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内容
行政管理理论内容行政管理理论是指对行政组织和行政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它是行政管理学科的核心内容,是分析和解释行政现象、规律和问题的理论基础。
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公共管理理论、组织理论、行政决策理论、领导理论、评估理论等内容。
公共管理理论是行政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公共部门的运作和管理。
公共部门是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非营利性组织。
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政府的治理和改革等内容。
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与公共部门的结构、职能和作用有关,它是分析和解决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组织理论是行政管理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组织的建立、发展和管理。
组织是指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社会集团,包括政府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各种组织形式。
组织理论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内容。
组织理论的发展主要与组织的规模、结构、技术和环境有关,它是分析和解决组织管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行政决策理论是行政管理理论中的关键内容,它研究行政机关的决策过程和方式。
行政决策是指政府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制定政策和措施的过程,它涉及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等各个环节。
行政决策理论主要包括决策模型、决策方法、决策效能等内容。
行政决策理论的发展主要与行政机关的职能、权力和责任有关,它是分析和解决行政决策问题的理论基础。
领导理论是行政管理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领导者的行为和作用。
领导者是组织中具有权威和影响力的人,他们通过激励、沟通和协调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理论主要包括领导风格、领导理论和领导效能等内容。
领导理论的发展主要与领导者的个人特质、行为和环境有关,它是分析和解决领导问题的理论基础。
评估理论是行政管理理论中的最新内容,它研究政策和项目的评价方法和技术。
评估是对政策和项目进行价值和效能的衡量,它涉及政策目标、政策效果和政策成本等各个方面。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行政管理理论是关于管理公共事务的原则、方法、规律和技术的学科。
随着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变化,行政管理理论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不同的学派和理论。
本文将从传统行政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和未来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详细概述。
一、传统行政管理理论传统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强调组织结构、层级、规章制度以及对组织成员的控制和约束。
代表人物有韦伯、泰勒、法伦等。
韦伯的理论认为官僚制度是一种高效的组织模式,强调科学管理和规范化运作。
他提出的官僚特征有明确的职责、规章制度、专业化、层级性和无感情。
泰勒的理论主张分工和专业化,追求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他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套科学分析和管理生产流程的方法,主张对工人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法伦的理论主要强调管理科学化和性能评估,他提出的五项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NPM)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管理理论,主张市场化、私营化和精简政府。
其主要特点包括结果导向、经济效率和公民参与,主张政府应像企业一样经营管理,重视竞争和效益。
NPM的代表人物有奥斯格德、奈斯比特和胡贝尔曼等。
奥斯格德提出的经济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管理学理论,推崇”集约型经营“,追求高效率、高生产和市场化。
奈斯比特则更加重视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主张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胡贝尔曼则强调政府需要将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并通过强化公民参与方式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治理理论治理理论强调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关注政策制定、执行和绩效评估的过程,强调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
治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基勒、帕特那姆、拉赫曼等。
基勒提出了消费者的法律、市场的形成和消费者的行为三个概念形成的公共产品购买行为理论,强调公共机构应该经常地检视政策是否对市场化、竞争化、服务质量等产生利弊,及时调整。
关于行政管理理论
关于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是政府和公共机构的管理。
行政管理理论在管理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研究成果不仅为政府和公共机构的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本文将对行政管理理论进行综述,从历史渊源、学科体系、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行政管理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渊源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的政府和公共机构管理基本上是依靠个人能力和传统经验进行的,管理理论的体系还不够完善。
直到20世纪初,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政府和公共机构的规模和职能逐渐扩大,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此时,学者们开始对行政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行政管理理论。
在20世纪初期,美国学者福谢尔提出了有关科学管理的理论,他主张政府管理应该像企业管理一样注重效率和科学,这一理论被称为经验主义。
随后,韦伯提出了官僚理论,他认为政府和公共机构的管理应该是官僚化的,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这一理论为现代行政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0世纪50年代,行政管理理论进入了新阶段,学者们开始逐渐关注组织行为和公共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如制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行政管理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行政管理理论的学科体系行政管理理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学科体系,它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中,包括了政府与公共组织的结构、管理、政策制定、决策、实施、监督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
此外,行政管理理论还涉及组织行为、领导与决策、绩效评估、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在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体系。
在学科范畴上,行政管理理论包括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组织理论、公共财政、政府与市场、公共服务等多个专业领域。
什么是行政管理理论
什么是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是指关于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法律规范和组织机制、管理科学和技术等内容,涉及到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
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为了指导行政管理实践,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
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上的。
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以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为基础,探求行政管理的规律,寻求行政管理的最佳途径。
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方法是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行政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
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和组织机制等内容。
行政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对行政管理实践的总结和提高,是为了指导行政管理实践,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理论基础。
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管理科学的成果,同时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的需要,逐步形成的。
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要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和制度安排,通过制定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使得国家的行政管理得到最佳的发展。
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是稳妥、审慎、高效和适应。
行政管理理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行政管理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也是我国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
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内容通常包括: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和组织机制,行政管理的管理科学和技术等。
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是要把握和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和政策决策,按照各级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制定符合国家利益和规定的管理措施。
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和组织机制是要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和政策决策,制定统一的管理法规和行政流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确保国家各级行政机构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doc 17页)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doc 17页)行政管理理论第十一章行政绩效评估第一节(一)行政绩效评估的含义与特点(重点)绩效:也是业绩、成绩、效果等。
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开展的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产生的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就是行政机关利用法律、政策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活动和自身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工作成就以及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政绩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评估的活动。
(也称行政绩效考核)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1、系统性2、层次性3、注重定量性4、多角度性5、公正性6、复杂性(二)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与作用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和功能:1、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弗莱恩观点和看法:)1)是政府的支出必须获得人民的同意并按照正当程序支出2)资源必须有效率地利用3)资源利用必须达到预期的效果2、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三种形式:1横向比较 2纵向比较 3综合比较)3、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参照三个方面的信息:)1)有关部门前一阶段的表现状况2)部门内部工作条件、工作程序及环境方面的变化3)社会需求与社会环境变化的预测4、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1、经济发展指标包括:1)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2)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3)社会就业率4)进出口总额2、社会发展指标包括:1)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2)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3)环境保护指标4)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3、政治发展指标包括:1)行政机构管理指标2)行政决策指标二、根据评估的方法划分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经济评估指标2、效率评估指标(两种类型:1生产效率 2配置效率)描述应该具备两个特征:1)是定量非定性的2)反映的是整体而非个别情况3、效益评估指标两方面着手:1)看管理活动的产出是否满足了社会或公众的需求2)看这一活动的产出对既定目标的实现作出多大贡献目前流行的做法:1质的量化展示 2用民意测验测定效益和服务质量 3质量保证体系4、公平评估指标类型:1)单纯的个人公平2)分部化的公平3)集团性的公平4)机会公平5)化际公平(二)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重点)1、制定计划1)制定计划的目的包括:1是评估对象和效益方面的内容 2是评估人员希望开发的潜在的评估成果和报告要素2)计划的具体内容3)书面计划2、初步调查3、管理控制评估4、详细评估1)详细评估的目的2)详细审查的内容5、撰写评估报告第三节(行政绩效评估的方法)(重点)(一)行政绩效评估的信息收集方法:1、利用官方记录的方法2、培训观测者的方法措施有:1)提供等级标准2)在使用前先实验一遍3)被选择的评价者应独立于被评价的组织之外4)定期检查观测者的评价,以保证评价的质量5)培训新的观察者和在出现新的问题时对观测者进行重新培训3、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采用的调查方法有:1、信件调查 2、亲自访谈 3、电话采访 4、综合运用各种访谈技术4、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二)行政绩效评估的定量测定方法:1、经济合理性评估方法1)成本与投入的比率测定法2)行政开支和业务开支的比率测定法3)人均投入测定法4)单位成本测定法5)经济改进余地测定法2、成本—收益评估方法步骤:1)估计成本和收益A、内部和外部成本及收益B、可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成本及收益C、首要和次要成本及收益D、净收益值和再分配性收益2)成本和收益折现3)得出最后结论3、成本—效益评估方法关注焦点:1)最低成本评估2)最大效益评估3)边际效益评估第四节(一)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分析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1、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2、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序也制约行政绩效3、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1、政府的活动受资金预算的限制2、政府部门的权力也受到限制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1、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2、公务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必然制约着行政绩效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1、政府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量化2、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二)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2、改革行政体制,3、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第十二章行政发展第一节(一)行政发展的含义: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改变既存的行政系统及其活动方式,使其过渡到一种新的状态,以期行政系统能够更好地与社会圈取得动态平衡,从而发挥更大的能量。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或组织内部的管理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并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行政管理理论是行政管理实践的基础,它提供了指导和理解行政管理过程的原则和概念。
本文将详细概述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公共管理、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和决策理论等方面。
一、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其中,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了效率和竞争,提倡市场化、结果导向和分权。
公共价值导向理论则关注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的实现,强调政府应以公正和公正为原则来管理公共事务。
治理理论强调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参与,强调决策的公开和透明,以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
二、组织理论组织理论研究的是企业或政府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科学管理理论提倡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改进组织运作效率,强调分工、协调和控制。
人类关系理论则强调组织成员的心理需求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倡强调员工满意度和组织文化建设。
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倡灵活、开放和学习型组织。
三、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研究的是领导者的角色和责任,以及领导者如何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
传统领导理论侧重于领导者的个人特质和行为,强调领导者的能力和魅力。
情境领导理论则关注领导者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决策,强调领导者要根据情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变革和激励理论强调领导者的变革和激励能力,以推动组织的变革和发展。
四、决策理论决策理论研究的是组织或领导者在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时如何做出决策。
经济人理论假设人们是理性的,能够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来做出决策。
行政人理论则强调决策的有限理性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认为决策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局限性。
群体决策理论强调群体的智慧和多样性,认为群体决策能够提高决策效果和合法性。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理论涵盖了公共管理、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和决策理论等多个方面。
这些理论为行政管理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持,有助于提高行政决策的效率和合法性,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报告
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报告第一部分:行政管理理论概述行政管理是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的管理活动,它涉及到组织、规划、指导和控制等各种管理过程。
行政管理理论是指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构建出一套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1.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政治哲学家。
在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迁。
19世纪初,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关注政府组织和决策机制的构建;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勒和马克斯·韦伯等人提出了科学管理和理性官僚理论;20世纪中叶,赫伯特·西蒙、彼得·德鲁克等人提出了组织理论和管理理论。
2.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行政管理理论涉及到多个基本概念,包括行政绩效、行政效率、行政透明、行政责任等。
这些概念构建了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
3.行政管理理论的核心原则行政管理理论有许多核心原则,例如公平公正、效率经济、服务公众、法治政府等。
这些原则为行政管理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第二部分:行政管理实践分析行政管理的实践是指将行政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包括政府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各类组织的管理活动。
1.政府管理实践政府管理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包括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政策管理等多个方面。
政府管理实践需要关注政府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管理、资源分配、绩效评估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2.非政府组织管理实践非政府组织(NGO)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在社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NGO的管理实践需要关注组织目标的设定、策略的选择、资源的调配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部分: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行政管理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持,而实践又可以不断地检验和完善行政管理理论。
1.行政管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行政管理理论为管理实践提供了指导,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管理对象、行为规范、管理方法等,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运行和组织管理的过程,对于现代社会的顺利运行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管理理论是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体系,旨在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行政管理理论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组织学、社会学等。
下面将从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内容、发展和应用等方面详细概述。
一、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当时的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出现了增长和扩张的趋势,对于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机构提出了挑战。
一些早期学者开始研究行政管理问题,如韦伯、泰勒等。
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念和原则,为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行政管理理论的内容行政管理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组织理论:研究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的组织结构、权责关系、人员配置等问题,旨在提出合理的组织设计和机构安排,以提高行政效能。
2. 行政决策理论:研究决策的过程和方法,包括问题的识别、信息的搜集、方案的评估等,旨在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3. 行政绩效理论:研究衡量行政绩效的指标和方法,旨在评估公共机构的绩效,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 行政沟通理论:研究政府机构和公众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机制,旨在促进信息的流动和共享,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5. 行政改革理论:研究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目标和方法,旨在提出改革策略和措施,推动行政体制和能力的现代化。
三、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行政管理理论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多个流派和学说。
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理论:1. 文艺复兴理论:16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艺复兴理论主张政府应该追求公共利益,强调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
2.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科学方法和标准化的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1. 引言行政管理是一门研究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如何有效地实施政策和管理资源的学科。
作为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行政管理涉及诸多理论和实践。
本文将详细概述行政管理的理论框架和关键概念,以便深入理解这一学科的本质。
2. 基本概念行政管理理论涉及多个基本概念,下面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一种组织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旨在实现公共政策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指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包括问题识别、政策研究、制定方案以及政策实施和评估等阶段。
•政府机构:政府机构是指负责管理公共事务和执行政府职能的组织,包括行政部门、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等。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标准,评估和提高组织绩效。
3. 行政管理理论框架行政管理理论涵盖多种不同的框架和理论,下面是几个经典的行政管理理论框架:3.1. 管理学派管理学派是行政管理领域最早出现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强调管理者的决策和组织能力对于组织绩效的重要影响。
管理学派的代表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理论。
3.2.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机构的决策者也是有私人利益的个体,他们的决策往往受到私人利益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通过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来解决决策者行为中的潜在问题。
3.3.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化、效率和结果导向,提倡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以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典型特征包括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和公众参与等。
3.4. 公共价值理论公共价值理论认为,公共部门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还应考虑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
公共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公共目标、公共信任和公共道德等。
4. 行政管理实践行政管理理论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也应用于实践中。
行政管理实践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预算管理和政策实施等。
4.1.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招聘、培训和激励等手段,合理配置和管理组织的人力资源。
行政管理理论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概述行政管理理论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的重要学科,它探讨了政府组织和公共机构如何有效地运作和管理。
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内容涉及公共管理的组织、决策、领导、政策制定、绩效评估等方面,为政府和公共机构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促进了公共事务的有效进行。
在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对于解决现实中的公共管理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行政管理理论做一概述,包括其定义、历史、主要理论观点等内容。
一、行政管理理论的定义行政管理理论是指对政府和公共机构进行管理和运作方式的研究。
它涉及对公共组织的组织结构、决策过程、绩效评价、领导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研究。
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政府组织的管理、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决策过程的分析等方面,其研究对象包括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共机构。
行政管理理论旨在提高公共管理组织的绩效,为政府和公共机构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二、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公共管理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需要系统地研究公共管理问题,为此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
在20世纪初,公共管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相关的专业教育开始兴起,一些著名的学者开始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行政管理理论观点。
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公共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不断涌现,形成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
三、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 公共管理的目标与价值观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公共事务的效率、公平和效益,其主要价值观包括服务、公正、责任和透明。
公共管理的核心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事务的最大效益。
2. 公共管理的组织设计与管理公共管理的组织设计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组织设计要求高效、灵活、透明等。
管理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领导、决策、激励、绩效评估等方面。
行政管理理论概括
行政管理理论概括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着组织、人员、资产和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管理。
行政管理理论对于行政机关的运作和公共管理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公共事务,提高行政效率,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围绕行政管理理论做一个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1. 行政管理的定义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对社会资源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它涵盖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
行政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提高行政效率。
2. 行政管理理论的内涵行政管理理论是一种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包括了公共管理理论、组织行为理论、领导理论、决策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等多个方面。
它以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组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
二、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1. 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维纳德等,他们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原则,带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
他们强调了劳动分工、管理层级、职权责任等管理原则,为后续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行政理论行政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韦伯、弗尔等,他们提出了理性官僚制、组织行为理论等,为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们强调了官僚主义的优点与缺点,提出了权威、职权、责任分工等管理原则。
3. 行政管理理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理论逐渐形成,代表性理论有里奥、辛杜尔等,他们提出了公共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技术,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他们强调了公共管理的特点、环境和要求,提出了公共管理的目标、途径和手段。
三、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1. 公共利益原则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保障社会公共福祉。
公共利益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实现公共利益进行。
2. 法治原则法治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教育管理学行政管理理论
教育管理学行政管理理论引言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是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教育领域相关问题的学科。
其中,行政管理理论是教育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管理理论涉及到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及决策等方面的知识。
它不仅在教育机构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管理提供了借鉴。
因此,本文将以教育管理学行政管理理论为主题,探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意义和应用。
一、行政管理理论概述1.行政管理的起源与发展行政管理学是20世纪初期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政府机构改革运动,当时政府机构内部管理效率低下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行政管理学的出现正是为了应对这一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行政管理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目前,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传统行政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价值理论、危机管理理论等。
2.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行政管理是指在组织内部进行领导、指导和监督,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与决策等。
这些概念为行政管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3.行政管理的特点和功能行政管理具有明确的组织结构、明确的管理职能和管理程序、以及便于决策的信息渠道等特点。
从功能上来说,行政管理包括资源配置、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控制等。
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组织的良好运作和发展。
二、教育管理学行政管理理论的意义1.为教育机构提供科学管理体系教育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来保障其正常运作。
行政管理理论为教育机构提供了科学的管理理论框架和方法,帮助教育机构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实现良好的教育教学目标。
2.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和效益教育管理道德的应用可以提高教育机构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通过运用行政管理理论,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强化教育领导力教育领导力是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教育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
行政管理理论结合实际
行政管理理论结合实际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和组织内部运作和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
它涉及到组织和规划各种资源,如人力、财务、物资和信息,并对其进行监督、控制和评估,以达到组织设定的目标。
行政管理理论作为对行政管理活动的研究和总结,对于政府和组织的正常运转和高效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行政管理理论的应用,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行政管理理论概述行政管理理论是指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总结的理论体系。
它涉及到组织的结构、流程、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 组织结构与管理流程:行政管理理论对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管理流程的规划提供了指导,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组织进行分析和优化,实现组织的高效运作。
2. 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理论关注人力资源的配置、激励、培训和评估,旨在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
3. 绩效评估:行政管理理论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估体系,旨在对组织和个人的工作绩效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从而进行奖惩和激励。
4. 资源配置与成本控制:行政管理理论关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成本的控制,以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以上是行政管理理论的一般内容,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探讨行政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二、行政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实践1. 组织结构与管理流程优化某公司为了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进行了新一轮的组织架构优化和管理流程改进。
在此过程中,公司引入了行政管理理论中的“平坦组织结构”和“精细化管理流程”理念。
通过将原先繁复的组织结构简化并强调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公司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在新的管理流程下,各部门间联系更加紧密,问题得到更快的解决,沟通效率大幅提高。
2. 人力资源管理一家企业在员工绩效奖励方面引入了行政管理理论中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
通过设立合理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考核标准,公司明确了员工的工作要求,并建立了奖罚机制。
管理学行政管理理论
管理学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是管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研究的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和过程。
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涉及到组织的设计、决策制定、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和沟通等方面,对于组织的管理和运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行政管理的功能和作用、行政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行政管理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国家的日益强大,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
这就催生了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最早的行政管理理论可以追溯到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法约尔等人的科学管理理论和管理功能理论。
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张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工作进行分析和制定标准化的工作程序,以提高工作效率。
法约尔则提出了管理功能理论,总结了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和要素,指出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目标。
这两个理论成为了行政管理理论发展的基础,奠定了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变革,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行政管理理论进入了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赫伯特·西蒙的决策理论、道格拉斯·麦克雷格的管理理论、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等。
西蒙在其决策理论中提出了“有限理性”和“满意理论”的观点,指出了人们做决策时经常受到信息的不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因此在作出决策时可能并不追求最优解,而是寻求能够满足最低标准的“满意解”。
麦克雷格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理论,指出管理者应该尊重员工的需求和情感,注重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理论X”和“理论Y”两种管理观念。
德鲁克则提出了企业管理的若干原则和方法,强调了管理者应该具备的领导力和决策能力。
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处理的活动。
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决策执行等多个方面。
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透明、负责、效率、行政法治等。
透明原则要求行政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公开透明,公众有权了解政府的工作,监督政府的行为。
负责原则强调政府官员应当对公众和上级负责,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承担责任。
效率原则要求政府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行政法治原则强调政府行为受法律的约束,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合法、合理。
第二,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政府机构、公共部门、事业单位等多个层次和部门。
政府机构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具体化身,负责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等职能。
公共部门是政府机构的下属单位,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处理和服务提供。
事业单位是政府机构之外的社会组织,具有行政性质,承担政府委托的行政职能。
行政管理的功能包括规划、决策、执行、监督等多个方面。
规划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和布局,决策是指在制定政策和方针时做出的选择和安排,执行是指政策和方针的具体实施和操作,监督是指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评估。
第三,行政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活动之一,是管理者在制定政策和方案时所作出的选择和决定。
行政决策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获取、评估和选择的过程,需要管理者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能力。
执行是决策的延伸,是将决策付诸实践的过程。
执行需要管理者具有组织协调、资源配置、监督控制等能力,确保决策的有效落实。
行政管理的决策和执行需要遵循规范化的程序和原则,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合法性。
第四,行政管理的人力资源和领导力。
人力资源是行政管理的重要资源,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行政管理需要具备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包括领导者、决策者、执行者等多种类型的管理者。
领导力是管理者的核心素质,是指管理者发挥影响力的能力。
行政管理理论阐述
行政管理理论阐述一、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构为实现国家政策目标和服务公众利益而进行的组织、规划、协调、决策、激励与控制等活动的一种综合性活动。
行政管理包括组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政策管理等多个方面,是政府和公共组织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行政管理的演变行政管理理论的演变经历了传统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三个阶段。
1. 传统公共管理理论阶段传统公共管理理论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和英国。
在这一阶段,主要关注政府机构的规范和组织性能,提出了管理原则、行政职能划分、绩效评估等管理工具和方法。
代表性人物有韦伯、莱克、泰勒等。
2. 新公共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信息化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应当借鉴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化管理手段,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强调公共私营合作和委托代理关系,提出了“公私合作”、“第三部门”的概念。
代表性人物有奥斯特罗姆、奈士、胡多里等。
3. 公共治理理论阶段公共治理理论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市场机构等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协作和协商,致力于建立权力分散、责权结合、诚信守信的治理体系。
公共治理理论强调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注重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社会资本的积累。
代表性人物有罗兰等。
三、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包括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公共政策理论、绩效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等多个分支。
1. 组织理论组织理论研究政府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划分、内部决策、人事管理等方面。
代表性理论有文森特、墨斯特伯格、米勒等。
2. 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研究政府领导人的领导风格、决策方式、团队建设等方面。
代表性理论有伯恩、邓纳姆、史密斯等。
3. 公共政策理论公共政策理论研究政府的决策过程、政策实施、政策评估等方面。
代表性理论有利普斯基、斯通、马奇等。
4. 绩效管理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研究政府组织的目标制定、绩效评估、激励机制等方面。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行政管理理论第十一章行政绩效评估第一节(一)行政绩效评估的含义与特点(重点)绩效:也是业绩、成绩、效果等。
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开展的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产生的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就是行政机关利用法律、政策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活动和自身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工作成就以及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政绩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评估的活动。
(也称行政绩效考核)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1、系统性2、层次性3、注重定量性4、多角度性5、公正性6、复杂性(二)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与作用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和功能:1、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弗莱恩观点和看法:)1)是政府的支出必须获得人民的同意并按照正当程序支出2)资源必须有效率地利用3)资源利用必须达到预期的效果2、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三种形式:1横向比较2纵向比较3综合比较)3、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参照三个方面的信息:)1)有关部门前一阶段的表现状况2)部门内部工作条件、工作程序及环境方面的变化3)社会需求与社会环境变化的预测4、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5、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6、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我国现阶段实行绩效评估的现实意义:1、开展行政绩效评估能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2、行政绩效评估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3、行政绩效评估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第二节(一)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重点)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指行政组织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所设定的作为衡量行政绩效高低的一系列数据、标准的总和。
行政绩效指标的分类:一、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划分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经济发展指标包括:1)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2)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3)社会就业率4)进出口总额2、社会发展指标包括:1)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2)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3)环境保护指标4)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3、政治发展指标包括:1)行政机构管理指标2)行政决策指标二、根据评估的方法划分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经济评估指标2、效率评估指标(两种类型:1生产效率 2配置效率)描述应该具备两个特征:1)是定量非定性的2)反映的是整体而非个别情况3、效益评估指标两方面着手:1)看管理活动的产出是否满足了社会或公众的需求2)看这一活动的产出对既定目标的实现作出多大贡献目前流行的做法:1质的量化展示 2用民意测验测定效益和服务质量 3质量保证体系4、公平评估指标类型:1)单纯的个人公平2)分部化的公平3)集团性的公平4)机会公平5)化际公平(二)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重点)1、制定计划1)制定计划的目的包括:1是评估对象和效益方面的内容 2是评估人员希望开发的潜在的评估成果和报告要素2)计划的具体内容3)书面计划2、初步调查3、管理控制评估4、详细评估1)详细评估的目的2)详细审查的内容5、撰写评估报告第三节(行政绩效评估的方法)(重点)(一)行政绩效评估的信息收集方法:1、利用官方记录的方法2、培训观测者的方法措施有:1)提供等级标准2)在使用前先实验一遍3)被选择的评价者应独立于被评价的组织之外4)定期检查观测者的评价,以保证评价的质量5)培训新的观察者和在出现新的问题时对观测者进行重新培训3、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采用的调查方法有:1、信件调查2、亲自访谈3、电话采访4、综合运用各种访谈技术4、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二)行政绩效评估的定量测定方法:1、经济合理性评估方法1)成本与投入的比率测定法2)行政开支和业务开支的比率测定法3)人均投入测定法4)单位成本测定法5)经济改进余地测定法2、成本—收益评估方法步骤:1)估计成本和收益A、内部和外部成本及收益B、可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成本及收益C、首要和次要成本及收益D、净收益值和再分配性收益2)成本和收益折现3)得出最后结论3、成本—效益评估方法关注焦点:1)最低成本评估2)最大效益评估3)边际效益评估第四节(一)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分析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1、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2、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序也制约行政绩效3、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1、政府的活动受资金预算的限制2、政府部门的权力也受到限制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1、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2、公务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必然制约着行政绩效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1、政府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量化2、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二)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2、改革行政体制,3、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第十二章行政发展第一节(一)行政发展的含义: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改变既存的行政系统及其活动方式,使其过渡到一种新的状态,以期行政系统能够更好地与社会圈取得动态平衡,从而发挥更大的能量。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1. 引言行政管理是指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执行的过程。
行政管理理论是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是现代行政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详细概述行政管理理论,包括其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对现代行政管理实践的影响。
2. 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共行政学的起源。
公共行政学的兴起与现代国家制度的建立有关,主要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行政管理理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包括传统理论阶段、行为理论阶段和制度理论阶段等。
2.1 传统理论阶段传统理论阶段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的层级结构和职能划分上。
斯波尔丁认为,行政管理是一个技术性活动,强调层级结构和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韦伯提出了官僚制理论,强调规范化和合理性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2 行为理论阶段行为理论阶段强调对行政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进行研究。
赫伯特·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认为行政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信息有限、时间有限等因素的制约。
马克斯·韦伯的理论也强调了行政管理者的行为和动机对组织的影响。
2.3 制度理论阶段制度理论阶段关注行政管理的制度安排和规则设计。
哈伯默斯认为,行政管理是一个制度性活动,需要通过规则和程序来实现公正和效率。
奥利弗·威廉森的“交易成本理论”强调了制度安排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 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行政管理理论有多个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理论、决策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
3.1 组织理论组织理论研究如何构建和管理高效的组织结构。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是组织理论的经典范例,认为组织应该通过规范和层级结构来提高效率。
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更多的组织理论,如团队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等。
3.2 决策理论决策理论研究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影响因素。
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是决策理论的重要代表,认为决策者受到信息有限和目标多样性的制约。
此外,决策理论还包括风险决策、博弈论等研究内容。
行政管理理论讲解
行政管理理论讲解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或组织的管理活动,是一种管理社会资源的活动。
而行政管理的理论则是对行政管理过程、原则、方法、机制等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的理论。
行政管理理论不仅是指导行政管理实践的理论参照,也是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理论研究和指导的基础。
本文将对行政管理理论进行深入讲解,以期为行政管理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行政管理是在政府或组织内部通过规划、组织、指导、统筹和监督等活动来实现管理目标的一种活动。
行政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手段,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达成。
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等。
二、行政管理的演变过程行政管理作为一种活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简单的社会组织和活动是不存在行政管理活动的。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形成了高度复杂的社会组织,这就需要有系统地进行管理。
在古代封建社会,行政管理主要是由君主或者统治者来进行的。
而在现代社会,行政管理则是通过政府机构或者组织内部的专门机构来进行的。
三、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行政管理有一系列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和指导的基础。
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效益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原则、公共参与原则、法治原则等。
1.合法性原则:行政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合法性是行政管理的首要原则。
2.效益原则:行政管理的活动应该以提高社会效益为目标,努力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公平原则:行政管理的活动应该以公平为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并给予每个人平等的待遇。
4.透明原则:行政管理的活动应该做到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
5.公共参与原则:行政管理的活动应该更多的吸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民主参与。
6.法治原则:行政管理的活动应该以法治为基础,依法行政,不得违法乱纪。
四、行政管理的主要方法行政管理的主要方法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等。
辅导员考试行政管理理论
辅导员考试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或组织内部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组织、调配和协调的活动。
辅导员考试的行政管理理论是指在管理实践中运用行政管理学原理,规划和执行各项工作。
本文将就行政管理理论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1. 行政管理的定义行政管理是指公共机构或私人机构内部的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项工作。
2. 行政管理的职能行政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方面。
3. 行政管理的原则行政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法制性原则等。
4. 行政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行政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包括计划编制、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分析、领导与沟通、协调与控制等方面。
二、行政管理理论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1. 计划编制辅导员需要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个人工作计划。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
2. 组织管理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的学生信息档案和学生成长档案,制定学生发展规划和个性化辅导方案,通过合理的组织和调配资源,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3. 人力资源管理辅导员需要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培训和考核工作,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服务。
4. 决策分析辅导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辅导方案和服务措施,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 领导与沟通辅导员需要具有良好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协调与控制辅导员需要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与教师、家长和学生密切合作,统筹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适时控制和引导,维护校园秩序和安全。
三、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1.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注重管理技术的创新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理论第十一章行政绩效评估第一节(一)行政绩效评估的含义与特点(重点)绩效:也是业绩、成绩、效果等。
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开展的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产生的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就是行政机关利用法律、政策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活动和自身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工作成就以及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政绩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评估的活动。
(也称行政绩效考核)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1、系统性2、层次性3、注重定量性4、多角度性5、公正性6、复杂性(二)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与作用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和功能:1、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弗莱恩观点和看法:)1)是政府的支出必须获得人民的同意并按照正当程序支出2)资源必须有效率地利用3)资源利用必须达到预期的效果2、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三种形式:1横向比较 2纵向比较 3综合比较)3、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参照三个方面的信息:)1)有关部门前一阶段的表现状况2)部门内部工作条件、工作程序及环境方面的变化3)社会需求与社会环境变化的预测4、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5、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6、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我国现阶段实行绩效评估的现实意义:1、开展行政绩效评估能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2、行政绩效评估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3、行政绩效评估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第二节(一)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重点)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指行政组织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所设定的作为衡量行政绩效高低的一系列数据、标准的总和。
行政绩效指标的分类:一、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划分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经济发展指标包括:1)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2)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3)社会就业率4)进出口总额2、社会发展指标包括:1)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2)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3)环境保护指标4)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3、政治发展指标包括:1)行政机构管理指标2)行政决策指标二、根据评估的方法划分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经济评估指标2、效率评估指标(两种类型:1生产效率 2配置效率)描述应该具备两个特征:1)是定量非定性的2)反映的是整体而非个别情况3、效益评估指标两方面着手:1)看管理活动的产出是否满足了社会或公众的需求2)看这一活动的产出对既定目标的实现作出多大贡献目前流行的做法:1质的量化展示 2用民意测验测定效益和服务质量 3质量保证体系4、公平评估指标类型:1)单纯的个人公平2)分部化的公平3)集团性的公平4)机会公平5)化际公平(二)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重点)1、制定计划1)制定计划的目的包括:1是评估对象和效益方面的内容 2是评估人员希望开发的潜在的评估成果和报告要素2)计划的具体内容3)书面计划2、初步调查3、管理控制评估4、详细评估1)详细评估的目的2)详细审查的内容5、撰写评估报告第三节(行政绩效评估的方法)(重点)(一)行政绩效评估的信息收集方法:1、利用官方记录的方法2、培训观测者的方法措施有:1)提供等级标准2)在使用前先实验一遍3)被选择的评价者应独立于被评价的组织之外4)定期检查观测者的评价,以保证评价的质量5)培训新的观察者和在出现新的问题时对观测者进行重新培训3、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采用的调查方法有:1、信件调查 2、亲自访谈 3、电话采访 4、综合运用各种访谈技术4、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二)行政绩效评估的定量测定方法:1、经济合理性评估方法1)成本与投入的比率测定法2)行政开支和业务开支的比率测定法3)人均投入测定法4)单位成本测定法5)经济改进余地测定法2、成本—收益评估方法步骤:1)估计成本和收益A、内部和外部成本及收益B、可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成本及收益C、首要和次要成本及收益D、净收益值和再分配性收益2)成本和收益折现3)得出最后结论3、成本—效益评估方法关注焦点:1)最低成本评估2)最大效益评估3)边际效益评估第四节(一)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分析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1、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2、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序也制约行政绩效3、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1、政府的活动受资金预算的限制2、政府部门的权力也受到限制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1、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2、公务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必然制约着行政绩效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1、政府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量化2、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二)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2、改革行政体制,3、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第十二章行政发展第一节(一)行政发展的含义: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改变既存的行政系统及其活动方式,使其过渡到一种新的状态,以期行政系统能够更好地与社会圈取得动态平衡,从而发挥更大的能量。
(重点)(二)行政发展的特点:(重点)1、行政发展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过程2、行政发展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秩序化的过程3、行政发展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4、行政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变化发展过程(三)行政发展的模式一、按照地区特点划分:1、英美模式2、法德模式(主要手段:1、调整公共事业 2、压缩人事开支3、转变组织机构)3、希腊模式4、内源式发展模式(以韩国为代表)5、外源式发展模式二、按照行政发展的内容划分1、以解除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2、以实行企业家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3、以进行授权改革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4、以实行灵活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第二节(一)行政发展的动力分析行政发展的外部动力:1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文化因素 4技术因素行政发展的内部动力:1、行政组织的演化2、组织分工的细化3、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二)行政发展的阻力分析行政发展的外部阻力:1、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2、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行政发展的内部阻力:1、来自既有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2、来自公务员的阻力3、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三)行政发展的途径:行政改革(重点)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1功能调整 2结构重组 3行为变革行政改革的原则:1、综合配套、整体推进2、坚持依法行政改革3、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简答:行政改革的必然性:1、行政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行政改革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3、行政改革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行政改革的原因分析:一、外部因素1、经济体制转变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2、政治制度的转变和变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3、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4、国际环境的改变也会引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二、内部因素1、机构的过度膨胀2、机构人员素质不高、弱化,也需要通过机构改革来克服。
第三节(一)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基本特征:(重点)1、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3、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4、坚持渐进式改革5、立足于中国国情(二)WTO规则对我国行政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途径及加入WTO后我国行政发展的趋势1、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2、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3、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4、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第十三章国际法一、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万国公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国家与国际组织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二、国际法具有下列特征:1.国际法所调整的对象不是个人之间或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关系,故又称为国际公法。
2.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而不是国家之上的法律,是各国公认的法律,而不是由一个超国家的权力强加于国家的法律。
3.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不是依靠集中的、有组织的暴力机关,而是主要依靠国家本身。
4.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三、公认的国际法渊源,主要是条约和习惯。
四、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另一个重要渊源。
五、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有:国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但其中,国家是基本的主体。
六、国际法的基本原则:1.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指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并且构成国际法基础的基本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
3.民族自决原则。
七、从国际法的观点看,构成一个国家,应具备四个要素:1.有定居的居民;2.有确定的领土;3.有一定的政权组织;4.具有主权。
八、国家按其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单一国和复合国;按其行使主权的状况,可以分为独立国和附属国。
九、一般认为,国家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独立权、平等权、管辖权、自保权。
十、国家承认: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现在国家以一定方式表示对新国家或新政府的存在的认可,从而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或保持正常关系的政治和法律行为。
十一、承认有不同的方式,主要有:1.法律上承认:也称正式承认,是一种完全的、无保留的并且不能撤销的承认。
2.事实上承认:是一种非正式的、暂时的、可以撤销的承认。
十二、国家继承:是一国丧失其国际法律人格或者丧失一部分领土时,它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别国(一国或数国)的情况。
十三、根据国际法,国家继承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1.国家继承的合法性,即国家继承必须符合国际法。
2.被继承的条约和条约以外的事项必须具有领土性,与领土变更无关的权利和义务不属于国家继承的范围。
十四、国家责任也称国家的国际责任,是指一国因违反国际法,分割他国或者国际社会的合法权益,从而构成国际不法行为而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十五、国家责任的表现形式:1.限制主权;2.赔偿;3.道歉;4.对国际罪行的直接责任人进行国际审判,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德、日法西斯战争罪犯进行的国际审判。
十六、概括地说,国籍是一个人作为某一国家的国民的法律资格,是一个人同某一个特定国家固定的法律联系,也是国家对一个人行使外交保护权的法律依据。
十七、国籍的取得,主要有两种方式:1.因出生而取得了一国国籍(原始国籍);2.因入籍(也称归化)而取得一国国籍(继有国籍)。
十八、1980年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国籍法,这部国籍法根据国内国际的实践,采取了新的立法原则:1.在原始国籍的赋予上采取国统主义(双系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了过去只采用血统主义的做法。
2.不承认双重国籍原则。
3.努力消除和防止国籍抵触的原则。
十九、关于外国人待遇的标准,国际法上没有统一的规定,通常有:1.国民待遇:又称平等待遇,是指一国在民事法律关系方面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国民同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