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中美与丑的辩证思考_高又谦
美与丑哲理话语
美与丑哲理话语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美与丑的定义与哲学思考
2.美与丑的相对性
3.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4.美与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美与丑是两个常见的概念,然而在哲学领域中,它们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美通常被定义为令人愉悦、赏心悦目的,而丑则被视为令人不悦、令人讨厌的。
但当我们深入思考时,我们会发现美与丑的界限并不是那么分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哲学思考。
首先,美与丑是相对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同一件事物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肥胖被视为美,而在另一些文化中,肥胖则被视为丑。
这表明,美与丑的界定是受到文化、历史和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的。
其次,美与丑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这意味着,美与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例如,在自然界中,一些动物或植物可能被我们视为丑陋,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样,一些艺术作品可能在初看时被视为丑陋,但它们却能引发深思,带给人以美的感受。
最后,美与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同时也应该正视生活中的丑。
通过认识美与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从而更好地生活。
总的来说,美与丑不仅是审美的概念,更是哲学的思考。
美与丑的对照中彰显人性的高贵——读《巴黎圣母院》有感(1000字).docx
美与丑的对照中彰显人性的高贵——读《巴黎圣母院》有感美丑是相互并存的,没有美就没有所谓的丑,美丑只是相对而言的,外表美好的东西,内在不一定美,内在美的东西,外表可能不一定美。
——题记远远地,夕阳余晖斜斜地照在古老的教堂上,给教堂披上一层金黄的外衣。
一阵阵悠扬婉转的钟声徐徐的在广场上空回荡。
我伫立在广场之上,向钟楼顶上眺望,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身影正在楼上熟练地敲着种,那声音此起彼伏,犹如一个个美丽的音符飘进我的灵魂深处,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记忆。
那事发生在十五世纪的法国巴黎,正值路易十一世统治之际,此时的巴黎,整个社会都笼罩在一层黑云之中。
石砖铺陈的狭窄的路上,身份高贵的天主教士克洛德正坐在马车之中,耀武扬威地穿过繁忙的街道,路的两旁排满了衣衫褴褛的流浪汉,蜷缩在角落中,用空洞的眼睛狠狠地盯着马车。
不远处,一个名为爱丝美拉达卖艺的女子和她的小山羊正在表演,给冷清的街道添加几分色彩。
天主教士被迷住了,回到教堂,他夜不能寐,封建的思想如囚笼困住了他,他终于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占有她。
第一次,他派了自己的心腹——他的养子卡西莫多。
第一次,正当行动之时,却被弓箭队长弗比斯出手相救,卡西莫多也因以被抓。
第二次,他亲自出手,刺伤了弗比斯并嫁祸于爱丝美拉达。
但在行刑之日,他的养子卡西莫多为报爱丝美拉达的滴水之恩,将克洛德推至楼下摔死,并救回了爱丝美拉达,和她一起逃进了墓地之中。
最使我难以忘却的原因在于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卡西莫多,一个旧社会的遗物,因为遇到了克洛德,才得以幸存,并做了钟楼的敲钟人。
他生来其丑无比:独眼,驼背,罗圈腿,世间所有不好的事物统统集中在他身上。
他为报克洛德的养育之恩而甘愿赴汤蹈火,为报爱丝美拉达的滴水之恩,竞杀死了他的养父,他是自身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爱丝美拉达,纯洁善良,美丽动人,但却引来了灾难。
克洛德,狠心毒辣,人身蛇蝎心,面对美,只是想去占有它而不是去欣赏它。
回忆完之后,我不禁静思许久,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美和丑人生感悟
美和丑人生感悟谈美,先说丑,何以为呢?因众所周知,美与丑是相对的,有美就有丑,如同善与恶一般,美也是相对的,个人眼中的美感不一样自然所看到的就不一样了。
诚然所言,丑也是相对的,也许这件事物在你看来是丑陋的,但在他眼里就是美丽的,所以说是个人的思维层次不一样,理解观念也不一样,思考的所能理解的范围也不尽相同。
说美,个人注重心灵美,何为心灵美?内心完美,热爱生活的自然美,不是肤浅的片面的注重外表的,也许有人要说了,那装饰出来的美该是什么定义呢?个人说,唯有内心向善自然流露出来的,其所装饰上的'实为加分,然心中不善而强加于身的自然是东施效颦了罢,心中有美自然不做作,举手投足间能够感受得到亲切的感觉,让人如沐春风,而与同装扮出来的美呆在一处,不多一会必然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受到压迫,充忙的就想要找借口逃离了,唯有这样才能喘一口气,毕竟是假,浮空作。
有人要说了,三观不一样,取物不尽然,所选又非自我所愿何如?此般何为,必然是有原因的,但是尔等却没将原因倒出,诚然个中原因尔等是明白的,不好意思说还是不便外人明白,自然也该是有自我的想法了,若争辩无原因则显得无好处,若是把原因说出来,倒是能够理解的,当然了,若是你说,你受到了不明的引向,选取了这个选取,修饰一番完美形象之后说,我是无心的,被迫的,你们看我本多美啊!那倒是显得有些可笑了。
有个故事,说一生行善的一人某天做了件错事,众人便说,这个人心里没准多坏呢,平日里做的那些好事都是别有用心,原先都是假的,没看出来这个人的内心,都被骗了等等,又有一人一生行恶某天做了件好事,众人便说,其实这人心里其实也没多坏,平日里做的那些坏事都是能够理解的嘛,你看此刻都明白做好事了,弃恶扬善了不是。
个人认为,能够理解的范围就是,那件坏事还没有落在个人头上,作为旁边观看的人来说,不处于事件中间,自然能报以清醒冷静的目光注视,自然切身体会不到当事人的喜怒哀乐,如果身在局中,诚然不会这么想了。
人性的美与丑演讲稿
人性的美与丑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人性是一个复杂而又神秘的话题,它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人性的美与丑。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人性的美。
人性的美在于我们拥有同情心和善良的品质。
当我们看到别人遭受困境时,我们会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关爱。
这种善良的行为让世界充满了温暖和希望,让人们感受到人性的美好。
此外,人性的美还体现在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上。
我们追求美好的生活,追求美丽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这种对美的追求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色彩和活力。
然而,人性的丑陋也存在着。
人性的丑陋表现在我们的自私和贪婪上。
有时候,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别人的感受,甚至不择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自私和贪婪让我们失去了人性的尊严和价值。
此外,人性的丑陋还表现在我们的嫉妒和仇恨上。
当我们看到别人成功时,我们会产生嫉妒之心,甚至产生仇恨的情绪。
这种仇恨和嫉妒让我们的心灵充满了阴暗和恶意。
尊敬的各位,人性的美与丑是并存的,我们要学会欣赏人性的美,克服人性的丑陋。
我们要培养同情心和善良的品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我们要追求美好的生活,创造美丽的作品。
我们要摒弃
自私和贪婪,学会分享和奉献。
我们要消除嫉妒和仇恨,学会包容
和理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人性的美真正绽放,让世界充满爱
和和平。
谢谢大家!。
辩论丑与美
辩论丑与美辩论一:丑与美是主观的观念观点1:丑与美是主观的观念,取决于个人的审美标准。
1.1:每个人对丑与美的理解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不同。
1.2: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丑与美,因此,可以说丑与美是主观的观念。
观点2:丑与美是社会构造的结果2.1:社会和文化传统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2.2:随着时间的推移,审美观念发生改变,因此丑与美也会发生变化。
结论:丑与美是主观的观念,取决于个人的审美标准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辩论二:美与丑是相对的概念观点1:美和丑是相对的概念,相较而言才能体现出来。
1.1:美的存在有赖于对比,只有与丑的对比才能更好地诠释出美的品质。
1.2:丑只是相对于美而言的概念,没有美的存在,也就没有丑的概念。
观点2:美与丑是互补的2.1:美和丑是相互依存的,互相衬托才能产生更强烈的效果。
2.2:美和丑的概念之间的对比和交融,为艺术和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力。
结论:美与丑是相对的概念,相互依存且互相衬托,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辩论三:丑与美是客观的存在观点1:美和丑有一些普遍适用的标准,超越了主观的观念。
1.1:某些特定的比例、对称和色彩搭配被认为是美的标准。
1.2:人们对于丑陋形象的反应普遍是负面的,表明了普遍存在的丑的特征。
观点2:美和丑对进化和生存有重要影响2.1:某些美的特质如健康新颖、光滑肤色等被视为健康和优势的象征。
2.2:丑陋的形象往往与身体缺陷或疾病相关,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能力强、健康的个体更具生存优势。
结论:美和丑有一些普遍适用的标准,并对进化和生存具有重要影响。
辩论四:美与丑是个人价值观的表达观点1:每个人对于美和丑有不同的价值观,以此为基础来判断事物的美与丑。
1.1:个人的经历、教育背景和文化都会影响他们对美和丑的看法。
1.2:在不同的行业或领域中,对美和丑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观点2:美与丑的评判是基于个人的情感和认知2.1:美和丑是情感和认知的表达,反映了个体对某种事物的喜爱或厌恶程度。
美与丑的多元观念与文化差异
美与丑的多元观念与文化差异美与丑,是人类长期以来探讨和争论的话题。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美与丑的定义存在巨大差异,这反映了不同文化对美学的多元观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美与丑的多元变异,而更多地关注了那些被我们所熟知或认同的美学标准。
然而,正是这些不同的美学标准和观念,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多样化。
美和丑是主观的概念,取决于个人背景和文化价值观念。
在一些文化中,如东方文化,人们更注重内在美,强调修养、品德和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句古话“美人在心”,即认为内心的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加重要。
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中,外貌被认为是评判美和丑的重要标准。
西方文化中的美学观念强调身材的匀称、五官的规则性和皮肤的光滑度。
这一差异使得我们对美丽的定义和认知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除了文化差异,美丑观念还受到时代和地区的影响。
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也对美丑的定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古希腊,英俊的男性和优雅的女性被认为是最美的典范。
但是在现代社会,个人风格和独特性越来越被重视,不拘一格的形象也逐渐被认为是一种美丽。
此外,地区的气候、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也会对美丑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在一些偏远山区的部落中,不同的体形和脸部特征被认为是美丽的象征,而在城市的发达地区,瘦弱的身材和高挺的鼻子则被更多人所追求。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差异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变得愈发频繁和密切。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能够更加容易地接触和了解不同的美学风格和标准,这使得我们对美丑观念变得更加宽容和包容。
逐渐地,全球各地的审美标准和观念开始互相借鉴和融合,形成了更加多元化、富有创新精神的美学观念。
我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的价值和内心的美丽,并且更加关注多样性和包容性,这使得对美与丑的认知变得更加宽广和多元。
尽管如此,不同的文化差异和美丽观念依然存在着冲突和争议。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对美与丑的定义,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
人性的美与丑
人性的美与丑人性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广受争议的话题。
人性的本质是善良还是邪恶,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这些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也被各大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文学家等人所研究和探讨。
人性的美与丑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它代表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一面,也是最真实的表现。
人性的美什么是人性的美?人性的美是指人的内心所拥有的所有美好的品质和行为。
它包括了爱、善良、慷慨、信任、关心等方面。
这些美好的品质和行为是由人类自我意识、及与周围环境的沟通交流中不断成长和深化的。
首先,爱是人性美的核心。
人性的美在于对别人的爱和关爱。
有爱才有温暖和生命的力量。
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无处不在。
爱是亲情,是友情,是爱情,是感恩,是关心,是帮助,是尊重,是理解,是宽容,是接纳,是品质。
其次,善良是人性美的表现。
善良是一种温和、轻柔、无私、博爱的品质,是人类特有的独特品德。
善良的人就像阳光一样,可以照耀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美好。
善良的人不会让任何人受到伤害,他们会与人为善,分享自己的爱和快乐。
最后,关心和理解是人性美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人性美拥有的关心和理解能够给人们带来安慰和支持,缩小距离,深化情感。
在现代的社会中,关心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压力和困境,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理解,这样才能让我们度过难关,走向成功。
人性的丑既然人性可以是美丽的,那么人性的丑陋面也同样存在。
什么是人性的丑?它包括了自私、贪婪、嫉妒、虚伪等负面情绪和行为。
首先,自私是人性丑陋的源头。
自私会让人盲目地追逐个人的利益,而不考虑周围的人。
自私者通常强调自己的利益而牺牲他人的利益,忽视与人共处的责任。
其次,贪婪也是人性的丑陋表现。
人们的贪欲会导致对地球财富和资源的过度消耗,也会导致一些人因拥有财富而摆脱了对周围人的责任。
贪婪的人只关心自己的财富和利益,而忽略他们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
最后,虚伪也是人性丑陋的一面。
虚伪是一种很难掩饰的情绪,它会让人失去自我、失去真实。
人性的美丑对比
人性的美丑对比《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代表作,发表于1831年,小说描写了15世纪光怪陆离的巴黎生活,并透过这种描写深刻地剖析了丰富复杂的人性世界,表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而把雨果的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我觉得也是一个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他作品的方式。
通过看这部电影我看到了美与丑的比较,这部电影也说出了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电影里面的有几个形象鲜明的主人公。
吉卜赛少女爱斯美拉达与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是真善美的化身。
而主教费罗洛、军官费比斯却拥有着残酷、空虚甚至变态的灵魂。
在语言的渲染下,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如此地鲜明,如此地强烈。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群性格鲜明,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悲剧命运扣人心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组对比鲜明,令人触目惊心的人物形象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和敲钟人卡西莫多。
16岁的爱斯梅拉达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她和她那只聪明绝顶的小山羊是整部小说中给人以无限遐想的浪漫亮点,是美丽和自由的化身。
但在禁欲的中世纪极端保守腐朽的教会势力的摧残下令人惋惜地陨灭了。
20岁的卡西莫多外貌其丑无比,严重的残疾使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便遭到无情的遗弃——先是亲人的遗弃,继而是整个社会的遗弃。
然而外貌丑陋的卡西莫多却有着一顶纯洁美丽的心灵,他以纯真得不掺一丝杂质的爱情如同守护着珍宝一般守护着爱丝梅拉达,试图使他远离一切伤害。
但在强大的社会偏见和恶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致使强悍的卡西莫多,也只有选择殉情这一悲剧。
这两个主人公存在着纠结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反差也无法掩盖他们共有的纯真善良的天性。
想想敲钟人卡西莫多悲惨的命运,美丽的心灵……我就感到无地自容,想想自己平时总是以貌取人,就更加难过了。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大家总是瞧不起外貌丑陋,衣着寒酸,天生残疾……的人,一味只知道去追求“外表美”,从而忽略了真正的“心灵美”。
美丑标准的主观性辩论辩题
美丑标准的主观性辩论辩题正方观点(美丑标准的主观性):美丑标准的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
每个人对美丑的看法都受到个人经验、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无法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美丑。
正因为如此,美丑标准的主观性是合理的。
首先,美丑标准的主观性受到个人经验的影响。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所以对美丑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受到的美的教育可能会影响他对美的认知,而另一个人可能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长大,对美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美丑标准的主观性还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美的定义也各有不同,比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美的理解就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所崇尚的美与现代社会所追求的美也有很大的不同。
最后,社会环境也会对美丑标准产生影响。
时尚潮流、媒体宣传等都会影响人们对美的认知。
比如,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美的标准也在不断改变,这就是社会环境对美丑标准的主观性的体现。
因此,美丑标准的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对美的看法都是主观的,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对美的看法,不应该强加统一的标准。
反方观点(美丑标准的客观性):美丑标准是可以客观存在的。
虽然每个人对美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是美丑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的。
美丑标准的客观性是可以通过一些客观的标准来衡量的。
首先,美丑标准可以通过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
人类对于美的认知是受到生物学因素的影响的,比如黄金比例、对称美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美丑标准,而不是主观的。
其次,美丑标准也可以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美的认知是受到大脑的认知机制影响的,比如颜值即正义、美貌引人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美丑标准。
最后,美丑标准还可以通过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
社会学研究表明,美丑标准是受到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的,但是这些因素也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的。
因此,美丑标准是可以客观存在的,虽然每个人对美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是美丑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的。
感悟人性的善恶与美丑
感悟人性的善恶与美丑一、善恶与美丑的纷争人性中的善恶与美丑是一个常被讨论和探讨的话题。
作为社会个体,我们都有着良知,对善恶与美丑有着自己的判断和认知。
然而,正如人们常说的“道德良心”,这其中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个灰色地带,一个充满挣扎和选择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人性中善恶与美丑之间的关系,并深入思考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意义。
二、人性中善恶之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都存在着明显或隐晦的善恶之争。
从孩童时代起,我们就开始接触到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塑造,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于善与恶的定义。
但这种定义并非完全固定不变,因为社会环境和经历会不断地影响我们对于事物的评判标准。
善与恶是相对而言的概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甚至也会有差异。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同性恋被视为邪恶或不道德,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被接受和认同。
因此,我们要意识到人性中的善与恶并非绝对可信,而是由个体主观认知和社会背景共同构成的。
三、美丑的多元观点美丑作为价值判断的另一个方面,也与善恶有着密切关联。
然而,美丑相对来说更加主观,并且充满了多样性。
每个人对于美感的定义可能都不尽相同,它与个体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以及教育背景等紧密相关。
从外貌到行为,从艺术到自然风景,无论是人造还是天然之物皆有美丑之分。
但正如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描绘的那样,“玉米听雪杆”即使在墙壁开裂、油漆斑驳之时仍能展现出娇柔的韵致和独特之美。
因此,在评价美与丑时应放眼全貌,并带上包容和理解的眼光。
四、善恶与美丑的哲学思考当我们反思人性中善恶与美丑这一问题时,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我们不禁思考何为真正的善与恶、美与丑。
在伦理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好与坏是针对行为的评判,而美与丑则是对于事物本身的态度和感受。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更注重个体行为带来的后果和结果。
这是因为人们不仅存在着道德标准,还追求着实际效果和社会价值。
因此,在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情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其善恶与美丑之间的关系,并判断其所带来的长远影响。
以人性的美丽为话题的作文:人与人之间的美与丑
以人性的美丽为话题的作文:人与人之间的美与丑第一篇:以人性的美丽为话题的作文:人与人之间的美与丑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每个人的善恶美丑也不同。
有的人天生善良,不管在什么场合他都会显现出他的善良本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他都会伸出援手,去帮助别人!可有的人则不然,他自私会耍心机,时时刻刻都在算计别人。
第二篇:人性美与丑人性的美与丑的较量【摘要】:通过概括论述小说《羊脂球》,分析人性的美与丑,反思当今社会,呼吁人人摘掉虚伪丑恶的“假面具”,坦诚相待,多为他人着想,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善良真诚”,摒弃人性的丑,释放人性的美。
【关键词】:人性美与丑真诚莫泊桑生于19世纪的法国,一生创作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六部长篇小说,是并列于契诃夫和欧·亨利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羊脂球》是他的代表作品。
这篇小说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
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
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他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
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在与她讲话。
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
小说以羊脂球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形象为代表,歌颂了法国人民敢于反抗普鲁土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以及他们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操和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它以羊脂球被同车旅伴推入火坑的丑恶事件为中心,揭露了法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商人、贵族、厂长兼参议员、修女及民主党人等上流社会的各种角色——在强敌压境、国家危急的严重时刻,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尊严,而是个人的安危和金钱上的得失。
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是不折不扣的保命哲学,口里还堂而皇之地说什么“遇到最强大的人是永远不应抵抗的”。
人性的美丑与好坏
典型性素材的角度和生活化素材的提炼人性的美丑与好坏李宝珊世间万物千姿百态,为何各种事物不尽相同?为何各种事物都有其特点?为何各种事物都有不同的生存方式?自我阅读了小和尚戒嗔讲述的故事后就不停地思索。
我在思索着莲藕和田螺为何会那么地不尽相同?莲藕为何总保持着雪白剔透的身子而田螺为何总是披盖着坚硬的外壳而里面却裹着肮脏的身子?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人性。
人性的不同就会决定人的不一样。
就好像莲藕一样,它拥有的性质是好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中生长都是一样的,都是洁身自好不会被周围的环境而污染就像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而田螺自身的性质是差的,即使是在清水中也无法清洗干净它内心的肮脏。
田螺拥有坚硬的外壳保护,但始终无法洁身自好,而莲藕只有一层薄薄的外皮保护,始终是“出淤泥而不染”。
从中可以明白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并不是只从外表观看而已,还要看清他的内心,就像现在某些饭馆餐桌上的菜看似美味,实际上用了“地沟油”来调制。
就如前一阵子新闻所报道出李阳家暴事件来看,李阳本来在大家面前的形象是多么地令人尊重、钦佩的学者形象,但是他内心肮脏的一面我们看到了吗?没有,我们只看到了他的表面而就盲目地区崇拜、钦佩他,我们忽视了他的内心只看到了他的表面。
有如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去整容,在金钱的工具下,将一个个面相丑陋或普通的人变成一个个大美女、大帅哥,但是无论怎样整容也无法把内心的肮脏整去,这样只会把肮脏掩饰在看似美丽的躯壳内,最终也无法改变本身的性质。
【典型性材料】:李阳家暴。
李阳家暴是“内心肮脏”的表现吗?对于典型材料的切入角度,应该体现对材料的分析的高屋建瓴的意识。
对于作文素材的立意要能够显示高远和才识,形成独立之见,有着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量。
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味的高低。
一些同学立意不高远的原因在于拘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
美与丑的意义与价值
美与丑的意义与价值美丑是一对对立的概念,它们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主观感受。
美与丑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定义和价值观。
然而,无论是美还是丑,它们都存在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美与丑是对人类审美能力的体现。
作为一种审美的判断,美和丑是人类从感官和智慧的角度出发对事物的评价和分类。
人类的审美能力不同于其他生物,它是人类独有的奇特能力,体现了人类智慧的高度。
审美能力可以培养和发展,它是人类文明和艺术的基石。
美丽的自然景色、优美的音乐、精美的艺术品等都是人类审美力量的体现。
美与丑的存在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加多样化和有趣,它们激发了人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欣赏能力。
其次,美与丑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不同的社会文化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
美与丑的定义和评价是社会和文化中共同形成的。
在某些社会中,肥胖可能被视为丑陋,而在其他社会中可能被视为富有和健康的象征。
这种差异既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文化中被教育和塑造的审美观念,也揭示了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同时,美丑在社会中也与权力和地位密切相关。
美貌的人更容易受到重视和赞赏,而丑陋的人可能被边缘化。
虽然这种现象不尽人意,但它却反映了现实中价值观的不平等和偏见。
此外,美与丑的存在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美的事物往往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快乐的感受,而丑的事物可能引起人们的厌恶和不悦。
在精神层面上,美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情绪和幸福感,而丑可能产生紧张和不安。
因此,人们在追求美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丑的接受和理解,以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最后,美与丑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挑战的机会。
面对美丑,我们可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丑,人们应该如何取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观念,进而扩展我们的思维和认知。
美与丑的存在挑战了我们的传统观念和固有思维模式,促使我们更加开放和包容。
总之,美与丑是一种对事物的评价和分类,是人类审美能力的体现,也是社会文化和个人价值观的产物。
美与丑都是赞美惹的祸心得体会
美与丑都是赞美惹的祸心得体会丑,我们不喜欢。
但是我认为:只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丑的眼睛,也就有了成功的前提。
美与丑都是赞美惹的祸心得体会对于丑和美这两个极端词汇来说,“美”代表着所有人共同追求的东西,而“丑”则代表着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灾难等。
大多数人往往在谈论“美”时,似乎忘记了什么叫做“丑”;而在谈到“丑”时却津津乐道。
可见,“美”与“丑”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那些被称作“丑八怪”或者“恐龙”的动物其实比起某些长相漂亮的生灵更加值得尊敬!当然,如果你想以此证明自己很高尚,那还真是白费力气——世上哪里有绝对完美的事情呢?虽然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各异,审视标准不尽相同,但是从根本意义上讲,任何人都应该具备包容他人缺点的胸怀。
正确地理解“美”与“丑”,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指出过:“美是善的象征,恶是丑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早已将“仁爱”二字融入了“美”与“丑”的范畴内。
“美”即是好的品德,它既是外貌的修饰,又是行为举止的优雅,而且拥有宽广博大的胸襟,富含仁慈怜悯之心……总之,“美”是由许多方面组合而成的复杂概念,需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略。
“丑”也并非全部令人厌恶,例如形状奇特的花草树木,色彩斑斓的蝴蝶昆虫,甚至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毒蛇猛兽……这些千姿百态的存在,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别样的快乐。
“美”与“丑”的区分,主要取决于观察者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假若站在艺术家的位置上,便会觉得“美”是最重要的,因为唯有“美”才能引起人类强烈的兴趣,进而产生创造欲望。
反之亦然。
但倘若换种思维模式,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考虑,那么“丑”必定是首选项目。
因为“丑”代表着人性深处的阴暗面,是罪恶的源泉,只有远离它,才能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
因此,“美”与“丑”仅仅是人类基于不同层次的价值评判标准而划分的结果罢了。
一个人的美与丑实用1份
一个人的美与丑实用1份一个人的美与丑 1一个人的美与丑范文外貌漂亮的女人让男人眼动,有内涵的女人可以让男人心动。
完美的女人能让男人激动。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多数都是看重在外貌上,喜欢用美不美去议论、判断,甚至会被看得很重。
美与丑就象是一道心理上难以逾越的山,尤其是女人,自己说,别人说,男人更会津津乐道地说。
女人,男人总会看一个说一个,无休止地议论评判,无论是从感情上看,还是是从美学角度上说,有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不凡,这都是本能的天性。
男人很少被用美丑来评判,在女人眼中多是好坏之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美与丑,好与坏,其实都是相对的,是人的一个主观判断。
没有美就没有丑,没有丑也同样就不存在美,所以美和丑是相对而言的。
同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情绪,不同的目的,结果会是不一样的。
美丑还具有时代特征,不同时代的审美观不一样,唐朝以胖为美,如今以线条与骨感为美。
美与丑还有很强的地域特征,非洲以黑亮为美,欧美以健康色为美,大城市却以瘦、白、细为美。
美与丑是相对的,就象好与坏、易与难一样,因为相对,所以就会在人们的心中被莫明的一种情感所左右,结果往往会被无限地放大或缩小。
放大与缩小不是观念和眼光,而在评判者的心态,在其是否真的在意。
心态的变化是在意与否的结果,痛与乐也是在意与否的结果,美与丑当然也是在意与否的结果。
每个人的容颜都是父母所赐,除了做美容整形手术,一般不会轻易改变。
天生丽质也好,后天保养也罢,千人千模样,万人万脾气,这也是人与人区别辨认的条件。
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眼里,美丑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在此人眼中的美,在彼人眼中并不一定也美,就象旅游中的风景一样。
女人有时说自己很丑,真的吗?不一定哦。
有的是缺乏自信心所以这么说,有的这样说只是为了对你的试探,有的是故意把话说反以得到你的赞叹,有的.是对你没有感觉拒绝你在眼前,有的是想吸引你的注意借故让你多看她几眼。
女人有时说自己很美,真的吗?也不尽然。
美与丑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
美与丑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
美与丑
美与丑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主观评价的结果。
美丑并非仅仅是外貌上的差异,还包括了品德和精神境界等方面的区别。
在外貌上,人们往往对长相丑陋的人有所偏见,认为他们的内在也是丑陋的。
我们懂得,外貌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品德和价值。
我们要认识到,美丑应该是一个人自我心灵态度的体现,而不是仅仅看表面。
相反,一个人若是品德高尚,精神境界高尚,即便相貌不佳,也会在人们心中产生美的感觉。
在品德品质上,美与丑更加明显具体。
一个人如果性格开朗,待人友善,乐于助人,那么我们会觉得他很美丽,因为他给人带来快乐和温馨。
相反,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那么即使他相貌堂堂,我们也不会觉得他美丽,反而会觉得他丑陋。
美丑不仅仅取决于外表,更取决于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
美丑,还有体现在精神境界上。
有些人虽然长相普通,但他们思想开阔,有内涵,有见识,懂得欣赏美,追求真善美,这种人会给人以美的感觉。
而那些长相漂亮的人,如果只关注衣饰的外表,只顾自己的享受和虚荣,那么别人就会觉得他们是丑陋的灵魂。
精神境界和内涵也是美与丑的重要标准之一。
美与丑不仅仅是外貌的差异,更是品德和内涵的体现。
一个人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不单纯追求外在的美丽,而是通过内在的提升来实现真正的美丽。
我们应该学会用包容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美与丑,不将人们仅仅限制在外表的范围内评价,而要用一个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来判断美丑。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美丑,走向真善美的世界。
透过人性之窗看人性之美丑
透过人性之窗看人性之美丑和冷暖泰格特的《窗》通过一扇心灵之窗写出了人性的美丑与冷暖,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了人性的卑劣,更看到了人性的冷漠。
一个利他,一个利己;一个热情,一个冷漠。
这之间的距离,就是一扇心灵之窗。
“窗”在高尚者的心灵中幻化出了灿烂的生命之花。
在他的眼里,“窗”的世界是充满着一方光明、美丽、令人向往的净土。
他是用心去看世界,用感情来描述生活,所以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并且栩栩如生的向同室的病友描述所见的一切。
他一方面是借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情感,一方面是借以唤起病友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意识,激励病友顽强地与冷病斗争,生存下去。
这一切,体现了一种完美的人性:热爱生活、关心别人、意志坚强。
而“窗”在卑鄙者眼中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
就算真的有一扇窗,他也不会看到美好的一切;就算他能看到一些美好东西,他也不会同别人分享。
这就是丑恶的人性:自私、卑劣、独孤。
对冷漠者来说,“窗”是虚假的,不存在,不真实的。
没有“窗”的病房是独孤的、黑暗的、沉静的。
一切悲剧,不管是因为别人造成的,还是因为自己造成的,他们都不会有“丝毫的大惊小怪。
”他们的人性是冷漠的。
我们要更深入地感受人性的美丑,就得从心灵之窗所见到的不同意象来分析。
在作品的第四、第五段里,作者运用了许多意象:先来看“湖水”,它“象征大地的眼睛,地下的居民可以通过湖泊,观看人类,动物,植物等。
”(见《世界文化象征辞典》第345页)公园里的湖就是一个观看世人生活的窗口,因为人们的生活与湖密切相关,在湖的世界就可找到人们的生活细节:“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
”“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
”通过湖的眼睛,这位病人看到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找到了他活下去的动力所在――“湖泊象征着创世的永恒力量。
”(同上,见第345页)“野鸭”象征“精力旺盛”,在水面上游戈嬉戏,自由自在。
而“天鹅”“在无数神话传说中,都是被歌颂为洁白无瑕的。
以丑为美丑与美之间的辨证思维
以丑为美丑与美之间的辨证思维随着清代帖学的式微碑学的兴盛,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着深刻转变。
所谓“蟆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
”丑女也有美的地方,美女也有丑的地方。
换言之,美与丑都不是绝对的,而是一对可以互相转换的矛盾体。
①以往人们对帖学的崇尚变成了对碑刻的青睐,审美趣味从妍美转向拙朴,学书途径也由二王法帖系统转向以北朝碑刻、摩崖题记为中心的石刻系统,在断碑残褐中寻找新的美感或质朴或拙丑。
这是对“以丑为美”的美学价值的肯定,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刘熙载所面临的理论课题,即如何对美与丑进行辨证的思考。
刘熙载以为书法贵在自然与真率。
显然,这是对老子美学思想的继承:“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老子以为论文代写漂亮或雄辩的言词下往往隐藏着阴险与狡诈,所以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他排斥矫饰,故“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大巧若拙。
大辩若呐”、“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老子这一“返璞归真”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相当深远,他所说的“拙”成为以后众多艺术家毕生追求的一种审美理想。
②同样,在刘氏看来书法若“饰美”、“有欲”、“使人爱”,便是“丑”若“不求人爱”、“无欲”、“无饰”,便是“真美”、“大善”、“可爱之极”。
《淮南子》云:“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说于目。
”“秦、楚、燕、魏之歌也,异转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也,殊声而皆悲。
”同是美的事物形象却不相同,同是表现情感的音乐声调也不相同。
美或艺术都不是一个模样或一个调子。
这种美的多样化思想,对于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③刘熙载注意到了书法美的多样性,同时又进一步指出不同中又有某种一致性的美感关系。
关于美与丑的关系问题,老子有一段名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以为“美”是相对于它的对立物“恶”(丑)而存在的。
换言之,美与丑是相互比较又互为依赖的一对矛盾体。
关于人性中美与丑的辩证思考_高又谦
K e X u e F a Z h a n g ☆科学发展☆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6SJD 740009)。
作者简介:高又谦(1971-),女,上海人,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与教育学。
一、美或丑与自我—这两种情感的对象密切地关联着人们内心产生美与丑并形成骄傲与谦卑的情绪,美给我们以特殊的高兴和愉快,丑产生痛苦,美或丑如果是体现在我们的身体上,那么这种快乐或不快乐必然转化成骄傲与谦卑,在这种情形下,它已具备了可以产生印象和观念的完全转移的一切必需的条件。
这些对立的感觉是和对立的情感互相关联着的。
容貌和体态的性质的这种作用,不但表明骄傲和谦卑两种情感在具备了所要求的全部条件以后全部归结到这一点上:美是一定的秩序和结构,由于我们天性的原始组织,或是由于习惯,或是由于爱好,适于使灵魂发生快乐和满意,这就是美的特征,并构成美与丑的全部差异,丑的自然倾向乃是产生不快。
因此,快乐和痛苦不但是美和丑的必然伴随物,而且还构成它们的本质。
美是产生快乐的一个形象,正如丑是传来痛苦的物体部分的结构一样,而且产生痛苦和快乐的能力既然在这种方式下成为美与丑的本质,所有这些性质的全部效果必然都是由感觉得来的,这是人性论中对于美与丑的论证。
[1]二、美与丑决定我们的情绪美与丑决定了我们的快乐与不快乐,财富与地位决定了我们产生骄傲与谦卑的情绪,健康与疾病决定我们感到光荣与耻辱。
[2]美丽的事物和人是让人感到愉悦和渴望的,谁都愿意与美同住而远离丑陋。
[3]这些是我们的身心(即)自我的各种性质直接表现。
那么,我们真的要这些外在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左右我们的情绪吗?这些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真的会左右我们的情绪吗?如何维持自身身心的平衡,对于整个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个令人深省的题目。
当一个人的心灵遇到一个与已有关的对象而产生一种情感,或愉悦或伤感,除了思想的关系或推移之外,还有被其他原则所产生的一种情绪或原始印象。
[美学]浅谈对美学中的“丑”的认识
浅谈对美学中的“丑”的认识摘要:从本质上说,丑存在于美学中美的对立面。
美的主体追求是和谐感、愉悦感,最典型的便是古典美的追求,而丑的主体追求是不和谐,反和谐,追求的是痛感。
丑这个概念的发展一直都是伴随着美学史的发展。
丑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在美学中存在,是一种反叛,一种人类心理的自我救赎,它是对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忠实反映,它是严肃的生活态度,且富有思想性,也具有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美学艺术创作崇高一、什么是丑丑是作为美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主体追求和谐感、舒适感的是美,就像古典美的追求。
古典美学追求形式上的比例适中,追求色彩搭配的协调,追求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这些都是对美中和谐美的追求,即使是崇高的追求,也是由痛感转化为快感,最终投入美的怀抱。
反之主体追求不和谐,反和谐,追求的是痛感的那就是我们所说的丑。
从客观上说,未按文化规定的正常形象呈现的感性形象,就是丑。
从主体上说,一个不完善的感性形象从文化规定的标准来说就产生丑感。
从创作的角度说,没有实现或达到自己理想创作意图的文化物品或艺术品,这些物品和作品就是丑。
从这些方面来看,其一,丑是对于正常的负方面偏离;其二,丑的偏离是无奈的结果。
丑不仅在美学中体现建构,也在文化中体现和构成,不仅仅在与正常、美、的联系之中获得自己定义,还和美一起,与真与假、善与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丑在审美中的发展丑这个概念的发展一直都是与美学史同时发展的。
之前,丑都是被大家所排斥的。
当人与自然、与社会秩序开始确立关系时,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的审美理想宁静而又单纯,却又形式丰富变化多样,多样性开始慢慢被古人要求统一协调,要求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强调矛盾双方互相渗透、妥协。
然而,丑却是客观地存在着的。
丑在美学家的眼里,被作为一个被审视的对象,等待它的命运是如何被改变,化丑为美,这就是最初状态的丑,而这仅存的丑的形态也仅仅是一些形式丑。
丑经创作转变为艺术美。
莱辛在17世纪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丑的处理原则,鲍桑蔡称赞他预告了一个新时代的黎明,而新时代之门正是被丑撞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e X u e F a Z h a n g ☆科学发展☆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6SJD 740009)。
作者简介:高又谦(1971-),女,上海人,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与教育学。
一、美或丑与自我—这两种情感的对象密切地关联着人们内心产生美与丑并形成骄傲与谦卑的情绪,美给我们以特殊的高兴和愉快,丑产生痛苦,美或丑如果是体现在我们的身体上,那么这种快乐或不快乐必然转化成骄傲与谦卑,在这种情形下,它已具备了可以产生印象和观念的完全转移的一切必需的条件。
这些对立的感觉是和对立的情感互相关联着的。
容貌和体态的性质的这种作用,不但表明骄傲和谦卑两种情感在具备了所要求的全部条件以后全部归结到这一点上:美是一定的秩序和结构,由于我们天性的原始组织,或是由于习惯,或是由于爱好,适于使灵魂发生快乐和满意,这就是美的特征,并构成美与丑的全部差异,丑的自然倾向乃是产生不快。
因此,快乐和痛苦不但是美和丑的必然伴随物,而且还构成它们的本质。
美是产生快乐的一个形象,正如丑是传来痛苦的物体部分的结构一样,而且产生痛苦和快乐的能力既然在这种方式下成为美与丑的本质,所有这些性质的全部效果必然都是由感觉得来的,这是人性论中对于美与丑的论证。
[1]二、美与丑决定我们的情绪美与丑决定了我们的快乐与不快乐,财富与地位决定了我们产生骄傲与谦卑的情绪,健康与疾病决定我们感到光荣与耻辱。
[2]美丽的事物和人是让人感到愉悦和渴望的,谁都愿意与美同住而远离丑陋。
[3]这些是我们的身心(即)自我的各种性质直接表现。
那么,我们真的要这些外在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左右我们的情绪吗?这些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真的会左右我们的情绪吗?如何维持自身身心的平衡,对于整个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个令人深省的题目。
当一个人的心灵遇到一个与已有关的对象而产生一种情感,或愉悦或伤感,除了思想的关系或推移之外,还有被其他原则所产生的一种情绪或原始印象。
所谓原始印象就是不经任何先前的知觉,而由身体的组织、精力或由对象接触外部感官而发生与灵魂中的那些印象。
[4]我们的情感也一样,容易爱屋及乌,由爱到恨,由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任何情感的程度都决定于对象的本性,一种情感在指向我们认为重要的人物上时,会以更大的程度充满着心灵,控制着心灵。
美好的感情由爱而生,憎恨来自丑恶的对象。
这里的美丑不仅仅指外表,容貌,体态,财富,地位等简单的概念。
当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上升到精神与信仰的高度上时,美与丑的标准就发生了变化。
在给人们提供精神食粮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那种颠覆了道学家所谓的正统女性美,这不完全由外貌与财产来界定,那是闪耀着最真最纯的人的本性光辉的爱与美。
如歌剧《卡门》中的女主角卡门,她是一个风情万种又放荡不羁的烟厂女工,以浑身上下弥漫出的野性美令爱慕她的士兵神魂颠倒,尽管她粗俗、好斗,地位低下,这都掩示不了她迷人的女性美,她就像荒原中的盛开的野花,那洋洋洒洒的罂粟般令人致幻的迷人气息扑面而来时,让人无法抵挡,任何虚伪的道德学家与职业法官的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
在著名的卡门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里充分体现了卡门热情奔放又倔强豪爽的性格。
电影《太阳浴血》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间单纯、赤裸的两性之爱,他们是恨不得撕碎对方,在互相残虐中获得快感,以致于最后互相用枪对射,鲜血淋漓地相拥而亡;类似的还有电影《大篷车》中梭妮对男主人公穆汗的无望的爱,爱到要在他脸上火辣辣的拧一把并疼爱地叫他一声“小辣椒”,最后为成全爱人的幸福而献出生命,这个吉普赛营地中的公主以火辣而野蛮的爱燃烧出生命中最美的火焰。
与贵妇淑女的优雅的仪态美相比,她们是下贱而鄙陋的,是妇德丑的化身,是爱情的牺牲品;然而在作家的笔下,读者的眼中,她们演绎的是别样的美,是黑色火焰散发出的凄艳的美,是忠于爱情的可爱灵魂的舞蹈,疯狂、另类和鲁莽与野性也美得令人振颤。
再如《钟楼怪关于人性中美与丑的辩证思考高又谦(南京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南京211816)摘要:本文从《人性论》中美与丑的理论出发,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辩证的态度,联系文学作品中形态各异的美与丑作为例子,在上升至精神与信仰的高度阐述对美的诠释。
关键词:人性论;美与丑;审美视角中图分类号:B 82-0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1—0167—02W e n X u e Y a n J i u文学研究☆167Theory Research论理★★学★★Dialectical Thinking on the Beauty and Ugliness of Human NatureGAO You-qian(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 211816)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annotationof beauty to the height of the spirit and belief through a unique aesthetic perspective and the dialectical approach,associating with various types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the literature as examples.Key words:Treatise of human nature;Beauty and ugliness;Aesthetic perspective人》中的加西莫多,他是个驼背,独眼,鸡胸和跛足的畸形人,人们视他为魔鬼。
在他受刑罚的时候,人人都在讥笑这个被社会摒弃的人,然而有个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米那达并没有象其他人那样鄙视他,她从容地走上前来给他饮水,在加西莫多眼里这个吉普赛少女象神一样圣洁。
最后,当爱斯米那达被人冤枉并被判绞刑时,加西莫多拚了性命多次救她,可是可怜的女孩还是被绞死了,加西莫多倒在了她身旁与她共赴坟墓。
最美的与最丑的结合了,加西莫多执著的爱让他的灵魂永远与美同在了。
日本作家水上勉的《越前竹偶》中,美丽的玉枝本可以凭她的姿色赢得有产者的“爱”的,而她没有这么做,却偏偏爱上了外貌丑陋的竹工匠人(他天生是个侏儒)。
这是因为玉枝长期的烟花生活使她看清了那些老爷、老板的丑恶灵魂,这些人追求她的目的,只是由于她的美貌,没有真正的爱情。
玉枝从喜左卫门父子身上,看到了忠厚、善良、纯洁的高贵品质。
经作者的描写,读者可以很自然地得出一个正确地结论:玉枝热爱喜左卫门父子的爱情是植根于心灵美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长相上。
所以说,外表丑不一定真丑,容貌美不一定会长久,而能得到永生的是美丽的灵魂。
艺术的再加工会发掘出世俗人眼中所看不到的美,同时也会给人以启迪,让众多蒙尘的心灵回归到至爱纯美的境界。
丑可以不是自卑的理由,地位低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灵魂迷失了方向。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出》中的交际花陈白露,知识女性出身的她兼有美貌和歌喉,在婚姻失败后周旋在一群虚伪的达官贵人之间,过着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虚浮的繁华过后是无尽的失落,丧失了对生命和自由追求的陈白露,最终在黑暗势力的压力下和社会动荡中结束生命,陪伴她的,只有许光夫的《日出》诗集中的词:"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
而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她的灵魂也随之陨落。
三、美与丑中的健康与病态健康是令人愉快的东西,红润的脸庞与矫健的身躯让人羡慕不已;疾病是最令人痛苦的东西,尤其是那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更让人感到耻辱,成为谦卑的对象。
不完善的肌体会挫伤我们的骄傲心,使我们对自己的天赋抱有自卑感。
[5]然而,在艺术家的眼里和笔下,疾病与痛苦也可以成为美和骄傲的对象。
尽管畸形,也丑得漂亮。
如黄山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千奇百怪,令人叫绝。
石头是没有生命的,没有宝石的光泽,也没有翠玉的华贵,只是山峰上孤独的宿客,但艺术家却给它命名:梦笔生花,仙人下棋,天鹅孵蛋…让这粗朴的大自然的孩子也赋予了生命。
即使病梅馆中被人为扭曲的盆景梅树,虽为作者所不耻,这主要是作者以梅喻时事,但也有人以其曲以其欹为美,这是由二者的审美角度和时事背景决定的,放在当世,如果人人愤世嫉俗,以花喻志的话,花店中经花匠精心培植的盆景岂不成了丑的代表?病与不病,美与不美,都没有一定的标准,只要它有存在的理由,它就有被欣赏的权利,这于人于物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西施捧心,贵妃醉酒,病与丑都成了风情万种的代名词。
更为甚者,《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整个人似弱柳扶风,常年泪光滢滢,咳喘不休,药罐不离身,在宝玉眼里却是仙葩异质;即使丰腴的宝钗也要吃一种唤作冷香丸的奇药,药的香气竟也能让多情的公子迷醉。
可见,文学可以修饰生活,让残酷的现实变得朦胧多姿,给灰暗的人生涂抹上一丝亮色,为走夜路的人点燃一支蜡烛。
四、美与丑中的骄傲与谦卑诚然,姣好的面容,优美的体态,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显赫的家世,世袭的财富也是一个人值得骄傲的资本。
然而,当命运与我们开了个玩笑,美貌,财富与健康都离我们远去的时候,还有什么能激起我们心中的涟漪,春风还会吹进我们心灵的花园吗?那时,整个世界都变得寂静无声,好像在倾听我们的心跳,好像在等待我们的回答。
哈姆雷特的名言似乎响在耳畔:生存还是毁灭,这真是个问题。
这时的我不妨作个生活的旁观者,静下心来,看看这个世界和自我,来慢慢寻找能让我滋生美感和愉悦的源头。
哦,在闲暇的时候,一个人沿着湖畔走走,听听鸟儿在枝头的鸣叫,或支起个画架,把春天搬进画布,即使笔法稚嫩,即使不被人承认,也无所谓,只要自己看着美,自己心中怡然自得,那么还有什么能左右你的美丑呢,上帝说天国就在你的心里。
肢体的残缺是个遗憾,但心灵的残疾才更可怕,也最难医治。
人文学科为我们打开了天国的大门,它是代替我们看世界的眼睛。
如果懂得欣赏人文学所倡导的审美愉悦,那么等于你又开启了通往快乐世界的另一扇大门。
病愈后的第一个早晨,庭院中小草叶上的露珠儿,父母关切的眼睛,儿女天真的笑声,都可以让你神清气爽;把一壶茗茶,坐在藤椅上观赏你亲手栽的白玉兰,这种精神享受也会让你感到美不胜收,关键要懂得抓住眼前的这一瞬风光美景,你的心中才能让彩虹常驻。
心灵既可以是沙漠也可以是绿洲,美丑与骄傲和谦卑都可以由你自己来下定义,最要紧的是知道怎样做自己心灵的主人,心灵的花园可以无限大,其中蕴涵的财富也无穷无尽,重要的是你要会灌溉和耕耘,色彩艳丽的鲜花和繁密茂盛的草丛,都可以形成值得欣赏的景观;生命的琴弦要你自己去奏响,那美好的感觉会随着琴声带你一同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