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杂剧和散曲 (NXPowerLite)剖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样体。
┼┃━(韵)
衣冠济楚俊容仪。 ┼ ━ ┼┃┃━ ━(韵)
席间唱和音韵美, ━ ━┃┼ ━┃┃(韵)
一团和气。
┼ ━ ━┃(韵)
聪明俊俏有谁及。 ┼ ━ ┼┃┃━ ━(韵)
加衬字后变为:
诗吟出锦绣文,
┼┃━(韵)
字装成古样体。
┼┃━(韵)
衣冠济楚俊容仪。 ┼ ━ ┼┃┃━ ━(韵)
酒席间唱和音韵美, ━ ━┃┼ ━┃┃(韵)
一团儿和气。
┼ ━ ━┃(韵)
论聪明俊俏有谁及。 ┼ ━ ┼┃┃━ ━(韵)
句中加衬字
以张浩洋的《山坡羊》为例, 未加衬字前为:
人生于世,
━ ━ ┼ 去(韵)
休行非义。
━ ━ ┼ 去(韵)
谩人谩过天公意。
┼ ━ ┼┃━ ━ 去(韵)
儹东西,
加衬字有三种情况:(一)加于句首,(二)加于句 中,(三)加于句末(一般情况下,衬字是不能加于句末 的,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加于句末)。句首的衬字可虚可实; 句中的衬字原则上只能用虚词,句末的衬字称为语法上的 衬字,没有词汇意义。
句首加衬字
以谷子敬的《醋葫芦》为例, 未加衬字前为:
锦绣文,
┼┃━(韵)
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
达百支。《录鬼簿》记载乔吉有咏西湖的【梧叶
儿】百首,是重头小令之最长者。
套数
套数 至于“套数”,又称“套曲”、“散套”或
“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是由几
支或更多的宫调相同的只曲连缀而成的组曲。它是散曲中
一种大型体式,至少要有两支以上的同宫调曲子组成,多
元散曲与杂剧的联系
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兴起的入乐歌 唱的一种新诗体,当时称之为“乐府”。
散曲和杂剧在形式上的联系:两者的唱 词都是按照曲调填写,用来合乐歌唱的; 散曲中小令和杂剧中的只曲相似,散曲中 的套数与杂剧中的套曲形式接近。但它们 又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杂剧是戏剧, 有科白和故事情节,它的曲称为剧曲,而 散曲则只是一种清唱的曲子。
散曲之所以称为“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 而言的。如果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情节无关的话, 就是“散”。它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
散曲的特性有三点:
一是它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
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 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它比近体诗和词更多
便儹些东西,
┼ ━ ━(韵)
得些衣食,
┃━ ━(韵)
他时终作儿孙累。
┼ ━ ┼┃━ ━ 去(韵)
本分世间为第一,
┼┃┼ ━ ━ 去上(韵)
休使见识,
━ ┼┃上(韵)
干图甚的。
━ ┼┃上(韵)
句末加衬字
以邓玉宾的《叨叨令》为例, 未加衬字前为:
皮囊包裹千重气,
┼ ━ ┼┃━ ━ 去(韵)
┼ ━ ━(韵)
得衣食,
┃━ ━(韵)
他时终作儿孙累。
┼ ━ ┼┃━ ━ 去(韵)
本分世间为第一,
┼┃┼ ━ ━ 去上(韵)
休使见识,
━ ┼┃上(韵)
干图甚的。
━ ┼┃上(韵)
加衬字后变为:
人生于世,
━ ━ ┼ 去(韵)
休行非义。
━ ━ ┼ 去(韵)
谩过人也谩不过天公意。 ┼ ━ ┼┃━ ━ 去(韵)
元代散曲和杂剧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致分为两 种:一种进入戏剧的唱词,是戏曲,或称剧曲;另一种是 散曲,或称为“清曲”、“今乐府”,是属于广义的诗歌, 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 过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只用。套曲由 若干曲子组成,如《一枝花·不伏老》,含四支曲子。小 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如《四块玉·别情》。小令以 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小令
小令 所谓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
唐代的酒令,是散曲的基本单位,相当于单调的
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曲牌名,如[天净沙]、
[山坡羊]等,每个曲调各有不同的句式和字数。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但还有一种
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
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
小令和套数是散曲的两种主要形式,
一为短小精悍,一为富丽雍容,但除此之 外,还有一种带过曲。带过曲是由同一宫 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儿落带得胜令】 【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 不超过三首。带过曲属于小型曲组,与套 数比,容量小的多,且没有【尾声】,只 是小令与套数之间的特殊形式。
的采用了“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压,
句中还可以衬字。北曲衬字可多可少,南曲有
“衬不过三”的说法。衬字,明显的具有口语化,
俚语化,起到使曲意明朗、活泼,穷形尽相的作
用。
衬字
习惯了宋词的平仄分明和字数固定,初学元曲者,看
到曲牌上除了有平声仄声,还有上声、去声,又同一个曲
为儿女使尽了拖刀计, ┼ ━ ┼┃━ ━ 去(韵)
为家私费尽了担山力。 ┼ ━ ┼┃━ ━ 去(韵)
你省的也么哥,
┃┃[也么哥]
你省的也么哥,
┃┃[也么哥]
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 ┼ ━ ┼┃━ ━ 去(韵)
句末加的衬字除了上例中的“也么哥”,还有“也么
天”、“也摩挲”、“也波”等等,它们虽无词汇意义, 却使语气别饶风趣。
的可达二三十支,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只有三只曲子,而刘时中的[正宫·端正好](上高司监)
长达三十四调。
一般有三个特征:一是全套必须押韵相同;二是有
【尾声】,表示全套音乐告终;三是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
只曲连缀而成。套曲以其较长的篇幅表达相对复杂之内容,
或抒情,或叙事,或抒情叙事兼而有之。
牌而字数却有多有少,彼此出入很大,往往感到困惑。关
于曲牌中除有平、仄声又有上、去声的问题,还有衬字,
这是散曲与词在体式上的最大区别,也是最令人困惑的原
因。
关于曲牌的衬字,每句可加衬字多少,无明确规定, 通常小令衬字少,套曲衬字多,剧曲则更多,由衬一字到 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均不拘平仄。
骷髅顶戴十分罪。
┼ ━ ┼┃━ ━ 去(韵)
儿女使尽拖刀计,
┼ ━ ┼┃━ ━ 去(韵)
家私费尽担山力。
┼ ━ ┼┃━ ━ 去(韵)
省的,
┃┃Biblioteka Baidu也么哥]
省的,
┃┃[也么哥]
长生道理何人会。
┼ ━ ┼┃━ ━ 去(韵)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 ┼ ━ ┼┃━ ━ 去(韵)
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 ┼ ━ ┼┃━ ━ 去(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