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宜宾公招教师考试大纲
2012宜宾第二次招考教育公共基础笔试试题及答案

2012年宜宾第二次招考教育公共基础笔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今宜宾城始设戎州的时期是(C)A、西晋永嘉五年B、北宋政和四年C、梁武帝大同十年D、汉武帝建元六年2、我市人民政府成立时间(B)A、1985年2月B、1997年2月C、2000年2月D、1980年2月3、我市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其市境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位于哪两个区县?(D)A、筠连县和翠屏区B、高县和珙县C、屏山县和长宁县D、屏山县和江安县4、我市植物资源丰富,以下属于宜宾在西部的美称是(A)A、药物宝库B、香料之城C、植物之都D樟树世界5、我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时间是(A)A、1986年12月B、1986年2月C、1997年12月D、1997年2月6、以下属于宜宾的支柱产业的是(A)A、能源化工化纤B、能源旅游制造C、能源白酒加工D、建材制造白酒7、以下哪个风景区是川南有名的佛教圣地(B)A、筠连县的大雪山B、长宁的蜀南竹海C、兴文的石海洞乡D、兴文县的博望山8、以下属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是(C)A、李庄镇和晏阳镇B、李庄镇和横江镇C、李庄镇和龙华镇D、龙华镇和横江镇9、以下属于宜宾市市情的是(B)A资源不足B、发展滞后C、缺乏水资源D、交通发达10、我市创造了全国知名的以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为核心的人才经验,叫(A)A、“宜宾经验” B、“长江经验” C、“三江经验” D、“翠屏区经验”11、对于评审机构的组成人员,由政府人事职改部门按照(B)方式确定评审人员。
A、委任B、随机抽取C、选任D、推荐12、以下不属于我市“五大人才开发工程”的是(D)A、实施“宜宾复合型党政领导人才开发工程”B、实施“宜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工程”C、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D 实施“宜宾科技人才开发工程”13.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2012年四川省宜宾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

2012年四川省宜宾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总题数:19,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下列汉字中,三个字都不读“qiān”的一组是( )。
A.阡纤歼B.纤忏阡C.歼阡忏D.忏纤歼√解析:解析:A项阡(qiān),纤(xiān),歼(jiān);B项纤(xiān),忏(chàn),阡(qiān);C项歼(iiān),阡(qiān),忏(chān);D项忏(chin),纤(xiān),歼(jiān)。
三个字都不读“qiān”的只有D 项。
3.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遵从低碳经济人情事故因地制宜B.针贬美轮美奂谗害忠良戛然而止C.涵盖崭露头角文辞斐然矫揉造作√D.机率鸿篇巨制寥若晨星沽名钓誉解析:解析:A项“人情事故”应为“人情世故”;B项“针贬”应为“针砭”;D项“机率”应为“几率”。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下列词语结构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
A.有教无类安然无恙挥霍无度孤立无援B.死灰复燃探马飞报万马齐喑鲲鹏展翅√C.吊民伐罪论功行赏离经叛道矢口否认D.如虎添翼如日中天如法炮制如意算盘解析:解析:A项有教无类(并列),安然无恙(并列),挥霍无度(动补),孤立无援(并列);B项死灰复燃、探马飞报、万马齐喑和鲲鹏展翅都是主谓;C项吊民伐罪、论功行赏和离经叛道是并列,矢口否认是偏正;D项如虎添翼(动宾),如日中天(动宾),如法炮制(连动),如意算盘(偏正)。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成语故事主人公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墨守成规(墨翟) 闻鸡起舞(祖逖) 洛阳纸贵(左思)B.卧薪尝胆(勾践) 四面楚歌(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C.背水一战(韩信) 暗度陈仓(刘邦) 望梅止渴(曹操)D.围魏救赵(孙膑) 指鹿为马(赵括) 纸上谈兵(赵高) √解析:解析:指鹿为马原意指秦二世时权臣赵高故意将鹿说成是马,逼迫大臣们承认。
四川省宜宾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英语真题2012年

四川省宜宾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英语真题2012年一、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总题数:0,分数:0.00)二、词汇与结构(总题数:15,分数:15.00)1.The settlement is home to nearly 1,000 people, many of ______ left their village homes for abetter life in the city.A. whomB. whichC. themD. thoseA. √B.C.D.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由many之前的逗号和选项特征可知,此处是主从句关系,排除C、D两项。
由于先行词是“1,000 people”,表示人,故用whom。
2.______ from the top of the tower, the south foot of the mountain is a sea of trees.A. SeenB. SeeingC. Having seenD. To seeA. √B.C.D.解析:本题考查非谓语动词。
此处是非谓语动词作状语,逻辑主语是句子的主语,它和动词see构成逻辑上的动宾关系,故用过去分词。
因此本题选A。
3.Up to now, the program ______ thousands of children who would otherwise have died.A. would saveB. savesC. had savedD. has savedA.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词的时态。
up to now表示“到现在为止”,是现在完成时态的标志。
因此本题选D。
4.—The weather has been very hot and dry.—Yes. If it had mined even a drop, things would be much better now! And my vegetables ______A. wouldn't dieB. didn't dieC. hadn't dieD. wouldn't have dieA.B.C.D. √解析:本题考查虚拟语气中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虚拟。
宜宾教师公招《教育综合知识》复习提纲

附件宜宾市《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试行)一、考试目的、意义和范围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2005第6号)、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试行办法(川人发〔2006〕9号)及《宜宾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宜人发〔2005〕16号),结合我市实际,特设定教育类专业知识考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并作为全市教育系统招聘教师的笔试专业的科目。
《教育综合知识》主要考察应试者应掌握的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方式:笔试、闭卷。
(二)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三)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试题难易比例: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20%、30%、30%、20%。
(五)考试范围及比例:教育原理约占40%,教育心理学约占40%,教育法律法规约占20%。
(六)试卷一般包括四个题型:是非判断题、单向选择题、多向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题量约100—120题。
三、评价目标(一)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知识和原理。
(二)准确地理解有关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熟练掌握基本原理。
(三)具有运用基本理论对学校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
(四)准确、恰当地使用有关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五)掌握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技能。
四、考试内容第一编教育原理(占40%)第一章教育概述第一节教育的概念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第三节教育的历史形态第四节教育理论发展概述第二章教育规律第一节教育规律概述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三节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三节我国的教育功能第四章教育制度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第二节我国教育制度第五章课程第一节课程及其基本理论第二节我国新课程改革概述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第七章德智体美教育第一节德育第二节智育第三节体育第四节美育第八章课外活动第一节课外活动的特点和任务第二节课外活动的要求和组织形式第九章家庭教育第一节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第三节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第十章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第二节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第十一章教师第一节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教师的任务和劳动的特点第三节教师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第十二章学生第一节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中小学生年龄特征与教育第三节幼儿年龄特征与教育第二编教育心理学(占40%)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教育心理基本理论第一节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节国外几种学习理论与评价第三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四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的理解第二节知识的保持第三节知识的应用第四节学习的迁移第五章技能的形成第一节技能概述第二节技能的形成第三节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及有效方法第六章品德心理第一节品德概述第二节品德的形成发展第三节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第七章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一节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第二节因材施教的心理学问题第三节特殊儿童与教育第八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心理品质及其形成和作用第二节教师的威信与尊师爱生关系的形成第九章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第二节幼儿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课堂教育心理第一节课堂管理的心理学原理及其策略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第三编教育法规(占20%)第一章教育法第一节总则第二节教育基本制度第三节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第四节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第五节受教育者第六节教育与社会第七节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第八节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第九节法律责任第二章新义务教育法第一节总则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学校第四节教师第五节教育教学第六节经费保障第七节法律责任第三章职业教育法第一节总则第二节职业教育体系第三节职业教育的实施第四节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第四章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一节总则第二节设立第三节学校的组织与活动第四节教师与受教育者第五节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第六节管理与监督第七节扶持与奖励第八节变更与终止第九节法律责任第五章教师法第一节总则第二节权利和义务第三节资格和任用第四节教师资格条件第五节培养和培训第六节考核、待遇和奖励第七节法律责任第六章教师资格条例第一节总则第二节教师资格分类与适用第三节教师资格条件第四节教师资格考试第五节教师资格认定第六节罚则第七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节总则第二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三节管理和监督第八章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第一节教学成果的概述第二节教学成果的认定第三节教学成果的奖励五、参考复习书籍(一)教育原理方面1.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2012年上半年四川省属事业单位公共课目考试大纲的公告

2012年上半年四川省属事业单位公共课目考试大纲的公告四川省人事厅关于修订发布省属事业单位公共课目考试大纲的公告按照《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细则(试行)》(川人发〔2006〕34号)的要求,省政府序列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统一实行公共科目考试。
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我厅对公共课目考试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公共课目考试大纲——《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综合知识〉考试复习大纲》予以发布公告。
请报考省政府序列事业单位的考生按此大纲复习准备。
原2006年11月20日发布的《〈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予以废止。
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综合知识》考试复习大纲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综合知识》笔试的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析题和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
第一部分法律一、法律知识部分(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与作用(二)法与经济、政治、政策的关系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三)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及与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四)法律关系的概念和要素(五)立法的概念及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程序(六)法的实施及相关概念,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以及法的效力二、宪法部分(一)宪法的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监督及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体和政体概述及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国家的标志和国家的结构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三)经济制度及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五)我国的国家机关性质、地位、产生、任期、职权等三、行政法部分(一)行政法概念、渊源及特点,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作用等(二)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内容与效力、分类、合法要件等(三)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行政立法的概念、特征、主体与原则(四)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奖励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性质、设定、分类、作用、原则、程序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等(五)行政合同、行政指导概念、特征与作用(六)行政程序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七)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分类和构成要件等(八)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范围、方式、构成要件以及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和追偿制度等。
2012宜宾公招

宜宾市2011年第三次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表
宜宾市2011年第三次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表
公布,按聘用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选择工作学校。
在录(聘)用的岗位上工作满五年后方可
的资历证明、现实表现材料和宜宾县计生主管部门出具的无违法生育证明材料并经宜宾县教育局审核后,方可在网上报名)。
有连续5周年知识
单位,否则单位不提供任何依据。
宜宾市2011年第三次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表
在该单位工作五年
年。
四川宜宾市事业单位2012年第一次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根据国家、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作⼈员的有关规定,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我市决定⾯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作⼈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招聘对象及招聘条件(⼀)招聘对象2012年⾼校应届毕业⽣和符合岗位要求的在职、⾮在职⼈员。
所有⼈员必须在⾯试资格审查前取得岗位条件要求的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学位证及专业技术职称证、从业(执业)资格证等证书。
⾯试资格审查时不能提供岗位要求的证书原件或相关证明材料的,不予进⼊下⼀步考聘环节,责任由本⼈⾃负。
(⼆)招聘条件1.具有中华⼈民共和国国籍;2.遵纪守法,品⾏端正;3.具有招聘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及⼯作能⼒;4.⾝体健康,能坚持招聘岗位的正常⼯作;5.招聘岗位职责要求的其他条件。
(三)凡有下列情形之⼀者,不得报名1.曾受过刑事处罚的⼈员;2.曾被开除公职的⼈员;3.正在接受违法违纪审查及审计尚未终结⼈员;4.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的⼈员;5.服务期未满的在编在职⼈员;6.违反有关规定不适宜报考的⼈员。
⼆、招聘单位及名额招聘名额和招聘岗位具体情况详见本公告附件《宜宾市2012年第⼀次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作⼈员岗位表》(以下简称岗位表)。
三、开考⽐例应聘同⼀岗位须形成竞争,考⽣⼈数与岗位名额之⽐应不低于3:1。
达不到3:1⽐例的,调减相应岗位招聘名额直⾄取消招聘岗位,取消招聘的岗位不调剂、不改报,退还考⽣报名费。
有关情况将及时在中国三江⼈才上公告。
四、报名和技能测试及照⽚审查本次考试报名采取络报名的⽅式进⾏,报名站为中国三江⼈才和四川⼈事考试()。
络报名时间:2012年6⽉23⽇⾄2012年6⽉28⽇23:00截⽌。
资格审查⼯作由⽤⼈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其中区县及以下单位的资格审查⼯作由所在区县⼈社局具体负责)。
资格审查包括络报名时的照⽚审查、⾯试⼊闱前的资格审查及体检、考核⼯作中的资格确认三个环节。
在任⼀环节中发现报考者不符合岗位要求情形的,取消其报考或聘⽤资格。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2年四川省宜宾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2年四川省宜宾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doc](https://img.taocdn.com/s3/m/acf4b38ffab069dc5122010a.png)
(A)修正评判辩论
(B)辩论评判修正
(C)评判修正辩论
(D)修正辩论评判
6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瑰宝。被称为我国古代“楷书四大家”的是( )。
(A)颜真卿米沛柳公权王羲之
(B)柳公权赵孟頫苏轼颜真卿
(C)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欧阳询
(D)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王羲之
7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B)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C)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D)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年届四十的王刚本来身强体壮,不幸被查出身患癌症,一下子步入了风烛残年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C)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我们只有依靠科学,依法办事,才能夺取抗击灾害的全面胜利
(D)万籁俱寂时,才拥有一片真实自由的天空。黑夜里,无论是云淡风轻,一地风光,还是云雾笼罩,夜色沉沉,大自然都像一张怡静的网
10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窗》这篇小小说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泰格特,该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
宜宾学院2012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复习参考教材

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矿安专任教师
201204
安全技术及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林柏泉,中国矿大出版社
教师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专任教师
201205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第三版),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电专任
教师A岗
201206
信息与通信工程
经管专任
教师C岗
201216
财务管理
《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文新学院
文新专任
教师
201217
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法学院
法学专任
教师A岗
201218
民商法学
《民法》(第4版),魏振瀛,北京大学出版社
法专任
教师B岗
201219
外语专任
教师B岗
201212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方向)
《语言学教程》(第三版),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
Cook, Guy & Barbara Seidlhofer《应用语言学的原理与实践》(Principles &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Cook, Guy & Barbara Seidlhofer,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
专任教师
201220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萨师煊王珊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川省2012年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

四川省2012年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省级有关部门:为进一步做好我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积极探索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笔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结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委托有关部门和专家制订了《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现将大纲印发你们,同时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四川教育网和四川人事考试网公开发布。
待时机成熟,将适时印发相关专业笔试大纲。
自2012年7月1日起,各地、省级有关部门应严格遵照《大纲》要求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公共科目笔试。
届时,全省中小学校招聘教师不再使用原通用的《综合知识》公共科目笔试,改为统一的《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科目。
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和省教育厅(人事处)。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三日附件: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六、课堂教学(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七、学校德育(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迁移的促进(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引导合理归因(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六、个别差异与教育(一)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内倾与外倾(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措施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第三部分教育法学一、法与教育法(一)法的含义、法的特征、法的渊源(二)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二、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四)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类型、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三、教育法律规范(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类型(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教育道德的作用(四)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四、教育法制过程(一)教育立法的含义、原则;教育立法体制与立法主体权限;教育立法的程序(二)教育法规实施的含义、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效力与解释(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地位、原则、内容与方式(四)法律制裁的含义、违法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制裁的方式五、教育法律责任(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归责要件、归责原则(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三)学校(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责任、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学校和教师的侵权责任、社会其他主体对学校和教师或学生的侵权责任六、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一)学生权利的含义、主要内容(二)学生受教育权的维护、学生财产权的维护、学生人身权利的维护(三)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七、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一)教师权利的含义、教师权利的性质(二)教师权利的内容: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一般权利(三)教师权利的维护:教师教育权利的维护、教师人身权利的维护八、教育法律救济(一)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渠道、基本原则;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结构(二)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三)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四)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宜宾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知识科目考试大纲( …

宜宾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公共知识科目考试大纲
(2012年修订版)
一、公共知识科目考试的目的、意义和范围
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2005第6号)、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试行办法(川人发〔2006〕9号)及《宜宾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宜人发〔2005〕16号),结合我市实际,设定全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公共科目为《公共知识》。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2.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法及其基本特征,权力和义务,法律关系,法的分类,法的部门体系,法的实施,法的适用及其基本原则,法的效力,法律解释及其类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修订版),重点考查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同时了解宪法的定义、基本特征及主要作用。国体和政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性质和地位、职权、组成和任期等。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3)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的具体性。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2年下半年宜宾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

2012年下半年宜宾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A.对2.所谓备课 B.错3.正面教育 B.错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A.对5.激情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A.对6.人们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B.错7.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
A.对8.目前我国都是任用制度是聘任制。
A.对9.从事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B.错10.法律关系,就是由法律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与人之责任和义务的关系。
B.错11.法律救济A.对12.《未成年人保护法》A.对13.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A.对14.教师资格的取得要件包括:A.对15.学生申诉制度的程序A.对16.教育法定义。
A.对17.教育法的渊源 A.对18.教育权A.对19.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教育教学权。
A.对20.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A.对二、单项选择题21.A.教育现象22.D.评价23.师生之间C.工作关系24.“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所指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A.环境25.德育是指D.品德的教育26.远距离播放教育法D.录制播放法27.在17世纪,对班集授课制系统描述的是B.夸美纽斯28.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D.行动研究法29.教育体制定义C.教育体制30.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31.教育内容 B.客体32.教育心理学之父 C.桑代克33.试课说的历史意义:A.试课说34.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B.负强化35.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C.奥苏伯尔36.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分类: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37.学习动机:B.社会性动机38.典型的迁移现象的是:A.举一反三39.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C.记忆的内容40.心理健康表现:A.社会适应41.强迫症B.强迫行为42.恐怖症C.非理性惧怕43.性偏差是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44.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C.群体凝聚力45.从入学开始。
2012年四川省宜宾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英语)真题试卷(题后含

2012年四川省宜宾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英语)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多项选择题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答案:A,B,C,D解析: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几个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身心发展。
2.衡量创造性高低的标准主要有发散思维的( )。
A.流畅性B.变通性C.稳定性D.独特性正确答案:A,B,D解析: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
高质量的发散思维应当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3.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贡献主要包括( )。
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正确答案:A,B,D解析: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贡献主要有创立心理学、建立实验心理学、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4.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 )。
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正确答案:A,B,C解析:弗洛伊德将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面。
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的意识中被压抑的部分,“前意识”就像一个门卫,起检查作用。
当潜意识想变成意识的时候,前意识就会以文明为尺度,检查它是否合乎文明的要求,并决定它是否外化为意识。
5.认知策略包括( )。
A.复述策略B.计划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正确答案:A,C,D解析: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就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一般把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词汇与结构6.The computers made by our company sell best, but several years ago no one could have imagined the role in the markets that they______.A.were playingB.were to playC.have playedD.played正确答案:B解析:由句意可知,横线处的动作发生在过去之后,应用过去将来时。
四川省宜宾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英语真题2012年

四川省宜宾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英语真题2012年(总分:61.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总题数:5,分数:5.00)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析:解析: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几个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身心发展。
2.衡量创造性高低的标准主要有发散思维的()。
A.流畅性√B.变通性√C.稳定性D.独特性√解析:解析: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
高质量的发散思维应当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3.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贡献主要包括()。
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解析:解析: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贡献主要有创立心理学、建立实验心理学、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4.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
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解析:解析:弗洛伊德将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面。
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的意识中被压抑的部分,“前意识”就像一个门卫,起检查作用。
当潜意识想变成意识的时候,前意识就会以文明为尺度,检查它是否合乎文明的要求,并决定它是否外化为意识。
5.认知策略包括()。
A.复述策略√B.计划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解析:解析: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就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一般把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二、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总题数:15,分数:15.00)6.The computers made by our company sell best, but several years ago no one could have imagined the role in the markets that they______.A.were playingB.were to play √C.have playedD.played解析:解析:由句意可知,横线处的动作发生在过去之后,应用过去将来时。
2012年7月四川教师公招考试新大纲教育公共基础与旧考试大纲精

2012年7月四川教师公招考试新大纲与旧考试大纲对比作者:周振(博程教育教师公招考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家自2012年7月1日起,各地、省级有关部门应严格遵照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委托有关部门和专家制订了《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要求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公共科目笔试。
届时, 全省中小学校招聘教师不再使用原通用的《综合知识》公共科目笔试,改为统一的《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科目。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一、第一部分一一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历年是考试的重点板块,相比2011年的考试大纲,2012年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大纲在教育学原理这个部分的知识点变化不是很大,但是细致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新大纲的章节安排更加的精简和紧凑,将原来的^一章精简成新版大纲的八章,其主要变化是:1、并把2011版大纲的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和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合并成了新大纲的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此部分的变化就是改了一个名字,主要的知识点没有进行太大的修改。
2、删新版大纲删除了老版大纲的第五章一一《学校教育制度》,这章节虽然在新版大纲被删除,但是考试的时候很有可能会穿插相关的内容。
3、删新大纲删减了老版大纲的第十一章《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一章在历年的考试中的占比内容就不多,但是其中关于创」新教育”的内容大家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二、解读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四、解读第四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另一考试重点板块-教育心理学也是进行大量的精简,从原来的十四章增减成 了七章。
虽然章节数量上面有很大变化,但是基本上是对原内容进行兼并重组,知 识点变化极小。
其主要变化是:1、并把老版大纲中的第二章《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中的第四节《个别差异与教育》合并成了新版大纲的第六章《个别差异与教育》,保留了原来的 知 识点和内容;2、增新版大纲在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增加了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3、并老版大纲中的第四章《学习动机》、第五章 《学习的注意状态》合并 成了新版大纲中的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
宜宾教师公招大纲

宜宾教师公招大纲一、考试时间和地点宜宾市教师公招考试时间因具体招聘岗位而异,具体时间将在宜宾市教育局官网公布。
考试地点为考生所报考的学校或招聘单位,考生需按照考试通知上的要求及时到达考试地点。
二、考试科目和内容宜宾市教师公招考试主要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笔试科目包括综合素质测试、岗位知识和能力测试。
面试主要考察面试者的岗位适应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1 综合素质测试1.思想政治素质2.组织管理素质3.语文文字表达素质4.法律法规素质5.社会公德素质2.2 岗位知识和能力测试1.教育教学知识2.组织协调能力3.管理能力4.师德师风三、考试报名和资格条件1.报名时间:具体时间将在宜宾市教育局官网公布。
2.报名条件:考生在报名时需满足以下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守信、诚信,无不良记录;–具有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熟悉并遵守教育行业的规章制度;–符合相应的学历和职业资格要求;3.报名方式:通过宜宾市教育局官网进行网上报名,同时提交相关资料和证明材料。
四、考试成绩和录用规定1.考试成绩: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分别按照50%的权重计算,形成考试总成绩。
2.录用规定:根据考试成绩和岗位需求,择优录用。
录用人员应经过体检和政审,签订劳动合同,按照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认定。
五、注意事项1.考生应持有有效身份证件参加考试,未持有效证件者不得进入考场参加考试;2.考试期间,严禁考生携带任何通讯工具进入考场,否则将取消其考试资格;3.考试期间,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将取消其考试成绩,并依照教育行业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理;4.考生如有任何疑问或需求,请及时联系宜宾市教育局或招聘单位。
【精选教育】2012年宜宾市教师公招考试中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精选教育学资源
2012年宜宾市教师公招考试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考试大纲
宜宾市公开招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科目考试大纲(2012试行)
一、考试范围
考查应试者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及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笔试、闭卷。
(二)全卷满分:100分。
(三)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难题约占20%。
(五)题型结构及题量:选择题或填空题(约40分)、判断题(约10分)、简答题(约50分)。
三、考试内容及比例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值约占 5%。
1.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2.课程目标与内容;3.实施建议。
(二)学科基础,分值约占 85% (其中小学内容约占40%,初中内容约占45%)。
小学:语音、词汇、句子、标点符号、古诗文警句、短文阅读。
初中:短语、单句、复句、修辞、写作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名篇名句。
(三)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分值约占5%。
1.教材解读;
2.教学设计;
3.案例分析;
4.试题评析。
(四)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分值约占5%。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导入、提问、过渡、小结、板书等)、使用教学辅助手段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说课、听课、评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宜宾市公开招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科目考试大纲(试行)一、考试范围考查应试者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及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笔试、闭卷。
(二)全卷满分:100分。
(三)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难题约占20%。
(五)题型结构及题量:选择题或填空题(约40分)、判断题(约10分)、简答题(约50分)。
三、考试内容及比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值约占5%。
1.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2.课程目标与内容;3.实施建议。
(二)学科基础,分值约占85% (其中小学内容约占40%,初中内容约占45%)。
小学:语音、词汇、句子、标点符号、古诗文警句、短文阅读。
- 1 -初中:短语、单句、复句、修辞、写作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名篇名句。
(三)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分值约占5%。
1.教材解读;2.教学设计;3.案例分析;4.试题评析。
(四)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分值约占5%。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导入、提问、过渡、小结、板书等)、使用教学辅助手段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说课、听课、评课)。
- 2 -附件2宜宾市公开招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科目考试大纲(试行)一、考试性质宜宾市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市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宜宾市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
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着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教学技能,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技能和小学数学教学论。
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突出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⑴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其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⑵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⑶掌握: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 3 -2.基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⑴思维能力:能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
⑵运算能力:能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⑶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图形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能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⑷实践能力: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运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⑸创新能力:能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信息、情境进行分析;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
3.教学技能要求着重要求考生在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案例评析等。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4 -㈠数学专业基础知识1.数的认识考试内容: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有理数、实数。
考试要求:⑴掌握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按照要求进行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掌握数位和数级的顺序、名称及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运用灵活的方法比较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⑵理解小数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理解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运用灵活的方法进行互化。
⑶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⑷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2.数的运算考试内容:四则运算、开方与乘方运算、整除、质数与合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算术基本定理。
考试要求:⑴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法则;理解加、减、乘、除算式各项之间的关系;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相应算理。
⑵理解积变化的规律,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变化规律;掌握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和有关运算的性质,灵活运用定律和性质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简便运算。
⑶掌握比和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理解比、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的有关问题。
- 5 -⑷熟练掌握小学阶段所要求的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重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数和百分数问题、几何形体问题等,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⑸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⑹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用它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⑺了解整数对加、减、乘的封闭性,利用整数对加、减、乘的封闭性讨论问题。
⑻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定义,用定义证明整除问题。
⑼掌握带余除法(被除数、除数、不完全商、余数)的定义、带余除法表达式。
⑽掌握奇数、偶数的定义;掌握“奇数≠偶数”,并能利用这个性质及“奇偶分析法”分析问题。
⑾掌握被2,3,4,5,8,9,11整除的数的特征。
⑿理解因数(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质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的概念;求几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利用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⒀理解算术基本定理,将自然数分解质因数,写出自然数的标准分解式。
3.常见的量考试内容:计量单位、进率、换算。
考试要求:- 6 -⑴理解常用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进率。
⑵熟练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换算。
4.式与方程考试内容:代数式、整式与分式、方程。
考试要求:⑴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能求代数式的值。
⑵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整式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减法、乘法运算。
⑶理解分式的概念,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⑷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
⑸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5.不等式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考试要求:⑴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⑵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简单的应用。
- 7 -⑶用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⑷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6.集合考试内容:集合、区间、邻域。
考试要求:⑴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⑵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
⑶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的含义并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⑷理解区间、邻域的定义;掌握区间、邻域的表示方法。
7.函数考试内容:映射,函数概念及其表示,函数的基本性质,反函数与复合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有理指数幂的运算及性质,对数的运算及性质,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初等函数。
考试要求:⑴了解映射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及函数的三要素;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求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⑵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和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运用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8 -⑶理解函数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周期性、凹凸性的概念;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周期性和凹凸性。
⑷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将复合函数分解成简单函数;反之,把简单函数组合成复合函数。
⑸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及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及性质。
⑹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掌握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⑺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8.数列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考试要求:⑴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⑵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⑶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9.极限- 9 -考试内容: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和两个重要极限、连续函数。
考试要求:⑴理解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定义。
⑵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和两个重要极限,求数列的极限和函数的极限。
⑶掌握函数连续的定义,正确判断函数的连续区间或间断点的位置,尤其是分段函数在分段点上的连续性。
⑷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⑸掌握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的定义及无穷小量阶的比较。
10.导数考试内容:导数的概念,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二阶导数,函数的微分,导数的简单应用。
考试要求:⑴掌握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
⑵掌握基本求导公式,熟练运用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求初等函数的导数。
⑶了解二阶导数的定义及求法。
⑷了解微分的定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的运算法则。
⑸理解可导、可微与连续之间的关系。
⑹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求一些实际问题(一般指单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1.积分- 10 -考试内容: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