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和联系
内审和管评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二者的联系:都是对公司现行体系的审核与评价,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的一个输入。
二者的区别:一、级别不同管理评审由公司管理层进行,一般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或总裁)主持;内审则一般是由质量部门(不少企业是体系部门)、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等组织,各相关部门参与。
二、目的不同管理评审主要是讨论公司现行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及公司战略方针目标的适宜性及调整等;内审是审查现行体系是否正常运行,以及运行工作的改进建议。
三、方式不同管评一般是以会议的形式进行,中高层领导参与;内审以会议加现场审核为主,涉及到体系内各个岗位和人员。
四、权限不同管评会议后发布的决议,是必须执行的;内部审核的结论和不符合项,都有“申诉”的余地。
五、管理评审简要要求:标准5.5.2(略)实施建议:一、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定期组织实施,对知识产权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1、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每年至少一次)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管理评估;2、评估的目的是评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3、评估依据是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和预期的目标,必要时,应考虑内外环境的变化;4、评估结论应明确管理体系调整和方针、目标改进的需求,以及采取措施的可行性,以利于持续改进。
二、管理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1、知识产权方针;2、内部考核结果;3、企业经营策略改变;4、新产品、新业务规划;5、技术、标准发展趋势;6、经营目标达成情况;7、知识产权获得和拥有情况;8、知识产权争议和诉讼情况;9、知识产权风险评估;10、事前管理及跟进情况;11、重大更正及预防措施、改进建议;三、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1、提出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的改进措施;2、提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管理程序的改进措施;3、确定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财务资源及信息资源投入措施;4、保持评审的输入和输出记录;5、实施评审的决定和措施,在管理者代表的主持下,制定责任部门,制订实施计划,明确完成时间。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的逐步增强,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如何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因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是监督、保证、判定建筑工程质量优劣的重要手段,故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如何高效、准确的开展工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国家认监委2006年7月27日印发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文件要求,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适时开展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是确保实验室工作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实验室自身必须建立的评价机制,即对所策划的质量体系、过程及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审核,是保证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过程。
换言之,内部审核简称内审,是实验室自己进行的,用于内部目的的审核,也称第一方审核,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诊断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1、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准备1.1 编制内审计划按照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规定,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每年年初要编制《年度内审计划》,根据《年度内审计划》的安排开展内部审核,这是年度工作计划的细化,主要是进一步明确审核组成员、日程安排和注意事项。
特殊情况下可追加审核,其内审计划应根据特定情况所审核的对象和重点确定,这种审核的目的只与该特定情况有关,不一定涉及到所有体系覆盖的部门及要素。
1.2 组织内审人员内部审核计划中,应明确本次审核的组织者—内审组长(审核组有二名以上成员时)和审核人员。
内审组长是审核活动的领导者,应选择经过系统培训、具有丰富审核经验且具备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
审核组成员均应是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与能力的内审员。
此外,还需要考虑内审员的工作经历、专业知识与受审部门业务特点的适应性;内审员与受审核部门的责任关系和内审员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等。
2、实施内部审核内审实施的步骤,按照首次会议、现场审核、碰头会、开具不符合项报告及召开末次会议的程序进行。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区别

6
频率
3.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2.其他进行专项管理评审的时机包括: a)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时; b) 顾客提出重大投诉时; c) 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变更时; d) 进行重大技术革新时; e) 其他必要时。
1.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 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 效性方面的问题。
1.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
1.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 加等
5
输出 施,由审核组长编标、目的和活
1.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顾客、社会) 的期望 2.依据相对相对宏观、广泛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区别
为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如下:
编号 不同点
内部审核
管理评审
4
程序
1.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 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体系要求的证据
2
组织者
1.由质量主管人员组织 2.由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
1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 2.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 管理人员参与
3
依据
1.主要依据企业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 2.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合同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 3.依据具体细致
内审与管理评审区别

内审与管理评审共同点:都是通过组织内部人员对企业体系情况进行评价的活动;评价目的都是为了改进体系;一般至少一年进行一次;不同点:评审关注点不同:管理评审是评价体系的充分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内审是评审体系符合策划、标准、体系文件的程度以及执行和实施程度;前者关注计划、组织和控制,后者关注执行。
参与人员不同:管理评审主要公司管理层,内审可能是公司的任何人;前者需要职位要求但无需外部机构认定,后者需要有资质认;其他还有内容、实施方式、影响力、目标、时间选择等方面有不同点。
联系:两者互为策划输入的依据;内审目的主要在验证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而管理评审目的主要是检查体系建立的符合性。
1.内审1.目的规范内部审核的方法并验证质量环境管理系统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得到有效实施。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3.定义3.1 内部审核: 由企业内部组织的质量/环境体系的审核。
3.2 审核员: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经过内部或外部国家级训练取得证件并经总经理授权的人员)。
4. 职责4.1 管理者代表: 负责内审计划和内审报告的承认;4.2 系统课: 内审方案的制定,内审计划的编制,内部审核具体实施的组织工作。
4.3 审核员: 编制内审检查表,现场审核及记录,内审不符合项报告的开立及其纠正措施的效果跟进。
4.4 受审核部门: 配合整个审核工作的进行,并对审核结果中不符合项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且确实执行。
2.管审1.目的:明确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充分的运行、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改善机会及其变更可能性的评价方法,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能持续符合ISO9001:2000及ISO14001:2004标准要求、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顾客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评审的控制。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制定品质环境政策与公司品质环境目标,主持管理评审和评审计划的批准。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制定和管理评审的落实、组织协调以及对管理评审中指出、问题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追踪管理。
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关系和区别

欢迎阅读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关系和区别二者的关系:内部审核是管理评审的前提,一般管理评审会议都是在内部审核完成之后召开。
内部审核报告是管理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而管理评审是对内部审核结果的检查。
区别:1、主持人和参与者不同:管理评审是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的最高级别的会议(即公司级安委会),一般由公司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员工代表参加会议,由相关部门和人员汇报体系运行整体情况和存在问题。
而内部审核由管理者代表主持的检查或者是检查考核,审核组一般由具备内部审核能力的专业人员组成。
2、目的不同:管理评审是对本年度体系运行情况的总结,既是上一轮PDCA循环的结束,又是下一轮PDCA的开始。
他通过对本年度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客观评价,寻求下一轮PDCA持续改进的机会,并形成管理评审报告。
而内部审核是对本轮PDCA循环过程控制的检查,通过内部审核收集需要持续改进的证据,并形成内部审核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依据。
也可以说管理评审是对内部审核实施效果的检查。
3、依据不同:管理评审依据的是企业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体系审核结果、目标指标实现程度、合规性评价结果、客观环境变化以及最高管理层对遵守法律法规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等。
而内部审核的依据是组织的管理体系文件、与组织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标准。
4、耗时不同:管理评审一般几小时可以结束,但内部审核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作业场所的多少,所花费的时间不等,一般集中审核几天甚至几周不等,如果是滚动审核需要的时间会更长。
管理评审和内审的最主要的区别是两者的实施者不同,管理评审是必须要最高管理者亲自出马,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而内审通常只要由内审组长主持就行,二,目的不同,管理评审评审的是体系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及改进的机会,而内审是审查所建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及9001标准的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实施和保持.三采取的形式不同,管理评审通常采取会议的形式(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多次),而内审必须要到现场去审核,需要获得充分的证据,不可能仅凭会议就达到内审的目的.1、参加人员不同;2、采用方法不同;3、工作环境不同;内审结果是管理评审的输入。
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关系和区别审批稿

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关系和区别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关系和区别(1)目的不同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适用性、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
(3)依据不同内部审核主要依据实验室制定和使用的,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合同以有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
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分包方、顾客、社会)的期望。
(4)程序不同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何的证据。
客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
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
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实验室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内部审核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公司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每年内部审核至少1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

一、目的不同内审: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管审:确定管理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二、对象不同内审:组织的管理体系(不包括方针、目标的适宜性)管审:组织的管理体系(包括方针、目标的适宜性)三、实施者不同内审:内审员管审:最高管理者主持和管理层人员参加四、评价依据不同内审:审核准则(包括ISO9001\ISO22000\ISO18001等)管审:顾客/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五、方法不同内审:系统、独立分获取客观证据,与审核准则对照,通常在现场进行管审:以广泛的输入信息为事实依据,就方针、目标及顾客、相关方的需求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会议的方式进行六、输出结果不同内审:对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有效实施和保持作出结论,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要求管审:提出改进措施和资源需求,包括对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是否适宜作出评价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不同的活动,二者的区别如下:为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目的不同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
(3)依据不同内部审核主要依据企业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
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顾客、社会)的期望。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1、参加人员不同;2、采用方法不同;3、工作环境不同;内审结果是管理评审的输入。
4、目的不同,一是符合性(内审)一是三性(管理评审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5、可能会频率不同,一般内审会比管理评审的次数多;6、内容不同,内审会更具体一些,而管理评审相对宏观一些;7、组织者不同;内部审核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公司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每年内部审核至少1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管理评审总经理每年定期在十二月份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会议评审,当有需要时,总经理可临时组织进行专项管理评审。
进行专项管理评审的时机包括:a)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时;b) 顾客提出重大投诉时;c) 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变更时;d) 进行重大技术革新时;e) 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
管理评审介绍:管理评审就是最高管理者为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就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及实现情况组织进行的综合评价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种评价活动来总结管理体系的业绩,并从当前业绩上考虑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同时还应考虑任何可能改进的机会,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在市场中所处地位及竞争对手的业绩予以评价,从而找出自身的改进方向。
管理评审内容:对该组织的整个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有标准要求的体系)执行状况进行的评估.应该涉及到:外部机构,客户等对该组织之审核状况各项组成部门之管理目标达成状况过程绩效体现和产品符合性评估纠正措施改善措施成效各项资源配备之评估管理评审程序目的本程序规定了管理体系评审的具体要求,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满足相关方的要求。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由质量负责人根据内审计划制定的日程和内审检查表负责组织和策划的,由内审员组织实施,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周期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内部审核,从而验证检验检测机构的各项工作运转是否持续符合质量管理体系和评审准则的要求。
2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定期系统地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都是对质量体系进行评价的方式。
内审结果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材料之一。
农小测(1)目的不同内部审核:确定质量活动及其结果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2)依据不同内部审核:依据评审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质量体系文件和技术标准;管理评审:依据客户的期望、外部机构的评审结果,内部监督、内部审核的结果等,重点在于改进。
(3)范围不同内部审核:要求每年度覆盖质量体系的全要素和实验室的所有与质量有关的活动;管理评审:要求对质量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应考虑到若干方面的工作内容。
(4)层次不同内部审核:控制质量活动及结果符合质量方针、目标的要求,属战术性的;管理评审:控制质量方针、目标本身的正确性,属战略性的。
(5)组织者不同内部审核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管理评审由机构主要负责人组织。
(6)结果不同内部审核主要是发现和纠正不符合项,使质量体系更有效地运行;管理评审主要是改进质量体系,修订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
(7)地点不同内部审核一般在被审核部门的现场进行,管理评审一般在会议室内进行。
认证机构内审和管理评审报告

认证机构内审和管理评审报告认证机构内审和管理评审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认证。
而认证机构则是负责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评估,以确保其符合国际标准和法规要求。
为了保证认证机构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信誉,需要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
二、内审内容1. 内部文件审核:对认证机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流程文件等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国际标准要求。
2. 服务过程审核:对认证机构提供的各项服务过程进行审核,包括客户接待、资料收集、审核计划编制、现场审核等环节,以确保服务过程规范化、标准化。
3. 人员能力审核:对参与现场审核的人员进行能力评估,并对其培训情况进行跟踪。
同时还需对内部员工进行岗位职责分析,并确保其具备相应能力。
4. 客户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客户对于认证机构服务的满意度,并收集客户反馈意见,以便针对性地改进服务质量。
三、管理评审内容1. 质量目标评估:对认证机构制定的质量目标进行评估,以确保其符合国际标准和法规要求,并能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2. 内部管理体系评估:对认证机构的内部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包括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内部流程等方面,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支持业务发展。
3. 人员培训和发展评估:对认证机构内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并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4. 绩效考核评估:对认证机构内部员工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绩效考核制度公正、透明,并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积极性。
四、结论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可以有效地提升认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增强竞争力。
因此,在日常经营中,认证机构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并不断完善内审和管理评审机制,以确保其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区别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区别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不同的活动,二者的区别如下:为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目的不同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
(3)依据不同内部审核主要依据企业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
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顾客、社会)的期望。
内审内容更具体一些,管理评审相对宏观一些。
(4)程序不同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体系要求的证据。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
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
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企业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6)频率不同一般内审会比管理评审的次数多;内部审核每年至少1次,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
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IATF16949管理评审与内审的区别

管理评审与内审的区别1、评审关注点不同:管理评审是评价体系的充分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内审是评审体系符合策划、标准、体系文件的程度以及执行和实施程度;前者关注计划、组织和控制,后者关注执行。
2,参与人员不同:管理评审主要公司管理层,内审可能是公司的任何人;前者需要职位要求但无需外部机构认定,后者需要有资质认定;3、目的不同:内审是确定质量活动及其结果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是就质量方针和目标评价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及效率。
4、依据不同:内审主要是检查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由各部门内审员对部门交叉检查一般又管代或办公室相关人员主持,管评是由企业主要领导主持,检查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企业方针的正确与可行性。
资源配备的合理性,顾客的满意情况,评价内外部审核的结果;顾客的反馈(是否满意;直接的投诉);过程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产品的符合性;现状与趋势;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情况;以往的管理评审的措施的实施和效果;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的变化。
5、层次不同:内审:控制质量活动及其就结果符合方针目标要求(战术控制),管理评审:控制方针、目标、体系的适应性(战略控制)。
6、组织者不同:内审由任命的内审组长领导内审组进行发起和操作,管评由最高管理者发起和操作:7、执行者不同:内审:与审核领域无关的内审员管理评审:管理者及关键岗位人员。
8、结果不同:内审:对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及预防措施,使体系有效允许,管理评审:改进体系,修订方针、目标及文件,提高管理适应性、有效性、竞争力。
管理评审1、管理评审策划在管理评审前30天,由总经办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公司总经理批准。
2、发布会议通知,总经办在管理评审会议前15天下发《管理评审计划》,通知参加管理评审的所有人员。
3、管理评审准备,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按《管理评审计划》要求准备相关工作,调查有关情况,收集并提交有关文件和资料。
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

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18、 4.1公司制定并实施《内部审核程序》。
19、 4.2每年底,质管责任工程师制订年度内审计划,规定审核的准则、范
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质保工程师)审核后实施;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审,内审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且审核应覆盖公司所有产品、部门及《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和GB/T19001-2000标准要求的所有过程。
出现下列情况时,管理者代表(质保工程师)可及时组织内部审核:
20、1、组织机构或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21、2、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22、3、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23、4、在接受第二方、第三方审核之前。
24、 4.3审核实施前,由审核组长应对审核实施方案进行策划,编制审核日
程计划表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内审准备,审核组成员在审核组长带领下做好审核前准备,编制审核检查表。
25、 4.4内审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具备内审员资格,且不能审核与自己有直接
责任的工作;
26、 4.5审核组根据审核结果编制内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质保工程师)
批准后,由质管责任工程师发放至相关部门。
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
项,开具不合格项报告,经相关部门负责人确认后,发放至相关部门;
27、 4.6相关部门应对产生不合格项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审核组负责跟踪验证所采取措施的效果;
28、 4.7审核组长将所有内审记录整理成册,交管理部保存。
2.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六、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一、内部审核二、管理评审三、内审与管评的区别返回首页一、管理体系内部审核1、概述2、审核的基本概念3、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4、内部审核的一般步骤返回首页1、概述准则原文:4.5.15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以便验证其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
内部审核通常每年一次,由质量主管负责策划内审并制定审核方案,审核应涉及全部要素,包括检验检测活动。
审核员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审核员通常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
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应采取纠正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
要求:为保证管理体系按照文件和准则要求运行,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管理体系开展有计划的、系统的、独立的内部审核活动,对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持续改进。
如果内部审核工作未充分实施,可以认为该机构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不够,自我完善机制不完善,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在为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存在一定风险,难以始终得到顾客和社会信任。
新准则强调机构自律,检验检测机构要定期向资质认定部门上报包括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遵守从业规范、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等内容的年度报告,以及统计数据等相关信息,只有在有效进行内审、管理评审后,才能为其遵守法律法规、独立公正从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情况提供证据,这样才能对年度报告及自我声明的真实性负责。
返回首页1、审核的基本概念(1) 内审的定义(2)内审的目的(3) 内审的依据(4)内审范围(5)审核发现(6)不符合报告返回首页(1) 内审的定义定义:检验检测机构自行组织进行的管理体系审核。
即通过内审员有计划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查阅机构的记录、交谈、观察等获得证据,并将这些证据与评审准则和机构的管理体系对照,评价机构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返回首页(2) 内审的目的目的:评价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对审核发现实施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促进体系的保持。
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

04
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实 施
实施主体
01
实验室主任
负责制定内审和管理评审的计划 和要求,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 施。
内审员
02
03
实验室工作人员
经过培训和资格认可的专门人员, 负责按照计划进行内审,并提交 内审报告。
随着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内 审和管理评审的难度和工作量也相应增加, 同时还需要应对各种新的技术和标准变化。
机遇
随着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日益重要和规范化, 实验室可以通过有效的内审和管理评审提高 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借助 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具降低评审成本和提高效
率。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未来发展方向
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验室采取了多项改进措施 。例如,加强实验操作培训、建立数据记录规范 、实施质量控制计划等。
内审和管理评审问题
在过去的内审和管理评审中,该实验室存在一些 问题,如实验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完整等。
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这些改进措施取得了显著 效果。实验室的实验操作更加规范,数据记录完 整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和质量 得到了提升。
相互促进
管理评审可以为实验室内审提供战略指导和方向,帮助内审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验室的需求和目标。
内审的结果和改进建议可以为管理评审提供实际数据和案例,帮助管理评审更好地发现问题和改进点,促进实验室的持续改 进。
相互影响
管理评审的决策和改进措施可以影响实验室内审的方向和重点,内审需要根据管理评审的要求和方向 调整评审计划和内容。
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
53内审和管理审查(人权验厂)

内审1、内审准则(1)审核准则定义: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2)内审准则包括:GB/T 19001-2008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内审最根本的审核原则;组织现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方针、目标、手册、形成文件的程序、质量计划等;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等;合同要求;行业惯例等。
2、内审的基本要求(1)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内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2)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规定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3)内审员的选择和审核确保客观性和公正性。
(4)策划、实施审核,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的职责和要求在内审程序中规定。
(5)受审核部门管理者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跟踪活动应对采取措施进行验证和报告。
3、内审的流程内审流程一般包括:(1)准备阶段:——选定审核组长,组成审核组;——制定内审实施计划;——编写内审检查表(2)实施阶段——举行首次会议——审核实施阶段的文件评审——审核中的沟通——信息的收集和验证/形成审核发现,开具不符合报告——得出审核结论——召开末次会议(3)审核报告的编制和分发阶段(4)审核完成(5)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展开:(1)准备阶段:——选定审核组长,组成审核组;由组织的管理者代表选定审核组长,审核组长对审核所有阶段的工作负责。
审核组成员需是通过内审员培训并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的人。
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制定内审实施计划;内审实施计划的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审核准则、审核时间、审核地点、使用的审核方法、审核组成员、具体的审核日程安排、审核计划批准人、日期等。
——编写内审检查表检查表的主要内容:审核内容、审核对象、审核方法。
检查表可按过程、按部门进行检查,均要覆盖体系全部条款。
(2)实施阶段——举行首次会议A)首次会议是现场审核的开始,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B)首次会议的内容:介绍审核组成员、受审核方领导及参会人员;审核目的,范围,审核准则;审核日程安排;审核方法、程序说明,包括抽样检查局限性;审核资源确认;确认陪同人员的提供和作用;公正性声明;保密承诺;问题协调澄清;受审核方领导讲话;组长宣布首次会议结束,现场审核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和联系(2011-08-26 09:55:31)转载标签:杂谈分类:ISO9001质量管理
1、内审和管理评审中都有“审”,内审是“审核”,而管理评审是“评审”。
先看看这两个定义:
a)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判别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且形成文件的过程(ISO9000:3.9.1)。
我们讨论的是内审,那么,请看看ISO9001第8.2.2条a)和b),可以知道内审要确定三个符合性和一个有效性。
b)评审是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ISO9000:3.8.7)。
2、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有什么区别?
a) 如果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对象都是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来做的话。
内审有符合性和有效性,没有适宜性和充分性。
因为它得不到这方面的客观证据的。
没有办法做的;
管理评审反过来少了一个符合性。
因为,这个问题在内审中解决了。
管理评审的输入中有内审输出,管理评审的时侯要对内审工作本身的好坏进行评审的。
方法可以利用其他信息。
譬如,就顾客满意方面。
标准5.6.2管理评审的输入中包括a)各个审核结果。
这是自己方面来评定的;b)顾客反馈信息。
从外部来的信息。
c)还可以通过8.4条数据分析中从财务信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看看未来的系统能力如何。
避免在片面性的基础上作出不正确的结论。
b)内审的重点把过去做的和准则进行“核”对,来判定符合性和有效性。
譬如,质量目标是否达成,是根据已经确定的,现在在用的质量目标来衡量的;而管理评审的重点在未来,是“评”。
根据各个方面信息来判定,这一个体系是否适宜未来的周围环境,是否充分,譬如,内审说质量目标达成的,但是,顾客不满意,这样的目标就有问题了。
管理评审就要为解决这个问题作出决定。
必要时要调整质量方针和目标,调整体系机构等。
3、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看它们的区别。
譬如,谁来做,什么时候做,记录的维持要求等,这里不做进一步分析。
根据区别也可以从反面来看到有什么联系。
4、归纳起来,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大多数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都是从正面求证,而评审是从反面求证。
如果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都是从反面求证的话,往往会引起审核方和被审核方的对立,不协作;特别当领导规定,发现不个不符合项要处罚的话,矛盾更加突出,不利于审核的进行。
这也是为什么质量人员和制造人员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统一的道理。
往往审核是质量人员去查别人,而自己的工作没有人查。
只有等到产品出去以后,发现漏检的时候,老板来问罪了。
内审只审核体系、过程和产品符合性和有效性。
一般讨论时候,只关注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内审是否执行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有有效性也应当通过内审来审核。
这次内审就要审核
上次、前几次审核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不应当由管理评审来做审核。
管理评审的“审”不是审核的审,而是评审的审。
审核注重现在和过去的,评审根据过去和现在注重于未来的。
当然,评审时候,要联系内审(从内部)和顾客满意(从外部)一致情况,来评审(不是审核)内审的有效性,这和其他要评审体系、过程的其他部分的有效性是一样的。
注重于针对未来的适宜性和充分性。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对外部审核员来说,只要有这样的记录就可以了。
当然,评审不是为了对付外审的,不要作假记录;
内审也要审核管理评审,除了看看应当有的记录是否都有;内容是否满足标准要求,之外,重点应当看看,通过管理评审是否起到了应当有的作用。
管理评审也要执行PDCA。
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