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疾病ppt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ppt课件

32
星形胶质细胞瘤
33
星形胶质细胞瘤
34
星形胶质细胞瘤(原浆型)
35
星形胶质细胞瘤(见坏死灶周围细胞呈假栅栏状排列)
36
星形胶质细胞瘤(可见出血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星形胶质细胞瘤
2
少突胶质细胞瘤
(oligodendriglioma)
成人多见,源于少突胶质细胞。 好发部位: 皮质浅层
大体: 灰红,半透明,界限清楚,
脑膜刺激症: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屈髋伸膝征(+)
脑脊髓液改变:压力增高,浑浊,蛋白
含量增多,糖量减少, 涂片可找到细菌。
13
结局和并发症
大多数能痊愈,病 死率5%以下 并发症:脑积水:脑膜粘连,脑脊液 循环障碍。颅神经麻 痹:耳聋、视力障碍、 斜视、面神经瘫 。 局部脑软化导致肢 体瘫痪:脑底脉 管炎致血管
神经系统疾病
1
特殊性
病变定位与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相同病变在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结果 脑的病变均可引起颅高压和脑疝
脑内恶性肿瘤罕见颅外转移,其他
器官的恶性肿瘤常转移至脑。
2
内 容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神经系统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
3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
19
病理变化
肉眼 : 脑水肿,点状出血和软化灶。 镜下 :1 血管套及炎症反应
2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肿胀, 尼氏小体崩解消失; 神经细胞卫星现象, 噬神经细胞现象 3 软化灶形成 4 胶质细胞小结 小胶质细胞结节状增生
20
正常神经元
21
22
卫星现象(Neuronal degeneratoin and satellitosis)

神经系统疾病概论ppt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概论ppt课件

编辑课件
32
(四)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 定位诊断
1、皮质:破坏性病变:单瘫
刺激性病变:局限性癫痫
Jackson癫痫:抽搐按运动代表区的排
列顺序进行扩散
2、放射冠区:近皮层:单瘫
近深部:偏瘫(不均等性)
3、内囊:三偏。
编辑课件
33
4、脑干:交叉性瘫:病变累及该平面的 脑神经运动核及尚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 和/或皮质脑干束,表现为病灶同侧脑神 经瘫,对侧肢体及病变水平以下脑神经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编辑课件
34
5、脊髓: (1)脊髓半切损害:病变同侧损伤平面 以下痉挛性瘫及深感觉障碍,病变对侧损 伤平面以下痛温觉障碍。
(2)脊髓横贯性损害:损伤平面以下 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完全性感觉障碍 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病变部位不同,有不 同的临床表现。
编辑课件
35
颈膨大以上:四肢中枢性瘫痪 颈膨大:双上肢中枢性瘫痪,双下肢周
3、感觉的节段性支配 T4(乳头水平)、T10(脐)、 T12、L1(腹股沟)
三叉N:核上部(口周)、核下部(耳周)
编辑课件
9
三、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
1.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 觉. (2)感觉倒错:非疼痛刺激诱发疼痛感觉. (3)感觉过度:感觉刺激阈值增高,达到阈 值产生一种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持续 一段时间消失.
编辑课件
25
皮 质 脊 髓 束
编辑课件
26
皮 质 脑 干 束
编辑课件
27
(二)上下神经元瘫痪的临床特点
1、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弛缓性瘫) 部位:脊髓的前角细胞和 脑干的脑神经
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临床特点: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

神经系统疾病分析诊断PPT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分析诊断PPT课件

概 论 (2)
• 中脑:Ⅲ、Ⅳ • 桥脑:Ⅴ、Ⅵ、Ⅶ、Ⅷ • 延髓:Ⅸ、Ⅹ、Ⅺ、Ⅻ
视神经(2)
• 两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进行交叉,而
来自两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然后组成 视束。
• 瞳孔对光反射纤维经视神经、视束、上
丘臂、中脑上丘。在外侧膝状体前就分 出至脑干的四迭体上丘。
• 黄斑部视觉受双侧支配(黄斑回避)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 缺损症状:如感觉丧失、肌肉瘫痪、
视力缺损、记忆丧失等。 • 释放症状:如锥体束损害后瘫痪时 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 巴彬斯基征阳性;基底节病变所产 生的手足徐动症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 刺激症状:如癫痫、灼性神经痛等。 • 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
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 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 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如脑休克、 脊髓休克等。
定位诊断
• 中枢性:
–脑部:脑实质(皮质、脑干、小 脑),脑膜。 –脊髓:上界和下界,髓内或髓外, 硬膜内或硬膜外。
定位诊断
• 周围性:
–颅神经:核性、核上性、核间性、 核下性。 –周围神经:根性、丛性、神经干、 末梢性。 –肌肉:肌肉本身、神经肌肉接头
常见症状和表现
• 肌肉病变:肌无力、肌萎缩、肌痛、假
• 瞳孔改变:
瞳孔散大:①动眼神经麻痹;②脑钩回疝 瞳孔缩小: Horner 氏征(瞳孔缩小、睑裂
Ⅴ 三叉神经
1. 中枢性和周围性感觉障碍
–周围性:眼支、上颌支、下颌支
–中枢性:洋葱皮样,中心部位为脑干 的上端,周边部位为脑干的下端。 2.角膜反射:
三叉神经传入、面神经传出,三叉神经 受损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 PPT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 PPT课件
如CT –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心臟起搏器等不能
• 腦血管成像 • MRS等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ranscranial Doppler (TCD)
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DSA)
腦電圖(支持臨床診斷,但不能否定診斷)
是癲癎診斷最常用的一種輔助檢查方法 癎樣放電:尖波、棘波、尖-慢波或棘-
共濟運動2
2.跟-膝-脛試驗
• 小腦損害
– 動作不穩
• 感覺性共濟失調
– 閉眼時動作不穩
共濟運動3
3.其他
• 快速輪替動作
– 陽性:動作緩慢、不協調
• 閉目難立征(Romberg征)
小腦病變 (睜眼閉眼均不穩)
感覺性共濟失調 (睜眼穩閉眼不穩)
感覺檢查
• 淺感覺
– 痛覺/ 溫度覺/觸覺 – 冷水(0˚~10˚C) /熱水(40˚~50˚C)
診斷依據
• 診斷 • 鑒別診斷:表17-10
輔助檢查
顱腦CT
➢ 是確診SAH的首選診斷方法 ➢ 假陰性:出血量不多/貧血/顱後窩 ➢ CTA可顯示動脈瘤或血管畸形
腰椎穿刺術
➢ 診斷有決定性意義 ➢ 常見均勻一致的血性CSF,壓力增高 ➢ 時間久,可見皺縮紅細胞;腦脊液黃變 ➢ 腰穿應謹慎,防止腦疝,原則上不應測壓
• MRI:對發現腦幹和小腦病灶較CT 可靠
治療原則
1、急性期治療 (1)一般治療及護理 (2)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3)調整血壓 (4)改善腦的血液供應
2、治療原發病
溶栓治療
藥物:
➢ 尿激酶(UK) ➢ 重組的組織型纖溶酶原啟動劑(rt-PA)
適應症 併發症
腦出血
• 是指腦實質內的血管自發性破裂出血。

神经系统疾病总论ppt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总论ppt课件
20

意识障碍--临床分类
2. 无动性缄默症(akinetic mutism)



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四肢不动、 不语。无目的睁眼或眼球运动,睡眠 -醒觉周期保留。 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体温高、心跳 或呼吸节律不规则、多汗、尿便潴留 或失禁,无锥体束征。 脑干上部或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及前额 叶-边缘系统损害。
25
失语症-分类


2. 经皮层性失语(transcortical aphasia),
又称分水岭区失语综合征 共同点:病灶位于分水岭区 复述相对保留 经 皮 层 运 动 性 失 语 ( transcortical motor aphasia, TCMA) 经 皮 层 感 觉 性 失 语 (transcortical sensory aphasia, TCSA) 经 皮 层 混 合 性 失 语 (mixed transcortical aphasia, MTA)
38
视觉障碍-解剖及生理路Visual pathways 视网膜 retina →视神经 optic nerve →视交叉 optic chiasm(a) →视束 optic tract →外侧膝状体 lateral geniculate nuclei →视放射 optic radiations →枕叶距状裂皮质 calcarine cortex of the occipital lobes
30
失语症-临床特点
2. 经皮质性失语
复述较其它语言功能好,甚至是不 成比例地好。

因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 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如表2-3 。

31
失语症-临床特点
3. 完全性失语 又称混合性失语
所有语言功能(口语、听理解、复 述、命名、阅读、书写)均严重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周围神经:瘫痪分布与周围神经的支配 一致伴有相应区域的感觉障碍,如面神经 炎、挠神经麻痹。
编辑课件
22
一、瘫痪
编辑课件
23
(一)解剖学基础----运动的传导通路
1、皮质脑干束 中央前回(I)→皮质脑干束→内囊膝部 →颅神经核平面交叉X→ 对侧颅神经运 动核(II)→颅神经→效应器
编辑课件
24
2、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I) →皮质脊髓束→内囊 后肢的前2/3 →延髓的锥体交叉X→ 前角细胞(II)→脊神经运动根→神 经丛/干→效应器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 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 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科学。
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 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机能障碍 。
编辑课件
1
常见病因 : 感染、外伤、血管性疾病、中毒、代谢
障碍、肿瘤、变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寄生 虫病等。
编辑课件
2
感觉障碍
编辑课件
13
2 . 周围神经型 条块状各种感觉缺失 (1)单一周围神经:局限于某一周围神 经,如桡神经麻痹
(2)多数周围神经:神经干或神经丛病 变,如臂丛神经损伤
编辑课件
14
3.节段型
(1)后根病变:患侧节段性、各种感觉 障碍,可伴有根性痛,同时可有前根受 累
(2)后角病变:患侧节段性、痛温觉障 碍、触深存在(分离型感觉障碍)
肌肉活检
范围广,偏瘫单瘫和截瘫 增高,呈痉挛性瘫 腱反射亢进 阳性 无,可有轻度的废用性萎缩 多数无障碍 无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 电位 正常
范围局限,以肌群为主 减低,驰缓性瘫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阴性 显著,且早期出现 常有 可有 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有 失神经电位 失神经性改变
编辑课件
30
(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弛缓性) 定位诊断
3、感觉的节段性支配 T4(乳头水平)、T10(脐)、 T12、L1(腹股沟)
三叉N:核上部(口周)、核下部(耳周)
编辑课件
9
三、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
1.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 觉. (2)感觉倒错:非疼痛刺激诱发疼痛感觉. (3)感觉过度:感觉刺激阈值增高,达到阈 值产生一种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持续 一段时间消失.
编辑课件
5
痛 温 觉 传 导 通 路
编辑课件
6
触 觉 、 深 感 觉 传 导 通 路
编辑课件
7
(3)头面部感觉:皮肤、粘膜→三叉半 月神经节I→三叉N感觉根 →三叉N脊 束核(触觉至主核)II→X→ 三叉丘系 → 丘脑III→ 内囊后肢→中央后回
编辑课件
8
2、髓内感觉传导束的层次排列 脊丘束:由内至外C-T-L-S 后 索:由外至内C-T-L-S
编辑课件
4
二、感觉的有关解剖及生理
1、感觉的传导通路: (1)痛温觉:皮肤、黏膜→脊神经节I→后根→ 后角II→前联合 X→脊丘束→丘脑III→内囊后 肢→中央后回 (2)触觉、深感觉:皮肤、关节、骨膜→脊神经 节I→后根→薄楔束→薄楔束核II→丘系交叉 X→内侧丘系→丘脑III→内囊后肢→中央后回
编辑课件
19
7.单肢型 对侧复合型感觉障碍 对侧感觉性癫痫发作(病灶对侧相应区 域发生感觉异常,并可向邻近各区扩散)
编辑课件
20
运动系统的损害
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不自主运动 共济失调
编辑课件
21
运动系统的组成
1、锥体系统(上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2、周围神经(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3、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 4、小脑系统------------------------------共济失调
2、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瘫) 定位:中央前回锥体细胞及其轴突形成的
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锥体束) 临床特点:肌张力增高(折刀样),腱反
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无肌束颤动,无 肌萎缩,可出现废用性萎缩
编辑课件
29
3、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临床特点
痉挛性瘫
驰缓性瘫
瘫痪的分布 肌张力 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皮肤营养障碍 肌束颤动 肌电图
编辑课件
10
(4 )感觉异常:在无外界刺激的情况下 出现的麻木感、肿胀感、蚁走感等.
(5)疼痛: a.局部性疼痛 b.放射性疼痛 c.扩散性疼痛 d.牵涉性疼痛
编辑课件
11
2.抑制性症状 (1) 感觉减退或缺失 (2) 分离性的感觉障碍:
编辑课件
12
四、临床表现
1. 末梢型 四肢远端对称性各种感觉缺 失(手套袜套样)可有运动、自主神 经受累。
(3)前联合:双侧节段性、痛温觉障碍、 触深存在(分离型感觉障碍)
编辑课件
15
4.传导束型 (1)脊髓半切综合症 (Brown-Sequard): 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丧失(及上 运动神经元瘫痪) 受损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丧失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压迫征。
编辑课件
16
(2)脊髓横贯型损害: 病变平面以下传导束型各种感觉障碍 伴有截瘫或四肢瘫、尿便障碍 见于急性脊髓炎。
感觉的分类 感觉的有关解剖及生理 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 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
编辑课件
3
一、感觉的分类
1、普通感觉 (1)浅感觉:痛、温、触(皮肤、黏膜)觉。 (2)深感觉:运动、位置、振动(肌肉、肌腱、 关节、骨膜)觉。 (3)复合感觉:定位、点辩、图形、实体、重 量(皮层感觉)觉。
2、特殊感觉 嗅、视、味、听觉。
编辑课件
17
5.交叉型 患侧面部、对侧半身痛觉减退或丧失 ( 交叉性)、触深感觉存在(分离性) 见于延髓背外侧综合症
编辑课件
18
6.偏身型
桥脑上部、中脑、丘脑及内囊病变均 可致对侧半身各种感觉障碍
丘脑病变:对侧半身各种感觉障碍( 深 重于浅,远重于近)自发性疼痛或感觉 过度(多见于CVD)
内囊病变:对侧半身各种感觉障碍/偏瘫/ 偏盲(三偏)
编辑课件
25
皮 质 脊 髓 束
编辑课件
26
皮 质 脑 干 束
编辑课件
27
(二)上下神经元瘫痪的临床特点
1、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弛缓性瘫) 部位:脊髓的前角细胞和 脑干的脑神经
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临床特点: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
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肌肉萎缩,累及 个别肌群
编辑课件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