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中医外治调理宝宝疾病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感冒发烧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常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来缓解症状、促进痊愈。
中医认为,感冒发烧具有外感内邪、热邪犯肺的特点,因此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体质,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一、外感风寒型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外感风寒型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寒战、恶寒、头痛、咳嗽等,舌苔白薄,脉浮缓。
治疗时可以采用以下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解表散寒:选用草决明、板蓝根等药物,具有祛除风寒、解表散寒的作用,可通过中药煎剂或者药物颗粒来服用。
2. 按摩风池、大椎、太阳穴等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缓解头痛、鼻塞等症状,缩短病程。
二、外感风热型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外感风热型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咳嗽、喉痛、鼻塞、发热等,舌苔黄腻,脉浮数。
治疗时可以采用以下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清热解毒:使用银翘解毒片、板蓝根颗粒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可以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
2. 茶饮:可以饮用菊花茶、薄荷茶等,这些茶饮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三、肺热痰火型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肺热痰火型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咳嗽、喉咙疼痛、痰多、烦躁等,舌苔黄腻厚,脉滑数。
治疗时可以采用以下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清肺化痰:可使用枇杷叶、藿香正气水等药物,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2. 饮食调理: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梨汁、苹果泥等,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四、脾胃虚弱型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脾胃虚弱型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易疲劳等,舌苔白薄,脉缓弱。
治疗时可以采用以下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补益脾胃:可选用党参、黄耆等药物,具有益气健脾、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2. 调理饮食:可以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煮熟的杂粮、蔬菜等,避免生冷油腻的食物。
总之,针对儿童感冒发烧,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能够针对孩子不同的体质和病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仅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如果病情严重或持续不愈,仍需咨询医生并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预防与保健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预防与保健冬季是儿童易患发烧咳嗽的季节,特别是在寒冷的气温和低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儿童患病与体质虚弱、外邪侵袭和饮食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重视预防和保健,通过调理体质、提升免疫力来预防和减少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中医方面的预防与保健方法。
一、饮食调理1. 温补食物:冬季是补充营养的最佳时机。
儿童可以适量摄入温补食物,如姜、葱、蒜、桂皮、红枣等,有助于暖胃散寒,增强体质。
2. 合理膳食: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和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寒凉食物,如冰淇淋、生冷水果等。
3. 注意饮水:冬季容易忽略饮水,但是保持充足的水分对于预防感冒和咳嗽很重要。
给儿童提供温开水,多饮水,同时也可以适量喝一些具有润肺效果的汤水,如梨汤、百合银耳汤等。
二、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1. 保暖措施:在冬季保持适宜的室温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让儿童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穿着暖和的衣服和鞋子,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时,要加强保暖。
2. 加湿保湿:冬季的室内空气通常比较干燥,容易引发儿童咳嗽症状。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放置水盆、湿毛巾等方法增加室内湿度,帮助保持呼吸道的湿润。
三、呼吸道卫生与防病症1. 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打开窗户进行通风,有利于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2.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儿童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嘴、鼻或眼部位之前。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机会。
3. 避免人群拥挤:避免儿童长时间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地方待着,尽量减少感染病毒和细菌的机会。
四、中医药理论的运用1. 整体调理:中医药非常注重整体调理和体质的增强。
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来提高免疫力和身体素质。
2. 中药辅助:中药可以辅助治疗和预防。
但是使用中药需要咨询专业中医师,避免滥用药物。
总之,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预防与保健的方法是多方面的。
中医儿科中医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与调理

中医儿科中医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与调理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领域中有着独特的特色疗法与调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儿科中医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与调理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一、中医儿科特色疗法1.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对于儿童常见的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等,中药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中医药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包括中药汤剂、颗粒剂和贴敷等。
中药汤剂是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配制而成,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改善疾病症状,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颗粒剂则更加方便使用,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调整,达到遏制疾病发展的效果。
贴敷方法则是使用中药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以起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等疗效。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对于儿科疾病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中医儿科中,通过对儿童特定穴位进行针灸刺激,可以调理儿童的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功能,缓解儿童的不适症状。
在实践中,中医针灸常用于儿童的消化不良、失眠多梦、抵抗力低下等疾病的治疗。
针灸疗法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要经过专业医师的操作,确保使用安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独特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对儿童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儿童是生长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发育较快。
通过中医的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儿童的血液循环、免疫系统发育等,从而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状态。
推拿按摩方法包括推拿、摩腹、点穴等,通过按摩可以调理儿童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二、中医儿科调理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对于儿科疾病的调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通过对儿童体质和疾病的辨证施治,推荐特定的饮食调理方案。
例如,对于脾虚型的儿童常见的食欲不振、便溏等问题,中医会建议适度进食温补、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小米粥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对儿童的肠胃造成伤害。
妇儿科常见病症简易中医外治疗法

妇儿科常见病症简易中医外治疗法中医学认为,在人体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状态。
当机体受到外界因素侵害或内部代谢出现障碍时,内部环境失去平衡,便引起功能和形态上的异常,也就是所谓的疾病。
而治疗疾病的根本方法就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畅,使机体恢复内部平衡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妇儿科,中医学拥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妇儿科疾病及中医外治疗法。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女在经期周期、量和时长上发生不正常变化的一种症状。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经期提前、推迟、经量异常、经期过多或过少等。
中医学认为月经不调不仅是生理和心理紊乱的结果,也与气血运行、脏腑功能有关。
中医外治疗法:首选调节生活作息,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配合以下中医治疗:1.药膳:可以煮一些月经调理的药膳,如红枣生姜茶、茯苓芡实粥等,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增加身体的营养,调节月经期。
2.中药调理:适用的中药有益母草、当归、川芎、熟地等,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配以不同的中药剂量,调理月经周期。
乳腺炎乳腺炎是妇女在接近生产期、生产期、断奶期的阶段,由于体内分泌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乳腺的红、肿、热、痛、结节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乳腺炎是因为气血不畅,毒热蕴结,而产生的一种疾病。
中医外治疗法:1.草药治疗:益母草、牛膝、赤芍等中草药都可以起到消炎解毒,活血化瘀,促进乳汁排泄的作用。
具体使用和配伍参见医生。
2.祛风拨络法:中医认为乳腺炎发生有风邪入乳腺所致,建议使用具有祛风化湿、气行竹筒、解毒作用的中药。
具体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子宫颈糜烂子宫颈糜烂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见于青春初开,产后,流产后或长期避孕后的妇女。
中医学认为子宫颈糜烂是由于情志失调,气郁不畅,内分泌失衡,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所致。
中医外治疗法:1.通络祛瘀法:使用火针或艾灸刺激卵巢、黄体和穴位,以激活血液循环,改善子宫颈糜烂症状。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中医儿科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来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常见疾病的一门医学专业。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治未病”,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儿童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对于风寒感冒,可服用草果薏苡仁汤。
草果具有发散风寒、解表的作用,薏苡仁则可清热降火。
对于风热感冒,可以服用连翘败毒散。
连翘败毒散具有清热解毒、解表的功效,适用于症状轻微的风热感冒。
二、儿童哮喘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喘和咳嗽。
中医认为,哮喘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哮喘可采用桑菊石膏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辛夷细辛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温肺祛寒、行气止咳的功效。
三、儿童腹泻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稀水、频繁排便等症状。
中医认为腹泻主要与脾胃湿热、寒湿积聚等因素有关。
治疗腹泻常用橘红承气汤,该方药有止泻、清热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千金泻心汤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利水泻火、消炎的功效。
四、儿童湿疹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婴幼儿。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体内湿热郁结、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湿疹可采用黄连阿胶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玉屏风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功效。
五、儿童多动症多动症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等症状。
中医认为多动症主要与心肝失调、脾胃功能紊乱有关。
治疗多动症可使用益气安神丸,该方药有安抚心神、镇静神经的作用。
另外,还可采用赖氏五子衍宝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益气养血、安抚肝阳的功效。
总结起来,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注重调理整体,通过中药的运用来达到平衡人体内部环境的目的。
然而,治疗儿童疾病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进行治疗。
小儿“穴位敷贴”的注意事项

小儿“穴位敷贴”的注意事项作者:暂无来源:《健康博览》 2012年第8期浙江杭州大敏我孩子体弱多病,尤其每到冬季容易哮喘反复发作,听说在夏季可以通过贴膏药的方法治疗,请问这是一种什么方法。
A浙江省中医院于伟穴位敷贴,又称冬病夏治,也叫三伏贴和贴膏药。
所谓的“冬病”就是指冬天易于发生的一类疾病,比如感冒、咳嗽、鼻炎、哮喘、冻伤等,这些病每到冬天就容易发生,一到夏天基本能够缓解。
夏天阳气最盛,相助于人体,这一类易于因寒发生的疾病,就可以自然缓解。
利用这一原理,采用特定的温热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以激发体内的阳气,从而达到强壮身体、预防疾病的这一目的。
穴贴是一种比较公认的提高免疫力的外治方法之一。
穴位敷贴的时间一般都选在三伏天前后的一段时间,各地也会有一些中医院或相关医疗单位开设这一治疗项目。
穴位敷贴的治疗时间主要是选在孩子无病期间,如果遇到小孩子发烧或咽红肿痛,贴敷时间可向后顺延。
浙江省中医院穴位敷贴一个疗程,共需要就诊4次,之间间隔时间大约是5~10天,这段时间主要是让皮肤休息一下。
每次就诊,医院都会根据来诊时孩子的皮肤情况及家长要求,预约下一次穴贴的时间。
孩子每次贴敷需要多长时间根据皮肤及贴敷的经历会有所不同,医生会为孩子制订个体化方案。
贴膏药所采用的药物,都是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的药物,故贴敷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发红、脱皮,重者出现发泡,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其中皮肤发热、脱皮是不需要处理的。
如果水泡不大,也不建议做特殊处理,它会自然吸收的。
如果水泡较大,不建议挑破,可以局部涂一些红霉素软膏,让其自愈,也可以考虑到医院进行处理。
贴敷的当天,一定要限制孩子的活动量,活动后易于出汗,出汗容易导致膏药脱落。
孩子大幅度运动也可以改变胶布的粘着程度,同样可以引起膏药脱落。
回到家里,不要把空调打得太低,防止孩子受凉,影响治疗效果。
另外,贴膏药当天,不建议进食生冷,或油腻、辛辣等刺激性类食物。
穴贴当天,不要游泳,局部皮肤也不要洗浴,如果需要,用湿毛巾擦拭一下就可以了。
小儿感冒中药外治疗法偏方

小儿感冒中药外治疗法偏方简介感冒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中药外治疗法是治疗小儿感冒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些传统的中药偏方通过外用治疗,能够缓解感冒症状、促进康复,并且具有安全、方便、经济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外治疗法偏方。
1. 薄荷鼻膏材料:- 薄荷油 3 滴- 白花油 10 滴制作方法:1. 取一个小,将薄荷油和白花油混合均匀。
2. 使用时,将少量薄荷鼻膏涂抹在小儿鼻孔附近的鼻翼处,并轻轻按摩。
使用效果:薄荷鼻膏能够舒缓鼻塞、流鼻涕等感冒症状,且薄荷油具有清凉的特性,有助于降低小儿的体温。
2. 桂花牛奶材料:- 桂花 10 克- 牛奶 200 毫升制作方法:1. 取一瓶清洁的瓶子,把桂花倒入瓶中。
2. 将牛奶煮沸后稍稍冷却,然后倒入瓶中。
3. 盖上瓶盖,放置一段时间(最好是一整夜)。
使用方法:将桂花牛奶稍稍加热,然后让小儿慢慢喝下去。
使用效果:桂花具有解散寒湿、活血化瘀的功效,牛奶含有营养丰富的成分,这种组合能够缓解小儿的咳嗽、咳痰等症状,促进康复。
3. 羚羊角汤材料:- 羚羊角 6 克- 水 500 毫升制作方法:1. 取一锅清水,将羚羊角放入其中。
2. 开锅后改用小火煮沸,继续煮 20-30 分钟。
使用方法:将羚羊角汤稍稍冷却后,用来给小儿擦身体。
使用效果:羚羊角具有活血化瘀、抗病毒的作用,可以缩短感冒的病程。
将羚羊角汤外用于小儿身体,能够温暖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注意事项1. 使用前请确保小儿对所用中药成分没有过敏反应。
2. 中药外治疗法偏方能够缓解感冒症状,但并不代表能够治愈感冒,如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长,请及时就医。
3. 使用中药外治疗法偏方时,请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结论小儿感冒中药外治疗法偏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外用中药能够缓解感冒症状、促进康复。
然而,使用前请确保小儿对所用中药成分没有过敏反应,并请牢记中药外治疗法偏方只能辅助治疗,若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长,请及时就医。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
1. 引言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2. 儿童感冒
儿童感冒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中医药治疗方面主要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邪的中药,如羌活、薄荷等。
针灸疗法则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来促进病人体内的阳气运行,增强抵抗力。
3. 儿童腹泻
儿童腹泻是儿科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主要采用中药调理、贴敷和按摩疗法。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健脾、止泻、消炎作用的中药,如生姜、白术等。
贴敷疗法可以使用适宜的药物贴敷在腹部区域,促进患儿肠道功能的恢复。
按摩疗法则可以通过按摩腹部、腰部等穴位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腹泻症状。
4.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主要采用中药调理、穴位按摩和艾灸疗法。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清热、润燥、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如川贝、杏仁等。
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呼吸系统功能,缓解哮喘发作。
艾灸疗法则可以通过将艾条点燃并熏热患者特定的穴位,以起到温通经络、行气止咳的作用。
5. 结论
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然而,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时,应确保患儿的安全性和用药指导,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同时,中医药治疗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上是对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小孩培元灸的功能主治

小孩培元灸的功能主治简介小孩培元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用于治疗小孩的一些常见病症。
培元灸是指将中草药制成的灸条点燃,然后将其轻轻熔于小孩的皮肤上。
培元灸疗法具有温热理气、补益元气的功能,常用于促进小孩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主要功能小孩培元灸具有以下几项主要功能:1.温通经络:培元灸能够通过热量的传导作用,温热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这种疗法可以缓解小孩体内的寒湿瘀滞,改善气血运行不畅的问题,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
2.补益元气:培元灸中使用的草药有很强的滋补作用,可以补充小孩体内的元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这对于小孩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促进正常体态发育非常重要。
3.调节阴阳平衡: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健康与阴阳的平衡密切相关。
小孩培元灸可以调节小孩体内的阴阳平衡,治疗体内的阴虚火旺、阳虚寒凝等病症。
通过对阴阳平衡的调节,可以达到治愈疾病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主治病症小孩培元灸主要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1.儿童发育迟缓:培元灸可以促进小孩的身体发育,尤其对于身高矮小、体质虚弱的儿童更为适用。
在使用培元灸的同时,还应结合适当的饮食调理和运动锻炼,来达到促进生长发育的效果。
2.免疫功能低下:小孩培元灸可以提高小孩的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这对于常患感冒、咳嗽等病症的小孩特别有效。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日常的饮食保健和生活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免疫力。
3.呼吸道疾病:培元灸可以缓解小孩的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哮喘等。
通过温热理气的效果,可以疏通经络,舒筋活络,减轻病痛。
4.脾胃虚弱:小孩培元灸可以调理小孩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食欲,改善食积、泄泻等病症。
同时也可以改善小孩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问题。
5.睡眠问题:培元灸可以调整小孩的阴阳平衡,帮助缓解小孩的失眠、多梦等问题。
通过调理气血,舒筋活络,使小孩的身体放松,舒缓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小孩培元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治疗时间。
中医儿科常用药物外治10法

中医儿科常用药物外治10法外治是一种医学概念,外治这一概念由来已久,《素问·至真要大论》当中就有关于外治概念的说法,其中提到了“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理论。
中医外治中的内容十分丰富,经过详细的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百余种方法,例如针灸、熏洗、按摩、针刀、膏药、敷贴、足疗、脐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
被常用于中医儿科中的药物外治方法较多,最为常用的以以下十种为主,下面内容将针对十种中医儿科常用的药物外治10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熏洗疗法熏洗疗法也就是熏蒸法,利用煮沸的药液蒸气对皮肤进行熏蒸,对患者局部或全身进行熏蒸、浸泡、洗涤、沐浴等,是将药物煎成药液的药物外治法。
将药物煎煮,降低药液温度达到温热状态后,通过洗涤和浸泡局部,或是通过先熏后洗,实现对患者身体局部或全身疾病的治疗。
使用大量的药液进行沐浴,可用于治疗全身的瘙痒症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浴法。
二、蒸气及气雾吸入法蒸气及气雾吸入法指的是利用雾化装置雾化气雾后,经由患儿的呼吸道吸入药物,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治疗。
目前常用于儿科的雾化装置以超声雾化器为主,这一方法能够治疗小儿咳嗽、哮喘、肺炎、喘嗽、感冒、鼻渊等肺部疾病,使用止咳平喘、清肺化痰的药物,利用雾化装置对患儿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使用气雾吸入法将鱼腥草注射液运用其中,可以达到清肺解毒的治疗效果。
三、热熨疗法热熨疗法是加热器材、药物和相应的材料后,通过熨敷的方式治疗患儿的局部机体,达到最终的治疗目的。
例如小儿腹痛时可以炒热食盐,并将食盐装入到布袋中对患儿的腹部进行热熨,如此可治疗患儿腹痛、痹症、哮喘、泄泻、积滞等。
四、涂敷疗法涂敷疗法是将药物制作成药糊、药液等,在人体的体表局部或穴位处进行涂抹湿,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涂敷疗法主要可治疗小儿烧伤、湿疹、遗尿、腹痛、哮喘、发热、泄泻等病症,常用于涂敷疗法中的药物以利尿摄尿、止咳平喘、活血消肿、温中止泻、清热解毒以及燥湿收敛等功效的药物为主。
五、贴敷疗法贴敷疗法是将药物做成油膏或膏药,也可以将药物进行加工做成药饼、药膜等自然薄型药源等进行治疗的方式,将制作好的药物贴敷在需要治疗的部位。
增强儿童免疫力中药方

增强儿童免疫力中药方提高免疫力的中药有哪些?妈妈应该先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属于哪一种虚弱,再对症下药,这里提供几种常见的免疫力不足类型以及食疗供妈妈参考。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给宝宝煲中药一定要遵医嘱。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增强儿童免疫力中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增强儿童免疫力中药方1、阴虚型宝宝平时容易口干舌燥、心烦胸闷、晚上睡觉时流汗,一感冒就嘴巴就破皮,这是中医里说的阴虚型的免疫力不足,可以用天门冬、黄芪、玉竹、天花粉、桑叶等中药来改善宝宝的体质。
2、脾气虚脾气虚的宝宝容易累、中气不足、胃肠道消化不好、经常拉肚子,妈妈可以用黄芪、茯苓、人参、扁豆、党参、白术等中药补脾益气。
3、阳虚型阳虚型的宝宝手脚容易冰冷、面色比较苍白、怕冷、大便经常不成形,妈妈可以用人参、党参、白术、黄芪、桂枝等中药来改善宝宝体质。
4、血虚型血虚型宝宝经常觉得头晕、心悸、睡不踏实、面色苍白,妈妈可以用当归、酸枣仁、远志、川芎、柏子仁等中药来改善宝宝体质。
提高小儿免疫力的中成药有:(1)玉屏风颗粒:玉屏风颗粒是治疗感冒反复发作的一首名方,方名就很有意思,具有玉做的屏风一样的作用,可以防止风邪对人体的侵袭。
由生黄芪、白术、防风3味药组成,主要利用黄芪益气固表,防止风邪侵袭;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固表;防风辛温发散,可以祛风。
本品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效。
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胱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5克(1袋),每日3次。
(2)黄芪颗粒:黄芪为豆科植物,味甘,性微温,归肝、脾、肺、肾经。
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黄芪含有糖类、叶酸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抗疲劳,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对防止气虚、感冒和感染颇为有效;黄芪能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杀菌能力。
黄芪能明显增强细胞免疫。
中医临床常用其提升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诸多气虚衰弱病症。
用中药外敷涌泉穴可治疗儿科疾病

用中药外敷涌泉穴可治疗儿科疾病涌泉穴位于人体足底前三分之一处的凹陷中。
该穴是足少阴肾经的重要穴位。
临床研究发现,人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益精补肾、强身健体、舒肝明目的作用。
因此,可用中药外敷涌泉穴的方法来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治疗某些儿科疾病效果不错。
下面就介绍几种用中药外敷涌泉穴来治疗儿科疾病的方法:一、治疗小儿发热原料:生山栀9克,白酒、面粉各适量。
制用法:将生山栀研成细末。
将该药末放入白酒中浸泡30~60分钟,然后用浸泡生山栀药末的白酒和面。
将面粉和成4个状如5分钱硬币大小的面饼。
在发热患儿每晚临睡前,将此面饼分别敷于其双脚的涌泉穴及内关穴(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上,然后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于次日早晨患儿起床时取下药饼。
此方可每天敷1剂,一般连敷1~3剂后患儿的体温即可恢复正常。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二、治疗小儿鹅口疮原料:蓖麻籽、吴茱萸各6克,大黄、制南星各1.2克,鸡蛋清适量。
制用法:将蓖麻籽、吴茱萸、大黄和制南星一起研成细末。
将此药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
在鹅口疮患儿每晚临睡前,将此药糊敷于其双脚的涌泉穴上,然后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于次日早晨患儿起床时取下药糊。
此方可每日敷1剂。
连敷5剂为一个疗程。
功效:此方具有疏肝下气、清热解毒的功效。
三、治疗小儿吐泻症原料:明矾、面粉、米醋各适量。
制用法:将明矾、面粉混合后用米醋调成糊状。
在吐泻患儿晚上临睡前,将此药糊敷于其双脚的涌泉穴上,然后用纱布覆盖。
用胶布固定,于次日早晨患儿起床时取下药糊。
此方可每天敷一剂。
一般连敷1~3剂后患儿就可痊愈。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解毒、止吐止泻的功效。
四、治疗小儿口角流涎原料:肉桂10克,米醋适量。
制用法:将肉桂研成细末。
将此药末用米醋调成糊状。
在流涎患儿每晚临睡前,将此药糊敷于其双脚的涌泉穴上,然后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于次日早晨患儿起床时取下药糊。
此方可每天敷一剂,一般连敷3~5剂后患儿口角流涎的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
小儿中医冬季养生知识

小儿中医冬季养生知识
冬季作为寒冷的季节,孩子们的身体相对较为脆弱,易受寒冷气候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些中医养生的方法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以下是一些小儿中医冬季养生的知识。
1. 调整饮食:冬季气温低,孩子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所以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调理。
宜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葱、大蒜、糖、山药等。
同时,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如橙子、柠檬等,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2. 注意保暖:冬季寒冷干燥,孩子容易受凉。
因此要注意给孩子穿暖和的衣物,避免裸露部位受寒。
特别是小脚踝和小腿部位,容易感冒,可适当穿长筒袜或加一条保暖腿套。
此外,还要注意房间内的温度,保持适宜的室温。
3. 注重锻炼:冬季孩子容易宅在家里,缺乏户外活动。
然而,适量的运动对于增强孩子的体质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一些室内适合孩子的运动,如瑜伽、跳舞、游泳等,也可以选择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滑冰、滑雪等。
4. 合理作息:冬季天黑得早,孩子容易熬夜。
然而,不良的作息习惯会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因此,建议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此外,要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
5. 穴位按摩:中医认为按摩适当穴位可以调和身体气血,增强免疫力。
可以在孩子睡前或饭后进行适量的穴位按摩,例如大
椎穴、风池穴等。
然而,按摩力道要轻柔,不可过于用力。
总之,冬季养生对于小儿来说非常重要。
希望家长们能通过上述的中医养生知识,做好孩子的冬季保健工作,让孩子身体健康快乐成长。
中医外敷验方汇集大全

中医外敷验方汇集大全中医外敷是中医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利用草药、药物等天然物质,通过外敷的方式施加在患者的皮肤表面,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外敷验方汇集大全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外敷方剂,下面介绍其中一些常用的验方。
1. 羚羊角煎膏外敷配方:羚羊角12克,大黄12克,水煎后加入红花、蜂蜜适量调成糊状。
功能: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作用。
适用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等症状。
2. 秦艽醋外敷配方:秦艽15克,醋适量。
功能: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外伤疼痛、紫癜等症状。
3. 飞燕散外敷配方:飞燕散适量。
功能: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疮疡肿毒、湿疮等症状。
4. 白芷散外敷配方:白芷、黄连、大黄、朴硝、硼砂各适量。
功能:具有散瘀止痛、消肿化痈的作用。
适用于疮疡疼痛、湿疮肿毒等症状。
5. 若干叶散外敷配方:若干叶适量。
功能:具有清热解毒、止痒消肿的作用。
适用于湿疹、荨麻疹等症状。
6. 金银花散外敷配方:金银花、黄连、大黄、藿香各适量。
功能: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湿热之类的症状。
7. 地肤子外敷配方:地肤子、薄荷、冰片适量。
功能: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湿疹、湿疮、疮疡等症状。
8. 防风通草散外敷配方:防风通草适量。
功能: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的作用。
适用于湿疹、疮疡等症状。
以上是一些中医外敷的常用验方,这些方剂经过医务人员长期使用,具有明确的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选择外敷方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另外,使用中医外敷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外敷剂: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外敷剂,避免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
2. 清洁受敷部位:在进行外敷前应将受敷部位清洗干净,保持干燥。
3. 外敷方法正确:将外敷剂均匀涂敷在受敷部位,轻轻按摩使外敷剂渗透入皮肤。
4. 注意个人卫生:外敷前后及时清洁双手,避免交叉感染。
5. 注意过敏反应:使用外敷剂时,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常州孟河医派中医师从医46年中药敷贴治小儿感冒

常州孟河医派中医师从医46年中药敷贴治小儿感冒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中医药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
今天,我们将聚焦在江苏常州市孟河医派的一位中医师,他致力于中药敷贴治疗小儿感冒46年。
中医药治疗小儿感冒有着独特的优势。
与西医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中医药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整体功能来达到治疗效果的。
常州孟河医派中医师通过中药敷贴的方式治疗小儿感冒,采用了灸草、消毒纱布等,有着一套完整的治疗流程。
在治疗的初期,中医师会仔细观察小儿的症状,如鼻塞、咳嗽、咳痰等,以及舌苔、脉搏等指标,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来确定治疗方向。
然后,中医师会选取适合的中药经过炮制后制成敷贴料,将其贴在小儿相应的穴位上。
中药敷贴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的方式来促进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运行,从而起到缓解小儿感冒症状的作用。
在敷贴过程中,中医师会根据小儿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敷贴,以达到最佳疗效。
常州孟河医派中医师从医46年的经验使得他在中药敷贴治疗小儿感冒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他坚持将中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小儿感冒类型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他还注重指导家长正确地使用中药敷贴,以增强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小儿感冒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疗效上,还体现在对小儿身体的保护和调理上。
相比于抗生素等西药的使用,中医药是温和、无毒副作用的疗法,不会对小儿的身体产生负担。
同时,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节小儿的体质,增强其自身的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和复发。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师从医46年的经验使得他对小儿感冒的治疗具有非常高的成功率。
患者们通过中药敷贴治疗后,多数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这也得益于常州孟河医派中医师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和不断的实践。
他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丰富的治疗案例,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起来,常州孟河医派中医师从医46年中药敷贴治小儿感冒,代表了中医药在小儿感冒治疗领域的成果和特色。
中医治疗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治疗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治疗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辨证施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病理变化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2. 综合调理:中医认为,冬季是阳气收藏的季节,因此要注意调整体内阳气的运行,增强抵抗力,避免疾病的侵袭。
3. 防寒保暖:冬季气温较低,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此要注意保持身体的温暖,避免受寒。
4. 增强免疫力:中医药强调调理气血,增强体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中医治疗冬季呼吸道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桂枝、杏仁、薏苡仁等,具有祛寒、宣肺、化痰等作用。
2.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穴位调理气血运行,增强体内的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常用的穴位有风池、肺俞等。
3. 中医养生: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养生,如适当食用温热性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等,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发生。
4. 穴位按摩:可以通过按摩体表的一些穴位,如太冲、风池、迎香等,来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为常用的中医治疗冬季呼吸道疾病的方法,具体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最好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小雪节气的冬季传统医疗与草药疗法

小雪节气的冬季传统医疗与草药疗法冬天是一年中寒冷的季节,人们容易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而患上各种疾病。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小雪节气被认为是冬季的开始,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常常采用传统的医疗方法来改善健康。
本文将介绍小雪节气的冬季传统医疗与草药疗法。
一、按摩疗法在小雪节气里,寒冷的天气使得人们容易出现寒证症状,例如寒冷、肌肉疼痛等。
按摩疗法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改善这些症状。
按摩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来调节气血流动,改善寒证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双手揉搓脸颊,以提高面部血液循环;也可以使用温热的手掌轻轻按摩腹部,以缓解腹部冷感。
通过按摩疗法,可以增强体内阳气的运行,提高抵抗力。
二、温泉疗法小雪节气里的冷天气对人们的身体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并可能导致循环系统紊乱。
而温泉疗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来放松肌肉、增强血液循环和改善循环系统问题。
温泉水中的矿物质可以温暖身体,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疲劳和改善免疫力。
三、中草药疗法中草药疗法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直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身体。
在小雪节气中,一些特定的中草药可以用于改善寒证症状。
例如,桂枝,它可以温中散寒、暖宫止痛;炙甘草,它可以温中和胃、解毒去肿;紫苏叶,它可以祛风散寒、理气止痛。
这些中草药可以通过煎煮、泡酒或者加入食物中来服用。
但请注意,在使用中草药之前,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适当的用量。
四、传统食疗在小雪节气的冬天,食物的选择和搭配对于调理身体非常重要。
传统食疗是指通过特定的食物来改善健康问题。
在小雪节气中,人们常常食用一些温热性食品,如姜、葱、大蒜等,以增加体内的阳气。
同时,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鲜菜叶,可以提高免疫力。
此外,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粥和汤,可以帮助保持体温和保湿。
结语小雪节气的冬季传统医疗与草药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按摩疗法、温泉疗法、中草药疗法以及传统食疗,可以改善健康问题,增强体内阳气,提高抵抗力。
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

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中西药物在治疗疾病时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除了内服药物,外用药物也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尤其是一些需要直接作用于患处的疾病。
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下,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米鳕鱼油软胶囊米鳕鱼油软胶囊是一种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健品。
这种草药软胶囊在中医中广泛应用于治疗皮肤湿疹、烫伤、冻疮等疾病。
米鳕鱼油软胶囊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促进创口愈合等特点,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使用方法:将适量米鳕鱼油软胶囊刺破,轻轻按摩于患处或受伤的皮肤上,每日2-3次。
使用后,可以用清水轻轻洗净。
二、鳄鱼脂皂鳄鱼脂皂是利用鳄鱼脂肪提取的一种天然香皂。
该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A和鳄鱼脂肪酸等成分,对皮肤有滋润、舒缓、抗炎等作用。
鳄鱼脂皂广泛用于治疗痤疮、湿疹、皮炎等皮肤疾病。
使用方法:将鳄鱼脂皂放入手中,加水揉搓出泡沫,然后涂抹于受影响的皮肤上轻轻按摩,最后用清水洗净即可。
每日使用2-3次。
三、红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是一种常见的外用抗生素。
红霉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外伤感染、幼儿皮肤感染等疾病。
红霉素软膏有助于抑制细菌生长和传播,加速创面愈合。
使用方法:取适量红霉素软膏涂抹于受影响的皮肤上,轻轻按摩使其充分吸收。
每日使用2-4次。
四、雷公藤雷公藤是一种中药植物,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腰腿痛等疼痛性疾病。
雷公藤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镇痛、消炎、舒筋活血等作用。
雷公藤可以通过外敷的方式缓解局部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使用方法:将适量的雷公藤酊液或雷公藤膏涂抹于患处,用力按摩至皮肤发热。
每日使用2-3次。
五、芦荟胶芦荟胶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外敷药物。
芦荟胶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作用,广泛用于治疗烧烫伤、皮炎、湿疹等疾病。
芦荟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减少炎性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使用方法:将适量芦荟胶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
神农本草经养生智慧

神农本草经养生智慧
神农本草经养生智慧
1.治疗风寒湿的方子:
苍术30克,桂枝10克,透骨草30克,煎水泡患处,或用毛巾炮着药水包裹患处.
2.小孩经常流口水:<就是脾虚>
生白术30克,捣成细粉,加点白糖,干吃,或冲水喝,每天三钱.
3.当归女性美容配方:<补血>
桂圆肉10克,当归3克,白芍6克 ,加水熬20分钟,喝汤,吃桂圆肉.
4.当归生姜羊肉汤 <养血,温阳,适合在冬天手脚冰凉,阳气不足>
当归10克,熟地10克,羊肉半斤,生姜6-7片,熬成汤.食用.
PS:当归生姜羊肉汤 +熟地才是养生的,不加是治病的.
5.茯苓粥 <去体湿,1-2周服用一次,舌苔白腻时可服用>
茯苓10克,党参1-2克捣碎+米一起熬成粥
6.薏米东瓜瘦肉汤 <在桑那天喝可去湿气>
薏米10克,东瓜10克,瘦肉熬成汤.
7.薏米红小豆汤 <去湿气>
薏米+红小豆熬成汤
8.益气养血汤《适合大病初愈,手术的人,生养气血》
人参3克+山楂3枚+粳米一起熬成粥,阿胶6克烊化加入,再熬一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专家:湖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晓英
又到冬令进补时,在成人们热捧膏方进补的同时,很家长也想给孩子补补,增强孩子抵抗力。
儿童如何进补?湖北省中医院儿科刘晓英教授介绍说,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容易导致人体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寒最易伤肺,故冬季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冬天属水,而人体的肾亦属水,到了冬季肾较易受到伤害;由于小儿脾常不足,寒冷更易致脾的运化功能减弱,故而儿童在冬季应顺应自然,以补益肺脾肾、散寒通经络为宜。
冬季通过中药“三九”敷贴、温灸、中药膏方等,对儿童疾病进行调理,可取得较好效果。
“三九”敷贴温补肺脾肾
敷贴药物:喘敷灵、鼻渊灵和肾敷灵等。
敷贴方法:每年冬至(即一九)开始,每隔9天一次,共敷3次。
敷贴适应症:可用于防治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患感冒、咳嗽、肺炎等)、肺虚多汗、肾病、遗尿等疾病。
敷贴、功效:温补肺脾肾,散寒通经络。
运用上述药物,针对儿童肾病、呼吸道疾病、过敏性鼻炎等体虚患儿进行“三九”穴位敷贴,可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脾气健运,肾气充足,经络畅通,从而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增强肌体抗病能力。
艾灸疗法适于阳虚体质者
对于阳虚体质易患病的孩子,在敷贴基础上加隔药温灸,从立冬(11月)开始至次年的1月,3个月中的每月前七天,隔日灸一次,且逢九加敷贴一次,连用三年。
艾灸是以点燃的艾绒或艾条等,在体表的某些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其药物和艾燃烧以后所产生的温热刺激,使局部血容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防病治病目的一种方法。
中医认为,艾灸在不同的穴位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的养生作用。
无论是调节阴阳、调和气血,还是温通经络、扶正祛邪,都可以帮助人体起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还可以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对胃液的分泌有双向调节作用;对胆汁、唾液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循环系统也有促进作用。
扶阳罐温灸助排风寒湿邪
对于脾肾阳虚和肺气不足易患哮喘、感冒、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腹泻、遗尿等患儿,还可采用扶阳罐温灸疗法进行调治。
扶阳罐是集合灸法和刮法为一体的新型医疗仪器,能保护和调节人体的阳气,使阳气得到充养更加强盛。
它利用远红外线局部照射,穿透人体皮肤组织,引起组织的温热效应,激发脏腑功能。
扶阳罐温灸可排出体内风寒湿邪,温补肺脾肾疗效卓着。
由于部分小儿吃药困难,建议选择外治疗法,也能取得补益肺脾肾、散寒通经络、增强免疫力、减少发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