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合集下载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冻土监测与研究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冻土监测与研究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冻土监测与研究遥感技术在冰川冻土监测与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冰川冻土是指地表与冰川之间的冻结土层,广泛分布于高寒地区,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全球变暖等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冰川冻土的演变,遥感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冰川冻土监测与研究。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的冰川冻土信息。

通过卫星遥感,我们能够获取到冰川冻土的空间分布状况、厚度、温度等重要参数。

利用遥感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获取到较高的时空分辨率数据,对冰川冻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监测与研究。

这种宽覆盖、高分辨率的数据获取方式,为冰川冻土监测与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有效的手段。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用来分析冰川冻土的物理特性。

冰川冻土的物理特性对其稳定性和破坏性具有重要影响。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表温度、热量湍流通量等数据,可以分析冰川冻土中的温度、热量状况,进而推断其物理特性。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了解冰川冻土的冰含量、冻结度、孔隙度等参数,从而评估其热力特性和稳定性。

这些信息对于预测冰川冻土的变化趋势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冰川冻土的研究不仅需要空间分布信息和物理特性,还需要考虑时间变化的因素。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长时间序列的数据,用于分析冰川冻土的变化趋势和演化过程。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可以构建冰川冻土的时空演化模型,从而模拟和预测冰川冻土的未来发展情况。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结合气象数据、地质勘探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更全面地理解冰川冻土系统的动态变化。

此外,遥感技术在冰川冻土监测与研究中还可以用于探索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冰川冻土是高寒地区的重要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与植被、动物等生物群落相互作用,对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冰川冻土和周围环境的图像数据,通过影像解译和分类等方法,了解冰川冻土地区的植被分布、物种丰富度等生态环境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保护冰川冻土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指导意义。

如何进行冰川变化监测和分析

如何进行冰川变化监测和分析

如何进行冰川变化监测和分析冰川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存和分配系统之一,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冰川变化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冰川的变化趋势以及其对水资源的潜在影响,科学家们开展了冰川变化监测和分析的工作。

一、冰川监测的方法冰川监测是通过使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现场观测手段来获取冰川变化的相关数据。

其中,遥感技术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卫星、无人机等载具,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进而对冰川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与传统的现场观测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工作效率,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冰川变化数据。

二、冰川变化的参数冰川变化主要包括冰川面积和冰体厚度等参数。

冰川面积是指冰川的表面积,它是观测和分析冰川变化最直接的指标之一。

通过时间序列的遥感图像,可以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冰川面积,从而得出冰川的面积变化趋势。

冰体厚度是指冰川的垂直尺寸,它通常通过雷达遥感技术来测量。

冰体厚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冰川的动态演化,是研究冰川变化的重要参数之一。

三、冰川变化的分析冰川变化的分析主要包括趋势分析和驱动因素分析两个方面。

趋势分析通过对长时间序列的冰川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冰川变化的趋势和速率。

这些趋势数据可以用于评估和预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为冰川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驱动因素分析主要是探究引起冰川变化的自然和人类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地形和地质条件等,而人类因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对冰川环境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冰川变化背后的机制和规律。

四、冰川变化的意义冰川变化的监测和分析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冰川是全球淡水资源的重要储存库,其变化对水资源的供应和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冰川变化数据,可以预测未来的水资源供应情况,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冰川的变化也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冰川变化趋势和驱动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机制和影响。

高考地理名师指津:唐古拉山和西昆仑山冰川面积的变化等3题

高考地理名师指津:唐古拉山和西昆仑山冰川面积的变化等3题

高考地理名师指津:唐古拉山和西昆仑山冰川面积的变化等3题唐古拉山和西昆仑山冰川面积的变化试题引入:2018年9月5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首期成果在拉萨发布,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两条山脉部分地区冰川面积近50年变化曲线。

读图回答8~9题。

8.据图可知()A.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面积持续下降B.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比西昆仑山的冰川退缩面积更大C.西昆仑山南坡比北坡冰川退缩更快D.冰川面积变化与气温和大气环流变化有关9.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由此将导致()A.河流径流量迅速减少B.高原固态水储量增加C.出现新型的冰崩灾害D.高原生态系统更为稳定试题解析:第8题,读图,根据图示曲线形态可知,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面积波动下降,A错;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比西昆仑山的冰川退缩百分率大,但不代表退缩面积更大,B错;西昆仑山南坡比北坡冰川退缩更慢,C错;冰川面积变化与气温和大气环流变化有关,D对。

第9题,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由此将导致冰川融水量增多,短期内,河流径流量迅速增大,A错;高原固态水储量减少,B错;冰川融化增多,可能会出现新型的冰崩灾害,C对;高原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更不稳定,D错。

试题答案:8.D9.C温带海洋性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判断试题引入: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本月均温累加值=本月均温+上月均温累加值)。

完成下题。

45.根据甲地的气候资料可推测甲地()A. 位于南半球B. 河流有冰期C. 年温差较大D. 不适合谷物生长46.甲、乙两地都是()A. 河流夏汛显著B. 植被为落叶阔叶林C. 旱涝灾害多发D. 乳畜业发达试题解析:45.利用气候的数值特征来判断气候类型是模拟卷中常考的知识点,考的最多的气候类型可能就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考的多是因为地中海气候是唯一一个雨热相反的气候类型,且是唯一一个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

近30年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_百.

近30年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_百.

地理学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 65卷第 1期2010年 1月 V ol.65, No.1Jan., 2010近 30年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聂勇 1, 2, 张镱锂 1, 刘林山 1, 张继平 1, 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摘要:利用 1976、 1988和 2006年的 3期陆地卫星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解译方法并结合专家知识分类规则自动提取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 (以下简称珠峰保护区3个时期的冰川信息,并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图谱的方法对冰川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及其原因与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12006年珠峰保护区内冰川面积为2710.17±0.011km 2,为研究区总面积的 7.41%,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海拔 4700~6800m 的高山区; (21976-2006年,珠峰保护区冰川持续退缩明显,总面积减少 501.91±0.035km 2,冰湖扩张迅速 (净增加 36.88±0.035km 2 ;研究区南坡子流域冰川退缩率 (16.79%高于北坡子流域 (14.40%;珠峰保护区冰川以退缩为主,退缩冰川主要分布于海拔 4700~6400m ,退缩区上限海拔为6600~6700m ;(31976年以来,气温显著上升和降水减少是冰川退缩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遥感;冰川变化;冰川退缩;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喜马拉雅山1引言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预测和减缓全球气候迅速变化带来的影响[1,2]。

全球变暖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由化石燃料使用和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引起 [3]。

在气候观测站缺乏或极少的偏远山区,山地冰川的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指示性作用 [3-6];尤其是在第三极高核心地带更具有警示意义。

使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冰川形态变化监测的技巧与方法

使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冰川形态变化监测的技巧与方法

使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冰川形态变化监测的技巧与方法冰川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储存和供应来源之一。

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冰川退化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会对山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还会对人类社会带来诸多问题。

因此,对冰川形态的监测和变化趋势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冰川形态变化的监测和分析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手段。

一、冰川形态变化监测的数据源冰川形态变化监测的数据源主要是卫星遥感图像和航空摄影图像。

卫星遥感图像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大面积冰川监测数据,而航空摄影图像则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冰川形态信息。

在数据获取方面,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具有关键的意义。

二、遥感图像的预处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是进行冰川形态变化监测的重要步骤。

预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图像中的噪声,并将图像转换为可用于冰川形态分析的可用格式。

主要的预处理步骤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和图像融合等。

1. 辐射校正:由于大气吸收和反射,遥感图像的辐射强度会受到干扰。

因此,辐射校正是遥感图像预处理的第一步,旨在消除大气干扰,还原冰川真实的辐射信息。

2. 大气校正:大气校正是对辐射校正后的遥感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以消除大气效应对冰川形态的影响。

通过大气校正,可以更准确地获得表面反射率信息。

3. 几何校正:由于地球表面复杂的地形特征,遥感图像可能存在几何形变。

几何校正的目标是将图像投影到指定的坐标系,并进行栅格统一。

几何校正的精度对于冰川形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4. 图像融合:对于多个时期的遥感图像进行融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冰川形态信息。

图像融合可以通过像素级、特征级或决策级来实现,融合后的图像可以更好地反映冰川形态的变化。

三、冰川形态变化的提取与分析冰川形态变化的提取与分析是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冰川监测中的核心要素。

这一步骤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自动化地提取冰川形态信息,并对冰川变化进行定量化分析。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测与评估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测与评估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测与评估遥感技术在冰川变化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引言:冰川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存储之一,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全球范围内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及时了解冰川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科学的评估,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通过从远距离获取目标对象的信息而无需直接接触的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冰川的形态、冻结状态、冰川湖泊分布、冰川流速等大量数据,为冰川变化的监测和评估提供了先进的工具。

二、冰川变化监测1、冰川面积变化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不同时间点的卫星影像进行比对,计算出冰川的面积变化。

这为了解冰川融化速度提供了直观的数据支持。

2、冰川体积变化监测冰川的体积变化是评估冰川融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冰川表面高程的测量,结合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可以计算出冰川的体积变化。

这项工作需要进行精确的数据处理和数学建模,遥感技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三、冰川变化评估1、冰川融化对水资源的影响评估冰川融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冰川变化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冰川融化数据,可以结合气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冰川融化导致的水资源减少情况。

这对于水资源管理和冰川融化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冰川退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冰川是高原、山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冰川融化和退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冰川退缩数据,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分析,进一步评估冰川消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时提供科学依据。

四、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大量的卫星影像数据。

然而这些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首先,需要对遥感数据进行基础处理,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可靠。

然后,需要对遥感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冰川变化的监测与评估。

冰川的冰川遥感与监测技术

冰川的冰川遥感与监测技术

冰川的冰川遥感与监测技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的融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冰川的消失不仅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还会对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因此,冰川遥感与监测技术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提供准确的冰川变化数据,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一、冰川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冰川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冰川相关数据的方法。

通过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可以反映冰川的形态、体积、速度和温度等信息,进而揭示冰川的动态变化过程。

冰川遥感技术在冰川水资源评估中有广泛的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全球范围内的冰川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些数据为冰川融水贡献和水资源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冰川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冰川地貌与变化模拟、冰川水文学研究以及全球冰川气候系统的分析。

二、冰川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冰川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是通过航空摄影技术获取冰川的静态影像,但受到天气条件和地面难度的限制。

后来,随着卫星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卫星影像来监测冰川。

目前,基于卫星的冰川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主流。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进步,冰川监测方法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变得更加高效和自动化,可以实现对大规模冰川的快速监测和分析。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为冰川监测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

三、冰川遥感监测技术的挑战与前景虽然冰川遥感监测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冰川遥感数据的获取需要克服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等困难。

其次,冰川监测数据的解释和分析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未来,冰川遥感与监测技术仍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一方面,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革新,冰川监测数据的获取将变得更加精确和实时。

另一方面,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冰川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也将更加高效和准确。

综上所述,冰川遥感与监测技术是研究和保护冰川资源的重要手段。

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冰川变化监测

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冰川变化监测

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冰川变化监测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冰川变化监测。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对地球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日益显著。

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冰川变化监测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冰川退缩和冰川湖的形成,提供基础数据供科学研究和冰川管理使用。

首先,遥感数据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冰川变化信息。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不同时期的高分辨率影像,从而观测到不同年份的冰川边界位置和冰川面积变化过程。

这些数据可以被用来计算冰川退缩速度和变化趋势,帮助科学家研究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其次,遥感数据可以帮助识别冰川湖的形成与演化。

冰川湖是在冰川中形成的湖泊,由冰川融水填满。

这些湖泊的形成常常伴随着冰川断裂和溃决事件,对周边地区带来巨大的风险。

利用遥感数据分析,可以追踪冰川湖的形成过程,预测湖泊体积的变化,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溃决事件,从而保护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此外,遥感数据还可以提供冰川物理特性参数的估计。

冰川的质量平衡是指冰川融化和降水的差异。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冰川表面温度、冰下地形和冰下水的分布等信息。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估计冰川的融化速度、质量变化和水资源供应情况,为冰川管理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不仅如此,现代遥感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数据源,如地形图、水文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冰川变化。

此外,借助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训练算法提高遥感数据的解译精度和自动化处理能力,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准确、快速的冰川变化监测结果。

然而,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冰川变化监测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冰川遥感数据通常分辨率较高,数据量庞大,需要充足的存储和传输能力。

其次,由于冰川环境复杂多变,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最后,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也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和人力资源,对冰川管理和科研机构提出了要求。

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监测与变化分析

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监测与变化分析

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监测与变化分析冰川是陆地上的重要水源之一,对于全球水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冰川的退缩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监测与变化分析,成为了研究冰川变化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监测与变化分析,并探讨这一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 冰川监测的重要性:冰川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于周边地区的农业、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冰川退缩的速度越来越快,威胁到水资源的供应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因此,及时了解冰川变化情况,对于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遥感技术在冰川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和高分辨率的冰川变化数据,通过空间遥感技术和光学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准确的冰川分布、面积、长度、体积等信息,以及冰川变化速度、融化速率等关键参数。

这些数据对于研究冰川变化规律、评估冰川退缩的影响以及预测未来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3. 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与分析:冰川监测和变化分析需要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与分析。

例如,使用多波段卫星影像可以获取冰川表面的温度、反照率等信息,结合激光雷达数据可以得到冰川的高度和体积,通过雷达数据可以观测冰川下方的融水等。

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与分析可以提高冰川监测与变化分析的精度和可靠性。

4. 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在冰川监测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检测、图像分类和语义分割等技术在冰川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实现冰川边界的自动提取、冰川类型的分类和冰川融化过程的监测等。

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冰川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5. 遥感技术在冰川变化研究中的案例分析:以喜马拉雅地区为例,该地区冰川退缩问题严重,对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和生态环境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

使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该地区冰川的分布和变化情况,通过对冰川变化的研究,可以评估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并为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地形知识:解析地球上的冰川遥感监测技术

地质地形知识:解析地球上的冰川遥感监测技术

地质地形知识:解析地球上的冰川遥感监测技术对于地学爱好者或者专业从业人员来说,了解地球上的冰川遥感监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话题进行解析。

一、什么是冰川遥感监测技术冰川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利用卫星观测和遥感技术对冰川覆盖的分布、变化、水文特征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为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撑的一种技术。

其中,冰川覆盖简单来说就是包括冰川和受冰川覆盖的周边山脉、山谷等。

二、冰川遥感技术主要内容冰川遥感技术在实践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冰川面积与冰川储量的测量冰川变化的截面积和厚度是测量冰川储水量的关键因素。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精确测量冰川的面积和厚度,从而推算出冰川的水量。

比如利用高空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可以对冰川的面积进行量化测量。

2.冰川运动速度和活动特征的监测冰川的运动特征与速度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冰川的稳定性和融化程度。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冰川的流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判断冰川的运动趋势,从而了解冰川的融化程度和稳定性。

此外,也可以利用SAR遥感数据,对冰川的表面高度和震荡特征进行监测。

3.冰川水文特征的监测冰川融水和冰川湖泊的距离和面积等参数,也是冰川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冰川融水的分布和湖泊的面积进行高精度监测和数据分析。

三、冰川遥感监测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冰川遥感监测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高时空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广覆盖面的优势,可以无缝对接多个冰川的面积和运动速度等进行实时监测。

2.成本低廉相比传统的人工现场监测,冰川遥感监测技术能够避免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方面的浪费,同时也可以极大地节约监测成本。

3.智能化运维冰川遥感监测技术采用计算机智能监测,可以快速预警冰川的危险与不稳定情况,为冰川灾害的预防和减轻造成的损失提供依据。

冰川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领域:1.环境保护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精确监测冰川的变化和运动情况,判断冰川的稳定性和潜在危害,为政府有针对性地实施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与测绘技术在冰川和雪域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遥感与测绘技术在冰川和雪域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遥感与测绘技术在冰川和雪域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发展冰川和雪域环境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的气候变化、水资源供应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对冰川和雪域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与研究,遥感与测绘技术被广泛应用。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航空器等载体采集和记录地面、地面以下物体的信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数据。

在冰川和雪域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冰川、雪冰覆盖范围、高程、温度等信息,以及冰雪活动的趋势、规模、变化速率等。

这些信息对于监测冰川的退缩与消失、雪冰融化与积累等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测绘技术则是通过地面观测、GPS定位等手段,对地形、地貌等进行测量、记录和绘制的技术。

在冰川和雪域环境监测中,测绘技术可以提供地表形态的准确测量数据,如冰川面积、厚度、速度等,以及冰川湖、冰川崩塌等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这些数据对于了解冰川生态系统的变化、预测气候变暖的影响等具有重要价值。

遥感与测绘技术在冰川和雪域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冰川进行连续观测,揭示其变化趋势和规律。

利用测绘技术可以对冰川的厚度、速度等进行准确测量,并构建冰川变动模型。

这些应用不仅提供了冰川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数据,还为冰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然而,遥感与测绘技术在冰川和雪域环境监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遥感技术的分辨率和测量精度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准确获取冰川和雪域环境的变化信息。

其次,冰川和雪域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数据处理和分析变得困难,需要研究开发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算法和软件工具。

此外,由于冰川和雪域环境的特殊性,实地监测与遥感测量的数据需要更好地融合与验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推进遥感与测绘技术在冰川和雪域环境监测中的发展。

首先,可以加强遥感与测绘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合作,共同开展综合研究。

其次,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力量,提升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退缩的监测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退缩的监测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退缩的监测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影响导致地球上冰川的退缩现象越来越严重。

冰川退缩不仅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管理构成了巨大威胁,还对人类社会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监测冰川的退缩情况,科学家们开始广泛应用遥感技术,通过卫星和飞机等遥感数据获取方式,对冰川变化进行精准的监测和分析。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

它能够实现对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特征的高分辨率监测,包括冰川的位置、形态、厚度等信息。

通过利用遥感数据,科学家们能够实时记录和跟踪冰川的退缩速度和空间范围,为冰川退缩背后的机制和趋势提供有力的支持。

首先,遥感技术使科学家们能够观测和测量冰川边界的变化。

冰川的边界是指冰川与非冰川地形之间的分界线,通常通过冰川前缘的位置确定。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分析冰川边缘的变化趋势,进而估计冰川的退缩速度。

这些数据对了解冰川退缩背后的驱动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遥感技术还能够监测冰川的形态变化。

冰川的形态变化主要包括冰川的厚度和面积的变化。

传统的测量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遥感技术则可以提供短时间内大范围的实时数据。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分析,了解冰川的体积变化和厚度减少的情况,从而预测未来冰川的发展趋势。

此外,遥感技术还能够通过测量冰川表面温度的变化,揭示冰川退缩的内在机制。

冰川遥感数据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表面温度上升的现象日益明显。

这种变化不仅是冰川融化的显著标志,也可以用来预测冰川的未来退缩趋势。

因此,通过分析冰川的表面温度变化,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冰川退缩的机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上述方面,遥感技术在冰川退缩监测中的应用还十分广泛。

例如,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测量冰川流速的变化来评估冰川的稳定性,为冰川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用来测量冰川表面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帮助科学家们更全面地了解冰川系统的演变。

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测与分析

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测与分析

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测与分析冰川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储备之一,其对地球气候变化和水文循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地球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冰川正在不断消融。

因此,了解冰川的变化和对其进行监测与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监测与分析工具,可以为冰川研究提供大量的信息。

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所获取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地表目标监测和分析的方法。

在冰川变化监测中,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冰川面积、冰川厚度、冰川流速以及冰川边界等重要参数,为冰川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首先,利用遥感技术对冰川的面积变化进行监测。

通过对冰川区域进行高分辨率影像的获取,可以对不同时间点的冰川边界进行提取和比对。

通过比对不同时间段的冰川边界,可以得到冰川的面积变化情况。

这对于了解冰川消融的速度和范围,评估冰川对水资源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利用遥感技术对冰川的厚度变化进行监测。

冰川厚度与冰川的贮水能力息息相关,了解冰川厚度的变化能够为水资源管理者提供重要的参考。

遥感技术可以利用雷达测高仪或激光高程仪等设备获取冰川地表高程数据,结合地面观测数据进行校正,从而得到冰川厚度的变化情况。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冰川的流速变化。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比对,可追踪相同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变化,从而计算出冰川的流速。

了解冰川的流速变化对于了解冰川运动规律和水资源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遥感技术也可以通过对冰川表面温度的监测,提供冰川的热态变化信息。

通过红外遥感技术获取冰川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冰川的热力学特性,以及冰川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情况,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和冰川消融的关系。

总之,遥感技术在冰川变化监测与分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冰川面积、厚度、流速和热态等参数的监测,可以为冰川研究和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然而,遥感技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影像获取和处理的复杂性、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等。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控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控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的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冰川的消融和变化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对于冰川的监测和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控,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等高空平台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

而在冰川监测中,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获取冰川的形态、面积、厚度等信息。

其中,遥感技术最常用的手段是利用卫星图像进行监测。

卫星图像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因此可以用于获取冰川的整体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监测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获取卫星图像。

卫星图像是进行冰川监测的基础数据,因此需要首先获取到卫星图像。

目前,国际上有多个卫星系统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如Landsat、Sentinel、MODIS 等。

第二步,对卫星图像进行预处理。

卫星图像在获取后需要进行预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处理。

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

第三步,提取冰川信息。

在经过预处理后,需要对卫星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以便获取冰川的信息。

特征提取的方法包括阈值分割、边缘检测、目标检测等。

第四步,进行冰川变化分析。

在获取了冰川的信息后,需要进行冰川变化分析。

冰川变化分析主要包括面积变化、体积变化等方面。

通过对冰川变化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冰川的演化规律。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测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

这对于冰川监测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冰川的变化通常是在大范围内发生的。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多时相的数据。

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对多时相数据进行比较,更好地了解冰川的演化规律。

最后,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

由于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等高空平台获取数据,因此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总之,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客观、准确的数据,对于更好地了解冰川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卫星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测的方法

运用卫星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测的方法

运用卫星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测的方法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冰川退缩成为了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而对于冰川变化进行准确监测,了解变化的趋势和速度,卫星遥感与测绘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运用卫星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测的方法及其在冰川学研究中的意义。

首先,冰川对大气气候的敏感性使其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

实际上,过去几十年中,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冰川融化加速,造成冰川退缩现象。

通过对冰川的变化进行监测和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对全球水资源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因此,发展出高效可靠的冰川变化监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卫星遥感技术是研究冰川变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可以获取冰川的空间分布、几何形态、表面湿度等信息,从而监测和分析冰川的变化。

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从而更加准确地捕捉冰川的变化情况。

测绘技术在冰川变化监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测绘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地形数据,通过对冰川的地形测量,可以确定冰川的位置、面积、体积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用来评估冰川的变化速度。

地形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激光雷达、GPS等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其中激光雷达在获取冰川地形数据方面具有优势,精度更高。

结合卫星遥感与测绘技术,可以实现对冰川变化的全面监测。

首先,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冰川的遥感影像。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处理,可以获取冰川的边界及其形态特征。

其次,利用测绘技术获取冰川的地形数据,包括冰川的高程、坡度等信息。

将遥感影像与地形数据相结合,可以建立冰川的三维模型,进一步分析冰川的变化情况。

冰川变化监测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卫星遥感和测绘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技术在冰川变化监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无人机可以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和激光雷达等设备,可以更加灵活和高效地获取冰川的数据。

同时,无人机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冰川的实时监测,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如何利用遥感测绘技术进行冰川监测

如何利用遥感测绘技术进行冰川监测

如何利用遥感测绘技术进行冰川监测遥感测绘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或飞机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冰川监测方面,遥感测绘技术能够提供大量高质量的数据,帮助科学家了解冰川的运动、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本文将从遥感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利用遥感测绘技术进行冰川监测。

首先,遥感数据获取是进行冰川监测的基础。

目前,卫星遥感是获取大范围冰川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

卫星上搭载的各种传感器能够获取不同波段的信息,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

这些传感器通过遥感技术将信息转化为电磁信号,并传回地面进行分析。

利用这些传感器,科学家可以获取冰川表面的温度、反射率、高度等重要参数,从而了解冰川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其次,遥感数据处理是进行冰川监测的重要环节。

由于遥感数据量大且复杂,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以获得有用的信息。

数据处理的目标是将原始遥感影像转化为可供分析的冰川参数,如冰川面积、冰川速度等。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科学家需要进行图像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一系列处理步骤。

此外,为了提高数据质量,还需要进行大气校正和数据验证等工作。

通过逐步的数据处理,科学家可以得到精准、可靠的冰川信息,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最后,遥感数据分析是进行冰川监测的核心内容。

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科学家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工作,以揭示冰川的运动规律和变化趋势。

例如,可以利用遥感数据对冰川的流速进行监测,通过对多期数据的对比分析,了解冰川的流速变化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遥感数据提取冰川边界线和雪线等信息,进行冰川面积的计算和变化趋势的研究。

这些数据分析结果对冰川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科学家提供详尽的冰川监测结果。

综上所述,利用遥感测绘技术进行冰川监测能够提供大量准确、可靠的数据,为科学家研究冰川的运动、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通过遥感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科学家能够了解冰川的面积、速度、边界等重要参数,掌握冰川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谯程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利用1973年MSS 、1992年TM 、2001年ETM +、2007年TM 数字遥感影像资料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 ),结合第一次冰川编目资料,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不同年份的冰川分布范围。

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冰川面积1976年比1969年减小了0.84%,1992年冰川面积比1976年的减小了1.77%,2001年冰川面积比1992年减小了4.24%,2007年冰川面积比2002年减小了3.31%。

结合气象资料和有限的野外资料进行分析,该地区冰川退宿趋势同气温升高趋势基本一致。

1969年到2007年近40年时间里,冰川面积总共减小17.61km 2,占1969年面积的9.81%,冰储量减少5.75km 3,相当于水资源损失5.17km 3。

关键词唐古拉山;冰川变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P34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0)14-07703-03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lacier Changes in Dongkemadi Region of Tanggula MountainQIAO Cheng-jun (Laboratory of Watershed Hydrology and Applied Ecology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00)Abstract Based on the numeric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MSS data in 1973,TM data in 1992,ETM +data in 2001,TM data in 2007)and nu-meric terrain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first glacier inventories data ,the glacier distribution range in Dongkemadi Region of Tanggula Mountain in different years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GIS technology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laciers area in the study area had decreased by 0.84%,1.77%,4.24%,3.31%from 1969to 1976,1976to 1992,1992to 2001and 2001to bined with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limited field data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glacier shrinkage in the study area was mainly subjected to continuous temperature rise.From 1969to 2007,the glacier area had decreased 17.61km 2,being 9.81%of that area in 1969.Theglacier volume had decreased 5.75km 3,which meant that water resources lost 5.17km 3.Key words Tanggula Mountain ;Glacier change ;Remote sen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7CB411502);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7SHZ1-46)资助。

1990—2020年冬克玛底流域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1990—2020年冬克玛底流域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1990—2020年冬克玛底流域冰川变化遥感监测张翠兰;曹香芹;冀琴【期刊名称】《测绘通报》【年(卷),期】2024()4【摘要】冰川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体现,对全球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运用目视解译法提取了近30年冬克玛底冰川边界,分析了1990—2020年冬克玛底河冰川面积变化特征;同时基于大气校正法反演了冰面温度,探究了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冬克玛底冰川面积持续减退,总面积退缩1 km^(2),年均变化率为-0.21%。

(2)冬克玛底冰川在海拔[5600,5800)m处分布较广泛,海拔[5300,5400)m处冰川退缩最强烈。

近30年来大、小冬克玛底冰川分别后退382.89和141.39 m。

(3)2017—2020年冬克玛底冰川表面形变速率介于-233.192~172.512 mm/a之间,高海拔区冰面整体呈积累状态,冰舌和部分区域呈减薄趋势。

(4)冬克玛底冰川表面温度较高区域主要分布于大冬克玛底冰川西部到南部边缘和小冬克玛底冰川西部边缘与部分东部边缘,较低温度区域主要分布于整个冰川东部,气温上升可能是导致冬克玛底冰川消融的主要因素。

【总页数】8页(P61-68)【作者】张翠兰;曹香芹;冀琴【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GIS应用研究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37【相关文献】1.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2.1966~2015年长江源冰川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以冬克玛底河流域为例3.1955—2008年冬克玛底河流域冰川径流模拟研究4.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流域河水总溶解固体和悬移质的变化特征5.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反照率变化特征研究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反照率变化特征研究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反照率变化特征研究
王杰;何晓波;叶柏生;杨国靖
【期刊名称】《冰川冻土》
【年(卷),期】2012(34)1
【摘要】根据夏季消融期成像的Landsat TM影像和2000—2009年间的MOD10A1数据资料,分析了唐古拉山区冬克玛底冰川反照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空间尺度效应和现有反演方法的影响,由遥感反演的反照率资料在数值上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基本上能够反映冰川反照率的时空变化特征.从空间分布上来看,该冰川反照率随海拔升高呈增大趋势,其中在平衡线附近的变化最为显著;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在同一海拔带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年内变化上来看,该冰川反照率日际变化波动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从年际变化上来看,自2000年以来该冰川年均反照率的变化波动较大,总体呈微弱下降的趋势,这主要与年降雪和冰面污化程度有关;不考虑降雪对冰面反照率的影响,2000—2009年间该冰川在消融期的反照率呈逐年减小的趋势,变化速率约为-0.0083.a-1,其原因在于夏季气温的升高和冰面污化程度的加大.
【总页数】8页(P21-28)
【作者】王杰;何晓波;叶柏生;杨国靖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水文与水土资源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43.6
【相关文献】
1.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2.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作用区的水化学特征
3.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层中淋溶作用的初步研究
4.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冰度日因子研究
5.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流域河水总溶解固体和悬移质的变化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冬克玛底冰川和煤矿冰川的物质平衡(1992/1993年)

冬克玛底冰川和煤矿冰川的物质平衡(1992/1993年)

冬克玛底冰川和煤矿冰川的物质平衡(1992/1993年)蒲健辰;姚檀栋;张寅生;濑古胜基;藤田耕史
【期刊名称】《冰川冻土》
【年(卷),期】1995(17)2
【摘要】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大、小冬克玛底冰川和昆仑山煤矿冰川的观测研究表明,1992/1993年冰川的物质平衡均为正平衡,其平衡值唐古拉山冰川大于昆仑山冰川。

冰川物质平衡过程存在四个阶段,即低水平维持阶段、强积累弱消融阶段、强消融阶段和较强积累弱消融阶段。

空间上反映出随海拔升高波动增大的趋势。

【总页数】6页(P138-143)
【关键词】冬克玛底;冰川;煤矿;物质平衡
【作者】蒲健辰;姚檀栋;张寅生;濑古胜基;藤田耕史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日本名古屋大学水圈和大气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43.63
【相关文献】
1.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J], 谯程骏
2.1966~2015年长江源冰川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以冬克玛底河流域为例 [J], 何秋乐; 匡星星; 梁四海; 焦赳赳; 冯雨晴
3.小冬克玛底和海螺沟冰川的物质平衡(英) [J], 蒲健辰;苏珍;姚檀栋;谢自楚
4.长江源区小冬克玛底冰川区积雪消融特征及对气候的响应 [J], 杨建平;丁永建;叶柏生;王强
5.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平衡线高度附近的能量平衡 [J], 张寅生;姚檀栋;萍健辰;大火田哲夫;矢吹裕伯;藤田耕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谯程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利用1973年MSS 、1992年TM 、2001年ETM +、2007年TM 数字遥感影像资料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 ),结合第一次冰川编目资料,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不同年份的冰川分布范围。

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冰川面积1976年比1969年减小了0.84%,1992年冰川面积比1976年的减小了1.77%,2001年冰川面积比1992年减小了4.24%,2007年冰川面积比2002年减小了3.31%。

结合气象资料和有限的野外资料进行分析,该地区冰川退宿趋势同气温升高趋势基本一致。

1969年到2007年近40年时间里,冰川面积总共减小17.61km 2,占1969年面积的9.81%,冰储量减少5.75km 3,相当于水资源损失5.17km 3。

关键词唐古拉山;冰川变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P34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0)14-07703-03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lacier Changes in Dongkemadi Region of Tanggula MountainQIAO Cheng-jun (Laboratory of Watershed Hydrology and Applied Ecology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00)Abstract Based on the numeric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MSS data in 1973,TM data in 1992,ETM +data in 2001,TM data in 2007)and nu-meric terrain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first glacier inventories data ,the glacier distribution range in Dongkemadi Region of Tanggula Mountain in different years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GIS technology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laciers area in the study area had decreased by 0.84%,1.77%,4.24%,3.31%from 1969to 1976,1976to 1992,1992to 2001and 2001to bined with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limited field data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glacier shrinkage in the study area was mainly subjected to continuous temperature rise.From 1969to 2007,the glacier area had decreased 17.61km 2,being 9.81%of that area in 1969.Theglacier volume had decreased 5.75km 3,which meant that water resources lost 5.17km 3.Key words Tanggula Mountain ;Glacier change ;Remote sen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7CB411502);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7SHZ1-46)资助。

作者简介谯程骏(1983-),男,四川什邡人,在读硕士,从事水文水资源以及冰川变化的研究。

E-mail :qiao _cheng _jun @.鸣谢感谢美国马里兰大学和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MSS /TM /ETM +遥感影像数据以及DEM 数据;感谢中国气象局提供了气象数据。

收稿日期2010-03-02冰川是自然界重要而且极具潜力的淡水资源,它覆盖了地球10%的陆地面积,而且世界上有80%的淡水储存于冰川。

冰川是气候的产物,又是全球气候变化灵敏的指示器,对气候变暖高度敏感。

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冰川处于持续的负物质平衡而不断退缩[1],作为内陆盆地水源以及外流水系源头的冰川,其在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的变化势必引起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丰枯变化以及长期水量的不断减少,作为一种水资源,冰川还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青藏高原是中低纬度现代冰川较为发育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冰川呈现退缩状态,但各地冰川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1]。

由于大部分山地冰川地处偏远,并且数量众多,因此,卫星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尺度的冰川变化研究中。

陆地资源卫星(包括MSS ,TM 及ETM +)已经成为冰川学研究的主要数据源之一[3]。

综合利用遥感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高效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可以有效地获取和分析冰川变化信息。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与遥感(RS )技术,利用航空和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冰川编目资料和数字高程模型(DEM ),通过综合分析获得唐古拉山中段冬克玛底地区最近40年冰川变化情况。

最后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该研究区冰川变化在指示青藏高原中部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中段山区冬克玛底地区(图1),在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交界处,海拔均在5000m 以上,冰川面积共计179.43km 2(来源于1969年航测资料),冰川平均粒雪线海拔5530m ,发育的冰川主要为小型冰斗冰川和山谷冰川[4],山谷冰川谷底为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平坦开阔的稀疏草地。

植被为单一的短草植物,生长最盛时高度约为3 5cm 。

年平均气温为-6.0ħ,气温年较差为24.9ħ,全年只有6 9月平均气温在0ħ以上。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降水集中于6 9月[5]。

研究区内的冬克玛底冰川是国内少数几条长期观测的冰川之一,已有的观测资料时间序列较长,有助于结合遥感资料共同分析该区域内冰川变化情况。

2数据源及处理方法笔者使用的数据如下:①中国冰川目录Ⅷ-长江水系,研究区冰川分布图来自1969年拍摄的航空相片,可以反映1969年的冰川分布情况。

②遥感数字影像资料为1976年MSS (Landsat Multispectral Scanner ,陆地资源卫星多光谱传感器,行列号为148,37),1992年和2007年TM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陆地资源卫星专题制图仪,行列号为137,37),2001年ETM +(Landsat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 ,陆地资源卫星增强型专题制图仪,行列号为137,37)。

③研究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 ,分辨率为30m )。

④距离研究区最近的,有长时间序列的国家气象台站安多站气象资料。

冰雪在可见光及近红外波段(TM1 TM4)反射率都高,在这些波段中冰川的光谱值范围较宽,不利于冰川与背景及其他地物区别,而冰川在TM5中光谱值范围很窄,使用该波段有利于提取冰川信息;另外,水体会吸收中远红外波段,使冰雪在TM5波段光谱值降低,且明显低于冰川中冰碛的光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0,38(14):7703-7705责任编辑胡剑胜责任校对况玲玲谱亮度值[6]。

因此,采用TM和ETM+5、4、3波段合成假彩色影像,便于冰川边界的提取。

对于MSS影像,则直接采用4、2、1波段合成假彩色影像。

ETM+的8波段为分辨率为15 m的全色波段,将该波段与合成的5、4、3假彩色影像融合,可大幅度提高冰川的目视解译精度。

由于地形会影响当地太阳入射角和高度角的入射角度,在影像中形成阴影或者地形起伏不明显,导致冰川信息提取精度降低,利用该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对数字遥感影像进行了地形纠正处理,纠正后的遥感图像清晰度提高,并且可根据地形起伏情况进一步确定冰川范围。

遥感数字影像资料和数字高程模型均采用统一的UTM46带投影和WGS84椭球体建立坐标系统。

遥感数字影像资料经上述方法处理后,以目视判读方法来识别各期冰川的边界,由于影像分辨率的局限性和人工目视判读不可避免存在误差,尽量将这种方法判读的冰川边界控制在一个像元之内。

最后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完成冰川范围的矢量化,得到1976、1992、2001和2007年4期冰川范围数据,将4期数据同冰川编目资料1969年的数据复合,得到5期资料的叠加数据集(图2),分析和比较不同时期的冰川变化。

注:左边为2007年Landsat TM影像,RGB:5、4、3。

Note:The left figure is Landsat TM image in2007,RGB of5,4,3.图1研究区地理位置Fig.1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studyarea图2冬克玛底地区各时期冰川分布叠加Fig.2The overlay of glacier distribution in Dongkemadi area in each period3结果分析通过GIS软件的相关量算(表1),可看出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2007年的近40年时间内,研究区冰川面积减少了17.61km2,占1969年总面积的9.81%。

1969 1976年,冰川面积变化缓慢,而从1992 2007年,冰川面积减小速度加快。

与研究区相距不远的各拉丹冬冰川[7]在1969 2000年面积仅变化1.7%,可能是由于该研究区1969年冰川总面积只有格拉丹东地区冰川面积的1/5,冰川面积都相对较小,导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敏感,变化也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