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心得
地球化学专业实习心得体会
![地球化学专业实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bb4574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c.png)
地球化学专业实习心得体会在地球化学专业的实习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深刻地理解了地球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与应用价值。
实习伊始,我怀着满心的期待和些许的紧张踏入了实习单位。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复杂的实验设备,我起初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在导师和同事们的耐心指导下,我逐渐熟悉了工作流程和实验操作规范。
在野外采样的过程中,我亲身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地球化学的魅力。
我们穿梭于山川之间,仔细观察岩石的纹理、颜色和结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这不仅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每一次采样都是一次与地球的亲密接触,让我更加敬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实验室里的分析工作则是对耐心和细心的极大考验。
从样本的预处理到各种化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每一个步骤都要求精确无误。
通过对样本中元素含量的测定和数据的分析,我逐渐掌握了如何从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地质现象进行解释。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的讨论和研究。
与团队成员们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想法,让我开阔了视野,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我对地球化学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热爱。
我明白了地球化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探索地球奥秘、保护地球环境、开发地球资源的重要工具。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实习为契机,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地球化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投身到地球化学的研究中来,共同探索地球的奥秘,为人类的发展和地球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地球化学专业实践报告
![2023年地球化学专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4fa13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8.png)
2023年地球化学专业实践报告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同位素及地球化学循环的科学。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采集样品、测量分析等方法来研究不同环境下的岩石、矿物、土壤等地质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特性。
本文将简单介绍我们进行的实践过程和结果。
实践地点:某地矿山
实践目的:研究不同采矿区的矿石成分差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实践过程:
1.采集样品:在矿山内选取三个采矿区,分别采集五个矿石样品和三个土壤样品。
样品采集时需注意挑选无表层杂质和污染的样品,并用手套和采样袋严格保持卫生。
2.处理样品:采集的样品分别送到实验室进行样品制备。
矿石样品首先进行破碎、磨粉、压片等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土壤样品则先进行空气干燥、筛分等处理,然后取适量的样品进行研磨、加热等处理。
3.分析样品:在实验室中进行矿石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和土壤样品的物理化学分析。
其中,矿石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主要包括有机和无机成分分析,使用电子显微镜、ICP等分析技术来测量元素的含量和同位素组成。
土壤样品的物理化学分析将重点考察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
实践结果: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不同的采矿区矿石成分存在差异。
其中,一处矿山的矿石硫含量较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风险较大。
而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矿区的土壤中
重金属含量相较于非采矿区较高,且土壤的酸碱度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提示我们需要更加注重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治理。
结论:
地球化学实践是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步骤,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进展,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地球化学读书报告
![地球化学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819602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6.png)
地球化学—读书报告在xxx老师的教学指导下,本学期的地球化学课程已圆满结束。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地球化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更了解到了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对找矿、评价和开发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前言地球是个复杂的物质体系,几个世纪以来各学科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地球的过去和现在。
地球化学侧重从地球及其组成部分的化学成分和化学运动的角度来认识地球。
地球化学是关于地球和太阳系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演化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了与它有关的一切科学的化学方面”。
一、地球化学概念及其学科性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它是地质学与化学、物理化学、现代分析测试相结合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地球化学和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已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的三大支柱。
它的研究范围也从地球扩展到月球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矿产的寻找、评价和开发,农业发展和环境科学等有重要意义。
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的一些重大研究成果,如界限事件、洋底扩张、岩石圈演化等均与地球化学的研究有关。
地球化学的一些重大成果是各分支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
如陨石、月岩与地球形成的同位素年龄的一致,表明太阳系各成员形成独立宇宙体的时间是大致相同的。
又如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研究,导致发现地幔组成的不均一性(垂向的和区域的),提出了双层地幔模型,加深了对地球内部的认识。
天体化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还为新灾变论提供了依据。
二、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地球化学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地球化学的基本研究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①自然过程形成宏观地质体的同时也留下微观踪迹,其中包括许多地球化学信息,这些微观踪迹中包含着重要的地球化学演化信息,地球化学就是通过研究这些微观踪迹来追索地球历史的;②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存在状态是环境和体系介质条件的函数,地球化学将任何自然过程看成是热力学过程,应用现代科技理论来解释自然体系化学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使有可能在更深层次上探讨和认识自然作用的机制;③地球化学问题必须置于其子系统(区域岩石壳、幔)中进行分析,一系统的组成和状态来约束作用过程的特征和元素行为。
地球化学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地球化学专业实习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ee5834580216fc700afd7b.png)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地球化学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地球化学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地球化学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
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地球化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地球化学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
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地球化学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
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地球化学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
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地球化学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根据地球化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心尽力完成地球化学岗位工作的任务。
地球化学模式读书报告
![地球化学模式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407dde64afe04a1b071de53.png)
地球化学模式读书报告在学习完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掌握了应用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之后,在史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了地球化学模式,经过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后的练习,使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化学模式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要求,并且重点学习和掌握了PHREEQC程序的基本功能,达到了能够应用它来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球化学模式问题的要求,地球化学模式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先进的计算工具,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掌握它,以便能更加熟练地运用。
本文着重介绍一下PHREEQC的基本原理和存在的局限性。
一 PHREEQC简介PHREEQC是由美国地调所开发的程序,现在已改进为2.8版本.由于它的适用性很广,因而是美国应用的最广的一个地球化学模式程序, 在核废料处置研究工作中也常有不少应用。
它是在 PHREEQE[1]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PHREEQC是一个用C语言编写的软件,适用于地球化学中水方面的计算。
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描述局部平衡反应、动态生物化学反应的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
它基于离子团的水模型,可以应用于:(1)物种形成和饱和度的计算;(2)反应途径和平流传输计算,包括不可逆反应、溶液混合、矿物和气态均衡等, 它可以计算沸腾、冷却、围岩蚀变、地下水同热水混合以及蒸发的各种具体特征,能对水中组分的存在形式和化合物的饱和指数进行模拟计算,能对地球化学作用进行正向模拟计算,也能根据规定的地球化学作用来对水化学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反向模拟计算。
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地球化学模拟软件[2]。
二 PHREEQC 模型及原理简介与传统的水化学反应模型相比,目前的 PHREEQC不仅可以描述局部平衡反应,还可以模拟动态生物化学反应以及双重介质中多组分溶质的一维对流 - 弥散过程。
对于多溶质的溶液,PHREEQC 使用了一系列的方程来描述水的活度、离子强度、不同相物质溶解平衡、溶液电荷平衡、元素组分平衡、吸附剂表面的质量守恒等等。
根据用户的输入命令,PHREEQC 将选择其中的某些方程来描述相应的化学反应过程。
地球化学心得体会400字
![地球化学心得体会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1a8ef8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e.png)
地球化学心得体会400字地球化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各种元素、矿物质以及它们在地球内部和表面的分布、运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地球的化学成分、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地球表面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体会和感受。
首先,地球化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地球上各种元素和矿物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元素和矿物质,它们的分布和组成不仅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还受到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化学过程的影响。
地球化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地球上元素和矿物质的分布规律,还可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过程。
其次,地球化学的学习深化了我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
地球内部由核心、地幔和地壳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特点。
通过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化学成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震、火山和板块运动等地质活动,并且预测地震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程度。
此外,地球化学的学习还让我明白了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
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等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地球上的地质、水文和生物等过程都与地球化学密切相关。
地球上的污染、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也与地球的化学成分和化学过程密切相关。
地球化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地球上的各种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和解决。
最后,地球化学的学习也让我明白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等都属于有限资源,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以满足人类对生活和发展的需求。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于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地球化学的学习让我对地球的化学成分、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地球表面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地球上各种元素和矿物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深化了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明白了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以及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学习地球化学勘探心得体会
![学习地球化学勘探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a4ea6a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7c.png)
学习地球化学勘探心得体会。
1. 学习地球化学勘探的意义学习地球化学勘探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从而掌握地球的资源分布情况,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地质勘探工作。
此外,学习地球化学勘探还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地质环境变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 地球化学勘探的基本原理地球化学勘探是一种以地球化学原理为基础的勘探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地球表层的化学组成是由地下岩石和地下水的化学组成所决定的,而地下岩石和地下水的化学组成又受到地下深处的岩石的影响。
因此,通过测量地表的化学组成,可以推断出地下的矿物质组成,从而发现有价值的矿物资源。
地球化学勘探还可以用来探测地下水的污染情况。
例如,当地表水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元素时,就可以推断出地下水受到了污染。
另外,地球化学勘探还可以用来探测地下火山活动,当地表水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时,就可以推断出地下有火山活动。
总之,地球化学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地表的化学组成受到地下岩石和地下水的影响,通过测量地表的化学组成,可以推断出地下的矿物质组成,从而发现有价值的矿物资源,还可以用来探测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和地下火山活动。
3. 地球化学勘探的具体操作地球化学勘探的具体操作包括:采样、分析、评价和报告。
首先,采样是地球化学勘探的基础,采样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分析、评价和报告的质量。
采样时,应当注意采样点的位置、采样点的数量、采样点的深度、采样容器的清洁度和采样容器的类型,以保证采样的质量。
其次,分析是地球化学勘探的核心,分析结果是地球化学勘探结果的依据。
分析时,应当注意分析方法的选择、样品的准备、仪器的精度、仪器的准确度和仪器的稳定性,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
再次,评价是地球化学勘探的重要环节,评价结果是地球化学勘探的结论。
评价时,应当注意评价标准的选择、数据的分析、结果的比较、结论的推断和风险的识别,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
最后,报告是地球化学勘探的最终结果,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球化学勘探的效果。
地球化学生产实习报告
![地球化学生产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e2e63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7.png)
地球化学生产实习报告地球化学生产实习报告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球化学生产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的带领下,我来到中联重科等几家公司进行为期8天的顶岗实习。
我很珍惜这段在企业里学习的日子,它将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添上出色的一笔。
它让我更加贴近工人的生活,增长了更多的专业知识。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也进行过实验操作,做过一些焊接,搞过一些组装,对机电设备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真的处于生产车间那种气氛下,有很大的不同。
一、实习目的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
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机电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工件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
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机电专业老师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
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二、实习任务1.较全面、综合地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较深入、详细地了解企业生产的设备、工艺、产品等相关知识;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产品开发与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
2.在专业比较对口的实习岗位上,努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并能灵活应用,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工程实践能力均得到一次全面的提升。
3.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在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劳动观念、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逐步掌握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
地球化学实习报告
![地球化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d9d55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3.png)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球化学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我们于[实习时间]在[实习单位]进行了为期[实习天数]的地球化学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地球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勘查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1. 实习内容(1)野外勘查:了解地球化学勘查的基本流程,掌握样品采集、分析、处理等方法。
(2)实验室分析:学习地球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包括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数据处理等。
(3)地质地貌考察:观察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了解区域地质背景。
(4)地球化学异常分析:分析实习区域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识别成矿有利地段。
2. 实习方法(1)野外勘查:采用实地考察、样品采集、仪器测量等方法。
(2)实验室分析:采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
(3)地质地貌考察:通过实地观察、地形地貌分析等方法。
(4)地球化学异常分析:采用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异常识别、成矿预测等方法。
三、实习过程与成果1. 野外勘查实习期间,我们深入实习区域,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考察。
通过实地采样,采集了土壤、水、岩石等样品,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2. 实验室分析在实验室,我们学习了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数据处理等基本操作。
通过对样品的分析,了解了实习区域的地球化学特征,为成矿预测提供了依据。
3. 地质地貌考察通过对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考察,我们掌握了区域地质背景,为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基础。
4. 地球化学异常分析通过对实习区域的地球化学异常分析,我们识别出多个成矿有利地段,为后续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实习体会与收获1. 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地球化学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2.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对地球化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野外勘查能力。
王枫-吉大-地球化学课程的教学体会与思考
![王枫-吉大-地球化学课程的教学体会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ebdb0d7a0116c175f0e48c4.png)
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SiO2
500
100
岩石/球粒陨石
岩石学-火成岩石学
4 开设学期:第 学期
10
1 La Pr
Eu Tb Ho Tm Lu
Ce Nd Sm Gd Dy Er Yb
地球化学
5 开设学期:第 学期
地球化学理论与应用
7 开设学期:第 学期
问题与挑战
——<Firefiles> Tagore, 1928
R. Tagore (1861-1941)
感谢 Thanks
师资与教学概况:课程体系
先导课程
后续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 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 岩石学 构造地质学 古生物学、地史学
地球化学 矿床学
地球化学理论与应用 火成岩成因研究方法与实例
师资与教学概况:师资队伍
课程承担:地球科学学院 — 地质学系 — 岩矿地球化学教研室 师资队伍:迟效国(教授)、孙国胜(副教授)、王枫(副教授)、杨浩(讲师)
a. 课程之间的连贯性 ? b. 小班式授课 ? c. 考核方式 ? d. 前沿问题的引入 ? e. 提升课堂氛围, 开放式作业?
一些尝试
伊通新生代玄武岩成因研究
一年级 长春周边实习
二年级 火成岩石学
三年级 地球化学
四年级
地球化学理论 应用
I leave no trace of wings in the air, but I am glad I have had my flight.
《地球化学》课程的教学体会和思考
王枫 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云南· 昆明 2019年11月28日
学习地球化学勘探心得体会
![学习地球化学勘探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5b017c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1.png)
学习地球化学勘探心得体会地球化学是一门涉及深入大地内部的学科,它涉及地质学,化学,物理与数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结合,探索地球内部的化学特征和运行机制,以期获得丰富的地质资源。
在本次学习中,我对地球化学勘探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体会,这也推动了我对这一领域动力的深深坚定。
首先,我对地球化学的定义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它是指对大洋,大地及其他的天然地球系统的化学特征的研究,并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构造,地质变化,成矿和地球结构的形成,等等。
由于地球化学研究的前提就是推断和解释地球的化学过程和特征,因此,勘探是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因为只有进行深入的实地勘察,才能获得更多的地质资源和变化信息。
其次,我体会到了地球化学勘探所涉及到的种种技术,勘探既要运用地质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又要运用相关地球科学技术,结合真实时空环境,以比较灵活的方式实现识别,分析和判断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特征、地球化学过程特征等的目的。
这些技术不仅包括野外实地调查和测量,而且还要求具备更为深入的实验室分析技术,例如地球化学分析、电解质成分分析等。
此外,我还体会到了地球化学勘探的重要性和价值。
地球化学勘探能够给我们提供有关矿物成份,可燃物质,温度场,岩石成因分析等重要信息,它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地球内部构造特征的认识,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地质资源的分布,以及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
最后,我也看到了地球化学勘探的困难,首先,勘探需要大量的金钱和人力,而且设备费用以及旅行费用可能会很昂贵,其次,地球化学勘探还涉及到许多技术性的因素,需要掌握种种技术,如野外调查、实验分析等,因此,需要有一支高技术水平的团队才能确保项目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学习,我对地球化学勘探有了更为深刻而准确的认识,并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价值,也了解到了许多技术环节,相信今后我将在这一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化大庆认识实习报告
![地化大庆认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c13bd4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c.png)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包括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演化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研究地质过程中化学作用机制和条件、元素的共生组合及其赋存形式及元素的迁移和循环等等的学科。
学生主要学习地球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的训练,掌握野外和室内地质及地球化学的基本技能。
一、认识实习目的本次实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和扩展以往所学知识,初步从技术人员那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生产实习经验,详细的了解本专业所学所用,总结积累相关的生产知识,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
使同学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过硬的大学生。
同时培养同学间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不畏劳苦的毅力和大胆创新的品质,也为以后深层次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能早早适应做更加充分地准备。
总之,实习是大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我们要抓住这个良好地时机,积极努力学习吸收相关知识。
二、认识实习日程安排三、认识实习内容(一)考察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1、厂区概况东城区位于大庆市东北部,由东风新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凤、万宝、五湖新区构成。
这里住户和工厂多,大庆市又注重城市的环境质量,污水和排污就成了一大问题。
所以,这里修建了污水处理厂。
污水从各管线流到厂区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当效果达到国家GB—8976—96一级排放标准。
就排放进二十里泡,经安肇新河,汇入松花江。
2、污水主要处理流程及主要设备原理(1)处理流程:原水→预处理间→调节池及提升泵池→反应沉淀池→一级曝气生物滤池→二级曝气生物滤池→紫外线消毒→北二十里泡。
(2)主要设备原理:a、粗格栅间:粗格栅是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
顾名思义,粗格栅间是用来过滤污水中大颗粒的悬浮物,以免堵塞机器。
学习地球化学勘探心得体会
![学习地球化学勘探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f1855a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5.png)
学习地球化学勘探心得体会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地球化学勘探培训班,本次培训内容是为期六周,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现场的实践操作,我对地球化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经过一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主要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地质方面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资料,并进行预测评价,指导施工和合理采油,因此必须重视野外工作,实际是对地质条件进行研究、观察和描述的科学工作。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球化学知识,能应用于油田生产实践,会大大提高找油找气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这次培训中,同学们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如地层测试和地质描述、沉积相分析、油藏工程地质评价、化探等。
其中在野外教学中所运用的新的仪器装备和技术方法也让我获益匪浅。
例如,北京石油大学地球物理系在课题实验室里设计的新型三维激光测井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建立静态数据库、动态曲线库、影像库、断层等构造图库、地层模型库等完成全油藏的地层研究。
我想未来还需要继续研究和完善,争取早日实现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及处理、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处理及图像显示功能,以及静态地层分析、油藏工程地质研究等自动化。
对于野外教学中所运用的手持式激光雷达,它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稳定性、精确度和一致性,能够准确测量数据和形象、直观地反映地下信息,同时它还适用于油田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目标。
最近几年,在野外教学中我看到了很多新的仪器,尤其是在浅层地震勘探上,这种设备是我们从没见过的,以前是在浅地表处,而且波长比较短,而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就是深度十米甚至几百米。
还有一种设备是剖面仪,它是依靠声波反射和岩层弹性来完成的,它的操作非常简单。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在地球化学勘探中我们使用了先进的勘探技术,运用这些先进技术设备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当然,仅仅掌握勘探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我们只能探查地下的局部地质情况,我们的职责还在于提供科学的勘探决策依据,因此提高化学知识水平,掌握各种钻探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
地球化学读书报告
![地球化学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571cc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6.png)
地球化学读书报告―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方面的应用简述院系:在地球化学中,微量元素就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将自然体系中含量高于0.1%的元素称作微量元素。
通常指出:微量元素以低浓度(活度)为主要特征,其犯罪行为顺从叶唇柱溶液定律(亨利定律)和分配定律;自己往往无法构成单一制矿物,而被容纳在由其他组分所共同组成的矿物固溶体、熔体或流体看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微量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步入固溶体。
由于在相同条件下,微量元素的进化规律基本一致,所以可以命令物质的来源和地质体的成因。
而且,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研究中的促进作用越来越获得研究者的注重,下面,本人将从所写作的一些期刊中选一些例子从相同的角度阐释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的应用领域。
一、万洋山一诸广山花岗岩复式岩体――推论花岗岩成因万洋山一诸广山花岗岩复式岩基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出露面积达五千余平方公里,其中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复式岩基中一北段,南段有少数小岩体出露,岩性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包括万洋山、汤湖、寨前等岩体,形成时代为430一434ma;其次为花岗闪长岩,有桂东、扶溪等岩体,形成时代为426ma左右。
此外,在一些岩体中还有少量钾长花岗岩、花岗细晶岩岩株出露[1]。
研究者通过利用微量元素含量的对数有关图(图1),同时考量部分熔融、结晶分异过程中固相和液相的微量元素变化途径,对相同的岩浆演化过程展开了比较顺利的辨别:假设浓度为c1、c2的微量元素1、2的总分配系数为d1=5、d2=0.1,则在元素含量的对数座标图上拆分结晶(a,a')和拆分熔融促进作用(c,c’)均为直线关系(即为普通座标中的指数曲线关系),但两者的斜率极不相同。
在拆分结晶过程中结晶固自得残余液相中的不相容元素浓度cz有所减少,但变化范围大;而兼容元素浓度c:则急剧减少,且变化范围小,并使拆分结晶进化线具备正数的陡直斜率,固相成分线(a’)平行坐落于液相成分线(a)的左侧。
环境化学实验心得
![环境化学实验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d8e8c3f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0.png)
环境化学实验心得第一篇:环境化学实验心得实验心得短短八天的实验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化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环境化学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进行环境化学实验的训练,掌握必要的环境化学实验技能可以加强我们对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
我认为化学源自实验,实验是化学的精髓。
如果只学习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验的重要性,必定不会有创新和发展,同样,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便没有了灵魂。
唯有理论联系实际才是做好实验的根本所在。
经过这次的实验,我得到了不少的收获,一方面加深了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现在我总结了以下的体会和经验。
这次的实验跟我以前做的实验大有不同,因为只有这次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亲自去完成,就连试剂都是自己亲自动手配的,虽然占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深刻,最难忘的就是配试剂了,以前一直不敢接触浓硫酸等高腐蚀性物质,现今都不得不亲手配制,做完这个实验我再也不畏惧浓硫酸了。
没有老师额外的指导,我们就必须要自己查资料,弄懂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所用的试剂和仪器。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网络资源的便利。
除此之外,这次实验还让我明白了欲速不达。
刚开始,我们小组为了尽快完成实验,不去认真思考就按着网上查到的方案去做,结果做到最后才发现方案不完全对,实验失败,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
后来,每做一步,我都问自己为什么,不懂的及时向同学请教。
这样下来,我发现自己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懂的问题,而且实验速度并不比以前慢。
我想,实验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并能及时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提高。
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弄懂实验原理,自己亲自动手,开动脑筋的重要性。
其次,组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是这次实验成功完成的保障。
我们知道在这短短八天的时间里,要想每个人都把实验做一遍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有了明确的分工,每两个人为一小组,自己的实验自己负责,遇到不懂的问题,组员一起讨论,讨论未果的就去上网查找,都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组员们团结协作,最终战胜困难,这样不仅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每个人都收获颇丰。
地球化学专业——职业生涯报告
![地球化学专业——职业生涯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6763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1.png)
地球化学专业——职业生涯报告一、自我分析:作为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我深知自我分析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首先,就我的个人性格而言,我倾向于内向、细心、责任心强。
我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执行力。
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方面尚有提升空间,因此我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注重这方面的培养。
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于学术方面的热爱和钻研,我对地球化学这个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擅长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地球化学问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
此外,我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和新任务。
然而,我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劣势,其中包括在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不足。
我比较内向,不太擅长与人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另外,我有时候会过于追求完美,导致在处理任务时花费过多时间,需要提高时间管理和决策能力。
我的兴趣爱好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阅读、户外运动和音乐。
这些爱好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也有助于我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二、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分析:在社会环境方面,我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不确定性,这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变化。
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包括优秀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和图书馆资源等。
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不仅帮助我积累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是我最重要的支持和后盾,在我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们一直给予我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
尽管家庭条件一般,但他们从不让我感到缺乏爱和关怀,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实现自己理想的决心。
三、职业目标:我的短期职业目标是在大学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进入地球化学相关领域的工作岗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或技术工作。
长期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资深的地球化学家,在地质勘探、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影响力。
地球化学研究对地震活动的启示
![地球化学研究对地震活动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a56505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1.png)
地球化学研究对地震活动的启示地震,这一自然界的巨大力量,常常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和伤痛。
为了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地震,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各种研究方法,地球化学研究便是其中之一。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当我们将其应用于地震研究时,能够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为我们理解地震活动的机制和规律提供重要的启示。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球内部的化学组成。
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化学实验室,其内部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元素和化合物。
这些化学物质在地球内部的分布并非均匀的,它们随着深度、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地壳中,氧、硅、铝等元素较为丰富;而在地幔和地核中,铁、镍等元素的含量则相对较高。
这种化学组成的差异,会影响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力学行为,进而与地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地震活动过程中,地球内部的化学物质会发生迁移和转化。
例如,岩石在受力作用下会产生破裂和摩擦,这会导致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气体和离子。
这些化学变化会改变岩石的物理性质,如硬度、韧性和导电性等,从而影响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能量的释放。
通过对地震前后地下水中化学物质浓度的监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在地震来临前,地下水中某些元素的浓度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
比如,氡气的含量可能会突然增加。
这是因为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地壳内部的应力变化会导致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改变,使得原本被封存的氡气得以释放,并随着地下水迁移到地表。
因此,对地下水中氡气等化学物质的监测,可以为地震的短期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此外,地球化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震活动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和岩石类型,这会影响该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例如,在板块碰撞带,由于岩石的变形和变质作用较为强烈,化学物质的交换和反应也更加活跃,因此地震活动相对较为频繁。
然而,地球化学研究在地震预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地震的发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仅依靠地球化学指标来进行预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5a07a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d.png)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地球化学这事儿,总算找到点门道。
地球化学这东西,一开始我真的是瞎摸索。
就说研究思路吧,我最开始就像没头的苍蝇似的。
我知道它是研究地球的化学成分啥的,可是从哪下手呢?我想那就先找个具体的地区研究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吧。
我选了一个山区,我就觉得那里地质情况复杂,肯定元素分布也有看头。
然后我就开始研究矿物啥的,收集岩石样本。
这收集样本可不容易呀,我有时候在山上找样本,根本不知道哪些样本是好的、有代表性的。
有一次,我看到一块颜色很特别的石头就采集了,结果回来一分析,这石头因为受到了太多后期人为或者生物因素的干扰,根本没办法用来准确分析那个区域的地球化学特征,这就浪费了我不少时间,这算是个失败的教训吧。
再说说分析样本的方法。
我试过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就像拆盲盒一样,一点点把样本里的化学成分搞清楚。
但是这个过程太复杂太耗时,就像你用手一点点数沙子那样艰难。
后来我接触到了仪器分析,像是X射线荧光光谱仪,这个就像魔术师的魔法棒,直接能给你快速准确地告诉你样本里有啥元素,含量大概多少。
不过这仪器也有毛病,不是所有元素都能精确测定,有些微量元素它就不太灵了。
这个时候呀,你还得结合其他的分析方法,就像是大家一起组团打怪一样,各个方法相互配合。
对于研究思路嘛,你得有个宏观的概念。
不能光盯着小的样本或者小区域。
你要把这个局部和地球的整体联系起来。
比如说你在研究一个地方的金属元素异常富集的时候,你得想想,这是不是和地球板块运动、火山喷发有关系呢?你得像个侦探一样,收集各种线索,把局部的现象放到整个地球这个大格局里面去考虑。
确定研究问题的时候,一定得接地气。
比如说我一开始想研究全球范围内的某种元素分布,这个想法太大了,根本没法下手。
后来我把范围缩小到一个省的地质区域,研究某种元素和土壤肥力的关系,这就好操作多了。
在地球化学研究里,还有数据处理也很重要。
我收集了一堆数据,不知道怎么处理。
我当时就看书呗,照着前人的方法做。
应用地球化学课程总结
![应用地球化学课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b365e6d6529647d26285220.png)
应用地球化学课程总结应用地球化学课程总结1、应用地球化学的概念:它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学科。
简而言之,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2.应用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1)矿产勘查地球化学方面,研究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矿产的联系。
研究元素在集中分散过程中与矿体周围各类介质中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与矿床的联系,异常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发现异常和解释评价异常的方法技术。
(2)环境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化学元素的分布分配及其存在形态。
(3)农业土壤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作物生长有益或必需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程度以及有毒、有害元素在土壤中的富集程度。
(4)研究一切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分布分配、活动演化可能给人类生存带来直接或间接影响,例如地震、地热、环境改造与治理,利用地球化学作用于土壤改良、土壤施肥等等。
应用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基本可分为两方面,其一是现场采样调查评价研究,其二是实验研究。
①地质观察与样品采集;②样品加工及分析测试;③数据的统计分析;④地球化学指标及异常研究;⑤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⑥异常评价及验证、探矿工程布置;资料研究,指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地方病发病机理研究及环境问题研究等。
3、第四套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命名系统: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水化学测量、地球化学气体测量和地球化学生物测量。
4、丰度值一般均在10-2%以上元素称之为“常量元素”。
丰度均在10-2%以下。
故称之为“微量元素”。
常用重量百万分率(10-4%)表示,书写用ppm (part per million )代表。
lppm=10-6=10-4%=0.0001%=1μg/g超微量元素由于丰度极低,通常以十亿分率(10-7%)表示,用ppb (part per billion )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勘查地球化学心得体会--兼浅谈广东化探找金矿王立强广东省地质局七一九地质大队地质勘查所1前言目前,化探找金逐步被人们重视,在地质找矿中的效果也逐渐明显,成为寻找各种类型金矿床比较快速、经济、有效的重要手段。
在区域普查中,通过查明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可迅速指出找矿远景区;在详查及勘探阶段,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可直接发现金矿床或矿体,更好地发挥化探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作用。
但是金在地壳内部的本底含量极低,即使是金矿体中的金含量一般亦仅为n×10-6~10n×10-6,仅凭肉眼无法将之直接区分出来,因此以对样品(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等>进行定量分析为主要工作手段的化探方法,在当今金矿勘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球化学的发展主要是借鉴了前苏联和西方的研究思路,前苏联的勘察地球化学主要依靠对土壤进行金属测量,但采样点布置较稀疏,而西方国家主要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但是主要用于研究,两者优缺点都有。
80年代以来,金分析技术目臻成熟,当时Au分析的检出限低于或等于0.3×10-6,准确度、精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区域化探的要求,因而全国区域化探找金空前繁荣,特别是谢学锦先生提出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建议,将我国的勘察地球化学推进到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
随着时代发展,金分析技术逐步进步,中国勘察地球化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三十年以来已完成1:500万和1:1 000万比例尺的39种元素或氧化物的全国地球化学图,使中国拥有了最引人瞩目的全国规模地球化学数据库,使中国化探走在了世界前列。
而广东化探找金始于1974年,主要为以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要工作方法的区域化探扫面,不过因为受金分析技术的影响,当时找金主要从金的伴生元素如As、Cu、Pb等入手,其难度不言而喻,但广东各地质单位的前辈在这种艰难条件下提交了大量的区域化探成果,如1988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开展了1:20万罗定幅水系沉积物测量,提交了《1:20万罗定幅地球化学图说明书》。
1995年,在地质矿产部指导下完成了《华南地区1:100万物探化探遥感成果编图综合解释报告》。
1995~1996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地球物探大队完成了以土壤测量为主的《1:5万云浮地区物化探普查报告》。
1999~2000年,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完成了1:5万宋桂圩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并提交了《粤西地区1:5万化探宋桂圩幅地球化学普查成果报告》。
以上这些成果为广东省地质工作圈定了了大量的化探异常靶区,并且河台金矿等大中小的矿山矿点基本上都位于以上化探工作圈定的靶区,也佐证了化探找金的可行性,同时为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开展,主要是找盲矿、深部矿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基础地质资料。
2化探找金工作方法化探找金方法很多,有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次生晕)、岩石地球化学勘查<原生晕)等,它们是一个系统项目,目前的工作经验表明:以金矿体、金矿床、金矿田、金矿床密集区、金矿带为不同等级单元,以金矿的主要成矿阶段的指示元素为目标,方能研究各种化探找矿信息(水系沉积物、次生晕、原生晕等>之间的转化规律,从而实现应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建立不同等级的矿床、矿田、矿床密集区模型,开展金矿预测工作。
对于我们化探方法找金而言,首先要正确选择工作靶区,靶区确定是决定化探找矿效果好坏的关键。
一般选取那些下地壳铁镁层重熔上侵的地区,这些地区通过下地壳物质上侵,能够带来较多的金的物质成份,如岩浆活动发育区、古老岩系分布区、构造发育区(特别是深大断裂发育区>附近,另外是选取金的高背景岩系分布区。
它们为金矿的形成提供较丰富的物质来源和较有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
广东佛山地质局林杰藩指出粤西地区老地层<震旦纪和寒武纪地层)金的背景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层及全国和全球的平均水平,这两者通过变质作用而成为该区的金矿源层,可以推断在我们粤西北地区的找金前景比较好,应该还有很多隐伏金矿未被发现。
2.1化探工作简介传统化探方法主要分为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以及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三种,但是随着分析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依据衍生出诸如气体地球化学找矿,水化学找矿法,生物地球化学找矿法。
值得说明的是土壤测量以前又被称为次生晕地球化学,相应的把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称为原生晕地球化学测量,但是这两种叫法逐步在淡化。
近年来化探新方法研究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吸收基础理论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新进展,并运用现代测试技术,如高灵敏度、高精度的仪器分析,提高了新方法的识别水平。
在新方法研究中发现了地球物质中新的、过去未曾被注意到的存在形式和迁移机制,如纳M态物质活动等。
最值得注意的是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在在隐伏矿床上发现了纳M级金属成矿物质迁移的证据,对异常形成机理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初步建立了深穿透地球化学物质迁移的理论模型。
因为中国南方因为目前地表的地质工作已经相对成熟,能够通过地表所能找到的矿山基本都已发现,所以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工作重点是发现隐伏矿和深部矿,可以预见大量新的化探新方法逐步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来。
地气法、元素活动态法、酶浸取法的特点是测定从地球深部上来的微量物质,这些物质微粒穿透深度大,能反映深部往上迁移的物质流,因此探测深度大。
值得说明的是顺磁共振法利用了石英晶体的显微缺陷,同与成矿有关的石英、硅质岩石的含矿性结合起来,利用顺磁共振法反映其显微结构缺陷程度,进而评价其含矿性,测试的组分与矿体成份密切相关,属于直接找矿,具有低背景特征,异常与矿的空间对应性更直接的特点,为地球化学勘查开辟了新的方法技术。
但是目前这些方法尚处于探索实验阶段,还不成熟,需要做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主要包括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岩石测量等。
不同的方法其工作目的不同,并应用于地质找矿过程的不同阶段。
水系沉积物测量具有样品少、控制面积大、速度快、省钱、省人、省物、找矿效果好、经济效益好的特点,是快速有效圈定异常的重要方法。
南方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水系发育,呈树枝状展布为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提供了有利的工作条件。
在成矿地质条件好、工作程度低、植被覆盖严重、区域地球化学异常面积大的地区,实施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无疑是一项理想的选择。
而土壤测量主要用于进一步圈定、浓缩水系沉积物异常,明确找矿方向,缩小找矿靶区,寻找矿化部位。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找矿前景好、水系沉积物异常面积较大或密集分布的地区。
岩石测量,主要用于对水系沉积物异常或土壤异常进行定位定性,了解异常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矿化范围和规模,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基岩露头较好、地表次生异常特征清晰的地区。
2.2化探主要野外工作技术要求结合目前广东实际工作情况,目前全省的1:200000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已全部完成,1:50000水系沉积物工作基本上已覆盖全省,对于广东地质找金主要涉及到的化探工作主要是土壤测量,以下着重介绍土壤测量和水系沉积物的技术要求。
2.2.1土壤测量的野外工作方法:土壤测量采样工作开展前应开展采样层位<深度)和加工粒度技术实验工作根据我队在广东区域土壤测量的工作经验及其它相关资料综合参考,基本上广东所做的土壤采样层位为B层,深度20-40 cm左右,粗加工过筛粒度-40目。
测网布设原则有:1、根据工作性质确定线点距;2、根据矿种类型确定线点距;3、根据重点区、控制区、背景区确定线点距;4、根据矿体产状确定线点距。
取样记录主要内容包括工区、日期、天气、点线号、坐标、布袋号、采样位置与标志、样品性质、采样深度、潜在污染、取样点景观、植被、样源、土壤性质、土壤湿度、样品颜色、采样人、记录人等。
样品晾晒方法以阴干最佳,有些样品绝对不能用火烤;主要使用木棒敲打;以牛皮纸、玻璃纸袋包装;同时注意运输纸箱、木箱不要受到污染。
目前我们基本上采样大多以垂直构造方向为采样测量方向,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以区域围岩为背景值,以剩余量为异常值,但是这一思路可能也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以构造走向为测量方向,以单一的构造运动为背景值,以多期构造叠加为剩余量<即异常值)对于以后的找金工作不失为是一种新的思路。
2.2.2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是应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了解水系沉积物中元素的分布,总结其分散、集中的规律,研究其与附近基岩中地质体的联系,通过发现异常与解释评价异常来进行找矿的。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主要是在普查找矿阶段用于区域找矿。
目前区域找矿中,首先是通过发现水系沉积物异常来在开展工作的。
同时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中应用也较广:分散流异常的分带性一方面可以反映矿化系列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受各元素表生条件下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反映各元素的活动规律,可用于异常源追踪。
值得说明的是水系沉积物对于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对研究地层、岩体以及断裂构造极有帮助。
2.2.3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这种方法是系统地测量岩石(或岩脉、断层泥与裂隙充填物等物质>痕迹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发现与矿化有关的各类原生异常(地球化学省、区域原生异常、矿床原生晕和矿体原生晕等>以寻找矿床的方法,该方法已经在几十年的地质找矿实践中被广泛推广与应用。
早在60~70年,为寻找隐伏矿,前苏联提出了一整套元素分带序列计算、异常评价、估计侵蚀截面深度和分辨致使正常原生晕分带性遭受破坏的多元素建造(叠加>晕的科学方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近年来,针对常规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中的“点线式”采样布局,杨少平提出了适用于基岩裸露的中低山区的快速、低成本和效果好的“面型”采样布局”,对于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是很好的补充。
3室内资料综合整理与研究异常下限是地质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我们把在地球化学背景范围内元素的含量是有波动起伏的,其平均值称为背景值,其最大值称为背景上限或异常下限。
地球化学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的确定方法有多种,常用者有长剖面法、图解法(其中包括直方图解法、概率格纸图解法>和计算法等。
后二种方法均属于整理统计方法。
但是目前的研究认为异常下限值不应该是一个没有厚度的曲面值,而是一个有厚度的,有空间变化的曲面值,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于进一步的广东地质深部及隐伏矿山找矿突破可能具有极大的指示意义。
3.1地球化参数的选取化探背景与异常划分涉及系统误差和不同地质体的背景差异,是地球化学找矿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提取找矿信息和化探找矿效果。
背景与异常划分方法可分成估值和模式识别两大类,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需对原始数据作符合地质规律的转换。
从数理统计这个角度来看,泛克里格法对漂移和剩余值的估计都是无偏的,因此许多学者建议:在测试以某种自然赋存状态存在的元素的基础上,用Kring法求取剩余值,并用剩余值的均方差作为剩余异常下限值来圈定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