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动静虚实xin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虚实相生_课件_ppt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虚实相生_课件_ppt

题海热身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 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 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 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请从“虚”和“实”的角度 鉴赏。
参考答案:诗的一二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 店里,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 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深 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 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 家中人也在想我。从而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 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答 题 步 骤
①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 ②点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 衬实…… ③效果: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互相映 衬,烘托渲染情绪。
简言之:分虚实+点关系+说效果
实战演练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 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 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 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 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 改”。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 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 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 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
小 结
1、结合诗句概括实景、 虚景(或动、静)。 2、点关系。
3、说效果(在突出主 旨、营造意境、表 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诗歌鉴赏手法之动静

诗歌鉴赏手法之动静
表现手法之 动与静:诗歌描景常用的一种手段,动静是相对的, 分三种情况。 1、景物运动与否,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 牧《江南春绝句》)。其中“佛寺楼台”是静的,“烟雨”是动的。 烟雨的飘忽空蒙,衬托出佛寺楼台的岑寂。 2、景物发声与否,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 耶溪》)。这是以蝉与鸟鸣叫的喧闹来映衬山林的幽静,给人以悠 远寂静的恬淡空灵之感,山水田园风情跃然纸上。
3、景物氛围的舒缓与激烈,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闹”(宋祁《木兰花》)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赋予了静态舒缓 的春意以激烈和蓬勃的特征,化静为动,写尽了春的热烈与生机。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 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 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营造出生动真切的意境。
例1: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4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பைடு நூலகம்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梳理:雨后的池塘水面平静,雨水洗涤过的池面像经人轻磨拂拭的 明镜映照着门柱,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欣喜中 乘风起舞。舞动时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
1、雨后池塘的水面平静,明镜一样照在檐楹,忽然东风吹动柳舞, 非常自然地动静结合。 2、前两句写水面平,如明镜一般是静,后两句写东风吹杨舞,荷 心万点是动。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写出了雨后池上的美。
前二句着眼于“静”,写雨后池上的静 态美。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 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后二 句则由静而动,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三、 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 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 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本诗 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 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 塘春景图。

古诗赏析之动静虚实感官

古诗赏析之动静虚实感官

古诗赏析手法赏析之标题意象典故意境(三、四)程季子表达(手法技巧)赏析歌诀标题典故, 意象情境。

修辞炼字,时空远近。

动静正侧,虚实对衬。

综合感官,色嗅触闻。

(三)动静正侧,虚实对衬。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对比衬托。

)1.动与静以动写静(或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如:(1)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和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2)化静为动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又如“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 ,还有脍炙人口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都是化静为动的著名诗句。

(3)以动衬静如“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贾岛《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响衬静,与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2.正面侧面(衬托或渲染)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或事物形象,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

赏析时应点明诗歌中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又有怎样的效果。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真题示例: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访城西友人别墅》)(2分)【答案】符合题意。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典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

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有详写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

本文拟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详写为实,简略为虚。

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

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

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

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读诗时我们通过补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2、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端。

①哲理为虚:在诗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中,作者登楼所见的具体形象为实,抽象的说理为虚。

前二句写登楼所见万里之广阔景象,使人视界为之一开,精神为之一振,是实写。

古代诗歌中动静、虚实手法初探

古代诗歌中动静、虚实手法初探
·8·
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 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秋天的蝉凄凄切切地鸣叫,傍晚时分,骤雨初歇,渲 染了离别前凄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伤。离别时,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对有情人紧紧握着手, 泪眼相对,似乎有千言万语,但又无从说起;在这不得不 离别的面前,一切言语似乎又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这两 句把一对有情人的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 淋漓尽致,跃然纸上。离别前和离别时是实写,也已经道 出主题,写尽悲伤,但是诗人更进一步,想象离别后“念 去去”、“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的情景。都说 时间是疗治伤口的良药,而在柳永的笔下,时间却把离别 的悲伤酿造得醇厚悠长。在这首词中实写的离别前离别时 与虚写的离别后共同表达了离别的悲伤的同一主题,虚实 结合,大大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在这一点上,本首词超越 了很多诗歌,成为经典。 (二)以虚衬实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开头:“海客谈瀛洲,烟 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虚写难 现真容的瀛洲,来衬托可以一见真容的天姥山,切入写作 的主题,以虚衬实。 (三)化虚为实 欧阳修贬于滁州时写过一首《琅琊溪》:“空山雪消 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 中花。”实写琅琊溪从山中流出时水面上漂着花草叶,可 以想象得见山中应该已经是春花烂漫了,化虚为实,以实 写虚,勾起了寄情山水的太守对山中美景的向往,几欲前往。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就是动与静、虚与实的两方面共 同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动与静、虚与实是平等的关系。而 以动衬静、以虚衬实都是衬托,有主次之分,以动衬静是 静为主,以虚衬实是实为主。化静为动,描写的对象本来 是静态的,用拟人或比喻赋予它动态,使之形象活泼,充 满生机。化虚为实,要写主体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 侧面描写表现出来的。诗歌中的动静、虚实的关系实在复杂, 我这里只是举例来说明,很肤浅,是初探。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及动静结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及动静结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及动静结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及动静结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导入: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结合诗的内容,分析它的表达技巧。

然后答案中有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字样: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应,虚景和实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我们往往因写不出或写不完全而被扣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虚与实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虚实结合何为诗歌中的实与虚?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b、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c、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008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课件-ppt

2008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课件-ppt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 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 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2020/6/26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 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 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2020/6/26
2020/6/26
4、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2020/6/26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 世界和梦境等。一般情况下,“虚”包括 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 2.想象和回忆。 3.设想之境。
•诗人撇开自己,从相思的另一 方来写,写故乡的亲人在这个 除夕之夜思念着千里之外的 我.以虚写实,把深挚的思乡情 思抒发的更加婉曲含蓄.
2020/6/26
06天津卷
•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 织品的一种。
2020/6/26
随竹明空 意喧月山 春归松新 芳浣间雨 歇女照后 山 ,,,, 居 王莲清天 秋 孙动泉气 暝 自下石晚 可渔上来 留舟流秋 。。。。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 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 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 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 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 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虚实、正侧、动静知识点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虚实、正侧、动静知识点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虚实、正侧、动静知识点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说的更通俗点,“实”就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触摸到的部分,就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就是诗词中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等。

作用: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游天姥山,观奇景,见仙人,美不胜收,其乐融融,是虚写;梦醒后的所见和打算是实写。

又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上阕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阕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正、侧结合: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对象本身,如直接描绘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和行动,所以又叫直接描写,也可称之为渲染。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映衬、烘托所写对象,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写所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

所以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也可称之为衬托、烘托。

作用:使所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形象。

诗歌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诗歌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二、虚实相生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 界和梦境等。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 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 2.想象和回忆。 3.设想之境。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 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 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关 键 11 分
最 无 益 , 只 怕 一 日 曝 十 日 寒
巩固练习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 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 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 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虚实相生,烘托出与 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 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题海热身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 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 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 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 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 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 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 景图。
答 题 步 骤
①先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分别写什么
②分析“动静” 关系:以静衬动、以动衬
静、动静结合。
③阐明“动静” 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简言之:分动静+点关系+说效果

2017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课件-ppt剖析精选课件PPT

2017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课件-ppt剖析精选课件PPT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 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 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 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 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诗人撇开自己,从相思的另一 方来写,写故乡的亲人在这个 除夕之夜思念着千里之外的 我.以虚写实,把深挚的思乡情 思抒发的更加婉曲含蓄.
随竹明空 意喧月山 春归松新 芳浣间雨 歇女照后 山 ,,,, 居 王莲清天 秋 孙动泉气 暝 自下石晚 可渔上来 留舟流秋 。。。。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 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 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 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 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 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母亲突然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的受不住了。 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不一会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别动,碗很烫。”我便又坐下来。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不紧不慢,任由她唠叨。今日我却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天津卷
•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 织品的一种。
• 题: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 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中的动静与虚实

诗歌鉴赏中的动静与虚实

诗 歌 鉴 赏 中 的 动 静 与
冯 宜俊
( 泰 县 第 二 中学 , 景 甘肃 景 泰
在 古 典 诗 歌 的 阅读 与鉴 赏 中 , 常 会 遇 到 以 动 衬静 、 静 常 动 结 合 , 中有 虚 、 实 相 映 的表 现 手 法 , 实 虚 了解 它 们 的特 点 。 助 有 于 准 确 理 解 诗 歌 的 内容 。 动静 结合 。 见 其 美 愈 大 自然 中 , 论 山水 草 木 , 晴雨 雪 , 是 有 动 也有 静 。 无 阴 总 诗 歌 表 达 的 是 诗 人 对 现 实 生 活 的审 美 感 受 , 自然 也 就 有 了 以动 衬 静 、 静 结 合 的表 现 手 法 。 动 贾 岛 诗 句 “ 敲 月 下 门 ” “ 响 衬 静 ” 这 里 的 “ ” 是 僧 是 以 . 响 就 “ ” 敲 门有 声 , 衬 出 幽 居 的冷 清 、 静 , 显 出 了动 态 , 动 , 反 幽 既 又 给人 恍 若 有 声 的 感 觉 ,仿 佛 看 到 了举 手 敲 门 的动 作 .听 到 了 “ 咚” 咚 的声 音 ; 籍 的 名 句 “ 噪 林 愈 静 , 呜 山 更 幽 ” 说 , 王 蝉 鸟 是 山林 里 两 三 声 单 调 的蝉 叫 和 鸟 呜 ,使 环 境 反 倒 显 得 更 加 寂 静 幽 深 了 。这 也 是 以动 衬 静 法 , 以这 两 句 有 异 曲 同工 之 妙 。 所 我们再来欣赏杜甫的《 漫成 一 首 》 : 诗 江 月 去 人 只 数 尺 , 灯 照 夜 欲 三 更 风 沙 头 宿 鹭 联 拳 静 , 尾 跳 鱼拔 刺 鸣 。 船 前 三 句 说 , 亮 倒 映水 中 , 微 浮 动 , 佛 伸 手 就 可 以在 月 微 仿 水 中捞 到 ; 舱 里 一盏 孤 灯 静 悄 悄 地 照 着 灰 茫 茫 的夜 色 : 约 船 大 到 了三 更 时 候 , 家都 在船 里 睡 觉 了 , 夜做 伴 的 只 有 沙 滩 上 全 深 屈 曲 着 身 子 静 卧 的 白鹭 — — 这 里 的一 切 是 多 么 的 寂 静 。 最 后 句 说 , 然 间 , 船 的 那 一 头 “ 刺 ” 声 , 儿 跳 出 了水 面 , 忽 在 拨 一 鱼 江 面 上 泛起 了 微 微 的 浪 花 。这 一 句 就 是 动景 ,前 三 句 就 是 静 景 , 的 是 以动 衬 静 法 。夜 深 人 静 时 的 这 一 声 , 周 围 显 得 更 用 使一一虚源自实 700 ) 34 0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之动静手法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之动静手法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动与静所谓“动与静”,是对事物特征做动态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

在运用时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下面我们可结合具体诗歌略做分析。

一、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在诗歌中既有对动态的描绘,又有对静态的刻画,这两者结合,往往是作者笔下的景物显得丰富多彩,而且对比辉映,相得益彰。

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考查了《雨后池上》一诗: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诗中要求考生从动与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诗歌前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静迷人的静态;后两句用“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又如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的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三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宁静。

二、以动衬静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里显出静态。

如王维的《鸟鸣涧》一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使人联想到春山的空旷,桂花的清新,月光的明朗,鸟鸣的悦耳,从而体会大自然的静美。

又如05年高考全国卷Ⅰ考查的唐诗《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是唐代诗人李华的一首景物小诗。

作者春天经过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诗前两句直接写景,为下文铺垫,后两句更进一层,“花自落”“鸟空啼”表面上刻画了“花落”“鸟啼”的热闹景象。

诗歌鉴赏之动静虚实xin

诗歌鉴赏之动静虚实xin

提问方式
1.笼统提问: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 法、表现手法) ②诗中是如何写景的? 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限定范围: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4.指明方向: 请从虚与实关系(动与静、情与景)的 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1)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广漠空蒙的水田,蔚然深 秀的密林,此为静;白鹭翩翩起飞,黄鹂互相唱和,动 静结合,体现田园风光优美,富有生机。 (2)对比、映衬: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浓绿的夏 木,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相映成趣。 (3)多角度描写:绘形绘声绘色,“阴阴”写夏木茂密 之形,“飞”写白鹭翩翩起飞之状;“啭”写黄鹂啼啭 之声;白鹭、黄鹂、浓绿的夏木,色彩鲜明。 (4)运用叠词: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 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突出强调了景物的特点。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宋 王观《卜算子》
“尽堪活色生香里,拥顾双栖过一春”,元 王恽 《秋涧全集•繁杏锦鸠图》
尽堪活色生香里,拥顾诗书过四时。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诗歌动静结合的手法。
【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 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 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 静。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 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渲染
烘托(衬托、映衬)
以乐景写哀 以动衬静(以声衬寂) 古今对比 反衬今之萧条
对比 描写手法
反衬
(一般用于乐景)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视听结合
白描、细描(不常用)
比喻 常见 比拟 夸张 借代
修辞手法
一般

诗歌鉴赏--动静、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动静、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动静、虚实结合课本回顾:简述本诗颔联和颈联描景时用到了什么表现手法?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考点解读:表现手法之动与静、考点解读:表现手法之动与静、虚与实动与静:诗歌描景常用的一种手段,动静是相对的,分三种情况。

动与静:诗歌描景常用的一种手段,动静是相对的,分三种情况。

1、景物运动与否,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景物运动与否,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绝句》)。

其中佛寺楼台”是静的,烟雨”是动的。

其中“ 牧《江南春绝句》)。

其中“佛寺楼台”是静的,“烟雨”是动的。

烟雨的飘忽空蒙,衬托出佛寺楼台的岑寂。

烟雨的飘忽空蒙,衬托出佛寺楼台的岑寂。

2、景物发声与否,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景物发声与否,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耶溪》)。

这是以蝉与鸟鸣叫的喧闹来映衬山林的幽静这是以蝉与鸟鸣叫的喧闹来映衬山林的幽静,耶溪》)。

这是以蝉与鸟鸣叫的喧闹来映衬山林的幽静,给人以悠远寂静的恬淡空灵之感,山水田园风情跃然纸上。

远寂静的恬淡空灵之感,山水田园风情跃然纸上。

3、景物氛围的舒缓与激烈,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景物氛围的舒缓与激烈,绿杨烟外晓寒轻,宋祁《木兰花》字而境界全出,闹”(宋祁《木兰花》)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赋予了静态舒缓的春意以激烈和蓬勃的特征,化静为动,写尽了春的热烈与生机。

的春意以激烈和蓬勃的特征,化静为动,写尽了春的热烈与生机。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动衬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营造出生动真切的意境。

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营造出生动真切的意境。

古诗鉴赏描写方法之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学生版)

古诗鉴赏描写方法之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学生版)

古诗鉴赏描写方法之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常见的动静关系:1、_____________:“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_____________:“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_____________:“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_____________:“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经典范例】入若耶溪【南朝梁】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1、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二句①运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②以蝉和鸟的高亢嘹亮、清脆悦耳的吟唱鸣叫声,来反衬山林的寂静和幽深,给人以幽雅的感觉,③激起了诗人回乡隐居的情思。

【答题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以致用】漫成一首【唐】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释】①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

②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

③拨剌 [là]: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

这首诗作于766年,作者流寓巴蜀,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前往夔州的船上。

2、诗歌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其内容,说说其中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所以能够虚实结合,其实是因为它包含了人的理性和感性的双重思考模式,可以从抽象的意境中深入去体会说话者的内心世界与思维运算,并能把这些融合在一起进行总结,进而使诗歌对当下阅读者得以深入了解前人心态与历史经历,以及情感表达上的真谛与让人感动的真相。

在实际的鉴赏过程中,我们先观察到的就是诗歌的表层创作内容,而仔细体会其中的实质色彩,就要把元素组合在一起,要把细微处的暗示、技巧、情节等等融入思考之中,以抓住作者的诉求,酸甜苦辣的故事也有和谐的感悟。

相比于实实在在的描写和说教,这类诗歌具备着更为亲切的感人之处,能够表达出当时说话者内心深处藏有的成长思考与心路历程。

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不仅要从表面上发散出虚实结合之中,更需要在认知上将文字因素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共同体会透过诗歌的内容的的意义感悟,一种统整而精湛的成熟见解,才是最具有价值的诗歌鉴赏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 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诗人由眼前的月亮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那 里松树当茂,桂花已发;亲人们也和自己一样,共同 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是虚写。眼前的清辉是 实写。(步骤二)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意境更加深 远,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 (步骤三)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 易木桥。
请用写景手法对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步骤一)实写山花 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 流的曲折。 (步骤二)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 了画面的内涵,表达诗人对琅琊美景的喜爱之情。(步骤 三)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后两句作者是怎样写景的?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鹭屈曲着身子,恬 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忽 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大鱼从那儿跃 出水面,末句写动、写声,以动、声衬静, 愈见其静;极突出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 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透露出诗人对平静、 安宁生活的向往;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发感 情的方法奇特,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诗人运用想象,巧借家人坐在灯前,诉说远 行人直到深夜的情景,更加表达了诗人对家 人的思念之深,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 间。
景物有六种——亭基、渡口、春草、晚照、 杨花、杜鹃啼血。 手法是“动静结合”,野渡边亭基寂寞为静, 平岸春流为动,晚照人闲立为静,杨花飘飞 为动,动静结合,画面充满生机。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 清如水。《西洲曲》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 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春江花月夜》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康定情歌》
开门见山 铺垫照应 承上启下 画龙点睛 以景结情 卒章显志
(篇末点题)
篇章结构
考点知识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1 抒情手法: 借古讽今 动静、虚实、视听、 2 描写手法:
常 用 手 法
渲染烘托、对比反衬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叠词、意象叠加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夜雨时。
渲染
烘托(衬托、映衬)
以乐景写哀 以动衬静(以声衬寂) 古今对比 反衬今之萧条
对比 描写手法
反衬
(一般用于乐景)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视听结合
白描、细描(不常用)
比喻 常见 比拟 夸张 借代
修辞手法
一般
叠词 意象叠加(列锦) 对偶 设问 互文 反问 双关 通感
不常见
排比Βιβλιοθήκη 反复考点知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 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 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 歌简要分析。( 5 分)
石家庄市2016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
答题步骤
1.准确点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这种手法 3.阐明用这种手法的效果 (自身效果、形象特点、情感)
近年北美洲太平洋沿岸有数以百万计的海星集体自杀
虚实结合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后两句作者是怎样写景的?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 (5分)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后两句作者是怎样写景的?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鹭屈曲着身子,恬 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忽 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大鱼从那儿跃 出水面,末句写动、写声,以动、声衬静, 愈见其静;极突出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 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透露出诗人对平静、 安宁生活的向往;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
设想的未来之境。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当下他处之景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 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春暮西园 高 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从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的角度对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这首绝句动静皆备:首句描写春波粼粼、春 草 芬芳的雨后景象,是静景;次句写“雨里过”的“春 色”,是动景;第三句写花落无声,是静;第四句写 蝶舞蜂狂,是动。全诗动静结合,情趣盎然。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 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 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 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 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 的幌子。
⒐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 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 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 分) 【答案】(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 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 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 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 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 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 自况,效果独特。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宋 王观《卜算子》
“尽堪活色生香里,拥顾双栖过一春”,元 王恽 《秋涧全集•繁杏锦鸠图》
尽堪活色生香里,拥顾诗书过四时。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诗歌动静结合的手法。
【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 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 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 静。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 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已逝之景之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设想的未来之境。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当下他处之景
笪重光于《画筌》中有语:“虚实 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 清如水。《西洲曲》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 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春江花月夜》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康定情歌》
古诗写景手法
1、熟知古代诗歌常见的写 景手法;并能准确辨识,分 析。 2、规范答题步骤。
春暮西园 高 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春暮西园 高 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从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的角度对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小诗写景状物有虚有实,首句描绘春天美景绿水盈盈、芳 草萋萋,是“实”;次句写春雨过后的情景,春色是实, 春雨是虚;第三句中的“知”字表明“花落尽”是推测, 是“虚”;第四句描写“今日”蝶舞 的景象,是“实”。 虚实相间,既能丰富画面内涵,又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提问方式
1.笼统提问: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 法、表现手法) ②诗中是如何写景的? 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限定范围: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4.指明方向: 请从虚与实关系(动与静、情与景)的 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1)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广漠空蒙的水田,蔚然深 秀的密林,此为静;白鹭翩翩起飞,黄鹂互相唱和,动 静结合,体现田园风光优美,富有生机。 (2)对比、映衬: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浓绿的夏 木,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相映成趣。 (3)多角度描写:绘形绘声绘色,“阴阴”写夏木茂密 之形,“飞”写白鹭翩翩起飞之状;“啭”写黄鹂啼啭 之声;白鹭、黄鹂、浓绿的夏木,色彩鲜明。 (4)运用叠词: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 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突出强调了景物的特点。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诗 人: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 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 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 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 属春国。萦纡: 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 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 认为这首讲坛 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8.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 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 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 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 首”之情油然而生。 9. ①触景生情;②寓 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