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思想概要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

文化研究
2009.3(上旬刊)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
郑艺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7)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894(2009)03- 238- 01
摘 要 存在主义是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海德格尔以其对 存在的独特追问开始了其存在主义思想道路,并且在西方思想史上 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对存在主义产生的背景进行介绍,继而引出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内容,且进一步解读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 学的内容。随后评述了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 最后指出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启示意义以 及海德格尔思想为实现东西方的平等对话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德国哲学家马尔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外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1927)、《形而上学是什么?》(1929)、《论人道主义》(1946)、《林中路》(1949)等著作中,以"亲在本体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独特的人生哲学体系。
但是他通过自己的体系并没有向人们提供任何关于人生的有益教导,相反地,却给人们勾画了一幅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人生画图。
海德格尔的哲学是资产阶级没落哲学的一个典型。
现在让我们剖析一下他的人生哲学体系。
一、以人为中心的本体论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是以认为中心的本体论,欲探求其思想,首先必须弄清楚存在与存在者或在与在者的区别。
在相对在者来说,具有优先地位,在是原因在者是结果,世界上的一切存在物都是在者,在本身又是一个流变、生成的过程。
那又该如何去追寻在的意义呢?海德格尔认为只能通过人,人是特殊的在者,因为有一种对在的领悟,即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在,追问自己为什么在,应该如何在,并且自己决定自己的方式。
物不能意识、领悟自己的在。
在的意义是通过追问、询问而变现出来的,而对在提出询问本身就是人的一种在的方式。
人对物具有优先地位,具体体现在人能对自然物不断追问,并在追问后改变物的形态,作为特殊在的人将在与在者有机联合起来,古希腊也类似的思想,例如"认识万物的尺度"。
这样从在的高度看待人,规定人,每个人就是一个此在(此在,此时此刻的在,人的存在。
又译为亲在、我在、本在等)。
此在是活动的,积极的,流变的,人能通过自己的在即活动、生成而把在的意义展现出来,此在比其他一切在者的优先地位就在于此。
同时海德格尔认为过去的哲学家混同存在与存在者,他认为存在具有优先性,存在是存在者的原因。
在不是实体而是一个展现、呈现、生成的过程。
追问在的意义就是要存在放在时间的地平线上,与柏格森的连绵、永恒流变的思想一脉相承。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他被认为是存在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流派,关注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强调个人的选择和责任。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被认为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进行浅析,探讨他的观点和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和个体的自由选择,认为个体的行为和选择是由自由意志所决定的。
存在主义哲学家关注人的存在和生存的意义,认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在这一点上,海德格尔的思想与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一致的。
海德格尔对存在主义的理解并不局限于对个体的关注,他更关注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中。
在这部著作中,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的概念,他认为存在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直接涉及个体的生存和意义。
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是一种“清醒”和“自觉”的状态,它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着本质的区别。
海德格尔将这种清醒和自觉的状态称为“存在-存在”。
除了对存在的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还体现在他对技术和现代生活的批判上。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社会的技术化和机械化使人们迷失了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他认为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却也使人们与自然和存在的联系渐渐丧失。
海德格尔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不仅是对技术的批判,更是对人们对存在的忽视和对生活意义的迷失的批判。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被誉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被视为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作,该书对人的存在进行了深入且复杂的分析,在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的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临时的、动态的存在方式。
在存在方面,海德格尔认为人不仅仅是一个客体,而且是一个个体,在存在中,人通过行动和选择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时间是存在的核心,它给人类的存在带来了限制和可能性。
海德格尔将存在的时间性称为Dasein,意为存在在世界中。
Dasein以它的说话和行为,将自己与世界连为一体,成为一个对世界开放的存在。
在存在主义思想中,存在被视为一个矛盾的过程。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既是真实的存在,又是虚幻的存在。
他指出,人的存在是与死亡密切相关的,正是因为人有限的存在,才能体现出生命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存在的终极命运,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和存在的价值。
死亡使人反思自己的生命和行为,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还强调了人与世界的联系。
他认为,人与世界是融合在一起的,人通过与世界的交流和交往,才能真正体验到存在的意义。
他认为,人与世界的联系形成了人的存在的语境,人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与他人交流,共同构建意义和价值。
存在主义思想还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
海德格尔认为,人是自由的,可以通过选择和行动来创造自己的命运。
人的自由也伴随着责任。
他认为,人的自由和责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
通过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独特而有限的,人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的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人与世界的联系,以及人的自由和责任。
在存在主义的视角下,人不再被看作是一个被动的客体,而是一个主体,通过自主选择和行动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思想

义的感性把握 的对象 。 今天我们称这种把握为体验 。 人们 体验 艺术的方式应 当启示艺术的本质。 体验不仅对艺术享受 , 而且 对艺术创造都是标准的来源。 一切皆体验。 然而体验或许 就是
艺 术 在 其 中终 结 的那 个 因 素 。 终 结发 生得 如 此 缓 慢 , 这 以致 它
L。 丌ERAR GAL E Y L RY
文 海 艺 苑
世 界 文 艺
浅析 海德格 尔的存在美 学思想
孙 传 山 刘 新 玉
( 汉理 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 学院 , 武 湖北 武汉 4 07 ) 30 0
摘 要 : 美学界 , 在 海德格 尔建 立了一个独特 的以存在 为基础 的美学思想体 系, 关学奠定 了一个存在论 为 的基础 。 存在之 美在本性上关切 于在世界之 中存在和存在之 无 , 而且 , 海德格 尔用此在代 替 了近代 的存在
“ 学把 艺 术 作 品 当 作 一 个 对 象 , 且 是 at s 美 并 s ei h s的对 象 , 广 即
提醒我们 , 存在具有着概念的不明晰性 , 存在不是具体 的物象 可以表现 出来 的, 也不是某种物体可 以相 以代替的。 在海德格尔看来 , 存在有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 , 存在是 普遍 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 但是又不具有一般的普遍性 , 海德 格尔 的存在是不分 区域 的存在 ,他 的存在是超越一切种类特 性 的普遍存在 。一般的存在往往是很 明确 的, 但是 , 存在 的普
来批判传统美学思想 的法宝 ,又是他发展 自己美学思想理论 的依据 。 他消除了西方美学一直在寻找的美学 的本质问题 , 西
“存在”与“无蔽”——论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

学 家 以及 思想 学 者 的 注意 。其 中最 广 为 人知 的哲 学 家 , 亚 里士多德在《 形而上学》 之 中把形而上学阐述为是一种对于 存在 之存 在 问题 方 面的探索 。但 是 , 与之 相反 的 是 , 海 德格
尔持有不同的观点 , 认为传统 的形而上学在过去针对存在
这个 问题 的理解 均 是 打造 在 非 标 准 的基 石 之 上 的 , 并 且 否
、
海德格 尔 的美学 思想 的研究 意义
海德 格尔 是在 西 方 现 代 最 为 重要 的思 想 家 之 一 , 其 在 生 平 中对 于美 学 思想 有 着 革 命 性 的 研究 , 针 对 西 方 的 传 统 哲 学体 系发起 了全 面性 的进 攻 , 是 一位 非 常有 勇 气 的 思 想 学家, 在海 德格 尔 与传 统 形 而 上学 的批 评 性 发 起 革命 性对 话之中, 形 成 了一 套属 于 自己 的哲学 话 术 , 在 后来 学 者 的评 判中 , 将海 德格 尔在 思 维 层 面 上 面 的宣 战 和发 展 是 超 越 了 前 人 的哲 学大 家 , 甚 至 被 推 崇 为是 越 过 了传 统 欧 洲 正 常哲 学 体系 以外 的 。曾经有一 位德 国的学 者 比梅 尔评 价 海 德格 尔 的哲学 思想 : “ 如果 人们 尝试 把他 的哲 学 思想 可 以充 满 活 力, 就会 惊 奇的 发现 , 其 思 想 核 心 是双 重 的 , 它 不 仅是 存 在 的探索 , 也 是一种 无蔽 的探索 ” , 在 以上 内容 中 , 比梅 尔 所叙 述 的“ 双重核 心 ” 的驱 动 内核 就指 的是 海德 格 尔 的美学 思想 体 系之 中的重 要部分 。
海德 格 尔 所提 出的 “ 存在” , 从其 根 本性 质 来说 是 一个 哲学 方面 的 问题 , 并 且 在古 希 腊 时 期 已 经开 始 受 到部 分 哲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思想概要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思想杨波(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沈阳110003 )[内容提要] 海德格尔无疑是现代西方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其影响在美学上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要做的工作是对海氏的存在美学做一次简单的梳理,并着重以存在为基本视角,透视海德尔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和诗性意味,这其中涉及到艺术、真理、语言和技术。
事实上,海德尔在上述的任何领域的思都带有自己的特质:思存在,其视角、思路、范畴、方法较之近代以降的传统哲学都有了重大的跃进。
今年恰逢海德格尔逝世30年,中国古人云:30年河东,30年河西。
到了今天,我们仍不敢对大师的思想做个了断,也许真如海氏自己所言,思的事情永远在途中。
[关键词] 存在艺术美一毫无疑问,海德格尔是西方20世纪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许多学者把他的《存在与时间》看作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他的思想对各门人文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学也不例外。
特别是海氏在30年代以后大量论及了艺术、诗、美的内容,这些思想构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海德格尔美学。
理解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是与他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的,因此理解海氏的哲学思想成为理解其美学思想的必经之路。
海德格尔哲学要解决的哲学问题是如何克服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原则,实现主客合一。
他的回答就是追问存在的意义,存在这一概念也构成了海氏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那么理解存在也就成为理解海德格尔美学的关键。
存在概念是巴门尼德首创提出,经亚里士多德的概念体系加工,一直延续到黑格尔的逻辑学,成为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概念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之后就与存在者混淆,那些哲学家总是用谈存在者的方式谈论着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海氏称整个一部西方哲学史就是一个遗忘存在的历史。
存在的遗忘使人们只能以现成在场的方式看世界,主客观世界的分离也就再所难免了。
因此回溯历史,主要是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史就成为揭开存在神秘面纱的林中路。
海德格尔从存在的字源学和词源学中发现,存在者这个概念在希腊语中有两种含义,它既指存在者,又指存在者的存在,传统哲学就把存在概念理解为某种真实的存在者了,无论是柏拉图的“理念”、笛卡儿的“我思”、斯宾诺莎的“实体”、莱布尼茨的“单子”、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还是马克思的“物质”都是被当做存在的存在者。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存在论思想对于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与其他存在形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他的思想中,存在被视为一个基本问题,探索人的存在意义成为他哲学研究的核心。
首先,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存在于世界中”的存在。
他反对传统哲学中的主体-客体二元对立,主张将人的存在与世界紧密结合起来。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在世界中的存在,人与世界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世界相互联系的。
其次,海德格尔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关怀”的存在。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关怀和关注。
人的存在不仅仅是存在于世界中,还涉及到对自己和他人的关心。
他将这种关怀视为存在的本质特征,认为人只有通过关怀他人才能真正理解自己。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还强调了人的存在是一种“自由”的存在。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来塑造自己的存在方式。
他反对将人的存在看作是被决定的,主张人应该积极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存在方式。
他认为只有通过自由的选择,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存在。
此外,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还关注到了时间的问题。
他认为时间是人存在的基本特征,人的存在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
他将时间视为存在的维度,认为人的存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有限的,人应该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来实现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对于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引起了人们对于人的存在意义的思考和关注。
他的思想不仅仅是哲学理论,更是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和探索。
他的思想使人们反思自己的存在方式,追求更加自由和有意义的存在。
总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它对于人的存在意义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与世界、关怀、自由和时间密切相关。
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于存在意义的思考。
浅析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

浅析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作者:史桂永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10期内容摘要:海德格尔批判了传统认识论的主客二分模式,认为人不是唯一的主体,所有的存在者都是主体。
在海德格尔看来,当下生存的时代在总体上是技术支配下的时代。
“诗意地栖居”所依赖的并非技术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而是内心的沉思与安宁。
关键词:海德格尔诗意美学存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技术能力不断增强,一种征服自然的人类欲望便不断膨胀。
长此以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绿地面积迅速减少,人们不禁要问“人类的‘栖居之地’究竟何在?”海德格尔在20世纪上叶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从存在主义哲学出发,海德格尔展开了对技术之本质的追问,并指出拯救技术危险的最后归宿: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一.多元存在,人类只是主体之一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必定是与世界中同样存在人、事、物的“共在”和“结缘”①。
因此,人生活在与人、事、物的各种关系之中,同化于世界之中。
海德格尔批判了传统认识论的主客二分模式,认为“人不是在者的主人,人是在者的看护者”②。
整个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根基是“时间”,“存在”是时间中的存在。
最能够让人领悟到时间存在的体验是死亡。
我们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都可能感受到生命终结的临界。
但这里面有个分别,常人知道死亡不可避免,从而千方百计地逃避死亡。
这样就掩盖了死亡的真正意义。
而另一种态度,是面对死亡,敢于去“畏”,意识到生命是此在对终结的“先行”;从而体悟生存的种种可能,尤其是那种逼近中的极端可能性。
如此这般,生存的意义便向着无蔽状态的存在敞开。
二.工具与价值的融合技术的利弊历来是人类社会一个争执不休的话题。
在海德格尔看来,当下生存的时代在总体上是技术支配下的时代。
海德格尔批判了两种通行的现代技术的本质观:其一,技术是合目的的工具,即将技术等同于纯粹的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其二,技术是人的行为,即将技术理解为人之理性或价值理性。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作者:叶婷玉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2期摘要:存在主义是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回应并推动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存在论、语言学转向,继承并发展了以康德为代表的近代美学思想,而且还继承并创新了古希腊、中世纪的神性美学传统。
同时,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之于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性还在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揭示了了现代美学。
首先对存在主义产生的背景进行介绍,并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的内容。
关键词: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美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最先提出的是尼采.索伦·克尔凯郭尔、叔本华、雅斯贝尔斯和马丁·海德格尔可被看作其先驱。
存在主义发展于德国到法国,德国以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为代表,法国以萨特和加缪为代表。
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存在先于本质。
颠覆传统本质观本质决定存在,本质第一性,存在方式第二性。
存在主义认为,首先,个人存在是世界的本质。
第二,存在是存在的方式和状态。
第三,人的存在方式和状态高于人的本质。
第四,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在历史中建构的,而非永恒的,先在的。
本质意味着意义和价值或“身份”,人是最基本的存在,以物质性存在为前提,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人物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过程显现。
海德格尔是西方存在主义的创始者之一海氏以其对存在的独特追问,开始了自己的思想道路,并在西方现代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存在问题是海德格尔美学与哲学思想的根本问题,因此,海德格尔思想与现代思想的根基息息相关。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对凡·高的作品《农鞋》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诗意性的现象学阐释:“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
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凝聚着那双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和美学的认识与评价问题

意 义仍然 隐藏在 晦暗 中。而存 在论 的基本任 务 ,就是 要 澄清存在 的意 义 。因为 “ 使 存在 者之 被规定 为存 在者 的就是 这个存 在” 。_ 5 _ 但 是 ,存 在又 总是意 味着存 在者 的存 在 ,要掇取 存在 的意义 ,还 是要从存 在者 出发 。那么 应 当把 哪种存 在 者作 为 出 发点 ,好 让存 在 的 意 义开展 出来 呢?海 德 格尔 说 :“ 这 种存 在 者 , 就是 我们 自己向来 所示 的存在 者 ,就是 除 了其 他可 能 的存 在方式 以外还 能够 对存 在发 问的存 在者 。我们 用此 在 『 d a s e i n ]这个 术语 来称 呼这种 存在 者 。 ”[ 6 1“ 此在 ”是海 德格 尔存 在 主义哲 学 的独特 、关 键术 语 ,
[ 中图分类号]B 8 3 — 0 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一、海德格 尔 “ 存在”论与 马克思 实践观 的区别
近年来 .在我 国美 学界 围绕 “ 实践存 在论 美学 ”展开 的争论 中 ,涉 及到 对海德 格尔存 在 主义哲学 和 美学 究竟应 当如何认识 及评 价问题 。主张 实践存在论 美学 的论者认 为 ,海德 格尔 的存在论 和 马克思 的实
它指 的就是人 这种 存在 者 。为什 么此在 能够成 为领 会 和解 释存 在 的出 发点 呢?海 德格 尔 的解释 是 :“ 此
在在 他 的存在 中总 以某种 方式 、某 种 明确 性对 自身 有所 领会 。 ” “ 对 存 在 的领 会 本身 就是 此在 的存 在 的 规定 。此在 在存在 者层 次上 的与众不 同之处在 于 :它在存 在论层 次上存 在 。 ” 由此 ,海德 格尔确立 了此 在具 有优先 地位 ,也确 定 了通 过对此在 特加 阐释这样 一条途 径突 入存在 概念 的基 本思路 。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美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与美【摘要】海德格尔的文艺美学理论,是在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展开的。
他对存在做了大量的阐释,在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我们可以从他对艺术与真理联系的重新诠释中找到他对美、对艺术的看法和观点。
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真理的发生,是对存在的显现、澄清和去蔽。
同样,这也是他所追寻的——“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在他看来,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唯有语言才能使存在者作为存在者进入敞开的领域。
【关键词】海德格尔;美学理论;存在主义;本源;诗语言一、海德格尔对美学的观点对于什么是美学这个问题,是古今无数哲学家所探讨的永恒话题之一。
而对于美的认识有无数的观点存在,然而当海德格尔思考这个问题时,他对美学的解释是与存在结合在一起的。
向人们阐释着另一个新的美学定义。
“美学对艺术作品的认识自始就把艺术置于对一切存在着的传统解释的统辖之下”“美学把艺术作品当作一个对象,而且把它当作广义上的感性知觉对象。
现在人们把这种知觉称为体验,人体验艺术的方式,被认为是能说明艺术之本质的。
”“艺术进入美学的视界里,艺术就成了体验的对象,艺术因此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的表达。
”①我们可以借用一个观点来将这种对海德格尔的反传统美学观点进行总结:他把艺术作品表现化,并使之成为体验的对象,这就是美学对艺术作品的考察方式,也是美学的根本性的起点。
②在这个问题上,他将美建立在人与艺术作品的表现关系上,当人对艺术美的追求时,就意味着艺术将“物化”为艺术品,人们在艺术物化的艺术品中去追求艺术的发生。
从而找到美的真谛,由此可知,人找寻美学的存在必须进入物化艺术品的存在中,进行体验。
从而艺术品将去蔽,真理便得到自行置入和显现。
而美就在这瞬间得以阐释。
“鞋具愈单朴、愈根本地在其本质中出现,喷泉愈不假修饰愈纯粹的以其本质的出现,则伴随它们的所有存在者就愈直接有力地变得更具有存在者特性。
于是,自行遮蔽的存在便被澄清了。
这种被嵌入作品中的闪耀就是美。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存在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强调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于自身存在的思考和意义的追求。
本文将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进行探讨。
一、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哲学家关注人的存在和存在的意义,认为人的存在是先于本质的,人通过自由选择和行动来塑造自己的本质。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应该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无意义,并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赋予生活以意义。
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观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观点与其他存在主义哲学家有所不同,他强调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于自身存在的思考。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与世界相互关联的,人通过与世界的接触和体验来认识自己的存在。
他提出了“存在-世界”(Dasein)的概念,认为人的存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人通过与世界的交互来理解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存在于世界中的存在”,而不是简单地存在于世界之中。
他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开放性的存在,人通过与世界的接触和体验来不断地塑造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存在于世界中的存在”,而不是简单地存在于世界之中。
他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开放性的存在,人通过与世界的接触和体验来不断地塑造自己的存在。
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的意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于现代哲学和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强调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于自身存在的思考和意义的追求,对于人类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应该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无意义,并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赋予生活以意义。
他的思想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存在和追求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还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思考。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解读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存在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类存在本身的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独特的存在主义观点,对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本文将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进行解读,探讨其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启示。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人类存在的本质是在世界中存在。
他反对传统哲学将人类视为客观存在的观点,主张将人类置于存在的中心,强调人类的主体性和自由选择。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存在是一种“呈现”(Ereignis),是一种主体与世界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客观存在。
他强调个体的存在是通过与世界的互动和体验来实现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来定义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了人类对自身存在的责任和选择。
他认为,人类存在是一种“抉择”(Entscheidung),是一种对自身生存状态的选择和决定。
人类需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和挑战,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决定来定义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感,认为人类应该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勇敢地选择自己的道路。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还强调了人类对世界的关注和理解。
他认为,人类存在是通过对世界的体验和理解来实现的,个体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主张人类应该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意义,通过对世界的思考和体验来实现自我认知和成长。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和个体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选择和挑战,需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提醒人们要珍视自己的存在,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来定义自己的生存状态。
总之,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感,提倡人们对世界的关注和理解。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析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析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被誉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中提出了他的存在论观点。
本文将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进行解析,探讨其核心思想和对哲学的影响。
一、存在论的背景与概念1.1 存在论的背景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是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超越。
在传统哲学中,存在往往被视为一种客观实在的东西,而海德格尔认为这种观念是片面和不完整的。
他试图通过重新思考存在的本质和意义,超越传统哲学的限制。
1.2 存在论的概念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中,存在被理解为“存在者存在”。
他认为存在是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是人类与世界相互关联的根本特征。
存在不是一种客观实在的东西,而是一种主观体验和存在者的存在方式。
二、存在论的核心思想2.1 存在的本质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本质是“存在者存在”。
存在者是指具有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人类。
存在者通过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与世界相互关联,从而实现自己的存在。
2.2 存在的意义存在的意义在于人类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的存在是一种不断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可能性的过程。
通过与世界的相互关联和对自身的反思,人类可以超越自己的局限,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2.3 存在的困境海德格尔指出,人类的存在常常陷入困境。
这是因为人类往往被社会、文化和传统的束缚所限制,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存在。
他呼吁人们要勇敢地面对困境,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和对存在的思考,找到超越困境的出路。
三、存在论对哲学的影响3.1 超越传统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对传统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对存在的片面理解,提出了一种新的存在观念。
他的思想为后来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3.2 引发对存在问题的关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引发了对存在问题的广泛关注。
他的思想激发了人们对存在的思考和对自身存在的反思。
他的观点对后来的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述评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述评——现代西方美学思潮述评之二【中国在电影、电视,特别是新媒体艺术如直播、快播、自拍、短视频等方面的新探索,加快了艺术创新的步伐,推进了中国艺术的国际化进程,也加快了中国与国外在艺术理论界的交流与研究,《文城观点》拟用一系列文章来介绍现代美学思潮,与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加强学术交流。
】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最有创见的哲学家,他主张无神论存在主义,他在《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 ,1927)中第一次提出了存在主义这一称谓,并促使存在主义理论系统化、明确化。
对于“能是如何存在”这一20世纪的哲学热点问题,海德格尔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作为“存在”的人,面对的是“虚无”,人活在世,孤独无依,永远陷于烦恼痛苦之中。
而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同他的自下而上条件相脱节,人所面对着的是一个无法理解的世界,一个荒诞的世界,人永远只能忧虑和恐惧。
而正是忧虑和恐惧,才揭示人的真实存在。
他提出,人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忧虑、恐惧使人体用到存在,而只有存在,才有自我选择的自由,有自我选择才有光明和快乐。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受尼采的影响,他说:“只有当我们开始思的时候,我们才能听见尼采的呼号。
”(参看海德格尔:《筑·居·思》的演讲)尼采的思想启发海德格尔对存在的重新思考,让他确定了“此在的存在”。
在他看来,全部西方思想史只关注存在着的事物,而遗忘了存在着的事物的存在。
他采用了他的老师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用以分析“此在的存在”。
“现象”这一词在希腊文中的基本含义是“自行显现”,因而,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即意味着让事物自己说明自己的企图。
于此,他表达了与尼采完全不同的看法,他批驳了尼采关于知识是权力意志的表现的观点,知识不是靠强力、靠征服来认识客体,而是让客体任其自然,自己展示自己究竟是什么。
人的基本特征在于他是世界中的存在,人完全处于存在之中,人在存在的场中,但场的中心并没有所谓的“精神实体”或者“自我实体”。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摘要: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海德格尔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哲学家,也是一名美学家,其美学思想在近现代美学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影响不可忽略,实现了对传统美学主体主义特性的超越。
海德格尔的美学如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带有明显的反主体性色彩,传统美学主客二分的弊端使艺术逐渐堕落成艺术家眼中的世界,艺术的本质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海德格尔试图用其对艺术的独特思考方式唤醒迷失的艺术家,试图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这也是他美学思想中最伟大的一点。
关键词:主体性;美学;存在;艺术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建立在他的哲学基础之上,了解其哲学思想是通向美学思想的必经之路。
在海德格尔看来传统美学和形而上学一样存在着主客二分的弊病,且艺术的美学化倾向日益加深,艺术品变成人们的审美对象,被人任意评判,但艺术本来并不是作为一个对象被人们所感知经验的,所有的艺术品都是某一特定世界的显现和象征,在这一特定世界中它通过与人的相互联系而作为存在者存在。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不仅是对传统美学的超越,而且也为近现代中西美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要想了解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便首先要深入其哲學世界,尤其是他对形而上学的追问和研究,不夸张的讲海德格尔全部哲学是围绕存在问题而展开的,。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理论的确立,使得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与客体有了明确的区分,与此同时笛卡尔的哲学理论不仅为他自己的哲学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整个近代哲学的发展确立了基调,人们开始把一切与人无关的事物当作是认识的对象,试图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观看本质,人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而后康德、黑格尔的哲学发展并没有在笛卡尔奠定的哲学线路中有大的突破,直至尼采提出超人哲学的提出,需要注意超人并不是指神人或者非寻常人,所谓的超人指的是对以往的人的超越和克服,他颠覆以往哲学家对理性的重视,表示人应该忠实于自己身体的本能和欲望。
海德格尔受尼采哲学的启发,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已经彻底远离了真正的形而上学,甚至声称传统形而上学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遗忘史,他提出要回归原始的形而上学,从此在入手对存在的意义进行追问,他认为把这个在作为最值得追问者来经验并理解,专为这个在来追问,这就不折不扣地叫做:追问在的意义。
解读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

解读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解读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
通过对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我们将探讨海德格尔对人类存在的理解以及他对存在主义的独特贡献。
本报告将从海德格尔对存在的本质的思考开始,接着探讨他对时间、语言和技术的看法,并最终总结他对人类存在的理解。
一、存在的本质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和本质。
他认为,存在不仅仅是存在于世界中的存在,而是一种主动的参与和投入。
存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类不断地与世界互动和交流。
海德格尔将这种互动和交流称为“存在的开放性”。
二、时间的存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中,时间被视为存在的核心要素。
他认为,时间不仅仅是一个线性的概念,而是一个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整体。
海德格尔强调,人类存在的本质是在时间中存在,而不是简单地在时间中存在。
他将这种存在的方式称为“存在的时刻”。
三、语言的存在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是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与世界交流和理解的媒介。
然而,海德格尔也指出,语言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人们对现实的误解和偏见。
他主张通过反思和重新审视语言的使用,来更好地理解存在的本质。
四、技术的存在海德格尔对技术的看法与传统的观点不同。
他认为,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手段,而是一种方式,一种存在的方式。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的存在方式会改变人类与世界的关系,并对人类的存在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警告说,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导致人类与自然和其他人之间的断裂。
五、人类存在的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人类存在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他认为,人类存在是一个不断追问和寻找意义的过程。
通过面对存在的困境和挑战,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海德格尔主张通过自我反省和对存在的思考来实现个体的自由和真正的存在。
结论:通过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思想杨波(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沈阳110003 )[内容提要] 海德格尔无疑是现代西方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其影响在美学上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要做的工作是对海氏的存在美学做一次简单的梳理,并着重以存在为基本视角,透视海德尔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和诗性意味,这其中涉及到艺术、真理、语言和技术。
事实上,海德尔在上述的任何领域的思都带有自己的特质:思存在,其视角、思路、范畴、方法较之近代以降的传统哲学都有了重大的跃进。
今年恰逢海德格尔逝世30年,中国古人云:30年河东,30年河西。
到了今天,我们仍不敢对大师的思想做个了断,也许真如海氏自己所言,思的事情永远在途中。
[关键词] 存在艺术美一毫无疑问,海德格尔是西方20世纪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许多学者把他的《存在与时间》看作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他的思想对各门人文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学也不例外。
特别是海氏在30年代以后大量论及了艺术、诗、美的内容,这些思想构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海德格尔美学。
理解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是与他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的,因此理解海氏的哲学思想成为理解其美学思想的必经之路。
海德格尔哲学要解决的哲学问题是如何克服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原则,实现主客合一。
他的回答就是追问存在的意义,存在这一概念也构成了海氏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那么理解存在也就成为理解海德格尔美学的关键。
存在概念是巴门尼德首创提出,经亚里士多德的概念体系加工,一直延续到黑格尔的逻辑学,成为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概念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之后就与存在者混淆,那些哲学家总是用谈存在者的方式谈论着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海氏称整个一部西方哲学史就是一个遗忘存在的历史。
存在的遗忘使人们只能以现成在场的方式看世界,主客观世界的分离也就再所难免了。
因此回溯历史,主要是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史就成为揭开存在神秘面纱的林中路。
海德格尔从存在的字源学和词源学中发现,存在者这个概念在希腊语中有两种含义,它既指存在者,又指存在者的存在,传统哲学就把存在概念理解为某种真实的存在者了,无论是柏拉图的“理念”、笛卡儿的“我思”、斯宾诺莎的“实体”、莱布尼茨的“单子”、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还是马克思的“物质”都是被当做存在的存在者。
为了正本清源,海德格尔从前苏格拉底的历史中找到了存在,在两千多年后有又提出了那个老问题: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认识到,在传统哲学框架内要追问存在的意义问题是不可能的,主体性原则将会把一切东西当下化,在场化。
而存在作为“被揭示”“出—现”恰恰是排斥当下在场的。
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跳出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用另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海德格尔找到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不过海氏对没有完全发展他老师的意识现象学,而是独创性地用解释学代替了胡塞尔的本质直观,用“思的事情”代替了胡塞尔的“事情本身”,这样,海德格尔就具有了超越传统美学的两把利刃,一是在本体论上,用存在一元论消解了传统美学的主客二元论,恢复本体论应有的地位;二是在方法论上,用现象学的解释学循环的方法颠覆了传统美学的感性经验方法和抽象理性方法。
在这两个坚实的基础上,海德格尔展开了对传统美学的批判。
他认为传统美学的有以下几个错误:一是,在主客二分思维方式下,艺术作品只能作为客体存在,以它为研究对象的美学只能是认识论的附庸,自己没有独立的根基;二是,把艺术作品的研究定位在心理结构的“情”之上,其结果只能是把美学当成感性认识或个体体验;三是,在这两方面影响下,艺术只能是人经验的产物,审美心理学将成为艺术的权威,这势必导致艺术的退化和终结。
总的说来,传统美学既忘却了艺术本性,又远离了存在与真理,而海德格尔要做的就是重拾存在,切近艺术的本源。
二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海氏从对传统美学的批判出发,指出艺术作品的本质不在于追问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是什么,因为“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本源。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本源”,这里面有一个循环论证。
按传统美学的思维框架,追问将到此为止。
但海德格尔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勇敢地走进了这一循环。
他引入了一个第三者,就是艺术。
而要弄清艺术,又要追问什么是艺术作品,这个“艺术—艺术作品”的循环论证具有终极性,它是“艺术家—艺术作品”这一循环论证的深层结构。
只有进入“艺术—艺术作品”这一循环,才可能找到艺术的本源,因此,海氏就从艺术作品那里开始追问艺术的本源。
在对艺术作品的追问中,海德格尔首先遵循着当时流行的将艺术看作物的观点,将物区分为用具、艺术作品和纯然之物,而艺术作品就处于用具和纯然之物之间。
诚然,凡·高的画被文化商从一个展厅带到另一个展厅。
贝多芬的交响曲也可能被存放在书柜中,就象土豆存放在地窖里。
海氏指出,艺术作品决非普通的物,只有从用具的用具性出发,才能找到那最终规定为物的东西。
用具之用具性就在于其使用中的上手性,用具的存在是隐藏自身,这就是用具存在的本质。
而在艺术作品中,用具之为用具是作为一个事件被揭示出来,由此,海德格尔进入了艺术作品的分析之中。
他指出,在艺术作品中,用具不是筹划中的用具,它不是对用具的使用和消耗,而是直接描写用具之为用具。
即描写用具的为……所用,从而揭示了一个世界。
海德格尔举了一个可以传世的例子,凡·高的画《农鞋》,它象征着农妇的生活世界。
“农妇穿者鞋在田间劳动。
只有在这个地方,农鞋才作为农鞋而存在……农妇的艰难步履透过鞋上那因磨损而形成的黑洞显现出来。
原野上寒风呼啸。
整齐的田埂伸向远方。
这双起了皱的僵硬而笨重的鞋凝聚着农妇缓慢跋涉时的坚韧和刚毅。
皮质鞋帮携带着泥土的潮湿和丰盈……这用具体现了农妇对面包的确定性的无怨无悔的焦虑,凝聚着她在经受了匮乏的考验之后所感受到的发自内心的喜悦,包含着她对即将来临的分娩的担忧以及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是所发出的颤栗。
这用具属于大地,却在农妇的世界中得到保护。
”可见,凡·高所画的决不是平平常常的一双鞋,而是通过农鞋揭示了农妇的存在,揭示了她的整个世界。
而艺术作品在显现世界的同时,也揭示了这个世界所依据的大地。
大地的本质在于“它那无所迫促的仪态和自行锁闭”,这种自行锁闭只有通过一个世界,才能被觉察和领悟。
大地在海德格尔那里还有另一层含义,即“自行置入”,它是一种状态,德文词“sich setzen”的本义就是“坐”,指真理就稳坐与其中,它不是谁放里的,而是存在自动显现自己。
“美是无蔽真理的现身方式”,艺术的真理不是某一主体的行为,而是存在者的真理显示的那个状态,是存在自己自动显现自己。
海氏这里所说的真理不是指认识与对象的符合,他坚决反对传统哲学的“真理符合论”,他认为真理是存在的自身的显现,在他看来,我们应当象早期希腊哲学家那样,把“真理”理解为“存在者的无蔽状态”“无蔽状态”是相对于“遮蔽状态”而言的。
如果没有艺术作品建立起来的农妇的世界,农鞋就无法走出“遮蔽状态”。
“遮蔽”它的是常人所理解的那个世俗世界,在这个世界,物只是现成存在者,而艺术的作用就是去蔽,就是让存在者存在。
因此,海氏所说的真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真理是无蔽与遮蔽的统一。
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环节。
传统哲学把真理当成某种永恒现成存在者,这种真理观实质上只是无蔽的一个环节。
二是,真理作为无蔽与遮蔽的统一,是一个从遮蔽到无蔽的过程。
进入无蔽状态的存在者来自遮蔽状态,海氏称之为真理的发生。
真理发生中的无蔽与遮蔽关系在艺术作品中也有所反映,就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和斗争。
屹立在峡谷中的希腊神庙建立起一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人类把生死、祸福、荣辱和兴衰当作自己的命运。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人的世界。
不仅如此,它还揭示了一个周围世界:正是神庙的出现,暴风雨才能施展其威力,浩瀚的苍穹才能显示出其广阔,天光云影才能昭示其壮美;它的宁静映衬出大海的澎湃,它的肃穆晓示着芸芸众生的到来。
神庙的世界建立在神庙着基础上,海氏称这一基础为“大地”。
世界的本质是敞开,是开放性;大地的本质是自我封闭,是封闭性。
世界和大地的对立是一种抗争,这是敞开与封闭,澄明与遮蔽的斗争。
作品就是这种抗争的承担者,而真理就发生在这种对立和抗争之中。
在斗争中,存在者整体显现出来,这显现的就是美,也就是真理发生的一种方式。
总之,由于艺术具有建立世界和显现大地的两大特征,因此艺术便具有揭示世界的意义和人生真理的价值。
三海德格尔晚期的美学思想主要以《通向语言的途中》、《路标》、《面向思的事情》等为代表。
在这一阶段,海氏依然沿着“存在”的路标,展开了对语言和诗的探讨。
海德格尔首先区分了艺术语言与技术语言。
他说“如果全部艺术在本质上是诗意的,那么,建筑、绘画、雕刻和音乐艺术,必须回归于这种诗意”。
在他看来,诗意的东西贯穿在一切艺术之中,艺术的本质就是诗。
他甚至认为语言本身就是根本意义上的诗。
艺术的语言即诗的语言显示出语言之为语言的特质,并使语言成为语言。
与艺术语言相对的是技术语言,技术是另一种去蔽方式,它的本质是座架,而座架就是摆置的聚集,它使人一订制方式把现实事物作为持存物而去蔽。
在他看来,去蔽的命运以座架方式运作,使命运成为最高的危险。
座架在人与其自身和一切存在者的关系上危害着人。
在技术时代,不允许事物作为事物,而是把事物变成加工和统治的客体,以便为了人类无限增长的欲望和绝对的需要而开掘和耗尽这些事物。
这样,对每一事物来说只有一个尺度由以产生的准绳,即技术需要。
技术上的专制势必使技术语言流行并被广泛接受。
而技术语言的结果就是把人变成计算理性的动物,他总在技术上算计和谋算自然事物,变成技术化的动物。
为摆脱座架和技术语言的控制,海德格尔找到了艺术语言。
他强调语言是存在的居所,艺术语言如诗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超越性特征,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他看来,现代语言所追求的元语言是语言技术化的形而上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语言的形式化、符号化和数学化趋向使语言具有单一性、精确型和齐一性特征,这将导致语言生命力的衰竭。
因此,限制技术语言的无端泛化与滥用,保持艺术语言之纯真,成为看护存在之家的首务。
因为“语言是存在的家”。
语言的本质(这里指的都是诗意语言)是人的领悟的一种澄明的投射,它通过命名,召唤存在者,使他们去除隐蔽,进入开放,敞亮自身,显示他们的存在。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命名和召唤,让它从隐匿不显中走到澄明的郎照之中。
因为,语言来自存在,产生于存在,语言的发生是存在的天命,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说语言言说并非人的言说,而是存在的言说。
语言在本原上归属于存在真理的现身,属于存在者自身显现、澄明、无蔽状态。
所以海德格尔得出一个与常论甚远的结论:语言不是表达的工具,而是人的存在的家园。
语言的本质是说,这个说不是人之说,而是道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