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固定方法之改善专案
改进PICC导管送管方法临床观察论文
改进PICC导管送管方法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改进picc导管送管方法对防止导管异位的意义。
方法:对70例肿瘤患者 picc送管整个过程中配合使用脉冲式推注生理盐水的方法。
结果:70例患者置管均成功,经x线摄片或透视证实,picc管尖端位置均到达上腔静脉,无一例异位。
结论:使用改进法置管,大大降低了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关键词:改进; picc导管;脉冲式推注【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34-02我院肿瘤放疗科自2009年对picc置管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与传统法相比,改进法很大程度上阻断了导管进入颈内静脉;而顺利进入上腔静脉,显著提高了picc穿刺成功率。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7月,男90例、女50例,年龄8~72岁。
其中鼻咽癌61例、肺癌19例、宫颈癌9、肝癌11、胰腺癌8例、上颌癌3例、喉癌11、腮腺癌4例、胆囊癌2例、乳腺癌12例。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安全型picc导管。
将患者按置管时间顺序分成2组,传统组与改进组。
置管时间最短72d,最长一年。
2 方法2.1 分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9月70例患者资料并将其设为传统组,2009年9月~2010年7月的70例患者按改进法置管设为改进组。
观察记录两组之间picc置管后导管移位的例数,并进行分析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内型、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具体方法2.2.1 做好置管前病人的心理护理: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picc置管的目的、要求、配合及效果,消除患者的顾虑,让患者以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密切配合。
2.2.2 用物准备及操作方法2.2.1 用物: bd公司生产的安全型picc穿刺包一个、无菌包一个(内有一次性无菌巾2块、洞巾1块)、无菌无粉手套2双、0.9%生理盐水100毫升、10毫升注射器2付、1毫升注射器1付、无菌透明贴1贴、2%利多卡因1支、皮肤消毒剂。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位皮肤细菌密度也明显增加,置管后容易发生感染,导管败血症易患因素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在穿刺和护理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监测。
置管期间,须注意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及创面的护理,防止周围创面分泌物浸渍。
每日穿刺部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后贴透明敷料贴,密切观察置管处有无红肿、渗液及有无分泌物等,同时注意观察全身情况,如高热、寒战。
对高热、寒战者,要高度警惕导管败血症的发生,特别是不能用创面感染来解释的高热、寒战者应立即拔出导管或更换置管部位。
4.防止栓塞的护理。
正常成人平静呼气末胸腔压力为-0.43~0.69kPa,平静吸气末为-0.69~-1.43kPa,最大吸气末可达-4.3kPa,一旦输液装置脱离,空气将随着病人呼吸快速进入血液,造成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3]。
本组病例均在留置导管末端接螺旋式三通管,三通管外接螺旋式肝素帽,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输液,有效避免了输液管脱落时发生空气栓塞;输液完毕注入10ml生理盐水即拔出头皮针封管。
本组无一例栓塞现象发生。
小 结通过腋静脉置管及术后观察,认为腋静脉穿刺置管行静脉营养具有操作安全等优点:(1)大面积烧伤病人皮肤广泛破坏,而腋窝位置较为隐蔽,不易烧伤,皮肤完好率较高,避开了经创面进行穿刺置管,留置时间较长。
(2)流经上腔静脉的血流量比下腔静脉的血流量大1倍左右,临床推荐上腔静脉补充营养,输注高浓度液体时不易产生静脉炎和栓塞。
大面积烧伤经腋静脉置管,导管到达上腔静脉,适用于营养液的输注。
(3)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容易穿刺,成功率较高,损伤较小,若误刺腋动脉时容易压迫止血;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距离胸膜较远,穿刺时比较安全,可以避免穿刺引起血、气胸。
(4)术后易护理,腋部活动度低,导管不容易自行滑脱,且不易被躁动病人抓到拔出;局部清洁度高,污染几率相对较小,容易清洁、换药、固定,方便护理。
参 考 文 献1 钟正江,唐桂荣,阳文新,等.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体会.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5):259.2 冯文周,陈亚娜.全肠外营养液中药物配伍禁忌的研究.广东药学,2003,13(4):49.3 李翠淑.肠瘘病人行腋静脉置管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方法介绍.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44.(收稿日期:2004-12-27)(本文编辑:贾燕)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王晔光 王秀华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置管操作简单、穿刺痛苦小、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保护外周血管优势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但因导管留置在肘部因活动等原因造成导管自穿刺点外脱的现象,脱出长度为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不能长期使管端处于中心静脉的最佳位置,从而影响导管的预期使用,因此,我们采用胶布与导管和皮肤加固的方法固定导管,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导管的使用时间,现报告如下。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导管固定方法是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关键措施之一,它能够保证导管固定牢固,并减少导管滑脱的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见的导管固定方法,并通过观察其效果,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第一种方法是传统的胶布固定法。
该方法常用的胶布有透明胶布和纱布胶布两种。
使用透明胶布固定时,将导管的近端段紧密贴合到患者皮肤上,然后用透明胶布剪成条状,依次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
而纱布胶布则是将纱布和透明胶布结合使用,先将纱布贴在患者皮肤上,然后用透明胶布固定导管。
观察结果显示,胶布固定法能够有效地固定导管,避免导管的滑脱。
在使用胶布固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保固定的牢固性,即导管不能有明显的松动感。
在固定导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皮肤,避免过紧的固定导致患者皮肤损伤。
胶布固定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胶布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导致患者的皮肤不适感,甚至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胶布的透气性较差,容易导致患者的皮肤潮湿和感染。
胶布固定法固定导管的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位移,需要定期更换胶布。
第二种方法是专用导管固定器的使用。
专用导管固定器是一种用于固定PICC导管的特殊固定器具,通常采用柔软的材料制成,能够更好地固定导管,减少导管滑脱的风险。
观察结果显示,专用导管固定器能够有效地固定导管,并且具有以下优点。
专用导管固定器的材料柔软且透气性好,不会引起患者皮肤不适感和感染。
专用导管固定器的固定效果稳定,不易产生位移,减少了导管滑脱的可能性。
专用导管固定器还具有便于操作的特点,缩短了导管固定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用导管固定器也存在一些缺点。
专用导管固定器相对于胶布固定法来说,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评估其经济效益。
专用导管固定器固定导管的力度不易调节,可能造成过紧或过松的情况。
专用导管固定器的种类较多,临床选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胶布固定法和专用导管固定器是目前常用的导管固定方法。
PICC导管脱出防范措施及预案
PICC导管脱落防范与应急处理防范措施:(1)导管必须妥善固定,由制管者做好标记,详细记录管道名称、留置时间、部位、长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加强对高危患者(如意识障碍、躁动、有拔管史、依从性差的患者)的观察,作为重点交接班内容详细交接。
(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其防范意识及管道自护能力。
(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治疗、护理中动作轻柔,注意保护导管,防止导管脱落。
(5)加强培训,提高护士防导管脱出移位的风险意识。
穿刺时尽量避开肘窝,以透明敷料固定体外导管,也可使用固定翼加强导管固定;更换敷料时,避免将导管带出体外。
处理措施:根据脱落导管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和交接班,防止再次脱管。
(1)导管部分脱出:观察导管脱出的长度,用无菌注射器抽回血,如无回血,报告医师,遵医嘱用肝素钠液活尿激酶通管,如导管不通畅则拔管;如有回血,用生理盐水冲管保持通畅,重新固定,严禁将脱出的导管回送。
(2)导管完全脱出:测量导管长度,观察导管有无损伤或断裂;评估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及渗血,用无菌棉签压迫穿刺部位,直到完全止血;消毒穿刺点,用无菌敷贴覆盖;评估渗出液性状、量;根据需要重新置管。
(3)导管断裂:如为体外部分断裂,可修复导管或拔管。
如为体内部分断裂,立即报告医师并用止血带扎于上臂;如导管尖端已漂移置心室,应制动患者,协助医师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位置,以介入手术取出导管。
应急处理程序:发生脱管→应急处理并报告医师→协助医师处理,必要时重新置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及交接班→防止再次脱管。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可编辑word文档。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导管是在体内插入的一种管状器械,用于输送药物、液体或其他物质。
PICC导管是一种用于静脉输液或药物治疗的长期导管,常用于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患者,如慢性病患者或化疗患者。
PICC导管可能会出现滑脱的情况,即导管脱离原本的位置。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导管失效或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局部血栓形成或感染。
为了避免导管滑脱并确保导管的正常运作,需要采取导管固定方法。
在本次观察中,我们将对比两种常用的导管固定方法:敷料固定和导管夹固定。
我们将观察两种固定方法在导管滑脱预防方面的效果。
观察对象是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患者,他们的PICC导管被随机分为两组:敷料固定组和导管夹固定组。
敷料固定组使用标准的敷料固定方法,在导管插入口周围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
导管夹固定组使用专门设计的导管夹,夹子将导管夹紧固定在患者身体的一侧。
我们将观察以下指标来评估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1. 导管滑脱的发生率:我们将记录两组患者中导管滑脱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2. 导管移动距离:如果导管发生滑脱,我们将测量滑脱的距离,并记录在案。
3. 并发症发生率:我们将观察是否有与导管固定方法相关的并发症发生,如导管感染或局部血栓。
观察期为一个月,我们每隔一周检查一次患者,并记录上述指标。
在观察期结束后,我们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
预期结果是,导管夹固定方法比敷料固定方法更有效地防止导管滑脱。
我们预计导管夹固定组的导管滑脱率较低,并且滑脱距离较小。
我们也预计导管夹固定方法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这次观察,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来管理PICC导管的滑脱,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这将有助于改善输液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因导管滑脱而导致的并发症。
PICC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术
15 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退出套管针针芯
送入导丝: 1)将导丝自外套管内缓慢、匀速送入,保证导丝外嚣l0-15cm,保留导 丝、退出外套管 2)局麻:穿刺点皮下注射0.1-0.3ml利多卡因(推注前先抽回血,确定 不在血管内方可推注)
2
16 3)扩皮:使用解剖刀在穿刺点上方皮肤处扩出0.3cm小切口,沿导丝送
2
6
2
7
6
8 9
脱手套,免洗手消液洗手,穿无菌隔离衣、戴无菌手套 患者手臂下铺无菌治疗巾,摆放无菌止血带、然后依次铺中单及洞巾 助手按无菌原则投递塞丁格套件、注射器、透明敷科等。注射器抽吸生 理盐水和肝素盐水,1ml抽吸利多卡因备用 打开PICC套件 1)肝素盐水预冲PICC导管,激活瓣膜,注意观察导管的完整性 2)预冲连接器、减压套筒、肝素帽或正压接头 肝素盐水浸泡导管
2 3 1 3
10 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 11
12
4
13 扎止血带:使静脉充盈,嘱病人握拳
静脉穿刺: 1)绷紧皮肤,以15-30度角度进针(先皮下移行05-icm.再进入血管) 2)见回血,减小穿刺角度,推进l-2ml右手保持针芯位置,左手单独 向前推进外套管,确认外套管进入血管
2
14
4
入扩张器/插管鞘 4)左手拇指固定插管鞘,食指、中指按压插管鞘末端处上方曲静脉止 血,撤出导丝及扩张器,保留插管鞘在血管内 5)置入导管,导管进入约l0-15cm时,嘱病人将头转向穿刺侧,并低头 使下颔贴近肩部,降低导管误入颈静脉 撒出插管鞘:插管至预定长度后,从血管内撤出插管鞘并校对插管长度. 纱布按压穿刺点止血
6
17
2
测量定位: 1)上腔静脉测量法: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
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PICC导管的方法改进
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PICC导管的方法改进摘要】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
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PICC较难固定牢固,容易出现导管移位现象。
另外,外露导管的固定易损伤皮肤完整性。
针对上述情况,我科改进了PICC导管的固定方法,有效的减少PICC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PICC导管;固定方法;自粘性弹力绷带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穿刺成功率高,能安全留置、保护血管,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为需长期输液、肿瘤化疗等患者提供了一个持久而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
PICC置管患者带管期间常出现穿刺点出血、脱管、黏胶性皮肤损伤、皮肤压伤等并发症。
2016版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指南中指出血管通道装置的固定到位能预防血管通道装置并发症和无意引起的通路损失而且固定的一致性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2],因此,我科采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PICC导管的方法改良后能有效减少导管留置期间的出血、脱管、黏胶性皮肤损伤、皮肤压伤等并发症,操作方法简单可行,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将改进后的导管固定方法介绍如下。
1方法1.1物品准备:无菌小方纱,消毒液,棉签,3M(10cm×12cm)敷贴,无菌手套,自粘性弹力绷带,剪刀。
1.2环境准备:光线适宜,环境安全,适合无菌操作。
1.3人员准备:患者排空大小便,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穿刺置管侧肢体;操作者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1.4改进前自粘性弹力绷带的固定只在置管后24小时内使用,方法如下: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皮肤,待消毒液完全待干后,在穿刺点处垫5-6层3cm×3cm纱块,外贴3M敷贴(10cm×12cm),外露导管用胶布固定于手臂,再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围绕手臂适当加压包扎。
置管后第一天弃去自粘性弹力绷带,给予更换敷贴,外露导管用胶布固定于手臂或敷贴上。
PICC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与效果分析
PICC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与效果分析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固定方法,以降低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产生气泡的发生率。
方法对120例置入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将PICC导管外留部分常规呈“S”形、和“U”形固定,并应用思乐扣装置固定;观察组:将导管外留部分沿血管走行反向留1.5-2.0cm的长度后,与手臂纵轴呈60°角弧行弯曲,使两翼、连接器、减压套筒及前端2cm的导管成一条直线,延长管下面(与皮肤接触处)垫厚(约32层)纱布,将纱布固定延长管上。
结果对两组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观察组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产生。
关键词:PICC;固定方法;断裂;气泡【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Abstract:ObjectiveToreducetheincidenceofPICCcatheterfractureandairbubblesfromext ensiontubebyimprovingthebudenhancedfixationmethodofPICCcatheter.Methods120ca sesinbudwithenhancedPICCcatheterwererandom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 tiongroup,60casesineachgroup.Controlgroup:leavesomeroutineoutsideofPICCcatheter with"S"shapeand"U"shaped,andappliesthesilebuckledevicefixed;Observationgroup:lea vesomeroutineoutsideofPICCcatheterabout1.5--2.0cmfollowbloodvesseltowalktogoanti-tothelength,present60°withlongaxisofarmandformsanarc,maketwowings,thelinkpipe,d ecompressionsettubeandthehead2cmasastraightline,padthick(about32layers)gauzeun dertheextendsiontube(withthecontactoftheskin),thegauzeisfixedontheextensiontube.R esultsThereissignificantdifferenceofPICCcatheterfractureandextensiontubeairbubblesp roducedbetweentwogroups(P<0.05).ConclusionThefixationmethodofobservationgroup caneffectivelypreventcatheterfractureandextensiontubeairbubblesofbudenhancedPICC.Keywords:PICC;Fixationmethod;Fracture;Airbubbles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因其尖端呈三项瓣膜,只用盐水冲封管,对于血液病和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避免了肝素钠封管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导管滑脱是PICC导管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固定导管,以减少导管滑脱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两种导管固定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
一、胶布固定法
1. 方法描述
胶布固定法是最常用的导管固定方法之一。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材料:透明胶布、固定带、无菌1/2号注射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等。
2)清洁患者的皮肤:用无菌生理盐水和棉球清洁导管插入点周围的皮肤,并用干净的棉球擦干。
3)固定导管:用透明胶布将导管固定在插入点处,并用无菌1/2号注射器将透明胶布和插入点处固定带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
2. 效果观察
观察指标:导管滑脱的发生率、导管的牵拉力和导管的使用时间。
观察方法:对使用胶布固定法的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导管固定后的使用情况和导管的牵拉力。
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发现,使用胶布固定法固定的导管滑脱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固定效果较好,导管的牵拉力较轻,导管的使用时间较长。
二、固定装置固定法
胶布固定法和固定装置固定法都能够有效地减少导管滑脱的发生,并保持导管固定的效果。
但是两种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导管的使用需要来决定。
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中探究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继续完善导管固定方法,以提高导管的固定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PICC导管固定与维护
各类静脉导管的固定与维护SOP一、导管类型1.PVC导管2.PICC导管3.CVC导管二、各类静脉输液导管的固定和维护SOP2、.PICC 导管类别: 流程改善□提升质量□临床路径名称:PICC导管固定SOP 科室:临床各科室目的 1.1保持置管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敷料卷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外源性感染。
1.2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打折和脱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评估2.1置管时间、外露长度、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情况。
2.2管道是否固定稳妥,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
准备3.1护士:洗手、戴口罩。
3.2物品:专用护理包(一次性使用护理包)、思乐扣、透明敷料(10cm×12cm)、无菌手套。
3.3患者:安置舒适体位,置管侧手臂外展。
固定流程4.1揭去敷料,从导管的远心端向近心端0度或180度揭去旧敷料。
4.2观察局部是否有红肿、渗血渗液、皮疹及导管的外露长度。
4.3快速手消毒,打开换药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治疗巾。
4.4 取下固定翼,用75%酒精清洁穿刺点周围皮肤残胶和污垢,清洁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导管外露接头部分,将导管提起。
4.5先用75%酒精消毒皮肤,范围为穿刺点0.5厘米以外,上下大于15厘米,左右至臂缘,顺时针、逆行针方向交替消毒3次,待干。
4.6用0.5%碘伏消毒穿刺点,在其按压片刻,后消毒方法同酒精消毒方法。
4.7用0.5%碘伏消毒导管外露部分和固定翼3次,充分待干。
4.8快速手消毒,更换无菌手套。
4.9根据不同类型的导管妥善放置外露导管位置。
4.10在摆放思乐扣部位,先用75%酒精将碘伏擦拭,待干,涂抹皮肤保护剂,待干。
4.11安装上思乐扣,将箭头朝向穿刺点方向,扣死锁扣,撤除背胶纸,黏贴于涂抹在皮肤保护剂上。
4.12手持透明敷料,且中央对准穿刺点,无张力放置薄膜,思乐扣部分置于薄膜内,从中央开始塑形固定,排尽空气。
4.13抚平整片敷料,使敷料和皮肤充分粘合后,再边撕离型纸边按压贴膜(3M边撕边框边按压)。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导管滑脱是指PICC导管在患者体内位置不稳定,易于脱落或者移位。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运动量较大的患者或者活动能力较强的患者身上。
导管滑脱会导致导管不再有效输液,甚至可能要重新插管,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找到有效的导管固定方法是非常重要
的。
目前,用于导管固定的方法有很多,我将介绍其中的两种常用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皮肤固定法。
这种方法是最常见、最简单的导管固定方法之一。
具体操
作如下:
1. 清洁患者皮肤,保持干燥。
2. 使用透明敷料或者无菌纱布将导管与周围皮肤固定,确保导管不可移动。
3. 在敷料或者纱布上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以保持导管的固定位置。
4. 检查导管的输液情况,确保固定牢靠。
5. 每日检查导管固定情况,如有松动,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导管固定。
为了评估这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的效果,可以观察以下几点:
1. 导管固定是否牢靠。
可以通过检查导管的视觉状态来判断,如导管是否有明显脱
离固定位置的迹象。
2. 导管位移的情况。
通过观察导管在患者活动过程中是否会移动,来判断导管固定
的效果。
3. 患者的舒适度。
观察患者在使用不同导管固定方法后的舒适程度,如是否有疼痛
或不适感。
通过对这些观察结果的总结和比较,可以评估出哪种导管固定方法更适合患者,并采
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持导管的稳定,确保患者能够正常接受治疗。
PICC导管固定方法的探讨
PICC导管固定方法的探讨发表时间:2012-09-14T11:38:37.2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高玲[导读] 然而,置管后的维护和健康教育如何细化、量化,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和提高。
高玲(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苏徐州 221006)【摘要】目的改进PICC 固定方法,以降低导管移位发生率。
方法随机选取106例PICC置管后的患者,采用导管固定方法为:将体外导管呈“S”型放置,用无菌透明胶布固定导管圆盘部分,并外贴透明敷料,再交叉固定导管和透明敷料,记录胶贴标注穿刺者姓名、日期及臂围贴于透明敷贴上缘。
结果本组导管向血管内移位0例,发生率为零,导管向穿刺点外移位2例,发生率为1.89%,导管断裂0例。
结论改进后的导管固定方法,明显减少了PICC导管移位和折管断裂的发生率,保证了管道的正常使用及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PICC 固定方法探讨【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320-02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 I C C)是指经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
它不仅可以满足患者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长期补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避免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和局部组织的剌激,保护外周血管。
P I C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2],而导管移位和裂管的危险同样给病人带来躯体痛苦及精神负担,且易被医护人员忽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导管固定的方法与导管移位和导管断裂的不良事件发生有直接关联[3]。
我科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改进导管的外固定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6例PICC置管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37例,年龄43-87岁,平均年龄59.2岁。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PICC导管是一种经皮肤插管技术,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药物治疗或血液采集的导管。
由于患者的活动或其他原因,PICC导管可能会滑脱或脱出,导致治疗中断或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两种导管固定方法进行管理,以观察其效果。
第一种导管固定方法是传统的固定带固定方法。
这种方法是使用医用胶带将导管固定
在患者的躯干部位,通常是在肩膀或胸部附近。
固定带需要固定导管的一端和皮肤的另一端,确保导管在适当的位置并防止滑脱。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而且成本低廉。
在观察导管
滑脱情况时,可以观察固定带是否松动或导管是否脱出。
如果导管滑脱或脱出,需要及时
调整固定带,重新固定导管。
1. 固定时间:记录每次固定导管的时间。
通过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固定时间,可以
观察哪种方法更稳定和持久。
2. 患者舒适度:观察固定方法对患者的舒适度的影响。
比较使用传统固定带和导管
固定装置的患者的不适程度或疼痛感。
3. 导管位置:观察导管在固定期间的位置。
检查导管是否有滑脱或脱出的迹象。
4. 皮肤反应: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如红肿、瘙痒或创面。
比较使用传统固定带和
导管固定装置对皮肤的刺激程度。
通过观察以上几个方面,可以评估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
然后根据实际观察结果选择最适合的导管固定方法,以确保导管在治疗中的稳定和持久性。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导管固定是指将PICC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避免导管滑脱或移位,保证导管通畅和稳定。
正确的导管固定方法可以减少导管滑脱的风险,提高导管使用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
两种常见的导管固定方法并观察其效果。
1. 胶布固定法:
胶布固定法是一种常见的导管固定方法,利用胶布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
具体步骤如下:
(1)选用适当长度的透明胶布,宽度要能够完全覆盖导管和周围的皮肤。
(2)将透明胶布在导管上方约5-10厘米处裁剪出一个小横口,以方便导管出口的观
察和操作。
(3)将透明胶布贴在导管上方的皮肤上,使其与导管紧密贴合。
(4)用另一块透明胶布将导管下缘固定在皮肤上,确保导管不能滑动或移位。
观察效果:
使用胶布固定法后,观察导管滑脱或移位的情况。
注意观察患者活动时导管的稳定性,观察固定部位是否有红肿或皮肤擦伤等不适情况。
根据观察结果,评估胶布固定法对导管
滑脱的效果。
以上为两种常见的导管固定方法及其观察效果的介绍。
为了确保导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皮肤情况,进行必要的护理和更换。
导管固定方法的选择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导管特点来决定,以提供最适合的固定效果。
治疗间歇期患者PICC延长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表 2 两组患者延长管固定处皮肤过敏状况 比较
1 . 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 固定方法 :① 穿刺点、皮肤及导
[ 关键词]
P I C C ;维护;固定 ;过敏
头与敷贴 ,所有胶带均粘贴在敷贴上 ,不直接接触皮肤。 1 . 4 评价方法 :观察并 比较 两组 患者延 长管固定情况 、皮肤 过敏状况。 1 . 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P<0 . 0 5为差异有
统 计 学 意义 。
( 2 2 ) :2 0 7 4
P I C C置管解决了长期输液患者静脉通路 的问题 ,减轻 了 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 的痛苦 ,避免 因化疗药 物外 渗导致皮 下组织坏 死引发 的医疗 纠纷 ,提高 了医疗护 理 的安 全性 [ 3 ] 。
HC C置管期间需要护理人员 细致 、有效 的维护 ,充分认识到
次,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随时前来接受维 护,连续 1 2周。采用 1 : 1随机法 ,分对照组 2 4例 ( 2 8 3人次 ) ,试验组 2 4例 ( 2 8 7 人次 )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 、疴 隋等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 P> 0 . 0 5 ) ,具有可 比性。
1 . 2 材料 :美国巴德三 向瓣膜 式经外周 置入 中心 静脉导管 , 全长 5 5 c m,固定材料为 3 M公司生产 的 1 0 a mx1 2 c m透明敷
1 5 8天 。非计划拔管大多发生在科室开展 P I C C置 管早 期, - 与 科室护士缺乏系统培训 、对管道护理不够重视有关 。
4 小 结
[ 1 ] 吴丽春 ,刘建红 . 肿瘤化疗患者 P I C C导管感染 的预 防 及护理 [ J ].护士进修杂志 ,2 0 1 3 ,2 8( 2 1 ) :1 9 4 2 [ 2 ] 邵秋月 ,高利琴 .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 P I C C导管在头颈 部肿瘤患者 中的应用 与护理 [ J ].护士进修 杂志 ,2 0 1 3 ,2 8
picc置管在床旁进行的整改措施
picc置管在床旁进行的整改措施
以下是在床旁针对PICC置管进行的整改措施:
1. 提醒和教育患者和护理人员:对于PICC置管的重要性和正
确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教育,确保每个相关人员都清楚如何正确操作并维护置管。
2. 定期巡视和检查:护理人员定期巡视病房,特别关注床旁执行的PICC置管,并对置管情况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其正确放置、无渗漏和无异常。
3. 经常更换置管固定设备:床旁的护理人员需要经常检查和更换患者身上的置管固定设备,确保其稳定固定,避免因固定设备松动而导致置管的移位或脱落。
4. 做好手卫生:床旁执行PICC置管的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手
卫生规范,保持双手清洁,并在进行置管操作前后正确洗手或消毒。
5. 配备专业护理人员:确保床旁执行PICC置管的护理人员具
备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置管,并随时能够处理置管问题或并发症。
6.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为床旁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包括有关PICC置管的培训、指导和技术支持,以确保其在实
际操作中进行整改和改进。
7. 定期回顾和评估:对床旁执行的PICC置管情况进行定期回顾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改良PICC固定法减少导管渗漏
[ 1 】 苏兴 涛 , 安君朋 . 心源性脑栓塞 1 8 例临床分析【 J ] .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 0 0 8 , 2 1 ( 4 ) : 4 1 8 .
该 有高度 的责任感 和同情心 , 细致人微 地进行交 流 , 关 心患者 和安慰 家属 , 及时 、 耐 心地解释疾病 相关 知识 , 尽力消除患者及
[ 2 ]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 脑 血管疾病分类 ( 1 9 9 5 ) [ J ] . 中华神经科杂
志, 1 9 9 6 . 2 9 ( 3 ) : 3 7 6 — 3 7 8 .
参考文献
能位 , 为了防止足下垂 要穿特制的丁字鞋。⑥ 合并下肢股静脉 栓 塞的护理 : 本组 l 例患者 , 主要表 现为患肢肿胀 、 疼痛, 皮 温
高 等症 状。抬高患肢 , 早期 避免 活动 , 防止 血栓脱 落 , 同时 要 注意观察 有无肢体 坏疽 。本例患者经对症治疗痊愈 。 2 . 5 心理护理 心源性脑栓 塞大多起病急骤 , 病情严重 ,
漏现象发生。
3 讨论
【 关键词 】P I C C 固定
改良 渗漏
P I C C导管价格 昂贵 , 留置时间可长达 1 年 以上 , 导管 在体 经外 周静脉置人 中心静脉导 管( P I C C) 现 已广泛应 用于临 床, P I C C导管置管成功后 , 在临床使 用过程 中具有方便 、 安全 、 内外移动 , 容 易引起感染 , 导管与 圆盘处 易打折 、 破损 , 而 引起 感染拔管 的可能 。 因此预防感染和保证导管完整性十分重要埘 。 导管渗漏 的原 因: P I C C导管是非常柔软 的硅胶管 , 长期 留 置理化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 但 圆盘与导管连接 处 , 在 关节屈伸 活动时 , 容 易形成 折曲 , 由于关 节不 断的活动 , 造成硅 胶管 磨
医院PICC导管规范固定措施
医院PICC导管规范固定措施PICC置管在导管留置期间应进行规范的PICC导管护理,可以保证导管安全,防止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特别是对导管外露部分的正确固定,能有效的防范与之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
一、相关并发症与处理1.导管移位PICC导管留置期间,可因导管固定不正确等原因,使导管外露部分发生移动,导管脱出或吞入体内,并因此可引发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如果导管吞入体内超过3cm,尖端会进入心房,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前区不适等,而且也会因体外导管进入体内,增加血流感染的几率,如果导管脱出3cm以上,导管有可能脱出上腔静脉,尖端位于无名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定位不在最佳位置,可出现导管内回血,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导管体外部分破损漏液聚腺胺脂类导管体外部分较硅胶类导管材质柔软性差,如果贴膜下导管摆放形状或位置不当、贴膜固定不牢,会造成导管发生错位形成夹角,久而久之引起导管破损,发生输液渗漏。
3.皮肤损伤透明敷料粘贴过紧或拉伸透明敷料后进行粘贴,可导致透明敷料下皮肤张力变化,造成透明敷料边缘部位出现红斑、水泡。
产生皮肤张力性损伤。
4.穿刺点出血或渗液加重对体质较差,肿瘤晚期营养不良、血小板低的患者,如果贴膜固定不牢,输液接头末端固定位于关节处,可因活动反复牵拉导管,造成穿刺点出血或渗液加重,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风险防范措施(一)护理方面1.维护护士应受过PICC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PICC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能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评估、护理及健康宣教。
严格执行PICC 维护操作规范,并能预见操作中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适合的PleC敷料,向患者强调贴膜固定导管外露部分,保护穿刺点的重要性,并根据贴膜的种类、季节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更换贴膜的时间。
3.贴膜下皮肤及穿刺点,有效消毒后充分待干,将透明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贴到连接器的翼型部分的二分之一处固定,使导管体外部分完全置于贴膜的保护下,贴膜下导管应正确摆放,具体如下:(1)外露导管摆放形状应根据穿刺点的位置、外露导管的长度、患者手臂肌肉的平整紧实度来设计导管摆放的形状,禁止垂直一字型摆放,以防因各种原因造成贴膜松动引起导管移位,应将外露导管呈L、S、U或双U 型摆放,以缓冲外力或活动时对导管的牵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导管固定方法之改善专案
摘要
PICC的固定方法对患者是重要的,导管固定不牢固可能导致PICC导管移位折管断裂及脱
管的危险。
统计发现每年皆有PICC导管滑脱事件;其滑脱原因除患者自行拔出外皆与固定方法
不良有关,经分析整理后主要原因为:固定方法标准不理想、患者个别性问题。
本项目将在U 型或S型固定法基础上并用弹力胶带呈蝶型返折固定于缝合翼(小飞机)上进行加固,一
年后统计PICC导管滑脱件数则已降到0发生率且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本项目实施结果,达到降低滑脱的目的,并提升患者护理安全质量;寻找出更佳管道固定法以降低患者痛苦及经
济负担[1]。
关键词:PICC导管、U 型或S型固定方法、弹力胶带固定法
前言
对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需要留置PICC导管。
对此类患者而言,管道的护理及固定非常重要,若有任何一个操作不到位都将引起感染移位及脱出,而固定方法作为非常重要步骤之一。
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都是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经济压力大,疾病的转归及病房压抑都会影响患者。
一旦发生脱管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焦虑,所以预防脱管是一件重要且不可轻忽的护理职责。
虽然PICC导管滑脱的发生率极低,然而一旦发生将造成患者血液流失及安全问题,也将造成额外医疗成本增加。
有鉴于此找出更安全、舒适的固定方法,引发对此项目改善的动机,期望通过此项目推动能有效降低导管滑脱率,也使得患者对导管固定方法的满意度提高。
现况分析
一、科室特性
本科室是消化专科,固定床位76张,科室大,患者周转快。
护理人员经常会护理留置PICC的患者其中包括消化道肿瘤反复住院化疗的,年龄大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2]。
二、导管之固定法
本科室现采用改良过的U 型或S型固定法,患者伸直手臂,将外漏的导管呈U 型或S型放置,正确的消毒之后待消毒液完全待干之后,用HP透明贴,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穿刺点及外漏的所有导管,做到无张力性粘贴,敷贴下无气泡。
再用纸胶带横向贴于缝合翼上固定。
三、病人个别特性
部分患者皮肤干燥易脱屑,若涂擦乳液于手臂会使胶布固定不牢;有些患者穿刺点在手臂背侧,手臂移动时胶布容易牵扯松脱;有些患者容易出汗皮肤潮湿会使透明贴粘性下降脱落[3];有些患者对贴膜过敏,抱怨皮肤发痒挠抓至固定不牢。
有些患者意识模糊甚至痴呆,无意识扯拉管道。
四、管道固定满意度
为了解病人及护理人员对目前固定方法的满意度,于 2014 年 1 月至2 月针对病患及护理人员进行穿刺针固定方法的满意度调查,采用5 分法给分,5 分为非常满意,4 分为满意,3分为尚可,2 分为不满意,1 分为非常不满意。
结果于患者方面共计发出问卷10 份(见图一),护理人员则发出问卷 18 份,(见图二)。
图一患者对PICC导管固定方法满意度调查结果
项目专案前(n=10)专案后(n=10)1.护理人员的固定方法使我手臂感
觉很舒适
2.护理人员的固定方法使我内心感觉很安全
3.护理人员的固定方法使我感觉移动方便3.69
4.51 3.69 4.78 3.74 4.65
4.我愿意继续使用目前穿刺针的固定方法 3.69 4.78
平均 3.70 4.68
图二护理人员对PICC固定方法满意度调查结果
项目专案前(n=18)专案后(n=18)1.我认为目前的固定方法,在执行固定的过程中方
便好用
3.我认为目前的固定方法在更换敷贴拆除固定的过程中方便
4.我认为目前的固定方法在执行过程中未增加单位成本
5.我认为目前的固定方法在执行过程中未增加护理工作时间
平均3.40 4.75 3.50 4.75 3.75 4.50 3.63 4.60 3.57 4.65
五、问题分析
本小组成员由所收集之资料及查证文献,进行讨论 2次后,归纳出PICC导管滑脱最常见因共 9项,位护理人员依据平日工作经验,对9项原因进行排序,选出最需要改善的导致导管滑脱的最主要原因:固定方法不理想。
图三PICC导管滑脱之特性要因图
问题确定
PICC 导管滑脱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如下:
一、固定方法之标准不理想:本科室采用的U 型或S 型固定方法已经比之前的直型固定法好很多,但是没有进行加固。
一旦患者出汗较多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透明贴不粘,外界的一丁点儿力就可能使导管滑脱。
二、病人个别性问题需增强固定方法:患者会在翻身或移动身体时受到外力;意识模糊或深睡眠时无意识抓掉;穿刺部位皮肤过敏发痒挠抓。
项目目的
一
、
设
定
新
的
管
道
固定方
法
病患自
二、分别提升病人及护理人员对管道固定方法的满意度。
文献查证
护理人员会依照病人血管及管道的部位来固定穿刺针,一旦固定不牢很容易造成穿刺针滑脱,而导致大量出血。
虽然护理人员按照级别护理进行查房,尤其是夜间如果家属没有发现,后果将会很严重。
造成PICC 滑脱的原因有患者行为退化、意识不清、约束不良、皮肤痒抓掉、穿刺针固定方法不牢固、或是病人经常移动手臂、咳嗽、打喷嚏等[4],其中又以穿刺针的固定方法不佳为最主要原因。
解决办法
经过小组讨论后,就固定方法及外加辅助固定法提出以下的方案。
执行过程
经由本小组成员收集资料、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及现况分析后,针对改善固定方式依计划期、执行期、评值期等三期(见图五)如下:
一、计划期(2014 年1月至2月)
(一)问卷设计拟定满意度调查表,以了解病人及护理人员对管道固定方法之满意程度(二)分析病人管道滑脱的原因参考文献并找出管道滑脱常见的原因。
(三)制定U 型或S型固定外加弹力胶带呈蝶型返折固定于缝合翼(小飞机)固定方法标准及监测表。
二、执行期(2014年3 月至 2015年2月)
(一)请所有护理人员共同参与适用,以增强护理人员之参与感,和全体护理人员修改讨论管道固定方法。
(二)改善固定方式的优点及操作步骤,期望病患有充足时间了解并能取得病患的同意、合作与配合。
三、评值期(201 5年3 月至4月)
整理统计PICC管道滑脱事件、再以监测表评核护理人员执行U 型固定及弹力胶带的正确执行率。
结果评值一、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此方案执行,执行率100%,U 型或S型固定外加弹力胶带呈蝶型返折固定于缝合翼(小飞机)固定。
二、此方案实施后护理人员和患者满意度均提高(见图二和图三),护理安全性提高。
三、此项目执行观察期间,PICC导管脱落事件为0。
结论
PICC管道脱出对患者和护理人员来说都是严重的不良事件,改善管道的固定方法对患者和护理人来说非常重要,对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有正面的意义。
本方案实施期间全体护理人员全力支持与配合,严格按照U 型或S型固定外加弹力胶带呈蝶型返折固定于缝合翼(小飞机)固定。
绝大多数患者都很配合,只有一位患者抱怨弹力胶带太黏,不愿意粘贴。
经过努力次方案圆满完成,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U 型或S型固定外加弹力胶带呈蝶型返折固定于缝合翼(小飞机)固定方法不仅降低导管脱管率,
也很经济方便实用。
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如果发现更好的固定方法,还可以用类似的专案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蒋永祝. 内科患者人性化护理[J]. 中外医疗, 2010, 29(21): 15-15.
[2] 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54-56.
[3] 李冬梅,朱建英. PICC质量评价的现状与思考[J]. 护理学杂志. 2012(02)
[4] 李变娥. 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研究.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