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实验.
温室效应的实验探究
温室效应的实验探究相信对于温室效应的实验探究,广大化学教师来都耳熟能详了,这个探究实验的面世在我的记忆中至少已经有9年多了,2000年4月在绵阳举行的四川省实验成果交流会上,一位职业中学的老师就展示了这个实验研究,她的设计是:在2个空的矿泉水瓶中,一个装满二氧化碳,另一个装满空气,在2个瓶中各插入一只温度计,再用白炽灯泡等距离照射2个矿泉水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二氧化碳的瓶中的温度计上升的温度比装空气的矿泉水瓶中的高,试图以此来证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该次会议没有给这个实验评奖,笔者曾就此实验探究的设计谈过自己的看法:这个实验只能说明二氧化碳吸收热量的能力比空气强,因为温室效应的大气层下面有动物和植物构成的生命循环,即生物链,此实验条件没有,真实的温室效应条件下二氧化碳只是微量增加,而此实验矿泉水瓶中全部是二氧化碳气体,主持这次会议的四川省教科所副所长李远良和省教科所中学室汪永琪主任也赞同此看法。
没有想到的是时至今日,这个实验流传越来越广,从核心期刊到一般期刊、从中学老师到大学老师(甚至有的是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专家)、从课外练习到统考、从初中到高中都在刊载和引用这个实验(或者原型是这个实验),大有众口铄金之势。
当今由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实行一纲多本,自主命题的省份越来越多,每年的高考题针对使用不同教材版本的模式也越来越多。
为了防止以后演变成高考题闹成笑话,为此笔者认为大有必要在这里重新认识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和装置,借以正本清源,不然的话,也完全有可能演变成“水变油”一样的伪科学而误导学生了。
(绝非危言耸听,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至少有9种刊物刊载过这个实验)对于温室效应的叙述在化学教材中原见于初中化学教材:“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共3篇
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共3篇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1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能够导致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找到解决和减缓其影响的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来达到目的。
在这方面,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选择。
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化学物质反应,形成固体或液体物质。
这些物质往往是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等。
它们与二氧化碳反应后,产生碳酸盐、碳酸氢盐等物质。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氢氧化钠作为吸收剂,通过反应形成碳酸钠等物质。
首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材,包括氢氧化钠、二氧化碳气罐、反应装置、分析天平、草图本等。
然后,将反应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加入到蒸馏水中进行稀释,得到1mol/L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在这个浓度下,氢氧化钠具有较好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
接下来,将二氧化碳气罐与反应装置连接起来,打开气罐阀门,将二氧化碳气体流入反应装置中。
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一点一点滴入,反应开始。
观察反应瓶内的现象,可以看到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溶液从透明变为混浊,并放出了大量的气体。
此时,反应已经基本完成。
最后,我们用分析天平称量出反应后的固体产物的质量,确定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氢氧化钠浓度达到1mol/L时,每克氢氧化钠可以吸收0.44克二氧化碳。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吸收速度和反应完整性,可以达到固定二氧化碳的效果。
同时,它也有一定的经济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
但是,在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吸收剂的成本、处理固体和液体废物的问题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解决通过本次实验研究,我们了解到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是一种高效的固定二氧化碳方法,具有较高的吸收速度和反应完整性。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采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进行处理,以探究二氧化碳的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存在于地球的大气中。
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它是一种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采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我们可以利用吸管和试管的原理。
首先,将一个试管倒立放入一杯水中,确保试管的开口完全浸入水中。
然后,用一根吸管将空气吸入试管中,保持试管封闭。
由于二氧化碳比氧气更重,它会逐渐上升填满试管。
当试管中的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我们可以通过松开试管下方的水封以让气体逸出。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试管、吸管、杯子、水。
2. 将一个试管倒立放入杯子中,确保试管的开口完全浸入水中。
3. 用吸管将空气吸入试管中,保持试管封闭。
4. 观察试管中气体的变化,当试管中的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可以通过松开试管下方的水封以让气体逸出。
5.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采集到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在试管中观察到气体的变化,当试管中的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我们松开试管下方的水封,二氧化碳逸出。
实验讨论与分析:本实验成功采集到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简单的处理方法使其逸出。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的排放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探究二氧化碳的特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本实验只是简单地展示了二氧化碳的采集与处理方法,实际上,对于大规模采集和处理二氧化碳,还需要更复杂的设备和技术。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方法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寻找利用和转化二氧化碳的途径,以减轻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二氧化碳的采集与处理方法,并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的重要影响。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二氧化碳的发现史
二氧化碳的发现史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地球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二氧化碳的发现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气体的性质和组成。
最早发现二氧化碳的是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他在1767年的一次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固定空气”,这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和呼吸,但可以溶解在水中。
普里斯特利将这种气体称为“固定空气”,后来被证明是二氧化碳。
在普里斯特利之后,其他科学家也开始研究二氧化碳。
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拉瓦锡在1789年发现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他发现二氧化碳可以与碱反应,形成碳酸盐。
这个发现对于后来的化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开始研究气体的分子结构,他发现气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道尔顿还发现,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二氧化碳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20世纪初,瑞典化学家斯文·阿兰·阿伦伯格发现了二氧化碳的吸收光谱,这个发现对于后来的气候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氧化碳的发现史是一个漫长而丰富的历史,它的研究不仅对于化
学、物理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对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这个珍贵的资源,保护我们的地球。
证明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实验
验证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实验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听说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它是温室气体,会引起温室效应。
但是二氧化碳真的具有我们听说的保温作用吗?因此我们决定做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加深对二氧化碳的了解,明白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
响。
实验方法:
实验变量:
自变量:空气中的CO2的含量
因变量:瓶内气体的温度
实验仪器:两个大小一致的玻璃瓶、一个100W电灯泡、两个温度计
实验步骤:1. 用玻璃瓶收集一瓶空气,一瓶富含CO2的空气。
2.分别插入温度计到两个玻璃瓶中,盖紧瓶盖。
3. 待两个瓶子中的初温相同时,在距离约8cm处打开100W的电灯照射。
4.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记录在表格内。
5.再次收集气体,如此多次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统计:
实验结果分析:
从以上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富含CO2的空气的比普通空气在相同的条件下照射升温得更快,这说明了CO2的保温性质,得出CO2是温室气体。
这个实验是较为粗略的实验,但是也能从中反映CO2的保
温功能。
实验研究结论:
CO2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对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极其之大,从本次的实验中我们不难地了解到CO2的
保温作用。
虽然现实中大气的CO2含量并没有实验中的含量那么多,但是全球的CO2含量在攀升,对于数以亿万年来的大气中各种气体稳定的含量来说,这已经破坏了内在机制的平衡和调节。
所以我们应该从生活
中关注气候变化,做低碳公民。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报告二氧化碳吸收实验报告引言: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许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有效的二氧化碳吸收方法。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材料对二氧化碳吸收的效果,并评估其吸收能力及可行性。
实验过程:1. 实验材料准备:我们选择了三种常见的材料作为实验样本:活性炭、氧化铁和纳米孔材料。
这些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有望在二氧化碳吸收中发挥作用。
2. 实验装置搭建:我们使用了一套自制的实验装置,包括一个二氧化碳气源、一个装有样本的吸附罐和一个二氧化碳浓度测量仪。
吸附罐中的样本与二氧化碳气体接触,通过测量浓度变化来评估吸附效果。
3. 实验操作:首先,我们将吸附罐中的样本与二氧化碳气体充分接触,使其吸附二氧化碳。
然后,使用浓度测量仪测量吸附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并记录下来。
重复以上步骤,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活性炭吸附效果较好: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活性炭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
2. 氧化铁表现出一定的吸附能力:氧化铁是一种常见的吸附材料,它与二氧化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力。
实验结果显示,氧化铁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效果较活性炭略逊一筹,但仍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3. 纳米孔材料吸附效果有待改进:纳米孔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具有微小的孔隙结构,有望提高吸附效果。
然而,在我们的实验中,纳米孔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效果较差,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活性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和可行性。
2. 氧化铁虽然吸附效果稍逊于活性炭,但仍具备一定的吸附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3. 纳米孔材料在二氧化碳吸附方面表现不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co2检验方法
co2检验方法二氧化碳(CO2)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CO2的检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CO2检验方法,以供参考。
首先,最常见的CO2检验方法之一是使用红外气体分析仪。
这种方法利用CO2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检测。
具体操作时,样品中的CO2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然后通过检测吸收的辐射量来计算CO2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的特点,因此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另一种常见的CO2检验方法是使用化学吸收法。
这种方法利用特定的化学试剂与CO2发生反应,生成可定量测定的产物。
通常使用的化学试剂包括氢氧化钠、硫酸钠等。
通过测定产物的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CO2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野外调查和简单实验。
此外,还有一种新型的CO2检验方法是利用光学传感器。
这种方法利用CO2与特定荧光染料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原理进行检测。
当CO2浓度发生变化时,荧光信号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变化来计算CO2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无需使用化学试剂的优点,适用于实时监测和无损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CO2检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要求。
在选择CO2检验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实验条件、样品性质、检测精度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检验。
同时,对于不同的检验方法,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CO2检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考虑和比较。
无论是红外气体分析法、化学吸收法还是光学传感器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充分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才能选择最适合的CO2检验方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CO2检验方法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实验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探究1由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
探究一由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探究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和问题解答探究由CO2引起的温室效应[背景描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了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采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他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造成的还强。
[活动设计]1.实验验证:温室效应实验取两只250mL的锥形瓶,一只装满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另一只内是空气。
用连有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塞住瓶口,使它们彼此靠近,置于实验桌上。
锥形瓶底部放一块面积大于两个锥形瓶瓶底面积的黑色木板或者纸板。
在锥形瓶上方用功率为100W的反射灯泡均匀地照射,观察瓶内温度升高的情况。
约1~2分钟内,装有二氧化碳的锥形瓶内的温度高出邻瓶7/8℃在这个实验中,黑色木板或者纸板的存在是吸收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引起温室效应气体变暖的要素。
这个实验相对简单,而且也只是粗略地试验温室效应。
2.问题解答:CO2对产生温室效应及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1)CO2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用途?试举四例加以说明:。
(2)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后果?怎样减少温室效应?(3)森林被大面积砍伐也是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的原因是,相关的反应式是。
提示:(1)①制作汽水饮料;②灭火;③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④作温室大棚气体肥料。
(2)温室效应加剧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因而地球两极冰山和冰川开始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上涨的海洋可能会淹没沿海城市和农田。
同时,气候变暖也会引起海洋温度升高,促使强烈的热带风暴形成。
全球气候的变化,必将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灾难。
控制温室效应加剧,必须采取的措施是:①控制矿物燃料的燃烧,合理开发、利用燃料,寻找新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022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训练-常见气体的制备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写一种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时,其验满的方法是。
5.(2022湖南衡阳)如图是实验室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A中一种实验仪器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发生装置中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1)写出利用A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若利用B制取CO2,请将开始时所加的药品分别填写在图中相应的虚线框内。
(3)若利用C收集到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猜想一种气体并用简单方法加以验证。
3.(2022舟山)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小舟进行如下探究:
【制取气体】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时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图甲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
8.(2022宁夏)上世纪50年代,我国在A市探明铁矿藏(主要成分Fe2O3)储量巨大。为将铁矿石变成钢铁,国家建设冶炼工厂,运入大量煤炭,用作冶炼钢铁原料、火力发电和生活燃料。源源不断的钢铁从这里运出支持国家建设,但是随着持续大量使用煤炭,生态环境也日趋脆弱,甚至恶化。
进入新时代,A市政府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重新审视发展模式。A市地处高原,每年刮风和日照时间较长;附近拥有数条河流和许多湖泊,水资源比较丰富。于是A市政府确定,围绕钢铁工业,大力发展“绿色”电能,用电生产氢气,用氢气取代煤炭,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探究性质】用图乙装置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后,小舟还想用该装置来星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温室效应实验
温室效应实验向大气中大量排入可以吸收红外线的气体(如CO2、氟里昂等),可以引起气候变暖,影响植物生长,甚至会导致海平面的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计算表明,如果大气中的CO2浓度比现在增加两倍,低空大气温度将升高1.5~4.5℃。
因此,未来几十年内,“温室效应”可能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威胁之一。
本实验通过对比分析空气和二氧化碳在灯光影响下的升温、降温过程,试图展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实验还引入了DIS-Lab传感器,实时记录了实验的升、降温过程,直观准确地验证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实验目的】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实验原理】1.二氧化碳的制备:如图1CaCO3+2HCl=CaCl2+CO2↑+H2O注意:实验中的HCl溶液需要稀释,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玻璃箱两边都有两个气孔,气孔接上玻璃管并密封,一个进气,一个排气。
两个孔设计在玻璃箱的上下两端,可以根据气体的密度选择向上排气法或向下排气法,所需要的气体通过化学反应取得。
若比较二氧化碳和正常气体的温室效应,只需保证干净气体箱密封。
图1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发生原理2.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光覆盖物对保护范围内小气候的增温保暖作用。
现多用来指大气层如同透光覆盖物一样对地球表面和大气下层的增温保暖作用。
用一个玻璃箱装气体模拟地表大气层,玻璃箱中间加一块玻璃板,把箱子分成对称的两部分,通过对比不同气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做对照实验,比较温度上升、下降的情况。
如图2图2 温室效应实验装置【实验仪器】实验用仪器如图2所示。
包括光源(卤钨灯,实验室中使用变压器器材保护灯泡不被烧坏,请勿随意调节变压器)、两个玻璃箱、温度传感器和电脑、气体发生装置:CaCO3、稀HCl溶液、若干玻璃容器及导管。
【实验步骤】1.计算所需碳酸钙的质量。
需要产生体积密度为25%的温室气体,玻璃箱规格是40*40*80cm,则所需碳酸钙质量为71g。
2.用电子秤称出所需药品的量。
3.在计算机上运行“郎威DISLab”软件,数据记录的频率、精度等,安装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任务名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一、引言在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中,人们对二氧化碳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氧化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还是温室气体中的一员,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工艺及应用。
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1. 碳酸和酸的反应将碳酸与酸反应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反应物有碳酸氢钠和酸,如硫酸、盐酸等。
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以避免产生危险的气体和副产物。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反应瓶,将适量的碳酸氢钠和酸加入瓶中。
2. 使用气体收集装置,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收集下来。
3. 清洗和干燥气体收集装置,以确保收集到的气体纯净。
2. 重碳酸盐和酸的反应重碳酸盐和酸的反应也是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重碳酸盐常用的有碳酸铵或碳酸铁等,酸的选择与碳酸盐的种类相对应。
实验步骤: 1. 将适量的重碳酸盐和酸加入反应瓶中。
2. 通过气体收集装置收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3. 清洗和干燥收集装置,以确保收集到的气体纯净。
3. 碳酸氢铵的热分解碳酸氢铵的热分解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制备。
实验步骤: 1. 将碳酸氢铵加入反应器中。
2. 加热反应器,使碳酸氢铵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气。
3. 使用气体收集装置将二氧化碳气体收集下来。
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工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工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实验目的进行选择。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见的实验室制取工艺。
1. 酸碱中和法酸碱中和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工艺。
通过控制碱液与酸的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工艺步骤: 1. 准备两个试剂瓶,一个装有酸,一个装有适量的碱液。
2. 缓慢地将碱液滴入酸中,观察产生的气体。
3. 使用气体收集装置,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收集起来。
2. 碳酸盐分解法碳酸盐分解法是一种通过热分解碳酸盐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工艺。
3温室效应实验
温室效应实验向大气中大量排入可以吸收红外线的气体(如CO2、氟里昂等),可以引起气候变暖,影响植物生长,甚至会导致海平面的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计算表明,如果大气中的CO2浓度比现在增加两倍,低空大气温度将升高1.5~4.5℃。
因此,未来几十年内,“温室效应”可能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威胁之一。
本实验通过对比分析空气和二氧化碳在灯光影响下的升温、降温过程,试图展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实验还引入了DIS-Lab传感器,实时记录了实验的升、降温过程,直观准确地验证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实验目的】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实验原理】1.二氧化碳的制备:如图1CaCO3+2HCl=CaCl2+CO2↑+H2O注意:实验中的HCl溶液需要稀释,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玻璃箱两边都有两个气孔,气孔接上玻璃管并密封,一个进气,一个排气。
两个孔设计在玻璃箱的上下两端,可以根据气体的密度选择向上排气法或向下排气法,所需要的气体通过化学反应取得。
若比较二氧化碳和正常气体的温室效应,只需保证干净气体箱密封。
图1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发生原理2.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光覆盖物对保护范围内小气候的增温保暖作用。
现多用来指大气层如同透光覆盖物一样对地球表面和大气下层的增温保暖作用。
用一个玻璃箱装气体模拟地表大气层,玻璃箱中间加一块玻璃板,把箱子分成对称的两部分,通过对比不同气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做对照实验,比较温度上升、下降的情况。
如图2图2 温室效应实验装置【实验仪器】实验用仪器如图2所示。
包括光源(卤钨灯,实验室中使用变压器器材保护灯泡不被烧坏,请勿随意调节变压器)、两个玻璃箱、温度传感器和电脑、气体发生装置:CaCO3、稀HCl溶液、若干玻璃容器及导管。
【实验步骤】1.计算所需碳酸钙的质量。
需要产生体积密度为25%的温室气体,玻璃箱规格是40*40*80cm,则所需碳酸钙质量为71g。
2.用电子秤称出所需药品的量。
3.在计算机上运行“郎威DISLab”软件,数据记录的频率、精度等,安装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引言:二氧化碳(CO2)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的排放对地球气候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减少CO2的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条件下CO2的吸收情况,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为减少CO2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三个不同温度的溶液进行CO2吸收实验,分别是25℃、35℃和45℃。
每个温度下,我们分别测量了不同时间点的CO2浓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时间为60分钟,测量间隔为10分钟。
结果:在25℃温度下,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 10分钟:0.04%- 20分钟:0.03%- 30分钟:0.02%- 40分钟:0.02%- 50分钟:0.01%- 60分钟:0.01%在35℃温度下,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 10分钟:0.06%- 20分钟:0.05%- 30分钟:0.04%- 40分钟:0.03%- 50分钟:0.02%- 60分钟:0.02%在45℃温度下,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 10分钟:0.08%- 20分钟:0.07%- 30分钟:0.06%- 40分钟:0.05%- 50分钟:0.03%- 60分钟:0.03%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时间的推移,CO2浓度逐渐降低。
这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2. 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对CO2的吸收能力提高。
这说明温度对CO2的吸收有着积极的影响。
3. 在实验时间内,CO2浓度的降低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这与溶解度的变化有关,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溶解度,促进CO2的吸收。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发现温度对CO2的吸收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实验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对CO2的吸收能力增强,CO2浓度的降低速度加快。
这为减少CO2排放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可以尝试利用高温条件下的溶液来吸收CO2,从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模拟实验
值真的只有这么一点?就这样过了许多年,我目睹这
到严重威胁,甚至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由于污染
个人和他的朋友做的一切蠢事。他们砍伐树木,挖掘
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
造成社会问题逐年增加。
河沙,
杀伤动物……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开始变得随处可见:天空昏
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
我看着人类所做的破坏环境和生态的事情,悲痛
产生的效应究竟有多强?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和思
考,
想通过实验一探究竟。
一、实验方案设计
比热容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用它表示
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二氧化碳的比热容比空气小,
在相同的热能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 1℃或 1K 吸收
或放出的二氧化碳要比空气少。假定二氧化碳是一
种温室气体,它能吸收来自太阳和地面的长波辐射,
实验中,很难测得两个气球中所储存的热量有多大差
导致二氧化碳气体瓶在吸收了相同的热量时,升温更
异,也难测算两个气球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红外线)
高。但是,在二氧化碳气体球和空气球达到相同温度
有多少。同时温室效应主要是通过大气逆辐射实现
后,将它们放置在室内阴影下进行降温观测,发现二
的,在实验过程中无法测算其中的热量传递及其过
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最终危及沿海国家和地区
的安全,也因而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高
度重视。
2. 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本次实验虽然难以模拟真正的大气层来探究大
气的温室效应,但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一些结论,在实
59
学生园地
人类真的很笨,他们眼里只有钱,却发现不了真正值
钱的珍宝。我不应该哭,只应为人类感到悲哀。当枝
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2009年12月7日举行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使人们认识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人们开始关心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会对气候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温室气体对气候环境到底会造成什么影响,这些影响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怎样的恶果,以及怎样减轻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危害。
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在当今社会的我们都是有必要进行探究的。
二氧化碳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温室气体,所以我通过查阅资料、理论分析和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
主体与讨论:二氧化碳(CO₂)别名碳酸气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二氧化碳,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
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而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二氧化碳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一.专业的理论分析:大气中每种气体并不是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地球大气中起温室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里昂以及水汽等。
它们几乎吸收地面发出的所有的长波辐射,其中只有一个很窄的区段吸收很少,因此称为"窗区"。
地球主要正是通过这个窗区把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中的70%又以长波辐射形式返还宇宙空间,从而维持地面温度不变,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数量和品种,使这个70%的数值下降,留下的余热使地球变暖的。
不过,二氧化碳虽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但它们在大气中的数量却极少。
如果把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温度为0℃的大气状态称为标准状态,那么把地球整个大气层压缩到这个标准状态,它的厚度是8000米。
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355ppm,即百万分之355,把它换算成标准状态,将是2.8米厚。
在8000米厚的大气中就占这2.8米厚这一点点。
由此可见大气中温室气体之少。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为释放如不加限制,便很容易引起全球迅速变暖。
实验八-NH3-CaSO4法固定CO2温室气体
实验八NH3-CaSO4法固定CO2温室气体班级:12应化A班姓名:叶灿健学号:12550701040在地球环境的许多问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变暖的问题,也就是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气体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之一。
气候变化已经从科学问题变成当今国际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如今,如何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已成为时代的主题。
随着人们更多的注意资源的短缺和地球变暖,各种各样的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烧和使用后,将二氧化碳作为废气排放。
二氧化碳作为一个潜在的碳资源,应用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如炼钢吹气、饮料添加剂、采矿添加剂和化学肥料。
尽管仍然应该有一些工作要进一步发展,以化学或物理吸附剂方式捕获燃烧后二氧化碳的技术是最可能能应用于化石燃料的电力行业。
例如使用胺捕获二氧化碳技术[1, 2],氨捕获二氧化碳技术[3, 4, 5],钙循环技术[6]等。
氨或胺捕获二氧化碳技术和钙循环技术具有某些优势和缺陷,必须通过进一步研究发展克服比如碳酸氢铵(NH4HCO3)固体形成高氨进入气相,减缓二氧化碳吸收率[7]。
NH3-CaSO4法具有在环境温度高固化率,无氨渗漏和从硫酸钙中回收硫资源的特点。
可以应用燃煤火力发电厂的二氧化碳减排,也可以用于改造传统的硫酸铵和硫酸生产技术工艺。
一、实验原理CO2 (g) + CaSO4·2H2O (s) + 2NH3 = CaCO3 (s) + (NH4)2SO4 + H2O二、实验试剂、仪器和材料仪器和材料: pHS-3D酸度计(带温度传感器)、磁搅拌器、AB胶、10mL移液管、软塑料导气管、自制500 mL反应器装置等。
试剂:硫酸钙(AR,ø200 u m)、35%氨水(AR)、高纯CO2(高压气瓶)、蒸馏水、盐酸(AR)、石磊溶液指示剂。
三、实验内容3.1实验技术路线与内容图1是一个工艺流程图。
使用胶软管连接二氧化碳气源和移液管,插入反应器的底部。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
本实验旨在探究二氧化碳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反应,以加深对二氧化碳的认识。
实验原理: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分子式为CO2。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气体性质实验:取一小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其性质。
将气体用气球收集起来,然后将气球戳破,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流动情况。
2. 酸碱指示剂反应实验:取一小瓶二氧化碳气体,将其通入清水中,观察水的变化。
再将几滴酸碱指示剂加入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3. 燃烧反应实验:将一小段点燃的木棒放入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观察火焰的变化。
4. 植物呼吸反应实验:将一盆小植物放入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呼吸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气体性质实验结果:观察发现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不易溶于水,且具有流动性。
2. 酸碱指示剂反应实验结果:观察发现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清水中会产生一定的酸性,加入酸碱指示剂后,水会变红。
3. 燃烧反应实验结果:观察发现点燃的木棒放入二氧化碳气体
中,火焰会熄灭。
4. 植物呼吸反应实验结果:观察发现植物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
生长和呼吸会受到影响。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反应特点,以及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实验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听说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它是温室气体,会引起温室效应。
但是二氧化碳真的具有我们听说的保温作用吗?因此我们决定做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加深对二氧化碳的了解,明白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
响。
实验方法:
实验变量:
自变量:空气中的CO2的含量
因变量:瓶内气体的温度
实验仪器:两个大小一致的玻璃瓶、一个100W电灯泡、两个温度计
实验步骤:1. 用玻璃瓶收集一瓶空气,一瓶富含CO2的空气。
2.分别插入温度计到两个玻璃瓶中,盖紧瓶盖。
3. 待两个瓶子中的初温相同时,在距离约8cm处打开100W的电灯照射。
4.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记录在表格内。
5.再次收集气体,如此多次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统计:
实验结果分析:
从以上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富含CO2的空气的比普通空气在相同的条件下照射升温得更快,这说明了CO2的保温性质,得出CO2是温室气体。
这个实验是较为粗略的实验,但是也能从中反映CO2的保
温功能。
实验研究结论:
CO2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对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极其之大,从本次的实验中我们不难地了解到CO2的
保温作用。
虽然现实中大气的CO2含量并没有实验中的含量那么多,但是全球的CO2含量在攀升,对于数以亿万年来的大气中各种气体稳定的含量来说,这已经破坏了内在机制的平衡和调节。
所以我们应该从生活
中关注气候变化,做低碳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