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42页)
合集下载
第08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PPT课件
A × B=C
计税依据 税率 税额
6
一、税制要素
(一)税制的基本要素
征税对象
税目
税目是在征税对象范围内规定的具体征税类别,是对征税
对象的具体化。
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稿酬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经营所得
偶然所得
7
一、税制要素
(一)税制的基本要素
节省 政府在征税时花费的人力和经 费最少,征税费用不能过高。
31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二)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便利 确实
最少征收费用 平等
32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二)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平等 一国国民应当根据自己的收入 能力,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 享得收入的比例来承担政府的 经费开支。
33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四)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又称为课税技术原则。
确实
便利
节省
42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五)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
公平 原则
税收负担的分配应当 公平,应使每个人支 付合理的份额。
43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五)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
效率 原则
要求对征税方式进行选择, 尽量不影响市场主体的经 济决策,将税收的额外负 担降低到最低程度。
税收不可驱使财富外流。
政府征税不应该导致财富逃出国 外,因此对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财 富征税应慎重考虑。
38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四)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是指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在于组 织财政收入,满足财政支出需要,又称为财政 收入原则。
税收原理(ppt40张)
三、税率
(三)定额税率。 又称固定税额,是指以 课税对象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 额,它通常适用于从量定额计征的税种。
四、减税免税
减税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
的鼓励和照顾措施。减税是从应征税 款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免征全部 税款。
四、减税免税
税额=税基×税率 (一)税基式减免 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 的起点。 免征额是在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 的数额。 (二)税率式减免 (三)税额式减免
分
1、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够转移的税种称 之为直接税。 2、间接税。凡是税负能够转移的税种称之 为间接税。
三、 税收分类
(三)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划
分
1、价内税。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 为价内税。 2、价外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 为价外税。
三、 税收分类
(四)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划分
为“额累”和“率累”两种。 “额累”是指按照课税对象的绝对额分级 累进,如所得税一般按所得额大小分级累 进。“率累”是指按与课税对象有关的某 一比率分级累进。 额累和率累按照累进依据的构成的不同又 可分为“全累”和“超累”。
三、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是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
按相应等级的累进税率征税,即按课税对 象适用的最高档次的税率统一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则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 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 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按照各自对应的累 进税率计征税款,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 时使用若干个税率。
比例。
(一)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或 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 例征税。 (二)累进税率。是指同一课税对象,随 其数量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 率,表现为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为若 干等级,不同等级的课税对象适用由高到 低的不同税率。
税收原理PPT课件
掌握税收的种类与征收方式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不同种类的税收及其 征收方式,了解税收征收的具体操作和管理,为将来从事 财政、税务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02 税收基本概念
税收定义与特点
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 律规定的标准,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 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取得的一种财 政收入。
税收结构
税收结构是指各种税种在税收体系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合理的税收结构能够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
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有过大的差异或歧视。
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尽可能地减 少成本,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资和经济持续发展。
06 税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国际税收制度比较
各国税收制度特点
比较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特点,包括税制结构、 税种设置、税收征管等。
税收制度的差异
分析各国税收制度之间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对 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税收制度的趋同性
研究各国税收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同的现象,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的开征 、停征以及各种税收的减免等都必须依照 法律的规定执行。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符合国家的社会政策目 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
03 税收制度与政策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定义
税收制度是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而规定征收的各种税的制度,以 及相应的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义务和负担,包括经济负 担和心理负担。
税收负担的合理配置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不同种类的税收及其 征收方式,了解税收征收的具体操作和管理,为将来从事 财政、税务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02 税收基本概念
税收定义与特点
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 律规定的标准,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 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取得的一种财 政收入。
税收结构
税收结构是指各种税种在税收体系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合理的税收结构能够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
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有过大的差异或歧视。
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尽可能地减 少成本,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资和经济持续发展。
06 税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国际税收制度比较
各国税收制度特点
比较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特点,包括税制结构、 税种设置、税收征管等。
税收制度的差异
分析各国税收制度之间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对 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税收制度的趋同性
研究各国税收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同的现象,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的开征 、停征以及各种税收的减免等都必须依照 法律的规定执行。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符合国家的社会政策目 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
03 税收制度与政策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定义
税收制度是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而规定征收的各种税的制度,以 及相应的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义务和负担,包括经济负 担和心理负担。
税收负担的合理配置
第六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PPT课件
• 2.税收归宿
• 税收归宿亦称“税负归宿”、“赋税归宿 ”、“课税归宿”。它是税收负担的最后 归着点,即是税收负担运动的最后归着环 节,表明全部税收负担最后是由谁来承担 的。
• (二)税负转嫁的形式
• 1.前转
• 前转又称顺转,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顺 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方 法,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 担。
的征收,不能发生不正常的情形。
• (5)税收应对征收费用较少的物品课征。 • (6)税收的征收,必须使纳税容易且便利。
3.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 (1)平等原则 • (2)确实原则 • (3)便利原则 • (4)节约原则 • (二)近代西方税收原则(19世纪至20世纪
30年代) • 1.西斯蒙第的税收原则 • (1)税收不可侵及资本。 • (2)税收不可以总产品为课税依据。
• 4.效率原则
• (1)税收的行政效率
• 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政府应该以尽可能小 的税收成本获得税收收入。
• (2)税收的经济效率
•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税收效率原则更高层次 的内容。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 经济。
第四节 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
• 一、税收负担的定义、分类及衡量 • (一)税收负担的含义 •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由于政府征税
税人的应纳税款扣除并缴纳入库的单位和 个人。 • 负税人,是指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
• (二)征税对象
•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的客体,是主要解决对 什么征税的问题,它是课税的对象或目的 物。
•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课税对象主要有所得 、财产、商品三大类型。
• 1.税目 • 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分类。
销售者 税负转嫁起点
原价+税金
财政学原理课件-税收原理
稅收存在的依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政府活動主要表現為為社會提供公共商 品,以滿足公共需要,由於公共產品具有非排他 性和非競爭性的特點,其效率價格為零,這就決 定了這類商品無法通過市場交易方式取得足以補 償成本的資金,而這種成本補償是必不可少的, 否則政府活動無法維持,因此,稅收就成為政府 以非市場方式取得收入,為公共商品的供給提供 資金保障的基本手段。從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公 共商品並課征稅款,社會公眾取得政府服務的 “利益”並支付稅款的角度看,稅收可以稱為公 共商品的“價格”,即它體現以政府為一方,社 會公眾為另一方的整體“交換”關係。
(二)稅收存在的依據
稅收存在的依據說明國家或政府為什麼要徵稅, 社會公眾為什麼要繳稅的問題。科學地說明稅收存 在的依據,對於深入把握稅收的本質具有重要意義。
17世紀以來,西方經濟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 了深入探討,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學說,較有代表 性的為“公需說”、“交換說”和“經濟調節 說”。
“公需說”起源於17世紀德國官房學派的奧布 利支、克洛克和法國的波丹。這種學說認為,國家職 能在於滿足公共需要,增進公共福利,為此需要費用 支出,稅收就是實現這種職能的物質條件;換言之, 國家及公共團體為充實公共需要,才要求人民納稅。
2、無償性
稅收的無償性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國家徵稅並不 直接以向納稅人提供相應數量的公共商品或納稅人分享 相應的公共商品利益為依據,即不具有“等價交換”的 性質,就國家與納稅人的具體關係而言,國家向納稅人 徵稅是無償的,而納稅人消費公共商品也是無償的。二 是指國家徵稅與納稅人受益之間不存在一一對應的直接 償還關係。即儘管稅收最終用於滿足社會公共需要,但 國家徵稅時並不向納稅人支付任何報酬,稅款徵收入庫 之後也不直接以某種方式返還給納稅人個人。這是與公 共商品的性質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對稅收的客觀要求相一 致的。國家所徵稅款為國家所有,不需要直接歸還給納 稅人。
财政学全套税收原理.pptx
• (3)社会正义原则。
• 普遍原则 • 平等原则
• (4)税务行政原则。
• 确实原则 • 便利原则 • 节省原则
第12页/共59页
(二)现代课税原则
• 1.税收效率原则 • (1)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 • 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活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尽可能地使征税的成
第6页/共59页
• (4)义务税。
• 又称为“分担说”、“牺牲说”等。19世纪德国 的劳吾提出“租税是根据一般市民的义务,按一 定标准,向市民征收的公课” 。20世纪初美国的 裴伦认为“所谓赋税,乃是用强迫方法征收人民 的财富,以供全国居民谋普通利益之用” 。
• 义务说认为纳税为人民应尽的义务,谁也不得例 外,认为国家是万能的主宰,人民为国家而存生, 国家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是集体与个人 的关系。国家可以强制公民纳税,纳税是人民应 尽的一份义务,与个人享受多少或能否享受到某 种利益并无关系。
第21页/共59页
(二)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 最适商品课税 • 最适所得课税 •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配合 • 最适税收征管
第22页/共59页
第三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
• 一、税收与生产活动 • 政府征税会引起商品相对价格体系和厂商可支配资源数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厂商的生产行为,这种影响可
归为税收对生产活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18页/共59页
• 在税收思想史上,亚当·斯密的平等、确实、便利和最小征收费用四原则是最早 衡量税制优劣的主要标准,在最适税收理论中被简化成如下三种要求:(1)税 收公平的要求;(2)减少征收费用的要求;(3)减少抑制性效应的要求。第 一个要求反映的是税制公平的思想,第二、第三个要求反映的是税收效率的思想。
• 普遍原则 • 平等原则
• (4)税务行政原则。
• 确实原则 • 便利原则 • 节省原则
第12页/共59页
(二)现代课税原则
• 1.税收效率原则 • (1)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 • 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活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尽可能地使征税的成
第6页/共59页
• (4)义务税。
• 又称为“分担说”、“牺牲说”等。19世纪德国 的劳吾提出“租税是根据一般市民的义务,按一 定标准,向市民征收的公课” 。20世纪初美国的 裴伦认为“所谓赋税,乃是用强迫方法征收人民 的财富,以供全国居民谋普通利益之用” 。
• 义务说认为纳税为人民应尽的义务,谁也不得例 外,认为国家是万能的主宰,人民为国家而存生, 国家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是集体与个人 的关系。国家可以强制公民纳税,纳税是人民应 尽的一份义务,与个人享受多少或能否享受到某 种利益并无关系。
第21页/共59页
(二)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 最适商品课税 • 最适所得课税 •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配合 • 最适税收征管
第22页/共59页
第三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
• 一、税收与生产活动 • 政府征税会引起商品相对价格体系和厂商可支配资源数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厂商的生产行为,这种影响可
归为税收对生产活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18页/共59页
• 在税收思想史上,亚当·斯密的平等、确实、便利和最小征收费用四原则是最早 衡量税制优劣的主要标准,在最适税收理论中被简化成如下三种要求:(1)税 收公平的要求;(2)减少征收费用的要求;(3)减少抑制性效应的要求。第 一个要求反映的是税制公平的思想,第二、第三个要求反映的是税收效率的思想。
财政学第十章 税收原理幻灯片PPT
第十章 税收原理
引言
▪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形 式。
▪ 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出政府行为的规范性。
精品文档
2
▪ 第一节、税收:概念、特征和原则 ▪ 第二节、税收:术语与分类 ▪ 第三节、税收效应 ▪ 第四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第五节、税收制度
精品文档
3
第一节、税收:概念、基本特征和原则
(1)经济效率原则: A.微观经济效率原则。在保证税收收入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对个人自主经济抉择的干扰(政府征税 时,改变了商品价格,从而影响了个人的选择行 为); B.宏观经济效率原则。即用税收的杠杆作用来调节 与干预宏观经济,减少宏观效率损失。
精品文档
11
(2)行政效率原则: •是指政府以尽量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 入,它通过税收成本与税收收益的比较得以衡量。 •税收成本(包括征税费用和纳税费用): •A.征税费用:指税务部门在征税过程中所发生的各 项费用,包括税务机关办公设施、办公设备,税务 人员的工资、奖金及征税过程中所需的其他支出等。 •B.纳税费用:指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办理纳税手续 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纳税人雇佣税务顾 问、会计师所发生的费用,申报纳税所发生的时间 和交通费,代扣代缴税款所支付的费用,等等。
2.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A.平等原则。主要是强调取消特权税,贵族僧侣和贫民 百姓一样依法纳税;
B.确实原则。各公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确定的, 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完纳的方法、完纳的数额, 都应当让一切纳税人及其他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如 果不然,每个纳税人,就多少不免为税吏的权力所左右;
5பைடு நூலகம்
▪ 税收的基本特征 ▪ 强制性 ▪ 指国家征税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
引言
▪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形 式。
▪ 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出政府行为的规范性。
精品文档
2
▪ 第一节、税收:概念、特征和原则 ▪ 第二节、税收:术语与分类 ▪ 第三节、税收效应 ▪ 第四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第五节、税收制度
精品文档
3
第一节、税收:概念、基本特征和原则
(1)经济效率原则: A.微观经济效率原则。在保证税收收入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对个人自主经济抉择的干扰(政府征税 时,改变了商品价格,从而影响了个人的选择行 为); B.宏观经济效率原则。即用税收的杠杆作用来调节 与干预宏观经济,减少宏观效率损失。
精品文档
11
(2)行政效率原则: •是指政府以尽量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 入,它通过税收成本与税收收益的比较得以衡量。 •税收成本(包括征税费用和纳税费用): •A.征税费用:指税务部门在征税过程中所发生的各 项费用,包括税务机关办公设施、办公设备,税务 人员的工资、奖金及征税过程中所需的其他支出等。 •B.纳税费用:指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办理纳税手续 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纳税人雇佣税务顾 问、会计师所发生的费用,申报纳税所发生的时间 和交通费,代扣代缴税款所支付的费用,等等。
2.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A.平等原则。主要是强调取消特权税,贵族僧侣和贫民 百姓一样依法纳税;
B.确实原则。各公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确定的, 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完纳的方法、完纳的数额, 都应当让一切纳税人及其他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如 果不然,每个纳税人,就多少不免为税吏的权力所左右;
5பைடு நூலகம்
▪ 税收的基本特征 ▪ 强制性 ▪ 指国家征税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
财政管理第七章税收原理ppt
• 税收的均一性是税收被人们认可的一个前提。如 果征税不均一,不能做到一视同仁,税负崎轻崎 重,公共利益和个体之间的矛盾就不可调和。
• 均一性使得税收与规费、摊派等财政收入形式区 别开来。
均一性
• 要求同种产品、同种行为、同种或者同类征税对 象、同等纳税能力的纳税人纳一样或者同量的税。
• 税收的均一性是税收被人们认可的一个前提。如 果征税不均一,不能做到一视同仁,税负崎轻崎 重,公共利益和个体之间的矛盾就不可调和。
国有不同的标准。非常复杂。
中国对于居民身份的判定
• 中国采取的是一年期标准。 • 中国税法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住
满1年的个人为中国税收居民。 • 由于中国的纳税年度采用日历年度,所以一个在中
国无住所的自然人,只有在中国境内在一个纳税年 度内住满365日,才能成为中国税收居民。 • 在计算居住天数时,临时离境视同在中国境内居住。 临时离境,在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不超过30日 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 • 一个自然如果跨年度住满365天,并不会成为中 国的税收居民。
税收管辖权
• 二、内容
• 1.地域管辖权 • 主权国家按照领土原则(又称属地原则)所确立起
来的税收管辖权。
• 在实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以收益、所得来源地或财 产存在地为征税标志。
• 分解为两种情况: • 一是对本国居民,只须就其本国范围内的收益、财产
和所得纳税。即使在国外有收益、所得和财产,也没 有纳税义务;
• 第三,税收是政府调控干预经济的主要工具
• 税收对经济调节的实现是依靠税收负担的变化实现。
• 微观上,征税会改变纳税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
• 宏观上,税收总量的大或者小可以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 求。影响资源在政府和私人之间的配置结构,影响提供公 共产品和服务。影响私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 均一性使得税收与规费、摊派等财政收入形式区 别开来。
均一性
• 要求同种产品、同种行为、同种或者同类征税对 象、同等纳税能力的纳税人纳一样或者同量的税。
• 税收的均一性是税收被人们认可的一个前提。如 果征税不均一,不能做到一视同仁,税负崎轻崎 重,公共利益和个体之间的矛盾就不可调和。
国有不同的标准。非常复杂。
中国对于居民身份的判定
• 中国采取的是一年期标准。 • 中国税法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住
满1年的个人为中国税收居民。 • 由于中国的纳税年度采用日历年度,所以一个在中
国无住所的自然人,只有在中国境内在一个纳税年 度内住满365日,才能成为中国税收居民。 • 在计算居住天数时,临时离境视同在中国境内居住。 临时离境,在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不超过30日 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 • 一个自然如果跨年度住满365天,并不会成为中 国的税收居民。
税收管辖权
• 二、内容
• 1.地域管辖权 • 主权国家按照领土原则(又称属地原则)所确立起
来的税收管辖权。
• 在实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以收益、所得来源地或财 产存在地为征税标志。
• 分解为两种情况: • 一是对本国居民,只须就其本国范围内的收益、财产
和所得纳税。即使在国外有收益、所得和财产,也没 有纳税义务;
• 第三,税收是政府调控干预经济的主要工具
• 税收对经济调节的实现是依靠税收负担的变化实现。
• 微观上,征税会改变纳税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
• 宏观上,税收总量的大或者小可以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 求。影响资源在政府和私人之间的配置结构,影响提供公 共产品和服务。影响私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第九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原理》PPT课件
税收是一个古老的财政范畴,它随国家的产生而 产生,并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得以完善,发挥着日 益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国家征税和公众缴税是社会 成员分摊和负担生产与提供公共商品费用的形式。在 人类社会形成的初期,由于公共活动的规模较小,这 种分摊行动具有偶然性和非规范性。随着人类社会的 发展,公共活动规模的扩大,由社会成员分摊公共费 用成为一种经常性的需要,从而税收就成为以法律形 式体现,由政府专门实施的规范化的筹集公共费用的 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捐税体现着表现在经济 上的国家存在。”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
税收存在的依据说明国家或政府为什么要征税, 社会公众为什么要缴税的问题。科学地说明税收存 在的依据,对于深入把握税收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17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 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学说,较有代表 性的为“公需说”、“交换说”和“经济调节 说”。
“公需说”起源于17世纪德国官房学派的奥布 利支、克洛克和法国的波丹。这种学说认为,国家职 能在于满足公共需要,增进公共福利,为此需要费用 支出,税收就是实现这种职能的物质条件;换言之, 国家及公共团体为充实公共需要,才要求人民纳税。
表9-1
税级(元) 1000以下 1001-5000 5001-10000 10000以上
税率(%) 10 20 30 40
速算扣除数(元) 0 100 600
1600
累进税率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主要适 用于所得税,是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 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3、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是按课税对象的实物单位直接规定 固定税额,而不采取征收比例的形式。如按吨、 平方米、辆等实物单位规定单位税额。定额税率 的特点是计算方便,且税款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但税负不尽合理,只适用于少数税种或某些税种 中的部分税目。
财政学(第五版)课件:税收原理
《财政学》(第五版)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 (二)课税对象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七)课税基础
《财政学》(第五版)
税率的划分--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税
率
累进
比例 定额
税基
0 图8-1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
嫁。 4. 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
较难转嫁 5. 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财政学》(第五版)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S’
D P
P
D
S’
P2
《财政学》(第五版)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equity and efficiency for tax )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equity criterion and efficiency criterion )
三、税收中性(neutrality)问题
(tax neutrality )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什么是税收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税收原则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财政学》(第五版)
The principles of taxation
8.1 The definition of taxation 8.2 The terminology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财政学》(第五版)
本章小结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 (二)课税对象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七)课税基础
《财政学》(第五版)
税率的划分--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税
率
累进
比例 定额
税基
0 图8-1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
嫁。 4. 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
较难转嫁 5. 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财政学》(第五版)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S’
D P
P
D
S’
P2
《财政学》(第五版)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equity and efficiency for tax )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equity criterion and efficiency criterion )
三、税收中性(neutrality)问题
(tax neutrality )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什么是税收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税收原则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财政学》(第五版)
The principles of taxation
8.1 The definition of taxation 8.2 The terminology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财政学》(第五版)
本章小结
财政学第07章税收基本原理.ppt
国家税收总负担指标 : (1)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率 =税收总额÷同期国民收入 ×100% (2)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税收总额÷同期国内 生产总值×100% (3)税收占个人收入总额的比率 =税收总额÷同期个人 收入总额×100%
另一类是反映企业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即微观 税负率。
企业税收负担指标: (1)企业税负总负担率 =纳税总额÷同期销售收入 ×100% (2)企业流转税负担率 =各流转税合计÷同期销售收入 ×100% (3)企业所得税负担率 =实纳所得税额÷同期利润总额 ×100% (4)企业净产值税收负担率 =纳税总额÷净产值(或增 加值)×100%
纳税人亦称为纳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 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中国金融出版社
14
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2019/3/23
一、税制要素 (二)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亦称税收客体,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标 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中国金融出版社
15
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2019/3/23
一、税制要素 (三)税率
三是其他因素。包括征收管理水平、纳税人的守法程度等。 总之,税收负担最终取决于国家需要的财政资金数量与经济 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承受能力。
中国金融出版社
27
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
2019/3/23
一、税收负担 (二)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
衡量税收负担的经济指标有两类:
一类是反映国家税收总负担的指标,及宏观税负 率;
中国金融出版社
22
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2019/3/23
二、税收的分类 (三)按课税标准分类
按照课税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 税。国家征税时,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对课税对象的 数量加以计量,即确定税基。有两种方法:一是以 实物量为课税标准确定税基;二是以货币量,即以 价格为课税标准确定税基。采用前一种方法的税种 称为从量税,采用后一种方法的税种称为从价税。
另一类是反映企业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即微观 税负率。
企业税收负担指标: (1)企业税负总负担率 =纳税总额÷同期销售收入 ×100% (2)企业流转税负担率 =各流转税合计÷同期销售收入 ×100% (3)企业所得税负担率 =实纳所得税额÷同期利润总额 ×100% (4)企业净产值税收负担率 =纳税总额÷净产值(或增 加值)×100%
纳税人亦称为纳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 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中国金融出版社
14
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2019/3/23
一、税制要素 (二)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亦称税收客体,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标 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中国金融出版社
15
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2019/3/23
一、税制要素 (三)税率
三是其他因素。包括征收管理水平、纳税人的守法程度等。 总之,税收负担最终取决于国家需要的财政资金数量与经济 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承受能力。
中国金融出版社
27
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
2019/3/23
一、税收负担 (二)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
衡量税收负担的经济指标有两类:
一类是反映国家税收总负担的指标,及宏观税负 率;
中国金融出版社
22
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2019/3/23
二、税收的分类 (三)按课税标准分类
按照课税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 税。国家征税时,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对课税对象的 数量加以计量,即确定税基。有两种方法:一是以 实物量为课税标准确定税基;二是以货币量,即以 价格为课税标准确定税基。采用前一种方法的税种 称为从量税,采用后一种方法的税种称为从价税。
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原理PPT课件
• 违章行为 • 违章处理措施 • 税务争议的处理程序
第16页/共36页
第三节 税收的分类
第17页/共36页
一、按税收客体分类 • 流转税 • 所得税 • 财产税 • 资源税 • 行为税
第18页/共36页
二、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 价内税 • 价外税
第19页/共36页
三、按税收的征收实体分类 • 力役税 • 实物税 • 货币税
第35页/共3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6页/共36页
第6页/共36页
第二节 税收的构成要素
第7页/共36页
一、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也叫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 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征税对象体现不同 税种的征税界限。
几个相关概念 • 税目 • 计税依据 • 税源 • 税本
第8页/共36页
二、纳税人
•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即纳税主体。
(二)税收负担的度量
第31页/共36页
二、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的含义
l.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 高 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 给 购买者或者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2.税负转嫁的特征: (1)税负转嫁与商品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而且 价
第32页/共36页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第1页/共36页
一、税收的产生和发展
(一)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 • 国家政治权力是税收产生的首要前提 • 财产私有化制度是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 (二)税收的产生历程 • 夏:贡 • 商:助 • 周:彻
第2页/共36页
(三)税收的发展 (1)奴隶制国家税收
奴隶制国家税收是税收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此时的税收以直接税为主,如对耕地征收的税——房 屋税等。而其他对商业、手工业等征收的税收则很少,影响不大。
第16页/共36页
第三节 税收的分类
第17页/共36页
一、按税收客体分类 • 流转税 • 所得税 • 财产税 • 资源税 • 行为税
第18页/共36页
二、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 价内税 • 价外税
第19页/共36页
三、按税收的征收实体分类 • 力役税 • 实物税 • 货币税
第35页/共3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6页/共36页
第6页/共36页
第二节 税收的构成要素
第7页/共36页
一、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也叫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 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征税对象体现不同 税种的征税界限。
几个相关概念 • 税目 • 计税依据 • 税源 • 税本
第8页/共36页
二、纳税人
•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即纳税主体。
(二)税收负担的度量
第31页/共36页
二、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的含义
l.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 高 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 给 购买者或者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2.税负转嫁的特征: (1)税负转嫁与商品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而且 价
第32页/共36页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第1页/共36页
一、税收的产生和发展
(一)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 • 国家政治权力是税收产生的首要前提 • 财产私有化制度是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 (二)税收的产生历程 • 夏:贡 • 商:助 • 周:彻
第2页/共36页
(三)税收的发展 (1)奴隶制国家税收
奴隶制国家税收是税收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此时的税收以直接税为主,如对耕地征收的税——房 屋税等。而其他对商业、手工业等征收的税收则很少,影响不大。
第九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PPT课件
二、税收的一般特征
(一)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以社会最高代表身份,凭借
社会公共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征税人和纳税人之间
财
的税收分配关系。 第一,税收分配关系是一种社会最高代表和社会成
政 员必须遵守的权利义务关系。
学 第二,税收分配关系是国家以社会最高代表身份与
社会的经济组织和个人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剩余产品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和税收制
度,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纳税人和征税标准。
财
首先,作为课税对象的各种收入、财产或有关行为 是经常的、普遍存在的。
政
其次,课税对象和征收额之间具有规定的限度。
学
Public finance
5
第二节 税收原则理论
所谓税收原则是指国家设计税收制度、制定税收政 策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政 3、国民收入负担率=税收收入总额÷国民收入 学 ×100%
第三节 税收负担理论
三、税收负担的衡量
(二)微观税收负担的衡量
1、居民税收负担率=居民实际所纳税款÷居民同期 收入总额 ×100%
2、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企业实际缴纳的各项税款 总和÷企业同期利税总额(或增加值)×100%
财 3、企业所得税负担率=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总额 政 ÷企业同期利润总额×100%
第四节 税负转嫁理论
一、税收转嫁与税收归宿
(一)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也称为税收转嫁,是指经济主体将其承 受的税收负担通过各种途径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财 (二)税负归宿 政 税负归宿,也称为税收归宿,是指处于转嫁过程中
的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最后落脚点。
学
Public finance
《税收原理》课件
03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概念与衡量
税收负担的概念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受的经济负担。它是税收的核心问题,也是 税收政策的核心。
税收负担的衡量
税收负担的衡量通常采用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 定时期内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微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纳税人或纳税单位所承 受的税收负担。
04 税收效应
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通过税收可以调节社会总 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税收可以影响生产成本和 市场需求,从而影响物价 水平。
就业创造
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刺激 投资和消费,增加就业机 会。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收入再分配
社会稳定
税收可以通过累进税率、遗产税等手 段实现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负担转嫁的概念
税收负担转嫁的形式
税收负担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经济交 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缴纳的税款转 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收负担转嫁有多种形式,包括前转 、后转、消转和资本转嫁等。前转是 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将税款转嫁给购买者;后转是指纳税 人将税款转嫁给商品或劳务的供应者 ;消转是指纳税人通过降低生产要素 的购买价格或提高销售价格将税款转 嫁给消费者;资本转嫁是指纳税人将 税款转嫁给投资者。
税收法制原则要求税制设计应符合法律法规的 规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或超越法律授权。
税收法制原则对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具有重 要意义,是税收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税收法制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必须依法进行,税 收法律法规是征税的唯一依据,所有纳税人都 必须依法纳税。
税收法制原则的实现需要制定完善的税收法律法 规,确保税收制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保障纳 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原理精品PPT课件
宏观税负:指一国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率。
微观税负:是从纳税人个体看的税收负担水平
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
名义税负又称为法定税负,是从税制规定看的纳税 人应承担的税收负担水平。
实际税负是纳税人实纳税额与其收入的比值
二、合理的税负水平
从宏观上判断一国税负水平是否合理主要有两 个标准:
二者的图示如下:为激励纳税人更多地工作
替代效应:
表现为减少劳动供给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两种效应的影响方 向是相反的,两种效应相抵后的净效应 取决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
三、储蓄效应
收入效应:
纳税人将减少当期消费而增加当期储蓄。
替代效应:
纳税人以扩大当期消费来替代储蓄。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
税收是政府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 保障的基本手段。
税收是政府对收入和财富分配进行调节 的有力工具之一。
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周期的主要手段之 一。
在税收存在的各种依据中,补偿公共商 品或服务的成本是基本依据,其余情形 则为派生现象。
三、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强制力, 以法律、法令为依据进行的。
经济发展标准:拉弗曲线 政府职能标准:总体税负水平的高低,还要视
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而定。 综合以上两种标准,在确定合理税负时
就实现一定的税收收入目标而言,应选择较低水平 的税率,以免影响经济的活力;
就实现税收收入最大化目标而言,应选择税收边际 收入增长为O的税率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
最最最 适适适 课课课 税税税 理的理 论基论 的本的 主目基 要标本 内命 容题
一、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命题
微观税负:是从纳税人个体看的税收负担水平
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
名义税负又称为法定税负,是从税制规定看的纳税 人应承担的税收负担水平。
实际税负是纳税人实纳税额与其收入的比值
二、合理的税负水平
从宏观上判断一国税负水平是否合理主要有两 个标准:
二者的图示如下:为激励纳税人更多地工作
替代效应:
表现为减少劳动供给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两种效应的影响方 向是相反的,两种效应相抵后的净效应 取决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
三、储蓄效应
收入效应:
纳税人将减少当期消费而增加当期储蓄。
替代效应:
纳税人以扩大当期消费来替代储蓄。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
税收是政府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 保障的基本手段。
税收是政府对收入和财富分配进行调节 的有力工具之一。
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周期的主要手段之 一。
在税收存在的各种依据中,补偿公共商 品或服务的成本是基本依据,其余情形 则为派生现象。
三、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强制力, 以法律、法令为依据进行的。
经济发展标准:拉弗曲线 政府职能标准:总体税负水平的高低,还要视
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而定。 综合以上两种标准,在确定合理税负时
就实现一定的税收收入目标而言,应选择较低水平 的税率,以免影响经济的活力;
就实现税收收入最大化目标而言,应选择税收边际 收入增长为O的税率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
最最最 适适适 课课课 税税税 理的理 论基论 的本的 主目基 要标本 内命 容题
一、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命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4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体现着 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 税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范畴。 ▪ 从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的性质看,税收既不直接增加也不直
接减少社会产品的总量,因而不属于生产和消费,同时也不 采取以物易物或钱物交易,因而也不属于交换。税收表现为 一部分社会产品价值由社会成员向国家的转移,结果是国家 对社会产品价值的占有由无到有,纳税人对社会产品价值的 占有由多到少。与此同时,还使各类社会成员占有社会产品 价值的比重发生变化。这一经济过程,正是实现了一部分社 会产品分配的过程,因而税收属于社会再生产中的分配环节, 是分配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 税收作为一种分配形式,本质上是一种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 分配关系。由于在这种分配关系中,国家居于主导地位,通 过国家制定的税法来实施分配,因此具体体现为一种以国家 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 按课税标准的不同,税基可分为实物税基和货币税基。 ▪ 税基的选择,尤其是法定税基宽窄的界定,对税收效率与税
收公平均有显著影响,因而是实现税制目标函数的重要变量。 ▪ 税基与税源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
的,是税收负担能现实存在的物质基础;税基则既可以是收 入或财产,也可以是支出,而支出本身是无法承载税收负担 的。
▪ 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财政职能的实现 问题,既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经 济稳定与发展。宏观税收负担率如果过低,从而政府可供支 配的收入过少,就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如果宏观税收负 担率过高,不仅民间部门可供支配的收入过少,不能有效满 足私人需要,而且往往通过影响民间部门资本和劳动的投入, 使以后的产出减少,进而最终减少税收收入。
▪ 纳税人应与负税人相区别。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 款的单位和个人。在税收负担不能转嫁的条件下, 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在税收负担可以转嫁的 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分离的。
§8.2.2课税对象
▪ 课税对象亦称税收客体,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 是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用于确定对纳税人哪些所 有物或行为征税的问题,它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 在现代社会,税收的课税对象主要包括商品、所得 和财产三大类。
即确定税基。有两种方法:
一是以实物量为课税标准确定税基的方法;称为从量税 二是以货币量即以价格为课税标准确定税基的方法。称为从价税。
▪ 我国目前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 用税等属于从量税。从价税的税额随课税对象的价格变化发 生同向变化,收入弹性大,能适应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市场 经济运行的要求,便于贯彻税收政策和增加税收收入,因而 被多数税种所采用。
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它是按单位实物税基直接规定一定量税额的税率。
▪ 3.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随税基增加而逐级提高的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都是按照量能负担的原则设计的。但二者又有不
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⑴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税负重; 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税负轻。
§8.3.4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 税金如果是计税价格的组成部分,称为价内税; ▪ 税金独立于计税价格之外的,称为价外税。 ▪ 价内税的负担较为隐蔽,能适应价税合一的税收征
管需要;价外税的负担较为明显,能较好地满足价 税分离的税收征管要求。中国目前的消费税、营业 税属于价内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 ▪ 此外,以税收管理权限为标准,全部税种可划分为 中央税、地方税与中央地方共享税;以课税形式的 不同,可以将税种分为实物税与货币税等。
▪ 课税对象与税源有一定联系。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 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是一个国家已 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中的国民收入。由于 课税对象既可以是收入,也可以是能带来收入的其 他客体,或是仅供消费的财产,因此,课税对象与 税源未必相同。
§8.2.3课税标准
▪ 课税标准指的是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的计 量标准。
▪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税收分为商品课税、所得课 税和财产课税三大类。这种分类最能反映现代税制 结构,因而也是各国常用的主要税收分类方法。
▪ 商品课税是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以商品流转额为税 基的各种税收。
▪ 所得课税是以所得为课税对象,以要素所有者(或 使用者)取得的要素收入为税基的各种税收。所得 课税主要指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课税属于间接税。但需要指出的是,某种税之所以 归属于直接税或者间接税,只是表明这种税在一定 条件下税负转嫁的可能性。在实践中,税收是否真 正能够转嫁,则必须根据它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 来判断,这与理论上的税收分类并不矛盾。
§8.3.3按课税标准分类
▪ 按照课税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 国家征税时,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对课税对象的数量加以计量,
×100%
▪ 微观税收负担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撇开主观因素不论, 客观因素主要有:
第一,宏观税收负担水平。 第二,收入分配体制。 第三,税制结构。
§8.4.2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
▪ 税收负担水平是通过税制确定的。无论是单个税种还是整个 税制体系,都既关系到宏观税收负担,又关系到微观税收负 担,因而是不可偏废的。
第八章 税收原理
§8.1 税收概念 §8.1.1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
基础,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 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 地说,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剩 余产品,并由此导致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时 而出现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 已如前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政府与市场的 分工定位,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市场提供私人物品。 而由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所决定,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资金来源也只能主要依赖于税 收。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可以将市场经济中的税收 看作是人们为享受公共物品所支付的价格,进而形 成了税收概念中的"公共物品价格论"。
一定时期的税收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 ×100%
一定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
▪ 尽管制约宏观税负水平高低的因素极为复杂,但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 仍然能够发现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主要的因素:
⑴经济发展水平; ⑵经济结构; ⑶经济体制; ⑷政府职能范围。
▪ 边际税率是指一定数量的税基再增加一个单位所适用的税率, 在实行比例税率的条件下,边际税率始终不变;在实行累进 税率条件下,税基的不同级距上有不同的边际税率。
▪ 平均税率是实纳税额与法定税基之比。
§8.2.6起征点与免征额
▪ 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税基所达到的最低 界限。税基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 征点的,按其全部税基计征税款。
▪ 1.宏观税收负担 ▪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总体所承受的税收负担,也可看作是整个国民
经济的税收负担。度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下,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在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MPS)下,主要有社会总产值税收负担率和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由 于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SNA核算体系,我国也于1995年采用了这一核 算体系,因此,我国目前度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税收 负担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8.1.2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 要手段
▪ 国家征税既是一个取得收入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 产品的转移过程。即原来归纳税人所有的一部分社 会产品,以税收的形式转移给国家,进而完成了所 有权由纳税人到国家的更替。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调节经济主要着眼于:
⑴弥补市场失灵,纠正外部效应; ⑵调节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状况,解决分配不公问题; ⑶调控社会总供给与总形式存在的财产为课税 对象,以财产的数量或价值为税基的各种税收。
§8.3.2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
▪ 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 凡税负不能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的税种为直
接税; ▪ 凡税负能够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的种种为
间接税。 ▪ 一般认为,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属于直接税,商品
§8.4 税收负担分析
▪ 税收负担是指国家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直接 经济利益,从而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它反 映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 税收分配的数量关系,通常用税收负担率这 一相对量来表示。税收负担问题是税收的核 心问题,因而也是建立税收制度要解决的首 要问题。
§8.4.1税收负担的度量
▪ 首先,课税标准要确定课税对象是按实物单 位计量还是按货币单位计量,这是课税标准 解决的第一个层次的问题。
▪ 其次,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课税标准还 要确定课税对象的具体实物或货币计量标准。
§8.2.4 税基
▪ 税基是源于西方的一个概念,一般而言,是指课税对象的数 量。
▪ 由于人们通常总是在一定的税制条件下讨论相应的税基,因 此税基可进一步作下列表述:税基是按课税标准计量的课税 对象的数量。
▪ 免征额指税法规定的税基中免于计税的数额。免征 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的税基计征税款。 免征额一般是正常的费用扣除。
▪ 在税法中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是对纳税人的一种优 惠,但二者优惠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优惠的是个别 纳税人,后者则惠及所有纳税人。
§8.3 税收分类 §8.3.1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 2.微观税收负担
▪ 微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个体所承受的税收负担。度量微观 税收负担的指标主要有企业税收负担率和个人税收负担率。
其中,企业税收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缴纳的各种税收 占同期企业纯收入总额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如下:
一定时期内企业实缴各税总额
企业税收负担率=---------------------------------------一定时期内企业纯收入总额
§8.1.3税收具有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 的形式特征
▪ 1.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