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

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
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

方言与对外汉语研究

1、问题的提出

现代汉语基本现状是“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普通话虽然“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但毕竟不是一般自然语言,而是一个人为的理想化的标准,一种大力宣传和推广的规范形式。该标准模糊性很大,理解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况且方言母语总以一股顽固的力量干扰着人们,因此讲一口标准而地道的普通话很难。

人们所讲的普通话大多数是地方性的普通话,类似普通话与方言土语相互妥协、让步的混合语。正因为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对外汉语教学其实就是地方性的普通话教学,甚至就是变相的方言教学。既然如此,那么对外汉语教学是不是就成了北京教北京话、上海教上海话、广州教广州话呢?当然不是,既然有了标准,大家都得朝着标准努力;既然都承认这一标准,大家都得克服方言惯性,尽力拿普通话的标准规范一己之言语行为。

然而,事实上有很多语言惯性使我们无法在言语中改变自己,尤其是在一个大的方言环境中,方言习性时时处处从语音、词汇或语法各个方面干扰着我们。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谁都无法躲避这一干扰,更有甚者还乐于接受丰富多彩的方言影响。虽然方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还要让学生分别出哪些是标准普通话,哪些是方言习惯。

对外汉语教学,表面看来与方言教学无关,事实上其关联不容忽视。大的方言环境、小的个人方言习惯还有教材本身的方言影响,无一不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种种障碍。因此,从方言教学角度矫正留学生的汉语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无论是方言语音还是方言语法都直接影响到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方言影响,不仅有汉语方言影响,还有留学生母语方言在顽固地干扰着。方言语音方面,有声母的不同、有韵母的不同、更有声调的差异(因为许多语言没有声调)。方言语法方面,有大的方言环境的影响,更有个人方言习惯的渗透,影响往往潜移默化。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如果利用一些方言教学的知识,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重点讨论方言语音和方言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以便于我们今后在教学中利用汉语方言知识将对外汉语教学搞得更好。

2、方言语音和对外汉语教学

为了排版方便,本文尽可能采用常见的音标。中括号标国际音标,小括号标汉语拼音。

1)国外方言语音的影响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如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德国、泰国、加纳和马达加斯加等,其本乡本土的语音特点自然会影响其本人的汉语学习。

(1)声调

世界上有声调的语言不多,汉语是最突出的声调语种之一;所以大多数留学生刚来中国常常被汉语四声弄得晕头转向。即使是成绩不错的学生,一不留神也会把去声读成阴平或把上声念成阳平。在普通话中最难的是第三声,因为它是个曲调,留学生念起来总拐不了弯,不是不升不降就是只降不升或者不降只升,把曲调弄成平调、降调或升调。如“老”念成(lao55)、(lao51)或(lao35),结果“老师”不是“捞师”就是“涝师”或“牢师”;但最常见的还是将第三声念成第二声,又如:

老师=劳师柳树=留树李子=梨子养鱼=杨鱼旅行=驴行

深浅=身前朋友=朋游游览=油兰下雨=下鱼没有=煤油

老虎=劳胡马场=麻长可以=壳移好马=豪麻友情=油情

声调不同于语调,但是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因为本国语没有声调而将它们混为一谈。英语国家习惯了肯定句用降调,一般疑问句用升调,如果在汉语肯定句的末尾碰上升调字,或者在一般疑问句的末尾碰上降调字,麻烦就出现了。

赵元任在这方面有两个名句:

a、这个东西要卖,你买不买;

b、我姓陆,你姓何。

英语国家的学生往往将第一句念成“这个东西要买,你卖不卖”,意思恰恰弄反了;第二句念成“我姓卢,你姓贺”,结果念成完全不同的两个姓。两种情况都是因为英语国家没有声调,在说话时声调(字

调)与语调(句调)混而不清,或者根本不管声调只顾及语调,或者想两厢兼顾而不得。因为“陆”是去声降调,正处在并列句的前半句末尾,在英语正好是起升调;而“何”是阳平降升调,正处于并列句的后半句末尾,在英语又恰好是尾降调,其结果可想而知。

即使他们知道“买”是降升调、“卖”是降调,甚至在单念时念得相当标准;但是许多学生在语流中因为母语的影响而常常只有语调没了声调,结果意思弄得不清不楚或完全不同。

在声调上,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不少学生学会了汉语普通话的四个声调,但是不会在语流中运用。尤其是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在语流中最容易跑调,如有一次韩国学生将“薄嘴唇能变厚,黑眼睛能变蓝”中的“薄/厚/黑/蓝”都念成了第一声。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并不是语流分句的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最容易跑调,而是这些字的声调特别容易引起听者的关注。

一般说来,凡节奏点上的音节都应该有准确无误的声调。然而,事实上,在发音时一个词有一个词的声调包络,一个分句有一个分句的声调包络。即声调连读本来就会引起许多变化,有些变化我们能感觉到,有些却毫无知觉;如果我们能将那些感觉没有变化的声调念好了,整个声调包络也就“差不多”念好了。如上述例句,如果将“薄/厚/黑/蓝”四字念清楚了,其余的都念第一声,我们也不会特别刺耳,只是感觉发音含糊而不容易让人理解而已。

在这一点上,声母和韵母也是如此。

(2)声母

汉语有些声母很特殊,不仅其他国家没有,即使是汉语方言也不一定有。毫无疑问这又给汉语教学增添不少麻烦。

首先是翘舌音声母(zh/ch/sh)和平舌音声母(z/c/s),不少汉语方言都不能区分,如东南诸方言大多不能分,国外留学生在这样的方言环境中显得相当无奈。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韩国南部学生十有八九不能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他们多数将翘舌音念成平舌音,但也有学生将平舌音念成翘舌音,表现不一。

笔者曾经在中级班做过一个测试,要求他们念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四十是四十,十四是十四。测试结果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无法区分,大多数学生将翘舌音都念成平舌音;不足百分之十的学生知道区分但无法完整地念出来。笔者要求他们回去练习,一个星期之后,能正确念出来的学生仍不足百分之十,大多数学生能辨认但是念起来平翘还是混而不清,甚至有些学生矫枉过正,全都念成翘舌音或平舌音。

韩国大邱学生经常将平舌音念成类似翘舌音的舌叶音,具体地说,他们将舌尖前和舌尖后的塞擦音都念成相应的舌叶音,而擦音却念得很好。何耶?这很明显就是受了母语的影响;因为汉语普通话中的舌尖前和舌尖后音在韩国语中没有音位意义,基本上念成舌叶音(除了擦音念s以外)。由于方言不同或家庭背景和语言习惯等因素的不同,他们或念成舌尖前音或念成舌叶音,或时而舌尖前音时而舌叶音。汉语普通话没有舌叶音,但是从听感看,舌尖后音比舌尖前音更接近舌叶音,即舌尖后音如果发成舌叶音也不会影响之间的交流。因此,在

教学中我们发现韩国学生发舌尖前音特别困难,如:

总是=种系怎么=整嘛从来=重来仓库=娼库四个=世个

最粗=据初写字=写志物资=物知很脏=很张孩子=孩鸡

从此=虫齿组词=主持字词=智池次子=赤指紫色=只是

韩国学生本来能发(s),但是受汉语舌尖后音的影响,也常常念成类似舌尖后擦音,如:三个=山个、森林=生林、苏州=书舟。

如果舌尖前音出现在他们不熟悉的舌尖元音前面,那就更麻烦,如“自己”、“词典”、“四月”。有些学生怎么讲解都不管用,要么发成“知己”、“迟点”、“失约”,要么发成“鸡鸡”、“起点”、“席月”。通过调查发现,这些都是他们家乡方言舌叶音的影响所致。

其次,汉语普通话声母清浊不对立,送气与否却成为区别特征。然而,有些语言恰恰相反,这也为那些国家的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带来不少困难。如有不少日本学生将(b/p)、(d/t)、(z/c)、(zh/ ch)、(j /q)、(g/k)这六套声母都念成不送气音,如:

清白=精白炕上=岗上排队=白对村庄=尊庄开门=该门

南昌=南张一篇=一边每天=每颠年轻=年经货仓=货脏

偏胖=边棒轻快=精怪亲戚=金记菜汤=再当叹气=淡季

在一段时日之后他们能分清送气不送气,但是在语流中还是念不清楚。

韩国有些学生,能分清送气不送气音,但是送气音在语流中常常念得像不送气音。究其原因,这应当是母语的影响所致。韩语塞音和塞擦音[p]/[t]/[t?]/[k],如果位于词首时,则近于相应的送气音[p‘]/[t

‘]/[t?‘]/[k‘]。这种语音环境里的塞音塞擦音,送气流加强而使我们感觉气流的存在,不过与相应的送气音还有差距,即它们形成了另类音——夹于不送气和送气之间的一类音,然而送气的特征较为显豁,更近于送气音。我们认为,正是这种送气特征较为显豁而他们自认为不送气的变音,使部分学生发出一些“不伦不类”的送气音。

再者,印尼学生和部分韩国学生不能准确地拼读舌面音(j/q/x),念出来的结果类似中国分尖团音的方言读法。不过,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很快就能纠正过来。

(3)韵母

在语音三要素中韵母好学得多,但因留学生语种不同而表现出一些差异。

美国和韩国学生发(un)显得艰难,有的念得类似(i),这与没有撮口呼的汉语方言颇为相似,如“云”、“群”、“军”分别发成“银”、“琴”、“金”,于是:云海=银海,一群人=一琴人,军人=金人。然而,韩国更多的学生将(ü)念成(ui),很多字念起来就好像是两字的快读,如:

雨=尾衣鱼=位移玉=唯一

云=尾银允=委引韵=尾阴

院=围堰园=胃炎远=伟演

当我们矫正其口音时,他们常常唇圆不到位,念成夹于(i)和(u)之间的音;要么矫枉过正,发音部位都低于(un);有些学生很难一下子消除母语习惯,发(on)时怎么也保持不了圆唇的状态。与之相反,有些

日本学生或韩国学生将不圆唇的(an)发成圆唇的(on),在语音纠正过程中念成(en),结果“馒头”成了“门头”、“干部”成了“根部”、“扮演”成了“笨演”。

留学生也有不少人常常不能很准确地念复韵母,如[au]/[eu]/[ui],[ɑu]之韵尾高元音常常念得较低,念成[ao];[eu]之韵腹前半低元音念成后半高元音,念成[ou](我们发现有些留学生将汉语拼音当成了国际音标,结果[au]/[eu]都念成了[ao]/[ou]);(ui)要么没有了韵头念成(ei),要么没有了韵尾念成(ue)。这些现象与他们发(?)的读音情况恰恰相反,发(?)不需要动程而留学生往往有由圆而展的过程,结果常常发成了(ui);而这些复元音动程较大,他们偏偏尽可能缩短动程甚至根本不动,使听感上像没有发好的单元音。例如,韩国学生受其母语的影响,(ao)常常发成(o),(ou)常常发成(u),如:高≈歌考≈可老≈裸

候≈户口≈苦狗≈骨

走≈祖手≈数周≈猪

(ao)听起来就是没发好的(o),(ou)听起来就是没发好的(u)。

韩国学生一开始常常念不好“我们”的“们”,不是他们不会发轻声,而是韵母出了问题。韵母(en)中的(e)在汉语和韩语中的差别较大,汉语常常念成央元音或二号元音,而韩语则可以念成央元音,但是舌位常常低于央元音,即是央元音和六号元音之间的元音,听感上更近于六号元音。因此,在汉语和韩语中,韵母(en)之韵腹其实有着舌位前后和上下的差异,不能不令人关注。

此外,日本有些学生分不清前后鼻韵尾,“班”“帮”相混、“音”“英”不分、“万”“旺”不明。

这些语音现象的产生受留学生母语的影响,也有该国方言的痕迹,更有言语学习过程中的“惰性”的作用。虽则如此,相比而言,韵母纠正起来要容易得多,不需要两个星期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何纠正这些语音偏误?纠错方法很多,但我们认为如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语音知识,尽可能用浅显易懂的发音原理帮助学生去纠正语音偏误。

这些学生绝大多数是大学生,最起码也是高中生;老师如果通俗易懂地给他们讲解发音原理,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讲解元音的时候,元音舌位图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元音舌面图,一般都能事半功倍,如利用(?)与(i)和(u)的关系解释(?)的发音原理。

只要看看元音舌面图,其发音方法、发音部位以及与其他元音的关系就一目了然。我们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幅图,然后重点介绍学生发音中出现的主要发音问题,如[y]。[y]就是[i]的圆唇元音和[u]的前元音,即先发[i],然后舌位保持不变,将展唇改为圆唇就是[y];或先发[u],然后唇形保持不变,将舌位由后部移向前部也是[y]。反复练习[i/y/i/y/i/y]或[u/y/u/y/u/y],效果一定不错。实践证明,练习[i/y/i/y/i/y]效果更佳,因为唇形是外在的容易掌握,而舌位是内在的难以把握,稍不注意就牵动了其他。

其次,让发音较好的学生以身说法,谈谈自己的练习心得。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有的稍加点拨就能就正好,可是也有学生讲了七八遍还是弄不明白。这时候,如果我们让发得好的学生示范,或帮助那些学得较慢的学生,见效很快。比如,韩国学生发[y]常常受母语的影响,发成[ui],有些学生怎么也不能改变嘴唇的动态动作。发音较好的学生跟他讲发音心得,在“跟我学”的过程中甚至用手固定其嘴唇的圆唇状态,发出来的音就非常像[y]了。

再次,如果老师能了解学生母语的语音特点,尽可能有针对性地纠错,效果更为明显。

比如“哥/颗/鹤”的韵母和“解/茄/鞋”的韵腹,写法相同而发音却大不相同。韩国不少学生发不好舌根音后面的这个(e),有时候示范发音也无济于事;如果我们指出韩语中也有类似的语音(_),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再利用语音图,讲明汉语的这个(e)比韩语中的舌位稍低一些嘴唇稍大一些;他们就会领悟其中的奥妙,很快就会掌握其发音方法。

在教学中纠错方法很多,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学生的特点,老师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我们认为元音舌位图不仅不可小视,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汉语方言语音的影响

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所以即使在北京也有北京土话的影响;上海位处吴中,对外汉语教学有难懂的吴语影响;广州地处南粤,留学生无

法摆脱具有十一个声调的粤语的影响。

南昌话也是如此,其地方特色给留学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也不小。南昌话有19个声母,65个韵母,7个声调。在声母上,最突出的是:(1)(n-)和(l-)洪混细分,洪音都念边音,如“男的”念成“蓝的”、“那里”说成“癞痢”、“哪个”问成“罗个”;(2)平翘舌不分,都念平舌音,如“致使”成了“自死”、“南昌”成了“蓝仓”、“诗人”成了“私人”。

在韵母上,南昌市和南昌县现在很复杂,一般都有撮口呼;而新建一带却没有,如“落雨”念成“落委”、“鱼”成立“泥”、“虚心”变成了“稀心”。在声调上,南昌话有入声调且有塞音韵尾,如“一月”念(it5n?e1).。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些特点影响最大的是:没有翘舌音和缺少撮口呼或撮口呼与普通话不对应。以南昌话为代表的赣方言大多如此,如余干、新余、赣州都平翘不分。留学生在学校上课,与中国学生交流,去商店购物,接触的都是带浓厚地方特色的普通话或者南昌话。因此,南昌话有特色的语音对留学生影响很大,尤其是南昌话没有而普通话有的语音(如翘舌音),对留学生更不利,使留学生缺少很多锻炼的机会,严重影响他们学好这些特色语音。

一个人获得的第一语言多半是方言。现在的小孩即使生活在普通话的环境中,也会接受大的方言环境兼以小的家庭方言氛围给予的影响,因此他们说的不是纯正的普通话,而是地方性的普通话。特别是权威性的方言,当地人乡音更加不改,自我感觉良好,动不动一句方言以

示身份,其他地方的人也有意无意地向权威方言靠拢。于是在北京形成京派普通话,在上海形成海派普通话,在广州形成粤派普通话,在长沙是湘派普通话,在南昌是赣派普通话。

再者,语言本身具有惰性。大家都觉得能交流就行,差不多就行。这一“差不多”的思想以及第一语言的根深蒂固的惯性,促使我们不肯刻意去改变乡音。有了这些,普通话水平再高的教师,在课堂里也会不自觉地露出一两句方言。如平翘不分的方言,翘舌音(zh/ch/sh)都念成平舌音(z/cs);有浊塞音的方言,细音前面的[l-]念成浊塞音[d-];泥来不分的方言,“南天门”说成“蓝天门”。又如不少南方方言,(i)/(u)/(?)都擦化为(j)/(w)/(?),(ei)/(uo)单音化为(i)/(o),还有低元音高化,如“赵州桥((zhao51zhou55qiao35))”说成(zeu51zeu55 qieu35)。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某个方言区的老师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到其中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去区分鉴别。

3、方言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

1)大的方言环境

世事似乎有个定律:不良影响总是甚于好的熏陶。南昌高校的外国留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常是一句不知什么时候学来的“好啊好啊”,

一口的南昌语法,有的连“啊((uo))”的发音也昌味十足。问他们从哪里学来的,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此无他,大的方言环境的影响所致。在现代汉语中,方言语法差异似乎是最小的。然而,细细追究,其中的不同也颇让人吃惊。就拿“好啊好啊”为例,北方人多用一个字“好”,“好啊好啊”听得颇为刺耳;但是在苏州如果说“好”或“好啊好啊”而不说“好的”,当地人马上就发现你不是苏州人。再如语气词“啥”多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是江淮一带人氏的方言特征。

语气词尚且如此,其他诸如比字句、被字句、把字句、否定句以及是非问或双宾句等等差异更不用说了。如赣方言大多有这样的比较句“我大你不会细似你”,比字句可以不出现“比”字而出现“似”字。普通话中的“我比你大”具有潜语境,即无需指明谈论的话题,交谈的双方知道说的是年龄,“我比你大”即“我比你年龄大”;该句赣方言具有相同的表达效果,但是表达形式迥异。

被字句和把字句,在不少方言里表达形式混为一谈,如赣北方言“伊把人家杀死了”,意思有二:一是伊(他)把人家杀了,死的是别人;二是他被人家杀了,死的是“伊(他)”。意思一和普通话相同,意思二却让人莫名其妙。这种特殊情况在课堂里不会出现,但是下面的情形却经常会发生,即不用“被”而用“让”、“帮”、“等”、“给”、“叫”的被字句。如:

①道场里的谷下(全部)让水冲跑了

②地里的麦帮风吹跑了

③灶上的瓢等小李借走了

④床上的被絮给雨打湿了

⑤锅里的汤下叫人喝光了

在这些方言被动句里,“让”、“帮”、“等”、“给”、“叫”不是动作意义(“允许”、“帮助”、“等待”、“给予”、“喊叫”)而是用于表示被动语态。尤其是“让”和“叫”,和普通话里的兼语句非常相似,极容易引人犯错误。

可见,大的方言环境确实会给留学生许许多多不良影响。

2)个人方言习惯

大的方言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影响很大,语言惰性也使我们难以消除个人的方言习惯。

比字句“说不过你”,方言中形式多样,有的地方可以“说你不过”,也有地方“说不你过”,鄂东南赤壁、崇阳一带三种形式都可说,最不通行的反而是“说不过你”。

安徽宿松、江西都昌、湖口等地,表示动作完成不是“V+了”而是“V+着”,恰恰与普通话的动作进行时巧合,如“我吃着饭”意思不是“我在吃饭”而是“我吃了饭”。

当然,这些与普通话完全相反或迥异的语法,我们说话时不会出差错;我们能意识到的方普差异的语法,也不会出问题,如湖口话“我两个伊侬”即“我和他”的意思。然而,有两种情况容易出问题:

第一、自我感觉与普通话相同而实质迥异的语法。如上文所列的“好啊好啊”的例子,南昌话多了这么一个语气词“啊”,远比普通话亲

切、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但是没有普通话那样干脆,显得有些拖泥带水,听多了用久了,“啊”的涵义也就虚了。苏州话中的“好的”异曲同工,恐怕这些都是中国南方和北方在言语方面不同的地方。

第二、表层显示相同而深层大不相同的语法。又如“人是人不像人”,九江一带方言意思是“虽然是人但是言行不像个人”,从语言表层形式无法辨析,只有从音渡节奏、语气语境等深层次挖掘其内涵。再如“我偷只爸爸偷只爷爷”,从普通话角度看,这是一般并列复句,其实赣北方言却是并列双宾句,意思不是“我偷一个爸爸偷一个爷爷(叔叔)”而是“我偷一个给爸爸偷一个给爷爷”。

这些个性化的方言,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但并非一定不会出现。稍不留神,顺口溜出,对留学生的影响恐怕更甚于大的方言环境。

3)教材中方言偏向

人们总以为教师不会出错,教材更不会出错:实在是一个错觉。上文指出教师可能出现的问题,这里我们就谈谈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方言偏向。

语言教学注重口语,无可厚非;然而口语也应该有个规范,并非学一切口语。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还是应该以现代汉语为规范形式,着重现代汉语的口语规范。这些理论讲出来似乎大家都懂,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不少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在这方面做得的确不够。撇开与本文无关的文字、标点及词汇等方面(多存在较大的问题,需专文论述),

单说语法一项问题就不少。如:

①由于电脑普及的缘故,推动了在家办公这种新的工作方式的发展。(缺少主语兼关联词错用,将“由于…的缘故”五字去掉)

②所有这些淡水湖、咸水湖都被水汽所笼罩着。

(“被…所…”结构误用,去羡余成分“所”)

③(鲁班)发明了许多生产工具,因此人们非常敬爱他。

(“敬爱”是形容词,应改为“敬重”或“尊敬”)

中学课堂甚至高考试卷作为病句让学生修改的句子,竟然堂而皇之进入对外汉语教学的课本,成了外国留学生练习效仿的范句,真有些让人费解。这并非编者对现代汉语的无知,也不是有意与现代汉语规范过不去;而是过于强调口语、掺入了方言成分的缘故。

强调口语不是坏事,问题是强调什么样的口语。口语不是信口开河,不是随口方便而语,也不是编者方言习惯口语;而应该是现代汉语白话文典范著作的样板口语。网络作品、当代杂志篇章能否成为典范,当由时间来检验,当由社会公众来证明;不能由某人说了算,更不能不加挑选随手拿来让人效尤。有些教材甚至整本地选用非典范做品(大概是留学生作品),问题更多。如:

①杰克:小姐,我们的票!

服务员:你们怎么刚来啊?你们看错时间了吧!

(副词错用,“刚”应为“才”)

②大概他们觉得骑自行车比坐公共汽车要方便多了吧?

(“吧”不是疑问语气词,问号改句号或感叹号)

③拿万斯来说吧,他能说出许多北京跟美国的城市不一样的地方。(句子有歧义,“许多”应放在“不一样”前面)

④看,太阳都多高了!

(既不是问句,也不是感叹句,“多”应该改为“这么”)

⑤今天上午上课的时候,老师刚说:“现在我们做几个练习。”我忽然

觉得头疼,没上完课,就去校医院了。

(直接引语最好改为间接引语:今天上午上课,老师刚给我们布置练习,我就忽然觉得头疼;所以没上完课,去校医院了)

⑥当然,北京也有自己的风味。但是,我觉得北京的小吃最有特色。不少外国人也喜欢吃北京的小吃。

(前两句并非转折关系,应该去掉“但是”;第二个句号改逗号,后面

的“也”去掉更顺畅)

⑦要换的衣服和毛巾、肥皂。

(有歧义,应该改为:毛巾、肥皂和要换的衣服)

⑧他们自己母语。

(中心语是一般名词,定语后要加“的”,形成组合式偏正结构)

⑨他们都“哈!哈!哈!”地笑了。

(“哈哈哈”是句中的一个成分,怎么还用三个感叹号)

过于强调口语,无意中曲解口语,结果无意中走与现代汉族民族共同语相背离的路子。这无怪乎有些人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与现代汉语完全

是两回事了。

笔者不敢妄言,但想提出几点看法:首先,重新评估早先的对外汉语教材(多选现代典范作品),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而不是全盘否定;其次,参考国内中小学教材,尽管国内各种教材进行过多少次改革,但是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选大家认可的典范作品;再次,参考各种优秀英语教材,考察那些教材,发现所选范文多是标准英语作品,也不是一味注重口语而乱了章法。

4)留学生母语的影响

留学生的母语语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老师在课堂里也应该多做些相应的比较,使学生能够了解其中的不同,以便在表达时尽可能不会出错。

印度尼西亚留学生学习都比较努力,但是语法常常出错。印欧语系句子成分的位置和汉语非常相似,但是状语有着较大的差别。印欧语状语要么前置,要么后置,一般不会出现在主语和述语的中间;而汉语普通话除了前置之外,一般都位于主语和述语的中间。因此,印尼学生经常会造出如下句子:

①我们见面了在学校操场上。

②他出生在雅加达1991年。

③你喜欢吃饭和朋友们在一起吗。

④我爸爸妈妈来了中国南昌今天中午十一点。

⑤我的同屋来中国学习汉语为了爸爸妈妈。

由于母语的影响,他们很难一下子改掉这种“不良”习惯;即使知道在汉语不能这么讲,但是在交谈中稍不注意又“旧病复发”,用母语的句式套用汉语。

韩国学生也不例外,尽管他们很少出现印尼学生那样的错误,也不太会出现“主语+宾语+述语”的母语句式;然而,无论是初级班的还是中级班的,许多学生都经常讲一些句子让我不知所措。一开始,我老是感到莫名其妙;时间长了,才发现他们喜欢将这些准宾语放到述语的前面。如:

①老师说的,他一点点懂。

②老师,我同学一会儿要迟到。

③ A:你来很久吧。

B:我半个钟头来了。

④金教授办公室我好几次去了。

⑤这个月十多天晴了。

⑥请老师再一遍说。

⑦我很长时间在这里等。

⑧下车后我还要二十多分钟走才到家。

这也是母语的影响,很容易引人误解。这些成分是比较特殊的成分,在汉语里有人认为是补语,也有人认为是准宾语。有人认为这是矫枉过正的结果,即韩国学生误认为这是状语,就将所有这些准宾语都放到了状语的位子上。

4、结语

1)方言态度

方言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影响的确不容忽视,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一棍子将方言扼杀。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是理想化的语言规范形式,然而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标准的方言或说是方言的标准化。现代汉语包括民族共同语也包括各种方言,它们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现实状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方言态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表现很不一致。有的如对待牛鬼蛇神断然拒绝,有的如对时髦新潮欣然接纳,还有的视方普如一物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断然拒绝者,会因为分不清方普之别而一直无所适从;欣然接纳者,会由于没了章法而最终茫无头绪;最有害的是“无所谓”的态度。“无所谓”的态度在国内学生方面似乎真的“无所谓”,但对国外留学生却是另外一回事。

就语言本身而言,确实大家能交流就行。如果有一定的语境,“姓张”说成“姓赃”不会造成误会。然而,外国留学生不同于中国学生,汉语是中国学生的母语,语境完全可以补足言语中意犹未尽的东西;国外留学生却不同,他们正在经受语言之间的激烈碰撞,正处于文化之间的剧烈摩合期,汉语文化性的东西大多不能成为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即其语境范围很窄,因此无法补足中国学生所能领略的东西。再

对外汉语教师自我介绍(精选多篇)

对外汉语教师自我介绍(精选多篇) 第一篇:对外汉语考研面试英语自我介绍good morning, every teacher. it’s really a great honor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for an interview. and i hope i can make a

good performance today, eventually enroll in this prestigious university in september. first,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briefly. my name iswangqian,. i am 22 years old, born in

dingzhuo,a small city in hebei province. i’m studying at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i major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order to improve my english

and master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i have passed cet6, the c language examination in the 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level2 and the database examination in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

每月一家 2007.091 文学教育 语言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要素和文化要素共同组成的,对外汉语教学同样包括这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关于汉语语言教学,目前已经有许多系统而优秀的成果,随着汉语和汉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对外汉语教学界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随之出现了一些专门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如《中国概况》、《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中国文化地理》、《中国文学》等,很多院校还开设了相应的文化课。这些文化知识对留学生了解中国、学习汉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除了这种文化课上系统的文化教学,我们认为,文化教学还有很多是应该而且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的。 在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和文化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因为汉语的词汇里包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信息。这里要谈的就是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问题。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文化的界定。季羡林先生说:“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也就是说文化包括表层的 物质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表层的物质文化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礼仪等,深层的精神文化包括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即文化的精神内核。 以上两种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层次的。表层的物质文化教学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应侧重于表层物质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教学则难度较大,因为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容易理解,所以,到了中高级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这是就文化教学的阶段性而言。(这种划分只是就总体原则侧重点而言,实际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授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体现。)不管表层物质文化还是深层精神文化,可以说都离不开词汇的教学。这是因为语言中的词汇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不同语言的词义由于历史、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心理素质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民族特点。因此,从词汇中可以反应很多文化要素,这就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词汇教学来传授文化知识。下面结合实例分阶段讨论一下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的衔接。 在初级阶段进行文化教学 时,可以通过词汇教学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如:解释“聘礼”、“迎亲”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礼俗文化;介绍“姑妈”、“姨妈”这些亲属称谓时,可以对比汉英亲属称谓的不对称性来介绍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解释“龙井”、“旗袍”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饮食、服饰文化;遇到“中秋”、“端午”等节日的词时,可以介绍与之相关的风俗和节日来历;解释“京剧”、“唐诗”等词汇时介绍文学艺术文化;解释“胡同”、“园林”等词汇时介绍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这样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又了解了中国文化,既有利于他们了解中国,又能增加学习汉语的兴趣。而到了中高级阶段,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 精神内容的教学,比物质文化的教学困难得多,除了讲授词汇和成语的表面意义之外,还要介绍较深层次的引申意义。比如不同文化对同一动物不同的隐含意义,大家所熟知的“狗”在东西方文化中就有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这样在介绍到相关词或熟语时就要介绍相关的隐含义;同样的例子还有对“鼠”的不同态度,中国文化贬鼠,有“鼠辈、鼠目寸光、鼠窃狗盗、贼眉鼠眼”等;而英语mouse却可喻指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 石 瑛 硕士论坛

对外汉语教学浅谈

对外汉语教学浅谈 凤凰传奇的一首《最炫名族风》不仅红遍中国大江南北,也“炫”到了欧美听众的耳。在中国你可以说这首歌的流行归结于它的亲和的旋律、曲风、曲词和演唱者,但对于外国听众,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中国文化已备受外国瞩目。音乐无国界,而语言是无界“桥梁”。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近半世纪的摸索和探求,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教学,不同时期出现了许多很好的教学方法和思想,但时代的发展是不停息的,与此同时对外汉语言学习者与日俱增的学习要求亟需更完善的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接下来先简要阐述近半世纪对外汉语言教学发展历程,包括从上世纪50初年代至70年代末的对外汉语教学开创阶段和从1978年到至今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然后介绍当下对外汉语教学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浅谈。 一、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开创期,在这20年的起步阶段,对外汉语教学新事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曲折发展,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验,基本教学方法以实践为大方向,加上政府的支持,逐渐让对外汉语教学教学走上了正规的教学道路。初级阶段具体分为三个时期:初创时期、巩固时期和恢复时期。 初创时期对外教学事业的重要开端是1950年,应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要求,我国分别与这两个国家互换了5名留学生,同时又主动和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朝鲜等国进行学生交换总共接收了33名留学生。自此开始了对外留学生的教学,目的为学生以后专业的学习克服语言障碍而掌握基本语言规范和技能的汉语预备教育。虽然开创阶段的教学规模和师生数量都比较小,而且教学类型比较单一。 经初创时期的艰苦摸索和经验总结后,到1962年至1965年的巩固时期,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呈现了良好发展趋势,从教育规模上就可以看出,在这四年间我我国所收外国留学生3944名,比前11年的总和还要多,而且1965年的在校留学生数是1961年的7倍多。同时国务院在1962年正式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所对外汉语教学为主任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北京语言学院前身)。这些都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然而遗憾的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国不仅停止了接受外国留学生,还令国内外国留学生陆续回国。所以在1966到1972年,对外汉语教学处于中断阶段。 随着70年代初的国内形势转变,对外汉语教学出现了转机,然后就到了1972年至1977年的恢复时期,对外汉语教学重整旗鼓,留学生招生工作在国内各大高校陆续恢复。1973年12月28日,2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工作语言之一,将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推进了一大步,也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助力器。从1973年到1977年,全国共接受了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8名留学生,分布在9个省市的28所高校。这一时期尽管招生和教学工作经过艰辛努力逐渐恢复,但由于受到“文革”的严重冲击,各个高校接收学生的能力极其有限,教学规模也远未达到“文革”前的水平。 初创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强调语言技能培养,文化尚未纳入教学目的。主要强调汉语的应用功能,突出汉语的工具作用,文化是语言相伴而生的产物,由于人们当时的认知局限,文化未被重视。当时对应的教学内容也是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文化内容是自发进入教材,交际文化的教学更是少之又少。1958年由邓懿等编写的《汉语教科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国内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这部教材几种体现的是当时语言理论教学成果。全书包括绪论、语音、语法三部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只是逐渐由重视语言理论学习向在语言理论指导下培养语言技能的方向转变。然而,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固有联系,有关文化的内容还是不自觉地进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这些文化的内容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纳入到教学实践,但是在教材中文化与语言自然融合,这是不争的

对外汉语教学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填空·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或交际派)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_听觉加工、译码加工、思维加工。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沉思型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卷的客观化程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听说实践和分析理解。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应用结合 ·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构建、执行。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人物特征。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15、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贝力子等。 ·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分析、实施、反馈。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四个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提问、回忆、复述、讲述、对比、游戏、练习(七个中选择三个即正确)等。 ·20、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21、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22、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内容上分,有: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境导入、图片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选择三个填写即正确)。 ·23、会话训练的一般方法有:对话、语言实践、游戏、问答、表演、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4、教学内容结束的主要形式有:小结、思考、归纳、复述、朗读、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5、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有听前预示、听时练习、听后检查几个阶段 ·26、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化试题。 二、选择 ·1、属于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法流派是(B)。 A直接法 B听说法 C翻译法 D全身反应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 一、引言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一门正式学科的历 史还不到两百年[1],但是学者们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 言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却没有停止过。同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一直也是饱受争议的对象。语言教学的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就已经成为对外汉语学界的探讨话题,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紧密相关,很少有人去质疑它的地位(限于年代久远,本文所涉及到的研究以20 世纪90年代之后的文献为主)。但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文化的渗入,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被推上风口浪尖被迫进行对比,对二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的争论也未曾间断。到21世纪,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关系的研究基本上形成 了定论――将文化作为教学因素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因此,这时期的研究主要以“如何有效地将文化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为主。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关系 的研究中主要盛行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以纯语言教学为主,忽视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并且提出语言只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的教学不能离开文化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因此,主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升文化

教学的地位,打破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纯语言教学,以此来建立一种新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语言文化教学 或者称“文化语言教学”。另一种则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本来 就是语言的教学,文化只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因素。主张减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确保语言教学的首要地位。 21世纪期间,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以及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依然是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热议话题。在这期间,由于孔子学院的开办,使得文化教学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时期的研究主要以“如何有效地将文化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为主。总体上看,21世纪在有关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研究中重心已经开始偏移,具体表现为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争议探讨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初探阶段 在众多的研究之中,金路(1993)可以作为语言教学地位发生变化的正式开端。文章明确提出了语言教学以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教学为主,语言教学是一种纯语言的教学,是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2]。并且认为这种传统的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存在重语言轻文化的问题,即注重语言本身而轻视语言行为。于是,开始提倡将语言与文化综合起来

泰国对外汉语教学教案第一课你好

教案1问好 第一课问好 教学目标:向学生做自我介绍,师生互相了解;用汉语表达问候,师生之间上课时的互相问候,让学生学会用汉语问好。通过学习,使学生慢慢进入汉语学习的氛围中。 掌握词汇:你好我叫老师谢谢我爱再见 要求学生掌握句子:你好,我叫...我爱...。 教给学生最基本的上课下课师生问好: A:上课!同学们好! B:老师好! A:请坐! B:谢谢老师! A:下课!同学们再见! B:老师再见 教授汉字基本笔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用具:汉语图片词卡。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介绍自己:你好!我叫刘吉存!我是刘老师!我是中文老师!写出来在黑板上。 问号的同时用泰国合十礼,反复用汉语说“你好”,让学生猜测其意义。“老师,我”可以用泰文解释。

2.对话。把“你好”写在黑板上,老师走到每一个学生的面前,用中文说:你好!教给学生如何回答你好。然后老师给与学生夸奖(竖起大拇指,非常棒)。 3.要求学生掌握“你好!我叫。。。。”。把我叫写出来。首先跟学生用泰语解释“我叫”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汉语自我介绍的说法。领读,纠正发音。 4.要求每个学生用“你好,我叫......”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对于发音准确声音洪亮的要及时的夸奖。(夸奖要用同样的,让学生以后逐渐明白老师的习惯性夸奖方式) 5.老师走到学生面前,和学生握手,并互相用“你好,我叫......”作自我介绍。 使学生明白中国人是握手问好,而泰国是行礼问好。 6.教授:我爱...爸爸、妈妈、泰国、中国。向学生解释“我爱泰国中国”并领读。教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你好,我叫...,我爱...。 第二课时 教学生上下课最基本的问候: 上课问候 1、先把要教的对话抄在黑板上。 A:上课!(等学生起立)同学们好! B:老师好! A:请坐!(示意学生坐下) B:谢谢老师! 2、词汇教学,解释“上课”,“请坐”的含义,要学生掌握“老师”“谢谢”。 3、师生对话练习。要求按照正常上课问好的方式,学生起立问好。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 学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2、演绎法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A比B+形容词“他比我高。” 3、归纳法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4、对比法有点儿比较贵这儿东西有点儿贵这儿的东西比较贵便宜-------------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5、情景导入法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学生:他昨天没来。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 语言蕴藏着民族文化的内涵,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表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修辞特征往往与汉文化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 为汉语修辞就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修辞现象是一种外部因素影响与制约下的一种内部语言结构的生成活动。外部因素主要指题旨、情境与文化语境;文化语境包括历史 的与现代的,是其中关联紧密、至关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决定语言 内部词语与句式的选择和调整。具体到汉语中的修辞文化,我们还 要了解汉文化及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1.修辞现象的文化心理 第一,炼字与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常用的修辞手段是使词语变异,突破一般词语搭配的习惯,比如临时改变词性,临时仿造词语,成语的活用和翻造。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是“气管炎”,就是因为 “气管炎”和“妻管严”谐音而有了新的含义。第二,认同与谦逊 的文化心理。受儒家文化影响,谦逊、谦和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我们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中国人之间拉家常的时 候常常问一些能拉近彼此距离的问题,来达到一种认同,比如:你 今年多大了?你家孩子多大了?在送别时,我们说:“慢走,走 好!”“别送了,请留步”,突出了谦逊的心理特征。第三,求吉避 凶的文化心理。戴昭铭曾说:“耽于语言幻想大概是因为李泽厚说 的中国人‘乐感文化’的国民性表现之一。”这里的“乐感文化” 体现在汉民族在生活中处处讲究“讨个好彩头”,如短信中的祝福语,命名(人名、地名、商店名)的'含义。第四,追求美辞的文化心理。其中包括以“均衡”为美的审美心态。体现在修辞里的对偶和 排比,诗歌里的平仄和押韵;追求“典雅”“含蓄”的审美心态,体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你认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210 二、教口语的方法很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196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方法上应遵循口语课的教学原则: 1、交际性原则 (一)学习内容中的交际:口语教学要重视说话双方能互相交际的内容和意义,因而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着其独特的要求。 (二)课堂活动中的交际:口语课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没有互动就不能称之为口语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口语交际的特定情境,在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注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绝大多数学生都可参与的话题,便于双向互动的话题 2、个人化原则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谈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 3、精讲多练原则 (一)精讲 其一,立足于与情景相结合的功能,讲清一定的情景下的一定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法项目,以功能统语法。 其二,口语用法。注意多讲一些口语的表达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再现社会口语的特色和情景,增强真实感,使课堂教学和社会交际接轨。 (二)多练 第一,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第二,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通过教授语言讲解文化 (二)通过相关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举例说明分析教学对象的重要性。P85 P86 分析教学对象能够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对象的分析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定。 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四个方面分析。 1、自然特征包括学习者的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等等。这些自然特征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有决定的作用。自然特征关系到教学原则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例如:孩子与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在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有所不同;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国别不同、第一语言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教学原则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如教韩国、日本学生的中文和教欧美学生的中文就很不相同。 2、学习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和临时目的等五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决定了第二语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 3、学习起点一般是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对学习汉语的认识、兴趣、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差异,直接影响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对外汉语--第一课-你好

第一课:你好 教学对象:泰国初中一年级汉语零基础学生 课型:综合课 所用教材:第一课(《体验汉语学生用书初中版第一册》)教学内容: 1,理解最基本的课堂用语 2,学会三个简单句型的对话。 (1)A:你好!我是飞飞。 B:你好,飞飞。/飞飞,你好。 (2)A:再见,飞飞。 B:再见! (3)A:你好,我叫飞飞,你叫什么? B:我姓李,叫李明。飞飞,你姓什么? A:我姓王。 教学目标: 1,理解最基本的课堂用语。 2,学会问候与告别。 3,学会介绍自己的姓名。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记住怎样介绍自己的姓名; 不断操练三种简单句型对话。

教学方法: 1,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并运用课堂用语。 2,卡片法:将所学生词及上课和下课时的课堂用语用卡片的形式体现出来,方便教学并加深学生的印象。 3,板书法:将所学句型以板书的形式体现出来,方便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 4,操练法:采用替换法、用所学的语言点回答问题的方法和“击鼓传花”及“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的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不断操练,加深记忆。 5,剪纸“小人手拉手”:剪出四个或者六个手拉手的的圆形或者长方形的小人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小人上写上自己的姓和名,以及泰文名字。方便以后教学。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具:卡片、白板、白板笔、小人手拉手的剪纸。 教学步骤: 一、上课问候语的使用和教授。(5分钟) A:上课!(等同学起立)同学们好! B:老师好! A:请坐!(示意学生坐下) B:谢谢老师!

1、上课时,使用上述上课问候语一遍,并适当用泰语解释。 2、领读一遍,带学生熟悉后,找愿意的学生角色扮演,上台当老师。 3、引出课堂用语“非常好”。先让学生读准、读好“非常好”后,加上动作。(“非常”两个字拍手,“好”字竖起两个大拇指)用泰语翻译“非常好”,以后就固定用这种鼓励方式,让学生渐渐习惯这种鼓励方式。 4、再找愿意的学生角色扮演一次(用同样的方式给予鼓励) 二、学习生词(6分钟) “同学们、老师、谢谢、你好、是、我、你、再见、王飞飞” 1、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周丽华,我是你们的汉语老师。现在我们来学第一课,跟我学生词。) 2、领读上面的生词两遍,并用写有泰语和汉语的生词卡展示。让单个学生试读生词,并带读。 3、巩固练习:做一个游戏(“老师说”和“击鼓传花”综合起来的游戏) 生词卡片放到学生们手中,老师边敲桌子,边说刚学的生词,敲击未停,生词卡则在学生中传,手里拿到这个生词的同学就举起词卡重复刚说的生词,速度可以越来越快,察看学生发音是否准确并练习学生的反应能力。 三练习句型:(8分钟) (1)A:你好!我是飞飞。 B:你好,飞飞。/飞飞,你好。 (2)A:再见,飞飞。 B:再见! 1、在教(1)句型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回答时顺序不受限制。 2、分钟)

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篇一: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汉语教学大家谈 如何有效控制尼泊尔课堂 蔡胜凯关键词:课堂控制、问题分析及对策 课堂秩序问题几乎是所有尼泊尔新志愿者在汉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我也曾经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学生在教室乱跑,乱叫,乱闹。这“三乱”就把整个课堂秩序给彻底地破坏了,教学活动也很难有序地进行下去。汉语课堂秩序分析: 低年级学生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自觉性最差——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他们总是喜欢在没有老师允许的情况下四处走动。理由无非是,去仍垃圾或是向别的同学借橡皮啦,铅笔刀啦,或者是要去厕所等等。他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喜好就是喜欢向老师告状。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他们除了肢体语言外,英语沟通有一定的限制性。 高年级学生五到八年级的学生在英语交流上没有什么困难,但是他们也会在课堂上给你制造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忘记带汉语笔记本,家庭作业没有按时做,上课时时不时问你一些与课堂无关的问题,有的同学故意的问你一些敏感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故意跟其他同学一起起哄;偶尔他们还会嘲笑我们的英语(尽管他们的英语也不是那么好)

等等。 汉语课堂秩序对策: 经过我这三年的观察、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基础上,我有效地探索出以下几点对策,在有效控制尼泊尔课堂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 树立威信,设立汉语课堂法则,校规化。这一点对于新来的志愿者老师来说尤其有效。新来的志愿者老师不了解尼泊尔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对学生比较宽容、友善、热情、微笑;这些都会给学生传递一个信号:你不是一个严厉中文老师。为此,我建议刚到一个新学校,尤其是第一节课,你一定要树立威信!设立汉语课堂法则,并把它校规化就是一个很好、有效树立威信的方法。 2.课前不要笑,课后要跟他们一起玩。上课前,你一定不能笑。你要是笑着 进去,有可能你都能“哭”着出来。因为他们看着你很高兴,以为今天就算他们调皮捣蛋你也不会惩罚他们的,所以他们自己就开始放松了。但是,下课后,你一定要友善,亲近他们,跟他们一起玩,聊天;把你最友善的一面展示出来。这样,你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与他们建立一个很融洽师生关系。 3. 眼神是最有利的武器。一个眼神就可以让一个学生无地自容。有时候,我们的语言是很苍白无力的,就是我们

对外汉语教学法知识点

对外汉语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而言语是个人的和或然的;语言是语言符号之间相互关系的系统,是语言共同体的成员约定俗称的,而言语只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2、母语和第一语言 (1)母语: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2)第一语言: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 3、外语和第二语言 (1)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2)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通常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语言。 4、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1)语言习得:“习得”是一个外来的词语,也可译作“获得”。习得一般指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地获得母语的过程。 (2)语言学习:“学习”也有人译作“学得”,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通常是在教学环境里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二、简答 1、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假说 答:“语言习得机制”假说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他认为儿童的大脑里有一种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这就是说儿童具有一种遗传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儿童掌握了语言规则,儿童生下来就有一种适宜于学习人类独有的语言知识的能力。乔氏认为人类先天具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待定参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又称为“普遍语法”;另一部分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所接触到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这种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复杂系统,而不是一些习惯的综合。语言习得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语言规则的内在化,这些语言规则就是理解和产生语言的基础。乔氏理论的不足在于他的语言能力理论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文化性。 2、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假说 答:“语言监控模式”假说由克拉申于1977~1982年提出,也叫“语言控制调节模式”“输入假说”或“监察论”。这一理论共有五个假设: 第一,习得-学习假设。“自然获得”与“正式学习”这两个概念是克拉申理论的中心。自然获得是集中在意义层次上的自然交际中产生的,是一种下意识的过程;而正式学习则是在课堂上有规律的学习,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过程。 第二,自然顺序假设。克拉申强调语言习得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遵循一个不变的自然顺序,这一假说还坚持语法结构是按一定顺序而获得的。 第三,语言监控假说。克拉申认为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个语言控制调节系统,学习者利用这

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摘要]中国文化深层次渗透于汉语言中,使汉语成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标志,因而学习汉语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文化,树立文化习得意识,重视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的作用,以及汉语词语对中国文化内涵的依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具有渗透中国文化的意识,以提高汉语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技能专业术语 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怎样把传统文化教育与语言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中国文化与汉语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文化深层次渗透于汉语言中,汉语成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标志,所以学习汉语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否则要学好汉语是不可能的。 一、树立文化习得意识,运用文化语言观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在长期的语言教学过程中,工具主义语言观在语言教学和研究中起着主导作用,使人们只注意对语言系统内部组织规律的学习和研究,忽视了对制约工具使用的外部因素的学习和研究。其结果是:使语言学习者只能学到静态的语言知识,而不能学到运用语言的知识;使他们只能了解语言符号的语言意义,而不能真正把握言语的语用意义。“文化语言观”是从文化的角度学习语言,不是把语言视为独立于文化系统之外的语符系统,而是把语言系统视为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是构成文化大系统其他要素赖以存在的基础。它强调,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要大量接触所学语种的文化,注意考虑语言以外的行为和各种环境,养成一种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 二、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文化里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有着几种不同的传说和记载。如其中一种是《易经·系辞》上有关八卦产生的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象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者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使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在“仰天”“俯地”以及观察天地之间万物后,

对外汉语教学40基本语法和教案

基本语法项目(40项) ●主语—谓语—宾语 我学习汉语 ●定语、状语、补语 我的朋友学习汉语他认真地学习汉语他学得很好 1.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 这是什么书?/ 你去哪儿?/ 怎么去? 2.正反疑问句:1.你是不是中国人?/ 你去不去商店?/ 你忙不忙? 2.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词典?/ 你有词典没有? 3.用“还是”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区别:A还是B ?// A或者B 4.定语:1.的+ 名词: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领属关系) 2.不用“的”:这是中文书。/ 他是汉语老师。(说明性质)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亲属或单位)3.动词…的+名词:这是我买的书。/ 看电影的人很多 5.状语:1.副词作状语:我常去商店。 2.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高兴地说:“……”。 3.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 我要多听多说。 4.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们很认真地学习。 5.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我在他那儿看电视。/ 我从美国来。 /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

6.存现句:处所+动词+名词 1.表示存在:墙上有(挂着)一幅画。 2.表示出现:前边来了一个人。 3.表示消失:停车场上开走了一辆车。 7.动态助词“了”:动词+了(“了”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1.昨天我去了书店,他没有去书店。(过去:动作已经完成) 2.明天我吃了早饭去书店。(将来:动作1完成后会出现动作2)3.每天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平时:动作1完成后出现动作2) 8.语气助词“了”(一):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事情已经发生):1.现在他去书店买书了。 2.昨天你去书店了没有?(正反问) 9.语气助词“了”(二):名词/ 形容词/ 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变化):1.春天了,天气暖和了。 2.他现在是大学生了,可以独立生活了。 10.表示很快会发生:“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1.要下雨了。/ 新年快到了。/ 汽车快要开了。 2.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国了。(“快要”前不能用时间词语) 11.动态助词“了”+ 数量词+ 语气助词“了”(可能继续,或不再继续):1.现在,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我还要学一年。(还要继续) 2.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以后不学了。(不再继续) 12.动态助词“着”:动词+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1.外边下着雨,刮着风。(动作的持续) 2.教室里的窗开着,门关着。(状态的持续)

对外汉语教学说课稿

对外汉语教学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级汉语第一课《你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七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诚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快乐汉语》依照由浅入深,循环递进的原则进行了科学的编排。练习的设计重点突出,综合性强;语法点的解释简洁而严谨;词汇的选择面广而实用。整套教材既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又注重词汇量的积累。学习者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一方面可全面掌握并强化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能为进入中高级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本课分析: 招呼语对于日常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是最基本的表达。本课侧重听说,对于初学者来说,会比较容易学,也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主要教授基本招呼语及练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见面打招呼。“你好。你好吗?我很好。” (2)掌握生词“你、好、吗、我、很”。 (3)掌握基本招呼句式,学会写汉字“你、很、好” (4)学会四个基本声调的发音,韵母“a o e”。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见面打招呼。“你好。你好吗?我很好。” 教学难点:四个基本声调的发音,汉字“你、很、好”。 四、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以下的教法。 1.说教法 (1)说教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按照“生词——课文——语法”的顺序教学。因为课文在安排上无论是词汇难度还是语法难度都是体现这一特点。 (2)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高频、有效的正面训练。 (3)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思考并正确理解重点词语和难句的理解。 2.图示法 利用PPT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模仿练习。 字卡展示生字,让学生认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用英语或学生母语打招呼“Hello”,再用中文打招呼“你好”。 图片展示,领学生读几遍“你好”。教师对学生说“你好”,学生回答老师“你好” (二)学习生字 1.你:引入 2.我,扩展他/她

对外汉语教学心得体会

对外汉语教学心得体会 上海对外汉语培训儒森汉语老师教学感言 在上IPA和岗间培训课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上课时把学生的思维慢慢引出来,循序渐进地引进新的知识点的重要性,然而实际运用的时候,还是很难把握好分寸的。难就难在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而知识和经验要靠积累,只有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去实践,养成积极好问的求学习惯,吸取周围先进可取的东西,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表现方法。 有一次上拼音课的时候,帮助学生找口型,一开始学生只是稍微模仿了一下,就不再对口型了,结果发出来的音很含糊。后来我解释了一下,说明最初找对口型是很重要的,口型对了,发音其实很简单,学生跟着配合了一下,音很快就找到了,一点儿也不费力。学生自己也笑了,而我那时感觉互动得非常好。但整节课中,不都这样顺利。有一次,学生说老师你念我听一下吧!我居然听反了意思,等着他念一遍,学生忙着解释了一番,当时的情况真有点儿尴尬。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能令人获益匪浅。因为拼音需要做拼读练习,我带了一本普通话水平考的书,上面有拼音以及相对应汉字的拼读练习,并且是按照各个声母韵母等分类的,学生很感兴趣,还拿去复印了一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和学生互动是上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适当关心一下学生其实很重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外国学生更喜欢擅沟通、有生活热情的老师。我在校内上课时,比较容易和学生说说话,更自信一些,有大家庭的感觉。而到公司去上课的时候,颇有些紧张。所以我意识到,今后需要学会和学生聊聊天,说些点轻松风趣的话题,这样即能够缓解枯燥的气氛,也有助于教学。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做到勤思考、善总结,不断进步。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 近几年来,我国与各国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或出于对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发展的看好,或出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 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字, 2006年在华留学生来自184个国家,总人数已超过16万。随着外国留学生规模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留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语言机能训练为核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各国来华留学生渴望了解中国文化、进行深层交流沟通的需求。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能力是首要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并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重语言教学中蕴含着的文化因素教学。一方面,积极而充分的文化因素教学对语言教学本身十分有利,能起到促进和深化语言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为后者提供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因此,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完全脱离文化的语言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往的语言教学,重视语言结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忽视文化的教学,尤其是忽视不同文化在语言上的反映。虽然现在的“汉语热”日渐升温,但是从总体上看,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很多教师在汉语教学中,仅仅教给学生最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就汉语讲汉语,重视了语言结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却忽视了文化的教学。有的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虽然没有什么问题,能说比较标准的汉语,但对汉文化知之甚少,在交际中不懂汉民族的风俗习惯,尤其是不懂交际礼节和规则,常常会使用一些不得体以致不正确的话语。对外汉语教学中这种只重表层因素而忽视其他文化因素渗透和拓展的做法影响了留学生对汉语的深入学习和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应面对这一事实,将汉语教学与汉文化熏陶结合起来,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要进行文化教学,选择恰当的文化教学手段,这一点已逐步成为共识。 那么对外汉语的教学与中国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又该如何运用呢? 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日渐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这套符号系统总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和内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利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最新对外汉语教学教案初级篇第一课

第一课你好 课程名称:初级精读 教学对象: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 授课学时: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使用教材: 教授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拼音a、o、e、I、u、ü及四声调的拼读,并能够拼读简单的复韵母。 2、会话:能够流利且正确地运用课本知识进行简短的会话。 3、书写:学会本课生词的“我、你、也、很、好、吗、呢、一”的拼写,尽量做到 笔画正确,合乎书写规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拼音:正确拼读单韵母和简单复韵母,注意学生的e、ǚ音的拼读。 正确书写拼音,包括声调标注的位置和是否轻声。 声调中的二声、三声对学生来说比较难,需要多次练习和纠正。 注意三声双读时,第一个三声变调的问题。 2、情景会话:“你好”较多用于第一次见面时互相问候。 “你好吗”则用于朋友之间的问候。 注意课后练习中“你好”与“您好”的区别: 您好:主要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年轻者对年老者的问候,是一种尊敬的说法。 3、书写:注意汉字结构,书写的笔画和笔顺。 书写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需要每天都坚持练习,可以把练习册中的整体书写练习改成笔顺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书写笔顺的正确。

第一课时 1、在黑板板书拼音和汉字“你好”。并标注AB对话形式,让学生能够看懂并逐渐 熟悉老师的习惯。 2、学生握手并说“你好”,与所有学生握手。 3、领读“你好”,老师与全班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 4、认读拼音:n、i、h、a、o、ao,a和i标注四声调,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 意纠音以及学生二声三声的发音是否到位。 5、按照笔顺一笔一笔地在黑板上板书“你”、“好”,学生在下面跟写。 第二课时 1、复习第一节课所学的知识,。 2、书第一节课对话“你好”,在相近位置板书对话“你好吗”,引入新课。 3、老师领读,学生齐读,老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之间对话。 4、将“你好”“你好吗”一起进行对话。 5、认读拼音:e、en、m、w、y。 让学生自己拼读,注意声调和拼读的正确。 6、按照笔顺板书“我”、“很”、“也”、“吗”、“呢” 学生在笔记本上跟写。 7、检查学生所学内容。 部分学生到课堂前进行对话。 对学生进行听写,包括单韵母、复韵母、汉语拼音、汉字。 8、布置作业:复习两节课所学的内容,练习a、o、e、i的四声发音。 书本课后作业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五、练习六。 第三课时 1、讲解学生默写中的错误。(10分钟) 2、复习前两课时所学的会话。可加入游戏的方式。学生需要做到不仅会回答,还 可以问。(1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