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4第四篇 行为主义学派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通过探讨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和外在的行为表现,揭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稳定特点和变化规律。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个体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互动等方面,旨在理解和解释个体在多种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人格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人格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起源于20世纪初的精神分析学和行为主义学派。
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等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了人格理论,强调心理结构的重要性和内在冲突的影响;而在行为主义学派中,沃特森、斯金纳等学者则重点关注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
这两大学派的理论形成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两大主要取向:内因和外因。
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和理论框架的不断完善,人格心理学逐渐发展为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学科领域。
目前,人格心理学已经涵盖了多种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包括五因素模型、社会认知理论、自我理论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人格与行为的关系人格心理学的一项核心任务是探讨人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人格是一个相对稳定、长期存续的心理特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
例如,一个外向、乐观的人格特征可能会促使个体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而一个内向、保守的人格特征则可能使个体更趋向于稳定和安逸。
人格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个体的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家庭教育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因此,在理解人格与行为的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因于单一因素。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意义人格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在心理咨询、临床治疗、组织管理等领域,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运用。
例如,在心理咨询中,通过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调适情绪;在组织管理中,通过了解员工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提升团队效能。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篇学习理论“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ies)是教育心理学中最核心、最具特色且份量最重的内容。
顾名思义,学习理论是关于学习的理论。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经典实验;另一是在经典实验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又至少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对于学习实质的看法;②对于学习过程的解释;③提炼出一些基本的学习规律。
有些甚为关注教育实践的心理学家(如斯金纳)还会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学习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从而提出一些具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或方法;也有些心理学家甚为关注学习的迁移问题,从而提出自己关于学习迁移的看法。
同时,虽然现在的心理学家对学习是指“有机体经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心理(包括认知、态度、情绪、意志等)、行为(含品行)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的看法基本上已达成共识,不过,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教育心理学界,不同心理学家对学习者在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学习历程或学习过程(learning process)中知识怎样获得和行为怎样发生改变、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到了什么以及怎样研究学习等问题,历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解释,从而在西方心理学界出现了著名的三大学习理论,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可列表如下:①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70183184在本书看来,人类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上述三大学习理论中的每一种学习理论都只是揭示了学习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规律,这样,理性的态度或许是博采众家之长,依据教育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家的学习理论。
①鉴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长处是具有科学精神,进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具人文关怀精神,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或许妥当的做法应该是: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念,主要按行为主义学习论和认知派学习论进行教学设计,以实施教学,从而将学生培养成既有科技知识又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同时,教育者如果能融会贯通三大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定能兼顾科学技术的教育取向与人文社会观点的教育取向、知识学习的教育内涵与健全人格养成的教育内涵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不至于顾此失彼。
许燕《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行为主义学派)【圣才出品】
第4编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是20世纪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
“所有的行为都是习得的”是行为主义者共同的信念,因此行为主义又被称为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关注外显的、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决定作用,主张使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
一、社会背景(一)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20世纪初期,美国已经进入高度机械化的社会,为了使涌入城市的农民成为优秀的产业工人。
心理学家就必须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有助于控制人的行为,提高产业工人的工作效率,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20世纪初期,美国正进行一场广泛的进步主义政治改革运动。
这一运动试图撤换政治机构中的老成员,使用能够科学管理社会的贤人,以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
因此,它要求心理学提供能够合理、有效地管理社会的科学手段。
由此,行为主义应运而生。
二、哲学背景(一)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行为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之一。
实证主义是19世纪30~40年代初期法国哲学家康德首创的哲学体系。
康德认为一切知识必须以经验为基础,实证主义的一切本质属性都概括在“实证”一词当中。
“实证”具有六个方面的含义:1.实证意味着必须是现实的;2.实证必须意味着有用;3.实证意味着必须是确实的;4.实证也意味着是精确的;5.实证还意味着是积极的或建设的;6.实证意味着是相对的。
实证主义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作为科学知识赖以建立的基础,并认为实证方法才是最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实用主义行为主义的另一哲学渊源实用主义强调行为、实践和生活。
实用主义者主张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以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以采取行动作为主要手段,以获得效果作为最高目的。
受实用主义影响,华生否认意识,把人的实践活动简化为“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并把心理学的根本目的确定为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
(三)新实在论新实在论源于培里对内省的、私有的、内在的性质的分析。
培里认为,内省与观察差别很小,内省的“内部心理”与在每日行为中所显示的“外部心理”没有本质区别。
许燕《人格心理学》(章节题库 第4编 行为主义学派)【圣才出品】
第4编行为主义学派一、单项选择题1.蕴涵“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是()。
A.社会学习理论B.人本学习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D.联结学习理论【答案】A【解析】根据班杜拉实验研究结果,在影响个体观察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
其中,榜样身教的作用远远胜于言传。
而人本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关系和个体情感体验的价值;认知学习理论重视的是个体认知结构和知识掌握的价值;联结学习理论强调的则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不重视榜样的作用。
2.在间歇强化条件下,行为反应的特点是()A.建立快,消退也快B.建立快,消退慢C.建立慢,消退快D.建立慢,消退也慢【答案】D【解析】个体每次做出目标行为都给予强化称为连续强化条件,仅在个体做出一些目标行为后给予强化,而另外一些目标行为不给予强化称为间歇强化条件。
连续强化条件与间歇强化条件相比,连续强化的行为反应建立快,消退也快,而间歇强化的行为反应建立慢,消退也慢。
3.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塑造行为的关键是()。
A.试误B.顿悟C.强化D.模仿【答案】C【解析】试误是桑代克在尝试错误说中强调的,顿悟是格式塔学派强调的,模仿是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
斯金纳认为,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它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4.下列实验中,支持情绪后天习得观点的是()。
A.华生的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B.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估实验C.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系列实验D.哈罗(H.F.Harlow)的恒河猴依恋实验【答案】A【解析】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曾因为“小艾尔伯特的恐惧实验”备受争议。
起初,小艾尔伯特是一个心理和生理上都很健康的婴儿,对许多动物和物体都感兴趣,愿意接近它们,并不时触摸它们,从没表现出丝毫的恐惧。
恐惧实验后,艾尔伯特对白鼠产生了极度恐惧,他开始号啕大哭,转身背对白鼠,向远离它的方向移动。
对于一种物体从没有恐惧到产生恐惧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这个实验支持了情绪后天习得的观点。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平比一般人更高些罢了。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习惯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华生认为,一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
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过程中学会更快地采取行动的结果。当人的内外刺激所引起的 活动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有规则、有秩序后,习惯便形成了。
例如,让一个已经掌握一定动作技能(拣起、打击、拖、踏等)的3岁儿童设法打开一只装有糖 果的小箱子,这个儿童会使出自己的全部动作技能(50个习得的和非习得的独立反应)来对付 这只小箱子,以达到打开箱子吃到糖果的目的。第一次,这位儿童用了20分钟才达到目的。以 后各次时间不断缩短,以致到最后,这位儿童只要用2秒钟便能打开箱子,得到糖果。华生认为, 儿童之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不必要的动作精简,使动作时间大大缩短,就是由于已经形 成了开箱子的习惯。看得出,华生关于习惯的解释,与学习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在研究方法上,机能主义提倡主观观察(即内省) 和客观观察相结合;
学习是心理学的中心问题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机能主义已经被吸收到当今的主流心理学之中。作为一个理论系统,它是成功的。
但是,有一位心理学家不以为然,认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是一 丘之貉,因为它们都是心灵主义的,并且都使用内省法,应该加 以抛弃。
此人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行为主义的兴 起在心理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而后,以斯金纳、班杜
拉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又把行为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02
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第四章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导语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派别,虽然现在它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仍有广泛影响,在一定的范围里,它仍然具有使用价值。
尤其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行为矫治的领域中,仍被广泛使用。
第一节理论背景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在心理学界风行了至少50年。
当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化生产对人的行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科学管理、行为控制以及通过行为技术的社会控制,作为一种革新的思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这就构成了行为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行为主义作为一个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最根本的是对传统心理学——构造主义和机能注意的反叛。
因此,有必要先了解心理学的发展情况。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
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新科学。
1898年,铁钦纳发表《构造心理学的公设》一文,正式提出构造心理学的名称。
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与能细分基本元素的化学复合物类似,心理学的主要工作是把意识经验分析成若干基本元素,然后研究整合了的要素。
机能心理学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像构造心理学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在研究方法上提倡主观观察,认为成人内省是必需的。
第二节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一、行为主义的界定传统的心理学把学科的注意力放在研究意识上,所使用的方法又是主观性极强的内省,其研究内容、结果和方法都缺乏可观性,根本无法使心理学跻身自然科学的行列,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平起平坐。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有改造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它的研究对象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验证,研究方法变得可控制、可纪录、可重复。
于是,华生揭竿而起,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把意识赶出心理的研究领域,从而在心理学中发动了一场革命。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那么什么是华生所谓的行为呢?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心理学笔记第二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第一节弗洛伊德消极假设人性是消极的是本能的是欲望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1.潜意识理论(早期)哈特曼《潜意识哲学》理论→实践在另一个强大的刺激来临时会打破以前的较弱的刺激(1)意识:一般情况下人能够感知到的精神生活,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外显部分。
(2)前意识:一般情况下,感知不到,但经过努力的回忆和别人的提醒等仍能够感知到的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精神生活。
(3)潜意识:一般正常情况下,人所不能感知到的精神生活。
潜意识理论反应了弗洛伊德受到哲学的因果论的影响.潜意识决定了人的最根本的行为。
2、人格的理论结构(晚年)(1)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我,是与生俱来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的。
快乐原则(2)自我:是现实环境的反复教化之下,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现实化了的本我是理性的,识时务的。
力争回避痛苦有想获得满足。
(现实原则)(3)超我:(理想自我)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发展出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按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
正常情况下相对处于平衡状态(道德原则,理想自我,至善原则)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心理正常与否,很大取决于童年时期的经历。
3、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1)具有决定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2)弗洛伊德蒋人是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
(3)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本能所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本能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时最基本的和普遍存在的,且原则上也解决不了。
4、人格动力弗洛伊德对人格或心理动力持本能论的观点,将本能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全部行为都受潜意识的本能支配要求。
(1)本能:最原始是为冲动或本能是人生命最基本的要求。
①本能的原动力:力的大小或能量的多少,本能所具有的力,其大小有本能所拥有的精神能量的多少决定。
②本能的目的:需求满足和消除紧张③本能的对象:能够减少或消除身体欠缺的经验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④本能的来源:身体的状态或需要的欠缺。
人格心理学考试笔记(心理咨询师考试)
心理咨询师考试-人格心理学笔记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什么是人格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第三节新精神分析流派第四节特质理论流派第五节生物学流派第六节人本主义流派第七节人格认知流派第八节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第一节什么是人格人格: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个体形成的典型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的特征。
有结构、动力、特征的系统。
显示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典型性、差异性和统合性。
人格的特性:独特性:一个人典型的行为和特征——典型性&差异性稳定性: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形成的稳定性&表达的稳定性 统合性:人格的组织功能、匹配功能和健康功能。
——多元&匹配&统合功能性:生活轨迹、生活方式、命运——外显&环境&自我约束人格理论的流派我是谁!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眼中的人格:人格特征、人格结构、人格动力等一、人格结构二、人格动力三、人格发展四、人格成因五、人格适应一、人格结构意识的三层次理论:潜意识——深藏内心的、无法直接触及的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前,能够进入意识层面的 意识——心理最表层,能够清楚觉知到的三我结构:本我——享受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二、人格动力心理能量:人的心理过程需要能量(心理能量)驱动才能不断的进行下去。
✓等量原则、平衡原则生本能与死本能✓生本能:指向生长,具有积极、建设性的作用。
(变得更好)✓死本能:将死亡的欲望转向其他客体而非自身的攻击性驱力。
(杀戮暴力消亡等)对立统一,互相整合,互相替代。
三、人格发展四、人格成因●童年经历●父母教养方式●出生顺序老大:过度关注,容易有各种问题老二:对优越感的强烈追求老三:过分保护,表现杰出五、人格适应防御机制——自我保护自身的方式:压抑——职场中受委屈,依然笑脸相迎否认——你怎么了?没事!反向形成——越喜欢,越欺负投射——爱屋及乌合理化——多谢前任不娶之恩,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退行——我不要,就不要嘛!(动不动咬手指头)转移——踢猫效应(a受了委屈,骂b,b不开心看到猫过来踢它)升华——情绪低落,创意无限(经历挫折写了很多诗歌文学等)补偿-扬长避短解释:✧压抑:是指将意识中的令人不安的事物从意识层面移除,这是最基本和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防御机制,用于保护自己免于危险。
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精神分析学派;2、特质学流派;3、生物学流派;4、人本主义流派;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6、认知学流派第一章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第一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1、脑解剖模型(意识、前意识、无意识)2、结构模型(伊底、自我、超我)3、本能和紧张的缓解4、防御机制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论智化、投射5、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6、了解无意识的东西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催眠、象征行为等。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应用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之父,他第一个提出用于治疗心理障碍的精神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三、人格评价——投射测验1、投射测验的含义2、投射测验的类型3、对投射测验的评价四、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判1、贡献2、批判第二节弗洛伊德理论的相关研究一、梦的解释二、恋母情结三、幽默四、催眠第二章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第一节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一、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及其观点1、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1)寻求优越;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出生顺序。
2、卡尔?荣格(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1)集体无意识;2)一些重要的原始意象3、埃里克?埃里克森1)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2)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基本信任对不信任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主动性对内疚勤奋对自卑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自我完善对绝望4、凯伦?霍尼(人物及主要观点的介绍)在她的研究中,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她对精神分析方法中的两方面贡献是:1)神经病;2)女性心理学。
5、哈里?斯塔克?沙利文1)人格意象;2)发展时期6、艾里克?弗洛姆(人物简介,主要观点)1)逃避的手段;2)积极的自由二、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新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三、人格评价——测量类型1、荣格的心理类型说2、心理类型的测量:迈尔勘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四、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与批判第二节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一、焦虑与应对策略二、挫折和攻击三、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第三章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第一节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一、特质流派1、做为特质维度的人格2、特质流派的主要特征二、重要的特点理论家1、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2、亨利?莫雷(Henry Murray)3、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B.Cattell)卡特尔的十六个根源特质;大巨人格因素分析三、特质理论的应用工作岗位上的人格因素分析四、人格评价——自陈式调查表1、明尼蒙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中国人民大学833社会心理学(含人格心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复习笔记学习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833社会心理学(含人格心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复习笔记学习建议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心理学学科建设的高校之一。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人民大学就已经在教育学教研室开设心理学课程,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心理学专业研究生。
后于1985 年在社会学系建立了社会心理学教研室,分别于1987 年和1995 年招收社会心理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开展社会心理学教学科研的机构。
2004 年,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下自设了社会心理学的硕士点和博士点,2009 年,为推进和落实学科发展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学科竞争力,完善学科布局,学校决定在理学院下成立心理学系,将原社会与人口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硕士、博士点调整至该学科点,同年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2011 年6 月,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2014 年,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自设心理语言学博士点和硕士点;2017 年底,获批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诺登学习网作为一家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学习网站,给出一些专业的学习建议,以帮助考生顺利上岸。
该专业适用于中国人民大学以下学院:理学院心理学系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833社会心理学(含人格心理学)》考研全套(会员免费)1.考研真题全国名校社会心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含西南、央财等)2.教材教辅许燕《人格心理学》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第1编人格心理学第2编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第3编新精神分析学派第4编行为主义学派第5编人本主义学派第6编人格特质理论学派第7编认知学派3.考研题库2023年社会心理学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注意要点:(1)外界干扰:考研期间尽量减少外部事件对你的干扰,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和活动可以考虑取消,也不要加太多的考研群(而且如果考研群里气氛很焦虑,可以考虑屏蔽或退出)(2)周围环境: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对身心平稳很有帮助。
第四章行为主义PPT课件
华生的思维的外周理论既缺乏足够的证据,又存 在着内在的模糊性,他过分强调外周事件,以至 于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在思维中所起的作 用
2021/3/12
13
(四)人格理论
在华生看来,人格是个体整个行为模式的 总体,即一个人在反应方面全部(包括现有 的和潜在的)的资产和债务。
第四章 行为主义
第一节
第二节
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3 第三节 其他早期行为主义者
第四节
对行为主义的评价
2021/3/12
1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重 要流派之一,它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 一势力〔第二势力为精神分析,第三势 力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著名心理 学家华生于1913年开创的行为主义心理 学,很快席卷美国,而且几乎遍及全球, 在心理学史上称为“行为主义革命”。 自1913年至1930年,以华生为代表的行 为主义心理学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一 代,即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经典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与生理学的区别仅仅在于对问题的归 类不同,而不是基本原理或特定观点的不同
2021/3/12
4
㈡、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
行为就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有机体反应,其 本质是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刺激-反 应是有机体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
行为包括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就是要确定刺激 和反应之间联结的规律,以便人们在已知刺 激时就能预知机体的相应反应,或者已知反 应来反推其有效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 有机体行为的目的。
小阿尔伯特实验
2021/3/12
8
㈢、言语报告法:
心理咨询师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人格概述人格的特性(1)独特性——典型性、差异性(2)稳定性——形成的稳定性、表达的稳定性(3)统合性——体现了人格的组织功能、匹配功能和健康功能(4)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格理论的流派:每个流派都在帮助我们理解“我是谁”这一问题上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心理能量人的心理过程需要能量驱动才能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能量就是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遵循两个基本原则:(1)等量原则:加入心理的某部分占用了过多的能量,另一部分便得不到充足的能量(2)平衡原则:当两个心理系统的能量不等时,能量会从较强的系统流向较弱的系统,直到平衡为止经典精神分析理论非常看重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1)童年经历——对人格起到长久影响(2)父母教养方式——过度关注,过度忽视很少受到父母关注的儿童长大后会变得冷漠多疑,成年后较难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3)出生顺序——出生顺序影响人格头生孩子容易出现“问题儿童、神经症、犯罪”中间出生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更高成就最小的孩子容易被父母纵容、聪明焦虑是被压抑的冲突要出现在意识区域时所引发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
自我在寻求表现的本我冲动与否定它的超越要求之间的冲突中,会产生大量的焦虑,为了保护自身,会发展出一系列的心理策略和应对方式,成为“防御机制”。
不同的防御机制,有两个共同特征:(1)对现实的否认或扭曲(2)在潜意识中运作,人们常常意识不到升华是指个体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冲动转化为社会赞许的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升华是唯一正向积极的防御机制。
第三节新精神分析流派自我:霍尼认为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自我组成,她将自我分为现实自我、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个体在此时此刻多表现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总和真实自我——个体自我实现的中心,是个体发展的内在力量理想自我——完美的自我意象。
在理想自我的控制下,个体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
荣格的潜意识学说荣格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在意识的三层次中,荣格认为由意识、个体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了人的整个精神世界面具——个体依据社会习俗和职业要求,在公共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公开人格●阿尼玛——男性所具有的女性阴柔性格●阿尼姆斯——女性所具有的男性阳刚性格●阴影——个人潜意识中的负面特征自性——人格的核心,是有条理、统合的人格原型自我的寻求:自我系统是最复杂、范围最广的动力机制。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完整版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人格心理学论文——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
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
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
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
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
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
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
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派别,其主要关注人类行为和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一心理学分支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并且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和学习来改变和塑造。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研究行为的触发因素、响应方式以及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能够解释和预测人类的行为。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是在20世纪初期,实验心理学正在崛起的背景下逐渐开始的。
此前的心理学主要关注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如意识、情感和思维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通过实验研究和观察行为,试图建立一种客观且可观察的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行为的确定性:行为主义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对特定刺激的必然反应。
通过研究和观察行为,可以找出其背后的触发因素。
2. 条件反射:行为主义心理学将条件反射作为解释和预测行为的重要工具。
它认为,个体通过多次重复经历某种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形成了特定的行为模式。
3. 学习: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对于行为塑造的重要性。
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通过奖励和惩罚,个体可以学会或取消某种行为。
4. 环境影响: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相信,环境条件对于行为的塑造和改变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经典学习理论经典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该理论由俄国心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提出,他以狗的唾液分泌为研究对象,开始了对条件反射的研究。
根据经典学习理论,行为是对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条件化联系做出的反应。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发现,在狗接收到食物之前,只要与食物有关的刺激(如铃声)反复出现,就会导致狗分泌唾液。
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被称为条件反射。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食物是无条件刺激,唾液的分泌是无条件反应。
而铃声作为有条件刺激,通过与食物多次反复出现的联结,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即铃声成为触发狗唾液分泌的刺激。
这一发现对于之后的学习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斯金纳Skinner 操作性条件反射
班杜拉Bandura 社会学习论
第一节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俄国实验生理学家 职业生涯的前半部分进行的是 消化研究 ;职业生涯的下半 部分用于他叫做“条件反射” 的研究 为反射研究使其获得1904年的 诺贝尔医学奖
1907年,我国科学院院士,到 达俄国科学声望的顶峰
1948年哈佛大学教授
1958年获APA杰出贡献奖
1968年获代表国家最高荣誉的国家科学奖
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金质奖章
1990年获终生贡献奖
(一)斯金纳箱实验——起源于迷笼实验
(二)人格理论
1.人性观
人性是“中性”的,无善恶好坏之分,善或恶
乃是行为的结果。
2.人格概念
第二节
华生、斯金纳人格理论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人格心理学思想
1913年发表论文《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被 称作“行为主义者宣言”,正式揭开了心理学史上 行为主义时代的序幕。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6年,受巴 甫洛夫学说影响,华生开始研究婴儿的条件反射。 1919年—1920年,小阿尔波特的情绪恐惧反射实验。
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条件反应,随
之给以强化则能维持该行为。
斯金纳不重视儿童人格发展的阶段性,认为
强化就能说明人格发展的全部过程。
5.人格异常
异常的行为是习得的
异常行为的可能原因
他们的适当行为没有被强化,甚至反被惩罚
他们的不适当行为被强化 习得了一套不适宜的反应。例如,强迫性行为
(三)理论应用—行为矫正
要因素。
行为的改变与治疗 焦点在于自我效能感的改变,而使用的方法, 是示范和指导下的参与,进行的程序是先由榜样就
人格心理学学习总结范文7篇
人格心理学学习总结范文7篇篇1一、引言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研究个体内在的精神特质、情感反应、行为模式以及人格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人格心理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现就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正文(一)人格心理学概述人格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个体内在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人格的形成受遗传、环境、教育、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变化性。
(二)主要理论流派1. 精神分析学派:以弗洛伊德为代表,强调潜意识、欲望和情绪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2.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通过条件反射和环境刺激来塑造个体行为,强调外部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3. 人本主义学派: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需求,强调人的潜能和积极性。
4. 认知学派:重视个体的认知过程、思维方式和信念对人格的影响。
(三)人格心理学核心理论1. 人格特质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强调个体差异。
2. 人格类型理论:将人格分为不同类型,如内向与外向、理智与情感等,不同类型的个体在行为、情感和认知方面表现出差异。
3.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强调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人格特征有所差异。
(四)学习收获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我了解到个体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社会文化等。
不同理论流派对人格的理解和解释各有侧重,为我们提供了多角度的认识。
同时,我也认识到人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并非一成不变,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五)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人格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育中,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
在职业发展中,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和优势,有助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在心理健康领域,通过对个体的人格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人格发展
13岁左右,习惯系统基本形成. 早期发展重要.
16
华生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一个由 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 境里养育他们,无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 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能把 他们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任何一种人物— —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 丐或强盗。
米勒1948年,老鼠攻击实验。
3 精神现象与学习 (一)恐惧——一种获得性的内驱力
1948,米勒:获得性恐惧实验。 证明:
1.恐惧是可以学会的; 2.恐惧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驱力。
(二)语言和二级泛化
一级泛化:建立在刺激之间物理特征的相似性之上 的泛化;
二级泛化:建立在言语符号的基础之上的 。
49
条件反应(CR) —— 分泌唾液
6
经典条件反射发生的条件?
7
经典性条件作用发生的条件
1.时间接近(亚里斯多德); 2.相倚性(Robert)。
相倚性:一种行为或事件依赖于另一种事件的 发生或刺激的出现(CS对US的预测)。
实验员+肉末
8
条件反射学说也称信号系统学说
一切信号物作为非条件的刺激信号所引起的条 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由具有抽象概括性质的言语信号作为条件刺激 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 射。
1.强化是针对行为反应而然; 2.强化物并不一定是令人愉快的刺激 。
强化理论: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 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 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29
(一)建立操作性条件发射的原则
1.任何反应若有强化刺激随后呈现,都会具有 重复出现的倾向。
2.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强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任何 刺激物。
51
11
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主要特征比较
关键的关系 学生的行为
事件发生的顺序
举例
经典性条件反射
CS&US之间 不自觉的,行为是CS 或US引发 CR建立前:NS US UR CR建立后: CS CR 教师:挥手+请安静 学生:安静; 教师:请安静 学生:安静。
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行为&结果 自觉的,结果导致行为发生 概率的增减 操作行为:强化-行为增加 操作行为:强化-行为减少 强化:安静-表扬,安静保持; 惩罚:吵闹-剥夺休息,安静 保持。
二者区别:
1.应答性反应:刺激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 用;
2.操作性反应:强化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 用。
26
(二)反应泛化 、分化
类化:指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 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可能唤起反应。 分化 :对刺激的差异的不同反应。
27
三 人格结构
强调外部情境。
28
四 人格的形成与改变
强化: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 的过程。
4 挫折与攻击: 挫折:目的性行为遭受阻碍时的一种伴随状态;
攻击:是指以伤害某一有机体为反应目标的行为。
决定挫折引起攻击行为的因素: A 支配目的行为的内驱力水平; B 挫折的完整性,目的行为是部分受阻还是整体受阻。 C 较小挫折的累计作用。
五、童年时代的四个关键训练期 1.喂食情境 2.排泄训练 3.早期性教育 4.激怒-焦虑冲突
30
(二) 强化的类型
1 强化物:增加操作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的一种刺 激。 正强化物:在操作行为出现后给予,以增加该行为再 次出现的概率的刺激(奖励); 负强化物:在操作行为出现后停止或者移开的不愉快 的刺激。 2 强化 正强化:在操作条件作用过程中,通过对操作反应的 积极的强化来增强反应。 负强化:操作反应做出之后,立即去除厌恶刺激以便 增强反应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12
第二节 华生的人格理论
一 人性观 “空洞有机体”人性观
13
二 人格界定
人格:一个人在反应方面的全部债务与资 产. 资产(1 已组成的各种习惯的总体;2 可塑 性与保持性的高度协调.) 人格: 习惯系统/动作流(年龄—横断面)
14
强调研究行为。
“心理学必须抛弃所有意识方面的时机 似乎已经到来了,它不再需要以为它是 把精神状态当作观察的对象而自欺欺人 了。”
3
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发现 巴甫洛夫(1849-1936)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实验发现
4
经典性条件作用是怎样发生的?
5
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刺激(US) —— 肉末 生理 —— 分泌唾液
反应(UR) 心理 ——焦虑(想吃)
中性刺激(NS/CS)——铃声 US+ NS/CS
42
(三)潜意识的意义 强调潜意识对行为的决定作用 潜意识:非文字符号化的经验与被压抑 的经验
43
二 人格结构
1反应:人格的主要结构性概念。 2习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的稳定联结。
44
三 人格发展
(一)习惯的习得 1 一套特殊的反射 2 反应等级 3 原始的系统的概念 条件:学习困难
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4) 及时反馈; (5) 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39
第三节 多拉德、米勒的刺激-反应论
(一)多拉德,约翰(1900—1980) (二)尼尔·米勒(1909— )
40
一、基本概念
(一)学习的四个要素
1、内驱力
2、线索 3、反应 4、强化
41
(二)行为的种类 1 相同行为 2 仿同-依附行为 3 翻版行为
9
二 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发现?
主要观点:大多数行为都可以用操作性条件作 用来描述。 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纳 实验:猫笼; 结论:试验(尝试-错误)→刺激-反应联结。
10
学习的原则(桑代克)
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练习律:指一个人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 刺激-反应之间的连接; 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 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 能性将增加,如果跟随着一个不满意的变化, 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如:财富、名望、地位、分数、表扬等。
34
(四)强化的安排
1.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1)连续强化:指动物每按一次杠杆都无例外地给与一 次强化。 (2)间歇强化:指按照一定的间隔实施强化。
2.强化程序的基本类型: (1)比率程序 (2)间隔程序 固定比率间隔程序 可变比率间隔程序 固定时距强化程序 可变时距强化程序
46
四 人格适应
(一)冲突
优势动机:在同一时间内人们往往存在着一种或多
种非常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动机,使人难以取舍,或称
为动机冲突.
1. 冲突的种类
接近-接近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
接近-回避冲突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2. 移置作用: 当某一内驱力降低或受挫时,它不 会自行消失,而是或者被压抑,或者以伪装的形式 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包括替代与升华。
17
四 人格的研究方法
1 受教育情况 2 一个人的成就 3 心理测验 4 业余爱好 5 在生活中的情绪表现
18
五 异常行为的形成与改变
1 异常行为习得说
19
2 小阿尔伯特和小白鼠的实验
Bang!
20
2.小阿尔伯特和小白鼠的实验
21
系统脱敏法
钟斯(1924) 3岁彼特
22
第二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35
(五)行为的消退、自然恢复
1 行为的消退:得不到强化时,行为反应会 逐渐消失
2 自然恢复: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经过一段 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在没有再一次强化 学习之后重新出现。
36
五、人格的发展
行为塑造:实验者根据一个最终目标,给 一系列不断向这个目标靠拢的行为提供 强化,最后使实验对象形成一个新的或 复杂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斯金纳生平
(1904~1990) 《沃尔登第二》 《超越自由与尊严》 ……
23
一 人性观
中性观
24
二 人格概念
人格:通过操作条件反射而形成的一种 惯常性的行为方式。
25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
学习
定义(行为主义)
学习是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
有机体的行为分类:
1.应答性反应; 2.操作性反应。
斯金纳的鸽子实验,
=
37
六 异常人格
异常行为习得说 斯金纳的鸽子实验
原因: 1 不良的强化经历 2有缺陷的强化程序 3 线索辨别失败 4习得了一套不适应的反应。
38
刺激和行为的关系
(1) 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2) 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强化措
施; (3) 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
第六章 行为学习理论
《人格心理学》课件(6)
特点:
1.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动物和人的行为; 2.从后天学习的角度探讨人格的形成机制; 3.研究方法强调客观性和科学性,采用严谨的 实验研究方法。
2
主要观点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 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 提出两点要求: 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 异; 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 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 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 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 法; 第二、口头报告法; 第三、条件反射法; 第四、测验法。
31
惩罚
惩罚:某种行为出现后所采取的具有减少该反 应再次出现的概率的措施。 正惩罚:呈现厌恶性或令人不愉快的刺激。 负惩罚:移除愉快的刺激。