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与后外侧融合治疗轻度腰椎滑脱症的中期随访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PLF组52例行PLF术治疗,PLIF组53例行PLIF术治疗,对比术后手术效果。

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后总有效率94.34%高于PLF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够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但PLIF 组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幅度明显高于PLF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LIF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5%与PLF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LIF术治疗椎间盘突出较大或节段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恢复腰椎前柱支撑功能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符合腰椎生物力学原理,在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腰椎后外侧融合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在后方或椎管内,引起相邻脊神经根受压或刺激产生单侧或下肢麻木、腰部疼痛等一系列综合征,传统腰椎髓核摘除术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术后坐骨神经痛并未完全消失,且术后由于脊柱不稳引起的持续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

笔者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术前经CT或MRI等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排除非计划二次手术、病变节段达到2个、精神障碍、腰椎滑脱、严重骨质疏松症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等,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 者 简介 : 浩 , , 9 2年 9月 生 , 主 任 医师 , 西 省 儿 孙 男 17 副 山
童 医 院 , 3 01 00 3
经椎 间孔 椎体 间融合 与后 路 椎体 间融合 治 疗腰椎 退 行 性疾 病 的疗 效 比较
中 国 医科 大 学 附属 盛 京 医院 (1 0 4 陈 之 光 1 00 )
<O0 . 5为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2 结 果
白细 胞 介 素 一 8变 化 的 意 义.实 用 儿 科 I 1 临床 杂 志 , O O 2 2 l, 5
( 8 1 01 1 0 . 1 ): 4 - 4 3
淋 巴细 胞 分 化 , 制 抗 体 合 成 及 细 胞 毒 性 T 细 胞 的 作 用 ; 抑
C 4 D 和 C 8 D 在 体 内 起 着 相 互 调 节 和 相 互 制 约 的 作 用 ,
传 播 , 发 于 5岁 以下 儿 童 , 以 3岁 以 内 发 病 率 最 高 。病 好 尤
原微生物以柯萨奇 A组 1 型 、 道病毒 7 6 肠 1型 、 可 病 毒 多 埃 见 。临 床 表 现 有 发 热 , 、 部 皮 疹 , 手 足 口腔 黏 膜 疱 疹 , 分 患 部 者 可 弓起 心 肌 炎 、 经 源 性 肺 水 肿 、 毒 性 脑 炎 等 并 发 症 。 I 神 病 目前 重 症 手 足 口病 的 致 病 机 制 尚 不 清 楚 , 学 者 推 测 机 体 有
例 患者 中有 1 因腰 椎 间 盘 突 出单 纯 髓 核 摘 除术 后 复 发 行 例 二次 P I L F手 术 治 疗 。见 表 1 。
衰 1 2组 患 者 临床 资料 比较 ( 士 )
1 2 手 术 方 法 及 术 后 处 理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效果比较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效果比较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效果比较【摘要】: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治疗组采用MIS-TLIF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PLIF方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体健康评分和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关键词】: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重度腰椎滑脱症;生活质量疗效The results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were compared[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 an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Methods 60 cases of severe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9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s-tlif,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LIF.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postoperative bed time and hospital sta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postoperative bed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After 12 months of follow-up, the overall health scor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somatic pain and social function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Conclusion mis-tlif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key words 】: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Sever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Quality of life effect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临床常见脊柱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可引起下腰部疼痛,脊椎功能下降,腰部活动受限等,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以及生活质量均有较大影响。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比较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比较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比较目的比较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6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6)。

对照组患者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观察组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29.85±19.97)min vs. (168.46±18.92)min;(252.59±30.18)ml vs.(346.63±38.66)ml,P<0.01]。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56±7.69)% vs. (83.78±5.62)%,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植骨融合率(91.11% vs. 93.75%)、并发症发生率(12.22% vs. 7.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均是腰椎滑脱有效的治疗方法,后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临床症状改善率优于前者。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Methods 186 cases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90)and observation group (n=96)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clinical efficacy,bone graft fusion rate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operative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29.85±19.97)min vs. (168.46±18.92)min;(252.59±30.18)ml vs. (346.63±38.66)ml,P<0.01].Th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d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1.56±7.69)% vs. (83.78±5.62)%,P<0.0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usion rate of bone graft (91.11% vs. 93.75%)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12.22% vs. 7.29%)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re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for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and 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clinical symptom improvement rate of the later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former.[Key words]Lumbar spondylolisthesis;Lumbar interbody fusion;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腰椎滑脫是骨科常见疾病,国内发病率为4.7%~5.0%,其主要病因包括先天性发育缺陷和腰肌劳损[1-2]。

两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两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所 述 ,阴式子 宫切 除术具有 治疗 效果好 、手 术时 间短 、
术 中患者 出血 量小 、术后 并发 症 发生率 低 以及手 术安 全性 高 的优 点 ,值得 在临 床上广 泛使 用 。
4 参考文献
【 1 ] 张 立凤 , 王 晓红, 黄 雪. 腹 腔镜 辅助 阴式 子宫 切除术 与 阴式 子宫
两种 融合 手术治疗腰 椎滑 脱症 的I 床疗 效 比较
覃开兵 ,周树权 ( 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梧州 5 4 3 0 0 1 ) [ 摘 要】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 P L I F)和腰椎外侧融合术 ( P L F) 两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
[ 4 】尚慧玲 , 李 光仪 . 腹 腔镜 全 子宫 切 除术 l 0 0 6 例分 析 [ J ] . 实 用 妇产
科 杂 志, 2 0 0 9 , 2 2 ( 9 ) : 5 5 7 . [ 5 】 李光 仪, 尚慧 玲, 陈露诗 . 腹腔 镜下 不同子 宫切 除术2 2 7 2 例 临床分 析[ J 】 . 中华 妇产 科杂 志, 2 0 0 9 , 4 0 ( 3 ) : 9 8 . f 6 ] 韩素 云 , 袁 鹏, 张 莉, 等. 腹 腔镜下 异位 妊娠 手 术的 卫生 经济学 研究 [ J ] 腹 腔 镜外科 杂志 , 2 0 1 0 , 1 2 ( 5 ) : 7 8 .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1 4 编校 :潘宏 竹】
切 除术 的 临床分析 【 J 】 . 中 国妇幼保 健, 2 0 0 8 , 2 3 ( 3 ) : 4 0 8 . f 2 】 谭 亚林 朋 式及 腹腔 镜辅 助 阴式 子 宫切除 术临 床效果 观察 [ J 】 . 山 东 医药 , 2 0 0 9 , 4 9 ( 4 2 ) : 9 9 . 【 3 】 李 淑凤 . 阴式大子宫全切除术6 8 例临床观察[ J 】 . 中 国医 疗 前

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在腰椎滑脱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在腰椎滑脱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目前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较多,但是如何解决滑脱进一步发展,有效提高脊柱的骨性融合率方面,医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1-2]。

因此,对于比较不同方法在腰椎滑脱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为探讨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在腰椎滑脱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57例(62.0%),女35例(38.0%),年龄25~70岁,平均(41.1±7.5)岁。

以腰椎融合方式为标准将92例患者分成A、B两组,其中A组48例患者实施后外侧植骨,B组44例患者实施椎间植骨。

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及植骨融合方法本组采用的麻醉方式为连续的硬膜外麻醉。

患者在手术中保持俯卧位的姿态,选择在患者后正中位置处实施切口。

在确定椎弓根进针点的过程中应用Weinstein法和开放椎管法相结合。

A组在实施后外侧植骨时,要破坏融合节段的小关节面及横突去皮质,同时还要注意确保植骨床的质量,取髂骨剪成颗粒状,并将其植于位于融合节段两侧的横突及关节突之间[3]。

B组采用与A组相同的显露以及内固定方式,将神经根和硬膜囊牵向对侧,切除椎间盘后撑开椎间隙,先植入颗粒骨,再植入2块髂骨块,使植骨块上下均与椎体骨面接触,椎间植骨块的大小根据术中测量的椎间隙高度来确定,髂骨块长度要短于椎间隙前后径,然后椎间加压[4]。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的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骨融合率比较采用了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A、B两组患者在分别实施了后外侧植骨和椎间植骨以后,在融合率方面: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卧床时间方面:B组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方面:两组手术前后均有显著改善,但B组改善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0 7 4 1 0 0
【 摘要 1目的 比较 腰 椎 后外 侧 融合 术 和腰 椎后 路 椎 体 问融 合 术治 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的临床 效果 。 方 法 选 择 河
北 大学 附 属 医院 2 0 0 9年 9月~ 2 0 1 1年 8月 收治 的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患者 1 0 6例 作 为研 究对 象 ,按 照不 同手术 方 案 分 为两 组 ,采用 腰椎 后 外侧 融合 术 治疗 的 5 2例 作 为 A组 ,采用 腰椎 后 路椎 体 间融 合 术治 疗 的 5 4例作 为 B 组. 比较 两种 手术 方 案 的治 疗 情况 。 结果 A组 的总 有效 率 为 8 4 . 6 %, 明显 低 于 B组 的 9 8 . 1 %, 组 间差 异 有统 计
M A X i a o y o n f HU X i a n g m i n f
De p a r t me n t o f Or t h o p a e d i c s ,Af il f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He b e i Un i s v e r s t i t y ,He b e i Pr o v i n c e ,B a o d i n g 0 71 0 0 0 ,Ch i n a ;De — p a r t me n t o f Or t h o p a e d i c s ,t h e NO. 2 Ho s p i t a l o f La i s h u i Co u n t y , He b e i P r o v i n c e , L a i s h u i 0 7 41 0 0 , Ch i n a
c a s e s o f l u mb a r 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we r e t r e a t e d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d i f f e r e n t s u r g i c a l p l a n ,5 2 c a s e s wi t h

两种椎间融合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期疗效

两种椎间融合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期疗效
椎 滑脱症 中的 临床 中期 疗效 。方 法 : 根 据椎 间融合 方法 的不 同, 分 为 A组 ( 椎 间植 骨融合 组 , 2 6例 ) 和 B组 ( C a g e融合组 , 2 2例 ) 。观 察植骨 融合 率 、 滑脱 率、 椎 间 隙高度 、 滑脱 节段前 凸角度 、 V A S 疼 痛评分 。结果 : 全
实用 医学杂 志 2 0 1 3年第 2 9卷第 1 8期
两 种 椎 间融 合 方 法 治 疗腰 椎 滑脱 症 的 中期 疗 效
李亮 高吉海 燕树 义 于学忠 任跃兵
摘 要 目的 :观 察椎 弓根 螺钉 内 固定术结合椎 间单 纯 自体骨块植 骨及 C a g e 植 骨融合 在 治疗退行性 腰
2 结果
8例 、 Ⅱ度滑脱 l 8 例; B组 2 2例接受 C a g e 植骨融 合术 , L 4 滑脱 1 3例 、 L 5 滑 脱 9例 , I 度 滑脱 6例 、 Ⅱ 度滑脱 1 6 例。 1 . 2 手 术 方法 所 有 病 例 充 分 显 露后 彻 底 给予 椎 管 减 压 及 扩 大 双 侧 神 经 根 管 。在 透 视 监 视 下 采 用 “ We n s t e i n法 ” 经 椎 弓根 分 别 于 滑 椎 和 下 位 椎 椎 弓 根置钉 , 适 当撑开椎 间隙 , 提拉 复位 , 并 拧紧螺母 。 处理椎 间隙 直至软 骨下 面骨 面修成 两 面植 骨床 。 将 切 下 棘 突 、椎 板 咬碎 成 碎 骨 粒 植 入 椎 间 隙 前 部 并 向前 、 对 侧 夯实 。A组将 切 下 关 节 突 或 者 由髂 后 上棘处凿 取两枚 髂骨块 ( 三面皮 质 ) , 修整后嵌 入 椎间隙嵌 实 ; B组将充 满骨块 的 C a g e 置人椎 间隙 内 。检 查硬 膜 、 神 经根 是 否 松 弛 , 有无压迫 , 调 整 椎

两种椎间融合方式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研究

两种椎间融合方式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研究

于 4; C 。③ T扫描示融合器 内外有 骨融 合 ; 未见连续 骨小梁 , ④ 融
合 区有 间隙或骨小梁 观察不 清 , 伸屈侧 位椎体 活动度 大 于 4 为 。 未融合 。( ) 3 疗效评 价 : 术前后 和最终 随访 时观察 症状 体征 , 手
21 0 2年 5月 第 6卷 第 1 O期
融合技术之一 , 我们于 20 0 5年 1 月至 2 1 0 0年 6月采用后路骨加颗粒 状 自体
骨 椎 间融 合 治疗 腰椎 滑 脱 症 5 6例 , 回顾 性 分 析 如 下 。 现

椎 板及 部分下关节突 , 神经 根管减压 。依次以 8~1 3mm不同型
和植骨融合情 况。椎 间隙高 度测量 方法 : 别测量 侧位 片手 术 分 节段椎 间隙前 、 后 的高度 , 中、 取平均值 。术后 1d和末次随访椎
间隙高度差 为椎 间隙高 度丢 失值 , 比较 两组 患者椎 间隙高度 丢
失值 。骨性融合标 准 : ①腰 椎屈 伸时椎 间 隙高度 无丢 失 , 无 椎体 的相对运动 , 融合节段稳定 ; 正侧位 x线 片示 融合器前 方 ② 植骨块 与上下椎 体融 合 , 形成连续 骨小梁桥接 于融合 区 , 融合 器
生 旦笠 鲞筮 翅
』 i !
( er iE i n , a 1。 1 .0 6N .0 co c di )M y 52 2V 1 .o1 tn t o 0 .

短篇 论 著 ・
两种 椎 间融 合 方 式在 治疗 腰 椎 滑脱 症 中的应用 研 究
黄剑 峰 宁锦 龙 岑定善 冯 良恩
号 铰刀清除椎 间盘 , 阻力 大小确 定铰 刀最 大型号 。以终 板刮 依 匙 清除终板软骨 。两侧 分别 安装 经过 预弯 的连接 棒 , 当撑开 适

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作者:邵仲良崔凤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4期[摘要] 目的观察单纯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35例患者行单纯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作为对照组,40例患者行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作为联合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内引流量、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8 h内伤口引流量、术后3 d切口疼痛VAS评分、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用或不联用后外侧融合术对椎弓根内固定下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融合率无明显影响,且后路椎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增加了住院费用及时间。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脊柱融合术;后路椎体间融合[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048-03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过程。

腰椎退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疾病,严重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可引起腰腿痛甚至神经损害。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疾患的一项基本技术,腰椎融合术式主要包括: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前、后路)和后方植骨融合术[1]。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7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单纯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因腰腿痛住院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5例。

纳入标准:腰腿痛伴或不伴有下肢麻木无力、肌力降低,影像学证实有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或伴腰椎不稳,经半年以上严格保守治疗无效者。

对比用后路椎间融合术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

对比用后路椎间融合术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

对比用后路椎间融合术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目的:探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采用后路椎间融合术以及后外侧融合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后外侧融合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患者在滑脱角丢失以及椎间隙高度维持等方面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针对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退行性腰椎滑脱指的是患者腰椎发生退变,致使导致损伤节段上位中的椎体发生向后或是向前方向上的滑动,在临床治疗中也被称为“假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1]。

且这种病症近年来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患病者中女性的例数明显高于男性。

为了有效提升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治疗效果,本文进行了如下的临床研究,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

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1.27±2.36)岁,病程8个月-11年,平均病程(4.64±1.18)年;实验组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0.59±3.11)岁,病程7个月-11.5年,平均病程(4.72±1.24)年。

这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作为统计学资料进行比较。

1.2手术方法针对这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令患者采用俯卧的体位方式,将腰部后正中央作为手术切口,将患者的下位椎体、小关节等部位充分暴露出来,在暴露出来的部位上置入椎弓根螺钉,并对不稳定节段进行切除,将椎间隙后旋紧螺帽適度撑开,对患者进行椎间融合手术。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
De p a r t me n t o f Or t h o p e d i c s ,t h e S e c o n d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He’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L u o y a n g
v e te r b r a l d i s c p r o t r u s i o n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u r g i c a l p r o c e d u r e s . 5 2 c a s e s i n t h e P L F g r o u p
l u m ba r i nt e r bo d y f us i o n f o r t r e a t me nt o f l um ba r i nt e r v e r t e br a l di s c pr o . t r us i o n
Z H ANG Q i n s h e n g
we r e t r e a t e d b y P L F a n d 5 3 c a s e s i n t h e P L I F ro g u p we r e t r e a t e d b y P L I F . T h e s u r g i c a l e f e c t s we r e c o mp re a d ,Re s u l t s T h e t wo g r o u p s h a d n o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o p e r a t i o n d u r a t i o n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 b l o o d l o s s a n d h o s p i t a l s t a y ,a n d t h e r e wa s n o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例作为A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

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84.6%,明显低于B组的9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的椎间高度、节段角度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可靠,能更有效地改善椎体间融合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外侧融合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是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需要积极治疗[1-2]。

目前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之一,临床工作者一直积极探求最佳的手术方式,笔者借助本研究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现将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選标准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MRI正中矢状位图像显示椎间盘明显脱出且椎管受压>3/4;腰椎节段不稳定义为屈曲位X 线片上椎间相对位移>3 mm 或不稳椎节间成角与相邻正常椎体间成角之差>22°),椎间盘突出物较大或伴有节段不稳。

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例作为A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作为B 组。

A组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5~72岁,平均(49.2±4.3)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16.2±3.7)个月。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疗效比较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疗效比较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疗效比较罗远明;徐跃根;卢厚微;杨东方【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 PLIF ) an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 with pedicle screw fixation on treatment in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Methods 86 patients were underwent PLIF( PLIF group ) and 76 cases were underwent TLIF( TLIF group ) with one cage and pedicle fixation in 162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Operating time and blood loss were quantified, average slip and reduction rate in spondylolithesis, average intervertebral and foramen height were evaluated in pre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 Pain recorded according to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 , functional disability according to oswestry disablity index ( ODI ), and bone graft fusion rate according to Brantigan and Steffee criteria. Results Compared to PLIF group, it took shorter operating time and less blood loss in TLIF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spondylolithesis, reduction rate, intervertebral and foramen height, VAS, ODI, bone graft fus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 but there was fewer complications in TLIF group( P <0. 05 ). Conclusions Interbody fusion with either a PLIF technique or a TLIF technique provides good outc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and instability. The TLIF procedure is simpler and as safe and effective as the PLIF technique with shorter operating time, less bloodloss and fewer complications.%目的比较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滑脱与不稳的疗效.方法 162例退行性脊柱疾病患者中,86例行PLIF术,76例行TLIF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观察术前术后滑脱复位、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变化,使用 ODI、VAS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情况进行评估,按照影像学Brantigan 和Steffee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同时记录并发症及其转归.结果与PLIF组比较,TLIF组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手术并发症少(P<0.05),而滑脱复位、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变化、ODI、VAS评分、ODI改善率、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PLIF与TLIF均为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滑脱与不稳的有效方法,而TLIF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并发症少.【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2(015)006【总页数】4页(P626-629)【关键词】腰椎滑脱;腰椎不稳;后路腰椎椎间融合;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作者】罗远明;徐跃根;卢厚微;杨东方【作者单位】嘉兴市第一医院骨科,浙江,嘉兴,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骨科,浙江,嘉兴,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骨科,浙江,嘉兴,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骨科,浙江,嘉兴,3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R687.3;R687.4脊柱融合手术在各类脊柱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1]。

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的6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①两组患者ODI功能障碍指数、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TLIF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明显低于LPF组患者;②TLIF组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明显高于LPF组患者;③术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TLIF组患者其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LPF组明显增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患者其术后腰腿疼痛的缓解程序、融合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的调整均优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因此可将经椎体间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案。

[关键词]椎体间融合术;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034-02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腰椎自然退化的生理过程,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长期过度的活动以及超负荷的承载,腰椎也会逐渐老化,形成腰椎退行性疾病【1】。

其临床主要以下腰椎的退变为主,患者可以表现出慢性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以及腰背肌无力等症状。

症状较轻的患者大多可以通过保守康复治疗得到缓解,而在保守治疗无法解决的状况下则可选择手术治疗。

因此,如何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因此我院对2010年1月—2013年5月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腰椎后外侧整合术(lumbar posterolateral fusion, LPF)的6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临床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经椎间孔和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效果比较

经椎间孔和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效果比较

经椎间孔和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效果比较王金辉;廖文胜【摘要】目的:对比经椎间孔和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河南能源鹤煤集团公司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4例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47例。

A 组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B 组行经后路椎间融合术。

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 B 组相比,A 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及引流量少,且未发生并发症,B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实施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运用。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6(025)010【总页数】2页(P1796-1797)【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经后路椎间融合术【作者】王金辉;廖文胜【作者单位】河南能源鹤煤集团公司总医院河南鹤壁 458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多发于老年群体,近些年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对老年群体身心健康及生活造成不利影响[1]。

目前,植骨融合术是临床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主要有效手段,其中以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及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最为常见[2]。

本研究选取河南能源鹤煤集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94例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比分析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河南能源鹤煤集团公司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4例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47例。

两种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两种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两种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潘丹;唐少龙;刘超;付军初;陈思远;黄庆华【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24(27)2【摘要】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UBE-TLIF)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

方法将6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UBE-TLIF组(30例)和MIS-TLIF组(32例)。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VAS评分、ODI、SF-36评分、椎间隙高度(IH)、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LL)、椎间融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UBE-TLIF 组随访12~18个月,MIS-TLIF组随访12~19个月。

手术时间UBE-TLIF组长于MIS-TLIF组(P<0.05)。

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UBE-TLIF组少(短)于MIS-TLIF组(P<0.05)。

IH、Cobb角及LL:末次随访两组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腰、腿痛VAS评分及ODI、SF-36评分:两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改善(P<0.05),其中腰、腿痛VAS评分及SF-36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DI UBE-TLIF组低于MIS-TLIF组(P<0.05)。

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达到植骨融合。

两组术后均未出现硬脊膜撕裂、脊髓硬膜外血肿、神经根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MIS-TLIF和UBE-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UBE-TLIF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总页数】5页(P181-185)【作者】潘丹;唐少龙;刘超;付军初;陈思远;黄庆华【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脊柱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7;R687.3【相关文献】1.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2.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比较的Meta分析3.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比较4.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5.同体位下斜外侧腰椎间融合结合机器人引导经皮内固定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Ⅰ期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椎间孔及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

经椎间孔及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

经椎间孔及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李素明;杭柏亚;杨开锦【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22)1【摘要】目的: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疗效。

方法: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4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组24例、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组2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前与术后半年ODI指数和腰腿痛VAS评分、植骨融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

结果:术后随访11~30个月,平均16个月,TLIF组临床优良率87.5%,PLIF组为85.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TLIF组ODI指数为(18.7±4.5),PLIF组为(19.0±4.7);TLIF组与PLIF组VAS评分分别为(7.6±0.8)、(7.7±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半年ODI指数TLIF组(3.7±2.4)、PLIF组(3.9±3.1),VAS评分分别为(1.9±0.6)、(2.1±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半年植骨融合率TLIF组91.7%、PLIF组9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半年ODI 指数、VAS评分均降低(P<0.05)。

与PLIF相比,TLIF手术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手术并发症少(P<0.05);结论:TLIF、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疗效相似,TLIF较PLIF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和降低医源性神经根损伤等优点。

【总页数】3页(P53-55)【作者】李素明;杭柏亚;杨开锦【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南京 210001;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南京210001;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南京 2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7【相关文献】1.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J], 林景波;张洪涛;何平;李诗;吴聚;何土东;李广森2.经后路与微创椎间孔入路行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峡部裂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对比 [J], 杜云峰;王红星;杨小超;梁峰;赵东华3.经椎间孔和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效果比较 [J], 王金辉;廖文胜4.腰后路改良PLIF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下腰椎不稳的临床研究 [J], 宁明亮5.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J], 许占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创伤反应的对比研究

腰椎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创伤反应的对比研究

腰椎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创伤反应的对比研究刘鑫;孙兆忠;李瑞;任佳彬;郑振阳;李璐【期刊名称】《滨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40)002【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OLI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创伤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于某院治疗的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其中OLIF手术(A组)治疗者17例,PLIF手术(B组)治疗者3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2、24、48 h抽取末梢静脉血检测的C反应蛋白(CRP)及肌酸激酶浓度(CK),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术后第1、2、3天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并同时评估术前及术后1、2、3 d腰腿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方面A组患者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血清CRP及CK浓度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增高;两组间比较,A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 d切口疼痛VAS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两组间比较A组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与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OLIF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更小等优点.%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comparison the trauma responses of the lumbar fusion between oblique vertebral body (OLIF) and traditional PLIF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olisthedisease.Methods Fifty-two patients were enrolled by the entry criteria between August 2014 and Febr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and were assigned to using the oblique vertebral fusion between (OLIF group,n=17) an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n=35).The length of skin incisio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ere recorded,as well as the serum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creatine kinase(CK)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the same time after operation.The pain severity of incision in postoperative 1 d, 2 d, 3 d was evaluated by visual analog scale (VAS).And at the same time to evaluate lumbocrural painpre of 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1 d, 2 d, 3 d.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in both groups (P>0.05),after analysis,the lumbocrural pain VA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but in the incision length,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hospital stay in,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lower than group B,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serum levels of CRP and CK were measured 12 h,24 h and 48 h of after operative in group A were lower than group B,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wo groups of postoperative 1~3 d incision pain VAS score were falling,the postoperative 1~3 d VAS score between the group A and B were differences,and A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they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wo groups of surgical way to treat lumbar olisthe disease all can obtain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But OLIF surgery not only can ensure the curative effect,also have theadvantage of less bleeding,local symptom is light,quick recovery, cause tissue damage and system 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 is lighter.【总页数】5页(P85-88,93)【作者】刘鑫;孙兆忠;李瑞;任佳彬;郑振阳;李璐【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滨州 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滨州 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滨州 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滨州 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滨州 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滨州 2566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相关文献】1.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J], 林景波;张洪涛;何平;李诗;吴聚;何土东;李广森2.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 [J], 汪勇刚;许永涛;王大鹏;赵焰3.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比较[J], 洪锋; 楼宇梁; 全仁夫; 李伟4.斜外侧入路与传统后路手术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及组织创伤定量分析 [J], 鲁学良; 孙天宇; 王丰耀; 刘世琼; 石辉辉; 熊明月5.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 [J], 李赛;朱文辉;段晓青;张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椎间孔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的疗效比较

经椎间孔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的疗效比较

经椎间孔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的疗效比较刘丹;黄建国;陈潜妙;陈静【期刊名称】《疑难病杂志》【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between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transforamih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n treating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and instability .Methods Select 64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and instability between March 2009 and March 2012 .The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2 cases in each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reatment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mean operative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29.3 ±22.1) min,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53.1 ±19.8) min ( P<0.05);observation group's average blood loss was (376.4 ±89.7) m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501.1 ±65.7) ml ( P<0.05);average length of staying in hospita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8.9 ±1.7) d,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7.6 ±2.4) d ( P <0.05).Observation group's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6.25%)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5.63%, P<0.05).Both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surgery VAS scores were decreased ( P <0 .05 ); whi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surgery , VAS scor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duction rate( P >0 .05 ) .Conclusion Both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transforamih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n treating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and instability had significant effect and should be selected by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different patients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T l JF) a l n d p o s t e r o l a t e r a l l u mb a r f u s i o n( P L F)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l o w. g r a d e l u mb a r
仅对复位后椎 间高度 和复位率 的维持优于 P L F 。
【 关键词】 脊椎滑脱 ; 腰 椎 ; 脊柱融合术 ; 矫正丢失
Tr a n s f o r mi n a l l u m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v e r s u s p o s t e r o l a t e r a l l u mb a r f si u o n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l u mb a r
中华 解 剖 与 临床 杂 志 2 0 1 5年 8月第 2 0卷 第 4期
C h i n J A n a t C l i n ,A u g u s t 2 0 1 5, V o 1 . 2 0, N o .4
・ 2 8 7・

脊柱退行性 变解 剖与 临床专题 .
经 椎 间孑 L 椎 体 间融 合 与 后 外 侧 融 合 治 疗 轻 度 腰 椎 滑 脱 症 的 中期 随访 对 比研 究
术前 2组间滑脱率 、 滑脱角和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 0 5 ) ; 术后各观察指标较术前
均有改善 ( P值 均 < 0 . 0 1 ) , 但T L I F组和 P L F组滑脱率 、 滑脱 角和椎 间隙相对高度 改善方面 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 P值 均 > 0 . 0 5 ) 。在 随访 过程 中 T L I F组椎 间隙相对高度 、 滑脱 率的维持优 于 P L F组 ( P值 均 <0 . 0 5 ) 。术后 O D I 、 S F 一 3 6和 N R S评分均较术前 明显改善 , 但 2组 间评 分在术 后和 随访时差 异无 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 0 5 ) 。结论 T L I F与 P L F均是治疗 I~Ⅱ度 腰椎滑 脱 的有效 术式 , 而T L I F
陈曦 孙旭 陈忠辉
【 摘要 】 目的
王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刘臻
朱泽章 钱 邦平 邱 勇
比较 经椎 间孔椎体 融合术 ( T L I F ) 和腰 椎后外 侧融合 术 ( P L F ) 治疗 的轻 度腰椎
滑脱症 患者手术前后及 中期随访时影像学指标及 生活质量 的变化差 异。方法 回顾性 分析 2 0 0 7年 1 月—l 2 0 1 2年 1 月分别行 T L I F和 P L F治疗 且随访 2年以上 的 1 6 7例 I~Ⅱ度腰椎 滑脱症 患者 的临 床 资料 。其 中 L 4 滑脱 1 0 3例 , 滑脱 6 4例 ; 退变 性滑脱 9 4例 , 峡部裂 性滑脱 7 3例 。T L I F组9 2例 ,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S u n Xu,E ma i l :d r s u n x u @J 6 3 . c o n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c o m p a r e t h e r a d i o g r a p h i c a n d c l i n i c a l r e s u l t s o f t r a n s f o r m i n a l l u m b a r
异 。结果 与T L I F组 比较 , P L F组手 术 时 间较短 [ ( 1 7 5 . 3- -4 4 6 . 2 ) m i n v s( 2 2 8 . 3±5 2 . 1 ) mi n ,t =
6 . 8 7 7, P< 0 . 0 1 ] , 出血量较少 [ ( 4 1 5 . 3- -1 4 0 1 . 7 ) m L v s( 6 2 0 . 5- -1 4 2 5 . 9 ) m L ,t =1 1 . 4 0 3 ,P<0 . 0 1 ] 。
男2 7例 、 女6 5例 ; 年龄 3 9— 7 5岁 , 平均 5 5 . 7岁 。P L F组 7 5例 , 男 1 9例 、 女5 6例 ; 年龄 4 O~ 7 8岁 , 平
均5 6 . 1 岁 。于术前 、 术后和 中期随访 时 , 在 腰椎正 侧位 x线 片上测 量滑脱率 、 椎 间隙相 对高度 和滑 脱角 。同时采用 O s w e s t r y 功能 障碍 指数 ( O D I )、 疼 痛数字评 价量 表 ( N R S ) 和健康调 查简 表 ( s F 一 3 6 ) 对患者 的生 活质量进 行评 价。采用 t 检验 比较 T L I F组 和 P L F组 间影像 学和生 活质量评 估指标 的差
s pond yl ol i s t he s i s: a m i d- t e r m f ol l o w- u p s t ud y Ch e n Xi , Su n Xu, C h e n Zh on ghu i , Wa n g Bi n,
L i u Z h e n , Z h u Z e z h a n g ,Q i a n B a n g p i n g ,Q i u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i n e S u r g e r y ,N a n j i n g D r u m T o w e r H o s p i t a l C l i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fⅣ o n ,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j i n g 2 1 0 0 0 8 ,C h i n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