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梁砼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混凝土基础工程量是指建筑物地基中混凝土的用量,是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内容。

正确计算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供应和施工进度,合理控制项目的成本。

下面是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的规则及公式。

1.体积计算规则:混凝土体积计算的基本规则是根据构筑物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进行计算。

直线部分的体积计算公式:V=l×w×h其中,V为混凝土体积,l为构筑物的长度,w为构筑物的宽度,h为构筑物截面的高度。

曲线部分的体积计算公式:V=A×l其中,V为混凝土体积,A为曲线所包围的面积,l为曲线周长的一半。

2.空洞计算规则:对于基础中的空洞部分,需要根据其几何形状进行计算。

矩形空洞的体积计算公式:V=l×w×h其中,V为混凝土体积,l为空洞的长度,w为空洞的宽度,h为空洞的高度。

圆形空洞的体积计算公式:V=π×r²×h其中,V为混凝土体积,π为圆周率,r为空洞的半径,h为空洞的高度。

3.综合计算规则:在混凝土基础施工中,常常碰到多种形状的结构,需要进行综合计算。

复杂结构的体积计算公式:将结构进行分割,按照直线和曲线的计算规则进行计算,然后将各部分的体积相加得到总体积。

4.混凝土的浆砂比计算:浆砂比是指水和水泥在混凝土中的比例关系。

浆砂比计算公式:水泥用量(kg)/水用量(kg)根据施工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所需的浆砂比。

5.材料消耗计算规则:除了混凝土用量的计算,还需要计算其他辅助材料的消耗,如砂、石等。

砆石量计算公式:V=A×h其中,V为砆石体积,A为砆石所包围的面积,h为砆石的高度。

砂用量计算公式:V=A×h其中,V为砂用量,A为施工面积,h为砂层的厚度。

以上是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的基本规则及公式。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还应考虑施工的损耗因素,合理安排材料的供应和施工进度,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达到要求。

混凝土计算时的常用公式!

混凝土计算时的常用公式!

混凝土计算时的常用公式!混凝土温度计算公式1.最大绝热温升(二式取其一)(1)Th=(mc+k·F)Q/c·ρ(2)Th=mc·Q/c·ρ(1-e-mt)式中 Th——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mc——混凝土中水泥(包括膨胀剂)用量(kg/m3);F——混凝土活性掺合料用量(kg/m3);K——掺合料折减系数。

粉煤灰取0.25~0.30;Q——水泥28d水化热(kJ/kg)查表;c——混凝土比热、取0.97[kJ/(kg·K)];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e——为常数,取2.718;t——混凝土的龄期(d);m——系数、随浇筑温度改变。

T1(t)=Tj+Th·ξ(t)式中 T1(t)——t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Tj——混凝土浇筑温度(℃);ξ(t)——t龄期降温系数、3.混凝土表层(表面下50~100mm处)温度1)保温材料厚度(或蓄水养护深度)δ=0.5h·λx(T2-T q)Kb/λ(Tmax-T2)式中δ——保温材料厚度(m);λx——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T2——混凝土表面温度(℃);Tq——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W/(m·K);Tmax——计算得混凝土最高温度(℃);计算时可取T2-Tq=15~20℃Tmax=T2=20~25℃Kb——传热系数修正值,取1.3~2.0T2——混凝土表面温度(℃);Tq——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W/(m·K);Tmax——计算得混凝土最高温度(℃);计算时可取T2-Tq=15~20℃Tmax=T2=20~25℃Kb——传热系数修正值,取1.3~2.0传热系数修正值保温层种类K1K21纯粹由容易透风的材料组成(如:草袋、稻草板、锯末、砂子)2.63.02由易透风材料组成,但在混凝土面层上再铺一层不透风材料2.02.33在易透风保温材料上铺一层不易透风材料1.61.94在易透风保温材料上下各铺一层不易透风材料1.31.55纯粹由不易透风材料组成(如:油布、帆布、棉麻毡、胶合板)1.31.5注:1.K1值为一般刮风情况(风速<4m/s,结构位置>25m);2.K2值为刮大风情况。

混凝土量的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量的计算规则及公式
);墙高——自基础上表面算至墙顶。墙厚——按图纸规定。
知识延伸:2句话搞定清单、定额2种工程量计算方法
1、清单按实体量,定额按实际量(作为懒之集大成者,其实这句话我只用4个字记住:轻提耳机)
比较下清单和定额2种不同工程量计算规则,会发现不同的计算部分远远多过相同的,但几乎所有的不同都因这句话而生,以这句话为指导思想,后续的工程量计算就不容易混淆了。
2、有梁板系指主梁(次梁)与板现浇成一体。其工程量按梁板体积和计算有梁板(包括主、次梁与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
3、无梁板系指不带梁直接用柱帽支撑的板。其体积按板与柱帽体积和计算
4、平板指无柱、梁而直接由墙支撑的板。其工程量按板实体积计算。
现浇砼墙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现浇框架结构的剪力墙计算方法:按图示尺寸以m3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及0.3m2以外孔洞所占体积。计算公式:V=墙长×墙高×墙厚-0.3m2以外的门窗洞口面积×墙厚
3、独立基础( 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础:V=长×宽×高
(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
(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1/6 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
混凝土量的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垫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条形基础砼垫层计算公式
外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
内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

混凝土的计算公式怎么算

混凝土的计算公式怎么算

混凝土的计算公式怎么算范本1:混凝土的计算公式正文:混凝土的计算公式是用来确定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的重要内容,它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将介绍混凝土计算公式的详细内容。

一、混凝土的强度计算公式混凝土的强度计算公式主要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

其中,抗压强度可以根据试验室试验结果和混凝土的配合比来计算;抗拉强度可以通过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和试验数据来计算;抗剪强度可以根据混凝土的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力强度来计算。

二、混凝土的变形计算公式混凝土的变形计算主要包括收缩变形、蠕变变形和弹性变形的计算公式。

其中,收缩变形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导致的收缩现象,可以通过水分蒸发率、混凝土强度和湿度等参数来计算;蠕变变形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微观颗粒结构的变化导致的变形现象,可以通过混凝土的材料参数和应力应变关系来计算;弹性变形是由于混凝土受力而产生的弹性形变,可以通过弹性模量和应变公式来计算。

三、混凝土结构的稳定计算公式混凝土结构的稳定计算主要包括弹性稳定和屈服稳定两个方面。

弹性稳定是指结构受力后能够保持原有形状的能力,可以通过材料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刚度来计算;屈服稳定是指结构在受到超过屈服强度的荷载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可以通过强度设计公式和安全系数来计算。

四、混凝土的耐久性计算公式混凝土的耐久性计算主要包括抗渗透性、抗冻融性、抗硫酸盐侵蚀性等方面。

其中,抗渗透性可以通过混凝土的水胶比、孔隙率和渗透系数来计算;抗冻融性可以通过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抗冻朗伯系数和温度变化来计算;抗硫酸盐侵蚀性可以通过混凝土的化学成分和抗硫酸盐腐蚀系数来计算。

五、混凝土的经济性计算公式混凝土的经济性计算主要包括成本和效益的计算。

其中,成本计算可以通过混凝土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成本、施工周期和人工成本等因素来计算;效益计算可以通过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维修成本和环境效益来计算。

六、混凝土施工的安全性计算公式混凝土施工的安全性计算主要包括抗震性、抗风性和抗火性等方面。

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

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

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
混凝土用量计算通常涉及到混凝土的体积、质量和成本。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用于估算混凝土的用量。

1.混凝土体积计算:
对于简单的几何形状(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混凝土体积可以通过测量其尺寸(长度、宽度、高度)并应用几何公式来计算。

例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长度(L)、宽度(W)和高度(H)的乘积来计算:体积(V)=L×W×H。

对于更复杂的形状或不规则的结构,可能需要使用积分或数值方法来估算体积。

2.混凝土质量计算:
混凝土的密度通常在2400到2500千克/立方米(kg/ m³)之间。

通过混凝土的体积和密度的乘积,可以计算出混凝土的质量:质量(M)=体积(V)×密度(ρ)。

在施工现场,通常会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实际用量来调整密度值,以更准确地估算混凝土的质量。

3.混凝土成本计算:
混凝土的成本通常以每立方米(m³)或每吨(t)来计算。

通过混凝土的体积或质量与单位成本的乘积,可以计算出总成本:成本(C)=体积(V)×单位成本(C/m³)或质
量(M)×单位成本(C/t)。

单位成本会根据地区、供应商、混凝土等级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混凝土用量计算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实际因素,如混凝土的损耗、施工过程中的浪费、模板和钢筋的体积等。

因此,实际用量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与理论计算有所差异。

钢筋混凝土梁工程量计算公式,不收藏绝对后悔建筑界

钢筋混凝土梁工程量计算公式,不收藏绝对后悔建筑界

钢筋混凝土梁工程量计算公式,不收藏绝对后悔建筑界**一:钢筋混凝土梁工程量计算公式**1. 引言1. 背景介绍2. 目的3. 范围2. 参考标准1.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 GB 50020-2017《钢结构设计规范》3. GB 50205-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 工程量计算公式1. 钢筋计算公式1. 荷载计算公式2. 弯矩计算公式3. 极限弯矩计算公式2. 混凝土计算公式1. 体积计算公式2. 强度计算公式3. 基础计算公式1. 承载力计算公式2. 预应力计算公式4. 汇总计算结果1. 钢筋数量总计2. 混凝土用量总计3. 基础尺寸总计5. 附录1. 工程图纸2. 相关设计参数表6.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 建筑设计:指根据建筑施工的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美观要求、经济性、施工工艺、环境保护、市政工程、通信管线、装修、美化、园林绿化及设备安装、维修等一切因素,利用地面、地下空间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化设计过程。

3. 招标文件:指招标人为明确招标项目的性质、范围、要求和招标程序而发出的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或其他招标通知。

**二:钢筋混凝土梁工程量计算公式与程序化设计**1. 引言1. 背景说明2. 目的和范围3. 术语和定义2. 参考标准1.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 GB 50020-2017《钢结构设计规范》3. GB 50205-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 工程量计算公式1. 建筑荷载计算公式与参数2. 弯矩计算公式与参数3. 混凝土强度计算公式与参数4. 钢筋配筋计算公式与参数4. 程序化设计1. 自动计算工具介绍2. 输入参数设置3. 计算结果输出5. 附录1. 工程图纸2. 相关设计参数表6.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 建筑设计:指根据建筑施工的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美观要求、经济性、施工工艺、环境保护、市政工程、通信管线、装修、美化、园林绿化及设备安装、维修等一切因素,利用地面、地下空间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化设计过程。

混凝土梁受力简便计算公式

混凝土梁受力简便计算公式

混凝土梁受力简便计算公式在建筑结构中,混凝土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素,用于承受横向荷载和弯矩。

在设计混凝土梁时,需要对其受力情况进行计算,以确保其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满足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梁受力简便计算公式,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混凝土梁的受力分析主要包括弯曲、剪切和挠曲等方面,其中最常见的是弯曲受力。

在弯曲受力下,混凝土梁会发生弯曲变形,产生弯矩和剪力。

为了计算混凝土梁的受力情况,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简便计算公式:1. 弯矩计算公式。

在弯矩计算中,我们需要考虑混凝土梁的截面形状、受力情况和材料性能。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混凝土梁的弯矩:M = f S。

其中,M表示混凝土梁的弯矩,单位为N·m;f表示混凝土的抗弯强度,单位为N/mm²;S表示混凝土梁的截面模量,单位为mm³。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混凝土梁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来确定抗弯强度和截面模量。

一般来说,抗弯强度可以根据混凝土的等级和配筋情况来确定,而截面模量可以通过截面形状和尺寸来计算得出。

2. 剪力计算公式。

在剪力计算中,我们需要考虑混凝土梁的截面形状、受力情况和材料性能。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混凝土梁的剪力:V = f A。

其中,V表示混凝土梁的剪力,单位为N;f表示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单位为N/mm²;A表示混凝土梁的截面面积,单位为mm²。

与抗弯强度类似,抗剪强度也可以根据混凝土的等级和配筋情况来确定。

而截面面积则可以通过截面形状和尺寸来计算得出。

3. 挠曲计算公式。

在挠曲计算中,我们需要考虑混凝土梁的截面形状、受力情况和材料性能。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混凝土梁的挠曲:δ = (5 q L^4) / (384 E I)。

其中,δ表示混凝土梁的挠曲,单位为mm;q表示混凝土梁的荷载,单位为N/m;L表示混凝土梁的跨度,单位为m;E表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单位为N/mm²;I表示混凝土梁的惯性矩,单位为mm⁴。

砼算量公式

砼算量公式

附注1: 常用计算公式 (一)基础 1.带形基础 (1)外墙基础体积=外墙基础中心线长度×基础断面面积 (2)内墙基础体积=内墙基础底净长度×基础断面面积+T形接头搭接体积 V=V1+V2=(L搭×b×H)+ L搭〔bh1/2+2(B-b/2×h1/2×1/3)〕=L搭〔b×H+h1(2b+B/6)〕 式中:V——内外墙T形接头搭接部分的体积; V1——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上部所示,无梁式时V1=0; V2——由两个三棱锥加半个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下部所示,无梁式时V= V2 ; H——长方体厚度,无梁式时H=0; 2.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础:V=长×宽×高 (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 (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H1/6+〔A×B+(A+a)(B+b)+a×b〕+A×B×h2 式中:V1——基础上部棱台部分的体积(m3 ) V2——基础下部矩形部分的体积(m3 ) A,B——棱台下底两边或V2矩形部分的两边边长(m) 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m) h1——棱台部分的高(m) 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 (4)杯形基础 基础杯颈部分体积(m3 )V3=abh3 式中:h3——杯颈高度 V3_——杯口槽体积(m3 ) V4= h4/6+〔A×B+(A+a)(B+b)+a×b〕 式中:h4—杯口槽深度(m)。

V=V1+V2+V3-V4 式中:V1,V2,V3,V4为以上计算公式所得。

3. 满堂基础(筏形基础) 有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基础板面积×板厚)+(梁截面面积×梁长) 无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底板长×底板宽×板厚 4. 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体积=顶板体积+底板体积+墙体体积 5.砼基础垫层 基础垫层工程量=垫层长度×垫层宽度×垫层厚度 (二)柱 1.一般柱计算公式:V=HF 式中:V——柱体积;H——柱高(m)F——柱截面积 附注2:A.4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说明 4.1 现浇混凝土 4.1.1 现浇混凝土工程分为混凝土制作和现浇混凝土浇捣两部分。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是指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相关信息,计算出所需的混凝土材料的用量和工程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主要包括混凝土体积计算、配料计算和施工工程量计算。

下面对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的规则和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一、混凝土体积计算混凝土体积计算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和结构要求,计算出混凝土的总体积,包括结构构件的体积和配筋的空间占用体积。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混凝土构件尺寸,计算出构件的截面面积。

2.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混凝土构件长度,计算出构件的长度。

3.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混凝土构件截面形状和长度,计算出每个构件的体积。

4.对于含有配筋的构件,需要将配筋的体积也计入总体积中。

配筋的体积可以根据配筋图纸上加筋的长度和截面积进行计算。

5.将所有构件的体积相加,得到混凝土的总体积。

混凝土体积计算的公式如下:混凝土体积=Σ(构件体积+配筋体积)二、配料计算配料计算是指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配合比和施工工艺要求,计算出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包括水泥、骨料、砂浆、水和掺和料等。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中各组成部分的比例。

2.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每方混凝土用水量,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水量。

3.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比例,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用量。

4.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的骨料用量比例,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骨料用量。

5.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砂浆用量比例,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砂浆用量。

6.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掺和料用量比例,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掺和料用量。

配料计算的公式如下:水泥用量=每方混凝土总重量*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比例骨料用量=每方混凝土总重量*混凝土配合比中骨料用量比例砂浆用量=每方混凝土总重量*混凝土配合比中砂浆用量比例水用量=每方混凝土总重量*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用量比例掺和料用量=每方混凝土总重量*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和料用量比例三、施工工程量计算施工工程量计算是指根据混凝土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计算出施工所需的人力、机械设备和材料等工程量。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是指在建筑工程中,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计算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用量及配比的一项技术活动。

准确的工程量计算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供应及施工进度的控制,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工程结构的尺寸,计算混凝土的体积。

一般计算公式如下:V=S×h,其中V为混凝土的体积,S为截面积,h为高度。

2.根据工程要求及设计标准,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配合比一般包括水泥、砂、石子和水的比例。

3.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及配合比,计算所需要的材料用量。

例如,计算水泥用量,可以根据配合比中水泥的比例和混凝土体积计算得出。

4.在计算材料用量时,一般要考虑到浪费和损耗。

浪费一般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计算,通常为5%-10%。

损耗则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5.根据计算的材料用量,确定混凝土的总成本,包括人工、机械等直接费用及间接费用。

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1.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要求,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体积。

计算方法和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类似。

2.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确定钢筋的配筋率。

配筋率一般以百分比表示,是指钢筋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积的比值。

3.根据钢筋的配筋率,计算所需要的钢筋用量。

钢筋的计算一般按照长度进行,根据配筋率和结构的长度计算得出。

4.在计算钢筋用量时,同样需要考虑到浪费和损耗。

浪费和损耗的计算方法与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一致。

5.根据计算的钢筋用量,确定钢筋的总成本和加工费用。

总结起来,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是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通过计算来确定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及配比,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供应和施工进度的控制,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这种计算工作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图纸的分析,并且需要对各种材料的性质和性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进行准确的计算。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收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收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收藏)混凝土垫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砼垫层计算公式外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内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2、整板基础、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垫层体积=垫层面积×垫层厚度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层净长线计算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满堂基础工程量=满堂基础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3、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1)矩形基础: V=长×宽×高(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1/6 h1 ×[A×B+(A+a)(B+b)+a×b]+A×B×h2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混凝土柱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构造柱工程量计算①构造柱体积=构造柱体积+马牙差体积=H×(A×B+0.03×b×n)式中:H——构造柱高度 A、B——构造柱截面长宽 b——构造柱与砖墙咬差1/2宽度 n——马牙差边数2、框架柱①现浇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框架柱体积=框架柱截面积*框架柱柱高其中柱高:a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基础⼯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混凝⼟基础⼯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程量计算及公式外墙条形基础的⼯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积内墙条形基础的⼯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积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和斜⾯分层净长线计算2、满堂基础⼯程量计算及公式满堂基础⼯程量=满堂基础底⾯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3、独⽴基础(砼独⽴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分界)(1)矩形基础:V=长×宽×⾼(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3)截头⽅锥形基础:V=V1+V2=1/6 h1 ×〔A×B+(A+a)(B+b)+a×b〕+A×B×h2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体体积,h1——棱台⾼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体⾼度三⼗、混凝⼟柱⼯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⑴、构造柱⼯程量计算①构造柱体积=构造柱体积+马⽛差体积=H×(A×B+0.03×b×n)式中:H——构造柱⾼度A、B——构造柱截⾯长宽b——构造柱与砖墙咬差1/2宽度n——马⽛差边数⑶、框架柱①现浇混凝⼟柱按设计图⽰尺⼨以体积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框架柱体积=框架柱截⾯积*框架柱柱⾼其中柱⾼:a 有梁板的柱⾼,应⾃柱基上表⾯(或楼板上表⾯)⾄上⼀层楼板下表⾯之间的⾼度计算。

如图1b ⽆梁板的柱⾼,应⾃柱基上表⾯(或楼板上表⾯)⾄柱帽下表⾯之间的⾼度计算。

如图2c 框架柱的柱⾼,应⾃柱基上表⾯⾄柱顶⾼度计算。

如图3d预制混凝⼟柱按设计图⽰尺⼨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依附于柱的⽜腿,并⼊相应柱⾝体积计算。

如图4三⼗⼀、钢筋混凝⼟梁⼯程量规则1、梁的⼀般计算公式=梁的截⾯⾯积*梁的长度按设计图⽰尺⼨以体积计算。

系梁砼计算公式

系梁砼计算公式


R (m) 0.75
L 系梁宽 系梁高 (m) (m) (m) 8.66 1.2 1.4
4
1.766 *2 + 3.14 * 2 0.315 0.75 0.75
)= 0.3 = = = 0.75 0.261 53.13
计算:
审核:
K78+232西岸坡大桥12号墩右幅系梁砼计算
系梁砼数量 = 系梁平面面积*系梁高 = 系梁平面面积 = 桩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不规则图形面积*4 = 桩圆面积 = 3.14*R2 = 长方形面积 = (L-2R)*系梁宽 = 不规则图形面积 = 梯形面积-扇形面积*4 = 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0.5系梁高/2 = 梯形上底长 = R-(√R2-(系梁宽/2)2)= 梯形下底长 = R = 扇形面积 = 桩圆面积*扇形夹角/360 = 扇形夹角 = sin-1((系梁宽/2)2/R2)= sin-1 ( ( 0.3343 0.9 0.9 2.543 0.49 * / 51.06 0.9 /360 * 0.9 ) + (√ ( 8.5 14.752 * 1.6 9.4 0.9 * )* * + * 0.9 0.361 1.4 0.9 0.285 * 4 0.9 )* * *0.5 1.4 4 *0.5 0.49 = = = = = = 23.60 14.752 2.543 9.38 0.285 0.43201

R (m) 0.9
L 系梁宽 系梁高 (m) (m) (m) 8.5 1.4 1.6
3.14
2.543 *2 + 3.14 * 2 0.432 0.9 0.9
)= 0.33431 = = = 0.9 0.361 51.06

砼算量公式

砼算量公式

附注1: 常用计算公式 (一)基础 1.带形基础 (1)外墙基础体积=外墙基础中心线长度×基础断面面积 (2)内墙基础体积=内墙基础底净长度×基础断面面积+T形接头搭接体积 V=V1+V2=(L搭×b×H)+ L搭〔bh1/2+2(B-b/2×h1/2×1/3)〕=L搭〔b×H+h1(2b+B/6)〕 式中:V——内外墙T形接头搭接部分的体积; V1——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上部所示,无梁式时V1=0; V2——由两个三棱锥加半个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下部所示,无梁式时V= V2 ; H——长方体厚度,无梁式时H=0; 2.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础:V=长×宽×高 (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 (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H1/6+〔A×B+(A+a)(B+b)+a×b〕+A×B×h2 式中:V1——基础上部棱台部分的体积(m3 ) V2——基础下部矩形部分的体积(m3 ) A,B——棱台下底两边或V2矩形部分的两边边长(m) 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m) h1——棱台部分的高(m) 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 (4)杯形基础 基础杯颈部分体积(m3 )V3=abh3 式中:h3——杯颈高度 V3_——杯口槽体积(m3 ) V4= h4/6+〔A×B+(A+a)(B+b)+a×b〕 式中:h4—杯口槽深度(m)。

V=V1+V2+V3-V4 式中:V1,V2,V3,V4为以上计算公式所得。

3. 满堂基础(筏形基础) 有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基础板面积×板厚)+(梁截面面积×梁长) 无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底板长×底板宽×板厚 4. 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体积=顶板体积+底板体积+墙体体积 5.砼基础垫层 基础垫层工程量=垫层长度×垫层宽度×垫层厚度 (二)柱 1.一般柱计算公式:V=HF 式中:V——柱体积;H——柱高(m)F——柱截面积 附注2:A.4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说明 4.1 现浇混凝土 4.1.1 现浇混凝土工程分为混凝土制作和现浇混凝土浇捣两部分。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大全,收好了!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大全,收好了!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大全,收好了!混凝土垫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砼垫层计算公式外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内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2、整板基础、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垫层体积=垫层面积×垫层厚度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层净长线计算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满堂基础工程量=满堂基础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3、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1)矩形基础: V=长×宽×高(2)阶梯形基础: V=∑各阶(长×宽×高)(3)截头方锥形基础: V=V1+V2=1/6 h1 ×[A×B+(A+a)(B+b)+a×b]+A×B×h2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混凝土柱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⑴、构造柱工程量计算①构造柱体积=构造柱体积+马牙差体积=H×(A×B+0.03×b×n)式中:H——构造柱高度 A、B——构造柱截面长宽 b——构造柱与砖墙咬差1/2宽度 n——马牙差边数⑶、框架柱①现浇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框架柱体积=框架柱截面积*框架柱柱高其中柱高:a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关于圆柱墩系梁砼的计算

关于圆柱墩系梁砼的计算

关于圆柱墩系梁砼的计算圆柱墩系梁砼计算是指在桥梁或建筑物中使用圆柱形墩作为支撑点,上方再加入梁砼,形成梁端墩系。

这种结构可以提供更稳固的支撑和分散载荷,同时可以有效减少结构材料的使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圆柱墩系梁砼的计算。

1.圆柱墩计算圆柱墩是桥梁或建筑物中的基础支撑结构,承载梁砼的重量和所受荷载。

在计算圆柱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圆柱墩的尺寸和形状:通常圆柱墩的高度和直径会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在计算中,需要确定圆柱墩的截面积和体积。

(2)圆柱墩的荷载: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需要计算圆柱墩所承受的永久荷载和临时荷载。

永久荷载通常包括梁砼的自重和墩身的重量,临时荷载通常包括交通载荷和风载荷等。

(3)圆柱墩的受力分析:根据圆柱墩所处的位置以及梁砼的布置,可以计算出圆柱墩所受的弯矩、剪力和轴力。

根据受力分析结果,可以确定圆柱墩的抗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和抗压承载力。

(4)圆柱墩的稳定性:在计算圆柱墩的稳定性时,需要考虑墩身的基础反力和倾覆力矩。

通常会通过计算墩身的抗倾覆力矩和基础反力来确定圆柱墩的稳定性。

2.梁砼计算梁砼是指在圆柱墩的顶部设置的梁体结构,用于承载车辆或其他荷载。

在计算梁砼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梁砼的尺寸和形状:梁砼的尺寸和形状通常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包括梁的跨度、高度和宽度等。

在计算中,需要确定梁砼的截面积和体积。

(2)梁砼的荷载:类似于圆柱墩的计算,需要计算梁砼所承受的永久荷载和临时荷载。

永久荷载通常包括梁砼自重和其他设备或构件的重量,临时荷载通常包括交通载荷和人员荷载等。

(3)梁砼的受力分析:根据梁砼的布置和荷载情况,可以计算出梁砼所受的弯矩、剪力和轴力。

根据受力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梁砼的抗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和抗压承载力。

(4)梁砼的稳定性:在计算梁砼的稳定性时,通常需要考虑梁砼的侧向位移和挠度。

通过计算梁砼的侧向刚度和挠度,可以确定梁砼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

3.圆柱墩系梁砼的综合计算在进行圆柱墩系梁砼的综合计算时,需要将圆柱墩和梁砼的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确定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和变形情况。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垫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砼垫层计算公式外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内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2、整板基础、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垫层体积=垫层面积×垫层厚度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层净长线计算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满堂基础工程量=满堂基础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3、独立基础( 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1)矩形基础: V=长×宽×高(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1/6 h1 ×[A×B+(A+a)(B+b)+a×b]+A×B×h2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混凝土柱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⑴、构造柱工程量计算①构造柱体积=构造柱体积+马牙差体积=H×(A×B+0。

03×b×n)式中:H—-构造柱高度A、B——构造柱截面长宽b——构造柱与砖墙咬差1/2宽度n-—马牙差边数⑶、框架柱①现浇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框架柱体积=框架柱截面积*框架柱柱高其中柱高:a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b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c 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0.5系梁高/2 = ( 0.3
+ 0.75 )*
1.2 *0.5 *0.5 = 0.315
梯形上底长 = R-(√R2-(系梁宽/2)2)= 0.75 -
(√ 0.75 *
0.75
- 0.36 )= 0.3
梯形下底长 = R = 0.75
= 0.75
扇形面积 = 桩圆面积*扇形夹角/360 =
K79+932何木塘分离式立交桥1~4号墩左幅系梁砼计算

R
L 系梁宽 系梁高
(m) (m) (m) (m)
3.14 0.9 7.5 1.4 1.6
系梁砼数量 = 系梁平面面积*系梁高 =
系梁平面面积 = 桩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不规则图形面积*4 =
桩圆面积 = 3.14*R2 =
13.352 *
系梁平面面积 = 桩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不规则图形面积*4 =
桩圆面积 = 3.14*R2 =
12.342 *
1.4
1.766 *2 + 8.6
3.14 * 0.75
= 17.28
+
0.217 * 4 = 12.342
*
0.75
= 1.766
长方形面积 = (L-2R)*系梁宽 =
( 8.66
计算:
审核:
K78+232西岸坡大桥12墩系梁砼计算表

R
L 系梁宽 系梁高
(m) (m) (m) (m)
3.14 0.75 8.5 1.2 1.4
系梁砼数量 = 系梁平面面积*系梁高 =
系梁平面面积 = 桩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不规则图形面积*4 =
桩圆面积 = 3.14*R2 =
12.150 *
1.4
1.766 *2 + 8.4
3.14 * 0.75
= 17.01
+
0.217 * 4 = 12.150
*
0.75
= 1.766
长方形面积 = (L-2R)*系梁宽 =
( 8.5
-
2
*
0.75 )* 1.2 = 8.4
不规则图形面积 = 梯形面积-扇形面积 =
0.315 -
0.261
= 0.217
1.766 * 53.13 /360
= 0.261
扇形夹角 = sin-1((系梁宽/2)2/R2)= sin-1 (
0.36
/
0.75
*
0.75 ) = 53.13
计算:
审核:
1.6
2.543 *2 + 8.0
3.14 *
0.9
= 21.36
+
0.285 * 4 = 13.352
*
0.9
= 2.543
长方形面积 = (L-2R)*系梁宽 =
( 7.5
-
2
*
0.9 )* 1.4 = 7.98
不规则图形面积 = 梯形面积-扇形
= 0.285
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0.5系梁高/2 = ( 0.3343 +
-
2
*
0.75 )* 1.2 = 8.592
不规则图形面积 = 梯形面积-扇形面积 =
0.315 -
0.261
= 0.217
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0.5系梁高/2 = ( 0.3
+ 0.75 )*
1.2 *0.5 *0.5 = 0.315
梯形上底长 = R-(√R2-(系梁宽/2)2)= 0.75 -
0.9 )*
1.4 *0.5 *0.5 = 0.43201
梯形上底长 = R-(√R2-(系梁宽/2)2)= 0.9 -
(√ 0.9
*
0.9
- 0.49 )= 0.33431
梯形下底长 = R = 0.9
= 0.9
扇形面积 = 桩圆面积*扇形夹角/360 =
2.543 * 51.06 /360
= 0.361
(√ 0.75 *
0.75
- 0.36 )= 0.3
梯形下底长 = R = 0.75
= 0.75
扇形面积 = 桩圆面积*扇形夹角/360 =
1.766 * 53.13 /360
= 0.261
扇形夹角 = sin-1((系梁宽/2)2/R2)= sin-1 (
0.36
/
0.75
*
0.75 ) = 53.13
扇形夹角 = sin-1((系梁宽/2)2/R2)= sin-1 (
0.49
/
0.9
*
0.9 ) = 51.06
计算:
审核:
K74+824.5里长塘分离式立交桥1~4号墩系梁砼计算表

R
L 系梁宽 系梁高
(m) (m) (m) (m)
3.14 0.75 8.66 1.2 1.4
系梁砼数量 = 系梁平面面积*系梁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