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评课反思

合集下载

《将进酒》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将进酒》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将进酒》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将进酒》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闲暇的时候喜欢听歌吗?(喜欢!)那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唱一首歌怎么样?(欢迎!)好,下面我就为大家清唱一首。

(有感情的诵读李白诗歌《将进酒》。

)同学们听没听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歌?(不是,是读了一首李白的诗——《将进酒》!)没关系。

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

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杯莫停。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进酒》 教案

《将进酒》  教案

《将进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文;(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的思想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理解“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珍惜时光,热爱生活;(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将进酒》;(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诗歌韵律、节奏的把握;(3)深入解读诗文内涵,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诗人李白;(2)简介李白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3)介绍《将进酒》的背景及创作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生字词的含义;(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2)分组展示,解读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念;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情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2)让学生尝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创造力;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意象分析;(3)引导学生关注李白的其他作品,拓展课外阅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将进酒》;2. 结合诗文注释,解释生字词的含义;3. 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4.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将进酒》教学设计及反思

《将进酒》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 了诵读法 、知人论世法 、合作探究 法 等 ,围绕设定 的 目 标 ,通过 朗诵 、
自信 的李 白——天生 我 材 必有 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 快 乐 的 李 白——人生 得 意 须尽 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 ( 美酒 盛宴) 豪 放 的 李 白——烹羊 宰 牛 且 为
张。 范玉珠 ,语文教师 ,现居黑龙江
大 庆 市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这首伤—— 快乐——愤激——狂放 ,全诗 的主基
调是愤激 。
学生 齐读 这首 诗 ,注 意读 出情
感。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运用 的手法 :夸 张 、比喻 、起兴等) 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指导。 五. 课堂小结 李白的思想 中浸透着儒家思想的
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 ( 美酒 盛宴) 愤 激 的 李 白——钟 鼓馔 玉 不 足
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 寞 ( 怀才不遇)惟有饮者 留其名 。陈 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 十千恣欢谑 。 狂 放 的李 白——主人 何 为 言少 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 反客为主劝 酒 )五花马 ,千金裘,p l Z J l  ̄ 将 出换美
节课 ,教师首先要研读文本 ,这样 才 能深入浅出。本课 的教学 目标定位在 三个方面 : 诵读指导 、形象分析和情
感把握 。 在 主问题 的引领下 ,把大问
1 . 从这首诗中 ,你读 出了一个怎
样的李白?说 出你的依据。 ( 引导学 生把握作者情感 的变化) 明确 :悲伤 的李 白——君不见黄 河 之水 天 上来 ,奔 流 到海 不 复 回 。 ( 人 生短 暂 )君 不 见 高堂 明镜 悲 白 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 ( 怀才不 遇)
匦噩 Ⅱ团盈豳 ● ■ 2 1

将进酒教案评课反思

将进酒教案评课反思

《将进酒》教案评课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背景知识,理解诗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和创作,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感受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将进酒》的诗意、诗境和诗韵。

2.2 教学难点:诗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以酒文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3.2 新课导入: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展示《将进酒》的诗意画面。

3.3 诗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分享学习心得。

3.5 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的韵律美。

3.6 创作练习:以《将进酒》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

四、教学反思4.1 教学效果:4.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4.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5.1 背诵《将进酒》。

5.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创作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7.1 教材:《将进酒》相关文本。

7.2 参考资料:关于李白的生平介绍、酒文化资料、诗歌鉴赏指导书籍等。

7.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八、教学拓展8.1 对比学习:引导学生比较《将进酒》与其他李白诗作的不同之处,探讨李白的诗歌风格。

8.2 文化探究:深入了解酒文化在中国历史和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九、教学计划调整9.1 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4)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乐观、奋发向前,追求人生的真谛;(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语句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3. 诗歌的主题思想及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诗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鉴赏;3.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验。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影视等资源,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诗作为例,分析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4.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将进酒》全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2. 学生准备:预习《将进酒》,了解诗歌大意,查阅相关资料;3. 教学场地: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琴曲《将进酒》,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氛围;(2)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朗读《将进酒》全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意;(2)学生分享翻译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难点;(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层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将进酒》教学反思3篇

《将进酒》教学反思3篇

《将进酒》教学反思3篇《将进酒》教学反思篇一这是徐琳老师讲授完《将进酒》后写的反思,我认为总结得很好,今把它奉献给大家,共同提高学习。

《将进酒》是古代诗歌散文选修中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李白这首诗气势高昂,情感豪放。

根据本首诗的特点,我以“熟读、胖读、美读、瘦读”展开教学,所以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吟咏诗韵,探究情感。

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流程:一、导入部分。

让学生齐读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从中让学生了解李白的善饮和狂放,引出和喝酒有关的诗歌李白的《将进酒》。

二、吟咏诗韵,探究情感。

首先让学生自由的朗诵,谈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来读该诗,目的是了解学生自己对这首诗歌情感的把握程度。

其次用同桌共读,齐读,单个学生读,老师范读,小组讨论的方法,边读边探究情感,在读中体味情感,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再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诗人的情感线索和诗人复杂的情感。

三、反馈部分。

分析完整首诗的情感后,让学生读,读出诗歌的韵味。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我认为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成功之处:第一,课堂导入部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缓解了课堂上紧张的气氛,为接下来的学习气氛开了个好头,顺利过渡到所学内容。

第二,引入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事实证明学生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很乐意去探究力所能及的问题。

第三,老师用激情去投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用鼓励和赞许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

不足之处:第一,教学目标虽然展示但没有明确的告诉学生。

第二,在学生自由朗读时应该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读时有所思考。

第三,教师范读虽有,但不够充分,学生读的活动还有些少。

第四,普通话中平翘舌音读的不准确。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技能的发展,只有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中才能日益完善起来。

《将进酒》教学反思(精选4篇)

《将进酒》教学反思(精选4篇)

《将进酒》教学反思(精选4篇)《将进酒》教学反思1 《将进酒》这首诗是千古名篇,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涵丰富、历久弥新。

要想上好这堂课,真的很难。

诗歌教学究竟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深知: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所以我看了《百家讲坛》——“诗仙李白”、“诗歌唐朝”,《唐之韵》——“一代诗仙”等视频,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李白。

在此基础上我反复揣摩每一句诗、每一个词,把备课的归属点定位在李白的诗歌魅力和人格魅力上。

我决定以读为基本线索,重在对诗歌进行理性思考,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诗人的情感。

可以肯定的几点:1、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教学进度的推进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刻意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环节,而是按学生活动的自然生成来推进课堂,并没有严格的划分各环节的时间。

2、老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因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丧失。

老师投入激情去带动学生,用鼓励和赞许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

在总结提升阶段,老师的主导地位尤显重要,一句话就有可能成为课堂的亮点。

课堂效果总体上来看还可以,但仍有不少遗憾:1、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最大限度的被激发出来。

2、诵读指点不够到位。

老师在诵读指导上如蜻蜓点水,如落实到具体词语上,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3、这首诗本应让学生当堂背诵,但由于时间关系,设计的背诵环节没来得及进行。

总的看来,我个人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备课的过程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从中悟出的很多东西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将进酒》教学反思2 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涵丰富,历久弥新然而,现代中学生却因为种种原因,对诗歌难以产生亲近之感,这不得不让语文老师费尽心思。

那么诗歌教学究竟该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从自己上的《将进酒》中得到了一点启示。

李白的《将进酒》写于天宝三年,是唐朝最黑暗腐朽的时期,李白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蓄积已久,却又无力排解,只能借酒以倾吐胸中的不平之气整首诗读来荡气回肠、潇洒飘逸所以历来为朗诵名家所钟爱但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朗诵者通过朗读传达出的又是对诗歌不同的解读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灵机一动:为何不从比较朗读入手,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中悟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再用自己的朗读去表现对诗歌的理解。

《将进酒》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将进酒》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将进酒》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意境深远,是中学生接触古诗词的重要篇目之一、在教学设计上,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引导他们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深意,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将进酒》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进行详细探讨。

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分析和赏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短文写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学内容:《将进酒》全文共80句,内容宏大,意境深远。

诗歌中描绘了诗人豪饮畅饮、尽情作乐的场面,表达了诗人豁达大度、豪情壮志的情感。

通过学习《将进酒》,可以了解李白的豪放风格,感受他的豪情壮志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3.教学过程:(2)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整首诗歌,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从情感和意境上理解诗歌。

(4)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5)情感体验:通过配乐、朗诵、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力量,激发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情趣。

(6)写作表达: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他们自由发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参与讨论、朗诵表演、小组合作等成绩评价。

作业评价:布置朗读、赏析、写作等方面的作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笔试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将进酒》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程度。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将进酒》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以下几点:1.重视情感体验。

《将进酒》是一首具有强烈情感表达的诗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力量。

2.注重修辞手法。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希望能够帮到你!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ldquo;相门子rdquo;。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高二诗歌单元的学习,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不太感兴趣,很少能深入挖掘,而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对诗歌产生了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这节课就要以《将进酒》为例结合实践渗透学法激发对诗歌探究的兴趣。

3、教学方法分析在ldquo;授之以鱼rdquo;的基础上ldquo;授之以渔rdquo;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

在和学生共同鉴赏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带着问题读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在突破学习目标的鉴赏中力图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情感、感受形象。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这些方式使学生动口动脑。

教学手段是多媒体。

【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将进酒教案评课反思

将进酒教案评课反思

将进酒教案评课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将进酒》的诗意,掌握其文学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将进酒》的诗意、文学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2.2 教学难点:《将进酒》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以李白生平简介引起学生对《将进酒》的兴趣。

3.2 新课导入:介绍《将进酒》的文学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3.3 文本解析:分析《将进酒》的诗意,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将进酒》的审美价值,分享心得体会。

3.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将进酒》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4.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对《将进酒》的诗意、文学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的掌握程度。

4.3 能力提升:评估学生在鉴赏诗歌方面的能力提升情况,如对比分析、独立思考等。

5.1 教学方法:反思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2 课堂节奏:思考课堂节奏的把握是否得当,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5.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5.4 教学内容:审视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将进酒》的全面理解和鉴赏。

5.5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李白时代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将进酒》的产生环境。

6.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将进酒教案评课反思

将进酒教案评课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将进酒教案评课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学科:高中语文教学目标:1. 理解《将进酒》的诗意和文学价值。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将进酒》的诗意和文学价值。

2.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诗意的深入理解。

2. 表达技巧的分析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将进酒》的原文、注释和解析。

2. 学生课本:《将进酒》的相关内容。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视频。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将进酒》的诗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美。

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原文诵读(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齐读《将进酒》,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学生自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 内容解析(15分钟)教师讲解诗歌的意象、表达技巧和诗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应用拓展(10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创作一首小诗。

学生现场展示作业,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学生分享学习感悟,表达对诗歌的喜爱。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意象和表达技巧的理解,以及对作业的认真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改进。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3. 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4. 注重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5. 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创作一首小诗。

2.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鉴赏文章,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

《将进酒》教学设计与反思

《将进酒》教学设计与反思

《将进酒》教学设计与反思《将进酒》教学设计与反思《将进酒》教学反思(一)本学期开学之初,我校开展了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教学全过程评优大赛。

我所在的高二备课组经过共同讨论确定了参赛的课题,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赏示例”——《将进酒》。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也是中学教学中的传统篇目。

全诗气势,感情奔放,思想深,既适宜课堂朗诵,又便于教师引领学生分李白的思想感情变化。

相比之下,这篇课文更适合激情澎湃的男老师发挥,而我并不占据性别优势。

因而在确定课题之初,我有些思想顾虑,觉得这种风格的作品自己并不擅长,课堂不容易出彩;但又觉得这是挑战自我的一个机会,自己应该全面提高教学能力,驾驭各种风格的作品。

于是很快就放下了思想包袱,投入到认真准备的状态。

要想准确解读《将进酒》,就必须深入了解李白,了解其生活经历,理解其复杂的思想情感。

研究李白及其作品的专著很多,我在以往阅读的基础上又认真研读了学者康震对李白的解读,重温了唐代文学史及唐代诗歌史专著《唐之韵》,对《将进酒》的教学进行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将进酒》一诗音韵节奏极富特色,适合朗诵。

朗读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我的强项,我也一直非常重视范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而我擅长的是散文和婉约风格的诗歌诵读,像《将进酒》这种气势极其豪迈的风格我一直觉得自己底气不足,没有勇气公开尝试。

在常规教学中我可能会“扬长避短”,而现在却必须面对这一难题。

于是硬着头皮向专家学习。

我在网络上找到了方明、存等艺术家的朗诵视频,认真观看、聆听,体味他们的语气、语调,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感情色彩。

我坚持每天在家放声朗读全文,一遍一遍揣诗歌中的情绪。

在上公开课前,我曾考虑用艺术家的朗诵视频来增强艺术感染力,但我作为教师却不能亲自给学生做示范,也会是一种遗憾,因此经过再三斟酌,加之连续多天的练习自我感觉也有一定的进步,于是我大胆地选择了自己范读。

我在课堂上真诚地对学生说:“《将进酒》这首诗气势恢宏,感情激越,适合放声诵读,老师略显底气不足,但我很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尝试着给同学们读一读,我们大家共同来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朗读能力。

《将进酒》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将进酒》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将进酒》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将进酒》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

下面是此诗的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将进酒》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作者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吟诵全诗。

2.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抑扬顿挫的吟诵方式。

3.情感目标:了解诗人感情变化的原因。

4.教学重点:诗歌的吟诵方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吟诵法。

一、导入新课初中学过的李白诗歌:《赠汪伦》《静夜思》《行路难》《秋浦歌》……李白诗歌的基本特点:豪放、潇洒、飘逸、清新……二、整体感知(一)诗人写作的时间及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35岁,不得志下与朋友饮酒而作。

(二)学生朗读全诗,共同为诗歌正音。

三、设计要点情感大起大落的四个阶段:(一)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悲叹。

1.两个“君不见”领起两组天风海雨似的排比长句诗人落笔从空间上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基调悲壮;顷刻间黄河流程万里“不复回”,基调又是悲。

由此,从时间上联想人生:高堂之上,对镜自视,两鬓斑白,流光易逝,人生如朝暮间短促!悲意甚浓!2.吟诵“天上来”高亢,水天相接、滔滔而来之壮阔;“不复回”短促,现势不可回之斩钉截铁般慨叹;“悲白发”“青丝”“成雪”缓重低沉,叹鬓发斑白之巨人式感伤。

(二)豪情自信、痛饮高歌的欢乐。

1.李白胸中没有喁喁而泣的纤弱,消极中深藏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

政治上不“得意”,朋友间的聚会同样也是人生中的快事;此时不得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绝不甘休!2.吟诵“得意”“必”读得坚定,凸显李白之自信与坚定;“散尽”“还”“三百杯”读得潇洒,极尽“散近三十余万”“斗酒诗百篇”之豪情。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通用10篇)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通用10篇)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过程:一. 导入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

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

这就是他的《将进酒》二、背景简介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将进酒》教学案例及点评

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将进酒》教学案例及点评

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将进酒》教学案例及点评一、教学案例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将进酒》的内容,把握诗的主要意思;
(2)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
(3)让学生理解诗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让学生们读诗,让他们自己感受诗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诗的含义。

(2)让学生探究诗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诗的问题,例如: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的“杯”代表什么?诗中的“酒”代表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探究诗的内容,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3)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看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诗的含义。

(4)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
达诗的主要意思,并对诗的深层含义进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点评
本教学案例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把握《将进酒》的内容,把诗歌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并能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诗的含义,让学生探究诗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

《将进酒》教学反思

《将进酒》教学反思

《将进酒》教学反思《将进酒》教学反思「篇一」《将进酒》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选修)《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有关教学反思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李白的《将进酒》写于天宝三年,是唐朝最黑暗腐朽的时期,李白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蓄积已久,却又无力排解,只能借酒以倾吐胸中的不平之气。

整首诗读来荡气回肠、潇洒飘逸。

本次有效教学展示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这篇千古名篇。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其中一些重要的思路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之后的教学。

一、教学设想及过程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体裁,历来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语文中也一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诗歌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教法。

大多人特别重视朗读这一方式。

但是在观摩了很多诗歌教学之后,我认为,在中学阶段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朗读只是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

尤其是朗读不但是技法,更是受限于个人音质等条件。

一个学生可能在心里已经理解到了应该怎样来朗读,但是他无法读出。

所以我选择以读为基本线索,重在对诗歌的理性思考。

所以,我把学习目标定位为把握诗歌感情,理解诗人形象。

二、教学反思(一)可以肯定的几点1、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教学进度的推进上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仅仅是大小讨论所能体现的。

在教学重点的设置,教学进度的推进这几方面也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以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通过预习,每人都提出自己的疑难。

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贪图教学进度的快速,而是依靠学生的讨论来推进,并没有严格地划分各个部分的时间,从而使讨论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东西。

2、教师的主导和提升作用不能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丧失教师的主导体现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切入点的选择和总结提升上。

《将进酒》可以讲的内容比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教案--评课反思《将进酒》教案+评课研讨+自我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二)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三)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二、教学重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设想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章理解的难度不大。

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七、教学时数2课时八、教学内容与步骤导语:李白被誉为“诗仙”,其实他还有一个雅称——“酒仙”。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怀李白》就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酒仙”李白的写酒名篇《将进酒》。

(一)介绍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二)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将,读qiāng。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单元要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习本诗便是读,在此,我先提出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1、①听范读,读准字音:将进酒(qiāng)金樽(zūn)馔玉(zhuàn)恣欢谑(zì)(xuè)沽酒(gū)将出(jiāng)②听范读,读准句读和重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学生质疑,师生一起疏通疑难诗句。

课本注释补充:古今异义词:人生得意须尽欢得意:此处是指有兴致的时候,与今义不同。

词类活用: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悲:为动用法,为……而悲文言句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于天上来”。

陈王昔时宴平乐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宴于平乐”。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激荡的思想情感。

三种主要情感:①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②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③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①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②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 ③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 ④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四)具体鉴赏,解决问题、难点。

1、诗歌开头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比兴、反衬第一句写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势不可当,一去不回;第二句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是“朝”“暮”间的事。

作者以河水的一去不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用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作者用排比性的长句开头,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虽然悲感之极,但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

2、诗歌从哪一句开始点酒入题?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句中虽没有用一“酒”字,但诗人用“金樽”“对月”这样的形象语言,更把饮酒行乐诗意化了。

诗中的李白“悲感”但并不“悲观”,他认为人生只要能开怀畅饮,便无所遗憾,情绪由“悲伤”转为“乐观”。

3、如何评价李白在失意的暮年还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高度自信的豪迈诗句?明确:说“必有用”,可见“此材”未被用。

但李白从没有真正悲观消沉过,心中始终燃烧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和热情。

在《行路难》的最后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才是真正的李白,从貌似消沉中透露出的是坚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乐观精神。

“有用”且“必”,何等自信,何等乐观,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这既是李白愈挫愈奋的性格写照,更是其人生价值的宣言与呐喊,成为全诗中最精彩夺目的诗句,传诵千古,影响深远,已化为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4、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明确:这两句诗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在诗人心灵中的折光反应。

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欢作乐,不以国事以重,社会腐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方式进行反抗,因而又写了“但愿长醉不愿醒”。

5、如何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明确:“圣贤”不单指孔子、孟子,也包括所有怀才不遇的贤能之士;“饮者”不是一般的酒徒,而是“圣贤” 中逃避于酒乡的人。

这些人有抱负却不能实现,用经天纬地的才能却不被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并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

这两句诗也是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揭露。

6、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明确: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到兄、侄的猜忌,终不得用。

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故用为例。

7、李白本是在元丹丘家作客,而他却高踞一席,反客为主,颐指气使,怪责主人少钱缺酒,缺乏“千金散尽”的豪气,提议“典裘当马”换取美酒,一醉方休;而且“呼儿”“与尔”口气甚大,狂放无礼,让人简直搞不清谁是“主人”,这说明了什么??明确:李白本性狂放洒脱,加之“他乡遇故知”的兴奋和已酩酊大醉,以至“忘形至尔汝”。

最主要的是诗人与朋友的关系非同一般,非“尔汝相称”的豪迈知交不能如此。

8、分析诗歌艺术特色:(1)感情上的大起大落怀才不遇的愤懑傲岸不屈的豪气人生易逝的悲叹及时行乐的狂放(2)夸张的写法①凭借数字夸张: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

②感觉的夸张:用“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用“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五)、课外引伸、拓展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

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

正如他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所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但是酒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

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来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也,两壶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宁愿舍弃一切,也要换得美酒。

在夸张的语言背后,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

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2.你能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吗?《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九、小结“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

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

李白生活在盛唐,但就在“开元之治”如日中天之际,唐玄宗就已开始失去励精图治之心,封建统治阶级渐渐脱下开明的外衣,朝廷广开才路的诏令也越来越变成一纸空文。

不过在“安史之乱”前,阴影还潜伏在光明下面。

因此,他一方面对唐王朝产生了怀疑和失望;一方面又对它还抱有很大幻想。

一方面感到青春易逝,功业未成,而自悲自叹。

十、布置作业1.背诵李白《将进酒》2.就《将进酒》的艺术手法写一篇赏析性小作,题目自定。

十一、板书设计将进酒李白感知思想内容:矛盾苦闷解读艺术手法:比兴夸张领悟创作风格:浪漫主义【评课研讨】教师通过范读建设了一种积极的诗歌诵读氛围。

老师具备较好的诵读能力,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诵读普通话标准、感情充沛、表现力强,读出了李白诗歌的那种豪迈、飘逸的感觉,将学生带入一个美好的审美境界中。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态老练、奔放,自然,有感染力,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独特的教学风格,讲解清朗,层次分明,富有感情。

基本功扎实,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收放自如,充分体现了学科特点。

指导朗读非常到位,由诵读指导引出对内容的分析,很有层次感,由浅入深,由内容理解到主题,诵读贯穿始终。

在学生启发式教学上,有一定的讲究,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形成开放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双边活动较好。

能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强调提高。

教学设计巧妙,从饮酒场面展开,貌似论“酒”,实则抒“愁”。

水到渠成,主旨自如得到体现。

板书过于简单没能起到提纲挈领的功能,应该逐步出现核心,重点。

讨论过程中有些放的过开,收拢时有所欠缺,整体朗读还可以加强,个别提问的人应更多一些,时间把握欠精准。

《将进酒》自我反思李白的《将进酒》写于天宝三年,是唐朝最黑暗腐朽的时期,李白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蓄积已久,却又无力排解,只能借酒以倾吐胸中的不平之气。

整首诗读来荡气回肠、潇洒飘逸。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其中一些重要的思路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之后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