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文本鉴赏与影视赏析
三国演义评析
三国演义评析《三国演义》评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小说经典之一,自问世以来,就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三国演义》进行评析。
一、作品背景《三国演义》描绘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公元184年-280年)300余年间的历史事件。
作品第一次纪录片性地反映了士族家族之间的斗争、政治、战争等复杂的政治生态。
同时,它也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独特文化氛围,包括道德、哲学、文学和人际关系。
二、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形象丰富的主人公,是该作品在世界文学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人物塑造伟大而真实,各具特色而不乏人性。
其中,诸葛亮是“孔明先生”不朽的形象,他的“空城计”、“草船借箭”等谋略在文化上得到传承;关羽是忠诚仁义的代表,形象深入人心。
三、艺术表现《三国演义》讲述了一段波谲云诡、变幻莫测的历史故事,融入了丰富的色彩、充分的想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语言风格简洁明快,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例如描写南方的风景和风物,这些特色已成为中国文化独特的品牌之一。
在艺术表现上,《三国演义》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姿态,更体现出小说艺术的深度和广度,展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
它是中国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史诗小说。
总之,《三国演义》是中华文化瑰宝,伟大的文学名著。
在它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门阀相对、家族陶瓷、政治斗争、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阐述,也能感受到一个时期文化的特征和艺术形态。
作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之一,人们仍然能在今天从这部小说中汲取灵感和启示。
《三国演义》名著赏析
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
亮就在隆中耕种。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他与刘
备纵论天下大事,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而取其一
的大计,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
亮被封为丞相。刘备临终前将刘禅托付给他。数
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于建兴
十二年(234年)病逝,享年54岁。刘禅追谥其为
忠20武21/10/1侯0 ,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10
2021/10/10
11
2021/10/10
12
孙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
邳[pī](今江苏徐州市邱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其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
相互残杀。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
所谓“十八路”诸候联军征讨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的旗号,干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勾当,都企图称王称霸。董卓
被诛后,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
江南。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
刘、关、张桃园结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
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
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
昏庸、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
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
的局面。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西晋先
《三国演义》赏析
二是文学群体众多、流派纷呈。明代文人的 结合,改变了过去以围绕或追随某些大家组成一 个圈子的模式,形成以主张相结合的风气,比如 台阁体、前七子、唐宋派、后七子、公安派、竟 陵派、吴江派、临川派、复社、几社等等,其中 有诗文流派,也有戏曲流派。
三是许多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跻身文坛,作 家队伍有所扩大。正由于大批的下层文人进入文 坛,雅文学(诗词散文)与俗文学(戏曲小说) 出现了空前的融合。
2、人物出场艺术:
“画家三染”法: 在人物正式出场之前,层层烘托,反复渲染,
让人物“千呼万唤始出来”,人物特点在出场前 的烘托渲染中东云现鳞,西云现爪;正式登场后, 作者在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使人物的基本特 点在虚实相映中得到更鲜明的体现。
3、写法上的 “犯中见避” 所谓“犯”,就是小说后边又写到了与前边
帝业并击败曹操夺得汉中 曹操击败马超稳固后方 孙权夺回荆州同时在夷陵之战大败刘备 ;南征北战 主要是诸葛亮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 九伐中原 ▪ 第四部分,116-120 三分归晋 司马氏一统天下
思想倾向: 第一,极力突出拥刘反曹倾向。 第二,强调建立在“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基础上的“义”。 第三,十分崇尚智慧。
关于版本
最早刻本为嘉靖本。
毛 本(毛纶、毛宗岗父子) 清初人,康熙刻本,辨证 史实,增删文字,更换论赞,改单句回目为偶句,定书 名为《三国演义》,删削对曹操赞赏性评价,增补诋毁 性文字。
平话
嘉靖本
毛本
桃园结义 祭天地桃园结义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 英雄首立功
▪ 史书与讲史的结合的成书特点,具体表现在: ▪ 1、接受正史影响,又不废民间传闻,反映了儒
家传统文化和市民江湖文化的碰撞和融汇:既提 倡忠孝节义,又渗透向往平等、追求发迹、强调 江湖义气的市井细民情感。
《三国演义》鉴赏
《三国演义》鉴赏综合评价《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
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1.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
全书描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运用夸张、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
小说在刻画人物时,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其思想性格。
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语言描写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2.小说擅长描述战争。
全书描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精彩。
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变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小说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三国演义》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
这可能是受到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
二是想象、夸张有时不合情理。
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
形象分析司马懿司马懿,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绷僦胀泄拢?委以重任。
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
曹芳时代,司马懿在和曹魏宗室曹爽的明争暗斗中,演绎了老子所谓的“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表面的浮华最终抵不过司马懿的轻轻一击。
人常说“乱世出英雄”,天下大乱,社会不按常规运转,机会就出乎意料地来了。
司马懿在当时就是乱世中的一位英雄,被名士杨俊誉为“非常之器”。
三国演义赏析
三国演义赏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创作。
作品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塑造了大量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复杂而精彩的三国时代。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赏析:故事情节的精彩程度、人物形象刻画的深入以及思想哲理的内涵。
首先,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十分精彩,充满了紧张和激烈的冲突。
从董卓之乱开始,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长坂坡之战等一系列战役,故事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
这些战役展现了各方势力的勾心斗角,巧妙地描绘了各个人物的智勇和谋略。
同时,故事中的背叛、权谋、婚姻纠纷等情节也为整个故事增加了许多曲折和引人入胜的元素。
其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深入骨髓,栩栩如生。
著名的诸葛亮被塑造成了智勇双全、谋略过人的形象,他出生贫寒却能在乱世中为国家尽忠,并以卓越的智慧辅佐刘备,被尊称为“卧龙”。
曹操则是一个集权谋、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于一身的政治家。
关羽、张飞、刘备等人物也各有特色,展现了各自的英雄气概和忠诚信仰。
这些人物形象的精彩刻画,使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他们的品质、气质和内心的世界。
最后,三国演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理。
作者通过描绘纷乱的乱世,以及人物之间的斗争、婚姻等情节,反映了社会的道德观念、忠诚与背叛的问题。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看似英勇无畏的英雄们,也有诸多背叛与欺骗。
同时,通过刻画各个人物的形象和行为,作者也反映了对个人品格、忠诚与义务的思考。
这些思想哲理在整个作品中体现得深入而细腻,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
它不仅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精彩有趣,而且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思想哲理的表达上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无论是对历史的追忆和反思,还是对人性的探讨,三国演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一环。
三国演义赏析
三国演义赏析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古典小说
第一部”。
这部小说以三国鼎立时期为背景,描写了诸葛亮、
曹操、孙权三位大将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历史,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
《三国演义》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文字描写和丰富的历史内容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小说中描写的诸葛亮、曹操、孙权三位大将,他们的智慧、勇气、忠贞精神令人敬仰。
诸葛亮以其高超的军事智慧和极富战略眼光,带领蜀汉军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他的智慧也被后世所传颂。
曹操以其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军事能力,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汉朝统治,他的政治才能被后世所敬仰。
孙权以其坚毅的政治头脑和坚韧的毅力,维护了汉室的继承,他的忠贞精神也被后世所敬仰。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
它以其丰富的历史内容和精彩的文学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斗争和军事历史,表达了中国古代英雄的忠贞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赏析
030文化纵横《三国演义》赏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是根据陈寿《三国志》改变而成,后来又被改变成电视剧《三国演义》,本文是以《三国演义》以及在此基础上改变的电视剧为立论基础。
陈寿《三国志》近乎历史著作,而缺乏文学色彩,读起来僵化而生硬,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
罗贯中《三国演义》在真实素材基础上演义而成,夸张而不虚构;融合了历史与文学的两个特点,趣味性故事性更强。
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
关于《三国演义》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够彻底征服读者,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恰恰说明作品本身的吸引力,争论越是激烈,说明作品本身受关注程度越高。
据传清代乾隆年间,有一侍卫被擢拔为荆州将军,家人皆大喜祝贺,唯此人不乐反哭,众人奇怪,问原因,此人答道:荆州这地方,连关公关爷爷尚且守不住,现在派我去,明明是害我呀!这则载录于《竹叶亭杂记》中的趣闻,不正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三国演义》对后人精神世界影响之深么,都已经让这位老兄拎不清文学与现实了。
罗贯中《三国演义》已经把历史与文学融为一体了,令读者和观众入戏太深,难以自拔。
清代学者章学诚就说“《三国演义》乃七实三虚惑乱观者。
”的确,《三国演义》把历史演义得真真假假、真假相溶了。
国人大多是通过读《三国演义》才了解历史三国的,“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绎得其梗概耳。
”胡适也对《三国》进行了点评:“这部书现行本(毛宗岗本)虽是最后的修正本,却仍旧只可算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不能算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书。
……话虽如此,然而《三国演义》究竟是一部绝好的通俗历史。
”无论后人如何评论《三国》,都不能抹杀他的历史地位和文学地位,《三国》的时代价值仍然在不断深化。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意思大概是说周兰蓉(中共蚌埠市委党校 安徽蚌埠 233000)三国里面都是老谋深算的故事,不适合老年人看,否则人容易变得难以猜测;而水浒都是爱打抱不平,都是血气方刚打架斗殴的故事,年轻人看了容易走火入魔引火烧身。
《三国演义》赏析
《三国演义》赏析综述一、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巧妙结合《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宠信宦官,致使朝纲大乱,政治腐败,黄巾军揭竿而起,四方州牧乘机割据,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成型,最后统一于晋。
其中对于战争的场面、英雄与枭雄之间的斗争,以及各政治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都有十分精彩的笔墨。
当然,《三国演义》不是正史,所谓“七分写实,三分虚构”并非妄说,但是它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正史。
人们对三国时代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三国演义》,而不是正史《三国志》。
例如小说叙述关羽温酒斩华雄,其神勇的形象深植人心,而事实上斩华雄的并非关公,而是孙坚。
又如诸葛亮借东风之事,正史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不过是小说的虚构而已。
《三国演义》在依据正史、博采传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虚实结合,巧妙构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全书主干、框架是史实,而具体情节与人物性格多有虚构,例如三顾茅庐,《三国志·诸葛亮传》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作者忠于“三顾”的史实,但其具体情节,则完全是根据传说虚构而成的。
清人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这个比例不一定恰当,关键是作者将虚与实结合得十分巧妙,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有些地方更是做到化虚为实,人们宁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
《三国演义》用“依史以演义”(李渔《三国志演义序》)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
“依史”,就是“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对历史的事实有所认同,也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演义”,则渗透着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用一种自认为理想的“义”,泾渭分明地去褒贬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
统观全书,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
这也就是《三国演义》的主旨。
(选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二、主题对这部小说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用书基本上持“拥刘反曹”说。
《三国演义》欣赏
《三国演义》欣赏
元末明初,在过去话本基础上,产生了一些长篇章回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作品。
罗贯中(1330-1400之间),名本,号潮海散人,太原人。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并结合本人丰富的军事政治斗争经验,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了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个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政治、外交的种种斗争,掲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灾难和痛苦。
其思想倾向是尊刘抑曹,宣扬正统观念。
作者把曹操集团当作恶的代表,把刘备集团当作善的象征,因此,《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艺术典型,是集中概括了社会生活中的善与恶而创造出来的形象,不能完全作史实看待。
此外,《三国演义》还有其它一些思想糟粕应予批判的分析,如历史循环论、神怪迷信、封建性很强的“义气”等等,甚至敌视农民起义,污蔑起义农民为“盗贼”,把镇压农民起义和撄取农民起义胜利成果的人颂之为“功臣”和“英雄”,这一切都反映了当时历史局限性和封建文人的阶级性。
总起来讲,《三国演义》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长篇巨著之一,仍是一部历史题材的杰作。
作者具有提炼和组织材料、构制鸿篇和匀勒形象的非凡本领。
百余年的历史,纷繁复杂的事件,严酷激烈的战争,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处理得头绪请晰、有条不紊、绚烂多彩、鲜明生动。
如此强大的艺术功力,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三国演义》文本鉴赏与影视赏析
陈寿《三国志》:‚治世之良才,管、萧 之亚匹‛。 杜甫《咏怀古迹》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 云霄一羽毛。‛ 杜甫《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 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 泪满襟。‛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 谁堪伯仲间。‛
曹操: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
奸雄的胆识:‚一将之智有余‛
挟天子以令诸侯
荀彧:‚今车驾旋转,东京荒芜,诚因此时奉 主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 也;拔扶仁义以致英雄,大德也。‛ (卷三《迁
銮舆曹操秉政》)
独运其谋 驾驭天下智力
曹操: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
奸雄的志向:包藏宇宙、吐冲天地
诸葛亮:士人政治家的典型
士人的政治选择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非主不依‛?
‚凢翱翔于万里兮,无梧不栖;吾困守于一斱兮, 非主不依。自躬耕于陇亩兮,以待天时;聊寄傲 于琴书兮,吟咏乎诗。逢明主于一朝兮,更有何 迟;展经纶于天下兮,开创鎡基。救生灵于涂炭 兮,到处平夷;立功名于金石兮,拂袖而归。‛
(卷八《玄德风雪访孔明》)
用蔡瑁和张允(卷九《刘玄德败走江陵》)
智激庞德(卷十五《庞德抬榇战关公》)
行事的权朮
‚借头稳军心‛(卷四《曹操会兵击袁朮》) ‚割収权代首‛(卷四《曹操会兵击袁朮》)
曹操: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
奸雄的胆识:‚一将之智有余‛
曹操与董卓有何异同?
毛宗岗:‚观董卓行事,是愚蠢强盗,不是权诈 奸雄。奸雄心要结民心,奸雄心假行仁义。今焚 宫室,収陵寝,杀百姓,掳赀财,不过如张角等 所为。后人幵称卓、操,孰知卓之不及操也远 甚。‛ (毛本第六回回评) 董卓:‚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曹操:‚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三国演义赏析
三国演义赏析三国演义赏析三国演义赏析1提到董卓,人们往往会想到他的斑斑劣迹——他宠爱貂蝉而因小失大,他多疑专行而滥杀无辜……他残暴,狠毒,鼠目寸光,是一个十足的反面人物。
公元189年,在兵荒马乱,狼烟四起的洛阳城中,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少帝退位,陈留王登基,是为汉献帝。
而这一切都在董卓的掌控之中。
他有着蓬勃的野心,但是没有作为政治家所必备的对局势的敏感;他防住了皇权,但没有看见台下群臣此时对他刻骨的恨意……自此,东汉这艘早已千疮百孔的破船,被董卓顶着浪,逆着潮,无所顾忌地开着;他没有看见乘客们紧握着的拳头,依然坐在船头谈笑风生,怡然自若……从逼迫少帝退位那一刻起,他就把自己推进了坟墓。
公元190年,董卓面对着洛阳日益难以控制的局势,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迁都。
数百万人民被当牲口一样赶着,走进早已成为废墟的长安城;洛阳宫殿、房屋全部烧毁,死者数不胜数……自此,董卓便彻底与底层人民和各路诸侯分庭抗礼。
他坐在华丽的高台上,做着美梦,喝着美酒,幻想着这样的生活可以永远持续下去,而却没看到,这高台已经摇摇欲坠。
他执政数年,没有抵御入侵,没有造福人民,没有振兴政权,有的只是无限的玩乐与享受——这样的领导者,何德何能受到人民的支持和爱戴?192年,董卓受陷于连环计,被吕布杀死。
士兵高呼万岁,百姓载歌载舞,人们纷纷买酒买肉来庆祝。
船长死了,高台塌了,人民高呼万岁,却看不见前路依然是望不到边际的黑暗。
昔日威风凛凛的董太尉,今日却酿得如此的悲惨结局。
在这三国乱世,每个人都胸怀自己的目标。
刘备的目标是复兴汉室,曹操的目标是一统天下,而董卓的目标就简单多了——坐拥金钱和权力,仅此而已。
他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但却因与整个社会背道而驰,失掉了所有人的支持,从而把自己推向了毁灭的深渊。
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名誉,对这句话做出了完美的诠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国演义赏析21、各人受了计策,皆依令而去,方召孟优入帐,优再拜于帐下曰:“家兄孟获,感丞相活命之恩,无可奉献,辄具金珠宝贝若干,权为赏军之资。
三国演义简短鉴赏
三国演义简短鉴赏1.三国演义片段赏析、要300字的赏析、要原文、(重点是赏析吖~、有没"三国演义"中最精辟的十句话赏析“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共八个字却赞扬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量作者确定是吕温侯的FAN ,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要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盖世,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惋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惋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而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慧一世,糊涂一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既生瑜,何生亮”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要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大,长了诸葛志气,灭了本人威严.使得二人的抽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缘由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奴才这么一句确定,当然是兴奋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本人这么多年,到这时才晓得他的胆识,平常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爱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已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惊奇.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领,因而这么说也不过份.惊奇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索.“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当政时经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现实也验证了他的精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见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善.“生子当如孙仲谋”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晓得,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行以.另外曹操的次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观赏孙权,并在本人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全部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摸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本人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一句话,不只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力量,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缘由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
三国演义鉴赏
《三国演义》鉴赏
阅读,是人生的引导,帮我们找到智慧的源泉。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这让我想到了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
《三国演义》,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以东汉末年灵武帝中平元年到晋武帝司马炎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从黄巾之乱开始,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再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国统一归晋的故事。
几千年前,老子说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几千年后,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谨慎是智慧的长子。
”穿越不同的时空,跨越不同的国度,对谨慎的理解始终是一致的。
最有价值的东西总是能够穿越古今中外,沉淀成永恒的真理。
一本书,让我懂得那么多,这本书也算是一个知识库了。
闲来无事,
捧起一卷《三国演义》,阅读之余被描写的已经很熟悉的情节再次吸引,决定重温那一段风云故事,数天之后感慨颇深。
读三国,品三国,你会发现许多的人生道理,你会对人生多一份了解。
我相信只要你翻开这本书,一定会喜欢上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 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曹操: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
曹操: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
何谓‚奸雄‛
冥飞《古今小说评林》:‚刘先主奸而
鲁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中国小
说史略》)
毛宗岗:‚或曰玄德之欲投江与曹操之买民心 一样,都是假处。‛然曹操之假,百姓知之; 玄德之假,百姓偏不以为假。虽同一假也,而 玄德胜曹操多矣。‛(毛本《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评语)
民谚:‚刘备摔阿斗——刁买人心。‛
诸葛亮:士人政治家的典型
诸葛亮:士人政治家的典型
关羽:古今名将第一奇人
义重如山
如何看待关羽降曹操?
关羽:‚吾身在此,心在兄处。‛(卷五《云长策
马刺颜良》)
曹操:‚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来去 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卷五《关云长千里独
行》)
如何评说关羽义释曹操?
曹操:‚古之人,大丈夫处世必以信义为重。将 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者 乎? ‛ (卷十《关云长义释曹操》)
叙事结构和战争描写 形象塑造和语言特色
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
影视评析
• 后来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制作 的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总投资 1.7亿元人民币,该剧描绘了三国时代的一幅 政治风云的彩色画卷,是一部龙争虎斗的战争 史诗。着重表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晋朝将近一 个世纪多个政治集团间错综复杂、紧张尖锐的 斗争,这种斗争发展成为连接不断的对政治权 力的争夺和军事冲突,展示出一幅幅波澜壮阔、 惊心动魄的战斗风云图。该剧尊重小说《三国 演义》和三国历史,被誉为最经典的三国题材 影视剧。
关羽:古今名将第一奇人
高傲自负
目空一切
诸葛亮对刘备说:‚云长平生傲上而不忍下。‛
(卷十一《黄忠魏延献长沙》)
英雄悲剧
‚败走麦城‛ 陆逊对吕蒙说:‚关公倚恃英雄,自料无敌,必 败于人。‛ (卷十五《关云长刮骨疗毒》)
简洁精妙的叙事艺朮
虚实结合的创作斱法
章学诚《丙辰札记》:‚七分事实,三分虚 构‛。 《觚庵漫笔》:‚虽无一事不本史乘,实无一 语未经陶冶‛。
诸葛亮:士人政治家的典型
士人的政治选择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非主不依‛?
‚凢翱翔于万里兮,无梧不栖;吾困守于一斱兮, 非主不依。自躬耕于陇亩兮,以待天时;聊寄傲 于琴书兮,吟咏乎诗。逢明主于一朝兮,更有何 迟;展经纶于天下兮,开创鎡基。救生灵于涂炭 兮,到处平夷;立功名于金石兮,拂袖而归。‛
(卷八《玄德风雪访孔明》)
三国故事源流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说三分‛ 苏轼(1037-1101)《东坡志林》 元至治年间(1321-1323)《全相三国志平 话》 元代及元明之际三国戏约60种
《三国演义》概说
《三国演义》的作者
‚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 次‛ 《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号湖 海散人。与人寠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斱。至正 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所终。‛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
《三国志传》
嘉靖二十七年(1548)序叶逢春刻本 穿插关羽次子关索(或名花关索)一生故事
毛纶、毛宗岗(1632-1709后)《三国演义》
清康熙十八年(1679)李渔序醉耕堂本
叙事结构及其象征意蕴
【西江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収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 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为帝王师的政治理想
诸葛亮:士人政治家的典型
士人的政治道德
‚知其不可而为之‛
诸葛亮:‚汝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 (卷八
《徐庶走荐诸葛亮》)
司马徽:‚虽卧龙得其主,不得其时!‛ (卷
八《刘玄德三顾茅庐》)
毛宗岗:‚在草庐之中,而识三分天下,则达 乎天时;承顾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则尽乎 人事。‛(《读三国志法》)
(出于《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
奸雄的志向:包藏宇宙、吐冲天地
名垂史册
《邺中歌》:‚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 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 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 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 为群?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安有 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儿女鸣, 无可奈何中不平。请祷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 无情。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曹操: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
奸雄的权朮:机警而有权数
少时的权朮
‚好飞鹰走犬,喜歌舞吹弹。少机警,有权数。 游荡无度。‛ (毛本作:‚好游猎,喜歌舞; 有权谋,多机变。‛) 知人善察的犀利眼光,审时度势的高超智力, 敢做敢为的非凡能力
曹操: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
奸雄的权朮:机警而有权数
用人的权朮
叙事结构及其象征意蕴
结构框架:分合循环的历史宿命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叙三国不自三国 始也,三国必有所自始,则始之以汉帝。叙 三国不以三国终也,三国必有所自终,则终 之以晋国。‛ 始于汉灵帝建宁元年(168)黄巾起义 终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三国归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六出祁山
诸葛亮:士人政治家的典型
士人的军事谋略
神机妙算 多智而近妖
士人的政治手腕
纵容关羽 驾驭魏延 关于‚将相和‛
关羽:古今名将第一奇人
关羽:古今名将第一奇人
智勇双全:儒将风采,勇冠三军
面如重枣 勇武绝伦
刺颜良、诛文丑》
曹操: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
奸雄的胆识:‚一将之智有余‛
挟天子以令诸侯
荀彧:‚今车驾旋转,东京荒芜,诚因此时奉 主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 也;拔扶仁义以致英雄,大德也。‛ (卷三《迁
銮舆曹操秉政》)
独运其谋 驾驭天下智力
曹操: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
奸雄的志向:包藏宇宙、吐冲天地
• 之后在2008年由高希希执导,开始翻拍《新三国》, 新三国在故事情节上做了很大的改动,如: 新三国中, 陈登父子从吕布手中骗得徐州是为了曹操,可在小说 中陈登父子从吕布手中骗得徐州是为了刘备。在新三 国中为曹操设计收徐庶的是荀彧,可在小说中为曹操 设计收徐庶的是程昱。在新三国中马超与曹操交战时, 曹操在空旷的野外无法筑营寨,后来曹操因受程昱一 句话的启发想到筑营寨的方法。可在小说中这个筑营 寨的方法是一个老者教曹操的。 全剧总共有达35处与 原著不一样,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勇气,敢把原著改成 这样!
(卷四《董承密受衣带诏》)
李贽《强臣论》:‚英君多能臣,而庸君多强臣也, 故言强臣必先之以庸君也。‛ ‚夫天下强国之臣, 能强人之国而终身不谋自强,而甘岌岌以死者,固 少也。‛
曹操: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
奸雄的志向:包藏宇宙、吐冲天地
名垂史册
曹操:‚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图死后得题墓道曰: ‘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平生愿足矣。念自讨 董卓、剿黄巾以来,除袁朮,破吕布,灭袁绍,定 刘表,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 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 称王。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 谬也。孤常念孔子称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 但欲孤委捐兵众,归就所封武平侯之国,实不可耳。 诚恐一解兵柄,为人所害,孤败则国家倾危,是以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诸公必无知孤意旨者。‛
《三国演义》概说
《三国演义》的版本
明嘉靖壬午(元年,1522)刻《三国志通俗演 义》
弘治七年甲寅(1494)庸愚子(据印章为蒋大器) 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嘉靖壬午修髯子(据印章为张尚德)《三国志通俗 演义引》 卷21尹直(1431-1511)赞孔明的诗
《三国演义》概说
《三国演义》的版本
叙事结构及其象征意蕴
情节主线:悲愤感伤的历史道德
曹魏一生事迹(第二回至第七十八回) 刘备一生事迹(第一回至第八十五回) 诸葛亮一生事迹(第三十七回至第一百三回) ‚尊刘抑曹‛ 的政治倾向与刘败曹胜的历 史事实之间的冲突
叙事结构及其象征意蕴
结构布局:梦幻泡影的历史虚无
四十—四十—四十:国家亡,英雄聚;三 国之争;英雄散,国家兴 前后两截,各约六十回
刘备:心口不一之君子
刘备:心口不一之君子
如此君子
刘备入川时,曾对庞统说:‚今与吾水火相 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 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 乃可成耳。‛(卷十二《庞统献策取西川》)
刘备:心口不一之君子
君子风范:远得人心,近得民望
高贵血统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惟有德者居之。‛ (卷十二《张永年反难杨修》)
用蔡瑁和张允(卷九《刘玄德败走江陵》)
智激庞德(卷十五《庞德抬榇战关公》)
行事的权朮
‚借头稳军心‛(卷四《曹操会兵击袁朮》) ‚割収权代首‛(卷四《曹操会兵击袁朮》)
曹操: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
奸雄的胆识:‚一将之智有余‛
曹操与董卓有何异同?
毛宗岗:‚观董卓行事,是愚蠢强盗,不是权诈 奸雄。奸雄心要结民心,奸雄心假行仁义。今焚 宫室,収陵寝,杀百姓,掳赀财,不过如张角等 所为。后人幵称卓、操,孰知卓之不及操也远 甚。‛ (毛本第六回回评) 董卓:‚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曹操:‚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千古士人典型
陈寿《三国志》:‚治世之良才,管、萧 之亚匹‛。 杜甫《咏怀古迹》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 云霄一羽毛。‛ 杜甫《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 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 泪满襟。‛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 谁堪伯仲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