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网络实名制的利与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网络实名制的利与弊
摘要:毋庸置疑,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它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讯息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我国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截止至2010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4.2亿.网络普及率迅速攀升,让我国俨然成为了一个网络发展大国.2010年9月,我国工业与信息化产业部宣布正式实施手机实名制,这让网民们纷纷猜测网络实名制时代是否也即将来临,一时间关于网络实名制是利是弊的争议闹得沸沸扬扬. 事实上,为了整饬我国互联网上存在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减少网络侵权行为的发生,净化网络信息,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网络信息整治措施,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网络实名政策,如论坛实名制、博客实名制、网吧实名制和游戏实名制等. 对网络实名制存在抵制心理的网民们大多认为网络实
名妨碍了公民的自由表达,其实,网络实名制在于维护互联网健康良性发展,让言
论合法文明地在网络空间里自由表达,同时让作出非法言论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还有的人担心网络实名制实施后,网民的隐私会难以得到保障.但网络实名恰是为了整治目前网络上频繁发生的个人隐私不安全而采取的措施之一。网络实名制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可以法律形式来保障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关系中国对经济发展机遇的把握,也关系中国利用高科技创造后发优势、进行产业创新、保护知识创新。
关键字:网络实名制;社会影响;责任感
目录
一、网络实名制的时代意义 (1)
1.网络实名制的历史发展 (1)
2.网络实名制的社会前景 (3)
二、网络实名制的优势 (6)
三、网络实名制的弊端 (7)
四、网络实名制终究何去何从 (8)
一、网络实名制的时代意义
1.网络实名制的历史发展
中国网络实名制的源头,一般都认为是2002年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在南方谈及新闻改革时提出建议“中国人大应该禁止任何人网上匿名”。
从2003年开始,中国各地的网吧管理部门要求所有在网吧上网的客户必须
向网吧提供身份证,实名登记,以及办理一卡通、IC卡等,理由是防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2004年5月1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标准》(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实名制并且强调电子邮件服务商应要求客户提交真实的客户资料;并且在同年的9月26日中国共产党团中央所主管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成立了游戏专业委员会,并决定在今后一年里,建立中国青少年全国游戏玩家俱乐部,为网络游戏中实施实名制打下基础。
2004年5月18日,实行全站实名制的网站出现。
2005年2月,信息产业部会同有关部门要求境内所有网站主办者必须通过为网站提供接入、托管、内容服务的IDC、ISP来备案登记,或者登录信息产业部备案网站自行备案。
2004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5年7月20日,腾讯公司也根据深圳公安局发布的通知,对QQ群创建者和管理员进行实名登记工作。紧接着的7月22日开始,深圳的警方就开始对BBS、BBS版主进行实名登记,校验身份证号码。
200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对博客实行实名制,并在2007年3月博客实名制已成定局。
2007年8月,《博客服务自律公约》鼓励博客实名制。新浪、搜虎、网易等十多家知名博客服务提供商在互联网协会的牵头下共同签署了《博客服务自律公约》。,《公约》还要求博客服务提供商制定有效的实名博客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博客用户资料。
2008年1月,“两会”召开,网络实名制立法进程启动,
2008年8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答复网络实名制立法提案,虽未获通过,但表示,“实现有限网络实名制管理”将是未来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方向。
2009年1月,某网开始执行IA实名机制标准;IA实名机制标准是一种绝对实名机制,将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地址一次性检核。
2013年3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通知规定了2014年将完成的28项任务,包括发布新
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及收费标准并组织实施、推动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出台并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出台并实施信息网络实名登记制度等。
2.网络实名制的社会前景
有关要不要实行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利与弊的讨论,已不算少。不过人们的观念仍然较多地停留在争论层面,还没有形成主流的、主导性的观念。目前的网络世界依然是非实名制的世界,一是因为习惯的沿袭,二是因为人们的认知观念没有统一。
我以为,探讨要不要实行网络实名制的问题,必须始终紧紧地围绕三个视角:一是人的视角,即是否有利于人的发展;二是社会的视角,即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三是网络的视角,是否有利于网络世界和互联网产业本身的进步。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互联网作为人类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一切发展都应当是服务人、塑造人、发展人的,应当是有利于人类的集体进化的。这是我们需要自始至终强调的一个核心观点。
其次,互联网作为现实社会的一种技术产物,它在本质上应当是社会生活的衍生物,它的存在和发展应当是有利于现实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不是起相反的作用。
第三,作为服务于人和社会的工具和手段,互联网不管在技术形式上如何创新、怎样变革,它的一切发展都不应当脱离基本的人性规范,不应当脱离基本的社会价值尺度,这是我们看待网络世界是否成熟、观察互联网产业是否进步的基本视角。
从这三个视角出发,我们再回到前文提到的互联网两大顽症:一是信息供给过量和无序造成的“信息恐慌”;二是垃圾有害信息的严重泛滥。这些东西导致了什么了?导致了人性的严重异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严重混乱、扭曲。
当然,这种异化和扭曲是现代社会文明本身的病毒所致,但过度无序的互联网正在成为病毒传播、扩散的绝佳温床。
所有这些东西,正在导致一种现象:就是越来越多明智的人正在选择远离互联网。譬如,著作财经作家成君忆就曾经说,他讨厌上网,也生怕自己的孩子上网,“病毒太多了”。对他来说,上网最主要的事务是收发邮件。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