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仿真综合实验指导书(2011.6)

合集下载

《系统模拟》实验指导书

《系统模拟》实验指导书

《系统模拟》实验指导书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系王明亮编写2007年11月实验名称:1.单窗口服务模型模拟英文名称:Single Windows Service Model Simulation实验学时:1学时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类别:专业实验实验环境:普通PC机,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系统、GPSSWorld4.3.5和5.2.2版软件实验目的:本项实验将起到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一个只有一个服务设施的模型,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建模的思想、熟悉系统模拟的软件环境和操作界面、了解模拟结果的报告文档结构和内容。

实验要求:模拟实验内容要求,先进行系统建模拟,并根据模型,编制实验代码,进行系统模拟仿真,并针对系统的各种变量进行相应的测试、并从中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系统决策参考。

实验内容:一个服务队列,一个服务设施的模拟。

顾客以均匀分布(5,10)时间间隔到达,服务设施的服务时间的长度服从均匀分布(4,11),本项实验模拟10000个顾客通过本系统的单窗口服务模型,并通过修改顾客到达时间间隔参数和服务时间参数,观察模拟结果的变化过程。

考核方式:学生课后按老师的演示自己进行重复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的电子文档。

参考文献:1:2:3: GPSSWorld实验教程讲义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明亮实验名称:2.双窗口服务模型模拟英文名称:Double Windows Service Model Simulation实验学时:1学时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类别:专业实验实验环境:普通PC机,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系统、GPSSWorld4.3.5和5.2.2版软件实验目的:本项实验将起到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一个有两个服务设施的模型,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建模的思想、熟悉系统模拟的软件环境和操作界面、了解模拟结果的报告文档结构和内容。

系统仿真实验报告_3

系统仿真实验报告_3

实验一: 工艺原则布置实验项目名称: 工艺原则布置(Process Layout)实验项目性质: 综合性实验所属课程名称: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实验计划学时: 4 学时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 掌握四种布置设计方法中最常用的工艺原则布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对于常用的工艺原则布置设计, 最常用的设计方法为新建法(Construction)和改建法(Improvement), 最常用的工具是从至表(From-To-Chart)。

本试验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工艺原则布置方法的基础上, 使用 Plant Simaulation 物流仿真软件实现布置设计。

要求: 1.认真学习教材 P65 第3章第2节2.复习运筹学的QAP 二次分配问题3.预先查阅遗传算法GA 相关基本概念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电脑, Plant Simulation 软件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1.开始一个新项目, 按教材要求建立工艺原则布置仿真模型如下图,图1.1工艺原则布置仿真模型(.LayoutDesign.QAP)2.把W_From_To_Chart 搬运量从至表初始化, 并输入数据,图 1.2 二维表的初始化3.格式化后并输入数据的D_From_To_Chart 表如图1.3 所示。

图 1.3 D_From_To_Chart 工作地距离从至表的初始化4. 定义在层属性中的全局变量如图1.4,图 1.4定义在层属性中的全局变量5.输入各个Method中的代码, 并按教材完成其他设置, 右击InitPartsTable 图标, 弹出菜单中点选Run, 运行该方法的程序, 将图 1.3的距离从至表处理成如图1.5 所示的距离从至表。

以及得到仿真模型的最终外观如图1.6图 1.5 D_From_To_Chart 工作地距离从至表图1.6 仿真模型最终外观6.按教材完成遗传算法的具体设置, 并进行优化, 仿真结束后, 系统自动生成了一份HTML 格式的报告, 如图 1.7图1.7 GA 优化的HTML 报告7、运行模型, 得到最小物流量为2348, 最优序列为M1M5 M4 M2M3实验二: 产品原则布置实验项目名称: 产品原则布置(Product Layout)实验项目性质: 综合性实验所属课程名称: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实验计划学时: 4 学时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 掌握四种布置设计方法中最常用的产品原则布置。

电力系统仿真实验指导书

电力系统仿真实验指导书

电力系统仿真实验指导书本指导书以电力系统仿真实验为主题,介绍了电力系统仿真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能够加深对电力系统仿真的理解,掌握基本的仿真技术和方法,为后续电力系统相关实验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实验采用仿真软件实现,所需软件主要为MATLAB和SIMULINK。

学生需要提前熟悉MATLAB和SIMULINK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函数,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一、实验原理电力系统仿真实验是通过电力系统的模型来模拟和控制真实电力系统的运行,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仿真实验,可以1观察和分析电力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特性,验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等。

电力系统仿真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将真实电力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软件来模拟和控制这个数学模型。

模型的输入是电力系统的初始条件和外部扰动,输出是电力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态结果。

通过对模型输入的控制和模型输出的观测,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二、实验步骤1. 确定仿真实验的目标和内容。

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目标,确定仿真实验的内容和范围。

2. 建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

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目标,将电力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确定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23. 编写仿真程序。

使用MATLAB和SIMULINK等软件,编写仿真程序,实现对电力系统模型的仿真和控制。

编写的程序应包括模型的输入和输出控制,仿真参数的设置,仿真结果的观测和分析等。

4. 运行仿真程序。

加载仿真程序,设置仿真参数,运行仿真程序,观察仿真结果。

5. 分析仿真结果。

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6. 优化仿真模型和参数。

根据实验结果,对仿真模型和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注意事项31. 熟悉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在进行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前,需要提前熟悉使用MATLAB和SIMULINK等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函数。

系统仿真实验报告范文

系统仿真实验报告范文

系统仿真实验报告范文四川大学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系统仿真综合实验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实验目的系统仿真是运用仿真软件(如imio)创造模型来构建或模拟现实世界的虚拟实验室,它能过帮助你探寻你所关注的系统在给定的条件下的行为或状态,它还能帮助你在几乎没有风险的情况下观察各种改进和备选方案的效果。

尤其是对一些难以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复杂的随机问题,可通过仿真模型来顺利地解决预测、分析和评价等系统问题。

实验地点及环境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学院大楼综合实验室,运用PC机及imio系统仿真软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此次系统仿真实验。

实验步骤㈠、建立模型1.ModelⅠ首先加入一个ource、三个erver、一个ink、一个ModeEntity,并用path连接。

将ource更名为arrive,ink更名为depart,ModelEntity更名为cutomer。

设置运行时间8小时。

在Animation中添加StatuLabel到arrive,E某preion为arrive.OutputBuffer.Content。

同样为erver和dapart添加StatuLabel,E某preion分别为Server1.InputBuffer.Content、Server2.InputBuffer.Content、Server3.InputBuffer.Content、depart.InputBuffer.NumberEntered,来记录每个位置的排队人数和通过人数。

为每个erver添加一个Te某tScale为1的Statupie,来显示和观察服务台的利用率变化。

保存命名为ModelⅠ。

2.ModelII首先加入一个ource、三个erver、一个ink、一个ModelEntity,并用path连接。

将ource更名为arrive,ink更名为depart,ModelEntity更名为cutomer。

在Animation中添加StatuLabel到arrive,E某preion为arrive.OutputBuffer.Content。

《电子系统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

《电子系统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

《电子系统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电子系统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软件练习一、实验目的1、掌握SYSTEMVIEW动态仿真软件的基本特点、运行环境、安装方法及软件各组成部分功能。

2、熟悉SYSTEMVIEW软件的主窗口、菜单栏、工具栏中各图标的详细功能。

二、预习要求1、概述SYSTEMVIEW是一个信号级的系统仿真软件,主要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能满足从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到复杂的通信系统等不同层次的设计和仿真要求。

SYSTEMVIEW借助大家熟悉的WINDOWS窗口环境,以模块化和交互式的界面,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嵌入式的分析引擎。

使用SYSTEMVIEW时,用户只要关心项目的设计思想和过程,用鼠标即可完成复杂系统的建模、设计和测试。

2、软件特点①能仿真大量的应用系统②快速方便的动态系统设计和仿真③在报告中方便地加入SYSTEMVIEW结论④提供基于组织结构图方式的设计⑤多速率系统和并行系统⑥完备的滤波器和线性系统的设计⑦先进的信号分析和数据块处理⑧可扩展性和完善的自我诊断功能。

3、系统运行环境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系统主窗口、工具条、系统菜单栏、图符库、分析窗口、接收计算器等。

三、实验使用设备清单SYSTEMVIEW是基于WINDOWS环境的应用软件,它对硬件的性能适中,在CPU 为486,16MB以上内存的普通PC上就能运行。

1SYSTEMVIEW安装软件包、硬件狗。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学习使用SYSTEMVIEW动态系统仿真软件,掌握该软件主窗口构成,分析窗口和接收计算器等各菜单项、各工具栏的详细功能。

掌握各图符库的组成。

实验步骤:1、启动SYSTEMVIEW软件。

2、系统主窗口如下图1.1所示:图1.1 系统主窗口界面3、借助软件附带的帮助文件查阅相关功能内容。

4、在主窗口中构造一个简单系统进行编辑、修改、删除等操作进一步理解各菜单及工具栏功能。

五、实验报告要求①对主要的菜单项、工具栏及各种图符库的详细内容进行注释,写在实验报告中。

《系统仿真与MATLAB语言》实验指导书

《系统仿真与MATLAB语言》实验指导书

系统仿真与MATLAB语言实验指导书韶关学院2012级自动化专业系统仿真与MATLAB语言实验说明1、所有同学必须参加实验课,按照排定顺序上机。

2、每次上机请登记在实验室记录本上,固定机位,一人一机。

3、本课程7次上机实验(其中前6次实验要提交纸质实验报告,第7次实验提交电子版实验报告)。

4、在机房内务必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得从事与实验无关事项,如打游戏、看电影等。

5、写好预习报告:针对实验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并针对实验内容预先做好程序的编写。

所有实验项目必须提前编写程序!!!不写预习报告不得参加实验!!!6、数据记录记录实验的原始数据,实验期间当场提交。

拒绝抄袭。

实验过程中要能回答我的提问。

7、实验内容总结所做实验的内容回答有关思考题2014、9实验一 MATLAB 语言工作环境和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熟悉MATLAB 的工作环境,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

二、实验内容:MATLAB 的启动和退出,熟悉MATLAB 的桌面(Desktop ),包括菜单(Menu )、工具条 (Toolbar )、命令窗口(Command Window)、历史命令窗口、工作空间(Workspace)等;完成一些基本的矩阵操作;学习使用在线帮助系统。

三、实验步骤:1、启动MATLAB ,熟悉MATLAB 的桌面。

2、在命令窗口执行命令完成以下运算,观察workspace 的变化,记录运算结果。

(1)(365-52⨯2-70)÷3(2)area=pi*2.5^2(3)已知x=3,y=4,在MATLAB 中求z :()232y x y x z -= (4)输入 C=1:2:20,则 C (i )表示什么?其中 i=1,2,3, (10)(5)掌握MATLAB 常用命令>> who %列出工作空间中变量>> whos %列出工作空间中变量,同时包括变量详细信息>>save test %将工作空间中变量存储到test.mat 文件中>>load test %从test.mat 文件中读取变量到工作空间中>>clear %清除工作空间中变量>>help 函数名 %对所选函数的功能、调用格式及相关函数给出说明>>lookfor %查找具有某种功能的函数但却不知道该函数的准确名称如: lookfor Lyapunov 可列出与Lyapunov 有关的所有函数。

《系统模拟》实验指导书

《系统模拟》实验指导书

《系统模拟》实验指导书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系王明亮编写2007年11月实验名称:1.单窗口服务模型模拟英文名称:Single Windows Service Model Simulation实验学时:1学时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类别:专业实验实验环境:普通PC机,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系统、GPSSWorld4.3.5和5.2.2版软件实验目的:本项实验将起到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一个只有一个服务设施的模型,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建模的思想、熟悉系统模拟的软件环境和操作界面、了解模拟结果的报告文档结构和内容。

实验要求:模拟实验内容要求,先进行系统建模拟,并根据模型,编制实验代码,进行系统模拟仿真,并针对系统的各种变量进行相应的测试、并从中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系统决策参考。

实验内容:一个服务队列,一个服务设施的模拟。

顾客以均匀分布(5,10)时间间隔到达,服务设施的服务时间的长度服从均匀分布(4,11),本项实验模拟10000个顾客通过本系统的单窗口服务模型,并通过修改顾客到达时间间隔参数和服务时间参数,观察模拟结果的变化过程。

考核方式:学生课后按老师的演示自己进行重复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的电子文档。

参考文献:1:2:3: GPSSWorld实验教程讲义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明亮实验名称:2.双窗口服务模型模拟英文名称:Double Windows Service Model Simulation实验学时:1学时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类别:专业实验实验环境:普通PC机,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系统、GPSSWorld4.3.5和5.2.2版软件实验目的:本项实验将起到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一个有两个服务设施的模型,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建模的思想、熟悉系统模拟的软件环境和操作界面、了解模拟结果的报告文档结构和内容。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指导书ⅠARENA二维仿真建模实验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指导书ⅠARENA二维仿真建模实验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指导书ⅠARENA二维仿真建模实验一、实验目的:1简单流水线建模实验掌握ARENA二维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ARRIVE、DEPART、SEVER、INSPECT、SIMULATION等模块的应用与连接,学会采用该软件建立一条简单的生产流水线,并进行逻辑模块的参数设置和物理模块的界面设计,建成的仿真系统能运行并返回需要的统计数据。

2生产制造过程仿真建模实验借助工业工程综合实验——装配线设计实验的成果——装配线的结构与布局以及各主要工位的操作数据,通过ARENA软件进行仿真建模,比较系统运行的结果,对综合实验的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实验,调整参数,寻求优化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实验。

二、实验步骤主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模型的建立,确定该系统需要的模块类型和数量:输入(Arrive),输出(Depart),加工操作(Sever),检验操作(Inspect)以及他们的先后顺序和连接关系2)参数设置:包括模块内参数设置和系统参数设置3)统计分析功能的建立:成品及废品平均流程时间、成品率、废品率以及其方差设置和实现,并能对此进行分析和评价,重新调整参数以实现系统优化;4)界面优化,利用系统工具或者画图工具,对仿真运行界面进行优化,体现更清晰的运动状态和物流路径,模拟加工过程的实现附:上机操作指导软件工具介绍一、Arena 软件工具的特点Arena是一个Microsoft Windows下的工具,所以它的基本界面你应该早已熟悉,但是由于Arena仿真软件是属于专业软件,并不常见,国内对该软件的操作方面的资料甚少,而且还都是外文版,所以有必要对Arena的操作界面以及相关的仿真建模操作和模块进行介绍。

(一)、操作界面图 3-1 Arena的界面1 File 菜单在这个菜单里,你可以新建Arena模型文件,打开现有模型,关闭窗口,存储模型或创建一个只许观看的模型,你也可以引进CAD图形,将AUTOCAD作为Arena 的支持工具,而在一些情况下,活动元素将允许你使用现有的详尽的机器设备的图形。

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实验指导书

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实验指导书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围绕生产物流实验系统展开,进行制造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与设计优化研究实践。

重点研究运用仿真软件Flexsim,对生产物流实验系统的生产运行过程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并进行系统改造的方案论证。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对照实验系统,参考有关系统资料及参考案例,在对系统的基本布局、工作特点、工作流程、及实验生产设备等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Flexsim工具进行建模,并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仿真。

通过仿真分析了解有关生产实验系统方案是否满足预期运行目标的需要,并且针对仿真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瓶颈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最终完成对于该生产系统的整体产能及物流运作分析,为系统改造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类型本实验为设计型实验,可供本科生进行实践性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学习实践之用。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生产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知识研究结合有关实验系统的生产运作原型,深入研究制造系统的运作控制,及其系统建模与仿真相关知识;熟悉掌握Flexsim建模仿真工具及其安装运行环境,为具体的实验与分析应用做好前期的理论与技术知识准备。

2.系统总体了解结合所给的实验系统资料及建模仿真设计型实验参考案例,了解本实验系统的物流过程、实验加工与物料处理过程运行控制规则,及具体实验流程等相关方面。

在此基础上拟定自己的不同于所给参考案例的实验方案,为进一步的建模与仿真分析做准备。

3.系统建模及初步的仿真运行调试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Flexsim建模,对各个相应的系统仿真模块进行设计,完成细节上的充分考虑,通过初步调试,验证并确定最终的系统仿真模型。

4.系统仿真与分析针对实验所期望解决的问题,分析仿真数据结果;根据结果对模型进行必要的参数设置与调整;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仿真数据结果,得出分析结论或理想的系统设计方案。

五、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要求记录基本操作步骤以及所得仿真分析数据。

仿真与控制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书.

仿真与控制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书.

仿真与控制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书1、仿真机组概况1锅炉锅炉由哈尔滨锅炉厂制造,型号为HG1025/18.2-YM6型,锅炉为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控制循环、单炉膛、固态排渣煤粉炉。

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正压直吹冷一次风机形式,锅炉呈∏形布置,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采用平衡通风,摆动式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园燃烧。

炉水循环泵为三台KSB型低压头循环泵。

采用CE于七十年代末期发展的内螺纹管膜式水冷壁的强制循环系统(简称CC以降低锅炉循环倍率至2左右。

正常运行时,投运两台即可满足MCR工况,第三台备用。

在锅炉炉膛上部布置有壁式再热器、分隔屏和后屏过热器。

在水平烟道依次布置后屏再热器,末级再热器和末级过热器。

在尾部烟道,布置有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烟气通过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和除尘器,最后由引风机通过烟囱排出。

过热器系统共设置两级喷水减温器。

再热汽温控制通过再热器事故减温器和燃烧器倾角调节。

在锅炉的尾部竖井下集箱按CE的惯例装有容量为5%的起动疏水旁路。

制粉系统配有两台一次风机,采用正压直吹式系统,高压头冷一次风机使整个磨煤系统作正压运行。

配有五台ZGM-95G中速磨,前墙布置。

锅炉燃烧方式为四角布置切圆燃烧。

每台磨配一层煤粉喷咀,燃烧器可以上下摆动,最大摆动角度为士30°,作为调节汽温的一种手段。

锅炉采用高能电弧点火装置的两极点火系统,由高能电弧点燃轻柴油,再由柴油点燃煤粉。

锅炉共有20只煤粉燃烧器,12支油燃烧器,12层二次风口。

12支油枪总出力为25%MCR。

锅炉上方装有火焰电视摄像机和炉膛烟温探针。

锅炉配有两台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设置送风机、引风机、和电除尘器各两台。

锅炉额定工况主要参数:过热蒸汽流量:905.3t/h过热蒸汽出口压力(表压:17.26MPa(176kg/cm2过热蒸汽出口温度:540.6℃再热蒸汽流量:745.1t/h再热蒸汽进口压力:3.41MPa(34.76kg/cm2再热蒸汽进口温度:317.3℃再热蒸汽出口温度:540.6℃给水温度:273.1℃2汽轮机本仿真机所仿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厂制造的300MW汽轮机,汽轮机型号为N300-16.7/538/538,型式为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高中压合缸、双缸双排汽、单轴凝汽式汽轮机。

仿真技术实验指导书

仿真技术实验指导书

《仿真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连续系统的数字仿真一、实验目的1. 熟悉Matlab 中m 文件的编写; 2. 掌握龙格-库塔法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 软件 三、实验内容假设单变量系统如图所示。

试根据四阶龙格-库塔法,求系统输出y 的动态响应。

1.首先把原系统转化为状态空间表达式:⎪⎩⎪⎨⎧=+=∙CXy buAX X ,根据四阶龙格-库塔公式,可得到: ⎪⎩⎪⎨⎧=++++=+++1143211)22(6k k k k CX y K K K K h X X (1) 其中: ⎪⎪⎪⎩⎪⎪⎪⎨⎧+++=+++=+++=+=)()()2()2()2()2()(3423121h t bu hK X A K ht bu K h X A K h t bu K h X A K t bu AX K k k k k k k k k (2)根据(1)、(2)式编写仿真程序。

2.在Simulink 环境下重新对上述系统进行仿真,并和1中结果进行比较。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要求给出系统输出响应曲线,并分析计算步长对龙格-库塔法的影响。

五、思考题1. 试说明四阶龙格-库塔法与计算步长关系,它与欧拉法有何区别。

实验二 面向结构图的仿真一、实验目的1. 掌握连接矩阵及系统状态方程的确定方法; 2. 掌握面向结构图的仿真方法。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 软件三、实验内容仿真基本步骤:1.给定输入信号,确定典型环节及环节参数;2.确定连接矩阵;3.输入仿真时间和计算步长;4.求H,H-1和Q阵,确定A、B阵;5.根据龙格-库塔法求状态方程的解;6.根据1~5编写仿真程序。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五、思考题1.典型环节的确定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实验三连续系统的快速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增广矩阵的构建方法;2.掌握连续系统的快速仿真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三、实验内容假设某系统结构图如下,要求采用快速仿真方法求系统输出响应。

系统仿真课程实验指导书

系统仿真课程实验指导书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 ——“双闭环控制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数字仿真实验实验指导书主讲: 刘光亚一、 实验目的1. 熟悉Matlab/Simulink 仿真环境;2. 掌握Simulink 图形化建模方法;3. 验证 “直流电动机转速/电流双闭环PID 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二、 实验内容1. “双闭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建模2. 电流环/调节器设计3. 电流环动态跟随性能仿真实验4. 转速环/调节器设计5. 转速环动态抗扰性能仿真实验6. 系统动态性能分析(给出仿真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结论)三、 实验步骤1、系统建模A .控制对象的建模建立线性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如下:(1)根据系统中各环节的物理定律,列写描述该环节动态过程的微分方程;(2)求出各环节的传递函数;(3)组成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并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下面分别建立双闭环调速系统各环节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B .额定励磁下的直流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图1给出了额定励磁下他励直流电机的等效电路,其中电枢回路电阻R 和电感L 包含整流装置内阻和平波电抗器电阻与电感在内,规定的正方向如图所示。

图1 直流电动机等效电路由图1可列出微分方程如下:0d d d dI U RI L E dt=++ (主电路,假定电流连续) e E C n = (额定励磁下的感应电动势)2375e L GD dn T T dt-=⋅ (牛顿动力学定律,忽略粘性摩擦) e m d T C I = (额定励磁下的电磁转矩)定义下列时间常数:l L T R=——电枢回路电磁时间常数,单位为s ; 2375m e mGD R T C C =——电力拖动系统机电时间常数,单位为s ; 代入微分方程,并整理后得:式中,/dL L m I T C =——负载电流。

在零初始条件下,取等式两侧得拉氏变换,得电压与电流间的传递函数0()1/()()1d d l I s R U s E s T s =-+ (1)电流与电动势间的传递函数为()()()d dL m E s R I s I s T s =- (2)a) b)c)图2 额定励磁下直流电动机的动态结构图a) 式(1)的结构图 b)式(2)的结构图c)整个直流电动机的动态结构图C .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动态数学模型在分析系统时我们往往把它们当作一个环节来看待。

仿真实验方案指导书

仿真实验方案指导书

第四章 实 验 项 目 介 绍实验一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分布及分析一、实验简介本实验采用仿真教学实验系统中的九节点电网模型来进行,该模型有三台发电机与三台双卷变压器各自形成单元接线,高压侧电压220kV ,六条220kV 线路彼此连接形成环网。

本实验内容与课程“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三章“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与分析”中第一节的内容、第四章“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第三节及第四节的部分内容相关,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潮流分布中有功功率P 的一些特点。

二、实验目的首先通过本实验让学生认识及学会应用本仿真教学实验系统,学会对相关电力元件进行简单操作;学会观察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状况,并记住某些元件(节点)的具体潮流值;本实验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电力系统潮流中有功功率P 的分布特点,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影响有功功率P 分布的因素。

三、实验原理图1所示为一条线路的等值电路图。

假设ij P 和ij Q 为线路ij 的有功及无功潮流,两端节点电压分别为i U 和j U ,其它参数如图所示。

则有假设1==j i U U , sin ij ij θθ=, cos 1=ij θ,0=ij r 上式可以简化为式中ij x 是线路电抗。

四、实验内容1.记录全网各节点电压的幅值及其相角;观察并记录有功P 方向;2.依据实验要求,按照实验步骤调节发电机的有功功率P 值并记录下变化后的节点电压的幅值及其相角值;观察并记录操作后的有功P 方向;3.重复以上实验操作步骤,调节负荷的有功功率P 值并记录下变化后的节点电压的()ij ij ij ij j i ij i ij b g V V g V P θθsin cos 2+-=ijj i j i ij ij x b p /)()(`θθθθ-=--=图1 线路等值电路图 图1 线路等值电路图幅值及其相角值;观察并记录操作后的有功P 方向;4.分别对上述两个步骤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有功P 对各个电气量影响的不同,并按要求作图予以分析说明;5.对比(2)、(3)步骤的实验数据结果,并根据(4)所作的图示予以分析说明; 6.最后对所做实验及其数据结果,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点做实验总结,并回答文后问题。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指导书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指导书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指导东北林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实验室2015年3月目录基础实验(一)控制系统建模及稳定性分析基础实验(二)控制系统数字仿真基础实验(三)控制系统时域分析基础实验(四)控制系统频域分析综合实验(五)控制系统设计实验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学生应熟练掌握MATLAB语言的程序设计与使用,SIMULINK仿真工具的应用等基本仿真方法。

掌握MATLAB软件实现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变换及实现;控制系统数字仿真;控制系统的时域、频域分析;系统设计与综合等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手段及实现途径。

通过实验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具备解决自动化及相关专业领域中实际系统分析、设计与综合等问题的能力。

实验报告要求给出具体的MATLAB程序和简要的实验总结。

实验一控制系统建模及稳定性分析一、 实验目的1. 掌握Matlab 中系统模型描述相关命令函数及使用;2. 掌握系统模型变换及实现;3. 掌握Matlab 中不同方法的系统稳定性分析。

二、 实验内容1. 系统数学模型建立与转换2. 系统模型连接等效3. 系统模型实现4.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代数稳定判据、根轨迹法、频率特性法、Lyap 第二法)三、 实验步骤1. 系统数学模型建立与转换 (1)(2)(3)给定一个多输入-多输出MIMO 系统,求其matlab 描述形式。

()1112122s s G s s s ⎡⎤⎢⎥++=⎢⎥+⎢⎥⎢⎥+⎣⎦给定SISO 系统输入为“flow”,输出为“Temp”,传递函数为使用MATLAB 表示该传递函数()22321.32 2.5e ()0.5 1.21s s s G s s s s -++=+++ 将状态空间模型 转换为传递函数和零 极点增益模型。

[]0100001052011100⎡⎤⎡⎤⎢⎥⎢⎥=+⎢⎥⎢⎥⎢⎥⎢⎥---⎣⎦⎣⎦=x x uy x2.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实验二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一、 实验目的掌握数字仿真的基本理论-数值积分法,熟悉MATLAB 环境下求取连续系统的输出响应。

仿真试验报告封面及任务书2011

仿真试验报告封面及任务书2011

兰州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分析与设计仿真实验报告院系:班级:姓名:学号:时间:年月日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MA TLAB 分析与设计仿真实验报告兰州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共2页 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 分析与设计仿真实验任务书(2011)一.仿真实验内容及要求:1.MATLAB 软件要求学生通过课余时间自学掌握MATLAB 软件的基本数值运算、基本符号运算、基本程序设计方法及常用的图形命令操作;熟悉MATLAB 仿真集成环境Simulink 的使用。

2.各章节实验内容及要求1)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对教材P136.3-5系统进行动态性能仿真,并与忽略闭环零点的系统动态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 对教材P136.3-9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态性能通过的仿真进行分析,说明不同控制器的作用;∙ 在MATLAB 环境下完成英文讲义P153.E3.3。

∙ 对英文讲义中的循序渐进实例“Disk Drive Read System ”,在100=a K 时,试采用微分反馈使系统性能满足%5%,σ<3250,510s ss t ms d -≤<⨯等设计指标。

2)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在MATLAB 环境下完成英文讲义P157.E4.5;∙ 利用MATLAB 绘制教材P181.4-5-(3); ∙ 在MATLAB 环境下选择完成教材第四章习题4-10或4-18,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利用MATLAB 绘制本章作业中任意2个习题的频域特性曲线;4)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 利用MATLAB 选择设计本章作业中至少2个习题的控制器,并利用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说明所设计控制器的功能。

∙ 对英文讲义中的循序渐进实例“Disk Drive Read System ”,试采用PD 控制使系统的性能满足给定的设计指标ms t s 150%,5%<<σ。

系统仿真2011最新实验报告

系统仿真2011最新实验报告

以下两个实验选一个做。

但分数等级不同,如下:实验2-1合格等级为“中——优”实验2-2合格等级为“及格——良”即实验2-1最高分数为优,最低为中;而实验2-2最高分数为良,最低为及格。

实验2-1 港口集装箱运输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vehicle/track在运输系统设计中的应用2、掌握理论分布样本生成函数在模型中的使用方法3、掌握车辆运行速度、公路里程的设定二、实验内容1、问题描述:某零售公司销售各种进口产品,这些进口产品由国外不同的国家通过集装箱运输至码头,然后公司派车辆将这些集装箱运输至公司的配送中心,以便配送给各地的销售网点。

其中集装箱到达码头的时间间隔服从[10,20]小时的均匀分布,每次到达批量服从[10,20]的整数均匀分布,货车每次只能运送一个集装箱,车辆空载行驶速度为100公里/小时,满载速度为80公里每小时。

公司停车场距离码头10公里,码头距离配送中心50公里,配送中心距离公司停车场45公里。

车辆在码头装载集装箱需要的时间服从均值为15分钟的负指数分布,在配送中心卸载集装箱需要的时间服从均值为10分钟的负指数分布。

卸载完后货车必须回到车场待命。

2、分析系统存在哪些实体,并对输入数据进行归类。

3、建立系统模型(绘制流程图)如实验一-二-24、建立仿真模型例:仿真模型如下图所示:Tracks003ELEMENT NAME: Tracks003Element Type: TrackQuantity: 1Capacity: 10Zone: 0Work Search NoneUnloading: AlwaysUnload Time: 10.0Park Position: Tracks001Input / Output RulesOutput: PUSH to Tracks004(1)U nloading: PUSH to SHIPPart001的详细设置为:……5、运行模型100天,统计货车数量为1、4、8辆时码头平均队列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仿真综合实验指导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1年6月前言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为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了控制系统仿真课程,为了使学生深入掌握MATLAB语言基本程序设计方法,运用MATLAB语言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综合设计,同时开设了控制系统仿真综合实验,30学时。

为了配合实验教学,我们编写了综合实验指导书,主要参考控制系统仿真课程的教材《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MATLAB语言应用》及《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

实验一MATLAB基本操作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实验环境,练习MATLAB命令、m文件、Simulink的基本操作。

2.利用MATLAB编写程序进行矩阵运算、图形绘制、数据处理等。

3.利用Simulink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仿真求解。

实验原理MATLAB环境是一种为数值计算、数据分析和图形显示服务的交互式的环境。

MATLAB有3种窗口,即:命令窗口(The Command Window)、m-文件编辑窗口(The Edit Window)和图形窗口(The Figure Window),而Simulink另外又有Simulink模型编辑窗口。

1.命令窗口(The Command Window)当MATLAB启动后,出现的最大的窗口就是命令窗口。

用户可以在提示符“>>”后面输入交互的命令,这些命令就立即被执行。

在MATLAB中,一连串命令可以放置在一个文件中,不必把它们直接在命令窗口内输入。

在命令窗口中输入该文件名,这一连串命令就被执行了。

因为这样的文件都是以“.m”为后缀,所以称为m-文件。

2.m-文件编辑窗口(The Edit Window)我们可以用m-文件编辑窗口来产生新的m-文件,或者编辑已经存在的m-文件。

在MATLAB 主界面上选择菜单“File/New/M-file”就打开了一个新的m-文件编辑窗口;选择菜单“File/Open”就可以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m-文件,并且可以在这个窗口中编辑这个m-文件。

3.图形窗口(The Figure Window)图形窗口用来显示MATLAB程序产生的图形。

图形可以是2维的、3维的数据图形,也可以是照片等。

MATLAB中矩阵运算、绘图、数据处理等内容参见教材《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的相关章节。

Simulink是MATLAB的一个部件,它为MATLAB用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对反馈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方式。

有两种方式启动Simulink:1.在Command window 中,键入simulink ,回车。

2.单击工具栏上Simulink 图标。

启动Simulink 后,即打开了Simulink 库浏览器(Simulink library browser )。

在该浏览器的窗口中单击“Create a new model (创建新模型)”图标,这样就打开一个尚未命名的模型窗口。

把Simulink 库浏览器中的单元拖拽进入这个模型窗口,构造自己需要的模型。

对各个单元部件的参数进行设定,可以双击该单元部件的图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参数。

实验内容1 用MATLAB 可以识别的格式输入下面两个矩阵12332357135732391894A ⎡⎤⎢⎥⎢⎥⎢⎥=⎢⎥⎢⎥⎢⎥⎣⎦144367823355422675342189543i i B i +⎡⎤⎢⎥+⎢⎥=⎢⎥+⎢⎥⎣⎦再求出它们的乘积矩阵C ,并将C 矩阵的右下角2×3子矩阵赋给D 矩阵。

赋值完成后,调用相应的命令查看MATLAB 工作空间的占用情况。

2 分别用for 和while 循环结构编写程序,求出6323626302122222i i K ===++++++∑3 选择合适的步距绘制出下面的图形 (1)1sin(/)t ,其中0110t ∈[.,](2)sin(tan )tan(sin )t t -,其中(,)t ππ∈-4 对下面给出的各个矩阵求取矩阵的行列式、秩、特征多项式、范数。

75350083341009103150037193......A ⎡⎤⎢⎥⎢⎥=⎢⎥-⎢⎥⎣⎦,5765710876810957910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C ⎡⎤⎢⎥⎢⎥=⎢⎥⎢⎥⎣⎦,33245518118575131D --⎡⎤⎢⎥-⎢⎥=⎢⎥-⎢⎥---⎣⎦5 求解下面的线性代数方程,并验证得出的解真正满足原方程。

(a)72124915327221151132130X -⎡⎤⎡⎤⎢⎥⎢⎥-⎢⎥⎢⎥=⎢⎥⎢⎥---⎢⎥⎢⎥⎣⎦⎣⎦, (b)1321390721264915321172211521X ⎡⎤⎡⎤⎢⎥⎢⎥-⎢⎥⎢⎥=⎢⎥⎢⎥-⎢⎥⎢⎥----⎣⎦⎣⎦6 假设有一组实测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出相应的二次函数。

7 考虑线性微分方程(4)(3)353345sin(4/3)t t yyy y y uu e e t π∙∙∙--++++==++输入信号(1)(2)(3)(0)1,(0)(0)1/2,0.2,y y y y ====方程初值(1) 试用Simulink 搭建起系统的仿真模型,并绘制出仿真结果曲线。

(2) 将给定的微分方程转换成状态方程,并建立S 函数,再利用Simulink 进行仿真。

8 建立下图所示非线性系统的Simulink 模型,并观察在单位阶跃信号输入下系统的输出曲线和误差曲线。

实验二 经典控制理论实验目的以MATLAB 及Simulink 为工具,对控制系统进行时域、频域及根轨迹分析。

实验原理1、 时域分析法是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利用拉普拉斯变换直接解出动态方程,并依据过程曲线及表达式分析系统的性能。

时域响应指标如图所示。

延迟时间t d ,指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其终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上升时间t r ,指响应曲线从终值10%上升到终值90%所需要的时间;对于有振荡的系统,也可定义为响应从零第一次上升到终值所需要的时间。

上升时间是系统响应速度的一种度量。

峰值时间t p ,指响应超过终值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

调节时间t s ,指响应达到并保持在终值±5%(或±2%)内所需要的时间。

超调量σ%,指响应的最大偏离量h(t p )与终值h(∞)之差的百分比,即:%100)()()(%⨯∞∞-=h h tp h σ稳态误差,描述系统稳态性能的一种性能指标。

2、 频域分析法通常从频率特性出发对系统进行研究。

在工程分析和设计中,通常把频率特性画成一些曲线,从频率特性曲线出发进行研究。

这些曲线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以及对数幅相曲线等,其中以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应用最广。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对于关系,故根据对数幅频特性,可以唯一地确定相应的相频特性和传递函数。

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去判断闭环系统的性能,并能较方便地分析系统参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指出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

3、 根轨迹是求解闭环系统特征根的图解方法。

由于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是由系统闭环零极点共同决定,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由闭环系统极点唯一确定,利用根轨迹确定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在s 平面的位置,分析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实验内容*1.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转换《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教材第4章中的所有例题2.已知二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10210)(2++=s s s G (1) 编写程序求解系统的阶跃响应;计算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 (2)编程计算并在同一幅图上绘出11ζ=和22ζ=的阶跃响应曲线; (3)编程计算并在同一幅图上绘出n n ωω211=和n n ωω22=的阶跃响应曲线。

(4)绘出以下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与原系统响应曲线比较(将5条曲线画在同一幅图上)102102)(21+++=s s s s G ;102105.0)(222++++=s s s s s G ;1025.0)(223+++=s s ss s G ;42()210s G s s s =++记录各系统的峰值和峰值时间,计算超调量。

3.已知某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512(),.()()KG s K s s s ==++试绘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奈魁斯特曲线和伯德图),判断闭环系统是否稳定?并求出系统的幅值裕量与相位裕量。

4. 已知开环传递函数)11.0()1()(2++=s s s k s G 令k =1作伯特图,应用频域稳定判据确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使系统获得最大相位裕度的增益k 值。

5.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510********(.)()(.)(.)(.)K s G s s s s -+=+++绘制根轨迹曲线,并求出使闭环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使用rltool (sys )函数观察不同K 值的阶跃响应情况,分析K 值变化对系统响应有何影响。

6. 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32122432641060110600510111782130100s s s s G s G s s s s s s s s -+-++==++++++()(),()(.)(.)绘制频率特性曲线,并解释为什么这样的系统被称为“非最小相位”系统,试从其频率特性加以解释。

在Simulink 环境中建立对应闭环系统的仿真模型,观察它们的阶跃响应。

7.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50()()s G s G s e -=,其中021()22G s s s =++利用Simulink 工具给出Simulink 仿真框图及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三 PID 控制器的设计实验目的研究PID 控制器对系统的影响。

实验原理1.模拟PID 控制器控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模拟PID 控制器的表达式为:P I Dd ()()()()d d te t x t K e t K e K tττ=++⎰ 式中,P K 、I K 和D K 分别为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

对上式进行拉普拉斯变换,整理后得到连续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I C P D P D I 1()1K G s K K s K T s s T s ⎛⎫=++=++ ⎪⎝⎭显然,P K 、I K 和D K 三个参数一旦确定(注意:I P I /T K K =,D D P /T K K =),PID 控制器的性能也就确定下来。

为了避免纯微分运算,通常采用近似的PID 控制器,其传递函数为D C P I D 1()10.11T s G s K T s T s ⎛⎫=++ ⎪+⎝⎭2. 离散PID 控制器如果采样周期为T ,在第k 个采样周期()e t 的导数可近似表示为;d ()()[(1)]d e t e kT e k T t T--= 在k 个采样周期内对()e t 的积分可近似表示为;()()kkTm e t dt T e mT ==∑⎰因此,离散PID 控制器的表达式为;P I D()[(1)]()()()km e kT e k T x kT K e kT K T e mT K T=--=++∑离散PID 控制器的表达式可简化为;P I D()(1)()()()km e k e k x k K e k K T e m K T=--=++∑离散PID 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为;1I C P D -1()(1)1-K G z K K z z-=++- 式中,P K 、I K 和D K 分别为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