弯道段的列车速度一般不会恒定,而当实际列车的速度大于或小于超高设计的平均速度0v 时,就会产生未被平衡的横向加速度。

当列车的速度大于0v 时,由于超高不足,使外轨压力加载,内轨减载,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为gg c D gH R v a -=2 为保证安全和平稳,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应有一个上限值0c a 。

设max v 为最高行车速度,则2max 0g c ggH v a R D -≤ 可得2max 0g c g g D v a H H D R g g∆=⋅-≤,这里H ∆为超高差,这里H ∆为正值,记为欠超高q H ∆。

若列车的速度小于0v 时,由于超高过大,上式改写成20min g c g g D a v H H D R g g∆=⋅-≤ 此时H ∆为负值,记为过超高g H ∆虽然增加超高可以提高更多的向心力,但其上限应该保证列车在低速行驶时,不至于由作用在列车上的重力与离心力的合力导致向轨道内侧倾覆。

受力示意图如下列车受重力与离心力合力作用示意图在过超高的情况下(例如低速行驶),若合力作用F 指向O 则表明列车恰好处于绝对稳定状态。

但通常情况下,F 并非恰好指向O ,而是向内侧偏离一定距离,我们称其为偏心距p d 。

若p d 过大并超过内侧轨道支点则必定会产生车体倾覆,此时2gp D d ≥。

这里我们引入稳定系数n 的概念[2],将其定义为2gp D d ,用来表示列车的稳定程度。

容易得到,当0p d =,n =∞时,车辆处于绝对稳定状态;当2g p D d =,1n =时,车辆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当2gp D d >,1n <时,车辆丧失稳定而倾覆;当02gp D d <<,1n >时, 车辆处于稳定状态,n 越大,车辆越稳定。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p d 与欠超高q H ∆的关系。

p d 与欠超高q H ∆关系示意图由上图的几何关系可知,α='∠='∠A AB CO O ,所以O CO '∆与ABA '∆相似,由此可得''OO AA CO BA= 这里'p OO d =,G CO h =,G h 为车辆重心至轨距中点的高度,'q AA H =∆, g BA D =,代入上式得到偏心距p d 与欠超高q H ∆的关系G p q gh d H D =∆ 所以我们又得到了稳定系数n 的表达式 22g G q D n h H =∆最后,我们已经得到了外轨超高、轨距、列车速度和曲率半径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式,即gRv D H g g 2=为了便于之后的计算,我们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

通常列车速度v 的单位是/km h ,先转化成国际标准单位(/) 3.6(/)v km h v m s =我们取重力加速度29.8/g m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