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建筑 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是什么样的

合集下载

白族住屋形式

白族住屋形式

白族住屋形式一、白族住屋形式的概述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等地。

白族住屋形式独特而有特色,代表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

本文将对白族住屋形式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探讨。

二、传统白族住屋形式1.木结构房屋–传统白族住屋大多采用木结构,以实木作为主要建材,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这种房屋的建筑风格朴实而典雅,由于采用了木材,散发出浓厚的自然气息。

2.坡屋顶–传统白族住屋的屋顶大多采用坡屋顶设计,具有较好的排水能力。

–坡屋顶的设计能够有效抵御风雨的侵袭,保护房屋结构的完整性。

3.三合院–白族住屋的布局主要采用三合院形式,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同时又形成了一个整体。

–三合院布局合理,使得每个房间都能够充分利用光线和空气,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三、现代白族住屋形式的变化1.新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白族住屋形式逐渐引入了一些新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

–这些新材料的应用增强了房屋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使得白族住屋更加安全。

2.设计风格的变化–在现代白族住屋的设计中,一些传统元素逐渐被融入到了现代建筑设计中。

–这种变化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特色,又满足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3.空间利用的改进–现代白族住屋注重空间利用的合理性,更加注重居住的舒适性和功能性。

–极大地提高了居住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家居生活更加便利。

四、白族住屋形式的文化意义1.历史传承–白族住屋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白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智慧的传承。

–这种传统经久不衰,代代相传,成为白族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2.文化交流–白族住屋形式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白族住屋成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理解。

3.生态环保–白族住屋采用自然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生态环保意识在现代社会更加重要,对保护地球家园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白族住屋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代表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大理白族民居——三方一照壁

大理白族民居——三方一照壁

白族一切建筑, 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 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 口彩画
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 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 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谢谢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 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 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其建筑形 式也影响到了周边地区的建筑格局:如丽 江等地也多见这样的建筑形式。大理石头 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 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 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 是建房取材的特点。
照壁
• 照壁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式样有独脚照 壁和“三滴水”照壁两种。独脚照壁又称 “一字平”照壁,壁面高度一致,不分段; “三滴水”照壁壁面分成三段,左右两边 稍矮,大小对称,中间段较高,的民居空间布局称为“六合同春”,加之楼上的 走廊,又把各幢房子全部连通,称为“走马串角楼”
三坊一照壁
大理民居为防劲凤,多坐西朝 东。三坊每坊皆三间二层,正 房一坊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 居住;两侧厢房二坊由下辈居 住。正房三间的两侧,各有“漏 角屋”两间 ,也是二层,但进 深与高度皆比正房稍小,前面 形成一个小天井或“一线天” 以利采光、通风及排雨水。通 常,一边的漏角屋楼上楼下作 卧室或书房,也有作杂物储藏 室的;另一漏角屋常作厨房, 高为二层但不设楼层,以便排 烟。

白族民居类型及格局

白族民居类型及格局

白族传统的民居建筑属于石(砖)木结构,青瓦白墙坡屋顶。

在民居建筑的物质材料选择上,多就地取材,采用周围的石头、砖瓦、木材等等,无论是土木结构,还是砖瓦结构,都追求一种典雅、实用、简朴的建筑风格。

据记载,古代大理南诏国的民居建筑为“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指的就是当地建房取材的特点。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正是沿袭南诏时的建筑方式。

大理白族民间俗语说“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恰好是千百年来,白族人适应环境,善于总结的真实写照。

大理点苍山出产的大理石便是大理的建材特产之一,由于特殊的地质作用,自古以来就因晶莹细腻的石质和绚丽多姿的天然画面而蜚声海内外。

大理石最早名为“点苍石”、“苍山玉”,又因多用来制作砚台、笔架、笔筒、镇纸等书房用品,故人们又称之为“文石”,至清代才统称“大理石”。

大理石上天然美丽的花纹给白族民居增添了无数韵味,民间百姓也为上天赐予的这份礼物而发挥了各自的想象。

传说王母身边有一个专门织五彩云锦的仙女,叫玉女。

一只领略过苍山洱海风光的凤凰飞到天宫里,把绮丽的风光讲给玉女听,玉女听得入了迷,她多想亲眼看一看那不曾见过的人间仙境呀。

机灵的凤凰给玉女出了个主意:“你只要对王母说,你要把苍山洱海的景色描摹下来带回天宫,作为织造云霞的图纸,她一定会答应你去的。

”果然,王母答应了玉女的要求。

于是,玉女驾着一片白云,由凤凰引路来到了苍山中和峰上。

每天不是伴着洱海的碧波描摹苍山十九峰俏丽的山峦,就是披着苍山上的彩云俯视洱海中的点点白帆。

这天清晨,玉女和凤凰来到应乐峰下的隐仙溪旁梳洗,却看到一群面黄肌瘦、衣着褴褛的人在一锤一凿地开挖石头。

玉女呆住了,说:“凤凰,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地方,还有人在受苦呢?”“玉女啊,这些人都是因为交不起国王的租税,只能采石过日子呢。

”玉女和凤凰正说着,却看见一个采石的年轻小伙子晕倒了。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一、建筑特点1.结构简洁:云南白族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简洁明了,常见的有单层或两层的独立房屋,采用木结构或石结构。

屋顶多采用坡屋顶或平券屋顶,屋脊多为直角形,屋顶外面有石板覆盖。

2.布局合理:白族传统民居的布局通常遵循“三进”、“四合院”的原则,即有前进、中进、后进,各进之间通道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以保障家庭生活的私密性。

3.外观简洁:白族传统民居外观线条简洁,墙体多采用石砌或黏土砖砌,外墙没有过多的装饰,保持纯洁质朴的特点。

二、装饰特点1.装饰花纹:白族传统民居的装饰花纹丰富多样,通常以寓意吉祥如瑞云、阳光、树叶等,同时还会运用一些动植物的形象,比如葡萄、花朵等,这些花纹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彩绘壁画:白族传统民居内部墙壁经常布满彩绘壁画,壁画的主题往往与白族的宗教信仰有关,如白族民居常见的有八卦、孔雀、龙凤、花鸟等,这些壁画极富艺术性和装饰性,为民居增添了色彩和韵味。

3.雕刻工艺:白族传统民居的家具和装饰物常常采用雕刻工艺进行装饰,如木雕、石雕等。

这些雕刻工艺精湛,常用来装饰门窗、梁柱、墙壁等部位,使整个房屋更加华丽独特。

4.织物装饰:白族传统民居装饰中,织物也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常被用来装饰床上四周的帐幔、窗帘、靠垫等,以及地板的地毯等。

织物的图案多是以民族花纹为主,色彩鲜艳,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三、风格特点1.浓厚的地方特色: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其装饰元素和风格通常与白族的风俗习惯、信仰文化紧密相连,体现了白族的独特文化。

2.质朴、自然的风格:白族传统民居装饰风格注重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繁杂装饰,彰显了白族人民淳朴自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统一3.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白族传统民居装饰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又满足了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

4.丰富多样的装饰方式:白族传统民居装饰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彩绘壁画、雕刻工艺等传统技艺,也有织物装饰、摆设物等,凸显了白族装饰文化的多样性。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浅析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浅析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主要包括房屋整体布局、建筑材料和墙体结构等方面。

首先,大理白族民居的整体布局通常采用四合院的形式,由四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物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中庭。

这种布局不仅能够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还能够提供一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其次,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石材。

木材被用于构造房屋的主体结构,包括柱子、梁和屋顶等部位。

木材的使用使得建筑物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适应性,可以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而石材则用于墙体的建造,它不仅能够提供稳固的支撑和保护,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火灾等危险。

在墙体结构方面,大理白族民居建筑采用了石砌墙和夯土墙的结合方式。

石砌墙通常用于建筑物的底部,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夯土墙则用于建筑物的上部,它可以有效地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得房屋更加舒适。

此外,墙体还采用了斗拱、檐口和木雕等装饰元素,增加了建筑物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构造主要包括屋顶结构、柱子和梁等部位。

首先,大理白族民居的屋顶通常采用抬檐式结构,即檐口逐级抬升,并用彩绘木雕进行装饰。

这种结构不仅增加了建筑物的层次感,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排水性能,防止雨水积聚。

其次,柱子和梁是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重要构造部分。

柱子通常采用圆柱形状,由一段一段的木材组成,通过榫卯连接而成。

柱子的底部通常使用石料进行加固,以增加其稳定性。

梁则位于柱子之上,用于支撑屋顶的重量。

它通常由榫卯连接而成,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使得整个建筑物更加稳固。

综上所述,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方式独具特色,体现了白族文化和建筑技术的独特魅力。

它以木材和石材为主要材料,采用四合院的整体布局,通过石砌墙和夯土墙的结合方式构筑墙体,以及采用抬檐式屋顶和榫卯连接的柱子和梁等。

这些特点使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不仅在实用性和功能性上具有优势,还在美观性和艺术性上独树一帜。

白族住宅_??????

白族住宅_??????

白族住宅1. 简介白族住宅是指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白族人民所居住的住宅建筑。

白族是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白族住宅通常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独特,采用传统的斗拱结构和百瓦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 建筑风格2.1 传统斗拱结构白族住宅的主要特色之一是采用传统的斗拱结构。

斗拱是一种古老的建筑结构形式,由多个相交的木材构件组成,形成了一个弯曲的拱形。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还能够使建筑更加美观。

白族住宅通常将斗拱作为主要的屋架结构,使建筑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2.2 百瓦顶白族住宅的屋顶形状多采用百瓦顶,也称为“银壳顶”或“银瓦顶”。

这种屋顶形式由多个瓦块互相交错覆盖而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曲线形状。

百瓦顶除了起到防雨、遮阳的作用外,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美观度。

白族住宅采用百瓦顶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3 木屋结构白族住宅大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因此具有较为轻巧、灵活的特点。

木材既满足了建筑的承重需求,又具备了一定的保温和遮阳能力。

白族住宅的木屋结构往往采用卯榫结构,即利用榫头和榫眼相嵌,通过插合和钉连接来完成建筑的搭建。

这种结构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功能布局3.1 院落式布局白族住宅通常采用院落式的布局,在建筑周围围合成一个庭院。

庭院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休闲、交流和家庭活动的场所。

庭院内种植花草树木,形成一片清幽的绿色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3.2 分居布局白族住宅通常采用分居的布局形式,即建筑被划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前半部分是客厅和公共活动区域,后半部分是卧室和私人空间。

这种布局形式体现了白族传统的社群关系和家庭观念,同时也便于居民的生活和家庭活动。

4. 装饰特色4.1 彩色壁画白族住宅的墙壁通常会绘制彩色壁画,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历史。

白族民居建筑

白族民居建筑

一、白族民居的建筑白族民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白族的民居建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建筑艺术上,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并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大理、洱源、鹤庆和剑川等聚居区的白族民居,就是白族居住民俗的集中体现。

白族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的三开间两层楼房。

整座民居的左、右、后三面都用一尺见方的石头砌成两米左右的墙基,其上用土基砌成墙体。

民居的屋面用筒板瓦覆盖,前面重檐, 形成前出廊的格局。

木结构部分,屋架四柱落地,在排间之间和楼板照面林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木林,称为〃穿林〃。

穿林是白族木匠的一项杰出创造,它把整幢房屋的排架连成一个整体, 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

木柱脚多设有柱石,以防潮湿。

在整幢民居中,双层重檐是主要的特点,科学实用。

楼上的屋檐下通常有一个平台,可以挂晒粮食,放置花木,同时可使阳光进入,适宜居住。

下层屋檐前伸,可以保护房屋的木结构部分不受雨淋,底下宽阔的台阶走廊则成为全家人的重要生活空间。

三开间的房屋中,中间为堂屋,装有六扇木雕格子门,平时只开两扇,有红白喜事才全部打开或取下。

堂屋内设有神龛,一般不住人,一般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

两侧房屋住人,楼上房间通常作储藏室,人口较多的家庭有时也住人。

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

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以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

白族的建筑,喜欢依山势定主房,主房两边的房子叫耳房。

主房多数坐西朝东,因为,太阳从东边出来,最先照到屋脊上,优先享受太阳的光辉,统领整个院子。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二、白族民居大门一般的白族人家,通常就在上述的三开间主房前两侧,配上厨房、畜厩,围上围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院落,也就是白族最常见的民居格局。

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白族是我国最注重民居建筑的民族之一。

住宅建筑形式,典型者当推“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

“坊”是一栋三开间二层的房屋,一般坐西向东,以适应南北走向的点苍山的地形和常年的西风。

正房楼下形成走廊,底层廊下前墙为木质,上部用通风格子窗,下部在堂屋用六扇可拆卸的格子门,两边卧室开格子窗和单扇门,一般在卧室与堂屋间。

还另设直通门。

楼层前墙一般为一排木格条窗,楼梯通常在堂屋后部。

屋顶外形,屋脊有生起,两端鼻子缓缓翘起,屋面呈凹曲状,曲线柔和优美。

外墙很少开窗,其山尖檐下,画作黑白彩绘。

在正房对面的一面围墙,做成照壁,其形式为独脚壁和三叠水照壁两种。

照壁本身各段的高度比例,随院子的宽窄有所变化,其中以照壁总宽度等于三间正房的面阔者,体量最为适当。

除照壁外,白族民居建筑的另一个特色,表现在对于大门的装饰。

大门一般可分为有厦门楼和无厦大门两大类。

有厦门楼一般是三间牌楼形制,其中分为“出角”和“平头”两种。

“出角”指有尖长的翼角翘起,檐下有斗拱装饰,极为精致华贵。

“平头”有厦门楼的装饰则较简单,大多数为一般民居采用。

“三坊一照壁”之所以成为白族喜爱的传统住宅建筑形式,归纳起来优点在于:正房习惯向东,而在正对正房的视线前方,有一座较房屋稍低的照壁,提供了较为开阔的天空视野,东升的太阳,可比四合院较早地射入正房和院落中,从而获得更多的阳光。

此外,照壁白墙的反射,有利于改善室内光线不足的问题。

“三坊一照壁”所占地基的宽度,比一般四合院为小,因而更适应于点苍山麓的斜坡地形;而对于习惯于正房廊上活动作息的白族人民来说,视野范围内有一座美丽的照壁,给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与此相适应的民居建筑建筑布局“四合五天井”,由四“坊”房屋构成,与通常所见的四合院不同的是,除正中间一个大院外,四角还各有一个小院,称作漏角天井,故而组成大小五个院子。

各坊房屋,一般都为三间两层,漏角天井中都有耳房,其一为厨房。

大门的位置,仍在住宅的东北角,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入口的小院,再在厢房的山墙上,与二门通达厢廊,其他地方的建筑方法,除无照壁外,与“三坊一照壁”相同。

白族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白族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白族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白族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特点而闻名。

以下是白族民居的一些建筑特色:
1.布局方式:白族民居通常采用“三坊一照壁”的布局方式,即三座房屋加上一个照壁
围成一个院落,主房位于中间,两侧是厢房。

这种布局方式注重对称和平衡,给人以稳重、端庄的感觉。

2.建筑材料:白族民居主要采用土、木、石等自然材料建造,尤其是土墙和石头的使
用非常普遍。

这种就地取材的方式既降低了建筑成本,又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3.外观造型:白族民居的外观造型简洁明快,多采用直线和几何形状,给人以质朴、
大方的感觉。

同时,在细节处理上非常考究,如门楼、窗花等部位的雕刻和装饰都十分精美。

4.内部结构:白族民居的内部结构也很有特色,通常采用“间”作为基本的单元,根据
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进行组合。

同时,在房屋内部也常常设置天井、廊道等空间,增强了室内通风和采光效果。

5.装饰艺术:白族民居的装饰艺术也是一大特色,尤其在木雕、石雕、彩绘等方面非
常出色。

在民居内部,常常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雕门、窗、隔扇等,以及石雕的柱础、门框等。

此外,在墙壁和天井上也有精美的彩绘和图案。

总之,白族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特点展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审美观。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首先,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形式呈现出浓郁的白族特色。

白族民居一般为木构正房和土坯墙瓦房两种类型。

木构正房多为两层或三层,底层为商铺,上层为居住空间;土坯墙瓦房多为一层或两层,房屋朝南,采用土坯夯筑而成。

这种形式反映了白族人民居住的实际需要。

另外,白族民居建筑还融入了大理地区的地理特点,用瓦板或彩色窗棂修饰房屋周边,形成独特的建筑风貌。

其次,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在材料选择上体现了白族文化的精髓。

传统的白族民居以木材和石料为主要建筑材料,木材代表了白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石料代表了大地的坚韧和耐久。

白族民居还采用了红色的坯壁和花窗,表达了白族人民对土地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此外,使用了当地特色的葫芦瓦和山石脊脚等元素,增添了建筑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再次,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还反映在宗教信仰上。

白族人民信奉白教和佛教,他们相信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神灵保护,因此在建筑中加入了神龛和神像,以祈求神灵的庇佑。

白族民居建筑中的龙凤画和白族人物雕刻等元素,也是对于白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的肯定。

最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还承载了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白族人民以家庭为单位居住,房屋布局一般为四合院形式,中间是天井和小花园,周围是房间和厅堂。

这种布局符合白族人民的家庭观念,强调家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家族的团结。

此外,白族民居建筑还常常设置一个石板作为门阶,代表家庭的尊严和荣耀。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丰富多样,展现了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关系。

这种建筑风格既符合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又体现了白族人民的独特文化特征。

它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过对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深入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白族文化,推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

大理民居门楼特色解读

大理民居门楼特色解读

大理民居门楼特色解读大理白族民居是大理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白族建筑形式之一,其它建筑形式包括民族建筑风格白族民居、白族风格民居、白族传统建筑、白族风格建筑和白族传统居住建筑。

这些建筑形式反映了大理白族传统建筑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大理白族民居门楼是发扬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大理白族民居门楼特色的解读需要从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来分析。

在建筑结构方面,大理白族民居门楼通常由数个石墩支撑的悬楼式门楼和两侧高耸的挑水檐构成。

门楼的屋顶多为坡屋顶,采用榫卯结构,屋顶上覆盖着黑色的瓦片或青瓦,整体建筑造型庄重大气,给人一种稳重厚重的感觉。

门楼的立柱和梁柱多为粗壮的石柱或木柱,给人一种坚实的感觉。

整体建筑结构虽然简单朴实,但却充满了稳重厚重的美感。

在装饰艺术方面,大理白族民居门楼的装饰艺术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门楼的榫头、梁、柱、门楼墙壁上都镶嵌着各种图案和花纹,这些图案和花纹多采用几何图案和自然纹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民族风情。

门楼的墙壁上还常常绘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各种图案,这些图案明快生动,充满了活泼有趣的艺术感染力。

门楼的装饰艺术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反映了白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文化内涵方面,大理白族民居门楼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大理白族民居门楼建筑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大理地处云南高原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是白族人民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

白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居住生活方式和建筑文化传统。

大理白族民居门楼是大理白族人民为适应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特色而形成的特殊建筑形式,它承载了丰富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白族的民居

白族的民居

一、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基本构造白族民居平面布局多以三个开间组成一坊为单元,两边住人。

开间一般3.3米至3.6米。

中间为堂屋,开间一般为3.6米至3.8米。

进深5至6米。

前设走廊,前檐柱至金柱中距1.8米至2米,单层走廊上盖瓦屋面.并有大出厦和小出厦之分。

楼层走廊安木栏杆。

民居一般为二层,硬山屋顶。

庭院布局一坊单元房子,可以单独加围墙、厨房、厕所等建成为一般普通民居建筑。

也可以组成“三坊一照壁”的形式,即由三坊单元房子同一方围墙即照壁组成三合院。

在“三坊一照壁”中主房比厢房室内水平高15厘米左右,主房与厢房的交接处在转角小厦上设麻雀台及二个漏阁,漏阁一般由比主房进深及开间浅小的二间房子组成,连接于主房并用围墙联系组成小天井,漏阁可做厨房及堆放杂物用。

“四合五天井”可以做成有走廊小厦瓦屋面,四坊房子楼层相互不连通的式样。

也可以做成四坊房子楼层相互连通不设小厦瓦屋面,而是设楼层走道为木栏杆的形式。

白族民居一般都是石木结构或土木结构。

青筒板瓦屋面,墙裙及墙角是用麻条石支砌成直立平放的形式,后檐墙、山墙墙裙以上用毛石墙或土基墙。

屋面出檐除正面两山墙内皮之间做成木椽出檐外,其余抬青石板飞檐石,后檐墙抬大号飞檐,山墙抬中号飞檐,正面墙角抬青石板虎牙,在飞檐石下还安飞砖、飞瓦。

屋面檐口飞檐石的设置是白族民居区别于其它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别具一格。

白族民居的木结构大架是做成古建构架结构,屋面硬山形式,有五架梁、七架梁等之分,根据房屋进深决定梁的架数。

大架一般做成金片结构或工字形构架结构。

大架是用立柱和横梁以榫卯组合,数层重迭的梁架逐层缩小加高,直到最上一层承托梁檩中脊。

屋面檩条除屋脊是用三根即一根枋木挂枋,两根圆木盖梁叠合外,其余为一根枋木挂枋和一根圆木盖梁叠合。

挂枋下再设千斤担。

在檩条间根据板瓦宽度钉椽子。

建筑物重量全部由构架承担。

墙壁只起围护作用。

楼面承重梁多用二根大枋叠合组成,上面再加扣承枋,控制楼楞位置。

白族建筑特色

白族建筑特色

白族建筑特色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理地区。

他们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白族建筑的特色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建筑材料白族传统建筑多使用木材和石头作为主要材料。

这些天然材料给白族建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质感和风格。

木材被用于建造房屋的骨架和梁柱,石头则被用来砌筑墙体和地面。

这些材料既具有强大的抗压性,又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建筑有着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二、建筑形式白族建筑以“三坡一堆四合院”为主要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

三坡屋顶是白族建筑的标志性元素,即屋顶两侧呈斜坡,中间呈弧形,兼具美观和排水的功能。

一堆是指建筑物前的院落,可以用来种植花草树木,也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合院则是由四幢建筑围合而成的中庭式建筑群,常用于家庭住宅或者公共场所。

三、装饰元素白族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丰富多样的装饰元素。

白族人民善于用彩绘、雕刻和刺绣等技艺将建筑装饰的图案、花纹和文字融入建筑中。

这些装饰元素既美化了建筑的外观,也传递着白族人民的文化和信仰。

比如,他们常常使用象征吉祥和幸福的图案和颜色来装饰建筑,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福。

四、民居布局白族传统建筑的布局通常采用分户式或者对角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建造。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居住空间,并且与其他家庭保持一定的距离,增加了私密性和亲密性。

民居的布局通常是围合式的,建筑围合成一个中心庭院,起到隔绝外界噪音和保护隐私的作用。

庭院被用来种植花草树木,形成自然的环境氛围。

五、文化传承白族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表达,更是白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通过建筑的设计和装饰,白族人民将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传递给后代。

他们注重家庭和睦、和谐相处,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这些都体现在建筑的细节中。

白族建筑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象征。

总结白族建筑以其独特的材料、形式、装饰元素和布局,展现了白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三坊一照壁-大理民居

三坊一照壁-大理民居

三坊一照壁-大理民居三坊一照壁,大理民居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

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格式。

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

院落宽敞,阳光充足。

多数人家还设有花坛,种植山茶、石榴、挂花、香橡等花木,花草芬劳四溢,环境优美舒适。

照壁用白灰粉刷,由名人题写“万紫干红”、“旭日东异”或“福”、“寿”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大宇。

四周山墙也一样彩画着各种山水、花鸟、给人以生动活泼、均匀对称、和谐优美的感觉。

虫鱼图案,每个角落的装饰都很讲究。

三坊每坊皆三间二层,正房一坊朝东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房二坊由下辈居住。

正房三间的两侧各有“漏角屋”两间,也是二层,但进深与高度皆比正房稍小,前面形成一个小天井或“一线天”以利采光、通风及排雨水。

通常,一边的漏角屋楼上楼下作卧室或书房,也有作杂物储藏室的;另一漏角屋常作厨房,高为二层但不设楼层,以便排烟。

漏角屋的入口一般在厢房厦子的端墙上,设门控制。

此例正房与厢房二坊相交处在结构上用“头梁合抱柱”的办法共用一根柱子,这样三坊与照壁台围成一个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生活天井,其间砖石铺地,放置少量盆景花卉。

大门设在东南角、东厢房一坊厦子的端部,朝南向。

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平面功能上略有不同,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皆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称作草料楼。

天并不像城镇中仅供生活之用,而要兼供生产(晒谷子或加工粮食),故而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石铺地),为此,正房与厢房二坊相交处在结构上不用“头梁合抱柱”,而用八宇墙将二坊脱开以扩大天井面积。

此例西北漏角屋为厨房,其外为菜园;西南角不设漏角屋,原安排一花园(现供养猪等副业用);照壁东面利用空地围以小院绿化种植;东南角大门外还有一块可拴牛马的场地,这些都是农村利用各种地段发展副业生产而作的灵活安排。

城镇中临街的房屋作铺面用,也有利用地形作地下室的。

白族的建筑有啥风格?白族人的住宅是啥样的

白族的建筑有啥风格?白族人的住宅是啥样的

白族的建筑有啥风格?白族人的住宅是啥样的>白族的住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

平房结构多以“三房一照壁”为主,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排架”(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

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为隔,山墙到顶,屋面挑出,有防止邻居火灾波及作用。

在“排架”间和楼板照面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的枋,当地叫做“穿枋”,是白族木工一项很出色的创造。

“穿枋”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联成一个整体。

与照面枋、檐口挂枋和落地枋相互作用之后,刚度很大,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日数既多,风力又强,尤其下关一带,每秒钟最大风速可达四十米左右。

在与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

白族建筑的照壁比较高大,主房、厢房和厅房一般是层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着互相屏障的作用,由于从房屋坐向,平面组合到主面处理,都为避风步步筑防,所以不为劲风所烦扰。

门楼装饰的种类通常包括泥塑、木雕、彩云、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一座中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玲挑剔透、雄浑稳重和美观大方的综合艺术的建筑。

白族这种门楼,不仅造型富于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的布局结构上也独具风格。

如在花坊、照壁、天花板以及门窗上均雕有人物、花卉、山水和鸟兽,组成双凤朝阳、二龙抢宝、百鸟朝凤等图案。

门楼各部位系用凿榫卯眼相接,一般不使用铁钉,却又连接得十分牢固。

花栉和斗拱.的布局与安装,纵横交错,支承挑檐,结构精巧严谨,造形简洁大方。

远远望去,给人一种既均衡对称又美观和谐的感觉。

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白族民间建筑。

普及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白族聚居区。

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

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条),墙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

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

山墙屋角习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

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

大理喜州、海东一带有的民居建筑还有泥塑,造塑多为龙凤、古瓶、花卉。

照壁即瓦顶飞檐的粉墙,是建筑中艺术装点最集中的地方,多用凸花青砖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各组中心再作粉画,或镶嵌自然山水图案的大理石。

有的在两边塑鱼,以示稳固。

照壁脚下常砌花坛,花香四溢,怡静幽雅。

照壁与正房和两侧楼房构成三房一照壁的格局。

此外,更高级的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套院建筑,其木雕、石刻、粉画就更为集中突出。

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为定居形式。

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条件就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

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

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

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

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

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

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

据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白族庭院建筑艺术

白族庭院建筑艺术

白族庭院建筑艺术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云南大理白族的建筑艺术独具一格,以喜洲门楼最佳。

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三坊一照壁”,通常采用中原殿阁造型,飞檐串角,但多用石灰塑成或砖瓦垒砌。

富于装饰的门楼可以说明白族建筑图案的一个综合表现。

一般都采用殿阁造型,飞檐串角,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

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

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白族很讲求住宅环境的优雅和整洁。

多数人家的天井里一般都砌有花坛,种上几株山茶、缅桂、石榴、等乔木花果树。

花坛边沿或屋檐口放置兰花等盆花。

种花爱花是白族的传统美德。

亮丽的白族瓦房文章

亮丽的白族瓦房文章

亮丽的白族瓦房文章白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理、丽江、怒江等地。

白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以白色墙壁和红色瓦片为主要特征,被称为“白墙红瓦”。

其中,白族瓦房是白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瓦房是一种传统的民居建筑,通常由木结构和石基础组成。

房屋的外墙采用白色的石灰涂料,屋顶则铺设红色的瓦片。

白墙红瓦的颜色搭配非常和谐,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

此外,白族瓦房的屋顶呈弯曲的拱形,形状独特,富有艺术感。

白族瓦房的内部结构也非常精致。

房屋内部通常分为前厅、中厅和后厅三个部分。

前厅是客厅,中厅是起居室,后厅是卧室。

房屋内部的装饰也非常精美,墙壁上挂着各种绣品和画作,地面上铺着花纹繁复的地毯。

此外,白族瓦房的门窗也非常有特色,门窗上雕刻着各种花纹和图案,非常精美。

白族瓦房的建筑风格不仅美观,而且非常实用。

由于云南地区的气候多雨,白族瓦房的屋顶设计非常巧妙,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渗透。

此外,白族瓦房的墙壁也非常厚实,可以有效地隔热保温,使屋内温度适宜。

白族瓦房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瓦房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都反映了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白族人民崇尚自然,喜欢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这也体现在了白族瓦房的建筑风格中。

此外,白族人民还非常注重家庭和睦,白族瓦房的内部结构也反映了这一点。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白族瓦房被拆除或改建。

然而,白族瓦房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

同时,白族瓦房也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欣赏和了解白族文化。

白族瓦房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同时也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白族文化的魅力。

云南地区白族民居营建工法的演绎与传承

云南地区白族民居营建工法的演绎与传承

云南地区白族民居营建工法的演绎与传承云南地区白族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白族民居以其优美的造型、独特的木构结构和精湛的彩绘技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和彩绘工艺三个方面,探讨白族民居营建工法的演绎与传承。

首先,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丰富多样。

白族民居主要有三种形式:坊式民居、围合式民居和板桥式民居。

其中,坊式民居多见于大城市和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建筑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围合式民居多见于农村地区,规模较小,通常由几幢房屋围合而成;板桥式民居建筑则是白族民居的独特之处,是具有板桥结构的多层民居,既节省了土地空间,又使建筑更具美观和实用性。

其次,白族民居的建筑材料讲究质量和环保。

白族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木材和土坯,这些材料环保而耐久,可以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白族民居的建筑结构采用榫卯结构,以木材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精确的匹配,不需要钉子和螺丝等其他辅助材料,使建筑更加坚固和稳定。

最后,白族民居的彩绘工艺独具特色。

白族民居的墙壁、门窗和家具等都有精致的彩绘装饰。

白族彩绘以鲜艳、多样的颜色为特点,常以花鸟、人物、动物等为图案,寓意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白族彩绘采用的是传统的水云彩绘技法,通过层层施色和加工,使彩绘图案更加细腻、立体感更强,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总的来说,白族民居的营建工法在云南地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经过代代传承,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建筑工艺和技术。

在现代社会,白族民居的建造材料和工艺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进,更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但是,白族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和彩绘工艺依然被保留下来,并且对当地民众的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

白族民居的营建工法的演绎与传承,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一种对生活智慧和人类智慧的传承和发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白族建筑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是什么样的
三房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栋带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

正中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合院”。

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

院内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四合五天井由四栋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栋房屋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

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

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

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开二门通达厢廓。

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

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

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房一照壁”相同,注重内部装修,富丽堂皇。

重院民居常以“三房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

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是富裕之家常采用的民居建筑形式。

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白族传统居住要求。

两房一耳又称两向两房,即由两方带厦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问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

在两房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的两边,多以正房相对的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的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和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一房三墙即由一方带厦的房屋和三面围墙组成院落,房屋左右两边各有漏角一个。

这类民居主要为人口较少或经济力量单薄的人家所建。

另外,居住在城镇的沿街居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